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0067U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0067U
CN204870067U CN201520495084.0U CN201520495084U CN204870067U CN 204870067 U CN204870067 U CN 204870067U CN 201520495084 U CN201520495084 U CN 201520495084U CN 204870067 U CN204870067 U CN 204870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pport
supply conduit
ink supply
fe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5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圭央
宫本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0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00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记录装置,其能够抑制连接液体收容体与记录头的液体供给管弯折、压溃的情况。打印机具备:记录头,其通过喷射墨水来进行记录;记录单元,其收容记录头;液体收容单元(20),其设置在记录单元的外部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该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记录头喷射的墨水;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其将在收容于液体收容单元(20)内的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墨水供给至记录头;以及第2支承部(51a、51b、51c),其设置在液体收容单元(20)内,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有线(31),作为成为利用第2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公知通过从液体喷射头(记录头)对纸张等记录介质喷射墨水(液体)进行印刷(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即使是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时也能够连续稳定地对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所以提出了具备墨水的收容容量比较大的墨水袋(液体收容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中,在设置于壳体外部的支承装置上支承有墨水袋,通过墨水供给管从该墨水袋向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6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在从处于壳体外部的墨水袋向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的记录装置中,通过墨水供给管从墨水袋向记录头供给墨水。因此,当连接墨水袋与液体喷射头的墨水供给管在中途弯折、压溃时,有可能会导致墨水的流动变差,无法向记录头供给充分量的墨水,从而产生墨点缺失(ドット抜け)等印刷不良。
此外,这样的课题不仅限于从液体喷射头喷射墨水的记录装置,在从收容有记录头所喷射的液体的液体收容体经由液体供给管向记录头供给液体的记录装置中也基本上是共同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连接液体收容体与记录头的液体供给管发生弯折、压溃的情况的记录装置。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通过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记录单元,其收容有记录头;收容单元,其设置在记录单元的外部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该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记录头喷射的液体;液体供给管,其将在收容于收容单元内的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液体供给至记录头;以及支承部,其设置在记录单元内以及收容单元内的至少一方,支承液体供给管,在液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成为利用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通过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记录单元,其收容有记录头;收容单元,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该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记录头喷射的液体;液体供给管,其将在收容于收容单元内的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液体供给至记录头;以及支承部,其设置在记录单元内以及所述收容单元内的至少一方,支承液体供给管,在液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成为利用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根据上述各结构,利用支承部来支承液体供给管,所以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弯折、压溃的情况。
但是,仅设置有支承部的话,有可能液体供给管在原本就弯折、压溃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并在此状态下利用支承部进行支承。
对此,在上述结构中,在液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成为利用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因此,可通过以该标记为基准来对准利用支承部进行支承的位置,由此在液体供给管不会弯折、压溃的适当部位支承该液体供给管。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原本就是在弯折、压溃的状态下进行配置的情况。
总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地支承液体供给管,抑制液体供给管弯折、压溃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内的液体的流动性变差的情况,抑制印字不良等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支承部包含收容液体供给管的引导槽,该引导槽中的弯曲的引导槽的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以遍及该引导槽的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外周壁来限制液体供给管使得其不会探出到外周侧。因此,可利用引导槽来调节液体供给管的弯曲程度,从而可进一步抑制液体供给管弯折、压溃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引导槽中的弯曲引导槽的弯曲部内侧的内周壁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在该引导槽的内周壁间断的部分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外周壁向弯曲部内侧突出,并按压在该引导槽内收容的液体供给管。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突出部来按压在引导槽中收容的液体供给管。因此,液体供给管不易从引导槽脱出。另外,因为内周壁在设置有突出部的位置处间断,所以即使设置有突出部,也能够通过该间断的部分将液体供给管组装到引导槽。
另外,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收容单元内固定有安装液体收容体的支承机构,在支承机构中设置有液体供给针,该液体供给针在安装有液体收容体时贯插到该液体收容体的内部,使该液体收容体与液体供给管连通,作为支承部,在收容单元内的从支承机构引出液体供给管的部分设置有第1支承部,另一方面,在该收容单元内的从第1支承部分离的位置设置有第2支承部,第1支承部以及第2支承部分别设置有一对侧壁,第1支承部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比液体供给管的直径长,第2支承部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比液体供给管的直径短。
