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8181U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08181U CN205908181U CN201490001126.4U CN201490001126U CN205908181U CN 205908181 U CN205908181 U CN 205908181U CN 201490001126 U CN201490001126 U CN 201490001126U CN 205908181 U CN205908181 U CN 2059081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support shaft
- gear
- lock
- travelling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485 antago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91 ana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5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gs
- E05F15/662—Motor units therefor, e.g. geared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25—Actuators mounted separately from the lock and controlling the lock functions through mechanical conne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8—Planetary gea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6—Clutch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12—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 links or levers, and cams, or members of at least two of these types
- F16H37/122—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 links or levers, and cams, or members of at least two of these type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oscillating mo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8—Holders
- E05Y2201/22—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71—Toothed gearing
- E05Y2201/72—Planetary gear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备: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构成为通过电机被旋转驱动;滑轮,该滑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通过伴随旋转使绳部件移动,从而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伴随旋转使门锁成为保持所述车门的保持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车门的保持的解除状态;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所述滑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滑轮间的旋转传递;以及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该传动齿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输出部件间的旋转传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作为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该装置具备线材卷筒,该线材卷筒伴随旋转而分别卷绕及退卷开门用线缆及闭门用线缆,从而使车门(滑动门)进行开闭动作。另外,该装置具备揺动臂,该揺动臂伴随旋转,使棘爪(棘轮)从以全闭状态保持车门的门锁的闭锁器脱离。在啮合于电机的输出轴(圆筒蜗杆)的第一蜗轮与线材卷筒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且在啮合于该输出轴的第二蜗轮与揺动臂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从而能够保持使一个电机连续旋转,并进行线材卷筒的旋转与揺动臂的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94493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相对于电机的输出轴以其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一侧配置的第一支承轴支承线材卷筒、第一离合器及第一蜗轮。另外,在相对于电机的输出轴的径向另一侧配置与第一支承轴平行的第二支承轴,在该第二支承轴支承揺动臂、第二离合器及第二蜗轮。因此,将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投影到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时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占有面积增大,门开闭装置的向车辆的搭载性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大型化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备: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构成为通过电机被旋转驱动;滑轮,该滑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通过伴随旋转使绳部件移动,从而 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伴随旋转使门锁成为保持所述车门的保持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车门的保持的解除状态;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所述滑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滑轮间的旋转传递;以及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该传动齿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输出部件间的旋转传递。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各自包含行星齿轮机构。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一体形成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太阳轮。
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支承所述电机的电机外壳;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协同地形成收容所述滑轮及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收容空间;以及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协同地形成收容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电机外壳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具有比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太阳轮的直径大的直径。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传动齿轮由树脂材料料成形,两个所述太阳轮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
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一支承轴,该第一支承轴与所述传动齿轮协同地支承所述滑轮及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支承轴,该第二支承轴独立于所述第一支承轴,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协同地支承所述输出部件及所述第二离合器。
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有:一根支承轴,该支承轴的两端通过支承部件被支承,并且该支承轴支承所述传动齿轮、所述滑轮、所述输出部件、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
解决上述课题的另一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备:一根支承轴,该支承轴的两端通过支承部件被支承;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插通有所述支承轴,构成为通过电机被旋转驱动;滑轮,该滑轮构成为通过伴随绕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旋转使绳部件移动,从而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构成为伴随绕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旋转使门锁成为保持所述车门的保持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车门的保持的解除状态;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插通有所述支承轴,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滑轮间的旋转传递;以及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插通有所述支承轴,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输出部件间的旋转传递。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轴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所述滑轮及所述输出部件的任意一方。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滑轮是卷绕有所述绳部件的卷筒,所述绳部件具有:卷绕于所述卷筒并具有从该卷筒延伸的末端的第一部分;以及卷绕于所述卷筒且具有从该卷筒延伸的末端的第二部分。所述卷筒伴随向一方向的旋转而退卷所述第一部分并卷绕所述第二部分,伴随向另一方向的旋转而卷绕所述第一部分并退卷所述第二部分,由此使所述车门进行开闭动作。也可以是,所述输出部件是输出杆,所述支承轴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输出杆。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轴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
在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方包含行星齿轮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3(a)~图3(c)是表示闭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驱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驱动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6(a)、图6(b)是表示第二离合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a)、图7(b)是表示闭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a)~图8(c)是表示闭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图9(c)是表示输出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驱动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方”、“后方”、“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是以车辆为基准的。
