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7493U - 乘客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7493U
CN207957493U CN201721872852.5U CN201721872852U CN207957493U CN 207957493 U CN207957493 U CN 207957493U CN 201721872852 U CN201721872852 U CN 201721872852U CN 207957493 U CN207957493 U CN 207957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ground
pillar
assemble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28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佳延
岩井俊宪
高桥秀生
吉田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7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7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提供一种应对大规模地震的乘客输送机。乘客输送机具备设置在桁架的长度方向端部并被挂于建筑构造物的支承梁的桁架支承角铁、从地面竖立设置并在上部具有安装点的支柱、一端被装配在支柱的安装点且另一端被装配在桁架的拉伸部件、以及覆盖支柱与拉伸部件的防护罩。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
关联申请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059266号(申请日:2017年03月24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自动扶梯或者移动人行道那样的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个例子的自动扶梯将固定在其框体(桁架)的长度方向端部的桁架支承角铁挂于在建筑构造物的上层侧与下层侧设置的支承梁而设置。近年,需要乘客输送机应对比以往设想的规模更大的规模的地震。其中的方法之一是考虑增长桁架支承角铁的搭接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3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8631号公报
然而,在已设的自动扶梯中,若替换为搭接量较长的桁架支承角铁,需要将桁架本身从建筑构造物拆除、或对支承梁进行改修,作业需要较大的工时和成本。
另一方面,考虑在桁架与地面之间设置延设部件,当桁架支承角铁从支承梁拆除时,通过延设部件来支承桁架。然而,考虑到在与支承梁之间的搭接拆除后,桁架支承角铁因回摆而返回支承梁时,桁架支承角铁会与支承梁碰撞。如此,有可能对桁架施加较大的压缩力、桁架发生破损。此外,考虑到当桁架与地面分离后,在桁架与建筑构造物之间产生间隙,有可能使乘客被该间隙夹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大规模地震、桁架支承角铁在回摆时顺畅地返回到支承梁,且乘客不会被夹在所产生的间隙中的乘客输送机。
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具备:桁架支承角铁,设置于桁架的长度方向端部,并被挂于建筑构造物的支承梁;支柱,从地面竖立设置,并在上部具有安装点;拉伸部件,一端被装配在支柱的安装点,另一端被装配在桁架;以及防护罩,覆盖支柱与拉伸部件。
优选地,所述乘客输送机还具备薄板,所述薄板的一端侧被装配在所述桁架,另一端侧从所述支柱之间穿过并延伸至所述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具备主罩以及滑动自如地装配在主罩的副罩,主罩与副罩的一方被装配在所述桁架,另一方被装配在所述地面。
优选地,所述支柱在下部具备向所述地面固定的安装台,在隔着所述支柱与所述拉伸部件对置的一侧,具有将所述安装台与所述支柱连结的加强部。
优选地,所述桁架在上部具备安装有扶手带的栏杆,在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栏杆之间,具有能够供乘客通过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自动扶梯的、以图4的F2-F2线切断的局部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自动扶梯的、以图4的F3-F3线切断的局部侧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自动扶梯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表示该自动扶梯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自动扶梯,12…建筑构造物,14…桁架,16…第一地面,18…第2地面,20…上侧主弦部,22…下侧主弦部,24…立杆,26…上层侧水平部,28…下层侧水平部,30…倾斜部,34…驱动机构,36…驱动装置,38…驱动链轮,40…驱动链,42…驱动链轮,44…从动链轮,46…梯级链,48…梯级,50…栏杆,52…扶手带,60…第1桁架支承角铁,62…水平片,64…垂直片,66…第2桁架支承角铁,68…水平片,70…垂直片,72…第1支承梁,74…第2支承梁,76,82…精加工地面,80,84…锚板,90…第1下落防止装置,92…三角板,94…支柱,96…缆绳,98…防护罩,100…安装台,102…乘降板,104…梳齿,106…薄板,108…装配部,110…安装点,112…安装工具,120…主罩,122…副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个例子的自动扶梯10。自动扶梯10例如被安装在商业设施或交通工具的航站楼那样的建筑构造物12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自动扶梯10具备作为框体的桁架14。
