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6394U - 车厢承力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厢承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6394U
CN211196394U CN201922318901.6U CN201922318901U CN211196394U CN 211196394 U CN211196394 U CN 211196394U CN 201922318901 U CN201922318901 U CN 201922318901U CN 211196394 U CN211196394 U CN 211196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bearing structure
carriage
carriag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89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峰
陈世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89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6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6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6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厢承力结构,包括固定在侧板外侧壁的支承板和开设于侧板上的缓冲面,缓冲面靠近侧板的一端高于缓冲面远离侧板的一端;还包括开设于侧板底部的凹槽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凸板,凸板与凹槽固定连接,凸板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支撑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对侧板的装配进行定位,并减少侧板与底板的焊缝所受到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车厢承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承力结构。
背景技术
车厢侧板,为车厢侧部的支承板,用于承受车厢侧向的作用力,以对车厢内的货物等进行支撑。
现有技术中,车厢的侧板所构成的车厢呈矩形,即车厢侧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为竖直,且车厢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厢的底板上。由于车厢的侧板为竖直,车厢的侧板与货物的接触面积较小,侧板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从而容易导致车厢发生一定的形变。
同时,车厢侧板焊接在车厢的底板上,货物的载荷作用在车厢的侧板上后,会传递到车厢侧板与底板之间的焊缝上,从而容易导致焊缝发生断裂,甚至导致侧板与底板脱离。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有必要对车厢的承力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车厢承力结构,以对侧板和底板的安装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侧板的承力能力,且降低焊缝所受的载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厢承力结构,包括固定在侧板外侧壁的支承板和开设于侧板上的缓冲面,缓冲面靠近侧板的一端高于缓冲面远离侧板的一端;还包括开设于侧板底部的凹槽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凸板,凸板与凹槽固定连接,凸板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支撑轴。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侧板的内侧面竖直,在构成车厢的容纳腔时,车厢的容纳腔一般为矩形,在货物装载到车厢内时,侧板与货物的接触面较小,侧板受到的作用力较大,容易导致车厢发生一定的变形。
本方案中,(1)在侧板的内侧壁上开设缓冲面,缓冲面扩大了侧板与货物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货物对侧板所受的载荷,从而增大了侧板的承力能力。
(2)在侧板的外侧设置支承板,通过支承板对侧板进行支撑,以提高侧板承力能力。
(3)侧板和底板设置有凹槽和凸板,通过凸板和凹槽的配合可对侧板进行预装配,从而使得侧板与底板安装时,提高安装的精确性。当侧板受到货物的侧向作用力时,支撑轴会将侧板所承受的作用力传递到底板上,如此可以减少焊缝所受到的作用力,以避免焊缝因长期受到作用力断裂,同时延长了焊缝疲劳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缓冲面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加强板。
有益效果:加强板增大侧板与底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强侧板的强度,同时,加强板对侧板与底板的连接薄弱处进行保护。
进一步,所述凸板与凹槽之间开设有容纳腔,支撑轴安装于容纳腔内。
有益效果:通过容纳腔放置支撑轴,便于支撑轴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支撑轴开设有空腔。
有益效果:在支撑轴受到侧板传递的作用力时,空腔可对支撑轴所受到的作用力进行一定的缓冲。
进一步,所述支撑轴内一体成型有支撑杆。
有益效果:支撑杆对支撑轴进行支撑,增强支撑杆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支承板由口板构成。
有益效果:通过口板构成支承板,与钢板相比,通过口板构成,在支承板受到外部撞击时,由于口板具有空腔,口板可对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而并非刚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口板由铝合金制成。
有益效果:口板通过铝合金制成,可减轻侧板的重量,进而减轻车厢整体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侧板固定连接的加强筋。
有益效果:通过加强筋对侧板和支承板进行支撑,增强侧板和支承板的强度。
进一步,还包括开设于侧板上且位于侧板两侧副槽,底板上固定有与副槽固定配合的加强管。
有益效果:在侧板进行安装时,通过副槽和加强管对侧板与底板进行进一步定位,通过多点定位,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同时,通过多个副槽和加强管进一步对侧板所受到的作用力进行传递。
进一步:所述加强管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支撑管。
有益效果:支撑管对加强管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降低支撑管受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侧板装配图;
图2为图1的E-E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侧板与底板的装配图;
图5为图4的B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侧板1、加强筋11、缓冲面12、支承板2、底板4、凸板41、支撑轴42、支撑杆43、加强管44、支撑管45、加强板46。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车厢承力结构,包括开在侧板1底部的凹槽和焊接固定在底板4上部的凸板41,凸板41卡合在凹槽内与侧板1固定连接,凸板41与凹槽之间开有构成两个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焊接在侧板1上的支撑轴42。本实施例中,支撑轴42内开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与支撑轴42一体成型有支撑杆43。
