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7418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7418U
CN207637418U CN201490001612.6U CN201490001612U CN207637418U CN 207637418 U CN207637418 U CN 207637418U CN 201490001612 U CN201490001612 U CN 201490001612U CN 207637418 U CN207637418 U CN 207637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ver glass
back side
fram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6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塚原怜
小田英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7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74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玻璃盖片(4),该玻璃盖片(4)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5a);以及传感器玻璃(6),该传感器玻璃(6)经由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显示面设置有玻璃盖片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玻璃盖片,为了实现保护显示面或者触摸面的目的,一般使用强化玻璃。强化玻璃是对玻璃表面整体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
但是,强化玻璃虽然与通常的玻璃相比难以破裂,但当在显示装置的使用中发生破损的情况下,与通常的玻璃同样碎片会飞散。对于这样的碎片的飞散,根据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有时会成为大问题。例如,具有显示部的车载设备通常配置于车室内的与乘员接近的场所。因此,在车载设备的显示部的玻璃盖片破裂的情况下,其碎片容易飞散至乘员的周边,有可能妨碍车辆的驾驶。
此外,作为防止玻璃盖片的碎片飞散的现有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在玻璃盖片的表侧的整个面贴附保护膜。这样,即便玻璃盖片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保护膜的状态,能够防止飞散。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57270号
近年来,利用玻璃的质感来提高外观设计性的平板型的显示装置得到普及。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在要求高级感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在视觉上具有玻璃的光泽,并且在触摸设置有玻璃的部分时保持玻璃所特有的触感。
然而,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那样在玻璃盖片的表侧的整个面粘贴保护膜,则虽然在视觉上保持玻璃的质感,但触摸显示面时的触感是构成保护膜的树脂材料的触感。因此,无法保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无法实现与使用廉价的树脂材料的结构之间的差别化。
另外,在使用强化玻璃而追求玻璃盖片的难以碎裂性的情况下,需要从材料中选定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刚性的玻璃,进而也需要进行玻璃的表面与端面的强化处理。因此,在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下,不可否认成本会变高。
此外,在材料相同且实施了相同的强化处理的强化玻璃中,玻璃的厚度越厚则在强度方面越有利。因而,强化玻璃的玻璃盖片存在其厚度增加的趋势。这导致显示装置的设计自由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即便配置于显示面侧的玻璃盖片破裂碎片也不会飞散,并且能够维持玻璃的质感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第2 支承部件,该第2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以及第3支承部件,该第3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第2支承部件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的传感器玻璃。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第2支承部件,该第2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第3支承部件,该第3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以及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传感器膜,第2支承部件是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粘合于玻璃盖片。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第4支承部件,该第4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第5支承部件,该第5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支承;以及第6支承部件,该第6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5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并且,第4支承部件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的传感器玻璃。
并且,第4支承部件是显示面板。
并且,具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传感器膜,显示面板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粘合于玻璃盖片。
并且,具备:第1框架部件,该第1框架部件具有在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第2框架部件,该第2框架部件具有供第1框架部件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框架开口部的内部对第1框架部件进行支承固定,第5支承部件是第 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第6支承部件是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并且,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 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构成为:在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的情况下,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在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第 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的情况下,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
并且,具备:第1框架部件,该第1框架部件具有在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第3框架部件,该第3框架部件具有供第1框架部件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框架开口部的内部不对第1框架部件进行支承固定,第5支承部件是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第6支承部件是第3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并且,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第3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形成为经由粘合膜将内部部件贴合于玻璃盖片的夹层玻璃,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即便玻璃盖片破裂碎片也不会飞散,并且能够维持玻璃的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A-A线处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切开而得的剖视向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3的剖视向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加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A-A线处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切开而得的剖视向视图。
显示装置1是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体化而得的装置,例如作为导航装置、音频设备等车载装置、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显示部来使用。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是平板型的显示装置,具有将前表面面板 2与背面面板3组合而成的平面形状的壳体。
以下,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其他的显示装置。
前表面面板2与背面面板3是构成显示装置1的外观形状的装饰部件,在前表面面板2形成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配置有玻璃盖片4。
玻璃盖片4不使用一般的强化玻璃,而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另外,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如图2所示配置有粘合膜5a。
粘合膜5a是由玻璃盖片4与后述的传感器玻璃6夹持的中间膜,例如使用具有使光透过的性能的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双面粘合片。
此外,粘合膜5a以使得当玻璃盖片4破裂时其碎片不会飞散的范围设置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供粘合膜5a设置的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未必仅仅是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实质上只要是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能够防止其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即可。
传感器玻璃6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另外,传感器玻璃6例如具有与玻璃盖片4同等的平面尺寸,并如图2所示经由粘合膜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
此外,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进行支承的情况。
显示面板7是对图形或者文字等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实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利用显示面侧与背面侧的透明基板夹持液晶的构造,构成为具备对液晶施加电场的电极、彩色滤光片、偏光板等。以下,假设显示面板7是被从背面侧照射背光来对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透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另外,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的背侧。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作为粘合膜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中间框架8是设置于显示面板7的背面侧的框架部件,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如图2所示,对于中间框架8,在框架开口部的内部配置有显示面板7的状态下,凸缘部经由粘合膜5c 而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的背侧。该凸缘部位于显示面板7的周围,因此,粘合膜5c也可以使用非透光性的粘合剂。
另外,也可以对玻璃盖片4中的粘合于上述凸缘部的部分施行黑色印刷等从而形成非透光部分。
背面框架9是收容并保持背光模块10的框架部件,组装于中间框架8。
