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6648U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46648U CN210446648U CN201920831853.8U CN201920831853U CN210446648U CN 210446648 U CN210446648 U CN 210446648U CN 201920831853 U CN201920831853 U CN 201920831853U CN 210446648 U CN210446648 U CN 2104466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cavity
- chamber
- cooking
- medium repla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内具有烹饪腔,盛放组件设在烹饪腔内且将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和连通介质置换腔与盛放腔的液体通道,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使得被替换的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液体通道进入到盛放腔内以,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液体通道的下部被介质置换腔围设。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盛放组件,液体流动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烹饪效果更好,并且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沥米饭,也称甑子饭,其关键步骤是:先将淘净的大米放入水中煮沸,经过适当时间后将汤饭捞出过滤,将滤出的米饭放在蒸笼上蒸熟,将米汤留下来饮用。
现有的电饭煲已经可以实现沥米饭功能,米放入到电饭煲内后,米首先是浸泡在水中,水煮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再实现米水分离。但是烹饪得到的米饭中含糖量较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并且用户吃完米饭后,容易变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液体流动可控,使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利于烹饪含糖量更低的米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盛放组件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设在所述烹饪腔内且将所述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所述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以及连通所述介质置换腔与所述盛放腔的液体通道,其中,所述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通道进入到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盛放组件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腔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被所述介质置换腔围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利用介质置换腔实现介质的置换,使得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可以通过液体通道进入盛放腔,液体流动变得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液体通道和介质置换腔配合对液体进行导向,使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所述盛放腔的腔壁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盛放腔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盛放腔的排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通道的上部出口高于所述盛放腔的最低点且被所述盛放腔围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液体通道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组件包括: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盛放腔由所述盛放部形成;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盛放部的下方,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形成或者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和所述本体部配合形成;导管,所述液体通道由所述导管形成,所述导管穿入所述盛放部和所述介质置换部以使所述导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盛放腔内,且所述导管的下部伸入所述介质置换腔。
可选地,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上周沿与所述盛放部的下部密封接触,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和所述盛放部的下部配合形成,其中,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相连,或者,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邻近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回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所间隔的最大距离L2满足0≤L2≤3mm,进一步优选为0mm≤L2≤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构造为沿其轴向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盛放部的底壁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盛放腔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排气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翻边,所述导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翻边的内周面与所述导管的外周面相抵且所述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凸缘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部进口距离所述烹饪腔的底壁面的距离H满足0mm≤H≤20mm,进一步优选为3mm≤H≤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包括: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上盖部盖设于所述锅体部且与所述锅体部配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距离所述上盖部距离L1满足0mm≤L1≤3mm,进一步优选为0mm≤L1≤1mm。
