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0937U -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0937U
CN212250937U CN202020903019.8U CN202020903019U CN212250937U CN 212250937 U CN212250937 U CN 212250937U CN 202020903019 U CN202020903019 U CN 202020903019U CN 212250937 U CN212250937 U CN 21225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shock
spring
absorbing
buff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30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正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gma Automotive Suspen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gma Automotive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gma Automotive Suspen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gma Automotive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30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0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09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包括轴套座,安装盘组件,底座,弹簧垫,所述减振筒的内插装有活塞式减振杆,所述减振杆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盘组件,所述减振筒的底部焊接有环形底座,所述底座上套装有弹簧垫,所述弹簧垫与所述安装盘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减振杆穿经套座进入减振筒内,所述减振杆上固定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中部套装有防护套,在减振杆的中段又套装了一处缓冲块,在减振筒与缓冲块之间又套装了一处减振弹簧,因此经过这一设计,令减振器在实际使用时,除了利用外侧现有的减振弹簧缓冲减振以外,在使用时又可利用内部的减振弹簧进行内部二级缓冲,因此较现有的单弹簧式减振器减振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悬梁是用于连接汽车车身和车桥这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对行驶的汽车形成底部缓冲,特别是令汽车行驶到不平路段时,减轻冲击力,以保证汽车能平顺行驶,汽车用悬梁,多由减振筒与减振杆构成的减振器总成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弹簧构成。
本设计人发现,现有上述结构的悬梁总成,多采用一处减振弹簧作为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因此缓冲方位比较单一,并且套于缓冲弹簧外侧的防护套随减振筒频繁缓冲动作后,因其为波纹管材质,易扭曲变形并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以解决现有上述结构的悬梁总成,多采用一处减振弹簧作为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因此缓冲方位比较单一,并且套于缓冲弹簧外侧的防护套随减振筒频繁缓冲动作后,因其为波纹管材质,易扭曲变形并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设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筒,轴套座,安装盘组件,底座,弹簧垫,第一减振弹簧,防护套,减振杆,缓冲块,压环,第二减振弹簧,内撑板,所述减振筒的内插装有活塞式减振杆,所述减振杆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盘组件,所述减振筒的底部焊接有环形底座,所述底座上套装有弹簧垫,所述弹簧垫与所述安装盘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减振筒的顶部胶合有轴套座,所述减振杆穿经套座进入减振筒内,所述减振杆上固定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中部套装有防护套,且所述防护套的底端滑动套装于所述减振筒的外侧;
所述压环套装于减振杆上,所述压环与所述轴套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位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的外侧焊接有左右两处内撑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块为聚氨酯材质的滑块,其底端头锥形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环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环形套件,其正位于缓冲块的底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撑板为半圆形的金属板,且正位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且所述内撑板的外壁与所述防护套的内壁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环(10)为橡胶材质且为锥形套样式的套环件,其顶部最大直径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压环(10)的顶部限位于所述缓冲块(9)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减振杆的中段又套装了一处缓冲块,在减振筒与缓冲块之间又套装了一处减振弹簧,因此经过这一设计,令减振器在实际使用时,除了利用外侧现有的减振弹簧缓冲减振以外,在使用时又可利用内部的减振弹簧进行内部二级缓冲,因此较现有的单弹簧式减振器减振效果更好。
(2)将内部减振弹簧的外壁自顶部安装了左右两处弧形的内撑板,两内撑板将外侧的防护套形成内部接触性支撑,因此波纹管式的防护套,随减振杆动作时,由于内部具有接触支撑,因此动作时不会弯曲或扭曲变形,因此长年使用时不会因变形使用而出现扭裂或弯裂,因此本设计所添加的内部减振弹簧结构更加合理,且拓展了有益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A部剖俯视平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筒;2、轴套座;3、安装盘组件;4、底座;5、弹簧垫;6、第一减振弹簧;7、防护套;8、减振杆;9、缓冲块;10、压环;11、第二减振弹簧;12、内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3,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筒1,轴套座2,安装盘组件3,底座4,弹簧垫5,第一减振弹簧6,防护套7,减振杆8,缓冲块9,压环10,第二减振弹簧11,内撑板12,所述减振筒1的内插装有活塞式减振杆8,所述减振杆8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盘组件3,所述减振筒1的底部焊接有环形底座4,所述底座4上套装有弹簧垫5,所述弹簧垫5与所述安装盘组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6,此为现有减振器上的原有减振结构,本设计所要指出的是:还在所述减振筒1的顶部胶合有轴套座2,所述减振杆8穿经轴套座2进入减振筒1内,此轴套座2与现有技术减振杆8上所固定的缓冲块9形成上下位置对应,轴套座2位于缓冲块9上所套装的防护套7内侧;
