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3642U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3642U
CN205713642U CN201490001128.3U CN201490001128U CN205713642U CN 205713642 U CN205713642 U CN 205713642U CN 201490001128 U CN201490001128 U CN 201490001128U CN 205713642 U CN205713642 U CN 205713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state
lock
clutch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1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野祯之
森健太
石黑裕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3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36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8Planetary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6Clu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3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bifurcated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8Holders
    • E05Y2201/22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3Actuation thereof
    • E05Y2201/232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 E05Y2201/236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using force or torque
    • E05Y2201/238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using force or torque reaction force or torqu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10Electronic control
    • E05Y2400/30Electronic control of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后锁、与后锁配合的输出杆、机械性的第2离合器以及连动机构。后锁将滑动门保持在全闭状态或者半门状态。输出杆通过向一方向的旋转而使后锁进行动作,以使滑动门从半门状态成为全闭状态,输出杆通过向另一方向的旋转而使后锁进行动作,以使滑动门从全闭状态成为半门状态。第2离合器连接及切断电动机和输出杆之间的旋转传递。连动机构与位于从全闭状态到半门状态的范围的滑动门的状态连动,使第2离合器切换到连接状态,连动机构与位于比半门状态开放的范围的滑动门的状态连动,使第2离合器切换到断开状态。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往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该文献所公开的装置具有线筒、摆动臂、第1和第2离合器等。在该装置中,伴随着线筒的旋转,开门用线缆和关门用线缆中的任意一方和另一方被卷绕或者卷出,将作为滑门的车辆门开闭。并且,伴随着摆动臂的旋转,杆(闩)从将车辆门保持为全闭状态的门锁的锁闩脱离。第1离合器设置在与作为电动机的输出轴的圆筒蜗杆啮合的第1蜗轮和线筒之间。第2离合器设置在与输出轴啮合的第2蜗轮和摆动臂之间。通过对第1离合器和第2离合器进行打开/关闭控制而能够在使一个电动机连续旋转的状态下进行线筒的旋转和摆动臂的旋转。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第2离合器采用利用电控制打开/关闭的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由于其本身的重量较大因此成为使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9449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更轻量化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门锁,能够将车辆门保持在全闭状态或者半门状态;输出部件,与门锁连接,通过向一方向的旋转而使门锁进行动作,以使车辆门从半门状态成为全闭状态,通过向另一方向的旋转而使门锁进行动作,以使车辆门从全闭状态成为半门状态;电动机;以及机械性的锁定用离合器,连接和切断电动机和输出部件之间的旋转传递。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构成为,通过电动使车辆门在从打开状态到半门状态的范围进行开闭动作。该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 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与位于从全闭状态到半门状态的范围的车辆门的状态连动,将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并且与位于比半门状态开放的范围的车辆门的状态连动,将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旋转传递的切断状态。
根据该结构,如果电动地从车辆门的打开状态进行关闭动作,与此相伴车辆门到达半门状态,则通过连动机构将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因此,如果通过电动机使输出部件旋转,则门锁就进行动作,以使车辆门从半门状态成为全闭状态。在车辆门的全闭状态下,如果通过电动机使输出部件旋转,则门锁就进行动作,以使车辆门从全闭状态成为半门状态。与此相伴,如果车辆门到达半门状态,则通过连动机构将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旋转传递的切断状态。并且,通过电动开始进行车辆门的打开动作。这样,通过连动机构,根据车辆门的状态,将机械性的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或者切断状态。因此,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与使用电磁离合器的情况相比变得更轻。
关于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优选的是,对于连动机构设定空转动作,该空转动作在全闭状态和半门状态之间的车辆门的开闭动作时,消除对于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的锁定用离合器的作用。
根据该结构,连动机构与全闭状态和半门状态之间的车辆门的开闭动作连动而无法对处于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的锁定用离合器继续发挥作用。由此,锁定用离合器的动作更稳定化。
关于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优选的是,具有:滑轮,通过旋转使绳索部件移动而使车辆门进行开闭动作;以及开闭用离合器,连接及切断电动机和滑轮之间的旋转传递。
根据该结构,在将开闭用离合器切换到电动机和滑轮之间的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时,车辆门的开闭动作所涉及的滑轮能够通过与输出部件共用的电动机进行旋转。并且,能够更简单地从使滑轮旋转而使车辆门进行关闭动作的状态,过渡到使输出部件旋转以使门锁进行动作而使车辆车门从半门状态成为全闭状态的状态。
关于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优选的是,门锁具有:锁闩,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中的任意一方,在锁闩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时,锁闩与固定于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撞针卡合,从而将车辆门保持为全闭状态,在锁闩配置于半锁定位置时,锁闩与撞针卡合,从而将车辆门保持为半门状态;以及杆,限制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或者半锁定位置的锁闩的旋转,连动机构与锁闩的旋转连动,将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该结构,连动机构能够利用已有的锁闩使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由此,能够使连动机构的构造更简单化。
