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6000U -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6000U
CN209236000U CN201821084299.3U CN201821084299U CN209236000U CN 209236000 U CN209236000 U CN 209236000U CN 201821084299 U CN201821084299 U CN 201821084299U CN 209236000 U CN209236000 U CN 209236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chamber
shell
suction inlet
suction
ad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42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兴津信秀
市川洋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6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6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特别是能够确保吸引力的地刷和包括该地刷的电动吸尘器。地刷(30)包括吸入室(52)、中壳(46)、滚刷(37)和遮挡构件(48)。吸入室(52)在下部具有吸入口(51)。中壳(46)的一端部与吸入室(52)连通,另一端部与电动鼓风机连通。滚刷(3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吸入室(52)。遮挡构件(48)在吸入室(52)中设于滚刷(37)的上部,遮挡从吸入口(51)流向中壳(46)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中壳(46)具有在一端部的至少上部和下部朝向吸入室(52)侧呈扩开状地弯曲、且中壳(46)的一端部的下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57)。

Description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吸入室的吸入口器具和包括该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其中,该吸入室在下部具有吸入口。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动吸尘器所用的吸入口器具有一种地刷,其具有滚刷,该滚刷配置在具有在与地面相对的下部开口的吸入口的吸入室,且能够旋转。这种地刷在后部突出设有连接管,该连接管用于经由延长管等与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鼓风机的吸入侧连接,该连接管和吸入室通过筒状部连通。筒状部的与吸入室连通的上游端部、亦即前端部设有大致均匀的倒角(fillet)。而且,该地刷构成为利用通过驱动电动鼓风机而产生的负压,将利用滚刷的旋转从地面扒出的灰尘从吸入口连同空气一同吸入。
此时,从吸入口吸入到吸入室的含尘空气分支为经由滚刷的侧部及下部直接进入到筒状部的路径和经由滚刷的上部进入到筒状部的路径,因此需要避免由于这样的分支而导致吸引力下降。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76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吸引力的吸入口器具和具有该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器具包括吸入室、筒状部、旋转清扫体和遮挡构件。吸入室的下部具有吸入口。筒状部的一端部与吸入室连通,且另一端部与吸引源连通。旋转清扫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吸入室。遮挡构件在吸入室中设于旋转清扫体的上部,遮挡从吸入口流向筒状部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所述筒状部具有在一端部的至少上部和下部朝向所述吸入室侧呈扩开状地弯曲、且所述筒状部的一端部的下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吸入室中的旋转清扫体的上部存在遮挡构件,因此,含尘空气中的欲从旋转清扫体的前方经由旋转清扫体的上部进入筒状部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被遮挡构件所遮挡,所以含尘空气基本上从旋转清扫体的两侧部和后部分别经由旋转清扫体的下部进入到筒状部。即,通过使向筒状部吸入含尘空气的风路集中在离筒状部更近的旋转清扫体的后部侧,从而确保了风量。
而且,由于弯曲部在筒状部的前端部的下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对从旋转清扫体的下部沿着筒状部的弯曲部的下部吸入的含尘空气进行整流,抑制紊流。其结果是,吸入口器具能够确保吸引力。因此,在清扫时能够将例如深入地面的沟槽等中的灰尘等有效地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吸入口器具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从前方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从前方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除了旋转清扫体以外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吸入口器具的纵剖主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上述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电动吸尘器;15: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鼓风机;30:作为吸入口器具的地刷;37:作为旋转清扫体的滚刷;46:作为筒状部的中壳;48:遮挡构件;51:吸入口;52:吸入室;57: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图6中,附图标记11表示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吸尘器主体13。