如图1所示,在车辆主体10的侧部形成有门开口10a。上轨道11及下轨道12以沿着门开口10a的上缘及下缘的方式设置于车辆主体10。在门开口10a的后方的后侧围板10b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轨道13。车门即滑动门20经由导轨单元14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地支承于这些上轨道11、下轨道12及中央轨道13。滑动门20随着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开闭门开口10a。在后侧围板10b设置有以沿着中央轨道13的下缘并遍及其大致全长的方式延伸的线缆引导件15。
在滑动门20的下部的内部固定有驱动部件21(或者驱动单元)。该驱动部件21具有电机22及由该电机22旋转驱动的滑轮即卷筒23,在该卷筒23卷绕有形成绳部件的第一线缆24及第二线缆25。第一线缆24相当于绳部件的第一部分,第二线缆25相当于绳部件的第二部分。这些第一及第二线缆24、25各自具有连结于卷筒23的第一末端,并卷绕于该卷筒23。第一及第二线缆24、25伴随着驱动部件21的驱动而选择性地相对于卷筒23卷绕及退卷。
在滑动门20设置有中间滑轮26,并且在中央轨道13上移动的导轨单元14连结有引导滑轮27。第一及第二线缆24、25各自经由中间滑轮26及引导滑轮27从滑动门20架设向车辆主体10,并沿着线缆引导件1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线缆24被线缆引导件15引导而被布线于车辆的前方,经由连结于第一线缆24的第二末端的张紧器28,在线缆引导件15的前端附近与车辆主体10连结。另外,第二线缆25被线缆引导件15引导而布线于车辆的后方,经由连结于第二线缆25的第二末端的张紧器29,在线缆引导件15的后端附近与车辆主体10连结。
例如若通过驱动部件21退卷第一线缆24并卷绕第二线缆25,则滑动门20为了打开门开口10a而向车辆的后方移动。另一方面,若通过驱动部件21卷绕第一线缆24并退卷第二线缆25,则滑动门20为了关闭门开口10a而向车辆的前方移动。
如图2所示,在滑动门20内设置有遥控器30。该遥控器30具有由多个杆等构成的众所周知的机构部31。另外,在滑动门20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门锁,即分别设置有前锁32及后锁33,并且在滑动门20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门锁的全开锁34。
前锁32及后锁33各自与车辆主体10卡合并保持滑动门20为关闭状态(全闭状态或半开门状态),或者解除与车辆主体10卡合,使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20为可打开状态。全开锁34与车辆主体10卡合并保持滑动门20为全开状态,或者解除与车辆主体10的卡合,使处于全开状态的滑动门20为可关闭状态。
在此,对后锁3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a)~图3(c)所示,在滑动门20固定有基板20a。后锁33具有支承于基板20a的闭锁机构70。该闭锁机构70具有分别绕配置于基板20a的相互平行的一对旋转轴71、72旋转自如的闭锁器73及棘爪(pawl)74。
在闭锁器73形成有大致U字形的卡合凹部73a。并且,闭锁器73隔着卡合凹部73a而在其一侧及另一侧分别具有第一爪部73b及第二爪部73c。另外,闭锁器73具有从第一爪部73b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突出的第三爪部73d。在周向上,第一爪部73b的顶端部形成全闭锁卡合面73e,第三爪部73d的与第二爪部73c相对的端面形成半闭锁卡合面73f。该闭锁器73通过闭锁器施力弹簧(省略图示)被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施力,并被保持在图3(a)所示的规定的转动位置(以下称为“解锁位置”)。闭锁器73具有从旋转轴71向卡合凹部73a的相对侧伸出的臂状的连动片73g。
棘爪74具有从旋转轴72向其径向(图3(a)的右侧)延伸出的大致钩爪状的卡合端部74a。该棘爪74通过棘爪施力弹簧(省略图示)被向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即,使卡合端部74a靠近第三爪部73d的方向施力,并被保持在图3(a)所示的规定的转动位置。
接着,对闭锁机构70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在滑动门20被打开的状态下,保持于所述解锁位置的闭锁器73使卡合凹部73a与固定安装于车辆主体10的锁闩75相对。即,卡合凹部73a使伴随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的锁闩75的进入路径为开放状态。另外,保持于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的棘爪74将卡合端部74a配置到第三爪部73d的上侧。另外,将此时的闭锁机构70的状态称为解锁状态(解除状态)。
接着,如从图3(a)向图3(b)的变化所示,伴随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使锁闩75进入卡合凹部73a内。此时,通过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闭锁器73对抗闭锁器施力弹簧而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通过在半闭锁卡合面73f卡定卡合端部74a来使闭锁器73停止旋转。此时,滑动门20处于在卡合凹部73a与锁闩75卡合并防止其脱离的半开门状态。将此时的闭锁机构70的状态称为半闭锁状态,将闭锁器73的转动位置称为半闭锁位置。
接着,如从图3(b)向图3(c)的变化所示,伴随滑动门20的进一步的关闭动作,使锁闩75进一步进入卡合凹部73a内。此时,通过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闭锁器73对抗闭锁器施力弹簧而进一步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通过在全闭锁卡合面73e 卡定卡合端部74a来使闭锁器73停止旋转。此时,滑动门20处于在卡合凹部73a与锁闩75卡合并防止其脱离的全闭状态。将此时的闭锁机构70的状态称为全闭锁状态(卡合状态),将闭锁器73的转动位置称为全闭锁位置。
在半闭锁状态或全闭锁状态下,若棘爪74对抗棘爪施力弹簧而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解除通过卡合端部74a进行的半闭锁卡合面73f或全闭锁卡合面73e的卡定。此时,闭锁器73例如随着通过密封部件的排斥力等滑动门20开始进行打开动作,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然后,滑动门20解除在卡合凹部73a中与锁闩75的卡合而能够打开。
另外,前锁32具备除省略闭锁器73的连动片73g以外与后锁33相同的闭锁机构70,与后锁33同样地动作。另一方面,全开锁34具备与后锁33相同的闭锁机构70,通过将“开”及“闭”分别替换成“闭”及“开”,从而与后锁33同样地动作。
前锁32及后锁33各自在其棘爪74中与遥控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地连接,输入来自该机构部31的解除操作力,从而如前所述使滑动门20成为相对于车辆主体10能够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全开锁34也在其棘爪74中与遥控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地连接,输入来自该机构部31的解除操作力,从而使滑动门20成为相对于车辆主体10能够关闭的状态。即,该解除操作力是如下操作力:为了解除通过闭锁机构70维持的滑动门20的保持状态而对抗棘爪施力弹簧使棘爪74转动。
如图2所示,在滑动门20的车内侧部设置有内侧把手35。该内侧把手35与遥控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地连接,经由该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例如在滑动门20的关闭状态下,在由乘员将内侧把手35从中立位置操作到车辆的后方(以下称为“打开方向”)的情况下,该内侧把手35经由机构部31对前锁32及后锁33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前锁32及后锁33各自使滑动门20成为相对于车辆主体10能够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0的全开状态下,在由乘员将内侧把手35从中立位置操作到车辆的前方(以下称为“关闭方向”)的情况下,该内侧把手35经由机构部31对全开锁34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全开锁34使滑动门20成为相对于车辆主体10能够关闭的状态。
在滑动门20的车外侧部设置有外侧把手36。该外侧把手36与遥控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地连接,经由该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在滑动门20的下部的内部设置有输出杆37,该输出杆37作为由所述电机22旋转驱动 的输出部件。该输出杆37与卷筒23同轴地配置,经由释放线缆38与遥控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地连接,且经由收紧线缆39与后锁33(闭锁器73)机械地连接。
输出杆37通过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经由释放线缆38及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如前所述,处于关闭状态的滑动门20成为可打开状态,或者处于全开状态的滑动门20成为可关闭状态。
另外,输出杆37通过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从而经由收紧线缆39对后锁33输入卡合操作力。该卡合操作力是使后锁33的闭锁器73对抗闭锁器施力弹簧而从半闭锁位置向全闭锁位置转动的操作力。由此,后锁33例如与前锁32一起从以半开门状态保持滑动门20的状态切换到以全闭状态保持滑动门20的状态。
接着,对驱动部件2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驱动部件21具有:电机外壳41;作为第一外壳的卷筒罩42;以及作为第二外壳的锁定外壳43,通过这些部件41~43来形成其外形。支承电机22的电机外壳41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将设置于电机22的旋转轴的蜗杆44可旋转地予以收容,并且将作为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蜗轮45的与蜗杆44啮合的传动齿轮的蜗轮部45a可旋转地予以收容。蜗轮部45a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而形成收容空间Sg。在蜗轮部45a的外周侧配置有蜗杆44(电机22),因此难以将蜗轮部45a的外侧的空间利用为其他部件的配置空间。与此相对,蜗轮部45a的内周部适于用作为收容空间。另外,蜗轮45一体地具有从蜗轮部45a的盖壁部与蜗轮部45a同轴地向上侧及下侧分别突出的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二太阳轮部45c。第二太阳轮部45c成形为大致收纳于收容空间Sg内。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二太阳轮部45c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即第二太阳轮部45c的直径比第一太阳轮部45b的直径小。
卷筒罩42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形,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卷筒罩42固定于电机外壳41的上侧面,将所述卷筒23可旋转地予以收容。即,卷筒23以与第一支承轴46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安装,该第一支承轴46与蜗轮45同轴地配置。该第一支承轴46的一端轴支承于第一太阳轮部45b,且另一端轴支承于嵌入安装在卷筒罩42的盖壁部的轴承47。由上,卷筒23在卷筒罩42内能够旋转。
卷筒23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而形成收容空间Sd。卷筒2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及直径较大,由此卷筒23的内周部适于用作收容空间。在该收容空间Sd收容有第一环形齿轮48及第一支架49。第一太阳轮部45b、第一环形齿轮48及第一支架49构成第一离合器C1。
第一环形齿轮48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第一环形齿轮48具有形成于其内周部的第一内齿轮48a,第一环形齿轮48的轴向顶端从收容空间Sd突出,并且第一环形齿轮48具有从轴向顶端向径向外侧伸出并覆盖卷筒23的开口端面的圆环状的大轮齿轮48b。第一内齿轮48a与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一支架49一起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一支架49具有以与所述第一支承轴46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安装的大致Y形板状的第一保持板49a,且具有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第一保持板49a分支的三个顶端部的三个第一行星齿轮49b。另外,第一支架49具有大致圆环状的第一支架板49c,第一保持板49a及第一支架板49c协同地以防止在它们之间三个第一行星齿轮49b在轴线方向上脱落。在第一支架49插入第一环形齿轮48的状态下,三个第一行星齿轮49b与第一内齿轮48a啮合。在第一太阳轮部45b插入第一支架49的状态下,该第一太阳轮部45b与三个第一行星齿轮49b啮合。