关于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优选的是,门锁具有:锁闩,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中的任意一方,在锁闩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时,锁闩与固定于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撞针卡合,从而将车辆门保持为全闭状态,在锁闩配置于半锁定位置时,锁闩与撞针卡合,从而将车辆门保持为半门状态;以及杆,限制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或者半锁定位置的锁闩的旋转,连动机构具有连动杆,该连动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具有锁闩的车辆车身或者车辆门,连动杆根据撞针的与锁闩的卡合位置而旋转,连动机构与连动杆的旋转连动,使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该结构,连动机构能够利用从锁闩独立的连动杆而使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由此,连动机构的形状和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关于上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优选的是,连动机构具有设置在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之间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根据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之间的间隙进行动作,连动机构与连杆机构的动作连动,使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该结构,连动机构利用设置在车辆车身和车辆门之间的连杆机构,从而能够在不被门锁约束的情况下使锁定用离合器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3(a)~图3(c)是表示锁闩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锁闩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锁闩机构的纵剖面图。
图6(a)、图6(b)是表示第2离合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a)、图7(b)是表示锁闩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a)~图8(c)是表示锁闩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图9(c)是表示输出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另一例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立面图。
图11是表示另一例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c)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车辆的前后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辆车身10的侧部形成有门开口10a。在车辆车身10,沿着门开口10a的上缘设置有上轨道11,沿着门开口10a的下缘设置有下轨道12。在位于门开口10a的后方的后顶盖侧板10b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轨道13。作为车辆门的滑动门20经由引导辊单元14被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上轨道11、下轨道12以及中央轨道13移动。如果滑动门20前后移动,则将门开口10a开闭。在后顶盖侧板10b沿着中央轨道13的下缘设置有线缆引导件15。线缆引导件15沿着中央轨道13的大致全长延伸。
在滑动门20内的下部固定有驱动部件21。驱动部件21具有电动机22和作为通过电动机22旋转的滑轮的滚筒23。在滚筒23上卷绕有作为绳索部件的第1线缆24和第2线缆25。第1和第2线缆24、25的各终端分别在卷绕于滚筒23的状态下连结。第1和第2线缆24、25由驱动部件21选择性地卷绕或者卷出。
引导辊单元1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中央轨道13。并且,引导滑轮27与引导辊单元14连结。第1和第2线缆24、25经由中间滑轮26和引导滑轮27从滑动门20向车辆车身10延伸,此外沿着线缆引导件15在前后方向上布线。第1线缆24由线缆引导件15引导而在前方布线。第1线缆24的终端连结有张紧器28。第1线缆24经由张紧器28在线缆引导件15的前端附近与车辆车身10连结。第2线缆25由线缆引导件15引导而在后方布线。第2线缆25的终端连结有张紧器29。第2线缆25经由张紧器29在线缆引导件15的后端附近与车辆车身10连结。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果通过驱动部件21卷出第1线缆24并且卷绕第2线缆25,则滑动门20向后方移动,将门开口10a开放。另一方面,如果通过驱动部件21卷绕第1线缆24并且卷出第2线缆25,则滑动门20向前方移动,将门开口10a封闭。
如图2所示,在滑动门20内设置有远程控制器30。远程控制器30具有由多个杆构成的公知的机构部31。在滑动门20的前部设置有作为门锁的前锁32。在滑动门20的后部设置有作为门锁的后锁33。在滑动门20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门锁的全开锁34。
前锁32和后锁33与车辆车身10卡合而将滑动门20保持为关闭状态、即全闭状态或者半门状态,或者将与车辆车身10的卡合解除而使滑动门20从关闭状态成为能够打开状 态。全开锁34与车辆车身10卡合而使滑动门20保持为全开状态,或者将与车辆车身10的卡合解除而使滑动门20从打开状态成为能够关闭状态。
如图3(a)~图3(c)所示,在滑动门20固定有底板20a。后锁33具有支承于底板20a的锁闩机构70。在底板20a配置有彼此平行的一对旋转轴71、72。锁闩73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旋转轴71。杆74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旋转轴72。
在锁闩73形成有大致U字状的卡合凹部73a。锁闩73在卡合凹部73a的右侧具有第1爪部73b,在卡合凹部73a的左侧具有第2爪部73c。锁闩73具有从第1爪部73b突出的第3爪部73d。第1爪部73b的顶端面形成全锁定卡合面73e,第3爪部73d的与第2爪部73c相对的端面形成半锁定卡合面73f。锁闩73被未图示的锁闩施力弹簧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施力,保持在图3(a)所示的未锁定位置。锁闩73具有从旋转轴71向卡合凹部73a的相反侧延伸的臂状的连动片73g。
杆74具有大致钩爪状的卡合端部74a。卡合端部74a在径向上远离旋转轴72的位置向下方突出。杆74被未图示的杆施力弹簧向顺时针旋转方向、即使卡合端部74a向下方移动的方向施力,保持在图3(a)所示的规定的转动位置。
接着,对锁闩机构70的基本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在将滑动门20开放的状态下,保持在未锁定位置的锁闩73的卡合凹部73a与固定于车辆车身10的撞针75相对配置。即,卡合凹部73a将伴随着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的撞针75的进入路径开放。并且,保持在规定的转动位置的杆74的卡合端部74a配置在第3爪部73d的上侧。此时的锁闩机构70的状态为未锁定状态(解除状态)。
接着,如图3(a)和图3(b)所示,伴随着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撞针75进入到卡合凹部73a内。此时,通过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锁闩73克服锁闩施力弹簧而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卡合端部74a卡止于半锁定卡合面73f。这样,限制锁闩73的转动。此时,撞针75与卡合凹部73a卡合,滑动门20成为半门状态。此时的锁闩机构70的状态为半锁定状态,锁闩73的转动位置为半锁定位置。
接着,如图3(b)和图3(c)所示,伴随着滑动门20的进一步的关闭动作,撞针75进一步进入卡合凹部73a内。此时,通过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使锁闩73克服锁闩施力弹簧而进一步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卡合端部74a卡止于全锁定卡合面73e。这样,限制锁闩73的转动。此时,撞针75与卡合凹部73a卡合,使滑动门20成为全闭状态。此时的锁闩机构70的状态为全锁定状态(卡合状态),锁闩73的转动位置为 全锁定位置。
如果在半锁定状态或者全锁定状态下,杆74克服杆施力弹簧而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将基于卡合端部74a的与半锁定卡合面73f或者全锁定卡合面73e的卡止解除。此时,滑动门20因密封部件的反弹力而开始打开,与此相伴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从而锁闩73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并且,卡合凹部73a与撞针75的卡合解除,滑动门20能够开放。
前锁32除了省略锁闩73的连动片73g以外,具有与后锁33相同的锁闩机构70,并且与后锁33同样地动作。另一方面,全开锁34具有与后锁33相同的锁闩机构70,通过将“开”和“闭”分别替换为“闭”和“开”,从而与后锁33同样地动作。尤其在全开锁34的锁闩机构70处于半锁定状态时,滑动门20成为相当于半门状态的打开侧半门状态。
前锁32和后锁33的杆74与远程控制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性地连接。如果被输入来自机构部31的解除操作力,则滑动门20成为能够相对于车辆车身10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全开锁34的杆74也与远程控制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性地连接。如果被输入来自机构部31的解除操作力,则滑动门20成为能够相对于车辆车身10关闭的状态。解除操作力是用于克服杆施力弹簧而使杆74转动以解除锁闩机构70对滑动车门20的保持的操作力。