桁架14被架设于构成建筑构造物12的上层的地面的第一地面16与构成下层的地面的第二地面18之间。桁架14是通过螺栓或焊接将上侧主弦部20、下侧主弦部22以及多个立杆24结合而成的框架构造。桁架14具备上层侧水平部26、下层侧水平部28、以及设置在上层侧水平部26与下层侧水平部28之间的倾斜部30。
上层侧水平部26以与第一地面16连续的方式沿着桁架14的长度方向设于倾斜部30的一方的端部。下层侧水平部28以与第二地面18连续的方式沿着桁架14的长度方向设于倾斜部30的另一方的端部。
在上层侧水平部26设有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34具备驱动装置36、驱动链轮38、以及驱动链40。驱动装置36输出的转矩经由驱动链40传递至驱动链轮42。
在下层侧水平部28设有从动链轮44。在驱动链轮42与从动链轮44之间卷绕有梯级链46。梯级链46在驱动链轮42通过驱动装置36旋转时,在桁架14的内部绕环状旋转。
在梯级链46以等间隔连结有多个梯级48。梯级48是供乘客乘用的要素,与梯级链46一起旋转。由此,乘用梯级48的乘客从上层的第一地面16被运送至下层的第二地面18、或从下层的第二地面18被运送至上层的第一地面16。在桁架14的右侧以及左侧设有栏杆50。
栏杆50从桁架14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栏杆50遍及桁架14的全长而设。在栏杆50的外周部安装有扶手带52。扶手带52是供乘用梯级48的乘客用手抓握的要素,与梯级48的旋转同步地在栏杆50的外周旋转。
在上层侧水平部26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装配有第1桁架支承角铁60。在下层侧水平部28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装配有第2桁架支承角铁66。
第1桁架支承角铁60具有剖面倒L状的形状,该剖面倒L状的形状具有水平片62与垂直片64。垂直片64固定于上层侧水平部26的短边侧端部,水平片62从上层侧水平部26的短边侧端部沿桁架14的长度方向突出。
第2桁架支承角铁66具有剖面倒L状的形状,该剖面倒L状的形状具有水平片68与垂直片70。垂直片70固定于下层侧水平部28的短边侧端部,水平片68从下层侧水平部28的短边侧端部沿桁架14的长度方向突出。
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被挂于第一地面16的第1支承梁72,第2桁架支承角铁66的水平片68被挂于第二地面18的第2支承梁74。
在第一地面16设有第1支承梁72与精加工地面76。第1支承梁72设置于与精加工地面76相比稍靠下方的位置。在第1支承梁72设有锚板80。
在第二地面18设有第2支承梁74与精加工地面82。第2支承梁74设置于与精加工地面82相比稍靠下方的位置。在第2支承梁74设有锚板84。
锚板80、84沿桁架14的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进深。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经由高度调整部件69载置在锚板80的上表面,第2桁架支承角铁66的水平片68经由高度调整部件69载置在锚板84的上表面。
在桁架14的上层侧水平部26与第一地面16的第1支承梁72之间形成有L1的间隔。在桁架14的下层侧水平部28与第二地面18的第2支承梁74之间也形成有同等的间隔。在桁架14的上层侧水平部26设有第1下落防止装置90。
接着,使用图2至图5说明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图2是以图4的F2-F2切断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附近的剖视图,图3是以图4的F3-F3切断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剖视图。图4是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俯视图。图5是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分解立体图。
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在桁架14的左右设有一对。左右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隔着桁架14的长度方向中心,具有基本上左右对称的构成。在图2至图5中,对左侧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进行说明,关于右侧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说明以左侧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说明代替。
此外,在下层侧水平部28设有第2下落防止装置91。由于下层侧水平部28的第2下落防止装置91具有与上层侧水平部26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同等的构成,其说明以上层侧水平部26的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说明代替。
如图3等所示,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具备支柱94、防护罩98以及作为拉伸部件的缆绳96。支柱94在安装台100之上被相对于安装台100几乎垂直地设置。支柱94具有比上层侧水平部26中的沿水平延伸的栏杆50的高度稍高的高度。另外,支柱94的高度不限于此。此外,支柱94也可以在桁架14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适当地倾斜。
安装台100安装于第一地面16上。安装台100通过锚固螺栓等被安装在第1桁架支承角铁60附近。在支柱94的与栏杆50相反的一侧,设有作为加强部的三角板92。三角板92将安装台100与支柱94稳固地连结。