背光模块10是从显示面板7的背面侧照射背光的模块,例如具备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对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部件等。
背光模块10如上所述具有多个部件,并且也存在发光元件等的发热。另外,需要考虑光学设计。
因而,背面框架9优选使用铝、镁等之类的刚性高、热传导率高的材料。
从玻璃盖片4到背面框架9的构造体经由背面框架9而被固定于背面面板3等。
如图2所示,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经由粘合膜5a而贴附有传感器玻璃6。
在玻璃盖片4粘合有传感器玻璃6的构造体作为所谓的“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由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其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被格外地减轻。
另外,对于上述构造体,由于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因此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由此,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因而,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1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其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玻璃厚度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也能够提供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在车载用的显示器中,在产品化的过程中有时要实施头部冲击试验。头部冲击试验是用于评价模拟人的头部的头部模型撞上显示面时的头部的保护性能的试验。因此,若玻璃盖片破裂而锐利的碎片飞散,则存在损伤头部的顾虑,无法通过头部冲击试验。
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玻璃盖片使用强化玻璃的显示装置并未设置保护膜,因此,在玻璃盖片破裂的情况下,碎片飞散。因此,需要提高刚性,以使得在头部冲击试验中玻璃盖片不会破裂。
然而,很难获得在头部冲击试验中施加的载荷的范围不破裂的强化玻璃。
与此相对,在显示装置1中,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贴合而形成为夹层玻璃,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会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作为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1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准备具有与玻璃盖片4同等的平面尺寸的显示面板7,并代替传感器玻璃6而将该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 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即便是以这种方式将玻璃盖片4与显示面板7粘合而成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1A 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A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
如图3所示,中间框架8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若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则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当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的情况下,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但是,对于显示装置1A,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与图2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B 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中间框架8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并经由凸缘部而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的背面。
与此相对,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B的中间框架8A不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而具有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c而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 8A的内周的凸缘部。
这样,显示装置1B的中间框架8A不具有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 的部分。因此,在显示装置1B中,与图2以及图3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单的形态制作中间框架8A。
如上,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5a的玻璃盖片4;以及经由该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
在该实施方式1中,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或者显示面板7,传感器玻璃6或者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a而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经由粘合膜5a将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 或显示面板7贴合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 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另外,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由此,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
并且,由于实现玻璃盖片4的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因此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因而,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并且,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显示器。
实施方式2.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C切开而得的剖面。
与实施方式1同样,玻璃盖片4不使用一般的强化玻璃,而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另外,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如图5所示形成有粘合膜5a。
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另外,传感器玻璃6A例如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并借助粘合膜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
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粘合膜 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中间框架8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框架部件。中间框架8B具有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3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5a而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 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即,如图5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的周围。
但是,对玻璃盖片4背面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未必仅仅包含对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情况,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
背面框架9是收容并保持背光模块10的框架部件,组装于中间框架8B。背光模块10是向显示面板7的背面侧照射背光的模块。
如图5所示,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经由粘合膜5a而贴附有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
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得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因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格外减轻。
另外,对于上述构造体,由于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因此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C。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因而,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C 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2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
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C。
并且,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形成为夹层玻璃,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 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因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等,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 的背面。
因而,会产生图5所示的间隙B。此外,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能够将间隙 B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B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片。由此,即便在玻璃盖片4的表面上对与间隙B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OCA片也不会断裂,能够减轻玻璃盖片4的碎片的飞散。
另外,也可以在间隙B处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这样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防止该部分处的粘合膜5a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1D 切开而得的剖面。
如图6所示,在显示装置1D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 7经由粘合膜5a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另外,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中间框架8B 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背面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以这种方式将玻璃盖片4与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贴合而得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显示装置1D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1E 切开而得的剖面。
图5所示的结构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E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B。