如图2所示,在远程控制器30的内侧设置有内侧把手35。内侧把手35与远程控制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性地连接。内侧把手35经由机构部31对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在滑动门20的关闭状态下,乘坐人员有时从中立位置向后方(以下,称为“打开方向”)操作内侧把手35。在该情况下,内侧把手35经由机构部31向前锁32和后锁33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前锁32和后锁33分别使滑动门20成为能够相对于车辆车身10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0的全开状态下,乘坐人员有时从中立位置向前方(以下,称为“关闭方向”)操作内侧把手35。在该情况下,该内侧把手35经由机构部31对全开锁34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全开锁34使滑动门20成为能够相对于车辆车身10关闭的状态。
在滑动门20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把手36。外侧把手36与远程控制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性地连接。外侧把手36经由机构部31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 操作力。
在滑动门20内的下部设置有被电动机22旋转驱动的作为输出部件的输出杆37。输出杆37与滚筒23同轴配置。输出杆37经由释放线缆38与远程控制器30的机构部31机械性连接。输出杆37经由锁闭线缆39与后锁33的锁闩73机械性地连接。
输出杆37通过向一方向转动而经由释放线缆38和机构部31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由此,滑动门20从关闭状态成为能够打开状态,或者从全开状态成为能够关闭状态。
并且,输出杆37通过向另一方向转动而经由锁闭线缆39向后锁33输入卡合操作力。卡合操作力是使后锁33的锁闩73克服锁闩施力弹簧而从半锁定位置向全锁定位置转动的操作力。由此,后锁33与前锁32一同使滑动门20从保持在半门状态的状态切换到保持在全闭状态的状态。
接着,对驱动部件21的构造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部件21具有电动机外壳41、滚筒盖42以及锁定外壳43。设置于电动机22的旋转轴的蜗杆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于树脂制的电动机外壳41中。并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蜗轮45的蜗轮部45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于电动机外壳41。蜗轮部45a是与蜗杆44啮合的传动齿轮。蜗轮部45a成型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大致圆筒状。在蜗轮部45a内形成有齿轮侧收纳空间Sg。在蜗轮45中将第1恒星齿轮部45b和第2恒星齿轮部45c一体化。第1恒星齿轮部45b从蜗轮部45a的盖壁部与蜗轮部45a同轴地向上侧突出。第2恒星齿轮部45c从蜗轮部45a的盖壁部与蜗轮部45a同轴地向下侧突出。第2恒星齿轮部45c成型为能够收纳在齿轮侧收纳空间Sg内的大小。
树脂制的滚筒盖42成型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大致圆筒状。滚筒盖42在固定于电动机外壳41的上侧面的状态下将滚筒23收纳为能够旋转。滚筒23固定于与蜗轮45同轴配置的第1支承轴46,与第1支承轴46一同旋转。第1支承轴46的一端支承于第1恒星齿轮部45b,第1支承轴46的另一端支承于轴承47。轴承47安装于滚筒盖42的盖壁部。通过上述的结构,滚筒23能够在滚筒盖42内旋转。
滚筒23成型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大致圆筒状。在滚筒23内形成有滚筒侧收纳空间Sd。在滚筒侧收纳空间Sd中收纳有第1环形齿轮48和第1托架49。第1恒星齿轮部45b、第1环形齿轮48以及第1托架49构成作为开闭用离合器的第1离合器C1。
第1环形齿轮48成型为在下侧开口的有盖大致圆筒状。在第1环形齿轮48的内周部 形成有第1内齿轮48a。第1环形齿轮48具有覆盖滚筒23的开口端的圆环状的大轮齿轮48b。大轮齿轮48b从第1环形齿轮48的从滚筒侧收纳空间Sd突出的顶端部沿着径向向外侧延伸。第1内齿轮48a与第1恒星齿轮部45b和第1托架49一同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1托架49具有:固定于第1支承轴46而与第1支承轴46一同旋转的大致Y字板状的第1保持板49、3个第1行星齿轮49b、以及大致圆环状的第1托架板49c。各第1行星齿轮49b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保持板49a所分支的3个顶端部。3个第1行星齿轮49b在第1托架板49c与第1保持板49a之间被保持为不会在轴线方向上脱落。在第1托架49插入第1环形齿轮48的状态下,3个第1行星齿轮49b与第1内齿轮48a啮合。并且,在向第1托架49插入第1恒星齿轮部45b的状态下,3个第1行星齿轮49b与第1恒星齿轮部45b啮合。
滚筒盖42与滚筒23一同收纳第1离合器C1。在滚筒盖42形成有沿着大轮齿轮48b的轴线在径向上开口的引导孔42a。在滚筒盖42或者电动机外壳41上固定有引导块50。引导块50与引导孔42a相对配置。引导块50在与引导孔42a相对的位置上具有在滚筒盖42的径向上开口的第1引导槽50a。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第1引导槽50a。
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如果接近第1环形齿轮48,则与大轮齿轮48b卡合,使第1环形齿轮48不能旋转。此时,第1恒星齿轮部45b、第1内齿轮48a以及第1托架49分别成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固定轴以及输出轴,第1恒星齿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1托架49。该状态为第1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如果从第1环形齿轮48分离,则解除与大轮齿轮48b的卡合,使第1环形齿轮48能够旋转。此时,第1恒星齿轮部45b(蜗轮45)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1托架49。该状态为第1离合器C1的断开状态。
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具有与引导块50相比向上侧突出的卡合销51a。大致扇板状的第1切换用杆53通过销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引导块50的上侧面。在第1切换用杆53的顶端形成有供卡合销51a插通的长孔状的凸轮孔53a。如果第1切换用杆53以销52为中心向一方向转动,则卡合销51a被凸轮孔53a推出而使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接近第1环形齿轮48。另一方面,如果第1切换用杆53以销52为中心向另一方向转动,则通过凸轮孔53a拉入卡合销51a而使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与第1环形齿轮48分离。
第1切换用杆53经由连杆55与具有电动机的切换用致动器54连结。第1切换用杆 53被切换用致动器54选择性地向一方向和另一方向旋转驱动。切换用致动器54对第1切换用杆53的驱动时机、即第1离合器C1的切换时机根据由门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而被电控制。
树脂制的锁定外壳43具有在上侧开口的有底大致圆筒状的收纳部43a。锁定外壳43将蜗轮45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收纳部43a支承有与蜗轮45同轴配置的第2支承轴56。第2支承轴56的一端插通并轴支承于形成于收纳部43a的底壁部的大致圆形的轴承孔43b。第2支承轴56的另一端轴支承于第2恒星齿轮部45c。由此,第2恒星齿轮部45c(蜗轮45)经由第2支承轴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锁定外壳43。
在齿轮侧收纳空间Sg收纳有第2环形齿轮57和第2托架58。第2恒星齿轮部45c、第2环形齿轮57以及第2托架58构成作为锁定用离合器的第2离合器C2。
第2环形齿轮57成型为在上侧开口的有底大致圆筒状。在第2环形齿轮57的内周部形成有第2内齿轮57a。第2环形齿轮57具有圆环状的大轮齿轮57b。大轮齿轮57b从第2环形齿轮57的从齿轮侧收纳空间Sg突出的顶端沿着径向向外侧延伸。第2环形齿轮57与第2恒星齿轮部45c和第2托架58一同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2托架58具有固定于第2支承轴56而与第2支承轴56一同旋转的大致三角板状的第2保持板58a、3个第2行星齿轮58b、以及大致三角环状的第2托架板58c。各第2行星齿轮58b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2保持板58a的3个角部。3个第2行星齿轮58b在第2托架板58c与第2保持板58a之间被保持为不会在轴线方向上脱落。在第2托架58插入第2环形齿轮57的状态下,3个第2行星齿轮58b与第2内齿轮57a啮合。并且,在第2恒星齿轮部45c插入第2托架58的状态下,3个第2行星齿轮58b与第2恒星齿轮部45c啮合。