又在现有技术的减振杆8上套装了一个压环10,压环10套装与减振杆8上,所述压环10与所述轴套座2之间连接有第二减振弹簧11,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位于所述防护套7的内侧,第二减振弹簧11构成了减振器内部的中段的又一减振机构,减振器在实际使用时,除了利用外侧现有的第一减振弹簧6对下压动作的减振杆8一级缓冲减振以外,又可利用内部的第二减振弹簧11对下压动作的减振杆8实现内部二级缓冲,因此较现有的单弹簧式减振器减振效果更好,为进一步提高第二减振弹簧11的功能性,因此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的外侧焊接有左右两处内撑板12,又由于如图1、图2所示,所述内撑板12为半圆形的金属板,且正位于所述防护套7的内侧,且所述内撑板12的外壁与所述防护套7的内壁接触,因此第二减振弹簧11压缩动作时,其两侧的内撑板12随之下压动作,波纹管材质的防护套7随减振器压缩动作时,因有内撑板12对其内壁始终像骨架一样支撑,因此不会扭曲或弯曲,因此波纹管材质的防护套7长年压缩使用时不会因变形而出现扭裂或弯裂,因此第二减振弹簧11的功能性被再次拓展。
具体的,所述缓冲块9为聚氨酯材质的滑块,其底端头锥形设置,缓冲块9本身就具有缓冲特性,其因顶部安装盘组件3受压带着减振杆8向下动作时,最终会下压到压环10上,又由于压环10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环形套件,其正位于缓冲块9的底侧,因此缓冲块9与压环10接触时不会出现噪音,同时因两者均为聚氨酯材料,因此接触时本身就会形成缓冲,最终下压的压环10会再次令第二减振弹簧11压缩缓冲,与此同时现有技术的第一减振弹簧6也下压缓冲,两弹簧机构令本减振器实现内外二级缓冲效果。
具体的,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合理性,防止第二减振弹簧(11)动作时对顶部缓冲块(9)造成损坏,因此所述压环(10)为橡胶材质且为锥形套样式的套环件,其顶部最大直径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压环(10)的顶部限位于所述缓冲块(9)的底部,压环(10)位于第二减振弹簧(11)与缓冲块(9)之间形成对缓冲块(9)的缓冲性防护,功能结构更加合理。
工作原理:
本减振器总成利用顶部安装盘组件3上的安装螺栓固定于汽车底架上,利用减振筒1底部的吊耳固定于汽车轮的轮架上,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会作用于安装盘组件3上,促使安装盘组件3带着减振杆8顺着减振筒1的筒腔向下压动,与此同时第一减振弹簧6下压缓冲,并且与此同时固定于减振杆8上的缓冲块9也会向下动作,并压向于第二减振弹簧11上,令第二减振弹簧11也进行缓冲动作,由此可以看出,本减振装置具有内外双层两级式缓冲效果,并且向下压过程中的第二减振弹簧11还会带着内撑板12将同时下缩状的防护套7形成内部支撑,因此波纹管材质的防护套7长年压缩使用时不会因变形而出现扭裂或弯裂,因此第二减振弹簧11的功能性被再次拓展。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5)

1.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筒(1),轴套座(2),安装盘组件(3),底座(4),弹簧垫(5),第一减振弹簧(6),防护套(7),减振杆(8),缓冲块(9),压环(10),第二减振弹簧(11),内撑板(12),所述减振筒(1)的内插装有活塞式减振杆(8),所述减振杆(8)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盘组件(3),所述减振筒(1)的底部焊接有环形底座(4),所述底座(4)上套装有弹簧垫(5),所述弹簧垫(5)与所述安装盘组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弹簧(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筒(1)的顶部胶合有轴套座(2),所述减振杆(8)穿经轴套座(2)进入减振筒(1)内,所述减振杆(8)上固定有缓冲块(9),所述缓冲块(9)的中部套装有防护套(7),且所述防护套(7)的底端滑动套装于所述减振筒(1)的外侧;
所述压环(10)套装于减振杆(8)上,所述压环(10)与所述轴套座(2)之间连接有第二减振弹簧(11),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位于所述防护套(7)的内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的外侧焊接有左右两处内撑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9)为聚氨酯材质的滑块,其底端头锥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10)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环形套件,其正位于缓冲块(9)的底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12)为半圆形的金属板,且正位于所述防护套(7)的内侧,且所述内撑板(12)的外壁与所述防护套(7)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10)为橡胶材质且为锥形套样式的套环件,其顶部最大直径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1)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压环(10)的顶部限位于所述缓冲块(9)的底部。
CN202020903019.8U 2020-05-25 2020-05-25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0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019.8U CN21225093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019.8U CN21225093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0937U true CN212250937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301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5093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0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0853U (zh) 一种悬挂式减震支座
CN210851925U (zh) 一种汽车用弹簧减震机构
CN209987738U (zh) 一种装配孔垂直结构的高侧向刚度吊耳
CN212250937U (zh) 具有内部缓压机构的减振器总成
CN216009492U (zh) 一种带非标扭力臂的减速机
CN216708941U (zh) 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
CN201496466U (zh) 汽车减震器内部的缓冲装置
CN212804038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涡流减震器
CN209743479U (zh) 一种可伸缩性减震装置
CN210760137U (zh) 汽车前支柱总成及车辆
CN202690856U (zh) 汽车减震器
CN206889561U (zh) 一种筒式减震器
CN219406071U (zh) 一种电动车避震机构
CN209756693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悬置支座
CN21008286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悬挂装置
CN214578580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用减震装置
CN209756696U (zh) 一种卡车用前悬组合支架
CN213199387U (zh) 悬架螺旋弹簧
CN21395424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器
CN215928211U (zh) 一种新型高阻尼同心活塞总成
CN221120763U (zh)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
CN219795949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CN220101905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用减震垫
CN22066822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缓冲垫
CN213088608U (zh) 一种汽车用新型减震器压缩阀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