中间框架8B除了具有上述凸缘部之外,如图7所示还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
此外,若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则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从而形成有空气层11。若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但是,显示装置1E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与图5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如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5a的玻璃盖片 4,并且具备第2支承部件和第3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 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3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 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2中,第2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3支承部件是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经由粘合膜5a将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贴合于玻璃盖片4而得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3.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F切开而得的剖面。
前表面面板2A是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部件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1、2同样,是构成显示装置1F的外观形状的装饰部件。
在前表面面板2A形成有供玻璃盖片4配置的开口部,并具有从该开口部的内周缘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3支承部件。
与实施方式2同样,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部件,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
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另外,传感器玻璃6A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并经由粘合膜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与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经由粘合膜5a而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即,如图8所示,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 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的周围。
另外,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作为粘合膜5b 而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
如图8所示,中间框架8A不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而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c也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A的内周的凸缘部。
但是,对玻璃盖片4背面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未必仅仅包含对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情况,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
将传感器玻璃6A以及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 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前表面面板2A 的凸缘部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因此,玻璃盖片4的碎片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格外减轻。
对于上述构造体,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F。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由此,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 1F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3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贴合而形成为夹层玻璃,与作为夹层玻璃的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 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与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因而,产生如图8所示的间隙C。此外,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与前表面面板2A 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能够将间隙C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C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方式3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片。由此,即便在玻璃盖片4的表面上对与间隙C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 OCA片也不会断裂,能够减轻玻璃盖片4的碎片的飞散。
另外,也可以在间隙C处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防止粘合膜5a在该部分处的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7 经由粘合膜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另外,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前表面面板 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的背面上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即便是以这种方式将玻璃盖片4与显示面板7以及前表面面板2A 的凸缘部粘合而得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G切开而得的剖面。
图8所示的结构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G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A。
中间框架8A也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 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当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 11的情况下,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但是,显示装置 1G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与图8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如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5a的玻璃盖片 4,并且具备第2支承部件和第3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 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3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 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3中,第2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3支承部件是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经由粘合膜5a将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以及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贴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4.
图1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H切开而得的剖面。前表面面板2A是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部件的构成要素,与实施方式1、2同样,是构成显示装置1F 的外观形状的装饰部件。
在前表面面板2A形成有供玻璃盖片4配置的开口部,并具有从该开口部的内周缘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4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传感器玻璃6A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并经由粘合膜 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与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
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粘合膜 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中间框架8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框架部件。中间框架8B具有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另外,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5支承部件,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 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10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传感器玻璃6A的周围。
另外,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6支承部件。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即,如图10所示,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 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部分的周围。
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经由粘合膜5a贴附有传感器玻璃6A、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
将传感器玻璃6A、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因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格外减轻。
但是,对玻璃盖片4背面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未必仅仅包含对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情况,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
对于上述构造体,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H。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由此,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H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4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形成为夹层玻璃,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 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因而,如图10所示,在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之间产生间隙D1,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之间产生间隙D2。