在锁定外壳43形成有第2引导槽43c。第2引导槽43c在收纳部43a的径向上延伸而与收纳部43a内连通。在第2引导槽43c中,在与大轮齿轮57b对应的位置安装有移动自如的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
如图6(a)所示,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如果接近第2环形齿轮57,则与大轮齿轮57b卡合,使第2环形齿轮57不能旋转。此时,第2恒星齿轮部45c、第2内齿轮57a以及第2托架58分别成为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入轴、固定轴以及输出轴,第2恒星齿轮部45c(蜗轮45)的旋转能够传递给第2托架58。该状态为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如果与第2环形齿轮57分离, 则解除与大轮齿轮57b的卡合,使第2环形齿轮57能够旋转。此时,第2恒星齿轮部45c(蜗轮45)的旋转不能传递给第2托架58。该状态为第2离合器C2的断开状态。
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具有向上侧突出的卡合销61a。锁定外壳43相对于第2引导槽43c在收纳部43a的相反侧具有向上侧突出的销状的轴部43d。大致扇板状的第2切换用杆6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轴部43d连结。在第2切换用杆62的顶端部形成供卡合销61a插通的长孔状的凸轮孔63。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凸轮孔63形成有以轴部43d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大径槽63a。并且,在凸轮孔63的右侧,在比大径槽63a接近轴部43d的部位形成有以轴部43d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小径槽63b。大径槽63a和小径槽63b经由倾斜的引导槽63c相互连通。大径槽63a的周向的长度比小径槽63b的长度大。
因此,第2切换用杆62如果以轴部43d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通过大径槽63a推出卡合销61a,因此使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接近第2环形齿轮57。另一方面,第2切换用杆62如果以轴部43d为中心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通过小径槽63b拉入卡合销61a,因此使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与第2环形齿轮57分离。
第2切换用杆62具有臂部64。臂部64以轴部43d为中心在径向上延伸。由推拉线缆构成的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一端与臂部64连结。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另一端与后锁33的连动片73g连结。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向臂部64输入与滑动门20的开闭状态对应的接合脱离操作力。连动片73g、门位置连动线缆65以及臂部64构成连动机构。
即,如图7(a)所示,如果滑动门20从打开状态开始进行关闭动作,而撞针75进入后锁33的锁闩73的卡合凹部73a,通过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由此,锁闩73开始从未锁定位置向全锁定位置转动。并且,锁闩73通过连动片73g按压门位置连动线缆65。此时,如图6(a)所示,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按压臂部64,使第2切换用杆62向顺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因此,第2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
如果在第2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之后,锁闩73还进一步转动,则第2切换用杆62被门位置连动线缆65按压而继续转动。此时,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内移动,从而维持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
另一方面,图8(a)表示在滑动门20全闭的状态下将杆74的卡合端部74a对锁闩73的全锁定卡合面73e的卡止解除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因此锁闩73开始从全锁定位置向未锁定位置转动。 并且,后锁33的锁闩73通过连动片73g拉动门位置连动线缆65。此时,如图6(a)和图6(b)所示,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拉动臂部64,使第2切换用杆62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因此,第2离合器C2成为断开状态。此时,在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的卡合销61a在大径槽63a中移动之后,第2离合器C2成为断开状态。
全开锁34在锁闩73的连动片73g与第2切换用杆62同样地连结,通过将“开”和“闭”分别切换成“闭”和“开”,从而与后锁33同样地使第2离合器C2进行动作。
如图4、图5、图9(a)~图9(c)所示,第2支承轴56的顶端贯穿插入收纳部43a,并且与输出杆37连结。输出杆37与第2支承轴56一同旋转。在输出杆37的顶端部形成有长孔状的缝37a。缝37a沿着以第2支承轴56为中心的圆弧延伸。在缝37a中分别插入释放线缆38的终端38a和锁闭线缆39的终端39a,并以不会脱落的方式保持。
在输出杆37的基端形成有大致四边板状的可动侧卡止片37b。可动侧卡止片37b向与图9(a)~图9(c)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弯曲。在锁定外壳43设置有能够与可动侧卡止片37b相对的大致四边板状的固定侧卡止片43e。固定侧卡止片43e与可动侧卡止片37b相比更远离第2支承轴56。
在第2支承轴56上卷绕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66。复位弹簧66的两终端从第2支承轴56沿着径向向固定侧卡止片43e延伸。复位弹簧66的两终端能够与固定侧卡止片43e的两端分别弹性地接触。
如图9(a)所示,复位弹簧66使固定侧卡止片43e和可动侧卡止片37b在径向上排列,对输出杆37施力并保持。此时的输出杆37的转动位置为初始位置Ps。
在将输出杆37保持在初始位置Ps的状态下,释放线缆38的终端38a和锁闭线缆39的终端39a分别配置在缝37a的周向两终端。从该状态开始,如图9(b)所示,如果输出杆37克服复位弹簧66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旋转方向(以下,也称为“释放方向”)转动,则通过缝37a推动终端38a,拉拽释放线缆38。此时,经由机构部31分别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输入解除操作力。另一方面,由于终端39a在缝37a中移动,因此锁闭线缆39不被拉拽(锁闭侧空转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9(c)所示,如果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克服复位弹簧66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旋转方向(以下,也称为“锁闭方向”)转动,则通过缝37a推动终端39a,拉拽锁闭线缆39。此时,对后锁33的锁闩73输入卡合操作力。另一方面,由于终端38a在缝37a中移动,因此释放线缆38不被拉拽(释放侧空转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滑动门20为打开状态时,后锁33的锁闩73配置在未锁定位置,在第2切换用杆62的小径槽63b中配置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的卡合销61a。因此,第2离合器C2成为断开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过切换用致动器54将第1离合器C1切换到连接状态,为了使滑动门20进行关闭动作而使电动机22旋转。于是,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和第1离合器C1传递给滚筒23,开始进行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
如图7(a)所示,如果撞针75伴随着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进入锁闩73的卡合凹部73a内,则通过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使锁闩73从未锁定位置开始转动。并且,通过后锁33的锁闩73的连动片73g推动门位置连动线缆65,使第2切换用杆62开始转动。并且,如果锁闩73转动到半锁定位置的附近,则第2切换用杆62的大径槽63a到达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的卡合销61a,因此第2离合器C2切换到连接状态。
接着,通过切换用致动器54将第1离合器C1切换到断开状态,使电动机22继续旋转。于是,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和第2离合器C2传递给输出杆37。由此,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向锁闭方向转动,拉拽锁闭线缆39,从而向后锁33的锁闩73输入卡合操作力。
