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4095U -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4095U
CN211774095U CN201890000564.7U CN201890000564U CN211774095U CN 211774095 U CN211774095 U CN 211774095U CN 201890000564 U CN201890000564 U CN 201890000564U CN 211774095 U CN211774095 U CN 211774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main frame
holder
construction machin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900005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相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Infraco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Infraco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4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4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04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movable, tiltable or pivoting, e.g. movable seats, dampening arrangements of cab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包括主框架;支座,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驾驶室,其以所述支座为媒介,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以预先设定的间隔相离而固定;保持件,其连接所述驾驶室与所述主框架,并以使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无法倾斜第一角度以上的方式将所述驾驶室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以及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某一个上,并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以相离的状态相对的端部,且当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倾斜第二角度以上时,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接触,以支撑所述驾驶室。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中驾驶员所乘坐的驾驶室组装体。
背景技术
如挖掘机、装载机等的工程机械被设计为在建设工地执行多种作业。一般而言,工程机械包括行驶工程机械的行驶体、执行作业的作业机、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室、支撑作业机及驾驶室并结合于行驶体的主框架。驾驶室设置在主框架的一侧上,驾驶室内设置有作业者操作作业机的操作装置。
然而,由于工程机械在工作时产生较多的震动,因此主框架与驾驶室之间配置有如流体支座的震动吸收装置。工程机械产生的震动被震动吸收装置所吸收,从而减弱传递到驾驶室的震动。但由于驾驶室以震动吸收装置为媒介结合于主框架,因而存在驾驶室的结构上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尤其,工程机械往往提升重型货物或在斜坡进行作业,这种情况下存在工程机械向侧面翻倒的危险。这时驾驶室从外部构造物或地面受到强烈的冲击,如果驾驶室因受到此冲击而变形或扭曲,乘坐在驾驶室内部的驾驶员则有可能受伤。即,确保驾驶室应对施加在侧方向的外力的刚性极为重要。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室通过震动吸收装置与主框架连接的以往的结构中,更是缺乏上述的应对外力的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前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应对外力的刚性被强化的驾驶室结构。
技术方案
为解决如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包括主框架;支座,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驾驶室,其以所述支座为媒介,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以预先设定的间隔相离而固定;保持件,其连接所述驾驶室与所述主框架,并以使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无法倾斜第一角度以上的方式将所述驾驶室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以及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某一个上,并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以相离的状态相对的端部,且当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倾斜第二角度以上时,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接触,以支撑所述驾驶室。
并且,所述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所述第二角度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一角度。
并且,所述保持件可以包括杆,其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上;保持件孔,其形成在所述主框架上,供所述杆贯通;以及固定件,其与所述保持件孔相离地具备在所述杆的下端,且直径形成为大于所述保持件孔的直径,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所述保持件孔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间隔而得到调整。
并且,所述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可以包括上部框、下部框、以及连接所述上部框与所述下部框的多个支柱,所述支撑件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较于所述下部框或所述支柱的中心轴可以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外廓。
并且,所述支撑件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先设定的高度的块状,并结合于所述驾驶室或所述主框架。
并且,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或所述主框架可以具备有紧固孔,所述支撑件可以以能够调整高度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紧固孔,所述第二角度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支撑件的高度而得到调整。
