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1548U -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 Google Patents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1548U
CN209831548U CN201920720991.9U CN201920720991U CN209831548U CN 209831548 U CN209831548 U CN 209831548U CN 201920720991 U CN201920720991 U CN 201920720991U CN 209831548 U CN209831548 U CN 209831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hose
rotation
dust suction
hammer d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09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1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1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 B23Q11/0046Devices for removing chips by su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以及锤钻,能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的软管安装部的共转。防共转配件(50)用于在使用具备软管安装部(3)并装配于锤钻(20)的吸尘钻头(1)时,限制伴随着吸尘钻头(1)的旋转的软管安装部(3)的旋转,其中,软管安装部(3)用于供集尘用的软管安装,防共转配件(50)的特征在于,具备:结合部(51),其与软管安装部(3)以及锤钻(20)结合;以及卡合部(臂部(52、52)),在结合部(51)与锤钻(20)结合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软管安装部(3)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3)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

Description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当使用电动工具进行穿孔作业时所使用的吸尘钻头和装配有该吸尘钻头的锤钻。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动工具对混凝土、石材进行穿孔加工的情况下,将钻头装配于电钻等并通过钻头的旋转而进行穿孔作业。此时,为了不使产生的粉尘飞溅,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吸尘钻头:在钻头主体内设置有吸尘路,吸尘路的一端在钻头主体的末端开口,另一端在钻头主体的中间部侧面开口,并且将该开口覆盖的吸尘用接头(软管安装部)外装于钻头主体。借助软管而将该吸尘用接头连接于集尘器,从而能够从吸尘钻头的末端吸入粉尘并使之从吸尘路通过而从吸尘用接头进行集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3961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吸尘钻头中,软管安装部不过以密封状态外装于钻头主体而已,因此,若钻头主体旋转,则因钻头主体与软管安装部之间的摩擦而对软管安装部施加有旋转作用力,由此使得软管安装部欲以连接有软管的状态进行旋转(共转)。因此,软管有可能缠绕于电动工具、作业者而导致作业性下降。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的软管安装部的共转的防共转配件、以及使用了该防共转配件的锤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共转配件,其用于在使用具备软管安装部并装配于电动工具的吸尘钻头时,限制伴随着吸尘钻头的旋转的软管安装部的旋转,其中,所述软管安装部用于供集尘用的软管安装,所述防共转配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共转配件具备:结合部,其与软管安装部和电动工具侧的任一方结合;以及卡合部,在结合部与所述一方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与另一方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
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结合部与电动工具的一部分直接结合。
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结合部与装配于电动工具的侧手柄结合。
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结合部与软管安装部结合。
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卡合部是对另一方进行夹持的一对臂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能够以环绕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多个朝向对结合部进行安装。
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结合部能够在向电动工具侧结合的状态下变更环绕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朝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锤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锤钻装配有具备软管安装部的吸尘钻头,并且设置有技术方案1~7中任一方案所述的防共转配件,由此能够限制软管安装部的旋转,其中,所述软管安装部用于供集尘用的软管安装。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及技术方案8所述的实用新型,具备:结合部,其与软管安装部和电动工具侧的任一方结合;以及卡合部,在结合部与所述一方结合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另一方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的软管安装部的共转。