与此相伴,如图7(b)所示,将后锁33的锁闩73拉入撞针75并且向全锁定位置转动,并且杆74的卡合端部74a与全锁定卡合面73e卡止。因此,锁闩机构70成为全锁定状态,滑动门20保持在全闭状态。在锁闩机构70的全锁定状态下,锁闩73维持全锁定位置,从而即使电动机22停止,第2离合器C2也维持连接状态。并且,如果使电动机22停止,则输出杆37被复位弹簧66施力而向初始位置Ps复位。前锁32的锁闩机构70与由锁33带来的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对应地成为全锁定状态。
但是,在锁闩73向全锁定位置、更详细而言向超过了全锁定位置的过锁定位置转动的期间,第2切换用杆62也被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而继续转动。此时,通过大径槽63a进行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如上所述。并且,在向后锁33的锁闩73输入卡合操作力时,通过缝37a进行释放侧空转动作,从而不会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如上所述,在滑动门20进行关闭动作时,第2离合器C2从断开状态向连接状态的切换在锁闩73转动到半锁定位置附近的时刻、即滑动门20到达与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打 开侧的时刻进行。这是因为如果在滑动门20到达与半门状态相比处于关闭侧的时刻进行,则滑动门20停止并保持在半门状态时,输出杆37还不能转动,因此前锁32和后锁33不能进行释放动作,滑动门20不能进行打开动作。
接着,对滑动门20处于全闭状态时进行说明。此时,像上述那样第2离合器C2处于连接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断开第1离合器C1的状态下,为了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而使电动机22旋转。于是,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和第2离合器C2传递给输出杆37。由此,输出杆37从初始位置Ps向释放方向转动而拉拽释放线缆38,经由机构部31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
与此相伴,如图8(a)所示,如果将杆74的卡合端部74a与全锁定卡合面73e的卡止解除,则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由此,锁闩73开始从全锁定位置朝向未锁定位置转动。并且,通过后锁33的锁闩73的连动片73g拉动门位置连动线缆65,使第2切换用杆62开始转动。并且,如图8(b)所示,如果锁闩73转动到稍微超过半锁定位置,则第2切换用杆62的小径槽63b到达第2内齿轮固定用块61的卡合销61a,因此第2离合器C2切换到断开状态。如果第2离合器C2切换到断开状态,则输出杆37被复位弹簧66施力而向初始位置Ps复位。如图8(c)所示,第2切换用杆62也继续转动到后锁33的锁闩73到达未锁定位置,但通过大径槽63a进行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
如上所述,在滑动门20进行打开动作时,第2离合器C2从连接状态到断开状态的切换在锁闩73转动到稍微超过半锁定位置的时刻、即滑动门20到达与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打开侧的时刻进行。这是因为如果在滑动门20到达与半门状态相比处于关闭侧的时刻进行,则滑动门20停止并保持在半门状态时,输出杆37已经不能转动,前锁32和后锁33不能进行释放动作,滑动门20不能进行打开动作。
接着,如果通过切换用致动器54将第1离合器C1切换到连接状态并使电动机22继续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和第1离合器C1传递给滚筒23。并且,开始进行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如果伴随着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全开锁34的锁闩73拉入撞针75而成为全锁定状态,则滑动门20保持在全开状态。
像上述那样,在全开锁34中,与后锁33同样地使第2离合器C2进行动作。因此,在滑动门20进行打开动作时,第2离合器C2从断开状态到连接状态的切换在锁闩73转 动到半锁定位置附近的时刻、即在滑动门20到达与打开侧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关闭侧的时刻进行。这是因为如果在滑动门20到达与打开侧半门状态相比处于打开侧的时刻进行,则滑动门20停止并保持在打开侧半门状态时,输出杆37还不能转动,因此全开锁34不能进行释放动作,滑动门20不能进行关闭动作。
在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下,将第1离合器C1切换到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电动机22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全开锁34进行锁闭动作,使滑动门20成为全开状态,也可以利用滑动门20的惯性运动而使滑动门20成为全开状态。
在处于全开状态的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中,为了向前锁32、后锁33以及全开锁34分别输入解除操作力而使电动机22旋转。并且,使第2离合器C2切换到断开状态,并且使第1离合器C1切换到连接状态。如果在该状态下使电动机22向相反方向旋转,则蜗杆44的旋转经由蜗轮部45a和第1离合器C1传递给滚筒23,开始进行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滑动门20的伴随着关闭动作的向全闭状态的转移如上所述。
尤其是,使滑动门20从全开状态开始进行关闭动作时的第2离合器C2从连接状态到断开状态的切换,在滑动门20到达与打开侧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关闭侧的时刻进行。这是因为如果在滑动门20到达与打开侧半门状态相比处于打开侧的时刻进行,则滑动门20停止并保持在打开侧半门状态时,输出杆37已经无法转动,因此全开锁34不能进行释放动作,滑动门20不能进行关闭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通过连动片73g,能够根据滑动门20的状态使机械性的第2离合器C2自动地切换到电动机22和输出杆37之间的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或者切断状态。因此,与设置电磁离合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并且,能够使机械性的第2离合器C2自动地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或者切断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切换的电驱动源,有利于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2)通过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连动片73g与全闭状态和半门状态之间的滑动门20的开闭动作连动而不会对处于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的第2离合器C2继续发挥作用。由此,第2离合器C2的动作更稳定化。同样,通过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连动片73g与全开状态和打开侧半门状态之间的滑动门20的开闭动作连动而不会对处于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的第2离合器C2继续发挥作用。由此,第2离合器C2的动作更稳定化。
(3)滑动门20的开闭动作所涉及的滚筒23能够在第1离合器C1处于电动机22和 滚筒23之间的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时,通过与输出杆37共用的电动机22进行旋转。并且,能够更简单地从为了使滑动门20进行关闭动作而使滚筒23旋转的状态,过渡到为了使后锁33进行动作而使输出杆37旋转以使滑动门20从半门状态成为全闭状态的状态。或者,能够更简单地从为了使后锁33进行动作而使输出杆37旋转以使滑动门20从全闭状态成为半门状态(能够打开的状态)的状态,过渡到为了使滑动门20进行打开动作而使滚筒23旋转的状态。
(4)连动片73g利用已有的锁闩而使第2离合器C2在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由此,能够使用于切换第2离合器C2的构造更简单化。
(5)不需要用于使第2离合器C2切换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或者切断状态的电气元件。由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能够使用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并切换共用的一个电动机22的输出,实现开闭动作和释放/锁闭动作。由此,与使用两个电动机而分别进行开闭动作和释放/锁闭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件数、重量以及成本。并且,由于滑动门20的重量降低,因此有利于夹入检测。
(7)如果在除了滑动门20的全开状态之外的打开状态下,在以第1离合器C1的连接状态使电动机22向一方向旋转而进行关闭动作之后,使第1和第2离合器C1、C2分别切换到断开状态和连接状态并使电动机22继续向一方向旋转,则滑动门20伴随着锁闭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在该情况下,不使电动机22逆旋转,也能够从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过渡到锁闭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电动机的反转的动作开始的延迟或控制的复杂化。
