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5829U -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5829U
CN211795829U CN202020120258.6U CN202020120258U CN211795829U CN 211795829 U CN211795829 U CN 211795829U CN 202020120258 U CN202020120258 U CN 202020120258U CN 211795829 U CN211795829 U CN 211795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king
pot
material contain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02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胜华
刘化勇
陈炜杰
赵国尧
姚鑫
黄韦铭
罗飞龙
羊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02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5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5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5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锅具组件包括:烹饪锅;物料盛放件,至少部分容置于烹饪锅内,且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形成过水腔;物料盛放件设有支架,支架内限定出置换腔,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支架相互分开并限定出间隙,且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本方案提供的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利用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置换腔内气液置换可靠性好,置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组件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沥米饭,也叫甄子饭,是一种特殊的米饭做法,口感独特,可同时制作米饭和粥,深受湖北、四川等地区的用户喜欢。沥米饭具体做法是先煮,一边搅拌一边煮,煮至一定程度时,将米捞出沥干,剩下的即为粥,沥干后将米放在蒸屉上继续蒸一段时间,变可以得到口感绝佳的沥米饭。将目前市场上为了应对这一需求,出现了很多具有沥米饭功能的电饭煲,但大多结构复杂、使用电机、泵等辅助烹饪,过程不容易控制,清洗也非常麻烦。且现有锅具烹饪出的米饭糖分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包括:烹饪锅;物料盛放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烹饪锅内,且所述物料盛放件与所述烹饪锅之间形成过水腔;所述物料盛放件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内限定出置换腔,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相互分开并限定出间隙,且所述间隙导通所述置换腔与所述过水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利用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且间隙的连通流阻更小,这样,根据置换腔与过水腔之间压差的变化可使得过水腔的水位变化可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对水更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使得置换腔的排水阻力更小,置换腔内气液置换更加可靠和高效,这样,水的动力损失更小,可以对物料盛放件内的米等物料更好地冲刷。且可以理解,本结构中的间隙经由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支架限定出,这样,物料盛放件在置换腔内压作用下通过少量浮动可以对间隙的间隙量适当调适,这样,间隙的导通效率与置换腔内压的相适性更好,可以降低蹦沸、溢锅等风险,产品使用更加可靠安全。
更进一步地,通过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这样,在对烹饪锅进行加热时,烹饪锅内的水受热蒸发形成蒸汽,利用置换腔收集蒸汽,且利用收集的蒸汽将置换腔内的水排出,实现置换腔内水和蒸汽的置换,自置换腔排出的水排入至间隙,并使得过水腔的水上升,或者说,置换腔和过水腔通过间隙形成连通器,置换腔内的水位下降,过水腔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得过水腔内通过水位上升使得水可以进入物料盛放件内,并对物料盛放件内的米粒进行浸泡、冲洗;在停止加热或加热功率降低后,置换腔内降温降压,蒸汽遇冷液化,使得置换腔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过水腔内的水向置换腔回流,物料盛放件内的水排出,实现物料盛放件内的水、米分离,且物料盛放件排水的过程中,利用水可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从而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和/或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
在本方案中,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这样,一方面保证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支架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置换腔与过水腔之间通过间隙导通,另一方面,设置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小于等于15mm,避免间隙过大,保证支架内的置换腔具有足够的容积,且使得置换腔收集少量蒸汽,即可引起过水腔的水位变升高。
