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0657U - 全自动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0657U
CN212150657U CN202020894631.3U CN202020894631U CN212150657U CN 212150657 U CN212150657 U CN 212150657U CN 202020894631 U CN202020894631 U CN 202020894631U CN 212150657 U CN212150657 U CN 212150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oling
lifting
cooling devic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46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云哲
曹礼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 Bell Metal Product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 Bell Metal Product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 Bell Metal Product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 Bell Metal Product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46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0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0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0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冷却装置,属于生产线上的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传输冷却系统、升降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传输冷却系统和升降系统连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冷却系统传输工件和升降系统的升降,传输冷却系统包括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和下层传输机构,升降系统位于传输冷却系统的一端,工件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冷却后传至升降系统,并经升降系统送至下层传输机构,由下层传输机构送至出料口。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传输冷却系统和升降系统,可使工件上送下回而得到有效的冷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全自动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上的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极耳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正极一般采用铝金属带,负极多采用镍金属带。极耳作为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至关重要。其中金属带的处理对于极耳性能起到关键影响。金属带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生产效率低或不适合生产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冷却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传输冷却系统、升降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传输冷却系统和升降系统连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冷却系统传输工件和升降系统的升降,传输冷却系统包括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和下层传输机构,升降系统位于传输冷却系统的一端,工件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冷却后传至升降系统,并经升降系统送至下层传输机构,由下层传输机构送至出料口。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传输冷却系统和升降系统,可使工件上送下回而得到有效的冷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和下层传输机构分别包括上层机身和下层机身,上层机身和下层机身上均设置若干托辊组件,托辊组件上设置托板,托板用于支撑传送带,上层机身上还设置冷却罩,冷却罩的顶部设置风机,冷却罩的侧面开设若干通风孔。风机可加速工件的冷却,通风孔利于散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冷却系统上设置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激光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并发送给自动控制系统,由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处理,防止传送带或工件跑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冷却系统在靠近升降系统的一端设置尾部机架组件并在远离升降系统的另一端设置头端机架组件,尾部机架组件和头端机架组件均包括滚筒和电机,滚筒与电机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滚筒,滚筒包括主动滚筒和张紧滚筒,尾部机架组件中的滚筒与上层机身上的传送带配合,头端机架组件中的滚筒与下层机身上的传送带配合。电机驱动滚筒,从而使滚筒带动传送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机身和所述下层机身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从动滚筒,传送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系统包括升降机架,升降机架内设置气缸组件和升降传输机构,气缸组件驱动升降传输机构上升或下降,升降传输机构用于将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冷却的工件传输至下层传输机构。从而实现工件的上送下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缸组件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架上的气缸座,气缸座上设置气缸,气缸的顶部设置输出轴,输出轴的顶部设置底座,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转轴,转轴外侧设置链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传输机构包括升降架,升降架靠近气缸的一侧设置链轮挂耳,气缸座上固接两链条,链条向上绕过链轮后向下延伸并固定在链轮挂耳上。利用气缸带动链条驱动升降架完成升降,实现工件的上送下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架上设置两导轨安装槽,导轨安装槽与导轨固定连接,导轨上设置滑块,滑块沿导轨滑动,滑块与升降架固定连接,气缸驱动升降架沿着导轨上升或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架上设置导轨架,导轨架上设置托板,托板用于支撑传送带,导轨架的底部通过电机安装板和滚筒安装板与升降架固定连接,电机安装板和滚筒安装板分别用于安装电机和滚筒,电机驱动滚筒并带动传送带传动,滚筒包括主动滚筒和调偏滚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传输冷却系统和升降系统,可使工件上送下回而得到有效的冷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2、通过采用激光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构成在线信息反馈处理智能体系;