在液体收容体上设置有使液体供给针贯插的贯插部。但是,因为液体收容体由于制造公差等而在其尺寸上具有偏差,所以期望当在支承机构上安装液体收容体时,调整液体供给针的位置,进行液体供给针与液体收容体的贯插部的对位。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第2支承部来固定液体供给管,所以可抑制液体供给管在收容单元内弯折、压溃的情况。另外,在第1支承部,液体供给管被支承成能够移位,所以容许液体供给针的移位,当在支承机构上安装液体收容体时可调整液体收容体的贯插部与液体供给针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只要在收容单元内的设置有支承部的部分设有与在液体供给管上设置的标记成对的标记,就可以通过对准成对的标记彼此间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进行液体供给管的定位。
另外,在此结构中,若利用设置于收容单元的壁面上的凹凸来表现在收容单元上设置的标记,则可以在成形收容单元的工序中刻印标记,所以与使收容单元成形之后设置标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可在记录单元内的设置有支承部的部分设置与在液体供给管上设置的标记成对的标记。
即使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对准成对的标记彼此间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进行液体供给管的定位。
另外,如果利用设置于记录单元的壁面上的凹凸来表现在记录单元上设置的标记,则可以在成形记录单元的工序中刻印标记,所以与使记录单元成形之后设置标记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制造工序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液体收容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盖体已打开的状态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已卸下盖体以及盖的状态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在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外壳上设置的第2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6是已卸下盖体以及盖的状态的第2液体收容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在第2液体收容单元的外壳上设置的第2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的配置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向记录单元的内部配置液体供给管的配置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横穿记录单元的内部的液体供给管的配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记录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2是在记录单元的内部将液体供给管引导到中继器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与中继器连接的液体供给管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记录单元,11:壳体,12:记录头,13:滑架,14:中继器,15:操作面板,16:排出口,17:排纸托盘,18:供纸盒,19:扫描部,20:第1液体收容单元,21:外壳,22:底形成部件,23:侧壁形成部件,24:盖体,25:壁面,26、27、28:支承体(stay),29a、29b、29c:墨水供给管,30:液体供给针,31:第1线,32:第2线,33:第3线,40:液体收容体,41:墨水袋,42:把手部,43:IC芯片,44:供给通路,45:贯插部,50a、50b、50c:第1支承部,51a、51b、51c:第2支承部,52:外周壁,53:内周壁,54:突出部,55:下部壁,56:上部壁,57:第3支承部,59:标记,60:管贯插孔,70:第2液体收容单元,71:外壳,72:底形成部件,73:侧壁形成部件,74:盖体,75:壁面,76:支承体,77:墨水供给管,78:液体供给针,79:线、80:第1支承部、81:第2支承部、82:直线部、83:弯曲部、84:下部壁、85:上部壁、86:突出部、87:外周壁、88:内周壁、89:第3支承部,90:标记,100:通道部件,101:主体框架,102:贯通孔,103:肋,104:开口,105:保护部件,106:板部,107:并列支承部,108:弯曲辅助部件,109:第1入口部,110:连接部,111:夹紧器,112:开口,113:第2入口部,114:夹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3来说明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示出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例子。
如图1所示,打印机具备:记录单元10,其通过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上进行记录;以及两个液体收容单元20、70,其对记录单元10供给墨水。此外,液体收容单元20、70是收容后述的液体收容体40的收容单元。
在记录单元10中设置有壳体11,在壳体11中收容有喷射墨水而在纸张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12、以及支承记录头12的滑架13。
滑架13在壳体11的内部能够在作为打印机的宽方向的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伴随着滑架13的移动,记录头12在打印机的宽方向上往复移动并且喷射墨水,由此在纸张P上进行记录(印刷)。
在壳体11中收容有中继器14。在中继器14中设置有暂时贮存从各液体收容单元20、70向记录头12供给的墨水的缓冲室。中继器14在该缓冲室中去除与墨水一起流过来的空气,然后对记录头12供给墨水。
另外,在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操作打印机的操作面板15。此外,如图1中箭头所示,以下,将该操作面板15中的监视器、按钮等标识所朝向的方向作为打印机的前方,将该前方的相反方向作为打印机的后方。
在壳体11中位于打印机的前方侧的正面设置有矩形状的排出口16,排出口16用于使在壳体11的内部记录完的纸张P排出至壳体11的外部。在排纸托盘17上载置从排出口16排出的纸张P。另外,在壳体11正面的排纸托盘17的下方拆卸自如地安装有上下二层的供纸盒18。这些供纸盒18可在层叠的状态下收容多张纸张P。
另外,在记录单元10的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收容扫描仪的扫描部19,该扫描仪读取放置于预定的读取位置上的原稿中所记录的图像。
接着,参照图2来说明在液体收容单元20、70中收容的液体收容体40。
如图2所示,液体收容体40具备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墨水袋41,在该墨水袋41中收容有墨水。另外,在墨水袋41的上端部固定有矩形环状的把手部42。在墨水袋41与把手部42的连接部设置有IC芯片43。在IC芯片43中存储有墨水袋41所收容的墨水的剩余量或种类等信息。另外,在墨水袋41与把手部42的连接部设置有贯插部45,贯插部45利用过滤器等进行遮盖并通过供给通路44与墨水袋41的内部连通。
接着,参照图3~图5来说明在壳体11的右侧面安装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20。
如图3所示,第1液体收容单元20具备外壳21和支承在该外壳21中收容的3个液体收容体40的支承体26、27、28。外壳21由以下部分构成:有底箱状的底形成部件22,其形成外壳21的底;侧壁形成部件23,其连结于底形成部件22的与壳体11对置的侧壁的上端;以及盖体24,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底形成部件22的上端。盖体24通过与侧壁形成部件23的上端抵接、分离来开闭外壳21。此外,外壳21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状。
在外壳21内设置有从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突出的3个支承体26、27、28。通过在各支承体26、27、28上嵌入液体收容体40的把手部42,而使得液体收容体4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各支承体26、27、28。即,支承体26、27、28作为支承液体收容体40的支承机构发挥功能。此外,在支承体26上安装有收容例如黄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40,在支承体27上安装有收容例如品红墨水的液体收容体40,在支承体28上安装有收容例如青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40。
如图4所示,各支承体26、27、28在其下方连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一端与分别设置在支承体26、27、28的内部的液体供给针30连接。各液体供给针30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设置在支承体26、27、28的内部,并且其前端露出。由此,当在各支承体26、27、28上组装有液体收容体40时,液体供给针30刺穿设置于液体收容体40的贯插部45,液体供给针30贯插到液体收容体40的内部。由此,与液体供给针30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和液体收容体40连通。