进一步地,所述盛放组件的上部构造有把手,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可控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适于加热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以沸腾形成所述第一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介质未替换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介质替换介质置换腔内的第二介质;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本体部的内锅与盛放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沿E-E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沿F-F线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圈示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圈示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食材200;第一介质300;第二介质400;
本体部10;烹饪腔101;锅体部11;上盖部12;
盛放组件20;盛放腔201;介质置换腔202;液体通道203;排液口204;回液口205;盛放部21;排气微孔211;安装孔212;翻边213;介质置换部22;导管23;定位凸缘231;把手24;
加热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和烹饪器具100的盛放组件20。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磁炉或者养生壶,本申请以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说明书之后,在知悉本申请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显然可以将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应用于电压力锅、电炖锅、电磁炉或者养生壶等。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本体部1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盛放组件20。
具体而言,本体部10内具有烹饪腔101,盛放组件20设在烹饪腔101内,并且盛放组件20将烹饪腔101分隔出盛放腔201、介质置换腔202和液体通道203。其中,盛放腔201用于盛放食材200,例如米,介质置换腔202位于盛放腔201的下方,盛放腔201连通介质置换腔202与盛放腔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腔101可以是本体部10的锅体部11和上盖部12所限定形成的空腔。
盛放组件20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300替换位于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400,从而使得被替换的第二介质400能够通过液体通道203进入到盛放腔201内,以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进行喷淋、冲刷,使食材200与液体充分接触。相关技术中,食材长时间浸泡在液体中,通过液体沸腾使食材也液体混合接触,混合效果差,并且液体与食材接触不充分,在液体未沸腾阶段食材与液体混合接触效果更差。而在本申请中,液态的第二介质400由介质置换腔202流入盛放腔201,使液体与食材200的接触并不依赖于液体的沸腾,并且液体流动更充分,进而使液体与食材200接触更充分,有利于提高食材200的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介质300可以来自于介质置换腔202之外,通过进入到介质置换腔202内实现对第二介质400的替换;或者,第一介质300可以来自于介质置换腔202内部,例如通过加热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体如水,使得内部形成气态的第一介质300,第一介质300可以从内部将液体由介质置换腔202排至液体通道203;当然,第一介质300的来源也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可行方式的结合,但不限于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介质300可以是水蒸气,第二介质400可以是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又如,盛放组件20还被设置成利用处在介质置换腔202之外且为液态的第二介质400进入到介质置换腔202内以占据由第一介质300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从而使得盛放腔201内的液体排出盛放腔201,在液体排出过程中,液体流动以冲刷食材200,以提高与食材200接触的充分性。换言之,液态的第二介质400可以进入到介质置换腔202内,从而占据先前由第一介质300占有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比如,当烹饪器具100停止加热或者加热功率降低时,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一介质300如水蒸气液化,介质置换腔202之外的液态的第二介质400如水则会进入到介质置换腔202之内,替换先前第一介质300所占用的空间。
另外,当介质置换腔202的体积不变时,可以使用气体充放装置向介质置换腔202内充气,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压强变大,从而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通过液体通道203进入盛放腔201;在盛放腔201内的液体可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气体充放装置从介质置换腔202内抽气,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压强降低,从而可以达到回流的效果。当烹饪腔11的体积可变时,使用气体充放装置向介质置换腔202内充气或者抽取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气体,也可以实现液体在盛放腔201和介质置换腔202之间流动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通过液体通道203进入盛放腔201后,可以使盛放腔201内的液位升高,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盛放组件20可以具有使盛放腔201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口204,以使进入盛放腔201内的第二介质400可以进一步通过排液口204排出,盛放腔201内的液位保持不变。可选地,由盛放腔201排出的第二介质400可以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液口204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液口204可以如图8和图9所示设于盛放腔201的侧腔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排液口204也可以设于盛放腔201的底腔壁,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盛放腔201的侧腔壁和底腔壁可以同时设有排液口204,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低于介质置换腔202的最高点,并且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被介质置换腔202围设。气态的第一介质300可以在介质置换腔202的上部有效积累,以使液态的第二介质400在介质置换腔202内向下流动,进而由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进入液体通道203,第二介质400在液体通道203内由下向上流动至盛放腔201,实现对液态的第二介质400的导向。介质置换腔202的容积更大,便于升压,防止第一介质300经过液体通道203排出导致第二介质400难以被排入液体通道203,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由低处流向高处更容易,有利于提高第二介质400冲刷食材200的效率。并且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与盛放组件20的边沿可以间隔开,以防止第二介质400由盛放组件20的边沿流出介质置换腔202,引导第二介质400进入液体通道203的效果更好。