3、采用冷却罩和风机,提高冷却效率同时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的传输冷却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的传输冷却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的升降系统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传输冷却系统1,自动控制系统2,升降系统3,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下层传输机构12,上层机身110,下层机身120,中间支架150,托辊组件111,上托辊1110,下托辊1112,托板112,冷却罩113,安装孔1130,通风孔1131,头端机架组件13,尾部机架组件14,机架罩140,电机15,主动滚筒16,张紧滚筒17,从动滚筒18,调偏滚筒19,升降机架30,升降传输机构32,气缸31,气缸座310,输出轴3110,底座3111,转轴3112,链轮3113,升降架320,链轮挂耳321,导轨架322,限位底座323,导轨安装槽300,导轨301,滑块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复数装置或组件仅于代表性的一个装置或组件上标注标号。
图1至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冷却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包括传输冷却系统1、自动控制系统2、升降系统3和激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自动控制系统2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2分别与传输冷却系统1、升降系统3和激光传感器连接,自动控制系统2用于控制传输冷却系统1传输工件和升降系统3的升降,同时接收并处理激光传感器采集的现场信号。
其中,传输冷却系统1包括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和下层传输机构12。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和下层传输机构12分别包括上层机身110和下层机身120,上层机身110和下层机身120架设在中间支架150上,中间支架150支撑上层机身110和下层机身120。上层机身110和下层机身120上均设置若干相互间隔的托辊组件111。托辊组件111包括上托辊1110、上托辊安装片、下托辊1112和下托辊安装片。上托辊1110位于下托辊1112的上方,上托辊1110和下托辊1112分别通过上托辊安装片和下托辊安装片安装在上层机身110或下层机身120上。托辊组件111上设置托板112。具体地,托板112位于上托辊1110上。托板112上设置传送带(图中未示出),托板112用于支撑传送带,工件置于传送带上。上层机身110靠近上料端设置冷却罩113,冷却罩113的顶部设置多个安装孔1130,安装孔1130内安装风机(图中未示出)。冷却罩113的侧面开设若干通风孔1131。风机可加速工件的冷却,通风孔1131利于散热。
升降系统3位于传输冷却系统1的一端,且升降系统3远离传输冷却系统1的上料端。传输冷却系统1在靠近升降系统3的一端设置尾部机架组件14,并在远离升降系统3的另一端设置头端机架组件13。尾部机架组件14和头端机架组件13均包括滚筒和电机15,滚筒与电机15通过皮带连接,电机15用于驱动滚筒,使滚筒继而带动传送带。滚筒包括主动滚筒16和张紧滚筒17。电机15与主动滚筒16通过皮带连接。张紧滚筒17与传送带配合可以调节传送带的张力。尾部机架组件14中的滚筒与上层机身110上的传送带配合,用于带动上层机身110上的传送带;头端机架组件13中的滚筒与下层机身120上的传送带配合,用于带动下层机身120上的传送带。上层机身110和下层机身120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从动滚筒18,使传送带传送更稳定,防止跑偏。尾部机架组件14和头端机架组件13还包括机架罩140,机架罩140可以将电机15和滚筒罩设在传输冷却系统1内,防止损坏。
工件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冷却后传至升降系统3,并经升降系统3送至下层传输机构12,由下层传输机构12送至出料口。
传输冷却系统1上设置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2连接。激光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并发送给自动控制系统2,由自动控制系统2进行处理,防止传送带或工件跑偏。激光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2构成在线信息反馈处理智能体系。
升降系统3包括升降机架30。升降机架30内设置气缸组件和升降传输机构32,气缸组件驱动升降传输机构32上升或下降,升降传输机构32用于将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冷却的工件传输至下层传输机构12,从而实现工件的上送下回。
其中,气缸组件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架30上的气缸座310,气缸座310上设置气缸31,气缸31的顶部设置输出轴3110,输出轴3110的顶部设置底座3111,底座3111的两侧分别设置转轴3112,转轴3112外侧设置链轮3113。
升降传输机构32包括升降架320,升降架320靠近气缸31的一侧设置链轮挂耳321,气缸座310上固接两链条(图中未示出),链条向上绕过链轮3113后向下延伸并固定在链轮挂耳321上。利用气缸31带动链条驱动升降架320完成升降,实现工件的上送下回。
升降机架30上从底部向上延伸形成两导轨安装槽300,导轨安装槽300与导轨301固定连接,导轨301上设置滑块302,滑块302可沿导轨301滑动。滑块302与升降架320固定连接。使用时,启动气缸31,气缸31的输出轴3110向上移动,同时推动底座3111向上移动,继而带动转轴3112和链轮3113上移,由于链条的两端均固定,此时链轮3113在转轴3112上转动,与升降架320相连的链条一侧上移,即链条拉动升降架320升高,滑块302沿着导轨301稳定地向上移动。
升降架320上设置导轨架322,导轨架322远离上料口的一端设置挡板。导轨架322上设置托板,托板用于支撑传送带,导轨架322的底部通过电机安装板和滚筒安装板与升降架320固定连接,电机安装板和滚筒安装板分别用于安装电机15和滚筒,电机15通过皮带与滚筒连接,电机15驱动滚筒并带动传送带。滚筒包括主动滚筒16和调偏滚筒19。导轨架322的两端还设置张紧滚筒17。调偏滚筒19与张紧滚筒17分别与传送带配合,用于传送带的调偏和张力调节。升降架320的底部设置四个限位底座323,用于限制升降传输机构32的过度下降。