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结合部与电动工具的一部分直接结合,从而能够可靠地安装防共转配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结合部与装配于电动工具的侧手柄结合,从而,即使在无法与电动工具的壳体结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侧手柄而可靠地安装防共转配件。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结合部与软管安装部结合,从而能够简单地使用防共转配件。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将卡合部设为对另一方进行夹持的一对臂部,从而能够容易地对软管安装部的共转进行抑制。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能够以环绕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多个朝向对结合部进行安装,从而能够与软管安装部的朝向相应且适当地选择防共转配件的朝向而进行安装。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结合部能够在向电动工具侧结合的状态下变更环绕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朝向,从而还能够与软管安装部的朝向相应地变更防共转配件的朝向,使用便利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方式1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立体图。
图2是使用了方式1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省略了钻头主体的中央)。
图3是图2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4是方式1的防共转配件的立体图。
图5(A)~图5(C)是方式1的防共转配件的说明图,图5(A)示出了俯视图,图5(B)示出了侧视图,图5(C)示出了后视图。
图6是使用了方式2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立体图。
图7是使用了方式2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省略了钻头主体的中央)。
图8是图7的B-B线放大剖视图。
图9是方式2的防共转配件的立体图。
图10(A)~图10(C)是方式2的防共转配件的说明图,图10(A)示出了俯视图,图10(B)示出了侧视图,图10(C)示出了后视图。
图11是使用了方式3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立体图。
图12是使用了方式3的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省略了钻头主体的中央)。
图13是图12的C-C线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吸尘钻头;2…钻头主体;3…软管安装部;4…刃部;6…中间部;7…杆部;8…吸尘路;9…吸入口;10…出口;14…外装部;15…筒状部;20…锤钻;21…壳体;22…马达;23…输出轴;24…中间轴;28…刀具支架;37…圆板部;38…缺口;43…侧手柄;44…夹持部;45…筒部;50、50A、50B…防共转配件;51…结合部;52…臂部;55…卡合突起;56、63…止动件;60…嵌合筒;62…支承部;65…结合臂;66…把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1]
图1是示出装配有吸尘钻头及其防共转配件的锤钻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中央纵剖视图。
首先,吸尘钻头1具备:金属制的钻头主体2;以及树脂制的软管安装部3,其装配于钻头主体2且能够弹性变形。钻头主体2包括:刃部4,其在前端具备切削刃5;轴状的中间部6,其在刃部4的后方以同轴的方式形成、且直径大于刃部4的直径;以及杆部7,其在中间部6的后方以同轴的方式形成、且直径小于中间部6的直径。软管安装部3以正交状装配于中间部6。
吸尘路8相对于刃部4以及中间部6的二者跨设形成于它们的轴心。刃部4内的吸尘路8的前端分成两股且向前方延伸,一对吸入口9、9在刃部4的前端面开口。吸尘路8的后端在中间部6内向半径方向外侧弯折,出口10在中间部6的侧面开口。
中间部6在靠近前后两端的外周分别具有:对软管安装部3的前后端面进行定位的前凸缘11和后凸缘12。
在杆部7的后端分别形成有:左右一对未图示的止脱凹部,它们用于插入装配于后述的锤钻20的刀具支架28;以及上下一对止转槽13、13。
软管安装部3包括筒状的外装部14和筒状部15,该外装部14以能够相对于中间部6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外装于前凸缘11和后凸缘12之间,该筒状部15设置为与外装部14连接、且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末端面开口。外装部14的设置为与筒状部15连接的部分作为开口而与筒状部15连通,中间部6的出口10向筒状部15内敞开。
锤钻20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壳体21的后部以输出轴23朝向前方的方式容纳有马达22。在马达22的前方,从输出轴23传递有旋转的中间轴24支承于前后方向上,并且在中间轴24从前方起具备第1齿轮25、离合器26、26、毂套(boss sleeve)27。在中间轴24的上方,能够在顶端供钻头插入的筒状的刀具支架28被轴支承为与中间轴24平行。活塞缸29从后方具有游隙地插入于刀具支架28,借助倾斜轴承(swash bearing)30而外装于毂套27的臂31的上端与活塞缸29的后端连结。冲击件(striker)33借助空气室32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活塞缸29的内部,能够对设置于冲击件33的前方的冲击螺栓34进行冲击。第1齿轮25与装配于刀具支架28的第2齿轮35啮合。刀具支架28的前端从壳体21向前方突出,并且利用外装于该前端的操作套筒36而能够对钻头进行拆装。
在壳体21的前端且在操作套筒36的后方,形成有直径略大于操作套筒36的直径的圆板部37。如图3所示,在该圆板部37的外周面,在左右两侧和相对于左右两侧向上下方分别错开45°的相位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缺口38、38…。
另一方面,在壳体21的后端,具备开关以及开关杆41的手柄39形成为朝向下方。