在支柱94的上部设有安装点110。在安装点110装配有缆绳96的一端。缆绳96具有用于支承桁架14的足够的拉伸强度。缆绳96的另一端连结于桁架14。
在桁架14上、在上侧主弦部20与桁架14的前端的立杆24之间设置有安装工具112。安装工具112具备与桁架14的角部卡合的一对卡合部以及将卡合部间连结的棒状部件。在棒状部件卷挂有缆绳96的端部。通过安装工具112,缆绳96的端部与桁架14的内侧连结。
桁架14通过第1桁架支承角铁60被载置于锚板80而被第一地面16支承。由此,在通常的状态下,缆绳96几乎未被施加拉伸负荷。并且,缆绳96的长度被调整为几乎没有多余的松弛的状态。
在桁架14的上侧主弦部20被适当地装配乘降板102。在配置于距支柱94最近的位置的乘降板102,设有避开缆绳96的缺口103(参照图5)。其他的乘降板102以及设于乘降板102的后方的梳齿104与以往相同。在乘降板102的前方设置薄板106。
薄板106是板状部件,在桁架14侧的端部具有装配部108。薄板106具有与左右的安装台100的内侧的间隔同等的宽度。装配部108弯曲成曲柄状,被向桁架14的上表面装配。若装配部108被向桁架14装配,则薄板106被能够移动地夹在左右的安装台100之间,且在第一地面16上以足够的长度重复。另外,薄板106也可以设在一对支柱94之间。在第1下落防止装置90设有防护罩98。
防护罩98在侧视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并从第一地面16的栏杆50的前端位置离开L2(参照图3)的长度而设置。L2的长度是供乘客通过栏杆50与防护罩98之间的足够的长度。
防护罩98具备主罩120与副罩122。如图5所示,主罩120具有配合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支柱94、缆绳96、以及三角板92这三者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位于距桁架14较远的一侧的面被开放。
副罩122具有在主罩120的内侧滑动自如地装配的形状,位于距桁架14较近的一侧的面被开放。主罩120与副罩122具有以规定长度重复的部分,在上部以相互转动自如地方式组合。将主罩120与副罩122组合而成的形状具有大致三角形状。
主罩120固定在桁架14。副罩122固定在第一地面16。假设桁架14与第一地面1的间隔L1扩大等而在它们的间隔L1产生变动,则主罩120与副罩122以上部的转动轴为中心适当滑动移动,防护罩98在覆盖支柱94等的状态下应对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的间隔L1的变动。
以上,对第一地面16进行了说明,在第二地面18也设有与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同等的第2下落防止装置91、乘降板102、梳齿104。
接着,对自动扶梯10具有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自动扶梯10安装在建筑构造物12的第一地面16(上层)与第二地面18(下层)之间。自动扶梯10的桁架14将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挂于第一地面16的第1支承梁72,并将第2桁架支承角铁66的水平片68挂于第二地面18的第2支承梁74,从而被安装在建筑构造物12。
以下,对第一地面16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地面18中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在第一地面16中产生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同,因此其说明以第一地面16中的作用效果的说明代替。
在桁架14设有一对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具体地讲,在第一地面16隔着安装台100而设有一对支柱94。在各支柱94的安装点110装配有缆绳96的一端。缆绳96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工具112分别连结于桁架14的左右的上侧主弦部20。
在第1下落防止装置90的周围设有防护罩98。防护罩98的主罩120固定在桁架14,副罩122固定在第一地面16。在桁架14上装配有梳齿104与乘降板102。距第1下落防止装置90最近的乘降板102穿过缺口103而贯通有缆绳96。
在桁架14的长度方向前方装配有薄板106。薄板106穿过左右的安装台100之间从桁架14延伸至第一地面16上方。
在通常的状态下,通过梯级48的行驶而运送来的乘客从梯级48降落,走过梳齿104、乘降板102、薄板106之上而到达第一地面16。乘客通过左右的防护罩98之间,向第一地面16上行进。由于第1下落防止装置90被防护罩98完全覆盖,不会产生任何问题。此外,能够通过自动扶梯10的栏杆50与防护罩98之间,行进至第一地面16。
发生地震,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的间隔L1变动。于是,在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与锚板80之间等发生相对移动。于是,在第1下落防止装置90中,与桁架14连结的缆绳96在支柱94的安装点110伴随桁架14的移动而揺摆,追随桁架14。
万一在发生大规模的地震的情况下,有时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从第1支承梁72脱离。在该情况下,由于桁架14与缆绳96连结,因此上层侧水平部26经由缆绳96被支柱94支承。
因此,即使第1桁架支承角铁60从第一地面16离开,也通过第1下落防止装置90支承上层侧水平部26,桁架14不会从第一地面16脱落。支柱94与缆绳96具有用于支承桁架14的足够的强度,能够支承桁架14。