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的上料端,启动自动控制系统2,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的传送带带动工件经过冷却罩113,同时自动控制系统2通过气缸31控制升降系统3中的升降传输机构32上升,工件从上层传输冷却机构11的传送带上转移至升降传输机构32的传送带上,然后,自动控制系统2通过气缸31控制升降传输机构32向下移动,将工件转移至下层传输机构12的传送带上,并送至出料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冷却系统、升降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传输冷却系统和所述升降系统连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传输冷却系统传输工件和所述升降系统的升降,所述传输冷却系统包括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和下层传输机构,所述升降系统位于所述传输冷却系统的一端,工件经所述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冷却后传至所述升降系统,并经所述升降系统送至所述下层传输机构,由所述下层传输机构送至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和所述下层传输机构分别包括上层机身和下层机身,所述上层机身和所述下层机身上均设置若干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上设置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传送带,所述上层机身上还设置冷却罩,所述冷却罩的顶部设置风机,所述冷却罩的侧面开设若干通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冷却系统上设置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冷却系统在靠近所述升降系统的一端设置尾部机架组件并在远离所述升降系统的另一端设置头端机架组件,所述尾部机架组件和所述头端机架组件均包括滚筒和电机,所述滚筒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筒,所述滚筒包括主动滚筒和张紧滚筒,所述尾部机架组件中的所述滚筒与所述上层机身上的传送带配合,所述头端机架组件中的所述滚筒与所述下层机身上的传送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机身和所述下层机身的两端均分别设置从动滚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升降机架,所述升降机架内设置气缸组件和升降传输机构,所述气缸组件驱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传输机构用于将经上层传输冷却机构冷却的工件传输至下层传输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架上的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上设置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设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顶部设置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转轴,所述转轴外侧设置链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链轮挂耳,所述气缸座上固接两链条,所述链条向上绕过所述链轮后向下延伸并固定在所述链轮挂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架上设置两导轨安装槽,所述导轨安装槽与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上设置滑块,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滑块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升降架沿着导轨上升或下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全自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上设置导轨架,所述导轨架上设置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传送带,所述导轨架的底部通过电机安装板和滚筒安装板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板和所述滚筒安装板分别用于安装电机和滚筒,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筒并带动传送带传动,所述滚筒包括主动滚筒和调偏滚筒。
CN202020894631.3U 2020-05-25 2020-05-25 全自动冷却装置 Active CN212150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4631.3U CN21215065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全自动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4631.3U CN21215065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全自动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0657U true CN212150657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4631.3U Active CN212150657U (zh) 2020-05-25 2020-05-25 全自动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0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5180A (zh) 一种全自动纸板上料机
CN110834934A (zh) 一种曲轴式垂直提升机构及工作方法
CN210557362U (zh) 一种环保新材料自动连续输送装置
CN212150657U (zh) 全自动冷却装置
CN116332076B (zh) 一种自动卸板机
CN110589057A (zh) 一种砖坯转运升降机
CN217101569U (zh) 一种输送线机构
CN206857591U (zh) 一种生产物流系统
CN210681267U (zh) 一种砖坯转运升降机
CN211894784U (zh) 一种防滑移入口高度可变的板材输送设备
CN212374326U (zh) 转角输送装置
CN211812118U (zh) 一种石墨物料输送装置
CN210557388U (zh) 一种不停机三层输送系统
CN210557728U (zh) 多向重载输送机
CN112607438A (zh) 一种上料机
CN217554834U (zh) 一种用于导轨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8878503U (zh) 转运机构
CN220541770U (zh) 一种瓷砖生产区过道降温装置
CN218778149U (zh) 一种平顶输送机以及食品生产线
CN214828691U (zh) 板材搬运机
CN220925263U (zh) 摆渡装置
CN221050183U (zh) 一种光伏组件转向过渡输送装置及光伏组件包装线
CN213932071U (zh) 一种真空炉输送机构
CN217457604U (zh) 一种阻燃材料生产用输送装置
CN220431462U (zh) 一种在线暂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