而且,在壳体21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切换动作模式的切换旋钮42。这里,通过对切换旋钮42进行操作而使离合器26、26滑动,由此选择仅与第1齿轮25卡合的状态、仅与毂套27卡合的状态、以及与第1齿轮25和毂套27同时卡合的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从而能够选择钻模式、锤模式、锤钻模式,其中,钻模式是刀具支架28借助第2齿轮35进行旋转而使得钻头旋转的模式,锤模式是通过臂31的摆动使活塞缸29往复移动、且利用联动的冲击件33并借助冲击螺栓34而对钻头进行冲击的模式,锤钻模式是同时进行刀具支架28的旋转和冲击螺栓34的冲击的模式。
在壳体21的前端且在比圆板部37靠后方的位置处,装配有侧手柄43,该侧手柄43包括:夹持部44,其用于对壳体21的前端进行夹持;以及握持部47,其从夹持部44向外侧突出。
并且,防共转配件50是树脂成型品,如图4、图5(A)~图5(C)所示,其构成为具备:环状的结合部51,其外嵌于壳体21的圆板部37;作为卡合部的左右一对臂部52、52,它们从结合部51的下表面在左右侧隔开规定间隔地突出而后向前方弯折而形成为倒L字状;以及连结板53,其在臂部52、52之间将臂部52、52彼此除了顶端部分以外的部分连结。结合部51形成为后端的直径大于前侧的直径的两级直径的形状,在后端的大径部54的内周且在左右两侧形成有:横截面为半圆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合突起55、55。另外,在结合部51的后端内周,在周向上隔开相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有止动件56、56…。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防共转配件50,以臂部52、52朝向前方的姿势、且以内周的卡合突起55、55与圆板部37的左右的缺口38、38匹配的相位而将结合部51的大径部54从锤钻20的壳体21的前方外装于圆板部37,并将其按压至使得止动件56、56…越过圆板部37的后侧的位置。这样一来,防共转配件50以通过卡合突起55、55与缺口38、38的卡合而实现止转的状态、且以通过止动件56、56…从后方卡止于圆板部37而阻止向前方脱落的状态而结合。
若在该状态下将吸尘钻头1装配为:使得软管安装部3的筒状部15形成为位于臂部52、52之间的朝向下方的状态、且利用操作套筒36将杆部7插入于刀具支架28,则吸尘钻头1装配为将筒状部15夹持于臂部52、52之间而阻止了软管安装部3的旋转的状态。在筒状部15连接有:与集尘器连接的未图示的柔性软管。
并且,若在选择了锤钻模式(或者钻模式)的状态下将刃部4的末端放置于地板、顶棚等的锚固螺栓的打入位置并对锤钻20的开关杆41进行按压操作,则开关40接通而使得马达22进行驱动,从而中间轴24旋转而使得刀具支架28旋转。因而,吸尘钻头1的钻头主体2与刀具支架28共同旋转,从而能够利用刃部4进行穿孔。
若在穿孔作业中使集尘器执行动作,则产生的粉尘从切削刃5的前端面的吸入口9、9和外部空气一同被吸入,并且保持该状态不变地通过吸尘路8而从出口10到达软管安装部3的筒状部15,并被从柔性软管收集至集尘器。因而,能够不使粉尘残留于形成的预钻孔地进行穿孔作业。
此时,钻头主体2进行旋转,由此通过与钻头主体2的摩擦而对软管安装部3施加旋转作用力,但由于软管安装部3被防共转配件50的臂部52、52夹持,因此,软管安装部3与钻头主体2的共转受到限制。
此外,在想要根据作业情况而改变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柔性软管的布设朝向)时,若防共转配件50的结合部51也与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相应地变更环绕吸尘钻头1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朝向,则由于卡合突起55、55与设置于圆板部37的某一缺口38卡合,因此能够将结合部51固定于所选择的旋转位置。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1的防共转配件50以及锤钻20,具备:结合部51,其与锤钻20侧结合;以及卡合部(臂部52、52),在结合部51与锤钻20侧结合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软管安装部3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3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1的软管安装部3的共转。
特别地,此处,由于结合部51与锤钻20的一部分(壳体21)直接结合,因此能够可靠地安装防共转配件50。
另外,由于卡合部设为对软管安装部3进行夹持的一对臂部52、52,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软管安装部3的共转的抑制。
而且,由于能够以环绕吸尘钻头1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多个朝向对结合部51进行安装,因此能够与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相应地恰当地选择防共转配件50的朝向而进行安装。
此外,在上述方式1中,结合部以及卡合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除了对于结合部可以变更卡合突起的数量、形状以及对于圆板部可以变更缺口的数量、形状之外,还可以省略圆板部并通过基于束带(band)、螺钉的紧固而进行结合部的安装。另外,也可以在比壳体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处对结合部进行结合。
而且,就卡合部而言,除了加长臂部或者将末端折弯成对置状的设计变更之外,还可以代替臂部而设为在末端具有供软管安装部卡合的缺口、通孔的板状体、棒状体。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式进行说明。不过,由于吸尘钻头1以及锤钻20的结构与方式1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方式2]
如图6、图7所示,这里使用的防共转配件50A的结合部51与侧手柄43结合而并非与锤钻20的壳体21结合。如图8所示,该侧手柄43包括:C字状的夹持部44,其外装于壳体21的前部;筒部45、45,它们在夹持部44的两端同轴地设置;螺栓46,其从右侧将筒部45、45贯通;以及握持部47,其对与螺栓46螺合的螺母48进行保持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于左侧的筒部45。因而,若在夹持部44外装于壳体21的前部的状态下使握持部47向螺母48的紧固方向旋转,则筒部45、45彼此接近,从而夹持部44能够对壳体21进行紧固夹持。反之,若使握持部47向螺母48的松解方向旋转,则筒部45、45彼此分离而将夹持部44对壳体21的夹紧状态解除,能够使握持部47向任意角度旋转,也能够将侧手柄43拆下。