在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以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3条线作为标记。这些线在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整个周向上连续延伸,成为圆环状。此外以下,将设置于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的3条线中的、设置在最接近连接于支承体26、27、28的一端的位置的线作为第1线31,将设置在最远离连接于支承体26、27、28的端部的位置的线作为第3线33。然后,将设置于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的3条线中的位于第1线31与第3线33之间的线作为第2线32。
另外,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利用在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上设置的多个支承部、即在第1液体收容单元20内设置的多个支承部而被支承成弯曲的形状。此外,在外壳21内安装有能隐藏引绕在外壳21内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盖,不过在图4中示出卸下该盖、盖体24以及液体收容体40的状态。
接着,说明在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上设置的各支承部的结构。
在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上,在从支承体26、27、28引出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部分、即支承体26、27、28的紧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具有从该壁面25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的第1支承部50a、50b、50c。第1支承部50a、50b、50c中的一对侧壁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侧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直径长。因此,在第1支承部50a、50b、50c中,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能够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位,而且以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状态进行组装。
另外,在与第1支承部50a、50b、50c分离的位置上设置有第2支承部51a、51b、51c。第2支承部51a、51b、51c是引导槽,具有从壁面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第2支承部51a、51b、51c中的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的第2支承部51a、51b弯曲,支承墨水供给管29c的第2支承部51c未弯曲而以直线状延伸。
如图5所示,在弯曲的第2支承部51a中,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52以遍及该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内侧的内周壁53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内周壁53间断的部分处、且在外周壁52的离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一个突出部54,该突出部54向弯曲部内侧即内周壁53侧突出。
另外,第2支承部51b也与第2支承部51a同样,该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52以遍及该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弯曲部内侧的内周壁53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内周壁53间断的部分处、且在外周壁52的离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一个突出部54,该突出部54向弯曲部内侧突出。
另外,如图4所示,在没有弯曲的第2支承部51c中,位于图4中的下方的下部壁55以遍及全长的方式设置,另一方面,位于图4中的上方的上部壁56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上部壁56间断的部分处、且在下部壁55的离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一个突出部54,该突出部54向上部壁56侧突出。
所述第2支承部51a、51b、51c中的一对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直径短。即,第2支承部51a、51b中的外周壁52与内周壁53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a、29b的直径短。另外,第2支承部51c中的下部壁55与上部壁56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c的直径短。因此,利用第2支承部51a、51b、51c,在该第2支承部51a、51b、51c上组装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固定成沿着第2支承部51a、51b、51c的形状。
另外,在第2支承部51b的下方设置有支承墨水供给管29c的第3支承部57。第3支承部57是弯曲的引导槽,具有弯曲的一对侧壁。并且,第3支承部57与第2支承部51a、51b同样,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以遍及该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弯曲部内侧的内周壁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内周壁间断的部分处、且在外周壁的离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向弯曲部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4。并且,在第3支承部57设置有一个突出部54。另外,第3支承部57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c的直径短。因此,当在第3支承部57上组装有墨水供给管29c时,墨水供给管29c沿着第3支承部57被固定。
这样,与支承体26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a利用第1支承部50a以及第2支承部51a进行支承。另外,与支承体27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b利用第1支承部50b以及第2支承部51b进行支承。另外,与支承体28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c利用第1支承部50c、第2支承部51c以及第3支承部57进行支承。
这里,在侧壁形成部件23的壁面25上,刻印有多个以凸部的方式来表现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标记59被配置成其角部的前端指示第2支承部51a、51b、51c的一端。此外,因为标记59以凸部的方式刻印到壁面25上,所以可以利用设置于壁面25的凹凸进行表现。
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配置成,设置于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第1线31位于第2支承部51a、51b、51c的一端。即,将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配置成,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第1线31处于与利用设置于外壳2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表示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
这样支承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通过设置于侧壁形成部件23的管贯插孔60引绕至外壳21外。