并且,如果在滑动门20的全闭状态下,在以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使电动机22向另一方向旋转而进行释放动作之后,使第1和第2离合器C1、C2分别切换到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并使电动机22继续向另一方向旋转,则滑动门20伴随着打开动作而成为全开状态。在该情况下,不使电动机22逆旋转,也能够从释放动作过渡到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电动机的反转的动作开始的延迟或控制的复杂化。
(8)由于第1和第2离合器C1、C2的连接和断开能够独立地切换,因此开闭动作和释放/锁闭动作也能够独立地进行。因此,能够抑制在释放动作中第1和第2线缆24、25绷紧、或者在开闭动作中继续拉动释放线缆38和锁闭线缆39等相反的动作。
(9)在手动地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操作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切换到允许第1环形齿轮48旋转的状态,则使第1环形齿轮48空转并且允许滚筒23(第 1托架49)旋转。这样,通过第1内齿轮固定用块51切断来自滚筒23的旋转扭矩和来自电动机22的驱动扭矩,从而能够以轻微的操作力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操作。
(10)第1环形齿轮48的旋转的限制状态和允许状态能够使用切换用致动器54而电动地切换。因此,能够消除手动进行的烦杂。
(11)第1环形齿轮48的旋转的限制状态和允许状态使用由较少的部件构成的小型的切换用致动器54进行切换。因此,与使用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变更。
·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与后锁33的锁闩机构70的配置对应地采用由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滑动门20的连动杆81构成的连动机构。连动杆81被与旋转轴71平行的旋转轴82支承为能够旋转。连动杆81具有以旋转轴82为中心沿着径向延伸的被按压片81a和连动片81b。连动杆81在从外力释放的初始状态下通过被按压片81a阻挡撞针75的移动轨迹。并且,伴随着撞针75的进入,连动杆81的被按压片81a被撞针75按压,从而连动杆81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而使撞针75的移动轨迹开放。
具体而言,在撞针75进入一定距离时,与撞针75抵接的被按压片81a的顶端面81c与撞针75下端的移动轨迹一致而使撞针75的移动轨迹开放。如果达到该状态,则即使撞针75进一步进入,连动杆81的旋转也保持停止。在连动杆81的旋转停止的时刻撞针75进入的一定距离以与锁闩73到达半锁定位置附近的状态对应的方式被设定。即,连动杆81继续旋转直到锁闩73从未锁定位置到达半锁定位置附近,然后,连动杆81的旋转继续停止。
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终端与连动杆81的连动片81b连结。因此,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向第2切换用杆62的臂部64输入与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开闭状态)对应的接合脱离操作力。连动杆81、门位置连动线缆65以及臂部64构成连动机构。
在该情况下,如果撞针75伴随着从打开状态的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而进入,则通过撞针75按压被按压片81a,因此连动杆81开始旋转。同时,锁闩73开始从未锁定位置向全锁定位置转动。此时,臂部64被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的第2切换用杆62也开始转动。并且,如果锁闩73转动到半锁定位置附近,则第2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在该阶段,连动杆81的旋转停止,从而即使撞针75进一步进入,也不会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继续推动第2切换用杆62,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被维持(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滑动门20的全闭状态下,解除杆74的卡合端部74a与锁闩73的全锁定卡合面73e的卡止,则通过从卡合凹部73a内退出的撞针75按压卡合凹部73a的内壁面。因此,锁闩73开始从全锁定位置向未锁定位置转动。在该阶段,连动杆81的旋转保持停止,第2离合器C2也保持连接状态。并且,如果锁闩73超过半锁定位置,则连动杆81的被按压片81a从撞针75释放并且连动杆81开始朝向初始状态旋转。此时,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拉动臂部64,使第2切换用杆62也开始转动。并且,第2离合器C2成为断开状态。
在滑动门20中,与全开锁34的锁闩机构70的配置对应地设置有相同的能够旋转的连动杆81,通过将“开”和“闭”分别替换为“闭”和“开”,与后锁33同样地使第2离合器C2进行动作。
在该情况下,除了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1)~(3)、(5)~(11)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利用从锁闩73独立的连动杆81将第2离合器C2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由此,锁闩机构的形状或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第2离合器C2的动作所涉及的连动杆81也可以取代后锁33而设置于前锁32。并且,考虑了以下方案:全开锁并不是具有锁闩机构的构造,而是利用伴随着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的惯性运动,将滑动门20简单地保持在全开状态的构造(挡圈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全开锁侧和第2离合器C2的连动构造。此外,第2离合器C2和连动杆81之间的连动也可以取代门位置连动线缆而通过连杆或带等传递构造进行。
并且,也可以通过对连动杆81设定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从而省略第2切换用杆62的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即大径槽63a的延长部分。大径槽63a的周长也可以与小径槽63b的周长相等。
·如图11所示,也可以采用由根据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即车辆车身10和滑动门20之间的间隙Δ而进行动作的连杆机构85构成的连动机构。即,连杆机构85设置在车辆车身10和滑动门20之间。连杆机构85具有朝向车室内设置的筒状的支架86、贯通支架86的销状的活塞87以及由板材构成的连动杆88。连动杆88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滑动门20。连动杆88具有从轴线沿径向延伸的连结片88a和连动片88b。
连动杆88的连结片88a与活塞87的顶端连结。连动杆88向逆时针旋转方向和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使活塞87相对于支架86前进和缩回。连动杆88形成为在从外力释 放的初始状态下使活塞87从支架86前进。并且,连动杆88的连动片88b与门位置连动线缆65的终端连结。因此,经由门位置连动线缆65向第2切换用杆62的臂部64输入与滑动门20的开闭位置(开闭状态)对应的接合脱离操作力。连杆机构85、门位置连动线缆65以及臂部64构成连动机构。
这里,在连动杆88处于初始状态时,从支架86前进的活塞87的顶端能够伴随着滑动门20的关闭动作而与门开口10a的缘部抵接。如果伴随着滑动门20从打开状态开始的关闭动作,间隙Δ的距离低于一定距离,则与门开口10a的缘部抵接的活塞87开始从支架86缩回,连动杆88开始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此时,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臂部64,第2切换用杆62也开始转动。并且,如果滑动门20接近半门状态,则第2切换用杆62转动与此时的间隙Δ的距离对应的角度,第2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
另外,在第2离合器C2成为连接状态之后,伴随着滑动门20进一步的关闭动作、即伴随着间隙Δ的距离的缩小,第2切换用杆62被门位置连动线缆65推动而继续转动。然而,由于进行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因此维持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滑动门20的全闭状态下,解除杆74的卡合端部74a与锁闩73的全锁定卡合面73e的卡止,则使撞针75从卡合凹部73a内缩回,并且滑动门20开始进行打开动作。并且,伴随着间隙Δ的距离的扩大,要返回到初始状态的连动杆88使活塞87从支架86前进并且开始转动。并且,通过门位置连动线缆65拉动臂部64,从而第2切换用杆62也开始转动。并且,如果滑动门20超过半门状态,则第2切换用杆62转动与此时的间隙Δ的距离对应的角度,第2离合器C2成为断开状态。