并且,所述保持件可以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一侧,所述支撑件可以以所述驾驶室的中心为基准,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保持件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过具备防止驾驶室相对于主框架倾斜第一角度以上的保持件以及当驾驶室倾斜第二角度以上时接触于主框架以支撑驾驶室的支撑件,作用于支柱的侧荷重在分散成支柱的轴方向荷重、即垂直荷重的同时被支撑件所支撑,因此产生提高驾驶室的刚性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由于保持件由杆以及固定件构成,因而具有保持件的结构简单的效果,并存在能够容易地调整受到保持件限制的驾驶室的倾斜度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由于被构成为能够调整支撑件的高度,因此具有通过调整支撑件的高度而容易地调整第二角度的大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驾驶室组装体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驾驶室组装体的背面图。
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图4中驾驶室相对于主框架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随着作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荷重的变化而发生的位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应注意在给各图面的构成要素添加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图面上,也尽可能使用了同样的标记。此外,在说明本实施例时,当对相关的一般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被判断为有可能模糊本实施例的主旨时,则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驾驶室组装体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驾驶室组装体的背面图,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5及6分别是图4的B部分及C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图4中驾驶室相对于主框架倾斜的状态的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支撑件的立体图。并且图9 是示出随着作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荷重的变化而发生的位移的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驾驶室组装体具备在工程机械上。工程机械可以包括行驶体(未图示)、主框架10、作业机(未图示)。
行驶体旨在移动工程机械,可以实现为轮式或履带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包括主框架10、驾驶室30、保持件50以及支撑件80。
主框架10可以结合于行驶体的上部,并与行驶体一起移动。例如图2只示出了在主框架10的整体结构中驾驶室30被固定的部分。
驾驶室30是驾驶员乘坐的空间,驾驶室30的内部可以具备有操作作业机的作业机操作部及驾驶席。此外,驾驶室30的内部可以具备有显示工程机械的工作状态的各种仪表盘及显示器。
作业机旨在执行特定作业,由主框架10支撑。例如,挖掘机或装载机等的工程机械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主框架10上,叉车等的工程机械的作业机可以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在主框架10上。此外,作业机也可以根据工程机械的动作特性以多种方式支撑在主框架10上。
作业机在主框架10上可以结合于驾驶室30的左侧、右侧、前面、后面中的某一个位置,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结合于左侧以及右侧。例如,挖掘机等的工程机械可以结合于驾驶室30的左侧或右侧,装载机等的工程机械可以结合于驾驶室30的左侧以及右侧。下面将以作业机(未图示)设置在驾驶室的左侧(参照图1)的挖掘机的驾驶室的设置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驾驶室30实质上可以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使内部形成供驾驶员乘坐的空间。然而,驾驶室30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多种变形。
驾驶室30可以包括下部框32、上部框34、支柱36(Pillar)。此外,支柱 36可以形成有多个。
下部框32及上部框34分别形成驾驶室30的底板和顶棚,从而使平面形状可以形成为长方形。多个支柱36旨在相对于下部框32支撑上部框34,配置在上部框34与下部框32之间。
支柱36可以配置在下部框32与上部框34的角部位置,但为了确保驾驶室30的刚性,也可以配置在上部框34与下部框32的中段。此外,为确保驾驶室30的刚性,可以包括设置在驾驶室30的多种位置上的支杆(strut)等的加强框38。
驾驶室30固定在主框架10上,此时,驾驶室30与主框架10之间安装有支座60。支座60旨在减弱从行驶体传递到驾驶室30的震动。支座60可以使用流体支座、橡胶支座等多种类型。
本实施例中被图示为支座60分别配置在驾驶室30的四个角部,然而根据需要可以对支座60的个数及安装位置进行变更。为了固定支座60,主框架上可以形成有支座固定部12。支座固定部12可以实现为对应于支座60的形状的孔状,支座6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支座固定部12而进行固定。
参照图4及图5,支座60的上部具备有固定螺栓62,当驾驶室30安装在支座60上时,固定螺栓62贯通驾驶室30,在此状态下螺母64结合于固定螺栓62,从而可以使驾驶室30固定在支座60上。此外,驾驶室30还可以用多种方式,以支座60为媒介固定在主框架10上。
当驾驶室30以支座60为媒介固定在主框架10上时,在驾驶室30的底面、即下部框32的底面与主框架10的上面之间形成间隔H1。由此,驾驶室30可以在固定于主框架10的状态下,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当驾驶室30 相对于主框架10过于倾斜时,驾驶室30可能从主框架10上分离。
为了防止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倾斜预先设定的角度以上,可以在驾驶室30与主框架10之间安装保持件50。
保持件50连接驾驶室30与主框架10。此外,保持件50限制驾驶室30 相对于主框架10倾斜预先设定的角度(以下称第一角度)以上。在未达到第一角度的范围之内,保持件50可以使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自由地倾斜,并限制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倾斜第一角度以上。
保持件50可以从驾驶室3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向左侧或右侧倾斜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作业机设置在驾驶室30的左侧而存在组装性问题,因此图示出了仅设置在驾驶室30的右侧后方的一例。
