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0189U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穿着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0189U
CN209790189U CN201690001336.2U CN201690001336U CN209790189U CN 209790189 U CN209790189 U CN 209790189U CN 201690001336 U CN201690001336 U CN 201690001336U CN 209790189 U CN209790189 U CN 209790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waist
wide gap
portions
open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3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窪哲郎
桥本达也
陈奂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nij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unij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nija Co Ltd filed Critical Eunij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0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0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废弃时能够容易地将侧边缘部撕破的一次性穿着物品。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其具备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前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和后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在沿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处彼此接合而形成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其中,接合区域从形成腰部开口的腰部开口边缘延伸到形成腿部开口的腿部开口边缘,在接合区域含有沿纵向隔开间隔地排列且将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接合在一起的多个熔接部以及相邻的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比其他的相邻的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大的宽间隙部,熔接部分别具有向横向弯曲的曲线部,宽间隙部在腰部开口边缘与腿部开口边缘之间位于靠近腰部开口边缘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次性穿着物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特别是涉及短裤型的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短裤型的一次性的穿着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是将短裤构件的前后身的彼此相对的两侧边缘部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两侧边缘部的接合部由沿着两侧边缘部的长度方向以在与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方式排列的许多接合线形成,并且,接合线的排列间隔在腰围开口部附近和腿围开口部附近的接合部中比在其他的接合部中更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3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提供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这样的接合部,使接合线的排列间隔在腰围开口部附近和腿围开口部附近的接合部中比在其他的接合部中更密,从而在穿着时不会意外地被撕裂,并且,在废弃时能够容易地剥离。然而,通常,在废弃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时,牵拉腰围开口部的接合部附近而将前后身的彼此相对的侧边缘部撕破。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若使腰围开口部附近的接合线的排列间隔比在其他的接合部中更密,则在废弃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时,难以撕破腰围开口部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从侧边缘部意外地撕裂并且在废弃时容易将侧边缘部撕破的一次性穿着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该一次性穿着物品具备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位于前腰部区域与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前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和后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在沿纵向延伸的一对接合区域彼此接合从而形成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穿着物品而言,接合区域沿着前后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从形成腰部开口的腰部开口边缘延伸到形成腿部开口的腿部开口边缘,在接合区域含有沿纵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并将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接合在一起的多个熔接部以及相邻的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比其他的相邻的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大的宽间隙部,熔接部分别具有向横向弯曲的曲线部,宽间隙部在形成腰部开口的腰部开口边缘与形成腿部开口的腿部开口边缘之间位于靠近腰部开口边缘的位置。