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3021U -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3021U
CN211843021U CN202020052883.1U CN202020052883U CN211843021U CN 211843021 U CN211843021 U CN 211843021U CN 202020052883 U CN202020052883 U CN 202020052883U CN 211843021 U CN211843021 U CN 211843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groove
along
guide block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28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细春
张华�
叶有国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me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m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me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me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28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3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3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3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模具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具行位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后模仁、行位一、行位二、行位座、行位三、行位导向块、行位镶针之间的配合使用完成模具的开模和合模,由于各部位之间用凸台和卡槽连接,所以整个机构的行位和配件之间安装、拆卸方便,由于各部位的接触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开模和合模过程中所有部件的运动时的动作简单,可以减少各部位之间的摩擦,最大程度的保护产品,由于与工件直接接触得表面都做了抛光处理,减少对产品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产品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注塑模具是注塑工艺中最重要的,注塑模具是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模具,模具中行位机构,即凡是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在传统技术装配或拆卸时,须拆卸多个模具配件,不利于作业,多个模具配件在各行位运动时,运动方向和过程复杂,容易损坏模具配件减少个配件的使用寿命,操作时工序过多会造成行位撞模及插伤,也会需要大量的工时才能完成,成型滑块之间的行位夹线段较宽,使得注塑质量较差,不能满足现如今对注塑产品的质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行位结构,行位及配件安装、拆卸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在合模和合模过程中的撞膜和插伤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模具定位不准确、动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包括后模仁、行位一、行位二、行位座、行位三、行位导向块、行位镶针,所述后模仁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及与所述第一凹槽方向垂直的第一滑道,所述后模仁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行位一,所述行位一包括模型部和位移部,所述模型部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模型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存在有注塑空间,所述后模仁上的所述第一滑道中滑动连接有所述行位二,所述行位二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行位二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座,所述行位座的内侧上部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所述行位座沿竖直方向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三,所述行位三沿竖直方向上方形成有一个斜滑道,所述行位导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斜滑道上,所述行位导向块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固定有一所述行位镶针,所述行位镶针穿设于所述后模仁内,所述行位镶针远离所述行位导向块的一端可沿竖直方向位移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开模时,所述行位座带动所述行位二和所述行位三沿水平方向向外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与所述斜滑道的接触面位置降低,所述行位导向块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带动所述行位镶针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离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行位一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运动至完全离开;
合模时,所述行位一沿水平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运动至所述行位一上的位移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贴合,所述行位座带动所述行位二与所述行位三沿水平方向向内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与所述斜滑道的接触面位置上升,所述行位导向块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带动所述行位镶针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与所述模型部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位一的材质为高强钢,承压能力较大,不易变形,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位一的外表面做抛光处理,所述行位三上的滑道做光滑处理,避免因产品表面与所述行位一的外表面产生摩擦刮花产品。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针材质为SKD61。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位镶针表面做氮铝化钛镀涂层,延长所述行位镶针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位二与行位座通过内六角螺钉进一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后模仁、行位一、行位二、行位座、行位三、行位导向块、行位镶针之间的配合使用完成模具的合模和合模,由于各部位之间用凸台和卡槽连接,所以整个机构的行位和配件之间安装、拆卸方便,由于各部位的接触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开模和合模过程中所有部件的运动时的动作简单,可以减少各部位之间的摩擦,最大程度的保护产品,由于与工件直接接触得表面都做了抛光处理,减少对产品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面结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模具行位结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仁2、行位一1、行位二3、行位座4、行位三5、行位导向块6、行位镶针7,所述后模仁2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201及与所述第一凹槽201方向垂直的第一滑道202,所述后模仁2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行位一1,所述行位一1包括模型部101和位移部102,所述模型部 101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1中,所述模型部101与所述第一凹槽201之间存在有注塑空间,所述后模仁2上的所述第一滑道202中滑动连接有所述行位二 3,所述行位二3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第一凸台301,所述行位二3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座4,所述行位座4的内侧上部形成有第二凹槽401,所述第二凹槽401与所述第一凸台301配合,所述行位座4沿竖直方向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三5,所述行位三5沿竖直方向上方形成有一个斜滑道501,所述行位导向块6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斜滑道501上,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固定有一所述行位镶针7,所述行位镶针7穿设于所述后模仁2内,所述行位镶针7远离所述行位导向块6 的一端可沿竖直方向位移至所述第一凹槽201内;