在该情况下,除了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1)~(3)、(5)~(11)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利用设置在车辆车身10和滑动门20之间的连杆机构85,从而不会被后锁33约束,能够使第2离合器C2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连杆机构85的动作所涉及的车辆车身10和滑动门2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前后方向的间隙。并且,第2离合器C2和连杆机构85之间的连动也可以取代门位置连动线缆而由连杆或带等进行。
·第2离合器C2的动作所涉及的锁闩73(连动片73g)也可以取代后锁33而设置于前锁32。
·考虑了以下的方案:全开锁并不是具有锁闩机构的构造,而是利用伴随着滑动门20的打开动作的惯性运动,将滑动门20简单地保持在全开状态的构造(挡圈等)。在该情况 下,也可以省略全开锁侧和第2离合器C2的连动构造。
·第2离合器C2和锁闩73之间的连动也可以取代门位置连动线缆而由连杆或带等进行。
·虽然将第2离合器侧空转动作设定于第2离合器C2(第2切换用杆62),但也可以设定于锁闩73。
·第2离合器C2的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点相对于滑动门20的实际的半门状态或者打开侧半门状态(锁闩73处于半锁定的状态)具有一定区间的延迟。但是,更优选使第2离合器C2在如下的范围处于连接状态:该范围是从与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打开侧到全闭状态的范围,或者从与打开侧半门状态相比处于稍微关闭侧到全开状态的范围。
·虽然使用第1线缆24和第2线缆25这两根线缆,但也可以是一根线缆。
·也可以将驱动部件21固定于车辆车身10。在将驱动部件21搭载于后顶盖侧板10b的情况下,更优选将张紧器28、29连接于驱动部件21。并且,当在作为门开口10a的踩踏台的脚踏板上搭载驱动部件21时,更优选采用带滑轮和带。并且,在该情况下,更优选将前锁32等设置于车辆车身10,并且将撞针75设置于滑动门20。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门锁,能够将车辆门保持在全闭状态或者半门状态;
输出部件,与所述门锁连接,通过向一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门锁进行动作,以使所述车辆门从所述半门状态成为所述全闭状态,通过向另一方向的旋转而使所述门锁进行动作,以使所述车辆门从所述全闭状态成为所述半门状态;
电动机;以及
机械性的锁定用离合器,连接和切断所述电动机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的旋转传递,
所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构成为,通过电动使所述车辆门在从打开状态到所述半门状态的范围进行开闭动作,
该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与位于从所述全闭状态到所述半门状态的范围的所述车辆门的状态连动,将所述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所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并且与位于比所述半门状态开放的范围的所述车辆门的状态连动,将所述锁定用离合器切换到所述旋转传递的切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对于所述连动机构设定空转动作,该空转动作在所述全闭状态和所述半门状态之间的所述车辆门的开闭动作时,消除对于切换到所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的所述锁定用离合器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有:
滑轮,通过旋转使绳索部件移动而使所述车辆门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开闭用离合器,连接及切断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滑轮之间的旋转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所述门锁具有:
锁闩,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锁闩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时,所述锁闩与固定于所述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撞针卡合,从而将所述车辆门保持为所述全闭状态,在所述锁闩配置于半锁定位置时,所述锁 闩与所述撞针卡合,从而将所述车辆门保持为所述半门状态;以及
杆,限制配置于所述全锁定位置或者所述半锁定位置的所述锁闩的旋转,
所述连动机构与所述锁闩的旋转连动,将所述锁定用离合器在所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所述门锁具有:
锁闩,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锁闩配置于全锁定位置时,所述锁闩与固定于所述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撞针卡合,从而将所述车辆门保持为所述全闭状态,在所述锁闩配置于半锁定位置时,所述锁闩与所述撞针卡合,从而将所述车辆门保持为所述半门状态;以及
杆,限制配置于所述全锁定位置或者所述半锁定位置的所述锁闩的旋转,
所述连动机构具有连动杆,该连动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具有所述锁闩的所述车辆车身或者所述车辆门,所述连动杆根据所述撞针的与所述锁闩的卡合位置而旋转,
所述连动机构与所述连动杆的旋转连动,使所述锁定用离合器在所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所述连动机构具有设置在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根据所述车辆车身和所述车辆门之间的间隙进行动作,
所述连动机构与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连动,使所述锁定用离合器在所述旋转传递的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CN201490001128.3U 2013-10-28 2014-10-20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136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3481 2013-10-28
JP2013223481A JP6337440B2 (ja) 2013-10-28 2013-10-28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PCT/JP2014/077859 WO2015064413A1 (ja) 2013-10-28 2014-10-20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3642U true CN205713642U (zh) 2016-11-23

Family

ID=53004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12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13642U (zh) 2013-10-28 2014-10-20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51888A1 (zh)
JP (1) JP6337440B2 (zh)
CN (1) CN205713642U (zh)
TW (1) TWI638086B (zh)
WO (1) WO201506441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240A (zh) * 2017-03-13 2018-09-25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闭锁辅助驱动器
CN109421622A (zh) * 2017-08-30 2019-03-05 保定诺博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车门防擦条调控组件及汽车
CN11115280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通知装置和门开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7679B2 (ja) * 2015-03-19 2017-11-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ドア構造
US10017978B2 (en) * 2016-03-16 2018-07-10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verriding powered vehicle door
CN107433489A (zh) * 2016-05-25 2017-12-05 成都与俱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机床的移动门
DE102016118685A1 (de) * 2016-09-30 2018-04-05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EP3375959A1 (de) * 2017-03-13 2018-09-19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Schliesshilfsantrieb
JP6887884B2 (ja) * 2017-06-02 2021-06-16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開閉装置
