CN21291289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12899U CN212912899U CN202020454037.2U CN202020454037U CN212912899U CN 212912899 U CN212912899 U CN 212912899U CN 202020454037 U CN202020454037 U CN 202020454037U CN 212912899 U CN212912899 U CN 2129128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space
- cover
- heating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78 thermal 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864 food color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烘烤盖、散热风机和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主体部,发热元件安装在主体部上,且主体部具有与发热元件彼此独立的散热空间、进风口和散热口,且散热空间位于发热元件的上方,进风口位于散热空间的一侧,散热风机通过进风口与散热空间连通实现侧向送风,散热空间中的热量经散热口流出散热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器具大多采用的是双风扇结构,一组风扇吹加热管,另一组风扇能够给加热区的反面散热,以确保产品的温升符合安规要求。而双风扇结构采用的是两组风扇叠置设置,且两组风扇共用同一个转轴,两组风扇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加热区和加热区的反面在转轴处连通,容易使得加热区的热量流到加热区的反面,导致加热区的反面的散热效果不理想。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烘烤盖、散热风机和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烘烤盖包括:发热元件;主体部,发热元件安装在主体部上,且主体部具有与发热元件彼此独立的散热空间、进风口和散热口,且散热空间位于发热元件的上方,进风口位于散热空间的一侧,散热风机通过进风口与散热空间连通实现侧向送风,散热空间中的热量经散热口流出散热空间。
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上的发热元件位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由于散热空间位于发热元件的上方,使得散热空间处的温度较高,用户在拿取烘烤盖时容易烫伤。通过在烘烤盖上设置散热风机,使得散热风机能够将散热空间处的热量吹入到烘烤盖的外部,以降低烘烤盖的表面的温度,符合安规要求。将进风口设置在散热空间的一侧,使得散热风机吹出的风从一侧进入到散热空间中,以使得风流经的距离较长,使得风能在散热空间中充分换热后经散热口流出散热空间。由于散热风机与发热元件不连通,避免了发热元件处的气体流入到散热空间中,使得烘烤盖的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散热风机位于主体部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散热风机与发热元件不会再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减少了烘烤盖的厚度,有利于烘烤盖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散热空间还具有回流口,散热空间的热量经回流口流出至锅体内。通过在散热空间上设置会回流口使得从散热空间吹出的风能够流入到锅体中,进而使得热量回流到锅体中,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增加了烘烤效率。
进一步地,主体部具有加热空间,加热空间位于散热空间的下方,发热元件位于加热空间中;加热空间的底部具有透光件,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经透光件辐射到锅体中。发热元件发射出的热量经透光件辐射到锅体中,以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烘烤。散热空间设置在加热空间的上方,可以对烘烤盖的顶部进行散热,减少了用户拿取烘烤盖时烫伤的风险,增加了烘烤盖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透光件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中的食物产生的油污粘附到发热元件和加热空间中,以减少异味的产生。由于透光件遮挡住油污,在清洁烘烤盖时只需擦拭透光件的表面即可,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清洁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风机,加热风机位于主体部的一侧,且加热风机与加热空间连通并向加热空间内送风;加热空间具有出风口,以使加热空间内的热量通过出风口流出。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加热风机,使得加热空间中的热量能被加热风机吹入到锅体中,以实现热风加热的方式。
进一步地,散热口设置在散热空间的侧壁上,散热空间的热量经散热口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通过将散热口设置在散热空间的侧壁上,使得散热空间中的热量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可以减少流出烹饪器具的热量烫伤用户,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具有散热空间和散热口;反射罩组件,反射罩组件安装在盖体组件的下方,发热元件固定在反射罩组件上。盖体组件具有散热空间使得散热风机能够对盖体组件散热,降低盖体组件的温度,以降低盖体组件受热老化的速度,使得盖体组件能够稳定工作。反射罩组件的设置可以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的热量,保证盖体组件稳定工作,且减少热量的流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包括:面盖,面盖具有散热口;内衬,反射罩组件安装在内衬的下方,内衬安装在面盖的下方,以使内衬与面盖之间形成散热空间。面盖与内衬之间形成散热空间使得散热风机可以降低面盖和内衬处的温度,散热口设置在面盖上,使得散热空间中的风直接流入到烘烤盖的外部。
进一步地,面盖的顶部具有向上的隆起部,隆起部与内衬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散热口位于隆起部的侧壁上。通过在面盖的顶部上设置隆起部,使得面盖与内衬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减缓热量传递到面盖的速度,进而使得散热风机将散热空间中的热量吹入到烘烤盖的外部。散热口设置在隆起部的侧壁上,使得散热空间中的风经散热口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可以减少流出烹饪器具的热量烫伤用户,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反射罩组件包括: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至少上部反射罩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发热元件固定在上部反射罩或下部反射罩上,下部反射罩的底部具有透光件,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经透光件辐射到锅体中。上部反射罩遮挡发热元件的顶部,减少发热元件向盖体组件处辐射热量,以减少盖体组件处的温度,上部反射罩将发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向透光件的反射,以使得发热元件发射的热量能够经透光件向烘烤盖的外部辐射。透光件连接在下部反射罩的底端,可以将发热元件辐射出的热量传递到烘烤盖的外部。