此外,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集尘部14。此外,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鼓风机15。此外,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未图示的电源部。此外,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未图示的控制部。此外,该电动吸尘器11包括作为设定部的设定按钮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吸尘器11为卧式电动吸尘器,其具有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进行拆装的风路体22,该吸尘器主体13能够在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F上移动,但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为例如推杆式(便携式)电动吸尘器、立式电动吸尘器。
吸尘器主体13内置有电动鼓风机15、电源部和控制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吸尘器主体13例如在两侧部具有脚轮24,从而能够在地面F上移动。
集尘部14是利用通过驱动电动鼓风机15而产生的负压从空气中捕捉和空气一同吸入的灰尘的部分。该集尘部14可以一体地组装于吸尘器主体13,也可以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3进行拆装。
电动鼓风机15利用电动机使风扇旋转而产生负压,从而将灰尘连同空气一同吸入到集尘部14。
电源部例如可以使用具有能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的电源线的电缆盘(code reel)装置、二次电池等电池。
控制部用于控制电动鼓风机15等的动作。即,该控制部通过控制从电源部向电动鼓风机15等通电的通电量来控制电动鼓风机15等的ON/OFF、动作功率等动作状态。该控制部例如使用微型计算机等。
设定按钮20用于供使用者设定电动鼓风机15等的动作。该设定按钮2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例如风路体22,但也可以设于例如吸尘器主体13。
风路体22用于使通过驱动电动鼓风机15而产生的负压作用于地面F等。即,该风路体22与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接。该风路体22能够相对于例如吸尘器主体13进行拆装。该风路体22也可以包括软管体26。此外,该风路体22也可以包括连接体27。此外,该风路体22也可以包括近手侧操作部28。此外,该风路体22也可以包括延长管29。此外,该风路体22也可以包括作为吸入口器具的地刷30。因此,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包括软管体26。此外,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包括连接体27。此外,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包括近手侧操作部28。此外,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包括延长管29。此外,电动吸尘器11包括地刷30。
软管体26形成为具有挠性的长筒状。需要说明的是,该软管体26在电动吸尘器11为推杆式、立式吸尘器时是不需要的。即,该软管体26不是必要结构。
连接体27用于将风路体22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3。更详细而言,该连接体27用于将软管体26的下游端侧、亦即基端侧(一端侧)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3。该连接体27在电动吸尘器11不具有软管体26时是不需要的。即,该连接体27不是必要结构。
近手侧操作部28设于软管体26的上游端侧、亦即前端侧(另一端侧)。该近手侧操作部28将软管体26的前端侧和延长管29的下游端侧、亦即基端侧(一端侧)连接起来。在该近手侧操作部28上可以配置例如设定按钮20。此外,该近手侧操作部28是供使用者在清扫时把持的部分。在该近手侧操作部28可以设有例如把持操作用的把持部34。在该把持部34可以配置设定按钮20。
延长管29例如由硬质合成树脂形成为直管状。该延长管29例如用基端侧与软管体26的前端侧(近手侧操作部28)连接,且用前端侧与地刷30连接。该延长管29在电动吸尘器11为立式吸尘器时有时也是不需要的。即,该延长管29不是必要结构。
图1~图6所示的地刷30通过被载置于地面F并在该地面F上移动,从而利用通过驱动电动鼓风机15而产生的负压从地面F吸入灰尘。该地刷30包括壳体35。此外,该地刷30包括连接管36。此外,该地刷30包括作为旋转清扫体的滚刷37。此外,该地刷30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8。此外,该地刷30包括控制装置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方向)是以地刷30的移动状态为基准的。即,设图1等所示的U、D方向为上下方向,图1等所示的箭头FR、RR方向为前后方向,图2等所示的箭头L、R方向为左右方向。
壳体35分割为多个壳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1)壳构件的上壳43。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2)壳构件的下壳44。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3)壳构件的缓冲件45。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4)壳构件的筒状部、亦即中壳46。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5)壳构件的前罩47。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6)壳构件的遮挡构件48。此外,该壳体35包括例如作为(第7)壳构件的旋转管49。此外,该壳体35形成为左右较长,即形成为横长状。而且,该壳体35内容纳有滚刷37、电动机38和控制装置39。