同理,设置支架的底端与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具有上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2mm。例如,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为2mm、4mm、6mm、8mm、10mm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距离大于1mm且小于等于14mm。例如,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为3mm、5mm、7mm、9mm、11mm等。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底端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H2与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小于等于0.1。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的底端至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H2与烹饪锅的锅口至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小于等于0.1,这样,使得支架在烹饪锅内的位置尽量靠近烹饪锅的底部,从而使得支架伸入烹饪锅中的水中,保证置换腔内容置有水,置换腔内气液置换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端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H2与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为0.01~0.09。例如,所述支架的底端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H2与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为0.02、0.03、0.04、0.05、0.06、0.07、0.08等。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靠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并且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远离物料盛放件的一端与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间隙,这样,有利于把控支架与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间隙大小,保证置换腔与过水腔之间的导通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围壁,所述围壁为两端分别具有开口的结构;所述物料盛放件封挡所述围壁的一端的所述开口并且与所述围壁合围出所述置换腔;所述围壁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且所述围壁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的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相互分开。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包括围壁,这样,支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物料盛放件封挡围壁的一端的开口并且与围壁合围出置换腔,有利于减少支架的用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利用物料盛放件封挡围壁的一端的开口,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与支架之间的缝隙,避免置换腔中收集的蒸汽自缝隙泄漏,提升置换腔的置换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围壁上靠近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构造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接部与物料盛放件相连,这样,避免支架与物料盛放件松脱,有利于提升支架与物料盛放件之间连接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翻边或卷边。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接部包括翻边或卷边,利用连接部实现支架与物料盛放件之间连接的同时,通过翻边或卷边强化支架的强度及刚度,避免支架变形,提升支架与物料盛放件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自所述围壁向所述围壁的内侧延伸,所述连接部靠在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
在本方案中,设置连接部自围壁向围壁的内侧延伸,这样,有利于增加连接部的面积,进而增加连接部和物料盛放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架与物料盛放件的连接可靠性,且连接部靠在物料盛放件的外表面上,一方面,减小支架与物料盛放件之间的缝隙,避免置换腔中收集的蒸汽自缝隙泄漏,提升置换腔的置换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连接部对物料盛放件支撑,强化物料盛放件的强度及刚度,避免物料盛放件的变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围壁远离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构造有凸缘。
在本方案中,设置围壁远离物料盛放件的一端构造有凸缘,通过凸缘强化支架的强度及刚度,避免支架变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底部具有开口的盖体结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且所述开口的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相互分开。
在本方案中,支架为底部具有开口的盖体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盖体结构内可自成置换腔以满足水汽置换需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之间铆钉连接、焊接或卡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与物料盛放件之间铆钉连接、焊接或卡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配难度低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盛放件设有透液结构,所述透液结构配置为供所述物料盛放件进液或排液;其中,所述物料盛放件包括凹腔体,所述凹腔体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和/或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底壁的一部分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底壁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所述透液结构位于所述底壁的另一部分区域;所述底壁上的所述透液结构分布在所述支架的周围;和/或所述透液结构包括通孔。