进一步地,下部反射罩包括筒体段、设置在筒体段的顶部的外翻凸缘和设置在筒体段的底部的内翻凸沿,透光件支撑在内翻凸沿的顶面上,上部反射罩至少与外翻凸缘密封连接。上部反射罩与筒体段的顶部密封连接,透光件支撑在内翻凸沿的顶面上,进而使得上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和透光件之间形成加热空间,发热元件在筒体段的内侧。外翻凸缘与盖体组件连接,以使得反射罩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外翻凸缘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绕外翻凸缘的周向延伸。通过在外翻凸缘上设置出风口,加热空间中的热气可以经出风口流出,加快了热量传播的速度,进而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快速烘烤,增加了烘烤效率。
进一步地,上部反射罩包括罩体段以及由罩体段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连接凸缘与下部反射罩连接。下部反射罩的外翻凸缘与连接凸缘连接,筒体段位于罩体段内,使得罩体段、筒体段和透光件之间形成加热空间。连接凸缘与外翻凸缘连接在一起,增加了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锅盖与烘烤盖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上;或者烘烤盖作为配件与锅盖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上盖设锅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上盖设烘烤盖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烘烤盖与锅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散热空间的气流走向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中散热空间的气流走向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锅体的爆炸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面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8中上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8中下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4中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烘烤盖;2、散热风机;3、锅体;4、加热空间;5、进风口;7、发热元件;8、透光件;9、排气通道;10、锅盖;11、盖体组件;12、反射罩组件;13、上部反射罩;14、下部反射罩;15、筒体段;16、外翻凸缘;17、内翻凸沿;21、散热空间;27、转盘;28、面盖;29、内衬;31、罩体段;32、连接凸缘;33、散热口;34、隆起部;35、第一耦合结构;36、第二耦合结构;38、把手;42、限位座;43、限位凹面;52、透视窗;53、反射筒;82、感温元件;83、固定夹;111、把手本体;1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5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烘烤盖1、散热风机2和锅体3,烘烤盖1盖设在锅体3上,烘烤盖1包括发热元件7和主体部,发热元件7安装在主体部上,且主体部具有与发热元件7彼此独立的散热空间21、进风口5和散热口33,且散热空间21位于发热元件7的上方,进风口5位于散热空间21的一侧,散热风机2通过进风口与散热空间21连通实现侧向送风,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经散热口33流出散热空间。
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烘烤盖1,使得烹饪器具能够进行烘烤烹饪,烘烤盖1上的发热元件7位烹饪器具提供烘烤所需的热量。由于散热空间21位于发热元件7的上方,使得散热空间21处的温度较高,用户在拿取烘烤盖1时容易烫伤。通过在烘烤盖1上设置散热风机2,使得散热风机2能够将散热空间21处的热量吹入到烘烤盖1的外部,以降低烘烤盖1的表面的温度,符合安规要求。将进风口5设置在散热空间21的一侧,使得散热风机2吹出的风从一侧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以使得风流经的距离较长,使得风能在散热空间21中充分换热后经散热口33流出散热空间21。由于散热风机2与发热元件7不连通,避免了发热元件7处的热气流入到散热空间21中,使得烘烤盖1的散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空间21与发热元件7彼此独立是指,发热元件7在与散热空间21独立、不连通的空间中。或者说是指发热元件7辐射出的热量不会直接进入到散热空间21中,而是通过在发热元件7与散热空间21之间的结构件间接传递到散热空间21中的。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6所示,散热风机2位于主体部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散热风机2与发热元件7不会再重力方向上叠置,进而减少了烘烤盖1的厚度,有利于烘烤盖1的小型化。
可选地,散热空间21还具有回流口,散热空间21的热量经回流口流出至锅体3内。通过在散热空间21上设置会回流口使得从散热空间21吹出的风能够流入到锅体3中,进而使得热量回流到锅体3中,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增加了烘烤效率。