保持件50可以构成为包括固定在驾驶室30的下部框32上并向下侧延伸的杆52及具备在杆52的下端的固定件54。此外,为了使保持件50工作,主框架10上可以形成有保持件孔14。
保持件50的杆52固定在驾驶室30的下部框32上,并且当驾驶室30结合于主框架10时,贯通保持件孔14。在保持件50的杆52贯通保持件孔14 的状态下,直径比保持件孔14大的固定件54结合于杆52的下端,以此组装保持件50。即,固定件54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大于保持件孔14的直径。
在此状态下,当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在未达到第一角度的范围之内内倾斜时,驾驶室30可以相对于主框架自由地倾斜。当驾驶室30的倾斜度变大,达到第一角度时,固定件54被保持件孔14卡住,从而使驾驶室30无法进一步倾斜。第一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保持件孔14与固定件54之间的间隔H2而得到调整。
即,保持件孔14与固定件54之间的间隔H2越宽,第一角度就越大,相反地,保持件孔14与固定件54之间的H2越窄,第一角度就越小。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被图示为保持件50的杆52结合于驾驶室30并贯通主框架10,但与此相反地,也可以实现为保持件50的杆52结合于主框架 10并贯通驾驶室30的下部框32,使固定件54被驾驶室30卡住。
检验驾驶室30的刚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代表性的有翻车防止结构(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ROPS)测试实验。这样的翻车防止结构测试实验包括将荷重F(参照图1)作用于驾驶室30的上部框34的一侧而检验驾驶室30的刚性的实验。
如上所述,当侧方向(Lateral)荷重、即侧荷重作用于驾驶室30时,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以图1的驾驶室30为基准向左右方向倾斜。当驾驶室30的倾斜度达到第一角度时,保持件50卡在主框架10,因而即使侧荷重继续作用于驾驶室30,驾驶室30也不会进一步倾斜。
然而,当作用于被保持件50限制的驾驶室30的荷重继续增加时,侧荷重作为弯曲荷重作用于支柱36中设置在受荷重作用的部分的相反侧(图1的左侧)的支柱36,由此,支柱36变形而可以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产生位移的同时发生变形。在以往,支柱36在受到翻车防止结构测试实验所建议的大小的荷重之前就已永久变形,这使驾驶室30内部的驾驶员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参照图9的B)。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为了防止侧荷重导致的驾驶室30的变形,可以具备有支撑件80。支撑件80旨在当驾驶室30相对于主框架10倾斜预先设定的角度(以下称第二角度)以上时,接触于主框架10或驾驶室30以支撑驾驶室30。即,支撑件80可以设置在驾驶室30的下面和主框架10中的某一个上。此外,支撑件80可以包括以与驾驶室30的下面和主框架10中的另一个相离的状态相对的支撑件80的端部81。
上述第二角度优选形成为小于由保持件50形成的第一角度。如图7所示,这旨在使因侧荷重而倾斜的驾驶室30在被保持件50所限制之前能够被支撑件 80所支撑。当驾驶室30由于侧荷重而倾斜时,如果提前被支撑件80所支撑,作用于驾驶室30的侧荷重F在被分散为支柱36的轴方向(图1中的垂直方向) 荷重、即轴荷重而作用于支柱36。
即,作用于支柱25的弯曲荷重的相当一部分被分散为轴荷重,从而可以被支撑件80所支撑。由此,在不增加驾驶室30的弯曲刚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侧荷重导致的驾驶室30的变形。
图9是示例性地示出此效果的图表,A示出了设置有支撑件80的驾驶室 30的侧荷重与由此导致的移位关系,B示出了不设置支撑件80的以往的驾驶室的状态。如图9所示,当设置有支撑件80时,可以看出在不变更支柱36 及驾驶室30的其他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承受比不设置支撑件80的以往的驾驶室所能接受的侧荷重更大的荷重。
另一方面,支撑件80可以设置在驾驶室30的下面或主框架10的上面,从而与另一个形成一定间隔H3。上述间隔H3在正常状态下是指下部框32或主框架10与支撑件80端部81之间的间隔,支撑件80可以设置成当驾驶室 30由于侧荷重而倾斜第二角度时使下部框32或主框架10能够与支撑件80的端部81接触。
即,第二角度可以通过间隔H3来调整。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支撑件 80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先设定的高度H4的块状,并通过焊接连接于驾驶室30 而设置。
在此种情况下,由于驾驶室30与支撑件80可以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使之后的驾驶室30的安装变得容易。当这样设置支撑件80时,支撑件80的下面与主框架10之间可以形成间隔H3。
虽没有图示出,但支撑件80可以设置在主框架10的上面。在此情况下,支撑件80的上面与驾驶室30的下面可以形成有间隔H3。上述的间隔H3对应于支撑件80的高度H4。当支撑件80的高度H4变大,间隔H3就可以变小。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中,支撑件80 可以通过螺栓结合于驾驶室30的下部或另行形成在主框架10上的紧固件(未图示)而设置。此外,第二角度可以通过调整支撑件80的高度而得到调整。即,可以顺利应对由于在驾驶室30的成形及组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制造误差等而导致的支撑件80的高度变化。
如此,当通过螺栓结合来设置支撑件80时,如图8所示,支撑件80可以形成为与保持件50同样的或类似的形状,与此不同,也可以形成为形成间隔 H3的端部被扩大的螺栓形状。当与保持件50同样地形成支撑件80时,通过共用部件可以减少制造费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的保持件50可以设置在驾驶室30的一侧,支撑件80可以设置在驾驶室30的另一侧。具体而言,保持件50与支撑件80可以以驾驶室30的中心为基准相互分离而设置。图3及图4中示出了保持件50设置在驾驶室30的右侧下端,支撑件80设置在驾驶室30的左侧下端的一例。
此外,支撑件80可以以驾驶室3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设置在设置有保持件50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至少一个地方。图1及图6中示出了支撑件80 设置在驾驶室30的左侧后方侧的支柱36的下端的一例。
如前面所述的那样,由于挖掘机的作业机设置在驾驶室的左侧附近,因而对空间产生制约。这加大了在驾驶室30的左侧下端额外设置附加部件(例如保持件等)的难度,如果像本实施例中那样设置支撑件80,即便在这种空间制约下也可以容易地强化驾驶室30的刚性。当无法在支柱36上设置时,支撑件可以被设置在靠近支座60与支柱36的预先设定的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可以设置为,面对相对物的支撑件80的端部81的外周面相较于支柱36或下部框32的中心轴X (图6)被配置在外侧。