在本方案中,设置物料盛放件设有透液结构,通过透液结构实现物料盛放件进液或排液,这样,在过水腔的水位上升时,水可以通过透液结构进入物料盛放件中,以实现对物料盛放件的米粒的浸泡、冲洗,在过水腔的水位下降时,物料盛放件中的水可以通过透液结构排出,实现水、米分离,利用水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从而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设置所述物料盛放件包括凹腔体,所述凹腔体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这样,在保证物料盛放件进液或排液的同时,透液结构的布置更灵活。
设置侧壁上透液结构,水经透液结构进入物料盛放件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下落至米粒中,使得水与米粒充分的接触冲洗,水对米粒的冲洗效果更好。
设置底壁上透液结构,在停止加热后,物料盛放件内的水在负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可以直接自设置在底壁上的透液结构排出,物料盛放件内的水的排出更彻底,有利于提升物料盛放件内水、米分离效果。
设置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底壁的一部分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底壁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且所述透液结构位于所述底壁的另一部分区域。这样,有利于提升置换腔的气密性,避免置换腔收集的蒸汽自透液结构泄漏,置换腔的气液置换效果更好,置换效率更高。
设置所述底壁上的所述透液结构分布在所述支架的周围。这样可以实现物料盛放件更均匀地排水,且实现将水排至置换腔外,这样,置换腔内不会进入大量的低温水,可以使得下一次的水汽置换过程更加高效,且也利于稀释置换腔内水的浓度,这样,加热过程中不容易出现粘锅、加热慢等问题,使得烹饪过程更加高效、可靠。
设置所述透液结构包括通孔。具有加工简单的优点,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物料盛放件上设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搭靠在所述烹饪锅上并使得所述物料盛放件悬挂于所述烹饪锅。
在本方案中,通过悬挂部使得物料盛放件悬挂于烹饪锅,这样,有利于防止物料盛放件脱落,避免支架抵靠烹饪锅的内表面,保证支架与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进而保证置换腔与过水腔之间的导通,提升置换腔的置换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配置为对所述锅具组件加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件具有多个加热部,多个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锅具组件的烹饪锅表面的多个区域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闭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一个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另一个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打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物料盛放件及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物料盛放件及支架的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物料盛放件及支架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物料盛放件及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锅,110过水腔,120间隙,130内表面,131内底面,200物料盛放件,210A透液结构,210B透液结构,220凹腔体,221侧壁,222底壁,230悬挂部,300支架,310置换腔,320围壁,321A开口,321B开口,322连接部,323凸缘,330盖体结构,331开口,340连接体,400烹饪设备,410加热件,420煲体,430盖体,510物料,520蒸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4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包括:烹饪锅100和物料盛放件200。
关于烹饪锅100,在某些实施例中,锅具组件用于烹饪设备400中,例如,锅具组件用于电饭煲、高压锅、微压煲、蒸汽煲等,以烹饪设备400为电饭煲为例,如图4所示,烹饪设备400包括具有加热功能的煲体420,煲体420形成有凹腔,烹饪锅100形成为烹饪设备400的内锅(也可称之为内胆),烹饪锅100配置为可取放的容置于煲体420的凹腔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锅具组件并不局限于用于烹饪设备400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烹饪锅100也可以直接置于燃气灶等加热装置、电磁炉等上,烹饪锅100受加热装置直接加热,举例地,烹饪锅100为蒸锅等。
关于物料盛放件200,可以理解的,物料盛放件200配置为盛装待烹饪的物料510,举例地,物料盛放件200为蒸笼、箅子或蒸格。
至少部分物料盛放件200容置于烹饪锅100内,且物料盛放件200与烹饪锅100之间形成过水腔110;可以理解的,烹饪锅100具有内表面130,物料盛放件200具有外表面,至少部分物料盛放件200容置于烹饪锅100内,且至少部分物料盛放件200的侧壁的外表面与至少部分烹饪锅100的侧壁的内表面130间隔分布,至少部分物料盛放件200的侧壁的外表面和至少部分烹饪锅100的侧壁的内表面130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水腔110。
物料盛放件200设有支架300,支架300内限定出置换腔310,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相互分开并限定出间隙120,且间隙120导通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准备阶段,烹饪锅100内盛装有用于烹饪的水,物料盛放件200内盛装有待烹饪的米粒,将物料盛放件200置于烹饪锅100中,其中,至少部分支架300伸入烹饪锅100内的水中,使得置换腔310内容置有水;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烹饪锅100内盛装的水的液位高度低于物料盛放件200与支架300的连接位置,也即,物料盛放件200位于烹饪锅100内的水的液面之上或者与烹饪锅100内的水的液面大致持平,且至少部分支架300伸入烹饪锅100内的水中,或者说,烹饪锅100内盛装的水的液位高度位于支架300的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之间,可以理解的,此时置换腔310内容置有水;或者,烹饪锅100内盛装的水的液位高度高于物料盛放件200与支架300的连接位置,也即,至少部分物料盛放件200伸入烹饪锅100内的水中,或者说,烹饪锅100内盛装的水的液位高度高于支架300的最高位置,可以理解的,此时置换腔310和过水腔110中分别内容置有水。