此外,在地刷30中设有包括吸入口51的吸入室52。吸入口51和吸入室52形成为在两侧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吸入室52例如被划分在上壳43、下壳44和前罩47之间。此外,在地刷30中设有风路部53。风路部53将吸入室52和连接管36连通起来。
上壳43主要构成壳体35的上部、两侧部和后部。此外,该上壳43构成吸入室52的上部,例如在上壳43、下壳44和前罩47之间划分出吸入室52。需要说明的是,该上壳43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上壳构件。
下壳44主要构成壳体35的下部、两侧部和后部。在该下壳44的与地面F相对的下部形成有吸入口51。需要说明的是,该下壳44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下壳构件。
缓冲件45用于缓冲地刷30与墙壁等障碍物抵接时的冲击。该缓冲件45例如被夹持在上壳43和下壳44之间,并暴露于壳体35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缓冲件45例如位于从壳体35(地刷30)的两侧部到前部两侧部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该缓冲件45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缓冲件构件。此外,该缓冲件45不是必要结构。
中壳46构成风路部53的一部分。此外,该中壳46用于将吸入室52和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通起来。更详细而言,该中壳46用于使吸入室52和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经由集尘部14连通起来。该中壳46例如被夹持在上壳43和下壳44之间。该中壳46基本上位于壳体35的内部,不暴露于外部。此外,该中壳46形成为例如直管状。该中壳46沿前后方向具有轴向,配置成水平状(也包括大致水平状)。此外,该中壳46配置于壳体35的两侧方向的中央(也包括大致中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壳46设定为轴向长度小于径向尺寸。即,该中壳46形成为在轴向上较短的管状。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壳46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中壳构件。
此外,该中壳46的上游端部、亦即前端部(一端部)与吸入室52的侧部、亦即后侧部连接。例如,该中壳46的前端部与吸入室52的后侧部的靠上侧的位置连接。因此,中壳46的前端部远离壳体35的下部、即下壳44的下表面(吸入口51)而位于上方的位置。因此,壳体35形成为在中壳46的位置、即两侧方向的中央(也包括大致中央)且是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向上方鼓出。此外,该中壳46的下游端部、亦即后端部(另一端部)与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通。更详细而言,该中壳46的后端部经由集尘部14与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通。具体而言,该中壳46的后端部与连接管3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壳46的后端部经由旋转管49与连接管36连通。
此外,在该中壳46的前端部形成有弯曲部57。该弯曲部57用于对从吸入室52吸入到中壳46(风路部53)中的含尘空气进行整流。换言之,该弯曲部57是用于使从吸入室52吸入到中壳46(风路部53)的含尘空气的流动流畅的曲面部。该弯曲部57在中壳46的前端部的至少上部和下部朝向吸入室52侧呈扩开状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弯曲部57形成于中壳46的前端部的整周。因此,中壳46形成为其风路面积朝向上游侧(吸入室52)逐渐扩大。此外,弯曲部57设定为:中壳46的前端部的下部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即,该弯曲部57呈下部(下部弯曲部57b)比上部(上部弯曲部57a)扩开幅度大的形状,上部和下部的弯曲形状朝向吸入室52而弯曲得更为平缓。换言之,该弯曲部57设定为下部(下部弯曲部57b)的位置处的弯曲面积比上部(上部弯曲部57a)的位置处的弯曲面积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弯曲部57形成为曲率半径从中壳46的前端部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化(顺滑地变化),即、形成为曲率半径从上部弯曲部57a到下部弯曲部57b连续地逐渐变大。因此,该弯曲部57形成为在中壳46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的位置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上部弯曲部57a)且小于下部(弯曲部57b)。换言之,该弯曲部57形成为越靠下侧曲率半径越大。此外,该弯曲部57设于吸入室52内,下部(下部弯曲部57b)接近吸入口51,并与该吸入口51相面对。而且,该弯曲部57形成为与吸入室52的后部顺滑地连续。
前罩47构成吸入室52的前部。此外,该前罩47是与墙壁等接触而发生转动从而改变吸入室52的真空度的真空度可变构件。此外,该前罩47具有缓和地刷30的前部与墙壁等障碍物抵接时的冲击的功能。该前罩47呈片状(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两侧方向上呈长条状。该前罩47为了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其两侧部的上部被转轴支承为相对于例如上壳43能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该前罩47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罩构件。此外,该前罩47不是必要结构。
图1~图4所示的遮挡构件48用于遮挡从吸入口51流向中壳46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该遮挡构件48在吸入室52中配置于滚刷37的上部。因此,该遮挡构件48用于遮挡从吸入口51经由吸入室52内的滚刷37的上部吸入到中壳46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该遮挡构件48形成为在两侧方向上呈长条状。此外,该遮挡构件48配置于吸入室52的上部后侧。此外,该遮挡构件48包括基部61。此外,该遮挡构件48包括遮挡构件主体部62。此外,该遮挡构件48包括导风部63。需要说明的是,该遮挡构件48也可以与例如上壳43等其他的壳构件设置成一体。