如图9、图10(A)~图10(C)所示,在防共转配件50A的结合部51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后方开口的侧视时呈C字状的嵌合筒60,从而能够从前方弹性地与侧手柄43的筒部45、45嵌合。在嵌合筒60的内表面(后表面)形成有平面部61,该平面部61与设置于筒部45、45的前表面的平坦面抵接。
另外,在结合部51的下部,形成有半圆带状的支承部62,该支承部62与侧手柄43的夹持部44的下部嵌合,在支承部62的左右两端且在后端缘形成有:与夹持部44的背面卡合的止动件63、63。
此外,这里的壳体21并未如方式1那样设置有圆板部37,并且结合部51的内径大于壳体21的外径。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防共转配件50A,以臂部52、52朝向前方的姿势从装配有侧手柄43的锤钻20的壳体21的前方将结合部51外装于壳体21。而且,嵌合筒60保持该状态不变地从前方与侧手柄43的筒部45、45嵌合,并且支承部62与夹持部44的下部嵌合,从而将止动件63、63按压至越过夹持部44的后侧的位置。这样一来,结合部51以通过嵌合筒60与筒部45、45的嵌合而实现止转的状态、且通过止动件63、63从后方卡止于夹持部44而阻止向前方脱落的状态与夹持部44结合。
若在该状态下将吸尘钻头1装配为软管安装部3的筒状部15形成为位于臂部52、52之间的朝向下方的状态、且利用操作套筒36将杆部7插入于刀具支架28,则吸尘钻头1装配为将筒状部15夹持于臂部52、52之间而阻止软管安装部3的旋转的状态。
因而,即使利用吸尘钻头1进行穿孔作业而使得钻头主体2旋转,软管安装部3也不会与钻头主体2共转。
另外,此处,在要根据作业情况而改变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柔性软管的布设朝向)时,若通过对握持部47的操作而使得夹持部44松解并使得侧手柄43与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相应地旋转,则因防共转配件50A也与侧手柄43一体旋转而能够固定于所选择的旋转位置。
这样,在上述方式2的防共转配件50A以及锤钻20中也具备:结合部51,其与处于锤钻20侧的侧手柄43结合;以及卡合部(臂部52、52),在结合部51与锤钻20侧结合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软管安装部3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3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1的软管安装部3的共转。
特别地,此处,由于结合部51与装配于锤钻20的侧手柄43结合,因此,即使在无法与壳体21结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侧手柄43而可靠地对防共转配件50A进行安装。
另外,由于结合部51能够在与侧手柄43结合的状态下连同侧手柄43一起变更环绕吸尘钻头1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朝向,因此,能够与软管安装部3的朝向相应地对防共转配件50的朝向也与侧手柄43一起进行变更,从而使用便利性良好。
此外,在该方式2中也能够适当地对结合部、卡合部的形状进行变更,只要与侧手柄的形状相应地对结合部进行变更即可,也可以形成为不与筒部嵌合而仅与夹持部嵌合。侧手柄也并不局限于具备一个握持部的形状,即使是设置有环状的握持部的侧手柄,也能够实现防共转配件的安装。
[方式3]
图11~图13所示的防共转配件50B一体设置于软管安装部3。即,该防共转配件50B包括作为结合部的结合臂65、以及俯视时呈U字状的作为卡合部的把持部66,其中,结合臂65在软管安装部3的筒状部15的后表面一体形成并向后方延伸,把持部66在结合臂65的后端一体形成,在吸尘钻头1装配于锤钻20状态下,把持部66与壳体21的下部前表面嵌合,从而防共转配件50B借助结合臂65而限制软管安装部3的旋转。
因而,即使利用吸尘钻头1进行穿孔作业而使得钻头主体2旋转,也能防止软管安装部3与钻头主体2共转。
这样,在上述方式3的防共转配件50B以及锤钻20中也具备:结合臂65,其与软管安装部3结合;以及卡合部(把持部66),其与锤钻20的壳体21卡合而限制软管安装部3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吸尘钻头1的软管安装部3的共转。
特别地,此处,由于结合部设为与软管安装部3一体结合的结合臂65,因此,形成为将软管安装部3兼用作防共转配件50B的合理的结构。
此外,卡合部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3的俯视时呈U字状的把持部,可以与壳体的方式相应地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使卡合部与侧手柄等卡合而并非与壳体卡合。
而且,在上述方式3中,将结合臂与软管安装部设置为一体,但也可以在结合臂的前端设置外装于软管安装部的环部、筒部等,由此相对于软管安装部分体地设置结合臂。
除此之外,各方式中均通用,对于吸尘钻头的结构,即使是刃部短的结构、软管安装部的位置、形状不同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
另一方面,就锤钻的方式而言,也可以对马达的朝向(例如将输出轴配置为朝向上方)、种类(例如无刷马达)、冲击机构等内部机构(例如使用了曲柄机构的机构、不具有冲击螺栓的机构)、电源(具备电池组的电源)等适当地进行变更。

Claims (8)

1.一种防共转配件,其用于在使用具备软管安装部并装配于电动工具的吸尘钻头时,限制伴随着所述吸尘钻头的旋转的所述软管安装部的旋转,其中,所述软管安装部用于供集尘用的软管安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共转配件具备:
结合部,其与所述软管安装部和所述电动工具侧的任一方结合;以及
卡合部,在所述结合部与所述一方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与另一方卡合而限制所述软管安装部在旋转方向上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电动工具的一部分直接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与装配于所述电动工具的侧手柄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与所述软管安装部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是对所述另一方进行夹持的一对臂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能够以环绕所述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多个朝向对所述结合部进行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共转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能够在向所述电动工具侧结合的状态下变更环绕所述吸尘钻头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朝向。