由于薄板106被夹在左右的防护罩98之间,因此不会被向左右晃动,而是沿着桁架14的长度方向移动。此外,由此,桁架14不会在宽度方向被较大地晃动,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若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的间隔L1扩大、第1桁架支承角铁60从第一地面16离开,则桁架14被以安装点110为中心转动的缆绳96悬挂。也就是说,随着桁架14从第一地面16离开,桁架14以支柱94的安装点110为中心沿缆绳96的长度的圆弧摆动。由此,随着桁架14从第一地面16离开,桁架14的上层侧水平部26通过缆绳96被提起至比载置于第1支承梁72的状态高的位置。
并且,从第一地面16离开的桁架14通过回摆返回第一地面16。于是,由于桁架14的第1桁架支承角铁60上升到比第1支承梁72的锚板80高的位置,因此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的水平片62回归第1支承梁72的锚板80上。因此,桁架支承角铁60不会向第1支承梁72的桁架侧的壁面碰撞,桁架14能够返回第一地面16。
此外,在自动扶梯10中,薄板106以足够的长度与第一地面16重叠,即使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的间隔L1扩大,也因为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之间被薄板106覆盖,而不会在它们之间露出间隙。
此外,在自动扶梯10中,即使桁架14从第一地面16离开,也由于主罩120与副罩122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滑动,能够保持第1下落防止装置90被防护罩98覆盖的状态。由此,即使在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之间扩大时,也能够通过第1下落防止装置90防止乘客受伤。
接着,对将已设的自动扶梯变更为与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同等的构成的步骤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已设的自动扶梯是指,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等的长度保持以往的长度,对桁架支承角铁的长度未实施针对大规模地震的应对的自动扶梯。
从已设置在建筑构造物的已设的自动扶梯拆除梳齿104与乘降板102。在第一地面16之上固定支柱94。关于支柱94的固定,在支承梁72的附近设置安装台100来进行。安装台100通过锚固螺栓等向第一地面16设置。设置安装台100的第一地面16优选通过强化混凝土等加强。
在桁架14的上侧主弦部20的内侧固定安装工具112。将从支柱94延伸的缆绳96与安装工具112连结。缆绳96具有适度的张力并与安装工具112连结。另外,在该阶段中,设为不使张力作用于缆绳96。
将防护罩98罩在支柱94与缆绳96上。向桁架14装配主罩120,在将副罩122与主罩120重复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一地面16。另外,副罩122也可以装配于支柱94或安装台100。
防护罩98被装配后,向桁架14装配梳齿104与乘降板102。梳齿104使用已设的部件。乘降板102使用在距支柱94最近的一者中具备缺口103的乘降板。
然后,将薄板106配置在左右的防护罩98之间,通过螺钉等在桁架14上固定装配部108。由此,能够在不从第一地面16等拆除第1桁架支承角铁60等的前提下,将已设的自动扶梯改良为与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同等的耐震构造的自动扶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即使在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等的间隔超过通过以往的第1桁架支承角铁60能够应对的范围地扩大的情况下,第1下落防止装置90支承桁架14,能够防止桁架14从第一地面16等的脱落。第1下落防止装置90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在侧视形成为大致三角形,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自动扶梯10中,通过防护罩98以及薄板106能够分别封堵动作时在第1下落防止装置90产生的间隙、以及桁架14与第一地面16之间,因此能够防止间隙导致的人的受伤。由于薄板106被防护罩98、具体地讲是安装台100或支柱94引导,因此能够防止桁架14的横向晃动,即使在桁架14沿桁架14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桁架14的动作稳定。
在将已设的自动扶梯改良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之际,由于无需从建筑构造物12移动桁架14,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与短期间进行施工。
在自动扶梯10中,由于在第1下落防止装置90与自动扶梯10的栏杆5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使乘客的乘降顺畅地进行。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提示,无意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内,也包含在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三角板92也可以不是板状部件,只要能够对抗缆绳96的拉伸力,也可以是链条或缆绳等其他的部件。此外,作为拉伸部件,也可以不使用缆绳96,而是使用了链或棒状部件的连杆机构等。下落防止装置也可以不设置在自动扶梯10的宽度方向两侧,而是在自动扶梯10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一个。也可以在防护罩98设置引导显示或广告等。

Claims (5)

1.一种乘客输送机,具备:
桁架支承角铁,设置于桁架的长度方向端部,并被挂于建筑构造物的支承梁;
支柱,从所述建筑构造物的地面竖立设置,并在上部具有安装点;