如图4所示,卷筒罩42除卷筒23外还收容第一离合器C1。即,卷筒罩42与电机外壳41协同地形成收容卷筒23及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收容空间S1。在该卷筒罩42形成有以包含大轮齿轮48b的轴线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在径向开口的引导孔42a。并且,在卷筒罩42(或电机外壳41)固定有与引导孔42a在径向相对的引导块50。在该引导块50形成有第一引导槽50a,在引导孔42a的位置第一引导槽50a向卷筒罩42的径向开口。在该第一引导槽50a上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1。
第一固定块51在向第一环形齿轮48靠近的第一方向上在第一引导槽50a移动时,通过与大轮齿轮48b卡合,使第一环形齿轮48不能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45b,第一内齿轮48a,以及第一支架49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固定轴,以及输出轴发挥功能,第一太阳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一支架49。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一固定块51在从第一环形齿轮48远离的第二方向上在第一引导槽50a移动时,通过解除与大轮齿轮48b的卡合,从而使第一环形齿轮48能够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一支架49。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状态。
第一固定块51具有向引导块50的上侧突出的卡合销51a。在引导块50的上侧面通过销52而能够转动地连结大致扇板状的第一切换用杆53。在该第一切换用杆53的顶端部形成有插通卡合销51a的长孔状的凸轮孔53a。在第一切换用杆53以销52为中心而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在凸轮孔53a挤出卡合销51a,从而使第一固定块51在向第一环形齿轮48靠近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或者,在第一切换用杆53以销52为中心而向第二方向转动时,在凸轮孔53a引 入卡合销51a,从而使第一固定块51向从第一环形齿轮48远离的第二方向移动。
第一切换用杆53例如经由棒55连结于以电动机为主体而构成的切换用促动器54,并通过切换用促动器54而被选择性地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旋转驱动。由切换用促动器54进行的第一切换用杆53的驱动时刻,即第一离合器C1的切换时刻基于通过众所周知的门位置传感器所检测的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来进行控制。
锁定外壳43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底壁部且具有呈向上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的收容部43a。并且,锁定外壳43将所述蜗轮45可旋转地予以支承。即,在收容部43a支承有与蜗轮45同轴地配置的第二支承轴56。该第二支承轴56的一端插通及轴支承于在收容部43a的底壁部形成的图5所示的大致圆形的轴承孔43b,且另一端轴支承于所述第二太阳轮部45c。由上,第二太阳轮部45c(蜗轮45)经由第二支承轴56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锁定外壳43。
在所述收容空间Sg收容有第二环形齿轮57及第二支架58。第二太阳轮部45c;第二环形齿轮57;以及第二支架58构成第二离合器C2。即,锁定外壳43与电机外壳41协同地形成收容蜗轮部45a及第二离合器C2的第二收容空间S2。另外,电机外壳41具有连通第一收容空间S1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S2的贯通孔A1。该贯通孔A1的直径比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太阳轮部45b的直径大。即,第一太阳轮部45b能够插通贯通孔A1。
第二环形齿轮57具有底壁部且呈向上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第二环形齿轮57具有形成于其内周部的第二内齿轮57a,第二环形齿轮57的轴向顶端从收容空间Sg突出,并且第二环形齿轮57具有从轴向顶端向径向外侧伸出的圆环状的大轮齿轮57b。第二内齿轮57a与第二太阳轮部45c及第二支架58一起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二支架58具有以与所述第二支承轴56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安装的大致三角板状的第二保持板58a,且具有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第二保持板58a三个角部的三个第二行星齿轮58b。另外,第二支架58具有大致三角环状的第二支架板58c,第二保持板58a及第二支架板58c协同地以防止在它们之间三个第二行星齿轮58b在轴线方向上脱离。在第二支架58插入第二环形齿轮57的状态下,三个第二行星齿轮58b与第二内齿轮57a啮合。在第二太阳轮部45c插入第二支架58的状态下,该第二太阳轮部45c与三个第二行星齿轮58b啮合。
在锁定外壳43形成有沿着收容部43a的径向延伸且与该收容部43a内连通的第二引导槽43c。在该第二引导槽43c中,在与大轮齿轮57b对应的轴线方向的位置上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二固定块61。
如图6(a)所示,在第二固定块61在向第二环形齿轮57靠近的第一方向上在第二引导槽43c移动时,通过与大轮齿轮57b卡合,从而使第二环形齿轮57不能旋转。此时,第二太阳轮部45c,第二内齿轮57a,以及第二支架58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固定轴,以及输出轴发挥功能,第二太阳轮部45c(蜗轮45)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二支架58。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第二固定块61向从第二环形齿轮57远离的第二方向在第二引导槽43c移动时,通过解除与大轮齿轮57b的卡合,从而使第二环形齿轮57能够旋转。此时,第二太阳轮部45c(蜗轮45)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二支架58。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离合器C2的切断状态。
第二固定块61具有向一侧(图4中的上侧)突出的卡合销61a。另一方面,在锁定外壳43中,从比该第二引导槽43c更远离收容部43a的部位向上侧突设有销状的轴部43d。在该轴部43d能够转动地连结由大致扇板状的第二切换用杆62。在该第二切换用杆62的顶端部形成有插通卡合销61a的长孔状的凸轮孔63。
如图6(a)及图6(b)所示,该凸轮孔63在周向一侧(图6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先行侧)的部位具有以轴部43d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大径槽63a,且在周向另一侧(图6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先行侧)的部位具有以轴部43d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小径槽63b。小径槽63b与大径槽63a相比,在更靠近轴部43d的部位延伸。这些大径槽63a及小径槽63b经由倾斜的引导槽63c而相互连通。大径槽63a的周向长度比小径槽63b的周向长度充分长。
因此,在第二切换用杆62以轴部43d为中心而向第一方向(图6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时,通过将卡合销61a挤出到凸轮孔63(大径槽63a),从而使第二固定块61在向第二环形齿轮57靠近的第一方向移动。或者,在第二切换用杆62以轴部43d为中心而向第二方向(图6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一侧)转动时,通过在凸轮孔63(小径槽63b)引入卡合销61a,从而使第二固定块61向从第二环形齿轮57远离的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切换用杆62具有臂部64,臂部64以轴部43d为中心向径向伸出。在该臂部64例如连结由推挽式线缆构成的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一端。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另一端连结于后锁33的所述连动片73g,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对臂部64输入与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开闭状态)对应的卡脱操作力。
即,如图7(a)所示,若锁闩75伴随从开状态起始的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而进入后锁33的闭锁器73的卡合凹部73a内,则通过该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闭锁器73开始从解锁位置向全闭锁位置转动。并且,在闭锁器73中,由连动片73g推门位置连动线缆65。此时,如从图6(b)向图6(a)的变化所示,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臂部64,从而使第二切换用杆62向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如前所述第二离合器C2成为连 接状态。
另外,在第二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后,伴随闭锁器73的进一步转动,被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的第二切换用杆62继续转动。此时,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的周向的范围内在该大径槽63a中空走,从而维持第二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第二离合器侧空转)。
另一方面,如图8(a)所示,在滑动门20的全闭状态下,若解除通过棘爪74的卡合端部74a进行的闭锁器73的全闭锁卡合面73e的卡定,则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闭锁器73开始从全闭锁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并且,在后锁33的闭锁器73中,由连动片73g拉动门位置连动线缆65。此时,如从图6(a)向图6(b)的变化所示,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拉动臂部64,从而使第二切换用杆62向图示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如前所述使第二离合器C2成为切断状态。自不必说,经过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的周向的范围内经过该大径槽63a空走的期间,第二离合器C2成为切断状态。
全开锁34在其闭锁器73的连动片73g中同样地连结于第二切换用杆62,通过将“开”及“闭”分别替换成“闭”及“开”,从而与后锁33同样地使第二离合器C2动作。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贯通收容部43a的所述第二支承轴56的顶端一体旋转地连结有所述输出杆37。如图9(a)~图9(c)中一同所示,在该输出杆37的顶端部形成有长孔状的狭缝37a,狭缝37a以第二支承轴56为中心沿周向延伸。所述释放线缆38的末端38a及所述收紧线缆39的末端39a分别插入该狭缝37a并防止脱离。
另外,在输出杆37的基端形成有向一侧(图9中与图纸正交的里侧)屈曲的大致四角板状的可动侧卡定片37b。另一方面,在锁定外壳43突设有大致四角板状的固定侧卡定片43e,固定侧卡定片43e在第二支承轴56的径向上能够与可动侧卡定片37b相对。从第二支承轴56到固定侧卡定片43e为止的距离比从第二支承轴56到可动卡定片37b为止的距离大。
绕第二支承轴56卷绕有由扭力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66。该复位弹簧66的两末端沿着朝向以第二支承轴56为中心的固定侧卡定片43e等的径向延伸,能够分别与该固定侧卡定片43e等周向两端弹性的接触。
如图9(a)所示,复位弹簧66对输出杆37势力并进行保持以使固定侧卡定片43e及可动侧卡定片37b在径向上并排。将此时的输出杆37的转动位置称为初始位置Ps。
如图9(a)所示,在输出杆37被保持在初始位置Ps的状态下,所述释放线缆38的末端38a及所述收紧线缆39的末端39a分别配置于狭缝37a的周向两末端。因此,在该状态下,如图9(b)所示,若输出杆37对抗复位弹簧66的作用力而向图示逆时针旋转方向(以下称为释放方向)转动,则释放线缆38被拉动。此时,经由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各自输入解除操作力。另一方面,末端39a在狭缝37a的范围内空走,因此收紧线缆39不会被拉动(收紧侧空转)。