但是,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能够将间隙D1、 D2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D1、D2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处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4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 片。由此,即便对玻璃盖片4表面上的与间隙D1、D2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OCA片也不会断裂,能够减轻玻璃盖片4的碎片的飞散。
另外,也可以在间隙D1、D2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能够防止粘合膜在该部分处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7 经由粘合膜5a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面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另外,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例如,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面上的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周围。
即便是以这种方式将显示面板7、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I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G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B。
中间框架8B也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而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
若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则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 的内表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若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
然而,显示装置1I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 5b,因此,与图10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如上,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层的玻璃盖片4,并且具备第4支承部件、第5支承部件以及第6支承部件。
第4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5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支承。第6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5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4中,第4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5支承部件是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第6支承部件是前表面面板2A的凸缘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由玻璃盖片4以及贴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面的部件构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5.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J切开而得的剖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玻璃盖片4不使用一般的强化玻璃,而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另外,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如图12所示形成有粘合膜5a。粘合膜5a 例如使用OCA的双面粘合片。
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施加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另外,传感器玻璃6A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并经由粘合膜5a而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与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
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粘合膜 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另外,中间框架8A设置于显示面板7的背面侧,并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
背面框架9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框架部件。另外,背面框架 9A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3支承部件,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面上的传感器玻璃6A的周围。
另外,如图12所示,背面框架9A对中间框架8A进行支承固定,并收容背光模块10。
但是,对玻璃盖片4的背面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未必仅仅包含对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情况,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
将传感器玻璃6A以及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得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因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格外减轻。
另外,对于上述构造体,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J。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由此,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J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5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并且,在实施方式5中,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贴合而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与作为夹层玻璃的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
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与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 的背侧。
因而,产生如图12所示的间隙E。但是,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与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能够将间隙 E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E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处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方式5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片。这样,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上的与间隙E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 OCA片也不会断裂,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也能够减轻碎片的飞散。
另外,也可以在间隙E处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防止粘合膜在该部分处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2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7 经由粘合膜5a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另外,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背面框架9A 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面上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即便是以这种方式将玻璃盖片4与显示面板7以及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粘合而成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构成。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K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K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A。
中间框架8A如上所述也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若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则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若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
然而,显示装置1K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因此,与图12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如上,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5a的玻璃盖片 4,并且具备第2支承部件以及第3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3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5中,第2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3支承部件是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将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以及背面框架9A的凸缘部贴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6.
图1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L切开而得的剖面。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4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传感器玻璃6A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并经由粘合膜 5a而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粘合固定于与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