如图3所示,完成准备阶段后,进入加热阶段,烹饪锅100内的水受热升温并产生蒸汽520,至少部分蒸汽520上升至置换腔310内,利用置换腔310内的蒸汽520逐渐将置换腔310内的水排出置换腔310,实现置换腔310内液体和蒸汽520之间的置换,也即置换腔310内蒸汽520增加,液体排出,且置换腔310排出的水经间隙120进入过水腔110中,使得过水腔110的水位升高,过水腔110中的水进入物料盛放件200内,实现对物料盛放件200内盛装的米粒进行浸泡、冲洗,在持续加热一段时长后,置换腔310内充满高温高压的蒸汽520,水被基本排出;停止加热,置换腔310内温度逐渐降低,蒸汽520遇冷液化,压强逐渐减小,使得置换腔310内形成真空,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过水腔110内的水(米汤)通过间隙120被吸回至置换腔310,使得过水腔110液位下降,从而实现物料盛放件200内水和米的分离,利用水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其中,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可以参考图5或图9中示出的H3进行理解),这样,一方面保证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形成有间隙120,使得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之间通过间隙120导通,另一方面,设置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小于等于15mm,避免间隙120过大,保证支架300内的置换腔310具有足够的容积,且使得置换腔310收集少量蒸汽520,即可引起过水腔110的水位变升高。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支架300的底端与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其中,支架300的底端与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距离可以参考图5或图9中示出的H2进行理解)。
值得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与支架300的底端与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距离大小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与支架300的底端与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距离大小不相同,在不相同的情况下,控制两者中相对较小的一个的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架300的底端至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高度H2与烹饪锅100的锅口至烹饪锅100的内底面131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小于等于0.1。这样,使得支架300在烹饪锅100内的位置尽量靠近烹饪锅100的底部,从而使得支架300伸入烹饪锅100中的水中,保证置换腔310内容置有水,置换腔310内气液置换的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相连,支架300远离物料盛放件200的一端靠近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并且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限定出间隙120。这样,有利于把控支架300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间隙120大小,保证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之间的导通可靠性。
举例地,支架300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物料盛放件200相连,进一步地,支架300的一端与物料盛放件200的底部相连,在将物料盛放件200放置于烹饪锅100内时,支架300的另一端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相分离,且支架300的另一端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限定出间隙1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300包括围壁320,围壁320与物料盛放件200相连并自物料盛放件200的表面凸起。
围壁320为两端分别具有开口(具体可参照附图5中所示的开口321A和开口321B进行理解)的结构;物料盛放件200封挡围壁320的一端的开口321B并且与围壁320合围出置换腔310;围壁320的另一端的开口321A朝向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且围壁320的另一端的开口321A的边缘的一部分或全部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相互分开。这样,支架30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有利于减少支架300的用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举例地,如图5和图7所示,围壁320为环状结构,围壁320的一端形成有开口321A,另一端形成有开口321B,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开口321A和开口321B相对分布,物料盛放件200具有底壁222,围壁320与底壁222相连且底壁222封挡围壁320的开口321B,使得底壁222和围壁320合围出置换腔310,开口321A与的边缘的一部分或全部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相互分开,从而使得开口321A与的边缘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形成有间隙120,实现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的导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围壁320上靠近物料盛放件200的一端构造有连接部322,连接部322与物料盛放件200相连。这样,避免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松脱,有利于提升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连接可靠性。
举例地,连接部322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通过卡接、插接、焊接、铆接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方式连接。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省去了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组装步骤,装配更方便。