像这样,只要将用于接合前后腰部区域的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较大的宽间隙部配置在靠近腰部开口边缘的位置,若在废弃一次性穿着物品时牵拉腰部开口边缘的接合区域附近,则撕破腰部开口边缘时的力易于通过经由宽间隙部而向腿部开口侧传递,并且,通过经由受到该力且具有曲线部的各熔接部,从而能够抑制在中途受阻或力的朝向发生变化,并且能够使撕破腰部开口边缘时的力传递至腿部开口边缘,因此能够将一次性穿着物品容易地撕破。另外,在宽间隙部与腰部开口边缘之间具有熔接部,从而能够防止腰部开口边缘附近卷曲,或者伴随着腰部开口边缘附近卷曲而在穿着状态下在腰部开口边缘产生裂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该一次性穿着物品还具备从裆部区域朝向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延伸的吸收结构体,在吸收结构体含有吸收性芯,宽间隙部位于腰部开口边缘与同吸收性芯的位于纵向两端的芯端部相接且沿横向延伸的假想切线之间。通常,位于吸收性芯与腰部开口边缘之间的前后腰部区域容易伸长,因此若不较大程度地牵拉,则不会撕破前后腰部区域,但如果在吸收性芯与腰部开口边缘之间配置宽间隙部,则能够容易地将前后腰部区域剥离而不需较大程度地牵拉前后腰部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前腰部区域含有彼此叠合的多张片材构件,在后腰部区域含有彼此叠合的多张片材构件,接合区域中的配置有宽间隙部和位于宽间隙部的纵向两端的熔接部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比接合区域的剩余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多。像这样使配置有熔接部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从而能够提高配置有熔接部的区域的密封强度,另外,在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区域具有宽间隙部,从而防止了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区域的强度过度增强而难以破损。另外,在本申请中说到片材构件的张数时,不仅指将多张不同的片材构件叠合时的张数,也指将相同的片材构件折回而折叠多次时的层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配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多条腰部弹性构件,至少一条腰部弹性构件横穿宽间隙部,并在横向上延伸至前腰部区域和后腰部区域的末端。由此,位于宽间隙部的横向两外侧的片材构件在腰部弹性构件的收缩的作用下蜷曲,在使用穿着物品时,利用蜷曲了的片材构件覆盖宽间隙部,能够防止一不留神产生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多个熔接部的形状为半圆状,熔接部的半圆的直线部在接合区域中在沿纵向延伸的假想直线上排列。像这样通过使半圆状的熔接部的直线部沿纵向排列,从而能够在沿纵向撕裂时易于传递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半圆状的熔接部的曲线部配置为朝向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横向外侧。半圆状的熔接部的曲线部不具有角部,因此抑制了力沿横向分散而使力易于沿纵向传递。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宽间隙部的上端与腰部开口边缘之间至少配置有一个圆状或者椭圆状的熔接部,在宽间隙部的下端与腿部开口边缘之间配置有多个半圆状的熔接部,配置为,半圆状的熔接部的直线部在接合区域中在沿纵向延伸的假想直线上排列,曲线部朝向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横向外侧。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利用圆状的熔接部防止腰部开口边缘的意外断裂,另一方面能够使使用完的穿着物品容易以半圆状的熔接部为起点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熔接部中,沿横向撕裂接合区域所需的力比沿纵向撕裂接合区域所需的力大。由此,在片材构件的强度较低的部分也能将熔接部强度设定得较低,力难以沿横向逃逸,因此接合区域易于沿纵向撕裂,难以发生横向裂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比较第1距离和第2距离时,第1距离比第2距离大,该第1距离是位于宽间隙部的纵向两端的两个熔接部之间的距离,该第2距离是位于宽间隙部的纵向两端的两个熔接部中的靠近腰部开口边缘那一侧的熔接部中的与宽间隙部相接的点与配置在宽间隙部和腰部开口边缘之间的熔接部中的最靠近腰部开口边缘的熔接部中的最靠近腰部开口边缘的点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防止腰部意外地断裂并且容易地将使用完的穿着物品撕破。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宽间隙部的纵向尺寸比宽间隙部与腰部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大。由此,能够防止腰部意外地断裂并且容易地将使用完的穿着物品撕破。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在废弃时能够将侧边缘部容易地撕破的一次性穿着物品。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实用新型的不可或缺的结构,而且也包括可选的以及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的接合部开放展开并以局部剖切的方式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部分III的放大图。