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粘合膜 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中间框架8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框架部件。另外,中间框架 8B具有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5支承部件,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14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传感器玻璃6A的周围。
背面框架9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框架部件。
另外,如图14所示,背面框架9B具有供中间框架8B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并且在上述框架开口部的内部对中间框架8B进行支承固定。
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6支承部件,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 的凸缘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
例如,如图14所示,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在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周围对置地配置。
在实施方式6中,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而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在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贴合的部分,粘合膜5a由这些部件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由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减轻。
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对玻璃盖片4的背面的整个面进行支承这一情形未必仅仅包含对按照字面意思的整个面进行支承的情况,实质上也包含对能够防止玻璃盖片4破裂时的碎片飞散的范围的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在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所对置地配置的部分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在粘合膜5a撕裂前,背面框架9B 的凸缘部贴附于对置的粘合膜5a而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因而,在该部分中,玻璃盖片4的碎片也贴附于粘合膜5a,飞散减轻。
此外,为了立即对因冲击而挠曲的玻璃盖片4进行支承,玻璃盖片 4的背面与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之间的间隙A1越小越好。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除了包含将传感器玻璃6A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来固定地进行支承的情况之外,也包含通过如上述方式那样对置地配置而动态地进行支承的情况。
另外,对于上述构造体,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L。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由此,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L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6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并且,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 的背侧。因而,会产生图14所示的间隙F1。
同样,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之间,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而产生间隙F2。
但是,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并且将中间框架8B与背面框架9B高精度地进行定位,能够将间隙F1、F2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F1、F2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方式6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片。这样,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上的与间隙F1、F2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OCA片也不会断裂,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也能够减轻碎片的飞散。另外,也可以在间隙F1、F2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能够防止粘合膜在该部分处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7 经由粘合膜5a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另外,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中间框架8B 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的背面上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并且,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例如,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在玻璃盖片4的背面上的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周围对置地配置。
即便是以这种方式利用显示面板7、中间框架8B以及背面框架9B 的凸缘部对玻璃盖片4的背面进行支承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1的显示装置 1M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显示装置1M中,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经由粘合膜5a 贴附有传感器玻璃6A以及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
另外,如图15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的周围对置地配置。
在显示装置1M中,与图14的结构相同,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在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以及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贴合的部分,粘合膜5a由这些部件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由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减轻。
另一方面,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所对置地配置的部分,在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在粘合膜5a撕裂前,中间框架 8B的凸缘部贴附于对置的粘合膜5a而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
因而,在该部分中,玻璃盖片4的碎片也贴附于粘合膜5a,飞散减轻。
此外,在显示装置1L、1M中,中间框架8B支承固定于背面框架 9B。在该情况下,若将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双方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后背面,则因中间框架8B与背面框架9B 的尺寸差别而产生应力。存在因该应力而在支承于中间框架8B的显示面板7产生形变、使显示画面产生干涉条纹的可能性。
因而,将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双方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后背面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但并不推荐。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2的显示装置 1N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显示装置1N中,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经由粘合膜5a 贴附有传感器玻璃6A。
如图15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的周围对置地配置。
另外,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在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的周围对置地配置。
在显示装置1N中,与图14的结构同样,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进行支承,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
即,在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贴合的部分,粘合膜5a由这些部件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由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的状态,飞散减轻。
另一方面,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所对置地配置的部分,在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在粘合膜5a撕裂前,中间框架 8B的凸缘部贴附于对置的粘合膜5a,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所对置地配置的部分,在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在粘合膜5a撕裂前,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贴附于对置的粘合膜5a,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
因而,在这些部分中,玻璃盖片4的碎片也贴附于粘合膜5a,飞散减轻。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3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3的显示装置 1O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O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B。
中间框架8B除了具有上述凸缘部之外,还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在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若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
然而,显示装置1O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因此,与图14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此外,在显示装置1O中,中间框架8B支承固定于背面框架9B。在该情况下,若将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双方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后背面,则存在产生由中间框架8B与背面框架9B的尺寸差别引起的应力的可能性。
因而,在显示装置1O中,将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B 的凸缘部双方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后背面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但并不推荐。
如上,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层的玻璃盖片4,并且具备第4支承部件、第5支承部件以及第6支承部件。
第4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5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支承。第6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5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6中,第4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5支承部件是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第6支承部件是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