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2包括翻边或卷边,举例地,支架300包括围壁320,围壁320为环状结构,围壁320的一端形成有开口321A,另一端形成有开口321B,其中,开口321B的边缘弯折形成翻边或卷边,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围壁320的一端弯折形成有翻边或卷边,翻边或卷边呈环状,翻边或卷边限定出开口321B。
值得说明的是,开口321B的边缘可以设计为向围壁320的内侧弯折,也可以设计为向围壁320的外侧弯折。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翻边或卷边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利用翻边或卷边增加了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在翻边或卷边上打孔,以便紧固件穿过,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连接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2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定位部,翻边的边缘与定位部相适配并抵靠,这样,通过定位部实现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对准及定位,进一步提升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装配精度。
更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2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凸出的加强结构,(例如加强筋),加强结构限定出定位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2自围壁320向围壁320的内侧延伸,这样,有利于增加连接部322的面积,进而增加连接部322和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的连接可靠性。
连接部322靠在物料盛放件200的外表面上并与物料盛放件200相连。一方面,减小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的缝隙,避免置换腔310中收集的蒸汽520自缝隙泄漏,提升置换腔310的置换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连接部322对物料盛放件200支撑,强化物料盛放件200的强度及刚度,避免物料盛放件200的变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围壁320远离物料盛放件200的一端构造有凸缘323。通过凸缘323强化支架300的强度及刚度,避免支架300变形,提升产品的可靠性。举例地,凸缘323包括翻边或卷边。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围壁320为环状结构,围壁320的一端形成有开口321A,另一端形成有开口321B,其中,开口321A的边缘向围壁320的内侧弯折形成凸缘323。或者,也可以设计开口321A的边缘向围壁320的外侧弯折形成凸缘3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300包括底部具有开口331的盖体结构330,开口331朝向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且开口331的边缘至少部分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相互分开。其中,利用盖体结构330,其内部可以自成置换腔310,通过使盖体结构330的开口331朝向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设置,并使盖体结构330的开口331的边缘至少部分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相互分开,这样,盖体结构330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可以形成间隙120。这样,置换腔310和过水腔通过盖体结构330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的间隙120形成连通器,置换腔310内的水位下降,过水腔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得过水腔内通过水位上升使得水可以进入物料盛放件200内,并对物料盛放件200内的米粒进行浸泡、冲洗;在停止加热或加热功率降低后,置换腔310内降温降压,蒸汽遇冷液化,使得置换腔310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过水腔内的水向置换腔310回流,物料盛放件200内的水排出,实现物料盛放件200内的水、米分离,且物料盛放件200排水的过程中,利用水可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从而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且盖体结构330内可自成置换腔310,省去了组装步骤,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盖体结构330可以为凹弧面构造出的弧形凹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盖体结构330为具有侧壁和顶壁的结构凹形腔体。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支架300还具有连接体340,连接体340过渡衔接盖体结构330与物料盛放件200。盖体结构33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可以彼此分开形成间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结构33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也可以接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去连接体340,设计盖体结构330与物料盛放件200直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铆钉连接、焊接或卡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配难度低的优点。
当然,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支架3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物料盛放件200设有透液结构(具体可参照附图3和图8中所示的透液结构210A和/或透液结构210B进行理解),透液结构配置为供物料盛放件200进液或排液。通过透液结构实现物料盛放件200进液或排液,这样,在过水腔110的水位上升时,水可以通过透液结构进入物料盛放件200中,以实现对物料盛放件200的米粒的浸泡、冲洗,在过水腔110的水位下降时,物料盛放件200中的水可以通过透液结构排出,实现水、米分离,利用水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从而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举例地,透液结构包括导水管、通孔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物料盛放件200包括凹腔体220。设计物料盛放件200包括凹腔体220,这样,物料盛放件200可以盛装更多的米粒,避免米粒的漏出、流失,盛装效果更好。