图4是以图3的IV-IV线剖切时的宽间隙部的剖视图。
图5是与图3同样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将前后腰部区域彼此分离时所需要的力的测量步骤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将前后腰部区域彼此分离时所需要的力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下述的实施方式涉及附图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0(以下,记为尿布10),其不仅包括实用新型的不可缺少的结构,也包括可选的和优选的结构。
参照图1,尿布10具有横向X和纵向Y、肌肤相对面及与其相对的非肌肤相对面,该尿布10具备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以及位于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之间的裆部区域13。尿布10的前腰部区域11的侧边缘部16c和后腰部区域12的侧边缘部17c在沿纵向Y延伸的一对接合区域15处彼此接合,从而形成腰部开口25和一对腿部开口27。用于将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 12接合在一起的多个熔接部29沿纵向隔开间隔地排列于接合区域15(参照图 3)。接合区域15配置于前腰部区域11的侧边缘部16c、后腰部区域12的侧边缘部17c,该接合区域15从形成腰部开口25的腰部开口边缘26延伸至形成腿部开口27的腿部开口边缘28。
在使尿布10的接合区域15的接合开放而如图2所示地展开为平面时,尿布10被划分成沿纵向Y排列的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以及位于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之间的裆部区域13。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腰部区域11 和后腰部区域12分别由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形成。在裆部区域13配置有吸收结构体14。即,本实施方式的裆部区域13由吸收结构体14的一部分形成。位于吸收结构体14的纵向Y上的两端部的吸收结构体14的前后端部14a、14b 分别固定于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肌肤相对面。
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是大致长方形的构件。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 17能够使用由在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热塑性树脂制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或者膜等片材构件而形成。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分别具有沿横向X延伸的外端缘16a、17a和内端缘16b、17b以及沿纵向Y延伸的一对侧边缘部16c、17c。在将前腰部片16的侧边缘部16c、后腰部片17的侧边缘部17c 在沿纵向Y延伸的接合区域15处接合在一起时,利用外端缘16a、17a形成腰部开口25的腰部开口边缘26,利用内端缘16b、17b和吸收结构体14的侧边缘形成腿部开口边缘28的一部分。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中,从接合区域 15朝向尿布10的横向X的外侧延伸的前腰部片16的末端16d、后腰部片17的末端17d被沿纵向Y延伸的末端熔接线18接合在一起。由此,防止了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各自所含有的片材构件在接合区域15的横向X上的外侧分开而展开。
在前腰部片16含有位于前腰部片16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内层片材21和位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外层片材23,在后腰部片17含有位于后腰部片17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内层片材22和位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外层片材24。外层片材23、24的纵向尺寸比内层片材21、22的纵向尺寸大,外层片材23、24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外端缘16a、17a向内层片材21、22的外侧延伸。外层片材23、24的延伸到内层片材21、22的外侧的部分沿着外端缘16a、17a 折回,并固定于内层片材21、22的肌肤相对面。即,内层片材21、22与外层片材23、24的折回了的部分叠合,而沿着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外端缘 16a、17a在横向X上形成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多层区域19。
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内层片材21、22与外层片材23、24之间配置有沿横向X延伸的多条腰部弹性构件33。腰部弹性构件33能够使用弹性纱线。弹性纱线能够使用例如纤度为约300dtex~940dtex的弹性纱线,能够以伸长倍率为约1.5倍~3.0倍的状态利用热熔粘接剂将该弹性纱线固定在内层片材21、22与外层片材23、24之间。