如图4所示,主体部具有加热空间4,加热空间4位于散热空间21的下方,发热元件7位于加热空间4中;加热空间4的底部具有透光件8,发热元件7发出的热量经透光件8辐射到锅体3中。发热元件7发射出的热量经透光件8辐射到锅体3中,以对锅体3中的食物进行烘烤。散热空间21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上方,可以对烘烤盖1的顶部进行散热,减少了用户拿取烘烤盖1时烫伤的风险,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透光件8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3中的食物产生的油污粘附到发热元件7和加热空间4中,以减少异味的产生。由于透光件8遮挡住油污,在清洁烘烤盖1时只需擦拭透光件8的表面即可,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清洁的便捷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散热口33设置在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散热空间21的热量经散热口33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通过将散热口33设置在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使得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可以减少流出烹饪器具的热量烫伤用户,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如图3至图6所示,主体部包括盖体组件11和反射罩组件12,盖体组件11具有散热空间21和散热口33;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盖体组件11的下方,发热元件7固定在反射罩组件12上。盖体组件11具有散热空间21使得散热风机2能够对盖体组件11散热,降低盖体组件11的温度,以降低盖体组件11受热老化的速度,使得盖体组件11能够稳定工作。反射罩组件12的设置可以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11的热量,保证盖体组件11稳定工作,且减少热量的流失,增加了烘烤效率。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盖体组件11包括面盖28和内衬29,面盖28具有散热口33;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内衬29的下方,内衬29安装在面盖28的下方,以使内衬29与面盖28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面盖28与内衬29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使得散热风机2可以降低面盖28和内衬29处的温度,散热口33设置在面盖28上,使得散热空间21中的风直接流入到烘烤盖1的外部。
如图11所示,面盖28的顶部具有向上的隆起部34,隆起部34与内衬29之间形成散热空间21,散热口33位于隆起部34的侧壁上。通过在面盖28的顶部上设置隆起部34,使得面盖28与内衬29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减缓热量传递到面盖28的速度,进而使得散热风机2将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吹入到烘烤盖1的外部。散热口33设置在隆起部34的侧壁上,使得散热空间21中的风经散热口33横向流出至烹饪器具的外部,可以减少流出烹饪器具的热量烫伤用户,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反射罩组件12包括上部反射罩13和下部反射罩14,至少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上部反射罩13与下部反射罩14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发热元件7固定在上部反射罩13或下部反射罩14上,下部反射罩14的底部具有透光件8,发热元件7发出的热量经透光件8辐射到锅体3中。上部反射罩13遮挡发热元件7的顶部,减少发热元件7向盖体组件11处辐射热量,以减少盖体组件11处的温度,上部反射罩13将发热元件7辐射出的热量向透光件8的反射,以使得发热元件7发射的热量能够经透光件8向烘烤盖1的外部辐射。透光件8连接在下部反射罩14的底端,可以将发热元件7辐射出的热量传递到烘烤盖1的外部。
如图13所示,下部反射罩14包括筒体段15、设置在筒体段15的顶部的外翻凸缘16和设置在筒体段15的底部的内翻凸沿17,透光件8支撑在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上部反射罩13至少与外翻凸缘16密封连接。上部反射罩13与筒体段15的顶部密封连接,透光件8支撑在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进而使得上部反射罩13、下部反射罩14和透光件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发热元件7在筒体段15的内侧。外翻凸缘16与盖体组件11连接,以使得反射罩组件12与盖体组件11之间稳定连接。
如图12所示,上部反射罩13包括罩体段31以及由罩体段31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32,连接凸缘32与下部反射罩14连接。下部反射罩14的外翻凸缘16与连接凸缘32连接,筒体段15位于罩体段31内,使得罩体段31、筒体段15和透光件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连接凸缘32与外翻凸缘16连接在一起,增加了上部反射罩13与下部反射罩14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锅盖10与烘烤盖1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锅体3上。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功能,在锅体3上盖设锅盖10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常规烹饪,在锅体3上盖设烘烤盖1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如图1至图3所示,烘烤盖1具有连通烹饪器具内外的排气通道9,锅体3的烹饪空间的气体经排气通道9流出烹饪器具。排气通道9的设置使得锅体3中的高温气体能够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以保证锅体3中压力的平衡,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使得锅体3中具有适合烘烤的温度。
具体的,排气通道9为避让加热空间4设置的排气管。烘烤盖1的底部具有向上伸出的排气管,而在这种情况下,烘烤盖1的多个结构件是需要开设孔洞以供排气管穿过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无需在孔洞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了。
如图13所示,外翻凸缘16上设置有朝向盖体组件11一侧伸出的排气管,排气管作为排气通道9,排气管为一个或多个,当排气管为多个时,多个排气管绕外翻凸缘16的周向间隔设置。将排气管设置在外翻凸缘16上可以避让加热空间4,减少排气通道9与加热空间4进行换热,以保证加热空间4的烘烤效率。
如图4至图6所示,锅体3还包括转盘27,转盘27安装在锅体3的内锅中,且与内锅间隔设置,转盘27上具有多个孔洞,以供气体流通。
如图4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第一耦合结构35,第一耦合结构35位于把手38的下方,锅体3具有与第一耦合结构35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36,在烘烤盖1盖设到锅体3上后,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处配合紧密,不易将烘烤盖1从锅体3上取下来,将把手38设置在第一耦合结构35处,便于用力使得第一耦合结构35与第二耦合结构36分离。
如图1至图6、图8和图9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把手38,把手38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侧。把手38包括把手本体111和盖板112,把手本体111具有控制板容置空间,盖板112盖设在控制板容置空间的上方,以将控制板隐藏起来。控制板与第一耦合结构35和散热风机2电连接,以对散热风机2的开闭进行控制。