另一方面,如图9(c)所示,若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对抗复位弹簧66的施力力而向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以下称为收紧方向)转动,则收紧线缆39被拉动。此时,对后锁33的闭锁器73输入卡合操作力。另一方面,末端38a在狭缝37a的范围内空走,因此释放线缆38不会被拉动(释放侧空转)。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设滑动门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在处于解锁位置的后锁33的闭锁器73中,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位于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而连动的第二切换用杆62的小径槽63b,从而使第二离合器C2成为切断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通过切换用促动器54将第一离合器C1切换成连接状态,为了使滑动门20进行关闭动作而使电机22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及第一离合器C1传递给卷筒23,滑动门20开始关闭动作。
如图7(a)所示,若锁闩75伴随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而进入闭锁器73的卡合凹部73a内,则通过该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的闭锁器73开始从解锁位置转动。另外,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被后锁33的闭锁器73的连动片73g推动的第二切换用杆62开始转动。并且,若闭锁器73转动到半闭锁位置附近为止,则第二切换用杆62的大径槽63a到达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从而如前所述使第二离合器C2切换为连接状态。
接着,若通过切换用促动器54将第一离合器C1切换到切断状态而使电机22继续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及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输出杆37。由此,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向收紧方向转动而拉动收紧线缆39,对后锁33的闭锁器73输入卡合操作力。
伴随于此,如图7(b)所示,后锁33的闭锁器73引入锁闩75而向全闭锁位置转动,并且棘爪74的卡合端部74a卡定全闭锁卡合面73e,从而使闭锁机构70成为全闭锁状态并以全闭状态保持滑动门20。在闭锁机构70的全闭锁状态下,闭锁器73维持全闭锁位置,从而即使使电机22停止,第二离合器C2也维持连接状态。另外,若使电机22停止,则输出杆37被复位弹簧66施力而回复初始位置Ps。另外,前锁32的闭锁机构70与通过后锁33进行的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对应而成为全闭锁状态。
闭锁器73向全闭锁位置转动期间,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而被推动的第二切换用杆62 继续转动。此时,如上所述,产生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空走的第二离合器侧空转。另外,在对后锁33的闭锁器73输入卡合操作力时,产生释放线缆38的末端38a在狭缝37a空走的释放侧空转,从而不会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接着,设滑动门20处于全闭状态。此时,如前所述,第二离合器C2处于连接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原样保持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状态并为了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而使电机22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及第二离合器C2传递给输出杆37。由此,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向释放方向转动而拉动释放线缆38,经由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伴随于此,如图8(a)所示,若棘爪74的卡合端部74a解除全闭锁卡合面73e的卡定,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锁闩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闭锁器73从全闭锁位置开始向解锁位置转动。另外,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而被后锁33的闭锁器73的连动片73g拉动的第二切换用杆62开始转动。并且,如图8(b)所示,若闭锁器73转到超过半闭锁位置,则第二切换用杆62的小径槽63b到达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从而如前所述使第二离合器C2切换为切断状态。另外,若第二离合器C2切换为切断状态,则输出杆37被复位弹簧66施力而回复到初始位置Ps。另外,如图8(c)所示,在后锁33的闭锁器73到达解锁位置为止,第二切换用杆62仍继续转动,但此时,如前所述,产生第二固定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空走的第二离合器侧空转。
接着,若通过切换用促动器54将第一离合器C1切换为连接状态,使电机22继续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及第一离合器C1传递给卷筒23。并且,滑动门20开始打开动作。伴随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全开锁34的闭锁器73引入该锁闩75并成为全闭锁状态,则以全开状态保持滑动门20。
如前所述,全开锁34为了与后锁33同样地使第二离合器C2动作,在滑动门20的全开状态下使第二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因此,在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时,为了对前锁32、后锁33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而使电机22旋转,且伴随第二离合器C2的向切断状态的切换而使第一离合器C1为连接状态并使电机22向反方向旋转。由此,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及第一离合器C1传递给卷筒23,滑动门20开始关闭动作。伴随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的向全闭状态的转移如前所述。
如以上所详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蜗轮部45a、卷筒23、输出杆37、第一离合器C1及第二离合器C2相互同轴地配置。因此,与不采用这样的同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实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小型化。
(2)如前所述的同轴配置有招致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向轴线方向的大型化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收容于卷筒23,第二离合器C2收容于蜗轮部45a,从而能够抑制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向轴线方向的大型化,即向车辆宽度方向(门厚度方向)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驱动部件21的车辆搭载性(门搭载性)提高。或者,由于无需为了将驱动部件21搭载到滑动门20而使门厚变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滑动门20导致室内空间变窄。
(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及第二离合器C2各自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因此能够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内齿轮及支架作为输入轴,输出轴及传递旋转时的固定轴的任一,能够使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蜗轮部45a一体地形成有两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二太阳轮部45c),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另外,不需要用于连接蜗轮部45a与两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二太阳轮部45c)的结构,因此能够与该部分对应,抑制它们的向轴线方向的大型化,即向车辆宽度方向(门厚度方向)的大型化。
(5)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动作中支承卷筒23等的第一支承轴46与释放·收紧动作中支承输出杆37等的第二支承轴56相互独立。因此,能够使这些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各自不会相互制约而采用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输出轴及传递旋转时的固定轴的任一,能够使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并且,例如能够适当地确保滑动门20的开闭动作所需要的扭矩、转速。
(6)在本实施方式中,同轴配置的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将它们各自作为该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能够使齿轮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从而能够使开闭动作中的卷筒23及释放·收紧动作中的输出杆37一起以减速比最大的太阳轮输入·支架输出旋转。并且,例如能够以最大减速比应对在将滑动门20向全闭状态拉动时需要大扭矩的输出杆37的旋转。
另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C1、C2一起成为内齿轮固定,从而例如能够以比支架固定小的力来维持它们的连接状态。并且,例如在有来自滑动门20的较大的负载输入时,也能够更容易地维持第一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
(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相互独立,从而例如能够分开组 装开闭动作中的第一离合器C1及释放·收紧动作中的第二离合器C2,能够使组装顺序、组装方向的自由度提高。并且,能够削减驱动部件21的组装工时,进而能够削减成本。
(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相互独立,从而例如能够将驱动部件21整体在对应于第一支承轴46侧与对应于第二支承轴56侧一分为二而由一对子组件构成,即由开闭动作用子组件及释放·收紧动作用子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这两个子组件来简单地组装驱动部件21。
(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相互独立,例如对于仅搭载释放·收紧功能的车辆规格也能够以简单的设计变更来应对。即,能够通过取下开闭动作中的第一离合器C1等来容易地应对。
(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离合器C1及第二离合器C2,切换共同的一个电机22的输出来实现开闭动作及释放·收紧动作,从而例如与由两个电机分别进行两个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质量及成本。并且,与滑动门20中能够削减的质量对应,有利于夹物检测等。
(12)在滑动门20的打开状态(除了全开状态)下,在第一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下使电机22向第一方向旋转来进行关闭动作,之后,只要分别将第一及第二离合器C1、C2切换到切断状态及连接状态使电机22向第一方向继续旋转,就使滑动门20伴随收紧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这样一来,能够不使电机22反转就进行滑动门20的从关闭动作向收紧动作的交接,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反转的动作开始的延迟、控制的复杂化。
另外,在滑动门20的全闭状态下,在第二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下使电机22向第二方向旋转来进行释放动作,之后,只要分别将第一及第二离合器C1、C2切换到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使电机22向第二方向继续旋转,就使滑动门20伴随打开动作而成为全开状态。这样一来,能够不使电机22反转就进行滑动门20的从释放动作向开动作的交接,因此能够抑制伴随反转的动作开始的延迟、控制的复杂化。