8.一种锤钻,其特征在于,
所述锤钻装配有具备软管安装部的吸尘钻头,并且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共转配件,从而能够限制所述软管安装部的旋转,其中,所述软管安装部用于供集尘用的软管安装。
CN201920720991.9U 2018-06-25 2019-05-20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Active CN2098315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0099A JP7049942B2 (ja) 2018-06-25 2018-06-25 吸塵ビットの共回り防止アタッチメント、ハンマードリル
JP2018-120099 2018-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1548U true CN209831548U (zh) 2019-12-24

Family

ID=6730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0991.9U Active CN209831548U (zh) 2018-06-25 2019-05-20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49942B2 (zh)
CN (1) CN209831548U (zh)
DE (1) DE202019103427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2330A1 (ja) * 2021-08-31 2023-03-09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及び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060A (en) * 1976-11-22 1978-09-05 Fulvio Nerini Drill attachment for 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to reciprocatory motion
JPS54100901U (zh) * 1979-01-18 1979-07-16
JPS57128678U (zh) * 1981-02-02 1982-08-11
JPS5939615A (ja) 1982-08-31 1984-03-05 Taihei Mach Works Ltd 木材削片の配向装置
DE3522255A1 (de) * 1985-06-21 1987-01-02 Fischer Artur Dr H C In einen bohrhammer bzw. schlagbohrmaschine einspannbare vorrichtung
JP3945983B2 (ja) * 2000-12-26 2007-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締付用工具
JP5575428B2 (ja) * 2009-07-10 2014-08-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12016790A (ja) * 2010-07-08 2012-01-26 Makita Corp 集塵装置
JP5939615B2 (ja) * 2012-02-06 2016-06-22 協和機材株式会社 穿孔用ドリ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9103427U1 (de) 2019-06-28
JP7049942B2 (ja) 2022-04-07
JP2020001104A (ja) 2020-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5578B2 (en) Multi-function tool system
ES2327260T3 (es) Maquina herramienta portatil.
US8967922B2 (en) Dust collecting attachment
JP6158698B2 (ja) 付加ハンドルおよび付加ハンドルを備えた作業工具
JP2004209642A (ja) 電動工具のため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US9302363B2 (en) Dust collecting device and impact tool
JP2008529820A (ja) ドリルチャ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9541068A (ja) 動力工具およびチャック解除装置
EP2300185A1 (en) A power tool configured for supporting a removable attachment
JP5297392B2 (ja) サンダー
CN209831548U (zh) 吸尘钻头的防共转配件、锤钻
US20070289148A1 (en) Jigsaw
JP6615675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作業工具
EP2591884B1 (en) Du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pact tool
JP2011073087A (ja) 締め付け工具
CN203092512U (zh)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JP2016531012A (ja) 携帯式電動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13132704A (ja) トルクレン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ルクレンチ付きナットランナー
US20220003345A1 (en) Suction-Extraction Attachment
JP3489809B2 (ja) 作業機の操作レバー装置
JP2021115660A (ja) 延長ハンドル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ネジ締め工具セット
CN2585725Y (zh) 自锁式钻夹头
JP2002028879A (ja) 電動工具
KR20160047067A (ko) 오실레이팅 쏘우 장치
AU2015100822A4 (en) A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attach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