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情况下,背面框架9B 的凸缘部与由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另外,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上述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的情况下,背面框架9B的凸缘部与由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7.
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P切开而得的剖面。传感器玻璃6A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4支承部件具体化而得的构成要素,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构成。该玻璃基板与玻璃盖片4同样使用未实施化学强化处理等的通常的玻璃。
传感器玻璃6A具有与显示面板7同等的平面尺寸,经由粘合膜5a 而在玻璃盖片4的背侧粘合固定于与显示面对应的部分。
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
此外,为了将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粘合于传感器玻璃6A,粘合膜 5b使用使光透过的粘合剂。例如,也可以与粘合膜5a同样使用OCA 的双面粘合片。
中间框架8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框架部件。
另外,中间框架8B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5支承部件,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18所示,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传感器玻璃6A的周围。
背面框架9C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3框架部件。
另外,如图18所示,背面框架9C具有供中间框架8B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该背面框架9C在框架开口部的内部不对中间框架8B进行支承固定。
该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6支承部件。
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18所示,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 4的背面粘合的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周围。
以这种方式将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 9C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粘合膜5a由玻璃盖片4与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夹持,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施加有冲击也难以撕裂。因此,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保持贴附于粘合膜5a 的状态,飞散格外减轻。
另外,对于上述构造体,玻璃盖片4的表侧保持为玻璃面,维持玻璃所特有的质感。因而,能够得到利用了玻璃的质感的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1P。
此外,玻璃盖片4不使用强化玻璃而使用通常的玻璃,因此能够不需要或者能够廉价地实施强化玻璃中的材料的选定、玻璃表面以及端面的处理。由此,与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显示装置1P整体的成本。
另外,实施方式7不追求玻璃盖片4的难以碎裂性,目的在于使得即便在破裂的情况下碎片也不会飞散。
因而,如使用强化玻璃的情况那样增加玻璃厚度来实现刚性的提高的必要性低,能够使用比强化玻璃薄的玻璃。由此,能够实现轻薄且外观设计性高的显示装置。
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同样,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也几乎不飞散。因而,能够提供充分满足在头部冲击试验中要求的评价性能的车载用的显示器。
此外,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是分别设置的部件。因此,由于这些部件间的尺寸差别,不可能无间隙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因而,如图18所示,在传感器玻璃6A与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之间产生有间隙G1,在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之间产生有间隙G2。
但是,通过将传感器玻璃6A、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 9C的凸缘部高精度地贴附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能够将间隙G1、G2 抑制为微小的间隔。
然而,若在与间隙G1、G2对应的部分存在粘合膜5a的接缝,则在玻璃盖片4破裂时,存在粘合膜5a在该部分处断裂而碎片飞散的可能性。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7中,作为粘合膜5a使用无接缝的1张OCA 片。由此,即便对玻璃盖片4的表面上的与间隙G1、G2对应的部分施加有冲击,OCA片也不会断裂,能够减轻玻璃盖片4的碎片的飞散。
另外,也可以在间隙G1、G2处新设置透光性的粘合膜而将间隙堵塞。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填补粘合膜5a的接缝,能够防止粘合膜在该部分处撕裂。
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示出了将传感器玻璃6A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的结构,但也可以将显示面板7作为第4支承部件使用。
在形成为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中,代替传感器玻璃6A,将显示面板7 经由粘合膜5a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例如,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显示面板7的周围。
另外,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例如,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与玻璃盖片4的背面粘合的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的周围。
以这种方式将显示面板7、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以及背面框架9C 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而成的构造体也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使上述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以隔着传感器膜的方式将显示面板7粘合于玻璃盖片4的背侧。此外,传感器膜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构成。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向视图,示出在与图1所示的A-A线相同的位置处将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Q切开而得的剖面。
在图18所示的结构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传感器玻璃6A的背侧,但在显示装置1Q中,将显示面板7粘合固定于中间框架8B。
中间框架8B除了具有上述凸缘部之外,还具有从框架开口部的内周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显示面板7经由粘合膜5b粘合固定于上述凸缘部。在以这种方式粘合固定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与传感器玻璃6A的背面之间空开有间隙,形成有空气层11。若在显示面上形成有空气层11,由于光的折射,显示面的可视性劣化。
然而,显示装置1Q无需在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的整个面形成粘合膜5b,与图18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廉价地构成。
此外,在显示装置1P、1Q中,与实施方式6不同,中间框架8B 未被支承固定于背面框架9C。因此,即便将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与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固定于玻璃盖片4的后背面,也不会产生实施方式6中说明了的、因中间框架8B与背面框架9B的尺寸差别而引起的应力。
如上,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7;以及配置于显示面板7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层的玻璃盖片4,并且具备第4支承部件、第5支承部件以及第6支承部件。
第4支承部件经由粘合膜5a被粘合并对玻璃盖片4的背侧进行支承。第5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支承。第6支承部件对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第4支承部件以及第5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7中,第4支承部件是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另外,第5支承部件是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第6支承部件是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
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粘合固定有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背面框架9C的凸缘部粘合于玻璃盖片4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传感器玻璃6A或者显示面板7以及中间框架8B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
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包括玻璃盖片4在内的上述构造体作为夹层玻璃发挥功能,即便玻璃盖片4破裂,碎片的飞散也格外减轻。
实施方式8.
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R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在显示装置1R中,在背面面板3设置有安装机座 12。
安装机座12是用于将显示装置1R安装于安装部位的机座。另外,安装机座12具有安装凸起13以及安装孔14。
例如,在安装部位处,利用安装凸起13进行显示装置1R的定位,并在安装孔14通过螺钉紧固等进行固定。
安装机座12能够设置于实施方式1~7中示出的所有的显示装置1、 1A~1Q。此外,在显示装置1R是车载用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作为安装部位,例如能够举出仪表盘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的组合、或者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变形、或者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的省略。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即便配置于显示面侧的玻璃盖片破裂,碎片也不飞散,且能够维持玻璃的质感,因此,例如适用于车载设备的显示部。
附图标记说明
1、1A~1R:显示装置;2、2A:前表面面板;3:背面面板;4:玻璃盖片;5a~5c:粘合膜;6、6A:传感器玻璃;7:显示面板;8、 8A、8B:中间框架;9、9A~9C:背面框架;10:背光模块;11:空气层;12:安装机座;13:安装凸起;14:安装孔。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
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
第2支承部件,该第2支承部件经由所述粘合膜被粘合并对所述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以及