为此,当形成为支撑件80的端部的截面面积大于支柱36的截面面积或支撑件80的端部81的截面面积小于支柱36的截面面积时,可以以上述中心轴 X为基准,向外侧偏心地设置支撑件80。并且考虑到额外设置在驾驶室30的外面的部件,支撑件80的端部81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不向驾驶室30的外廓突出的大小。
以上的说明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的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性的特征的范围之内,进行多种修正、变更及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受到上述的实施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解释,落入与其同等的范围之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被视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10:主框架,12:支座固定部,14:保持件孔,30:驾驶室,32:下部框, 34:上部框,36:支柱,38:加强框,50:保持件,52:杆,54:固定件,60:支座,62:固定螺栓,64:螺母,80:支撑件,81:支撑件的端部。

Claims (7)

1.一种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
支座,其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
驾驶室,其以所述支座为媒介,相对于所述主框架以预先设定的间隔相离而固定;
保持件,其连接所述驾驶室与所述主框架,并以使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无法倾斜第一角度以上的方式将所述驾驶室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以及
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某一个上,并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以相离的状态相对的端部,且当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倾斜第二角度以上时,与所述驾驶室的下面和所述主框架中的另一个接触,以支撑所述驾驶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一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包括:
杆,其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上;
保持件孔,其形成在所述主框架上,供所述杆贯通;以及
固定件,其与所述保持件孔相离地具备在所述杆的下端,且直径形成为大于所述保持件孔的直径,
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通过调整所述保持件孔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间隔而得到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包括上部框、下部框、以及连接所述上部框与所述下部框的多个支柱,
所述支撑件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较于所述下部框或所述支柱的中心轴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外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形成为具有预先设定的高度的块状,并结合于所述驾驶室或所述主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或所述主框架具备有紧固孔,
所述支撑件以能够调整高度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紧固孔,
所述第二角度通过调整所述支撑件的高度而得到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一侧,所述支撑件以所述驾驶室的中心为基准,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保持件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
CN201890000564.7U 2017-02-28 2018-02-28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Active CN2117740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26727 2017-02-28
KR1020170026727A KR102644709B1 (ko) 2017-02-28 2017-02-28 건설기계의 캐빈 조립체
PCT/KR2018/002472 WO2018160006A1 (ko) 2017-02-28 2018-02-28 건설기계의 캐빈 조립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4095U true CN211774095U (zh) 2020-10-27

Family

ID=6337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90000564.7U Active CN211774095U (zh) 2017-02-28 2018-02-28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3853B2 (zh)
KR (1) KR102644709B1 (zh)
CN (1) CN211774095U (zh)
WO (1) WO2018160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17475B2 (en) * 2018-12-03 2020-07-21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station suspension isolation system
US10793204B2 (en) * 2018-12-03 2020-10-06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station suspension isolation system
US11203383B2 (en) 2017-12-21 2021-12-21 Deere & Company Operator station suspension system
JP7236942B2 (ja) * 2019-06-19 2023-03-1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JP7423393B2 (ja) 2020-04-07 2024-01-3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およびブルドーザ
USD980454S1 (en) * 2020-09-23 2023-03-07 Mighty Buildings, Inc. Studio building
EP3978690A1 (en) * 2020-09-30 2022-04-06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Working machine
US11840279B2 (en) * 2021-11-04 2023-12-12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Secondary retention devices for retaining a heavy equipment cab on a frame