(13)能够相互独立地切换第一及第二离合器C1、C2来动作,因此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开闭动作及释放·收紧动作。因此,例如能够抑制释放动作中第一及第二线缆24、25被拉伸,或开闭动作中持续拉动释放线缆38及收紧线缆39。
(14)在手动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操作的情况下,若通过第一固定块51等将第一环形齿轮48切换成允许旋转的状态,则使该第一环形齿轮48空转且允许卷筒23(第一支架49)的旋转。这样一来,通过第一固定块51等将来自卷筒23的旋转扭矩与来自电机22的驱动扭矩分开,从而能够以轻微的操作力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操作。
(15)通过第一固定块51等进行的第一环形齿轮48的旋转的限制状态及允许状态的切换由于能够由切换用促动器54电动地进行,因此例如能够消除如通过手动进行的情况那样的麻烦。
(1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固定块51等进行的第一环形齿轮48的旋转的限制状态及允许状态的切换由小型的切换用促动器54等的较少的结构部件来实现,从而例如与电磁离合器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
(17)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外壳41具有连通第一收容空间S1与第二收容空间S2的贯通孔A1,该贯通孔A1具有比第一离合器C1的第一太阳轮部45b的直径大的直径,因此能够将第一收容空间S1与第二收容空间S2分开来进行向部件的轴向的组装。
(1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由树脂材料料成形的蜗轮45的第一太阳轮部45b及第二太阳轮部45c为相互不同的直径,从而能够在成形时使缩痕难以产生。另外,通过将直径较小一方的第二太阳轮部45c用于需要较高减速比的输出侧的第二离合器C2,从而例如能够不使第二环形齿轮57的直径变大就得到较高的减速比。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0及图11对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是变更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80具有所述电机外壳41,作为第一外壳的卷筒罩81,以及作为第二外壳的锁定外壳82,由这些部件41、81、82形成驱动部件80的外形。
卷筒罩81例如由树脂材料成形,具有盖壁部且成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卷筒罩81固定于电机外壳41的上侧面,将作为滑轮的卷筒83可旋转地予以收容。即,卷筒8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与所述蜗轮45同轴配置的支承轴86。该支承轴86的一端插通及轴支承于嵌入安装在形成于锁定外壳82(收容部43a的底壁部)的凸状的安装孔82a的轴承87a,且另一端插通及轴支承于嵌入安装在卷筒罩81的盖壁部的轴承87b。由上,卷筒83能够在卷筒罩81内旋转。卷筒罩81及锁定外壳82构成支承部件。支承轴86在电机外壳41及卷筒83之间插通及轴支承于蜗轮45。即,蜗轮45经由支承轴86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电机外壳41及锁定外壳82。
卷筒83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具有形成于内周部的第一内齿轮83a而形成收容空间Sd1。在该收容空间Sd1收容与所述第一太阳轮部45b一起构成行星齿轮 机构的第一支架89。第一太阳轮部45b,第一内齿轮83a,以及第一支架89构成第一离合器C11。
第一支架89具有游隙插入有第一太阳轮部45b的大致圆环状的第一保持板89a。该第一保持板89a比卷筒83的开口端面更向径向外侧伸出,具有形成于外周部的大轮齿轮89b。另外,第一支架89具有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保持板89a的三个第一行星齿轮89c。这些第一行星齿轮89c在卷筒83与第一保持板89a之间在轴线方向上防止脱落。在第1支架89插入卷筒83的状态下,三个第一行星齿轮89c与第一内齿轮83a啮合。在第一太阳轮部45b插入第一支架89的状态下,该第一太阳轮部45b与三个第一行星齿轮89c啮合。
如图10所示,卷筒罩81除卷筒83外还收容第一离合器C11。在该卷筒罩81形成有以包含大轮齿轮89b的轴线方向的位置的方式向径向开口的引导孔81a。并且,在卷筒罩81(或电机外壳41)固定有与引导孔81a在径向相对的引导块90。在该引导块90形成有在引导孔81a的位置向卷筒罩81的径向开口的第一引导槽90a。在该第一引导槽90a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91。
第一固定块91在向第一支架89靠近的第一方向上在第一引导槽90a移动时,通过与大轮齿轮89b卡合,从而使第一支架89不能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45b,第一内齿轮83a,以及第一支架89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固定轴发挥功能,第一太阳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一内齿轮83a(卷筒83)。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1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固定块91在从第一支架89远离的第二方向上在第一引导槽90a移动时,通过解除与大轮齿轮89b的卡合,从而使第一支架89能够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一支架89。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1的切断状态。
第一固定块91遵照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而连结于切换用促动器54,且选择性地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被移动驱动。另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所述收容空间Sg收容第二离合器C2(第二太阳轮部45c,第二环形齿轮57,以及第二支架58)。但是,第二支架58(第二保持板58a)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支承轴86。如前所述,伴随所述第二切换用杆62的转动,第二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或切断状态。进一步,所述输出杆37一体旋转地连结于贯通锁定外壳82(收容部43a的底壁部)的支承轴86的顶端。
关于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参考图1~图3及图6~图9及其关于这些附图的说明。
如上所详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1)、(3)、(4)、(11)~(18) 的效果以外,还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分别支承第一离合器C1及第二离合器C2的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同轴地配置,且单个的蜗轮45结合于这些支承轴46、57的相对的端部(参照图5)。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第1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各自仅在其一端被外壳(42、43)支承,难以稳定地支承各支承轴46、56的两端。因此,有第一支承轴46及第二支承轴56的两轴线,即第一离合器C1及第二离合器C1的两轴线的配置精度降低,滑动门20在其开闭动作时晃荡而产生异响的可能。
在该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1及第二离合器C2支承于插通于它们的共同的支承轴86,因此能够通过外壳(81、82)稳定地支承支承轴86的两端,能够使第一离合器C11及第二离合器C2的两轴线的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蜗轮45也通过支承于插通于其的支承轴86,从而能够在该支承轴86更稳定地支承蜗轮45的径向的负载,能够抑制该蜗轮45的向径向的晃荡、错位。并且,能够使蜗轮45的轴线的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
(2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杆37与两端被卷筒罩81及锁定外壳82支承的支承轴86一体旋转,因此能够使输出杆37的轴线的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
(21)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将卷筒83内置于卷筒罩81等,也能够从该卷筒罩81容易地导出第一线缆24及第二线缆25的末端,因此不会有损于这些末端的组装性。另一方面,若将输出杆37内置于锁定外壳82,则由于输出杆37与机构部31等之间的连接结构,有这些部件的组装较困难的可能性。在该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86一体旋转地连结于输出杆37。具体而言,使支承轴86的顶端向锁定外壳82的外侧突出,在该锁定外壳82的外侧在支承轴86连结输出杆37,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部件的组装。
(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1、第二离合器C2、蜗轮45、卷筒83及输出杆37支承在插通于它们的共同的支承轴86,因此例如能够从一个方向按顺序重叠这些部件,从而容易地组装。
(23)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释放·收紧动作中的输出杆37以减速比最大的太阳轮输入·支架输出旋转。并且,例如能够以最大减速比应对在将滑动门20拉向全闭状态时需要大扭矩的输出杆37的旋转。
(24)释放·收紧动作中输出杆37的动作范围(旋转范围)及动作时间为微量,因此能够将与该输出杆37一体旋转的支承轴86用作为与固定轴大致相同,能够进一步简化该支承轴86的支承结构。并且,例如也可以不采用轴承(滚动轴承)等高耐久·高成本的轴承结构。另外,能够抑制伴随支承轴86自身的旋转的磨损,使支承轴86的磨损变为局部。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2对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第三实施方式是变更了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因此,在以下,以与第二实施方式中图11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180具有所述电机外壳41,所述卷筒罩81,以及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锁定外壳181,通过这些部件41、81、181形成驱动部件180的外形。驱动部件180具有遵照所述蜗轮45的蜗轮182,该蜗轮182具有作为与所述蜗杆44啮合的传动齿轮的蜗轮部182a。电机外壳41将蜗轮部182a可旋转地予以收容。蜗轮182一体地具有所述第一太阳轮部45b,且一体地具有与蜗轮部182a同轴地从蜗轮部182a向下侧突出的第二太阳轮部182b。
蜗轮182与所述卷筒83一起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与蜗轮182同轴配置的支承轴183。即,支承轴183的一端不能旋转地压入嵌入安装在锁定外壳181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筒184a,且另一端不能旋转地压入嵌入安装在卷筒罩81的盖壁部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筒184b。卷筒罩81及锁定外壳181构成支承部件。支承轴183在锁定外壳181及卷筒罩81之间插通及轴支承于蜗轮182及卷筒83。由上,蜗轮182及卷筒8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83。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经由套筒184b,而对锁定外壳181及卷筒罩81直接压入将支承轴183。
在蜗轮部182a及锁定外壳181间收容有第二环形齿轮186及第二支架187。第二太阳轮部182b,第二环形齿轮186,以及第二支架187构成第二离合器C12。
第二环形齿轮186具有底壁部且呈向上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具有形成于内周部的第二内齿轮186a。第二内齿轮186a与第二太阳轮部182b及第二支架187一起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二支架187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83的环状的第二保持板187a,且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第二保持板187a的多个第二行星齿轮187b。另外,第二支架187具有环状的第二支架板187c,在第二支架板187c与第二保持板187a之间防止这些多个第二行星齿轮187b在轴线方向上脱离。在第二支架187插入有第二环形齿轮186的状态下,多个第二行星齿轮187b与第二内齿轮186a啮合。在第二太阳轮部182b插入第二支架187的状态下,该第二太阳轮部182b与多个第二行星齿轮187b啮合。