吸收结构体14为纵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该吸收结构体14具备位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顶片材30、位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底片材31以及夹在顶片材30 与底片材31之间的吸收性芯32。吸收性芯32能够使用在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吸收性芯,例如能够使用将绒毛浆等吸收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赋形为预定的形状而形成的吸收性芯32。另外,图示例的吸收性芯32被赋形为沙漏型,但吸收性芯32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例。另外,腿围弹性构件34以沿纵向Y伸长了的状态配置在吸收性芯32的横向X上的两外侧。腿围弹性构件34夹在顶片材30与底片材31之间。
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使各自的肌肤相对面相向地重叠,在前腰部片 16、后腰部片17的侧边缘部16c、17c处,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在沿纵向 Y配置的接合区域15彼此接合,从而形成腰部开口25和一对腿部开口27。如图2、图3所示,多个熔接部29沿纵向Y隔开间隔呈一列地排列在接合区域15,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在各熔接部29处接合在一起。在熔接部29处,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所含有的片材构件通过热熔接或者超声波熔接而彼此熔接在一起。在熔接部29处,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所含有的片材构件彼此熔接在一起,因此即使在对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作用有使它们彼此分离的力时,熔接部29也不会剥离,而是片材构件在熔接部29的外周断裂。由于像这样地不产生熔接部29的剥离,因此在穿着尿布10时,即使在对前腰部片 16、后腰部片17沿横向X施加有力时,也不会出现熔接部29剥离而导致侧边缘部16c、17c意外地破损的情况。另外,在接合区域15含有彼此相邻的熔接部29彼此间的间隔比其他的彼此相邻的熔接部29彼此间的间隔大的宽间隙部41。宽间隙部41在腰部开口边缘26与腿部开口边缘28之间配置于靠近腰部开口边缘26的位置。
为了撕破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侧边缘部16c、17c,在捏住腰部开口边缘26的接合区域15附近而作用有使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彼此分离的力(以下称为撕力)时,在接合区域15中的配置有宽间隙部41的部分中,撕力集中在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另一方面,在接合区域15中的除宽间隙部41之外的部分中,熔接部29的彼此间的间隔比宽间隙部41的间隔窄,因此在对上述除宽间隙部41之外的部分作用有同等的撕力时,撕力分散于多个熔接部29。因此,接合区域15容易以宽间隙部41为起点产生裂缝。并且,通过将宽间隙部41配置于靠近腰部开口边缘26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尿布10的侧边缘部16c、17c从腰部开口25一侧弄破。另外,优选的是,在熔接部29中,沿横向X撕裂接合区域15所需的力比沿纵向Y撕裂接合区域15所需的力大。由此,即使在片材构件的强度较低的部分也能将熔接部强度设定得较低,力难以沿横向X逃逸,因此接合区域15易于沿纵向Y撕裂而难以横向裂开。
熔接部29的纵向Y和横向X尺寸以及彼此相邻的熔接部29彼此间的间隔没有特别的限制,但通常为1mm~3mm的范围。熔接部29的形状优选为纵长的形状。若这样设置,则当在尿布10的使用过程中对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 17沿横向X施加有力时,纵长的熔接部29成为相对于横向X上的力的阻碍,因此防止了熔接部29剥离而导致侧边缘部16c、17c意外地破损。另一方面,在为了废弃尿布10而撕破侧边缘部16c、17c时,由于破损顺着纵长的熔接部 29行进,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尿布10撕破。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也不做特别限制,但例如能够设为除位于宽间隙部41的两端的熔接部29之外的熔接部29且是彼此相邻的熔接部29的彼此间的间隔的1.5倍~10倍的尺寸。另外,能够将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设为熔接部29的纵向Y上的尺寸的2 倍~5倍。
宽间隙部41在腰部开口边缘26与腿部开口边缘28之间配置于距腰部开口边缘26的距离小于距腿部开口边缘28的距离的位置。此时,优选的是,在比较第1距离L1(即,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和第2距离L2时,第1 距离L1比第2距离L2大,该第1距离L1是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彼此之间的距离,该第2距离L2是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中的靠近腰部开口边缘26的那一侧的熔接部29中的与宽间隙部41相接的点与配置于宽间隙部41和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的熔接部29中的最靠近腰部开口边缘26的熔接部29中的最靠近腰部开口边缘26的点之间的距离(参照图3)。在腰部开口边缘26附近,熔接强度往往会变强,但是由于第1距离L1(即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比第2距离L2大,因此就不会出现腰部开口边缘26附近的强度过度增加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以将腰部开口边缘26附近的熔接部29撕裂了的力经过距离比第2距离L2长的宽间隙部41,使得沿纵向Y传递的力易于增幅。因而,只要将宽间隙部41配置在这样的位置,就能够防止腰部开口边缘26附近意外地断裂并且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尿布10撕破。