如图11所示,面盖28具有限位座42,散热风机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限位座42中。限位座42具有与散热风机2限位配合的限位凹面43,以避免散热风机2与限位座42脱离。限位凹面43是弧面。
如图4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感温元件82,感温元件82固定在反射罩组件12上且感温元件82的感温探头伸入到加热空间4中,以测量加热空间4中的温度,根据感温元件82探测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的功率,避免烘烤盖1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增加了烘烤盖1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8和图9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多个固定夹83,多个固定夹83沿发热元件7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固定夹83的一端连接在上部反射罩13上,固定夹83夹设在发热元件7上,以对发热元件7进行限位,避免发热元件7晃动。
如图4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反射筒53,反射筒53立置在加热空间4内且发热元件7位于反射筒53的外侧,反射筒53的一端与加热空间4的顶面连接,反射筒53的另一端与加热空间4的底面连接。反射筒53的设置可以将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向反射筒53的外部反射,进而减少传递到反射筒53内部的热量,以使得热量均被辐射到锅体3中。
如图3至图6所示,烘烤盖1还包括透视窗52和透光件8,透光件8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底部形成主体部的底面,透视窗52设置在加热空间4的顶部的中心形成主体部的顶面的一部分,透视窗52向加热空间4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反射筒53内,通过透视窗52、反射筒53和透光件8可以观察到烘烤盖1的待盖设结构内的烹饪空间。通过在烘烤盖1上设置透视窗52和透光件8使得用户可以观察到待盖设结构内的烹饪空间,以监测食物的烘烤状态,便于对食物的烘烤过程进行控制,使得烘烤出的食物色香味俱全。通过设置透光件8使得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辐射到烘烤盖1的外部,同时辐射出的热量也能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大大增加了烘烤盖1的烘烤效率,同时还增加了对发热元件7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由于透光件8遮挡住油污,在清洁烘烤盖1时只需擦拭透光件8的表面即可,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清洁的便捷性。
在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风机2是数码风机,具体为无刷数码风机,而数码风机的体积小,适合安装到烘烤盖1上。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散热风机2的结构不同。
在图1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风机2是轴流风机,具体为直流无刷风扇。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加热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风机,加热风机位于主体部的一侧,且加热风机与加热空间4连通并向加热空间4内送风;加热空间4具有出风口,以使加热空间4内的热量通过出风口流出。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加热风机,使得加热空间4中的热量能被加热风机吹入到锅体3中,以实现热风加热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外翻凸缘16上设置有与加热空间4连通的出风口,出风口绕外翻凸缘16的周向延伸。通过在外翻凸缘16上设置出风口,加热空间4中的热气可以经出风口流出,加快了热量传播的速度,进而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快速烘烤,增加了烘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可以是仅通过热风对锅体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只需将透光件8换成不透光的结构件即可。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烘烤盖1与锅盖10之间的配合关系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盖1作为配件与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烘烤盖1可与锅体3可拆卸地连接,在需要烘烤烹饪时,将烘烤盖1安装到锅盖10上。在需要常规烹饪时,将烘烤盖1拆卸下来。这种拆装的方式使得烹饪器具在闲置时占据的空间较小,方便放置。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烤盖(1)、散热风机(2)和锅体(3),所述烘烤盖(1)盖设在所述锅体(3)上,所述烘烤盖(1)包括:
发热元件(7);
主体部,所述发热元件(7)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且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发热元件(7)彼此独立的散热空间(21)、进风口(5)和散热口(33),且所述散热空间(21)位于所述发热元件(7)的上方,所述进风口(5)位于所述散热空间(21)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机(2)通过所述进风口(5)与所述散热空间(21)连通实现侧向送风,所述散热空间(21)中的热量经所述散热口(33)流出所述散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2)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21)还具有回流口,所述散热空间(21)的热量经所述回流口流出至所述锅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加热空间(4),所述加热空间(4)位于所述散热空间(21)的下方,所述发热元件(7)位于所述加热空间(4)中;所述加热空间(4)的底部具有透光件(8),所述发热元件(7)发出的热量经所述透光件(8)辐射到所述锅体(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风机,所述加热风机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所述加热风机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并向所述加热空间(4)内送风;所述加热空间(4)具有出风口,以使所述加热空间(4)内的热量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33)设置在所述散热空间(21)的侧壁上,所述散热空间(21)的热量经所述散热口(33)横向流出至所述烹饪器具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盖体组件(11),所述盖体组件(11)具有所述散热空间(21)和所述散热口(33);