第二支架板187c比第二环形齿轮186的开口端面更向径向外侧伸出,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部的大轮齿轮187d。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外壳181在与大轮齿轮187d对应的轴线方向的位置上移动自如地安装有遵照所述第二固定块61的第二固定块188。在第二固定块188在向第 二支架187靠近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时,通过与大轮齿轮187d卡合,从而使第二支架187不能旋转。此时,第二太阳轮部182b,第二内齿轮186a,以及第二支架187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固定轴发挥功能,第二太阳轮部182b(蜗轮182)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二内齿轮186a(第二环形齿轮186)。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离合器C12的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二固定块188在从第二支架187远离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时,通过解除与大轮齿轮187d的卡合,从而使第二支架187能够旋转。此时,第二太阳轮部182b(蜗轮182)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二内齿轮186a(第二环形齿轮186)。将该状态称为第二离合器C12的切断状态。
在第二环形齿轮186一体旋转地连结有遵照所述输出杆37的输出杆189。该输出杆189关于支承轴183的轴线相互对称地配置,具有以与该轴线平行延伸的方式向第二环形齿轮186竖立设置的一对柱部189a,并具有板部189b,板部189b在与支承轴183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扩展并连接这些柱部189a的顶端彼此。在板部189b形成有分别插入所述释放线缆38的末端38a及所述收紧线缆39的末端39a并防止它们脱离的所述狭缝37a(参照图9(a)~图9(c))。
因此,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的实施方式相同,若输出杆189从初始位置向释放方向转动,则如前所述,经由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另一方面,若输出杆189从初始位置向收紧方向转动,则如前所述,对后锁33的闭锁器73输入卡合操作力。另外,板部189b配置于锁定外壳181的外侧,在该锁定外壳181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引导孔181a,引导孔181a在输出杆189的动作范围(旋转范围)内允许两柱部189a的移动。
关于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参考图1~图3及图6~图9及其关于这些附图的说明。
如以上所详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除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4)、(11)~(18)的效果及所述第二的实施方式中的(19)、(22)的效果以外,还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183不能旋转地支承于锁定外壳181及卷筒罩81,因此例如与使支承轴18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锁定外壳181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简化该支承结构。即,即使不在支承轴183的支承中使用高耐久·高成本的轴承(滚动轴承)等,也能够以简单的套筒184a、184b来满足适当的支承性能。另外,能够不产生伴随支承轴183自身的旋转而产生的磨损,使支承轴183的磨损变为局部。
并且,支承轴183的两端固定于锁定外壳181等,在支承部(套筒184a、184b)难以产生晃荡,能够使支承轴183的轴线的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3对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第四实施方式是变更了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因此,在以下,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图12所示的结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件190具有所述电机外壳41,所述卷筒罩81,以及锁定外壳191,通过这些部件41、81、191形成驱动部件190的外形。驱动部件190具有遵照所述蜗轮182的蜗轮192,该蜗轮192具有作为与所述蜗杆44啮合的传动齿轮的蜗轮部192a。电机外壳41将蜗轮部192a可旋转地予以收容。蜗轮192一体地具有所述第二太阳轮部182b,且一体地具有与蜗轮部192a同轴地从蜗轮部192a向上侧突出的第一太阳轮部192b。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卷筒23类似的卷筒193一体旋转地固定安装于与蜗轮192同轴配置的支承轴194。该支承轴194的一端插通及轴支承于嵌入安装在锁定外壳191的轴承195a,且另一端插通及轴支承于嵌入安装在卷筒罩81的盖壁部的轴承195b。由上,卷筒193在卷筒罩81内能够旋转。卷筒罩81及锁定外壳191构成支承部件。
支承轴194在锁定外壳191及卷筒193之间插通及轴支承于蜗轮192。即,蜗轮19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94。
卷筒193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而形成收容空间Sd。卷筒19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及直径较大,因此卷筒193的内周部适于用作为收容空间。在该收容空间Sd收容有第一环形齿轮196及第一支架197。第一太阳轮部192b,第一环形齿轮196,以及第一支架197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离合器C1。
第一环形齿轮196具有盖壁部且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的形状。第一环形齿轮196具有形成于其内周部的第一内齿轮196a,且具有从轴向顶端向径向外侧伸出并覆盖卷筒193的开口端面的圆环状的大轮齿轮196b,第一环形齿轮196的轴向顶端从收容空间Sd突出。第一内齿轮196a与第一太阳轮部192b及第一支架197一起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一支架197具有一体旋转地固定安装于支承轴194的环状的第一保持板197a,且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第一保持板197a的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97b。另外,第一支架197具有环状的第一支架板197c,第一保持板197a及第一支架板197c协同地以防止在它们之间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97b在轴线方向上脱离。在第一支架197插入于第一环形齿轮196的状态下,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97b与第一内齿轮196a啮合。在第一太阳轮部192b插入第一支架197的状态下,该第一太阳轮部192b与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97b啮合。
在与大轮齿轮196b对应的轴线方向的位置上移动自如地设置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4 所示相同的第一固定块51。在第一固定块51在向第一环形齿轮196靠近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时,通过与大轮齿轮196b卡合,从而使第一环形齿轮196不能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192b,第一内齿轮196a,以及第一支架197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固定轴,以及输出轴发挥功能,第一太阳轮部192b(蜗轮192)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一支架197。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一固定块51在从第一环形齿轮196远离的第二方向上移动时,通过解除与大轮齿轮196b的卡合,从而使第一环形齿轮196能够旋转。此时,第一太阳轮部192b(蜗轮192)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一支架197。将该状态称为第一离合器C1的切断状态。
在蜗轮部192a及锁定外壳191间收容有与第二太阳轮部182b一起构成所述第二离合器C12的所述第二环形齿轮186及所述第二支架187。在第二环形齿轮186一体旋转地连结有遵照所述输出杆189的输出杆202。该输出杆202配置于第二环形齿轮186及锁定外壳191之间,具有分别插入所述释放线缆38的末端38a及所述收紧线缆39的末端39a并防止它们脱离的所述狭缝37a(参照图9(a)~图9(c))。即,输出杆202在锁定外壳191内与机构部31等连接。
关于其他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参考图1~图3及图6~图9及其关于这些附图的说明。
如上所详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除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3)、(4)、(11)~(18)的效果及所述第二的实施方式中的(19)、(22)的效果以外,还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筒193与两端被卷筒罩81及锁定外壳191支承的支承轴194一体旋转,因此能够使卷筒193的轴线的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
(27)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开闭动作中的卷筒193以减速比最大的太阳轮输入·支架输出旋转。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如下变形。
·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也可以采用第二齿轮102作为传动齿轮,第二齿轮102与一体旋转地连结于电机22的旋转轴的第一齿轮101一起构成所谓的平行轴的齿轮。这些第一齿轮101及第二齿轮102由相互啮合的直齿轮或斜齿轮构成。因此,若电机22旋转,则该旋转经由第一齿轮101传递到第二齿轮102。在该情况下,在卷筒23、83、193的收容空间Sd、Sd1收容有第一离合器C1、C11,能够使第二齿轮102的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C1、C11传递给卷筒23、83、193。在第一及第二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第二齿轮102遵照所述蜗轮45(蜗轮部45a),形成为具有盖壁部的大致圆筒的形状而形成收容 空间Sg1。在该收容空间Sg1收容具有遵照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的第二离合器C22,能够使第二齿轮102的旋转经由第二离合器C22传递给输出杆37。另一方面,在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形状遵照蜗轮182、192的第二齿轮102。
·在所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1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也可以由伴随圆运动而在第一支架89的径向上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另外,该固定块的移动也可以由切换用促动器电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手动操作进行。
·在所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C11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也可以由与第一支架89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在该情况下,该固定块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圆运动。另外,该固定块的移动也可以由切换用促动器电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手动操作进行。