以电饭煲沥米饭的烹饪过程为例,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的工作过程可以主要包括沸腾阶段和蒸米阶段,在沸腾阶段,电饭煲以周期性加热为主,在沸腾阶段结束后,电饭煲进入蒸米阶段,在蒸米阶段,米水分离。
具体地,电饭煲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电饭煲在烹饪过程中,首先将适量清水倒入烹饪腔101,然后将盛放组件20放入到烹饪腔101内,使烹饪腔101内的水位大致没过介质置换腔202的最高点(当然也可以适当高于介质置换腔202的最高点或者适当低于介质置换腔202的最高点),再将洗好的大米放入盛放腔201内,需要说明的是,大米放入盛放腔201内后,大米与水可以完全分离,水也可以没过一部分大米,水还可以没过全部大米。如图2所示,此时的米水可以是分离的,即米在上方,水在下面,米没有浸泡在水中。
如图3所示,电饭煲开始加热烹饪腔101,当烹饪腔101内的水沸腾时,烹饪腔101内的水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其中一部分气泡会在介质置换腔202中储存起来,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将介质置换腔202中的水如图3中箭头所示排入液体通道203内,进而由液体通道203进入到盛放腔201中,水与盛放腔201内的大米接触,以便于实现对大米的煮处理,并且水进入盛放腔201的过程中可以对大米进行冲刷,使米中的糖可以析出。
当盛放腔201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时间传感器或者信号传感器感知后或通过其它公知手段,电饭煲及时停止加热,介质置换腔202中的水蒸气会迅速冷却液化,介质置换腔202内的压力随之消减,然后盛放腔201内的水可以流回介质置换腔202,使盛放腔201内的水位快速下降,盛放腔201内的水位下降过程中,盛放腔201内的水穿过大米下落,盛放腔201内的水同样会对大米进行冲刷,并且,电饭煲在烹饪的过程中,电饭煲也可以间断性地实现米水分离,例如电饭煲通过控制加热等效功率等控制程序,使电饭煲对烹饪腔101反复加热并停止,在电饭煲对烹饪腔101反复加热过程中,盛放腔201内的水会反复地的上升和回落,水在反复地的上升和回落过程中冲刷大米,然后清水逐渐变成米汤,米中的糖大部分溶解于米汤中,有效降低了米的含糖量。在沸腾阶段结束后,电饭煲进入蒸米阶段,在蒸米阶段,米水分离,控制程序保持米汤温度在80度以上,使米饭蒸熟或者焖熟。
并且,电饭煲在沸腾阶段,通过水在介质置换腔202和盛放腔201内循环流动,水可以反复冲刷大米,能够进一步降低大米中糖的含量,用户食用完大米后,可以使用户不容易发胖,同时,也能够使大米受热均匀,可以使大米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可以防止米饭夹生,进而可以提升米饭的口感。
并且,在蒸米阶段,由于电饭煲内的水经过前期蒸发和大米的吸水,原来的水位会降低,为了保证大米与水分离以及蒸饭效果,防止米汤对米饭进行浸泡,可选地,最终烹饪腔101内的水位到最底层米饭的距离大于等于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盛放组件20,利用介质置换腔202实现介质的置换,使得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400可以通过液体通道203进入盛放腔201,液体流动变得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液体通道203和介质置换腔202配合对液体进行导向,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201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盛放组件2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利用介质置换腔202实现介质的置换,使得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400可以通过液体通道203进入盛放腔201,液体流动变得可控,液体可以不断冲刷食材,食材与液体接触更充分,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效果。并且液体通道203和介质置换腔202配合对液体进行导向,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由低处向高处流动至盛放腔201内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对食材的冲刷效果。
可选地,盛放腔201的腔壁可以设置有排液口204,排液口204用于使盛放腔201内的液体排出盛放腔201,以使液体可以在盛放腔201和介质置换腔202内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的反复冲刷,提高食材200与液体接触充分性的效果更好。例如,在如图4-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盛放腔20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排液口204,液体通道203的上部出口设于盛放腔201的中部,第二介质400由盛放腔201的中部流入盛放腔201后,沿水平方向向盛放腔201的侧壁流动,以从侧壁上的排液口204排出,第二介质400在盛放腔201内冲刷食材200的范围更大,冲刷更充分。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排液口204还可以作为进蒸汽的蒸汽孔,例如在电饭煲沥米饭的过程中,进入蒸米阶段后,大米与水分离,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可以通过排液口204进入盛放腔201,以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进行加热,实现蒸饭或者焖饭,无需额外设置蒸汽孔,盛放组件20的结构更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7所示,液体通道203的上部出口可以高于盛放腔201的最低点,并且液体通道203的上部出口被盛放腔201围设,以防止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通过上部出口进入液体通道203而导致食材200进入介质置换腔202,影响正常烹饪,同时还可以增大第二介质400由上部出口流出时对食材200的冲击力,有利于提高冲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介质置换腔202、盛放腔201与液体通道203可以同轴设置,有利于降低第二介质400在介质置换腔202、液体通道203和盛放腔201流动的阻力,第二介质400流动更顺畅。并且盛放组件20的结构更均匀,有利于使盛放组件20受力更均匀,提高盛放组件2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11所示,盛放组件20可以包括:盛放部21、介质置换部22和导管23。其中,盛放部21伸入烹饪腔101内,盛放腔201由盛放部21形成,介质置换部22设置于烹饪腔101内,并且介质置换部22位于盛放部21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减小介质置换部22和盛放部21的整体投影面积,在烹饪器具100的尺寸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便于将介质置换部22和盛放入放入烹饪腔101。而且,通过调整介质置换部22与盛放部21的高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全品类烹饪器具100,满足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等不同烹饪器具100要求。