然后,引绕至外壳21外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导入记录单元10的壳体11的内部,与中继器14进行连接。中继器14通过在记录单元10上设置的墨水供给系统与记录头12连接。因此,当在设置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各支承体26、27、28上安装有液体收容体40时,收容于液体收容体40的墨水可经由中继器14供给到记录头12。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6来说明在壳体11的左侧面安装的第2液体收容单元70。如图1所示,第2液体收容单元70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同样具备外壳71。外壳71由以下部分构成:有底箱状的底形成部件72,其形成外壳71的底;侧壁形成部件73,其连结于底形成部件72的与壳体11对置的侧壁的上端;以及盖体74,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底形成部件72的上端。盖体74通过与侧壁形成部件73的上端抵接、分离来开闭外壳71。此外,外壳7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在外壳71内收容有一个液体收容体40。液体收容体40具备墨水袋41和矩形环状的把手部42,其中,在墨水袋41收容有例如黑色墨水,墨水袋41由挠性材料构成且容量比设置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液体收容体40大,把手部42固定于墨水袋41的上端部。
如图6所示,在外壳71内设置有一个从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突出的支承体76。通过将液体收容体40的把手部42嵌入支承体76,而使得液体收容体4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支承体76。即,支承体76作为支承液体收容体40的支承机构发挥功能。
支承体76在其下方连接有墨水供给管77。墨水供给管77与设置于支承体76的内部的液体供给针78连接。液体供给针78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设置于支承体76的内部,并且其前端露出。由此,当在支承体76上组装有液体收容体40时,液体供给针78刺穿设置于液体收容体40的贯插部45,液体供给针78被贯插到液体收容体40的内部。由此,连接于液体供给针78的墨水供给管77与液体收容体40连通。
在墨水供给管77上设置有1条线79作为标记。该线79在与墨水供给管7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整个周向上连续地延伸,成为圆环状。
墨水供给管77利用设置于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的多个支承部、即设置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内的多个支承部而被支承成弯曲的形状。此外,在外壳71内安装有隐藏被引绕于外壳71内的墨水供给管77的盖,图6示出已卸下该盖、盖体74以及液体收容体40的状态。
接着,说明设置于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的各支承部的结构。
在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在从支承体76引出墨水供给管77的部分、即支承体76的紧下方的部分,设置有具有从该壁面75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的第1支承部80。第1支承部80的一对侧壁在图6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侧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77的直径长。因此,在第1支承部80中,墨水供给管77可在图6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移位,而且以在图6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状态进行组装。
另外,在与第1支承部80分离的位置上设置有第2支承部81。第2支承部81是引导槽,具有从壁面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第2支承部81具备在图6的左右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82以及从该直线部82向上方弯曲90°的弯曲部83。
在直线部82,位于图6中下方的下部壁84以遍及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位于图6中上方的上部壁85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上部壁85间断的部分处、且在下部壁84的离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向上部壁85侧突出的突出部86。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弯曲部83,弯曲部83外侧的外周壁87以遍及该弯曲部83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另一方面,弯曲部83内侧的内周壁88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内周壁88间断的部分处、且在外周壁87的离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最远的部分设置有一个向弯曲部83内侧即内周壁88侧突出的突出部86。
第2支承部81的一对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77的直径短。即,直线部82中的下部壁84与上部壁85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77的直径短。另外,弯曲部83中的外周壁87与内周壁88之间的距离也比墨水供给管77的直径短。因此,利用第2支承部81,组装到该第2支承部81上的墨水供给管77被固定成沿着第2支承部81的形状。
另外,在第2支承部81的弯曲部83的上方设置有具有从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的第3支承部89。第3支承部89的一对侧壁在图6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侧壁之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77的直径短。因此,利用第3支承部89,墨水供给管77以在图6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状态被固定。
这里,在侧壁形成部件73的壁面75刻印有以凸部的方式来表现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90。标记90被配置成其角部的前端指示第2支承部81的一端。此外,因为标记90以凸部的方式刻印在壁面75上,所以利用设置于壁面75的凹凸来表现标记90。
墨水供给管77利用第1支承部80、第2支承部81以及第3支承部89进行支承,使得设置于该墨水供给管77的线79位于第2支承部81的一端。即,将墨水供给管77的线79的位置配置成与利用设置于外壳7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90表示的位置大致相同。
这样支承的墨水供给管77通过设置于侧壁形成部件73的管贯插孔91被引绕到外壳71外。
并且,引绕到外壳71外的墨水供给管77被导入记录单元10的壳体11的内部并与中继器14连接。由此,当在设置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支承体76上安装有液体收容体40时,收容于该液体收容体40内的墨水能够经由中继器14向记录头12供给。
接着,参照图8~图13来说明记录单元10内部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配置方式。
图8示出已卸下壳体11的一部分的状态的记录单元10。
如图8所示,在壳体11上设置有通道部件100。通道部件100是其下端开口的倒U字状,其下端被插入于构成壳体11的一部分的主体框架101。在通道部件10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贯通孔102。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贯插于贯通孔102。贯通孔102的宽度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直径稍宽。因此,当将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贯插于通道部件100时,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以沿纵向排列的状态被支承。即,通道部件100作为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支承部发挥功能。在通道部件10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肋103。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配置成,设置于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第2线32与该肋103重叠。