另外,能够使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比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的分开距离大。由于在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必然设有熔接部29,因此在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至少配置有一个熔接部29。像这样在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至少配置一个熔接部29,并且使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尺寸比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的分开距离大,从而能够防止从腰部开口边缘26意外地断裂并且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尿布10撕破。
如图3所示,能够将多个熔接部29各自的形状设为半圆状。并且,能够配置为半圆状的熔接部29的直线部在接合区域15中的沿纵向Y延伸的假想直线P上排列,并且曲线部42朝向尿布10的横向X上的外侧。若这样配置,则半圆状的熔接部29的直线部在纵向Y上排列,因此在将尿布10撕破时易于沿纵向Y传递力。另外,与直线部相比力难以向熔接部29的曲线部42传递,因此能抑制将尿布10撕破时的力向除纵向Y之外的方向分散。换言之,各熔接部29具有曲线部42,从而能够使将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侧边缘部16c、 17c撕破时的力不间断地朝向腿部开口边缘28传递。在将熔接部29设为半圆状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将圆的半径设为0.5mm~1.5mm,将彼此相邻的熔接部29之间的间隔设为0.5mm~2.0mm,但不限定于此。另外,多个熔接部29 的形状不限定于半圆状,也能够设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它们的组合。在将熔接部29的形状设为椭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使椭圆形的长轴朝向纵向Y。
作为多个熔接部29的排列的变形例,能够在宽间隙部41的上端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配置至少一个圆状或者椭圆状的熔接部29,在宽间隙部41的下端与腿部开口边缘28之间配置多个半圆状的熔接部29(参照图5)。如前述那样,与直线部相比力难以向曲线部42传递,因此通过在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配置圆状或者椭圆状的熔接部29,从而能够在使用尿布10时防止腰部开口边缘26意外地断裂。另一方面,通过在宽间隙部41与腿部开口边缘28之间配置多个半圆状的熔接部29,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尿布10撕破。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横向X以伸长状态分别配置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多条腰部弹性构件33中的至少1条腰部弹性构件33横穿宽间隙部41,并且在横向X上延伸至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末端16d、17d(参照图3)。从宽间隙部41朝向尿布10的外侧沿横向X延伸的腰部弹性构件33在使用尿布 10时也收缩。另外,配置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腰部弹性构件33的两端在沿着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末端16d、17d在纵向Y上延伸的末端熔接线18处间接地接合在一起。因此,如图4所示,位于末端熔接线18与接合区域15之间的片材构件在腰部弹性构件33的收缩的作用下蜷曲。在宽间隙部 41中,前腰部片16和后腰部片17没有彼此熔接,因此在尿布10的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与突起物等勾挂而一不留神弄破尿布10。然而,若在宽间隙部41配置至少一条腰部弹性构件33,则能利用在末端熔接线18与接合区域15之间蜷曲的片材构件覆盖宽间隙部41。由此,防止了在尿布10的使用过程中突起物等勾挂于宽间隙部41时尿布10被一不留神弄破。另外,在图4中,为了易于理解,用假想线表示在宽间隙部41的里侧才能看见的熔接部29及其周边的片材构件,另外,省略了折叠于内层片材21、22的外层片材23、24的图示。
另外,优选的是,在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沿横向X配置至少一条腰部弹性构件33,并使其在横向X上延伸至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 的末端16d、17d。由此,在使用尿布10时,即使在腰部开口边缘26一不留神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沿横向X配置在宽间隙部41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的腰部弹性构件33抑制裂缝沿纵向Y行进。由此,能够防止腰部开口边缘26附近意外地断裂并且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尿布10撕破。
再次参照图2,能够将宽间隙部41配置在腰部开口边缘26与同吸收结构体14所含有的吸收性芯32的位于纵向Y上的两端的芯端部32a相接且沿横向 X延伸的假想切线Q之间。通常,吸收性芯32配置在沿纵向Y远离腰部开口边缘26的位置,在吸收性芯32与腰部开口边缘26之间配置有腰部弹性构件33。因此,沿着尿布10的腰部开口边缘26在横向X上延伸的区域与向吸收性芯32 的横向X上的两外侧延伸的区域相比较易于沿横向X伸长。因而,在弄破使用完的尿布10时,若不使沿着尿布10的腰部开口边缘26在横向X上延伸的区域较大程度地伸长,则不会产生破损。然而,通过设置宽间隙部41,从而能够不使沿着尿布10的腰部开口边缘26在横向X上延伸的区域较大程度地伸长就弄破尿布10。