·在所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离合器C12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也可以由伴随圆运动而在第二支架187的径向上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另外,该固定块的移动也可以由切换用促动器电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手动操作进行。
·在所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离合器C12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也可以由与第二支架187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在该情况下,该固定块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圆运动。另外,该固定块的移动也可以由切换用促动器电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手动操作进行。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切换用促动器,而由手动操作进行第一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二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也可以由与第一离合器相同的专用的切换用促动器进行。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内齿轮及第二支架分别作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轴及固定轴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第二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及切断状态的切换可以由在第二支架的径向上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也可以由与第二支架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的适当的固定块进行。另外,该固定块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圆运动。并且,该固定块的移动也可以由切换用促动器电动地进行,也可以由手动操作进行。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轮部及第二太阳轮部可以设置为相互相同的径,也可以设定使第二太阳轮部的直径比第一太阳轮部的直径大。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太阳轮部与蜗轮部为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用于使第一太阳轮部与蜗轮部一体旋转的适当的连结结构即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一太阳轮部相对于蜗轮部独立而能够旋转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将第一太阳轮部,第一内齿轮,以及第一支架在相互不重复的范围内任意地用作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固定轴即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二太阳轮部与蜗轮部为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用于使第二太阳轮部与蜗轮部一体旋转的适当的连结结构即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二太阳轮部相对于蜗轮部独立而能够旋转地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二太阳轮部,第二内齿轮,以及第二支架在相互不重复的范围内任意地用作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固定轴即可。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例如可以是摩擦式、牙嵌式电磁离合器。或者,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也可以是所谓周面摩擦式(锥体、卷筒式)的离合器。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线缆24及第二线缆25两根线缆作为绳部件,但绳部件也可以使一根线缆。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驱动部件固定到车辆主体10。例如在后侧围板10b搭载驱动部件的情况下,更优选在该驱动部件连接张紧器28、29。另外,在将驱动部件搭载于在门开口10a的下缘附近存在的踏板的情况下,更优选采用带轮作为滑轮,且采用带作为绳部件。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构成为通过电机被旋转驱动;
滑轮,该滑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伴随旋转使绳部件移动,从而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
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配置,并构成为伴随旋转使门锁成为保持所述车门的保持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车门的保持的解除状态;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所述滑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滑轮间的旋转传递;以及
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地收容于该传动齿轮,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输出部件间的旋转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各自包含行星齿轮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一体形成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太阳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具备:
支承所述电机的电机外壳;
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协同地形成收容所述滑轮及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收容空间;以及
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与所述电机外壳协同地形成收容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收容空间;
所述电机外壳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具有比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太阳轮的直径大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传动齿轮由树脂材料成形,两个所述太阳轮具有相互不同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具有:
第一支承轴,该第一支承轴与所述传动齿轮协同地支承所述滑轮及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
第二支承轴,该第二支承轴独立于所述第一支承轴,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协同地支承所述输出部件及所述第二离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具有:
一根支承轴,该支承轴的两端通过支承部件被支承,并且该支承轴支承所述传动齿轮、所述滑轮、所述输出部件、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
8.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根支承轴,该支承轴的两端通过支承部件被支承;
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插通有所述支承轴,构成为通过电机被旋转驱动;
滑轮,该滑轮构成为伴随绕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旋转使绳部件移动,从而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
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构成为伴随绕所述支承轴的轴线的旋转使门锁成为保持所述车门的保持状态或者解除对所述车门的保持的解除状态;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插通有所述支承轴,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滑轮间的旋转传递;以及
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插通有所述支承轴,并选择性地允许及阻断所述传动齿轮及所述输出部件间的旋转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轴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所述滑轮及所述输出部件的任意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滑轮是卷绕有所述绳部件的卷筒,
所述绳部件具有:卷绕于所述卷筒并具有从该卷筒延伸的末端的第一部分;以及卷绕于所述卷筒且具有从该卷筒延伸的末端的第二部分,
所述卷筒伴随向一方向的旋转而退卷所述第一部分并卷绕所述第二部分,伴随向另一方 向的旋转而卷绕所述第一部分并退卷所述第二部分,由此使所述车门进行开闭动作,所述输出部件是输出杆,
所述支承轴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输出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轴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方包含行星齿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23483A JP6149690B2 (ja) | 2013-10-28 | 2013-10-28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2013-223479 | 2013-10-28 | ||
JP2013-223483 | 2013-10-28 | ||
JP2013223479A JP6149689B2 (ja) | 2013-10-28 | 2013-10-28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PCT/JP2014/078229 WO2015064471A1 (ja) | 2013-10-28 | 2014-10-23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08181U true CN205908181U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300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9000112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08181U (zh) | 2013-10-28 | 2014-10-23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8760B2 (zh) |
CN (1) | CN205908181U (zh) |
WO (1) | WO2015064471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16802A (zh) * | 2018-03-26 | 2018-07-24 | 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可手动操作的旋转门电动启闭促动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65684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伸缩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1130048A (zh) * | 2020-04-04 | 2020-05-08 | 蒋运臣 | 一种电力设备用远距离非接触式激光除冰精确调节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CN113700399A (zh) * | 2018-12-19 | 2021-11-26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致动器和用于车辆的门的车门致动系统 |