凹腔体220具有侧壁221和底壁222。举例地,侧壁221环绕底壁222设置,且与底壁222过渡衔接。侧壁221和底壁22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透液结构,这样,在保证物料盛放件200进液或排液的同时,透液结构的布置更灵活。
在某些实施例中,透液结构210A设置在侧壁221上,且设置在侧壁221上的透液结构210A与过水腔110相对应且连通,过水腔110中的水经透液结构210A进入物料盛放件200中,可以理解的,透液结构210A与底壁222之间具有高度差,或者说,透液结构210A与米粒之间具有高度差,这样,水经透液结构210A进入物料盛放件200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下落至米粒中,使得水与米粒充分的接触冲洗,水对米粒的冲洗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设计透液结构210A的最低位置与底壁222之间具有距离a,其中,距离a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施中的具体需求设定,这样,一方面保证透液结构210A与底壁222之间具有高度差,提升水的势能,进而提升水对米粒的冲洗效果,另一方面,避免设置在侧壁221上的透液结构210A距离底壁222过近,在完成对米粒的冲洗后,进入对蒸米过程时,水(米汤)再次经设置在侧壁221上的透液结构210A进入物料盛放件200中,导致水、米分离不彻底,通过设计透液结构210A的最低位置与底壁222之间具有距离a,有效的提升水、米的分离效果,进而提升水对米的冲洗效果,进一步降低米中的含糖量。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透液结构210A包括设置在侧壁221上的通孔。
进一步地,侧壁221上设有多个透水区,每个透水区上具有多个通孔。
更进一步地,多个透水区间隔的分布,这样,物料盛放件200的进水更均匀。
在某些实施例中,透液结构210B设置在底壁222上,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设计在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与过水腔110连通,或者设计在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与置换腔310连通,这样,在停止对烹饪锅100加热时,置换腔310降温降压,置换腔310内的蒸汽520遇冷液化,使得置换腔310内形成负压,物料盛放件200内的水在负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可以直接自设置在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排出,物料盛放件200内的水的排出更彻底,有利于提升物料盛放件200内水、米分离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支架300设置在底壁222的外表面上,并与底壁222的一部分区域相对设置;底壁222上设有透液结构210B,且透液结构210B位于底壁222的另一部分区域。也可以理解为,设置在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和置换腔310之间通过支架300的壁分隔,这样,设置在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位于置换腔310之外,这样,有利于提升置换腔310的气密性,避免置换腔310收集的蒸汽520自透液结构210B泄漏,置换腔310的气液置换效果更好,置换效率更高。
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壁222上的透液结构210B分布在支架300的周围。具有加工简单的优点,且通过支架300对底壁222进行补强,降低透液结构210B对底壁222的强度削弱的风险,保证底壁222的强度及刚度。
举例地,透液结构210B包括通孔,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通孔间隔的分布,进一步地,多个通孔环绕支架300。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通孔排布呈单排,当然,也可以设计多个通孔排布呈多排。
在某些实施例中,透液结构(具体可参照附图3和图8中所示的透液结构210A和/或透液结构210B进行理解)包括通孔。具有加工简单的优点,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通孔配置为供水流通,且对米粒拦截,避免米粒从通孔中漏出,举例地,通孔的截面可以为圆形获知椭圆形或者矩形或者多边形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物料盛放件200上设有悬挂部230,悬挂部230搭靠在烹饪锅100上并使得物料盛放件200悬挂于烹饪锅100。这样,有利于防止物料盛放件200脱落,避免支架300抵靠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保证支架300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留有间隙120,进而保证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之间的导通,提升置换腔310的置换效果,此外,通过悬挂部230搭靠在烹饪锅100上,有利于实现烹饪锅10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间隔的分布,进而实现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与物料盛放件200之间形成过水腔110。
举例地,物料盛放件200包括凹腔体220,凹腔体220具有侧壁221和底壁222,侧壁221和底壁222过渡衔接,其中,侧壁221上远离底壁222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为翻边或卷边结构,翻边或卷边结构形成为悬挂部230。当然,悬挂部230并不局限于上述翻边或卷边结构的形式,也可以设计悬挂部230为形成于侧壁221上的凸耳、卡扣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上述悬挂部230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可以设计在支架300上远离物料盛放件200的一侧设有支腿,支腿抵靠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同样可以实现支架300与烹饪锅100的内表面130之间留有间隙12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400,包括:加热件410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加热件410配置为对锅具组件加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400,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举例地,烹饪设备400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微压煲或蒸汽煲。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400包括蒸汽煲,蒸汽煲可以向锅内供入蒸汽,利用蒸汽蒸熟米饭,在某些实施例中,蒸汽煲可以配置为向置换腔310供入蒸汽。这样,置换腔310的气液置换效率更高、置换更充分。