如前所述,在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中的、外层片材23、24沿着外端缘16a、17a折回而与内层片材21、22的肌肤相对面叠合的多层区域19中,片材构件的张数变多。因而,接合区域15中的与多层区域19重叠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比接合区域15的剩余的区域(即,多层区域19与腿部开口边缘28之间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合区域15中的与多层区域19重叠的区域配置有宽间隙部41和位于宽间隙部41 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像这样,通过在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区域配置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从而能够防止配置有熔接部29的区域在尿布10的使用过程中被一不留神弄破。并且,通过在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区域配置宽间隙部41,从而能够防止片材构件的张数较多的区域的强度过度增加而难以破损。
图6(a)、图6(b)是表示使用拉伸试验机测量在使尿布10的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在接合区域15处彼此分离时所需要的力的步骤的图。
图6(a)表示从处于张紧到在腰部弹性构件33(参照图2)的收缩的作用下产生的褶裥消失的程度为止的状态下的尿布10采集测量用试验片90时的采集位置。对于尿布10而言,使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重叠,用剪刀沿着与将尿布10的横向X上的尺寸平分的纵中心线M平行的引导线91裁断。引导线91与接合区域15分开至少30mm。
图6(b)表示在拉伸试验机100的上部夹具92和下部夹具93分别把持试验片90的前腰部区域11的一部分和后腰部区域12的一部分的状态。将夹具92 和93的彼此分离尺寸D设置为20mm,使试验片90的接合区域15位于夹具92 与93之间的中央,并且使夹具92和93把持从试验片90的前腰部区域11的顶缘 11a和后腰部区域12的顶缘12a(即腰部开口边缘26)起至15mm-20mm的部分 94。
在将下部夹具93固定并使上部夹具92以500mm/min的速度上升的过程中,针对试验片90而言,随着夹具92上升,进行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 12的在接合区域15处的分离。
图7(a)、图7(b)是例示使用拉伸试验机100得到的将试验片90的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彼此分离时所需要的力的测量结果的图。对由两个尿布10作成的四个试验片90进行测量。另外,在供测量的尿布10中,内层片材21、22和外层片材23、24使用由芯成分为聚丙烯、包皮成分为聚乙烯、纤度为1.3dtex的复合纤维形成的、每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纺粘无纺布。
图7(a)是对具有图3所例示的半圆形的接合区域15的尿布10进行测量而得的测量结果。图7(a)的横轴是用mm单位表示的上部夹具92的移动距离(行程),纵轴是用拉伸试验机100检测到的力(单位N),即前腰部区域11 与后腰部区域12的彼此分离所需要的力。在图7(a)的纸面上方图示出接合区域15的熔接部29的配置图案。其中,图7(a)是测量例之一,并没有限定上部夹具92的行程与熔接部29的位置始终处于图示的关系。即,图7(a)并不是表示由拉伸试验机100检测到的力的峰值出现于在该峰值的正上方图示的熔接部29的部分。如图7(a)所示,在测量开始后,由拉伸试验机100检测到的力稳定在2N~6N之间。之后,当在超过了全行程的80%时产生了两次临时上升至8N以上的峰值之后,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完全地彼此分离。这意味着,在将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从腰部开口边缘26撕破而使它们彼此分离时,在从撕破开始处到腿部开口边缘28附近为止,能够以 2N~6N的相对较小的力稳定地撕破。另外,供测量的四个试验片90均示出与图7(a)同样的结果。
针对将半圆形的熔接部29以图7(a)所示的图案配置在接合区域15的尿布10而言,在以每隔15mm用手捏住前腰部区域11与后腰部区域12的腰部开口边缘26一侧的方式将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彼此分离时,仅在刚刚开始分离时手感受到了阻力,但之后能够以大致均匀的力顺利地进行分离。另外,针对从该尿布10采集来的20个试验片90而言,在一个作业人员用手将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彼此分离时,无论是前腰部区域11还是后腰部区域12,均不存在从接合区域15的延伸方向偏离地裂开的情况。即,没有产生接合区域15的横向裂开。
图7(b)是表示针对以以往的图案将熔接部29排列于接合区域15的比较例的尿布10而言,测量使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在接合区域15处彼此分离时所需要的力所得的结果的图。除了三角形的熔接部29以图7(b)所示的图案排列于接合区域15这一点,比较例的尿布10与在图7(a)所示的测量中使用的尿布10相同。
如图7(b)所示,在比较例的尿布10中,在测量开始后,由拉伸试验机 100检测到的力急剧增加而到达了约14N之后,逐渐降低至4N,再次急剧增加至约14N之后,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完全彼此分离。这意味着,在将前腰部区域11和后腰部区域12从腰部开口边缘26撕破而使它们彼此分离时,在撕破开始处需要较大的力,之后力的变动幅度也较大。实际上,在尝试用手将图7(b)的供测量的比较例的尿布10的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彼此分离时,分离所需要的力整体而言较高,而且力的大小的变化激烈。另外,在一个作业人员用手将从比较例的尿布10采集来的20个试验片90分离时,有三个试验片在前腰部区域11或者后腰部区域12产生横向裂开。