开模时,所述行位座4带动所述行位二3和所述行位三5沿水平方向向外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与所述斜滑道501的接触面位置降低,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带动所述行位镶针7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7离开所述第一凹槽201,所述行位一1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201的方向运动至完全离开;
合模时,所述行位一1沿水平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凹槽201的方向运动至所述行位一1上的位移部102与所述第一凹槽201一侧贴合,所述行位座4 带动所述行位二3与所述行位三5沿水平方向向内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 与所述斜滑道501的接触面位置上升,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带动所述行位镶针7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7 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1中并与所述模型部101接触。此模具行位结构通过设置后模仁2、行位一1、行位二3、行位座4、行位三5、行位导向块6、行位镶针7之间的配合使用完成模具的合模和合模,直接在各部件上设置凹槽、凸台、滑道让开模和合模时整个运动过程变得简单,整个机构的行位和配件之间安装、拆卸方便,减少了因复杂运动时各部位之间的接触摩擦,在直接与产品接触得表面做了抛光处理,有效的解决了产品擦伤和刮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仁(2)、行位一(1)、行位二(3)、行位座(4)、行位三(5)、行位导向块(6)、行位镶针(7),所述后模仁(2)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201)及与所述第一凹槽(201)方向垂直的第一滑道(202),所述后模仁(2)的上部沿水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行位一(1),所述行位一(1)包括模型部(101)和位移部(102),所述模型部(101)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1)中,所述模型部(101)与所述第一凹槽(201)之间存在有注塑空间,所述后模仁(2)上的所述第一滑道(202)中滑动连接有所述行位二(3),所述行位二(3)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第一凸台(301),所述行位二(3)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2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座(4),所述行位座(4)的内侧上部形成有第二凹槽(401),所述第二凹槽(401)与所述第一凸台(301)配合,所述行位座(4)沿竖直方向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行位三(5),所述行位三(5)沿竖直方向上方形成有一个斜滑道(501),所述行位导向块(6)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斜滑道(501)上,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固定有一所述行位镶针(7),所述行位镶针(7)穿设于所述后模仁(2)内,所述行位镶针(7)远离所述行位导向块(6)的一端可沿竖直方向位移至所述第一凹槽(201)内;
开模时,所述行位座(4)带动所述行位二(3)和所述行位三(5)沿水平方向向外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与所述斜滑道(501)的接触面位置降低,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带动所述行位镶针(7)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7)离开所述第一凹槽(201),所述行位一(1)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凹槽(201)的方向运动至完全离开;
合模时,所述行位一(1)沿水平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凹槽(201)的方向运动至所述行位一(1)上的位移部(102)与所述第一凹槽(201)一侧贴合,所述行位座(4)带动所述行位二(3)与所述行位三(5)沿水平方向向内侧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与所述斜滑道(501)的接触面位置上升,所述行位导向块(6)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所述行位导向块(6)带动所述行位镶针(7)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至所述行位镶针(7)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1)中并与所述模型部(10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一(1)的材质为高强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一(1)的外表面做抛光处理,所述行位三(5)上的滑道做光滑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镶针(7)材质为SKD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镶针(7)上表面镀有氮铝化钛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二(3)与行位座(4)通过内六角螺钉进一步固定。
CN202020052883.1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Active CN211843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2883.1U CN211843021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2883.1U CN211843021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3021U true CN211843021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2883.1U Active CN211843021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3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305A (zh) * 2021-11-19 2022-03-15 广东鑫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刀柄的行位内抽斜针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9305A (zh) * 2021-11-19 2022-03-15 广东鑫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刀柄的行位内抽斜针模具
CN114179305B (zh) * 2021-11-19 2024-02-13 广东鑫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滚刀柄的行位内抽斜针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43021U (zh) 一种模具行位结构
CN211679949U (zh) 一种离合器壳体滑块斜向抽芯装置
CN110666133B (zh) 一种降低模腔冲力的模仁结构
CN210705853U (zh) 注塑模具导杆结合加长斜顶杆的保护机构
CN111633921B (zh) 防止斜顶开模时产品粘斜顶的机构
CN210308870U (zh) 自动断料注塑模具
CN217476439U (zh) 一种成型汽车油泵的模具
CN211074493U (zh) 一种含有五金电路的注塑件成型模具
CN211640777U (zh) 手机外壳注塑成型精密模具
CN209903789U (zh) 一种双色内饰按钮模具
CN211105381U (zh) 注塑模具滑块式斜顶机构
CN111673987A (zh) 一种避免产品因模具运动导致产品变形的结构
CN112223680A (zh) 一种前格栅饰条模具内分型机构
CN220638744U (zh) 一种长盖体生产模具
CN210453587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系统及注塑模具
CN212603141U (zh) 注塑模具斜楔斜导柱的安装机构
CN216941660U (zh) 一种大型模架侧抽芯滑块的导向耐磨机构
CN219768965U (zh) 一种用于成型免喷漆汽车扰流板的注塑模具
CN220808263U (zh) 薄壁产品用自动化工装放置嵌件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04820173U (zh) 一种可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的注塑模具
CN219402265U (zh) 一种汽车零件用压铸模具
CN218700833U (zh) 一种用于水箱盖的沉降式二次注塑成型模具
CN213500560U (zh) 一种挂模机构
CN219357883U (zh) 一种暖气片的成型模具
CN210791911U (zh) 用于注塑成型空调底座的横向抽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