此外,如图4所示,通道部件100被设置在当安装有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外壳21时从管贯插孔60向外壳21内露出的位置。
另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主体框架101上设置有开口104,该开口104用于将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引绕向中继器14。在该开口104嵌入有保护部件105,该保护部件105通过覆盖该开口104的端部来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开口104的端部擦伤的情况。另外,在主体框架101形成有与开口104连接且沿着扫描方向X延伸的板部106。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板部106设置有并列支承部107,该并列支承部107沿着扫描方向X延伸并将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支承成呈直线状排列的状态。并列支承部107具有三个半圆筒状的嵌合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被配置成,设置于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第3线33位于并列支承部107的一端。
这样,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在从保护部件105(开口104)引绕到主体框架101内部之后,以固定于并列支承部107的状态沿扫描方向X配置,横穿主体框架101。
并且,如图11所示,在扫描方向X上,在比中继器14靠内侧(在图11中为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向上方弯曲的弯曲辅助部件108。
如图12所示,在该弯曲辅助部件108上卷绕有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并且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卷绕成螺旋状。
并且,如图11所示,经由弯曲辅助部件108向上方引导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从中继器14的第1入口部109导入到中继器14的内部。
如图13所示,在中继器14设置有与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对应的4个连接部110a、110b、110c、110d。在其中的3个连接部110a、110b、110c上连接有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引绕来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在中继器14的第1入口部109的内部设置有夹紧器111。利用该夹紧器111分别固定墨水供给管29a、29b、29c。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引绕到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外壳71外的墨水供给管77通过设置于壳体11的开口112以及中继器14的第2入口部113被导入到中继器14的内部。设置于中继器14的连接部110a、110b、110c、110d中的位于图13的左端的连接部110d上连接有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引绕来的墨水供给管77。在中继器14的第2入口部113的内部设置有夹紧器114。利用该夹紧器114来固定墨水供给管77。
接着,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
因为利用各支承部来支承配置于打印机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所以在将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配置于打印机的状态下,可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原本弯折、压溃的情况。
但是,在仅设置有各支承部的情况下,有可能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本来就是在弯折、压溃的状态下配置的,并在此状态下直接由各支承部进行支承。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有成为利用各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线31、32、33、79。并且,在将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组装到打印机中时,以该线31、32、33、79为基准来对应利用各支承部进行支承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不会弯折、压溃的适当部位,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
另外,在各支承部中的弯曲的支承部,由于以遍及该支承部的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有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52、87,因此利用外周壁52、87进行限制,使得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不会探出到外周侧。由此调节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弯曲程度。
另外,在各支承部中的弯曲的支承部,断续地设置有弯曲部内侧的内周壁53、88,在该内周壁53、88间断的部分处设置有从外周壁52、87向弯曲部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4、86。因此,收容于该支承部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被突出部54、86按压,不易脱出。另外,内周壁53、88在设置有突出部54、86的位置上间断开,所以即使设置有突出部54、86也能够通过该间断开的部分将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组装到各支承部。
这里,在液体收容体40上设置有使液体供给针30、78贯插的贯插部45,但液体收容体40由于制造公差等而导致其尺寸具有偏差。因此,在各支承体26、27、28、76上安装液体收容体40时,期望调整液体供给针30、78的位置,进行液体供给针30、78与液体收容体40的贯插部45的对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支承部50a、50b、50c、80,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被支承成能够移位,因此容许液体供给针30、78的移位,从而在将液体收容体40安装于各支承体26、27、28、76时容许液体收容体40的贯插部45与液体供给针30、78的位置的调整。
另外,在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各支承体26、27、28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中,在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线31、32、33。因此,当在壳体11以及外壳21上组装墨水供给管29a、29b、29c时,可在多个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因为使该线31、32、33成为沿着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周向延伸的线,所以能够表示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延伸方向上的窄的范围,通过以该线为基准进行对位,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并且,使设置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线31、32、33为遍及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整周的圆环状的线。因此,即使是扭转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状态,也能够目视确认在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的标记即线31、32、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内,在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各支承体26、27、28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中,使第1线31与设置于外壳2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对应地进行配置。另外,使第2线32与通道部件100的肋103对应地进行配置。而且,使第3线33与并列支承部107的前端对应地进行配置。即,使第1线31与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成对、第2线32与肋103成对、第3线33与并列支承部107成对,从而以对准该成对的标记彼此之间的位置的方式来配置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因此,支承位置的错误(間違い)变少,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定位。