基部61是安装于壳体35的部分。该基部61例如设于上壳43的与吸入室52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上壳43设为一体。该基部61沿着吸入室52的后部上侧位于两侧方向上,在中壳46的弯曲部57的位置沿着该中壳46的上部外周形成。
遮挡构件主体部62形成于基部61的前端部。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从基部61朝向下方,即、朝向滚刷37突出。因此,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背面侧亦即后表面侧位于向前方远离吸入室52的后部的位置。此外,该遮挡构件主体62例如形成为板状,沿着两侧方向延伸。即,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沿着与从吸入口51流经吸入室52内的滚刷37的上部的气流交叉的方向配置。此外,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方向的中央部位于向前方远离中壳46的前端(弯曲部57)的位置。此外,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部延伸到与滚刷37的毛尖(后述清扫构件65的毛尖)接触的位置。因此,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位于从前方观察时至少前端部(下端部)与中壳46的前端部(弯曲部57)的上部重叠的位置。此外,在该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部形成有接触部62a。接触部62a是利用滚刷37的旋转而刮去滚刷37上附着的灰尘的部分。接触部62a在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方向上彼此分开地配置有多个(参照图2)。
导风部63是用于对从滚刷37的下部和两侧部吸入到中壳46的气流进行整流的部分。此外,导风部63构成吸入室52的后部的顶面。导风部63形成于基部61的下部。即,导风部63位于比遮挡构件主体部62靠后方且靠下方的位置。换言之,导风部63位于滚刷37的后部。此外,导风部63从中壳46的前端部(弯曲部57)的上部的左右的位置分别向侧方延伸。这些导风部63、63朝向中壳46,即、朝向壳体35的两侧方向中央部而向上方倾斜。即,这些导风部63、63形成为朝向下方而向两侧方向扩开的形状。换言之,由于这些导风部63、63的存在,吸入室52的后部的截面积构成为从两侧部向中央部而逐渐变大。需要说明的是,该导风部63不是必要结构。此外,该导风部63不限定于和遮挡构件48设为一体,也可以设为和遮挡构件48分体。
旋转管49构成风路部53的一部分。此外,该旋转管49将壳体35和连接管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起来。该旋转管49例如被夹持在上壳43和下壳44之间。此外,该旋转管49配置为沿着前后方向具有轴向。此外,该旋转管49在壳体35的两侧方向的中央(也包括大致中央)配置于中壳46的后部。此外,该旋转管49以能够绕周向转动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该旋转管49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个旋转管构件。此外,该旋转管49不是必要结构。
连接管36是用于将地刷30与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通连接的部分。具体而言,该连接管36使地刷30经由集尘部14与电动鼓风机15的吸入侧连通。该连接管36的上游端部亦即前端部(一端部)插入于壳体3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管36的前端部插入于旋转管49。此外,该连接管36的两侧部转轴支承于壳体35,以使连接管36能够相对于壳体35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管36的前端部的两侧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转轴支承于旋转管4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管36的下游端部亦即后端部(另一端部)例如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接于延长管29的上游端部亦即前端部。
滚刷37通过被驱动旋转而扒出地面F的灰尘。该滚刷37形成为轴状,位于吸入口51处,且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转轴支承于壳体35的两侧部。即,该滚刷37能够在吸入室52中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该滚刷37形成为在轴向上细长的形状,位于吸入口51的两侧部之间的大致整个范围内。此外,该滚刷37在外周包括清扫构件65。此外,该滚刷37的旋转轴位于比中壳46的中心轴线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该滚刷37构成为在被配置于吸入室52中的状态下,清扫构件65的前端侧在旋转轴的下方的位置从吸入口51向下方突出,从而与地面F接触(滑动接触)。换言之,该滚刷37的清扫构件65的前端侧在该滚刷37的旋转轴的下方的位置比下壳44(壳体35)的下表面向地面F侧亦即下方突出。
清扫构件65用于扒出地面F的灰尘。该清扫构件65例如配置有多个。这些清扫构件65以前端部与遮挡构件48的遮挡构件主体部62(接触部62a)接触(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清扫构件65在滚刷37的外周沿径向分别呈螺旋状地连续配置。清扫构件65例如使用密集地植入的刷毛。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清扫构件65只要至少前端部与遮挡构件48的遮挡构件主体部62(接触部62a)接触即可,宽度、从滚刷37的外周突出的突出长度不需要彼此相同,可以各自都设为互不相同的宽度、突出长度,还可以几个几个地设为不同的宽度、突出长度。