举例地,加热件410包括电磁线圈、发热盘和/或电热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410具有多个加热部,多个加热部与锅具组件的烹饪锅100表面的多个区域相对设置。这样烹饪锅100的受热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多个加热部中至少一个加热部与置换腔310相对分布。有利于置换腔310的蒸汽收集,提升置换腔310的置换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烹饪设备400包括盖体430、煲体420、锅具组件。具体地,煲体420形成有凹腔,煲体420和盖体430相连,且盖体430配置为打开或闭合煲体420的凹腔。锅具组件包括内胆和蒸笼,内胆配置为可取出或容置于凹腔内,蒸笼配置为可取出或容置于内胆。
蒸笼具有蒸笼本体和支架300,蒸笼本体具有侧壁221和底壁222,其中,侧壁221和底壁222过渡衔接,支架300位于蒸笼本体的底壁222外侧。支架300为环形结构,支架30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具体参照附图5中所示的开口321A和开口321B进行理解),蒸笼本体的底壁222与支架300相连且封挡其中一个开口321B,使得支架300与蒸笼本体的底壁222围成半封闭的置换腔310。
蒸笼容置于内胆中,且蒸笼本体的侧壁221与内锅之间形成过水腔110,内锅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相互分开并限定出间隙120,且间隙120导通置换腔310与过水腔110。
进一步地,在蒸笼本体的底壁222和侧壁221上分别设有通孔,通孔配置为供蒸笼本体进水或排水。
更进一步地,蒸笼本体的底壁222的通孔设置于支架300的外侧区域。
内锅的内表面130与支架300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和/或支架300的底端与内锅的内底面131的上下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
支架300的底端至内锅的内底面131的上下高度H2与内锅的锅口至内锅的内底面131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小于等于0.1,根据连通器原理,H2越小,可以保证内锅尽可能多的被压入蒸笼,或者说,蒸笼更加伸入内锅中,更加充分的冲刷米粒,米汤更浓。
支架300靠近内锅的一端设有翻边或者卷边,从而强化支架300的强度。
支架300与蒸笼本体为固定的连接,举例地,支架300与蒸笼本体之间通过铆钉铆接、焊接或卡接。
具体烹饪过程为:将洗好的米水放入蒸笼,并一同置于内锅中,锅内预置一定量的清水用于蒸煮,如图2所示,加热内锅使清水达到沸腾状态时,支架300的置换腔310内部会集聚大量的蒸汽520,持续增多的蒸汽520让置换腔310中的水通过过水孔及蒸笼本体的侧壁221的通孔进入蒸笼本体,可以理解的,蒸笼本体的底壁222的通孔因为米粒的封堵,此时很难有水在此通过,或者只有少量的水可以通过,在持续加热3秒~8秒后,置换腔310内的水基本排出且内部充满饱和的蒸汽520,然后,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失去热量供给的饱和蒸汽520会迅速液化,液化后,置换腔310内形成真空,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置换腔310以外的水(米汤)就会通过间隙120以及蒸笼本体的底壁222的通孔吸回到置换腔310内,这个回水过程一般需要3秒~5秒时间,然后再加热,置换腔310内再次集聚蒸汽520,米汤再次被挤出置换腔310,重复上次动作,米汤再次回到置换腔310,反复如此,形成米汤对米粒的冲刷,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在米汤回落过程中,蒸笼本体内的米汤通过蒸笼底壁222的通孔逐步在重力作用下回落。整个冲刷过程持续5分钟~10分钟后,停止冲刷,使米汤从蒸笼本体内流出、沥干米粒,然后再在对冲刷沥干的米粒进行蒸焖一段时间,即可完成低糖米饭的烹饪。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组件及烹饪设备,通过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这样,在对烹饪锅进行加热时,烹饪锅内的水受热蒸发形成蒸汽,利用置换腔收集蒸汽,且利用收集的蒸汽将置换腔内的水排出,实现置换腔内水和蒸汽的置换,自置换腔排出的水排入至间隙,并使得过水腔的水上升,或者说,置换腔和过水腔通过间隙形成连通器,置换腔内的水位下降,过水腔内的水位上升,从而使得水可以进入物料盛放件内,并对物料盛放件内的米粒进行浸泡、冲洗;在停止加热后,置换腔内降温降压,蒸汽遇冷液化,使得置换腔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过水腔及物料盛放件内的水回落,实现物料盛放件内的水、米分离,利用水洗掉一部分米粒表层的淀粉,从而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本实施例,利用间隙导通置换腔与过水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置换腔内气液置换可靠性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锅;
物料盛放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烹饪锅内,且所述物料盛放件与所述烹饪锅之间形成过水腔;
所述物料盛放件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内限定出置换腔,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相互分开并限定出间隙,且所述间隙导通所述置换腔与所述过水腔;
其中,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架之间距离最近处的距离值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和/或
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距离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底端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H2与所述烹饪锅的锅口至所述烹饪锅的内底面的上下高度距离H1之比小于等于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
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靠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并且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围壁,所述围壁为两端分别具有开口的结构;