另外,在作为记录单元10的壳体11的一部分的通道部件100形成作为凸部的肋103,使该肋103成为作为对位的基准的标记,因此,能够在成形壳体11的工序中刻印标记,与在使壳体11成形之后设置标记的情况相比,制造工序数变少。
另外,在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支承体76连接的墨水供给管77,设置有沿着墨水供给管77的周向延伸的线79,因此,能够表示墨水供给管77的延伸方向的窄的范围,通过以该线79为基准进行对位,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此外,使设置于墨水供给管77的线79成为遍及墨水供给管77的整周的圆环状的线,因此,即使是扭转了墨水供给管77的状态也能够目视确认在该墨水供给管77上设置的标记即线79。
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在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支承体76连接的墨水供给管77,使该线79与设置于外壳7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90相对应,使它们成对,从而以对准该成对的标记彼此之间的位置的方式来配置墨水供给管77。因此,支承位置的错误变少,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77的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置于外壳21、71的壁面25、75的凹凸来表现设置于液体收容单元20、70的外壳21、7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90。因此,能够在成形外壳21、71的工序中刻印标记59、90,与在使外壳21、71成形之后设置标记59、9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数。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1)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有作为利用支承部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线31、32、33、79,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在原本就弯折、压溃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因此,可适当地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弯折、压溃的情况。进而,能够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内的液体的流动性变差,抑制印字不良等情况的产生。
(2)弯曲的第2支承部51a、51b、81以及第3支承部57的外周壁52、87以遍及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设置。因此,能够限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使得其不会探出到外周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弯折、压溃的情况。
(3)弯曲的第2支承部51a、51b、81以及第3支承部57的内周壁53、88以断续的方式设置,在内周壁53、88间断的部分设置有突出部54、86。因此,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不易从支承部脱出,并且即使设置有突出部54、86也能够组装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
(4)使第1支承部50a、50b、50c、80中的一对侧壁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直径长,使第2支承部51a、51b、51c、81中的一对侧壁间的距离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直径短。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在外壳21、71内弯折、压溃的情况,并且当在各支承体26、27、28、76上安装液体收容体40时可调整液体收容体40的贯插部45与液体供给针30、78的位置。
(5)在与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支承体26、27、28连接的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有多个线31、32、33,因此,在组装墨水供给管29a、29b、29c时,可在多个位置进行定位,可更精细地调节其形状。
(6)使设置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的线成为沿着与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周向延伸的线,因此,通过以该线为基准进行对位,可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定位。
(7)使设置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的线成为遍及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整周的圆环状的线。因此,即使扭转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也能够目视确认在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作为标记的线而容易地进行对位。
(8)在外壳21、71的设置有第2支承部51a、51b、51c、81的部分设有与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线成对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90。因此,可通过对准该成对的标记彼此间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定位。
(9)利用在外壳21、71的壁面25、75上设置的凹凸来表现出设置于外壳21、71的三角形形状的标记59、90,因此,能够在成形外壳21、71的工序中刻印标记59、90,与在使外壳21、71成形之后设置标记59、90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制造工序数。
(10)在通道部件100设置有肋103作为与设置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作为标记的线32成对的标记,因此,可通过对准该成对的标记彼此间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定位。
(11)因为在通道部件100上设置的标记是形成于通道部件100的肋103,所以能够在成形通道部件100的工序中设置标记,与使通道部件100成形之后设置标记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制造工序数。
此外,可如以下这样地变更实施上述实施方式。
·可以在与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支承体76连接的墨水供给管77上以在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标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使标记与各支承部80、81、89的一端对应,将墨水供给管77组装到各支承部80、81、89即可。
·当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多个标记时,可使用相互不同的标记。例如,可使颜色、形状或图案等不同。
·可在外壳21、71上利用凹部来刻印三角形形状的标记。
·虽然示出了利用在壁面25、75上设置的凹凸来表现标记的例子,但标记只要能够确认其位置既可,因此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来表现标记。例如,可采用利用涂料描绘标记的结构或安装成为基准的部件作为标记的结构。
·可对在外壳21、71上设置的标记着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使各标记的颜色不同,或者可使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标记颜色与在外壳上设置的标记颜色以相同的颜色进行对应。根据这样的结构,更容易明了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标记与在外壳上设置的标记的对应。