CN108729793B (zh) * | 2017-04-11 | 2022-06-0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电动门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37440B2 (ja) * | 2013-10-28 | 2018-06-06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DE102014005656A1 (de) * | 2014-04-17 | 2015-10-22 |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 Antriebseinheit zum Sichern eines Drehachsenabstandes von Getriebegliedern |
US10941592B2 (en) * | 2015-05-21 | 2021-03-09 | Magna Closures Inc. |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
CN106917560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驱动机构及使用该驱动机构的车辆 |
EP3222802B1 (de) * | 2016-03-24 | 2019-06-12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Betä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 türschloss einer schiebe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
US10301864B2 (en) * | 2016-03-30 | 2019-05-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oor driving system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the same |
DE202016104688U1 (de) * | 2016-08-26 | 2017-11-28 |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chloss |
DE102016118685A1 (de) * | 2016-09-30 | 2018-04-05 |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
US10407983B2 (en) | 2016-10-26 | 2019-09-10 | Hunter Douglas Inc. | Operating system for an architectural covering |
JP6763822B2 (ja) * | 2017-06-02 | 2020-09-30 |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 スタビライザー |
JP6867250B2 (ja) * | 2017-07-19 | 2021-04-2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
CN107893839A (zh) * | 2017-09-06 | 2018-04-10 | 金永军 | 增加转速增加功率机 |
US11078689B2 (en) | 2017-11-10 | 2021-08-03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 Motor vehicle lock |
US20190169886A1 (en) * | 2017-12-01 | 2019-06-06 |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Hatch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
US10801236B2 (en) | 2017-12-01 | 2020-10-13 | Brose Schiless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Hatch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
JP6977539B2 (ja) * | 2017-12-20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6991914B2 (ja) * | 2018-03-29 | 2022-01-13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CN113062665B (zh) * | 2021-04-29 | 2022-05-06 | 杭州锐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解锁机构 |
CN117386316B (zh) * | 2023-12-08 | 2024-02-27 | 黑龙江港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智能气井井口控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79742B1 (en) * | 1999-04-30 | 2001-01-3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 powered sliding door system |
WO2001061212A1 (de) * | 2000-02-15 | 2001-08-23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mit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
DE10133695B4 (de) * | 2000-07-18 | 2015-08-1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lungsgetriebe |
JP3694493B2 (ja) | 2002-06-28 | 2005-09-14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装置 |
JP3825436B2 (ja) * | 2003-11-19 | 2006-09-27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ドア開閉装置 |
JP5317255B2 (ja) | 2006-11-06 | 2013-10-16 |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 車両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
JP5231882B2 (ja) * | 2007-10-26 | 2013-07-10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車両用開閉装置 |
EP2221439B1 (en) | 2009-01-16 | 2016-02-17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2014
- 2014-10-23 CN CN201490001126.4U patent/CN20590818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0-23 WO PCT/JP2014/078229 patent/WO20150644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0-23 US US15/032,253 patent/US9938760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9793B (zh) * | 2017-04-11 | 2022-06-0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电动门系统 |
CN108316802A (zh) * | 2018-03-26 | 2018-07-24 | 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可手动操作的旋转门电动启闭促动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08316802B (zh) * | 2018-03-26 | 2023-10-03 | 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可手动操作的旋转门电动启闭促动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65684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伸缩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3700399A (zh) * | 2018-12-19 | 2021-11-26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致动器和用于车辆的门的车门致动系统 |
CN111130048A (zh) * | 2020-04-04 | 2020-05-08 | 蒋运臣 | 一种电力设备用远距离非接触式激光除冰精确调节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64471A1 (ja) | 2015-05-07 |
US9938760B2 (en) | 2018-04-10 |
US20170247931A2 (en) | 2017-08-31 |
US20160245010A1 (en) | 2016-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08181U (zh)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
CN205713642U (zh)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
CN105283613B (zh) | 板条结构 | |
DE102020109147A1 (de) | Kraft-stellantrieb mit nockengetriebenem doppelkabel-betätigungsmechanismus zur verwendung mit einer fahrzeug-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 |
CN101180195A (zh) | 座位安全带装置 | |
JP6149690B2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US20140346785A1 (en) | Door locking device | |
JP6149689B2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JP2021095706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 |
US7644540B2 (en) | Doo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ultiple doors with one driving unit | |
WO2015165844A1 (de) | Elektrische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 |
CN110425258B (zh) | 一种变速箱 | |
KR20240039113A (ko) | 잠금 장치를 구비한 수하물 케이스 | |
US12053058B2 (en) | Rotary closure with tensioning element | |
KR102146086B1 (ko) | 전동 릴 | |
US9975412B1 (en) | Multifunction drive system for a moon roof and other applications | |
DE102015107725B4 (de) | Kupplungsmotor und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s öffenbaren Körpers | |
EP2390146B1 (en) | Webbing take-up device | |
JP5569342B2 (ja) | 車両用ドア駆動装置 | |
US8656796B2 (en) | Operating element movable back and forth by traction elements woun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n winding bodies | |
JP2005113663A (ja) | 引き戸の自閉装置 | |
KR102227747B1 (ko) | 글로브 박스 개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글로브 박스 | |
DE102018111820A1 (de) | Klappbares Fahrrad mit einem Kabelentkopplungsmechanismus | |
KR102437140B1 (ko) | 도어락 모티스 | |
CN207934692U (zh) | 多门窗开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