DE102017121150A1 (de) * 2017-09-13 2019-03-14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chiebetür
US11105128B2 (en) * 2018-02-28 2021-08-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or latch with clutch selectively engaged by magnetic field
JP7202880B2 (ja) * 2018-12-26 2023-01-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スイッチ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スイッチの取り付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0974A (ja) * 1982-01-14 1983-07-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ロツク装置
US5069000A (en) * 1990-03-22 1991-12-03 Masco Industries, Inc. Reversing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US5239779A (en) * 1990-03-22 1993-08-31 Masco Industries, Inc.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US5140316A (en) * 1990-03-22 1992-08-18 Masco Industries, Inc.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US5189839A (en) * 1990-03-22 1993-03-02 Masco Industries, Inc.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US4984385A (en) * 1990-03-22 1991-01-15 Masco Industries, Inc. Powered closing assist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s or lid members
US5216838A (en) * 1990-03-22 1993-06-08 Masco Industries, Inc.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US5531498A (en) * 1994-12-01 1996-07-02 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with powered lift type tailgate
US6125583A (en) * 1997-08-13 2000-10-03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Power sliding mini-van door
JP3694493B2 (ja) * 2002-06-28 2005-09-1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装置
JP2004218295A (ja) * 2003-01-15 2004-08-05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ドア半開装置
JP4784512B2 (ja) * 2004-11-16 2011-10-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6233456A (ja) * 2005-02-22 2006-09-07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600345B2 (en) * 2006-05-25 2009-10-13 Marlene Rene Slopack Swing door operating system
US8800206B2 (en) * 2012-08-20 2014-08-12 New Visions Yezirot Aluminum, Ltd. Motorized closure assembly
JP6179270B2 (ja) * 2013-08-22 2017-08-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WO2015064471A1 (ja) * 2013-10-28 2015-05-07 アイシン精機 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149689B2 (ja) * 2013-10-28 2017-06-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149690B2 (ja) * 2013-10-28 2017-06-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240A (zh) * 2017-03-13 2018-09-25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闭锁辅助驱动器
CN108571240B (zh) * 2017-03-13 2021-04-02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闭锁辅助驱动器
CN109421622A (zh) * 2017-08-30 2019-03-05 保定诺博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车门防擦条调控组件及汽车
CN11115280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通知装置和门开闭装置
CN111152807B (zh) * 2018-11-08 2021-12-21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通知装置和门开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6522A (ja) 2015-05-07
US20160251888A1 (en) 2016-09-01
TWI638086B (zh) 2018-10-11
WO2015064413A1 (ja) 2015-05-07
JP6337440B2 (ja) 2018-06-06
TW201538836A (zh) 2015-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3642U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US9322204B2 (en) Door actuating apparatus
US10570651B2 (en) Plug door lock device and plug door system
US9938760B2 (en)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10005498B2 (en) Hatch actuation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EP2990572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control device
US6478357B2 (en) Automatic door operating device
EP2792519B1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US8033584B2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US20170022742A1 (en) Door pop-up system
JP2002536568A (ja) 電気的な閉扉補助手段と開扉補助手段とを備えた自動車ドアロック機構またはこれに類するもの
JP2008121244A (ja)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US6882120B2 (en) Power device for vehicle sliding door
JP6149690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2015086520A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EP3450660B1 (en) Door closing device
JP5703089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5291210B2 (ja)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JP6880407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GB2458468A (en) Latch with toggle linkag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pivots sharing a displaceable common pivot
EP2127929B1 (en) Sliding door closer for vehicles
JPS63217082A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強制閉扉装置
JP2006321386A (ja) ラッゲージパネルの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