·可在外壳21、71的设置有第2支承部51a、51b、51c、81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上设置标记。例如,可在设置有第1支承部50a、50b、50c、80的部分或设置有第3支承部57、89的部分等上设置标记。
·可使在外壳21、71上设置的标记成为三角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可采用线或圆、四边形等其它记号。
·在第1液体收容单元20中收容3个液体收容体40,在第2液体收容单元70中收容1个液体收容体40,但可适当变更它们的数目。另外,也可以仅具备第1液体收容单元20以及第2液体收容单元70中的任意一方。
·可在各支承部适当变更突出部54、86的数目。
·可适当变更在第1液体收容单元20的外壳21上设置的支承部的数目。
·可适当变更在第2液体收容单元70的外壳71上设置的支承部的数目。
·可在通道部件100上形成与肋103不同的标记。标记只要是能够确认其位置的记号即可,例如,可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槽等。另外,可采用利用涂料描绘标记的结构或安装成为基准的部件作为标记的结构。此外,可使通道部件100与肋103分别成型,利用粘接等来固定它们。
·可以在记录单元10的壳体11的板部106,在设置有并列支承部107的部分设置与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的第3线33成对的标记、例如表示并列支承部107的一端所处的部分的标记。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对准这些成对的标记彼此间的位置,来更准确地进行墨水供给管29a、29b、29c的定位。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只要利用在板部106的壁面上设置的凹凸来表现在壳体11上设置的标记,就能够在成形壳体11的工序中刻印标记,因此与使壳体11成形之后设置标记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制造工序数。
·在外壳21、71上可不设置三角形形状的标记。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使线31、79与第2支承部51a、51b、51c、81的一端对准的方式来组装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由此,能够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不会弯折、压溃的适当部位上支承该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
·可使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线31、32、33、79不是遍及整周的圆环状的线。例如,也可以是周向上的一部分断开等、间断地设置沿周向延伸的线31、32、33、79。
·作为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上设置的标记可采用线以外的记号。例如,可采用圆或三角这样的记号等。
·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的标记数可适当进行变更,只要是1个以上既可。
·可使第1支承部50a、50b、50c、80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直径相同,或者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直径短。
·虽然在各支承部上设置有突出部54、86,但也可以不设置突出部54、86。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断续地设置内周壁53、88或上部壁56、85。
·可断续地设置有外周壁52、87或下部壁55、84。例如,在间断的部分的长度比墨水供给管29a、29b、29c、77的直径短的情况下,不需要连续地设置外周壁52、87或下部壁55、84。
·液体收容体40也可以是在变空了的情况下与盛满墨水的新的液体收容体40更换的更换式的结构,或者向变空了的液体收容体注入墨水的注入式的结构。
·可在记录单元10内设置液体收容单元20、70。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记录单元10的内部也设置有收容于液体收容单元20、70的液体收容体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可以是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是喷射以下这样的液状体进行记录的液状体喷射装置,该液状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采用的电极材料或色材(像素材料)等材料。另外,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通过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
记录单元,其收容有所述记录头;
收容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的外部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所述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所述记录头喷射的液体;
液体供给管,其将在收容于所述收容单元内的所述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液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以及
支承部,其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内以及所述收容单元内的至少一方,支承所述液体供给管,
在所述液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成为利用所述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通过对记录介质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
记录单元,其收容有所述记录头;
收容单元,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所述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所述记录头喷射的液体;
液体供给管,其将在收容于所述收容单元内的所述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液体供给至所述记录头;以及
支承部,其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内以及所述收容单元内的至少一方,支承所述液体供给管,
在所述液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成为利用所述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包含收容所述液体供给管的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中的弯曲的引导槽的弯曲部外侧的外周壁以遍及该引导槽的弯曲部的全长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中的弯曲的引导槽的弯曲部内侧的内周壁以断续的方式设置,
在该引导槽中的所述内周壁间断的部分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外周壁向弯曲部内侧突出,并按压在该引导槽内收容的所述液体供给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单元内固定有安装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支承机构,
在所述支承机构中设置有液体供给针,该液体供给针在安装有所述液体收容体时贯插到该液体收容体的内部,使该液体收容体与所述液体供给管连通,
作为所述支承部,在所述收容单元内的从所述支承机构引出所述液体供给管的部分设置有第1支承部,另一方面,在所述收容单元内的从所述第1支承部分离的位置设置有第2支承部,
在所述第1支承部以及所述第2支承部上分别设置有一对侧壁,所述第1支承部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液体供给管的直径长,所述第2支承部中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液体供给管的直径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单元内的设置有所述支承部的部分设置有标记,该标记与在所述液体供给管上设置的所述标记成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设置于所述收容单元的壁面上的凹凸来表现在所述收容单元上设置的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单元内的设置有所述支承部的部分设置有标记,该标记与在所述液体供给管上设置的所述标记成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设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壁面上的凹凸来表现在所述记录单元内设置的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单元内收容有多个所述液体收容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单元上设置有开口,由所述支承部支承的所述液体供给管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收容单元内导入到所述记录单元的内部。