可选地,介质置换腔202可以由介质置换部22形成,介质置换腔202也可以如图1和图7所示由介质置换部22和本体部10配合形成,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液体通道203可以由导管23形成,导管23穿入盛放部21和介质置换部22,以使导管23的上部伸入盛放腔201内,并且导管23的下部伸入介质置换腔202。盛放部21和介质置换部22通过导管23连通,以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可以通过导管23向上流动至盛放腔201内,盛放组件20结构更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盛放部21和介质置换部22可以集成为一体,如图11所示,盛放部21的底壁为介质置换部22的顶壁,导管23穿设于该腔壁,且从该腔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穿出,以伸入盛放腔201和介质置换腔202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盛放部21和介质置换部22可以为分体件,也就是说,盛放部21的底壁和介质置换部22的顶壁为两个腔壁,导管23分别穿设于盛放部21的底壁和介质置换部22的顶壁,以伸入盛放腔201和介质置换腔202内。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介质置换部22可以包括介质置换部周壁,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上周沿与盛放部21的下部相连,介质置换腔202由介质置换部周壁、烹饪腔101的内壁面和盛放部21的下部配合形成,介质置换部22的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生产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可以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配合,例如密封接触,以对介质置换部22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固定盛放部21,盛放组件20固定稳定,并且密封接触有利于提高介质置换腔202内升压的效率,进而提高对食材200的冲刷效率。可选地,介质置换部周壁可以设有回液孔,回液孔连通盛放部21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与介质置换腔202,以使第二介质400由盛放腔201流至盛放部21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回流孔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内,实现回流,有利于实现第二介质400在烹饪器具100内循环流动,反复冲刷食材20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邻近且间隔开,以形成回液口205,回液口205连通盛放部21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与介质置换腔202,以使第二介质400由盛放腔201流至盛放部21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回液口205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内,实现回流,有利于实现第二介质400在烹饪器具100内循环流动,反复冲刷食材20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2所示,介质置换部周壁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所间隔的最大距离L2可以满足0≤L2≤3mm,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L2可以分别为0.5mm、1mm、1.5mm、2mm和2.5mm等。介质置换部周壁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所间隔的距离过大,会导致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一介质300和第二介质400由回液口205排出介质置换腔202而影响介质置换腔202内升压,影响第二介质400向液体通道203内流动。在上述尺寸范围内,介质置换腔202内第一介质300可以顺利堆积,以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气压在沸腾时更容易增大,第二介质400可以大部分由液体通道203进入盛放腔201内,以提高对食材200的冲刷效果。
进一步介质置换部周壁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所间隔的最大距离L2可以优选为0mm≤L2≤0.5mm,在该尺寸范围内,介质置换腔202内升压更容易,第二介质400进入液体通道203更容易。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介质置换部周壁可以构造为沿其轴向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也就是说,介质置换部周壁的直径渐变,介质置换部周壁的小径端(如图11的上端)与盛放部21的下部相连,介质置换部周壁的大径端(如图11的下端)为自由端,而且介质置换部周壁的大径端向着远离盛放部21的方向延伸。由此,介质置换部周壁阻挡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一介质300流出介质置换腔202,可以加快介质置换腔202内第二介质400流入液体通道203的速度,从而可以加快对盛放腔201内食材200的冲刷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盛放部21的底壁面可以设置有排气微孔211,排气微孔211连通盛放腔201与介质置换腔202。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一介质300可以通过排气微孔211排至盛放腔201内,一方面可以防止介质置换腔202内气压过高而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第一介质300可以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进行冲击,以使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松动或者翻滚,进而利于第二介质400与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食材200烹饪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对盛放部21和导管23的连接结构不做特殊限制,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3所示,盛放部21的底壁可以设置有安装孔212,导管23可以穿设于安装孔212,以从导管23的径向上对导管23进行限位。另外,安装孔212处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翻边213,导管23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凸缘231,翻边213的内周面可以与导管23的外周面相抵,以进一步固定导管23,使导管23不易发生晃动,并且翻边213的下端可以与定位凸缘231相抵,以从导管23的轴向上对导管23进行限位,防止在介质置换腔202内气压过大时导管23向上脱出盛放部21,导管23与盛放部21连接更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4所示,本体部10可以包括:锅体部11和上盖部12,上盖部12盖设于锅体部11且与锅体部11配合形成烹饪腔101,盛放组件20的最高点距离上盖部12距离L1可以满足0mm≤L1≤3mm,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L1可以分别为0.5mm、1mm、1.5mm、2mm和2.5mm等。上盖部12与盛放组件20的最高点的距离较近,可以对盛放组件20进行限位,防止在液体沸腾时,压力过大把盛放组件20顶起来。
进一步地,盛放组件20的最高点距离上盖部12距离L1可以优选为0mm≤L1≤1mm,在该尺寸范围内,上盖部12对盛放组件20的限位作用更好,还可以有效防止盛放组件20在烹饪腔101内振动导致烹饪噪音过大。