第3支承部件,该第3支承部件对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所述第2支承部件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的传感器玻璃。
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
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
第2支承部件,该第2支承部件经由所述粘合膜被粘合并对所述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
第3支承部件,该第3支承部件对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2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以及
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传感器膜,所述第2支承部件是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以隔着所述传感器膜的方式粘合于所述玻璃盖片。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
玻璃盖片,该玻璃盖片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并在背侧的整个面具有粘合膜;
第4支承部件,该第4支承部件经由所述粘合膜被粘合并对所述玻璃盖片的背侧进行支承;
第5支承部件,该第5支承部件对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支承;以及
第6支承部件,该第6支承部件对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5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进行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支承部件是通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玻璃基板而构成的传感器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支承部件是所述显示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对触摸操作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配置于膜部件而构成的传感器膜,
所述显示面板以隔着所述传感器膜的方式粘合于所述玻璃盖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框架部件,该第1框架部件具有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
第2框架部件,该第2框架部件具有供所述第1框架部件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该框架开口部的内部对所述第1框架部件进行支承固定,
所述第5支承部件是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所述第6支承部件是所述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
所述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构成为:
在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所述玻璃盖片的情况下,所述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
在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对置地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2框架部件的凸缘部与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对置地配置或者粘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框架部件,该第1框架部件具有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开口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
第3框架部件,该第3框架部件具有供所述第1框架部件配置于内部的框架开口部以及从该框架开口部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该框架开口部的内部不对所述第1框架部件进行支承固定,
所述第5支承部件是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所述第6支承部件是所述第3框架部件的凸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支承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所述第3框架部件的凸缘部粘合于所述玻璃盖片背侧的整个面中的、由所述第4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第1框架部件的凸缘部支承的部分以外的残余部分。
CN201490001612.6U 2014-12-16 2014-12-16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74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3268 WO2016098181A1 (ja) 2014-12-16 2014-12-16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7418U true CN207637418U (zh) 2018-07-20

Family

ID=56126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6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7418U (zh) 2014-12-16 2014-12-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48670B2 (zh)
CN (1) CN207637418U (zh)
WO (1) WO20160981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94808A (ja) * 2019-12-18 2021-06-2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2036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2067B2 (ja) * 2016-08-03 2020-05-27 Agc株式会社 カバー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941930B2 (ja) * 2016-10-26 2021-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838528B2 (en) 2017-03-14 2020-11-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esign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same
US10921940B2 (en) 2017-03-14 2021-02-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sensor
CN117425851A (zh) * 2021-05-17 2024-01-19 源捷公司 具有容纳玻璃碎片的保护膜的车辆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458Y2 (zh) * 1985-03-18 1993-07-28
JPH0675701A (ja) * 1992-08-25 1994-03-18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10161087A (ja) * 1996-12-03 1998-06-19 Omr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66013B2 (ja) * 2003-08-27 2010-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JP4483833B2 (ja) * 2005-09-22 2010-06-1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保護部材、保護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7304390A (ja) * 2006-05-12 2007-11-22 Sharp Corp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285504B2 (ja) * 2006-05-24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EP2133856B1 (en) * 2007-04-04 2016-12-07 Dexerial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JP5026163B2 (ja) * 2007-06-26 2012-09-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302060B2 (ja) * 2009-03-18 2013-10-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54857B2 (ja) * 2009-03-24 2013-08-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TWI590107B (zh) * 2012-04-06 2017-07-01 劍揚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結構及其組合方法
JP5417478B2 (ja) * 2012-04-06 2014-02-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204832713U (zh) * 2012-11-30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4130194A (ja) * 2012-12-28 2014-07-10 Panasonic Corp 表示装置
JP2014224179A (ja) * 2013-05-15 2014-12-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94808A (ja) * 2019-12-18 2021-06-2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カバーガラ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98181A1 (ja) 2017-04-27
WO2016098181A1 (ja) 2016-06-23
JP6548670B2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7418U (zh) 显示装置
CN105589592B (zh) 指纹辨识装置
CN204832713U (zh) 显示装置
US905242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T2257850E (pt) Dispositivo de visualização cabeça alta
US20150351272A1 (en) Electro-Optical Display With A Transparent Cover
US9513501B2 (en) Touch panel, touch screen structure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reof
JP2007114737A5 (zh)
CN104965613B (zh) 触控屏
JP5963849B2 (ja) 操作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情報機器
CN104461129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04426A (zh) 触控面板
JP647459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68387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意匠構造
CN204143403U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显示装置
TWI507939B (zh) 觸控顯示屏
CN103987560B (zh) 车辆中的组合式显示仪表
WO2009020043A1 (ja) 表示装置組み立て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JP2016006465A (ja) 表示装置
US9442592B2 (en) Module structure of touch display panel
JP6702165B2 (ja) 表示ユニット
JP2013242355A (ja) 表示装置
JP2021099426A (ja) 加飾パネル表示装置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CN220569337U (zh) 拼接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