CN201520495084.0U 2014-07-31 2015-07-09 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00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5906A JP6413442B2 (ja) 2014-07-31 2014-07-31 記録装置
JP2014-155906 2014-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0067U true CN204870067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4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50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0067U (zh) 2014-07-31 2015-07-09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78539B2 (zh)
JP (1) JP6413442B2 (zh)
CN (1) CN20487006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2924S1 (en) * 2015-10-30 2017-07-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CN110392634B (zh) 2017-04-04 2022-06-0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耗材储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0971A (ja) * 1992-02-14 1993-08-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429078B2 (ja) * 1994-08-24 2003-07-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ホースクランプ部材
JPH08270173A (ja) * 1995-03-31 1996-10-15 Motohiro Hara 下地パネル
EP0890442A1 (en) * 1997-06-18 1999-0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en align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JP2000043286A (ja) * 1998-07-30 2000-02-15 Hewlett Packard Co <Hp> インク配給システム
JP2005144709A (ja) * 2003-11-11 2005-06-09 Ricoh Co Ltd 記録液供給チューブ、記録液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7477A (ja) * 2004-08-18 2006-03-02 Canon Inc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該ポンプ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44905A (ja) * 2005-11-30 2007-06-14 Ricoh Co Ltd 液供給装置、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WO2008126561A1 (ja) * 2007-03-28 2010-07-22 コニカミノルタIj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2009202346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5223750B2 (ja) * 2009-03-24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876269B2 (en) * 2009-08-31 2014-11-04 Roland Dg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2012148510A (ja) * 2011-01-20 2012-08-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644617B2 (ja) * 2011-03-23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590756B2 (en) * 2011-04-26 2013-1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Container with tube drawing desired fluid concentrations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JP2013158969A (ja) * 2012-02-02 2013-08-1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貯蔵部の昇温抑制方法
JP5983924B2 (ja) * 2012-08-10 2016-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4052028A (ja) * 2012-09-06 2014-03-20 Nifco Inc 配設具
JP6115101B2 (ja) * 2012-11-26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31223A1 (en) 2016-02-04
US9278539B2 (en) 2016-03-08
JP6413442B2 (ja) 2018-10-31
JP2016032889A (ja)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7274B (zh) 流体盒及包括流体盒的喷墨打印机
CN103862876B (zh) 印刷流体供给装置和印刷流体盒
CN102582258B (zh) 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EP2197681B1 (en) Closure and connector for a supply container
JP5761250B2 (ja)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流体収容部収容方法
US20140104349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50851B2 (en) Holder having detachable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JP6085922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870067U (zh) 记录装置
CN100519196C (zh) 记录液容器、打印设备、墨盒收集设备、显影剂容器及显影装置
CN104647894B (zh) 记录装置
CN10743377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5479947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供给装置
CN107921782A (zh)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模块
US8608299B1 (en) Ink cartridge with replaceable ink bag
CN105269971A (zh)
KR102377576B1 (ko) 액체 수용체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CN204382811U (zh)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104015490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2416762B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WO2014132635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CN204340385U (zh) 记录装置
CN10450768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3660595A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1412319B (zh) 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