拉伸部件,一端被装配在所述支柱的所述安装点,另一端被装配在所述桁架;以及
防护罩,覆盖所述支柱与所述拉伸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还具备薄板,所述薄板的一端侧被装配在所述桁架,另一端侧从所述支柱之间穿过并延伸至所述地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
所述防护罩具备主罩以及滑动自如地装配在主罩的副罩,
主罩与副罩的一方被装配在所述桁架,另一方被装配在所述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
所述支柱在下部具备向所述地面固定的安装台,
在隔着所述支柱与所述拉伸部件对置的一侧,具有将所述安装台与所述支柱连结的加强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
所述桁架在上部具备安装有扶手带的栏杆,
在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栏杆之间,具有能够供乘客通过的间隙。
CN201721872852.5U 2017-03-24 2017-12-28 乘客输送机 Active CN2079574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9266 2017-03-24
JP2017059266A JP6352473B1 (ja) 2017-03-24 2017-03-24 乗客コンベ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7493U true CN207957493U (zh) 2018-10-12

Family

ID=6277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2852.5U Active CN207957493U (zh) 2017-03-24 2017-12-28 乘客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2473B1 (zh)
CN (1) CN20795749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6578B2 (ja) * 2018-12-17 2020-11-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5483U (zh) * 1984-10-24 1986-05-21
JPH01132673U (zh) * 1988-03-02 1989-09-08
JP6072587B2 (ja) * 2013-03-29 2017-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ヤのトラス落下防止装置
JP6116325B2 (ja) * 2013-04-10 2017-04-19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構造部材の落下防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62127A (ja) 2018-10-18
JP6352473B1 (ja) 2018-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9491B2 (ja) 移動吊支保工の組立て方法
KR101632922B1 (ko) 비자주식 빔 런처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KR102180751B1 (ko) 계단승강 리프트
JP4777922B2 (ja) 移動吊支保工
CN207957493U (zh) 乘客输送机
CN113026560A (zh) 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架设方法
CN101804939B (zh) 乘客传送设备
JP2006077521A (ja) 橋梁構築装置
JP5284590B2 (ja) 建築物耐震用の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CN104961070A (zh) 可上楼梯手动叉车
KR101908402B1 (ko) 크레인의 제조방법 및 크레인의 상가(上架)구조체의 상가(上架) 시스템
KR101346243B1 (ko) 착탈식 롤러가 부착된 세그먼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JP4516800B2 (ja) 吊足場の構築方法
CN208008299U (zh) 乘客输送机
KR100511343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연속 철골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7957494U (zh) 乘客输送机
CN107724235B (zh) 一种桥梁防撞墙安全作业平台
CN207903726U (zh) 乘客输送机
JP490720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製造方法
JP5284589B2 (ja) 建築物耐震用の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KR101938519B1 (ko) 트러스 기둥 기립용 대차를 이용한 트러스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10288148U (zh) 移动式简易混凝土护栏模板车
KR102219660B1 (ko) 사장교 주탑부 케이블 설치를 위한 승강 작업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장교 주탑부의 케이블 시공방법
CN212270695U (zh) 一种组合式型钢预应力张拉作业平台
CN208829210U (zh) 一种索道升降机的起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