电动机38是驱动滚刷37旋转的驱动源。该电动机38例如在吸入室52的后方容纳于中壳46、旋转管49的一侧部。此外,该电动机38例如从吸尘器主体13的电源部经由电线接受供电。该电动机38例如构成为通过齿轮、同步带等未图示的传递机构向滚刷37传递旋转力。
控制装置39用于控制电动机38的动作。该控制装置39例如在吸入室52的后方容纳于中壳46、旋转管49的另一侧部。该控制装置39经由未图示的布线与电动机38、吸尘器主体13的电源部及设定按钮20等电连接,根据设定按钮20的设定操作来驱动电动机38。
接下来,说明上述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动作。
大致情况是,使用者将延长管29和地刷30连接到通过连接体27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3的软管体26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将地刷30载置于地面F上,把持把持部34并通过操作设定按钮20来驱动电动鼓风机15。然后,使地刷30在地面F上前后反复移动,利用通过驱动电动鼓风机15而产生的负压从吸入口51将地面F的灰尘连同空气一同吸入。此外,根据地面F的种类等的需要,通过操作设定按钮20而使滚刷37旋转,利用与地面F接触的清扫构件65将深入地面F的灰尘扒出,将该灰尘连同空气一同从吸入口51吸入。从吸入口51吸入到吸入室52的含尘空气通过风路部53从连接管36经由延长管29、软管体26被吸入到集尘部14。在该集尘部14中,含尘空气中的灰尘被分离捕捉出来,分离出灰尘后的空气被吸入到电动鼓风机15,对该电动鼓风机15进行冷却之后被排出。清扫结束时,使用者通过操作设定按钮20而使电动鼓风机15停止。捕捉到集尘部14中的灰尘根据需要进行清理。
更详细而言,从吸入口51吸入的含尘空气欲从滚刷37的前方和后方进入到吸入室52。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吸入室52中的滚刷37的上部存在遮挡构件48(遮挡构件主体部62),因此,含尘空气中的欲从滚刷37的前方经由滚刷37的上部进入中壳46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被遮挡构件48(遮挡构件主体部62)所遮挡,所以含尘空气基本上从滚刷37的两侧部和后部分别经由滚刷37的下部进入到中壳46。即,通过使向中壳46吸入含尘空气的风路集中在离中壳46更近的滚刷37的后部(下部)侧,从而确保了风量。
而且,含尘空气在经由滚刷37的下部从吸入室52进入中壳46时,沿着导风部63朝向中壳46被整流,然后沿着该中壳46的前端部的弯曲部57流入到中壳46内。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57在中壳46的前端部的下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对从滚刷37的下部沿着中壳46的前端部(弯曲部57)的下部吸入的含尘空气进行整流,抑制紊流。
其结果是,地刷30能够确保吸引力。因此,在清扫时能够将例如深入地面F的沟槽等中的灰尘等有效地吸入。
而且,弯曲部57从中壳46的前端部的上部到下部以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因此,与存在弯曲部57的曲率半径骤变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经弯曲部57整流后流入到中壳46内的含尘空气的流动更加自然,从而能够抑制损失。
此外,遮挡构件48的至少一部分(接触部62a)与滚刷37的上部接触,因此能够提高对于从滚刷37的上部吸入到中壳46中的含尘空气的气流的遮挡率,从而提高吸引力,并且,通过滚刷37的旋转,清扫构件65的至少前端部与遮挡构件48的遮挡构件主体部62的接触部62a反复接触(滑动接触),因此,即使在清扫构件65上附着或缠结有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接触部62a刮落灰尘,从而抑制清扫构件65上一直附着有灰尘。
而且,由于具有上述地刷30,因此能够提供确保了充分的吸引力的电动吸尘器11。特别是,在电动吸尘器11以二次电池为电源部时,与使用商用电源的电动吸尘器11相比,电动鼓风机15的功率较小,风量容易变小,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地刷30,就算是低风量的电动吸尘器11,也能够抑制由于紊流导致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从而确保吸引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筒状部的中壳46和连接管36是分体的,但它们也可以设为一体或者一体地设置。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起到提示作用,无意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吸入口器具,包括:
吸入室,其在下部具有吸入口;
筒状部,其一端部与吸入室连通,且另一端部与吸引源连通;以及
旋转清扫体,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吸入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口器具具有遮挡构件,该遮挡构件在所述吸入室中设于所述旋转清扫体的上部,遮挡从所述吸入口流向所述筒状部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筒状部具有在一端部的至少上部和下部朝向所述吸入室侧呈扩开状地弯曲、且所述筒状部的一端部的下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部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器具,其特征在于,
弯曲部从筒状部的一端部的上部到下部以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方式连续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入口器具,其特征在于,
遮挡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清扫体的上部接触。
4.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作为吸引源的电动鼓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口器具。