再进一步地,如图4-图7所示,盛放组件20的上部可以构造有把手24,便于盛放组件20的取放,盛放组件20的最高点位于把手24,也就是说,把手24的最高点与上盖部12的间距为L1。不仅便于用户握持把手24,同时便于盛放组件20与上盖部12和锅体部11配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盛放组件20的上部可以支撑于锅体部11,把手24可以向上超出锅体部11的上端以与上盖部12配合,结构设计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15所示,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距离盛放腔201的底壁面的距离H可以满足0mm≤H≤20mm,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H可以分别为2mm、5mm、10mm、15mm和18mm等。下部进口与盛放腔201的底壁面的距离过近,会增大第二介质400进入液体通道203的阻力,影响对食材200的冲刷效率。下部进口与盛放腔201的底壁面的距离过远,会使介质置换腔202的容积过小,第一介质300容易由下部进口进入液体通道203而影响介质置换腔202内气压的升高,并且会导致位于下部进口下方的难以进入液体通道203的第二介质400的量较多,影响盛放腔201内液体的充分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图15所示的形成于导管23的下端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下部进口可以为设于导管23的周壁的缺口或者通孔,此时,下部进口与盛放腔201的底壁面的距离H可以理解为下部进口的最低点与盛放腔201的底壁面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当H取值为0mm时,下部进口可以设于导管23的周壁。
进一步地,液体通道203的下部进口距离盛放腔201的底壁面的距离H可以优选为3mm≤H≤5mm。在该尺寸范围内,降低第二介质400流动阻力的效果更好,介质置换腔202内升压更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100可以设置有加热件30,加热件30可以加热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体以沸腾形成第一介质300,通过控制加热件30的加热或者不加热可以控制是否产生第一介质300,进而可以控制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是否通过液体通道203流入盛放腔201。可选地,加热件30可以仅用于形成第一介质300,加热件30也可以既用于形成第一介质300,又用于进行烹饪,以减少烹饪器具100的零部件数量,结构更简单。
另外,加热件30的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可控。例如,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液体在加热件30的不同加热功率下沸腾时,产生的第一介质300的量不同,导致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气压不同,从而导致排出介质置换腔202的第二介质400的体积不同,配合加热功率大小的间歇性变化,可以实现第二介质400由介质置换腔202流入盛放腔201,以及由盛放腔201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如此循环可以实现第二介质400在烹饪器具100内的循环流动,提高第二介质400对食材200的冲刷效果。
具体地,第一介质300量增多时,第一介质300替换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以使介质置换腔202内的第二介质400通过液体通道203流入盛放腔201,以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进行冲刷;第一介质300量减少时,介质置换腔202内的气压降低,盛放腔201内的第二介质400可以回流至介质置换腔202内。由此,介质置换腔202内第一介质300的量增多或减少,以实现第二介质400在介质置换腔202、液体通道203和盛放腔201之间循环流动,第二介质400可以反复对盛放腔201内的食材200进行冲刷,食材200烹饪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和盛放组件2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设在所述烹饪腔内且将所述烹饪腔分隔出盛放腔、位于所述盛放腔的下方的介质置换腔以及连通所述介质置换腔与所述盛放腔的液体通道,其中,
所述盛放组件设置成利用气态的第一介质替换位于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态的第二介质,从而使得被替换的所述第二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通道进入到所述盛放腔内,所述盛放组件还设置成利用处在所述介质置换腔之外且为液态的所述第二介质进入到所述介质置换腔内以占据由所述第一介质占用的至少一部分空间,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进口低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最高点,且所述液体通道的下部被所述介质置换腔围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腔的腔壁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盛放腔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盛放腔的排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的上部出口高于所述盛放腔的最低点且被所述盛放腔围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液体通道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包括:
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伸入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盛放腔由所述盛放部形成;
介质置换部,所述介质置换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且位于所述盛放部的下方,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形成或者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和所述本体部配合形成;
导管,所述液体通道由所述导管形成,所述导管穿入所述盛放部和所述介质置换部以使所述导管的上部伸入所述盛放腔内,且所述导管的下部伸入所述介质置换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包括:
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上周沿与所述盛放部的下部相连,所述介质置换腔由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和所述盛放部的下部配合形成,其中,
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或者,