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各种改变而实施而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将外层片材23、24折回而使配置有宽间隙部41和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熔接部29的区域所含有的片材构件的张数增多的例子。代替于此,也能够在接合区域15中的配置有宽间隙部41和位于宽间隙部41的纵向Y上的两端的两个熔接部29的区域层叠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之外的其它片材构件,从而使片材构件的张数增多。在该情况下,既能够将其它片材构件仅层叠于接合区域15,也能够沿着前腰部片16、后腰部片17的外端缘16a、17a的整个长度层叠其它片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由独立的构件形成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以及裆部区域1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将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以及裆部区域13形成为一体的主体而成的所谓展开型尿布中也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既能够在吸收结构体14添加公知的防漏罗口,还能够在前腰部区域11、后腰部区域12配置图案片材,并且使与图案片材重叠的腰部弹性构件33的弹性消失。
附图标记说明
10:一次性穿着物品(一次性尿布);11:前腰部区域;12:后腰部区域;13:裆部区域;14:吸收结构体;15:接合区域;16c:前腰部区域(前腰部片)的侧边缘部;16d:前腰部区域(前腰部片)的末端;17c:后腰部区域(后腰部片)的侧边缘部;17d:后腰部区域(后腰部片)的末端; 21:内层片材(片材构件);22:内层片材(片材构件);23:外层片材(片材构件);24:外层片材(片材构件);25:腰部开口;26:腰部开口边缘; 27:腿部开口;28:腿部开口边缘;29:熔接部;32:吸收性芯;32a:芯端部;33:腰部弹性构件;41:宽间隙部;42:曲线部;P:假想直线;Q:假想切线;X:横向;Y:纵向。

Claims (7)

1.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其具有纵向和横向,该一次性穿着物品具备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前腰部区域与所述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前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和所述后腰部区域的侧边缘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彼此接合从而形成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该一次性穿着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区域从形成所述腰部开口的腰部开口边缘延伸到形成所述腿部开口的腿部开口边缘,
在所述接合区域含有沿所述纵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并将所述前腰部区域和所述后腰部区域接合在一起的多个熔接部以及相邻的所述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比其他的相邻的所述熔接部彼此间的间隔大的宽间隙部,
所述多个熔接部包括圆状的熔接部和半圆状的熔接部,该半圆状具有沿着所述纵向延伸的直线部以及自所述直线部的两端沿着所述横向延伸的曲线部,
所述宽间隙部在所述腰部开口边缘与所述腿部开口边缘之间位于靠近所述腰部开口边缘的位置,
所述圆状的所述熔接部位于所述纵向上的最上方,另一方面,多个半圆状的所述熔接部位于所述圆状的所述熔接部的下方,
配置为,所述半圆状的所述熔接部的直线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假想直线上排列,并且所述曲线部朝向所述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横向外侧,
所述假想直线和所述圆状的所述熔接部彼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一次性穿着物品还具备从所述裆部区域朝向所述前腰部区域和所述后腰部区域延伸的吸收结构体,
在所述吸收结构体含有吸收性芯,
所述宽间隙部位于所述腰部开口边缘与同所述吸收性芯的位于所述纵向两端的芯端部相接且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假想切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含有彼此叠合的多张片材构件,在所述后腰部区域含有彼此叠合的多张片材构件,所述接合区域中的配置有所述宽间隙部和位于所述宽间隙部的纵向两端的所述熔接部的区域所含有的所述片材构件的张数比所述接合区域的剩余的区域所含有的所述片材构件的张数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腰部区域和所述后腰部区域配置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条腰部弹性构件,至少一条所述腰部弹性构件横穿所述宽间隙部,并在所述横向上延伸至所述前腰部区域和所述后腰部区域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熔接部中,沿所述横向撕裂所述接合区域所需的力比沿所述纵向撕裂所述接合区域所需的力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比较第1距离和第2距离时,所述第1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