US11970228B2 (en) * 2022-01-26 2024-04-30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Docking station for supporting a remote wireless cab
US11772716B1 (en) 2022-03-14 2023-10-03 Deere & Company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operator station of a work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4924A (ja) * 1997-01-20 1998-08-0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運転室付き作業機
KR100464734B1 (ko) * 2001-12-18 2005-01-05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운전실에 설치되는 운전자 보호구조물 하중 지지장치
JP4429595B2 (ja) * 2002-12-11 2010-03-1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キャブ支持構造
KR100856993B1 (ko) * 2003-12-24 2008-09-0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중장비 운전실 하부 고정구조
KR100678649B1 (ko) * 2004-10-06 2007-02-06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중장비 운전실의 하중지지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
KR100689293B1 (ko) 2005-07-25 2007-03-02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건설기계의 운전실 캡을 지지하는 상부프레임 구조
KR100753991B1 (ko) * 2006-09-22 2007-08-31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건설기계의 운전실 캡을 지지하는 상부 프레임 구조
US8657251B2 (en) 2006-11-30 2014-02-25 Komatsu Ltd. Cab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work machine
JP5076845B2 (ja) * 2007-11-30 2012-11-2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ベースフレームとキャブとの取付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JP5446549B2 (ja) 2009-07-29 2014-03-1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5810683B2 (ja) * 2011-07-04 2015-11-11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JP6174969B2 (ja) * 2013-10-29 2017-08-02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JP2015168936A (ja) * 2014-03-05 2015-09-28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作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保護構造
JP5979187B2 (ja) * 2014-08-01 2016-08-2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JP6557019B2 (ja) * 2015-02-16 2019-08-07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
JP6541614B2 (ja) * 2015-08-07 2019-07-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44709B1 (ko) 2024-03-06
US20190382981A1 (en) 2019-12-19
KR20180099358A (ko) 2018-09-05
US11203853B2 (en) 2021-12-21
WO2018160006A1 (ko)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74095U (zh)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组装体
US7665801B2 (en) Structure of upper frame for supporting cabi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N101542046B (zh) 工作机械的驾驶室支承装置
US8657251B2 (en) Cab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work machine
JP5979187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JP4241718B2 (ja) 建設機械運転室の荷重支持装置
JP4655815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4906132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
JPWO2007010807A1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JP4333657B2 (ja) 小型作業機械のキャノピ構造
WO2018030513A1 (ja) 作業車両
KR20160129025A (ko) 작업 기계용 운전실 보호 장치
CN210416776U (zh) 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结构体及包括其的工程机械
JP4936406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の支持構造
JP2016223096A (ja) 建設機械
JP5939629B2 (ja) 建設機械
JP5507041B2 (ja) 旋回作業車
JP5086212B2 (ja) 建設機械
JP4333921B2 (ja) 作業車両
JP4824996B2 (ja) キャブ構造
JP2005145182A (ja) 建設機械
JP2020169454A (ja) 作業機械
JPH05255951A (ja) 作業機の運転室
JP7150665B2 (ja) 作業機
JP5055334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YUNDAI DOOSAN INFRACORE Co.,Ltd.

Address before: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DOOSAN INFRACO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