反射罩组件(12),所述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所述盖体组件(11)的下方,所述发热元件(7)固定在所述反射罩组件(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11)包括:
面盖(28),所述面盖(28)具有所述散热口(33);
内衬(29),所述反射罩组件(12)安装在所述内衬(29)的下方,所述内衬(29)安装在所述面盖(28)的下方,以使所述内衬(29)与所述面盖(28)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间(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28)的顶部具有向上的隆起部(34),所述隆起部(34)与所述内衬(29)之间形成所述散热空间(21),所述散热口(33)位于所述隆起部(34)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组件(12)包括:
上部反射罩(13);
下部反射罩(14),至少所述上部反射罩(13)的底部周缘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的顶部周缘密封连接,以在所述上部反射罩(13)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之间形成加热空间(4),所述发热元件(7)固定在所述上部反射罩(13)或所述下部反射罩(14)上,所述下部反射罩(14)的底部具有透光件(8),所述发热元件(7)发出的热量经所述透光件(8)辐射到所述锅体(3)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反射罩(14)包括筒体段(15)、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5)的顶部的外翻凸缘(16)和设置在所述筒体段(15)的底部的内翻凸沿(17),所述透光件(8)支撑在所述内翻凸沿(17)的顶面上,所述上部反射罩(13)至少与所述外翻凸缘(16)密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凸缘(16)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空间(4)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绕所述外翻凸缘(16)的周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反射罩(13)包括罩体段(31)以及由所述罩体段(31)的底部周缘外翻的连接凸缘(32),所述连接凸缘(32)与所述下部反射罩(14)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10),
所述锅盖(10)与所述烘烤盖(1)彼此独立且可替换地盖设在所述锅体(3)上;或者
所述烘烤盖(1)作为配件与所述锅盖(10)可拆卸地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4037.2U CN21291289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4037.2U CN21291289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12899U true CN212912899U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29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4037.2U Active CN21291289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12899U (zh)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4037.2U patent/CN2129128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062197A1 (zh) | 兼具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 |
CN112244662A (zh) | 一种用于煎烤烹炸食物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 |
WO2023279823A1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9128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912897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113455923A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591699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7959758U (zh) | 空气炸锅 | |
CN113455921A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591701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912923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912900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191138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912898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912904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591700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2912903U (zh) | 烹饪器具 | |
KR200164586Y1 (ko) | 폐열회수관이구비된주방용조리기구 | |
CN212912901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3248547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3248551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113455922A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21903242U (zh) | 一种双胆锅具 | |
CN212912882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CN213248571U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