CN201821084299.3U 2017-08-02 2018-07-10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2092360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966A JP7160524B2 (ja) 2017-08-02 2017-08-02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7-149966 2017-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6000U true CN209236000U (zh) 2019-08-13

Family

ID=6547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4299.3U Active CN209236000U (zh) 2017-08-02 2018-07-10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60524B2 (zh)
CN (1) CN20923600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7867B2 (ja) * 2019-07-23 2023-05-02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1965A (ja) * 1992-02-06 1993-08-24 Sharp Corp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JP3574000B2 (ja) 1999-04-05 2004-10-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1169977A (ja) * 1999-12-21 2001-06-26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3871517B2 (ja) 2001-02-19 2007-01-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吸込口体並びに循環式電気掃除機
JP2003093286A (ja) * 2001-09-26 2003-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3093301A (ja) * 2001-09-26 2003-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4176601B2 (ja) * 2003-09-19 2008-11-05 株式会社東芝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1188951A (ja) 2010-03-12 2011-09-29 Toshiba Corp 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3252255A (ja) 2012-06-06 2013-12-19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6121656B2 (ja) 2012-06-15 2017-04-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6090016B2 (ja) 2013-07-09 2017-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走式掃除機
JP6662573B2 (ja) 2015-02-23 2020-03-1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0524B2 (ja) 2022-10-25
JP2019025203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74580U (zh) 具有双清洁辊的机器人清洁器
JP641179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739756B2 (ja) 真空電気掃除機
EP1949841A1 (en) Suction brush assembly
JP3937405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み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01999861A (zh) 真空吸尘器附件工具
KR20020095437A (ko) 집진 장치
EP1604602B1 (en) Suction head of vacuum cleaner
JP3202953B2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JP2008178661A (ja) 吸引ブラシアセンブリ
TW201103484A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209236000U (zh) 吸入口器具和电动吸尘器
JP4749263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JP5150704B2 (ja)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
CN207979616U (zh) 电吸尘器的吸入件及具备该吸入件的电吸尘器
JP6662573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332399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5218561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9066351A (ja) 掃除機用の吸入口体
CN101467855B (zh) 吸尘器用吸头及使用该吸头的电动吸尘器
JP7154149B2 (ja) 電気掃除機用のブラシノズ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7645111U (zh)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9070073U (zh) 清洁设备
KR100282221B1 (ko) 바닥용 흡입기구
JP3723104B2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