车厢承力结构还包括焊接固定在侧板1外侧壁上的支承板2和开在侧板1内侧壁上的缓冲面12,缓冲面12的左端高右端低,缓冲面12的下部焊接有加强板46。本实施例中,支承板2由口板构成,口板中空,基本构成类似蜂窝结构,本实施例中口板由铝合金制成,支承板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支承板2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侧板1和支承板2上,通过加强筋11对支承板2和侧板1进行加强,提高侧板1和支承板2的承重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对侧板1和底板4进行装配时,如附图3所示,将侧板1放置与底板4的上方,然后将侧板1向下移动,以使得凸板41卡合到凹槽内,从而对底板4和侧板1进行预装配。再将支撑轴42伸入到容纳腔内,并将支撑轴4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侧板1上,再通过点焊的方式将侧板1与底板4进行固定连接。
使用时,货物放置于车厢内,由于侧板1的内侧开有缓冲面12,缓冲面12倾斜,与侧板1内侧为竖直面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侧板1扩大了货物与侧板1的接触面积,同时扩大了货物装载货物的容量。本实施例中,加强板46焊接在侧板1的内侧,增大了侧板1与底板4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了侧板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侧板1的承力能力。同时,支承板2焊接在侧板1的外侧,支承板2对侧板1进行强度补偿,进而提高了侧板1的强度。若有撞击物从左侧撞击侧板1时,支承板2会先与撞击物进行接触,达到保护侧板1的作用。
当侧板1受到货物的作用力时,作用力会作用在支撑轴42上,并通过支撑轴42传递到底板4的边框上,从而减小了焊缝所受到的载荷,达到保护焊缝的目的,降低了焊缝受损而导致侧板1与底板4脱离的几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车厢承力结构还包括在侧板1上开有的两个副槽,副槽分别位于侧板1底部的两侧,焊接在凸板41两侧的加强管44,加强管44分别卡合在副槽内。加强管44的下方设置有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侧板1上的支撑管45,本实施例中,支撑管4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支撑管45由橡胶制成。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侧板1装配在底板4上时,侧板1通过凹槽、副槽和凸板41、加强管44进行定位,通过凹槽和凸板41,副槽和加强管44的定位配合,提高侧板1与底板4的安装准确性。
在侧板1受到货物的作用力时,通过加强管44和支撑轴42传递到底板4上,从而减小焊缝所受到的作用力。通过加强管44和支撑轴42的支撑,提高侧板1的强度,使得侧板1承力能力提高。在加强管44受到作用力时,支撑管45对加强管44进行缓冲,以降低支撑管45的磨损。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侧板外侧壁的支承板和开设于侧板上的缓冲面,缓冲面靠近侧板的一端高于缓冲面远离侧板的一端;还包括开设于侧板底部的凹槽和固定在底板上的凸板,凸板与凹槽固定连接,凸板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支撑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加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与凹槽之间开设有容纳腔,支撑轴安装于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开设有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内一体成型有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由口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板由铝合金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侧板固定连接的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侧板上且位于侧板两侧副槽,底板上固定有与副槽固定配合的加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侧板上的支撑管。
CN201922318901.6U 2019-12-20 2019-12-20 车厢承力结构 Active CN211196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901.6U CN2111963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车厢承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901.6U CN2111963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车厢承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6394U true CN21119639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8901.6U Active CN211196394U (zh) 2019-12-20 2019-12-20 车厢承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6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84518A (en) Bumper with brackets for mounting it onto a vehicle
CN211196394U (zh) 车厢承力结构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6340312U (zh) 一种高强度建筑幕墙
CN211196391U (zh) 一种装配式轻量化车厢
CN113665651B (zh) 一种适于机械工程的减震车架
CN111017045B (zh) 一种车厢装配方法
CN212022924U (zh) 一种防止撞击脱落松动的船用护舷
CN211468591U (zh) 车厢前板装配结构
CN110949545A (zh) 一种装配式轻量化车厢
CN212709667U (zh) 一种重型卡车柔性车架
CN211468589U (zh) 车厢前板管式装配结构
CN214403273U (zh) 一种门板焊合的高强度门板
CN213082990U (zh) 一种自卸车货箱的限位装置
CN217022672U (zh) 一种承载式铝合金车身
CN218228615U (zh) 纯电动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电池箱安装结构
CN210239291U (zh) 一种延性装配式防屈曲钢支撑
CN211468590U (zh) 一种装配式车厢
CN214396947U (zh) 纵梁前段加强结构
CN214325229U (zh) 一种自装卸运输车挡泥板组件
CN210633873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车车桥耦合振动装置
CN214451317U (zh) 一种右副梁后段
CN211196393U (zh) 车厢侧板安装结构
CN211468593U (zh) 车厢侧板锁紧梁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