所述物料盛放件封挡所述围壁的一端的所述开口并且与所述围壁合围出所述置换腔;所述围壁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且所述围壁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的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相互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壁上靠近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构造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翻边或卷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自所述围壁向所述围壁的内侧延伸,所述连接部靠在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壁远离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一端构造有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底部具有开口的盖体结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且所述开口的边缘至少部分与所述烹饪锅的内表面之间相互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与所述物料盛放件之间铆钉连接、焊接或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盛放件设有透液结构,所述透液结构配置为供所述物料盛放件进液或排液;其中,
所述物料盛放件包括凹腔体,所述凹腔体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和/或
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并与所述底壁的一部分区域相对设置,所述底壁上设有所述透液结构,所述透液结构位于所述底壁的另一部分区域;所述底壁上的所述透液结构分布在所述支架的周围;和/或
所述透液结构包括通孔。
12.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配置为对所述锅具组件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件具有多个加热部,多个所述加热部与所述锅具组件的烹饪锅表面的多个区域相对设置。
CN202020120258.6U 2020-01-19 2020-01-19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1795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0258.6U CN211795829U (zh) 2020-01-19 2020-01-19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0258.6U CN211795829U (zh) 2020-01-19 2020-01-19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5829U true CN21179582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0258.6U Active CN211795829U (zh) 2020-01-19 2020-01-19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58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19A (zh) * 2021-05-20 2022-06-14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糖米饭烹饪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19A (zh) * 2021-05-20 2022-06-14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低糖米饭烹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6648U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795829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0961552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533921U (zh) 烹饪设备
KR102565401B1 (ko) 조리 기구
CN112006523B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016343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冷凝水收集结构
CN21412810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883463U (zh) 烤箱内置式进水烹饪结构
CN112006533B (zh)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CN213640538U (zh)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CN213640537U (zh)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CN211883464U (zh) 带热烘冷冻功能的烤箱水循环结构
CN209883803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13464706U (zh)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9284982U (zh) 一种多功能蒸锅
CN213524855U (zh) 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883359U (zh) 食品水热烹饪容器
CN113133667B (zh)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6166827U (zh)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CN2141281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128103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4128099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2912734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961359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