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的下周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邻近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回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所间隔的最大距离L2满足0≤L2≤3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2进一步为0mm ≤L2≤0.5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置换部周壁构造为沿其轴向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的底壁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盛放腔与所述介质置换腔的排气微孔。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翻边,所述导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翻边的内周面与所述导管的外周面相抵且所述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凸缘相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进口距离所述烹饪腔的底壁面的距离H满足0mm≤H≤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H进一步为3mm≤H≤5mm。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
锅体部和上盖部,所述上盖部盖设于所述锅体部且与所述锅体部配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距离所述上盖部距离L1满足0mm≤L1≤3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1进一步为0mm≤L1≤1m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的上部构造有把手,所述盛放组件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把手。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可控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适于加热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以沸腾形成所述第一介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31853.8U CN210446648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31853.8U CN210446648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46648U true CN210446648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31853.8U Active CN210446648U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4664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6523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CN112006533A (zh) * | 2020-08-20 | 2020-12-01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CN113647789A (zh) * | 2020-05-12 | 2021-11-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方法及装置、锅具、存储介质 |
CN114098407A (zh) * | 2020-08-28 | 2022-03-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568920A (zh) * | 2020-11-30 | 2022-06-0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20831853.8U patent/CN2104466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6523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CN112006523B (zh) * | 2019-05-31 | 2021-09-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CN113647789A (zh) * | 2020-05-12 | 2021-11-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方法及装置、锅具、存储介质 |
CN112006533A (zh) * | 2020-08-20 | 2020-12-01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CN114098407A (zh) * | 2020-08-28 | 2022-03-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568920A (zh) * | 2020-11-30 | 2022-06-0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568920B (zh) * | 2020-11-30 | 2023-09-1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46648U (zh)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
JP2019166410A (ja) | 瀝米飯炊飯器 | |
CN105747833A (zh) | 一种蒸煮装置及设备 | |
CN211534051U (zh) |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 | |
CN21087104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0367833B (zh) | 一种饭煲的控制方法 | |
CN211380742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2006523B (zh) |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0446647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2006522B (zh) |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以及控制方法 | |
CN211533921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044664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016343U (zh) |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冷凝水收集结构 | |
CN213524805U (zh) | 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2261140U (zh) | 多功能肠粉机 | |
CN210870991U (zh) |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附件 | |
CN20803094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6166827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216020451U (zh) | 蒸汽烹饪器具 | |
KR20070006298A (ko) | 전동식 떡 제조기 | |
CN218683737U (zh) |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 |
CN214595544U (zh) | 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2912734U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216317044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3464706U (zh) |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