所述第1距离是位于所述宽间隙部的所述纵向两端的两个熔接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2距离是位于所述宽间隙部的所述纵向两端的两个熔接部中的靠近所述腰部开口边缘那一侧的所述熔接部中的与所述宽间隙部相接的点与配置在所述宽间隙部和所述腰部开口边缘之间的所述熔接部中的最靠近所述腰部开口边缘的所述熔接部中的最靠近所述腰部开口边缘的点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间隙部的纵向尺寸比所述宽间隙部与所述腰部开口边缘之间的距离大。
CN201690001336.2U 2015-09-10 2016-06-20 一次性穿着物品 Active CN2097901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8588A JP6419045B2 (ja) 2015-09-10 2015-09-10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5-178588 2015-09-10
PCT/JP2016/068244 WO2017043146A1 (ja) 2015-09-10 2016-06-20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0189U true CN209790189U (zh) 2019-12-17

Family

ID=5823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1336.2U Active CN209790189U (zh) 2015-09-10 2016-06-20 一次性穿着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19045B2 (zh)
CN (1) CN209790189U (zh)
RU (1) RU189066U1 (zh)
WO (1) WO2017043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0403B2 (ja) * 2019-11-29 2021-08-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3158B2 (ja) * 2008-12-04 2013-06-05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5931423B2 (ja) * 2011-12-08 2016-06-0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5611906B (zh) * 2013-10-11 2019-09-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短裤型穿着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19045B2 (ja) 2018-11-07
JP2017051485A (ja) 2017-03-16
RU189066U1 (ru) 2019-05-07
WO2017043146A1 (ja)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3752B2 (ja) 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EP3299161B1 (en) Stretchable laminate sheet and disposable article of wear
JP5695320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4951257B2 (ja) パンツ型おむつ
JP5568369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465824B2 (ja)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US11890174B2 (en) Stretchable sheet, worn article using the same, and stretchable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O2015166671A1 (ja) パンツ型の吸収性物品
CN102307551B (zh) 套穿物品
JP2002272785A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09790189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JP6429710B2 (ja)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
CN107735062B (zh) 内裤型的吸收性物品
JP7481211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該伸縮性シート、及び該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6419012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7006504A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6193057A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422810B2 (ja)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
JP5709450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730041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06840U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444798B2 (ja)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
WO2020044592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14681207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JP6453146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