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2567U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2567U
CN204472567U CN201420727042.0U CN201420727042U CN204472567U CN 204472567 U CN204472567 U CN 204472567U CN 201420727042 U CN201420727042 U CN 201420727042U CN 204472567 U CN204472567 U CN 204472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mission gearbox
whole ground
transmission
working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70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卓也
清家理伯
高桥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2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25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设置升降连杆机构(3),在该升降连杆机构(3)上设置作业装置(4),设置向上述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后轮(11、11)进行传动的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该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之间设置基部框架(100),在该基部框架(100)的前部设置行驶车体(2)的主框架(15),将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固定安装在该基部框架(100)以及主框架(15)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使机体的耐久性较高,且能较大地取得整地装置的升降幅度。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车体的后部连结苗栽种部等作业装置的作业车辆,属于农业机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已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述的苗移植机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苗移植机,其具有后部框架,所述后部框架由横框架和左右的连杆框架构成,所述横框架在沿机体的前后方向配置的、大致长方形的框体状的主框架的后部上沿左右方向配置,所述左右的连杆框架立设于装配有使苗栽种部等作业装置升降的升降连杆机构的横框架的两端。而且,可转动地设置有向左右的后轮传动驱动力的齿轮传动箱,在左右两端具备经过各个凸缘部而固定齿轮传动箱的连结框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苗移植机,其在固定于连结轴的两端的齿轮传动箱中,设置有向平整农田面的凹凸的整地装置传动的传动轴,该传动轴设置为从机体右侧的齿轮传动箱到苗栽种部下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235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0008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作业车辆的构成中,因为左右的齿轮传动箱是容易承受后轮的重量或动作载荷的部位并且仅通过凸缘部与连结框架连结,所以容易因载荷而消耗连结部件,从而存在耐久性降低及消耗部件的损耗变快的问题。
另外,左右的齿轮传动箱因为与连结框架的左右宽度的匹配,所以需要使左右宽度较小,因而刚性有限,在载荷较大的环境下存在耐久性容易下降的问 题。
另外,左右的连杆框架配置在横框架上并且从下方被牢固地支撑,但是因为并未被从左右方向支撑,所以存在因作业装置的摇晃或左右方向重量平衡的偏移而产生歪斜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构成中,为了避免传动轴与连结框架的干涉,而将其设置为通过连结框架下侧,所以在变更整地装置的作业高度时,传动轴的上下转动范围被限制,存在因整地装置升降高度的变更幅度较小而产生不能对应的作业条件的问题。
另外,若将传动轴设置为通过连结框架的上方,则传动轴的上下转动特别是下方转动被连结框架限制,所以与上述一样,存在因整地装置升降高度的变更幅度较小而产生不能对应的作业条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考虑上述现有的作业车辆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耐久性提高的作业车辆,并且提供整地装置的升降幅度比以往更大的作业车辆。
方案1所述的作业车辆,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设置升降连杆机构3,在该升降连杆机构3上设置作业装置4,设置向上述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后轮11、11进行传动的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在该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之间设置基部框架100,在该基部框架100的前部设置行驶车体2的主框架15,将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固定安装在该基部框架100以及主框架15上。
方案2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1的基础上,将上述主框架15固定安装于上述基部框架100,在该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左右的凸缘120L、120R,并且在构成上述主框架15的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上分别固定安装辅助凸缘120sL、120sR,在该左右的凸缘120L、120R与辅助凸缘120sL、120sR上装配有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
方案3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下面分别形成平坦部201L、201R,在该左右的平坦部201L、201R上,朝向机体左右方向形成有从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排出润滑油的排出部202L、202R。
方案4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3的基础上,设置有平整农田的整地装置27,上述左右的排出部202L、202R形成在与设置有上述左右的后轮11、11的一侧左右方向相反的一侧。
方案5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设置有平整农田的整地装置27,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一方的后面侧形成孔225a,并且形成包围该孔225a的开口部224,在该孔225a设置向上述整地装置27传动驱动力的整地传动部件301。
方案6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5的基础上,在设置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一侧的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上,设置对向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的传动进行切换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在上述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内设置向该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传动的输入轴321L,将该输入轴321L设置得比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更靠机体上侧,并且使其在上述开口部224内露出。
方案7所述的作业车辆在方案6的基础上,将上述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设置切换杆326,该切换杆326将上述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切换至接通状态、断开状态或与上述作业装置4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将该切换杆326设置在上述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固定安装于基部框架100以及主框架15,能够实现传动箱200L、200R的连结部分的耐久性的提高,所以机体整体的耐久性提高。
根据方案2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通过在设置于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侧的凸缘120L、120R和设置于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的左右的辅助凸缘120sL、120sR上装配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使机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方案3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1或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通过在传动箱200L、200R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平坦部201L、201R,顶起时机体的平衡难以打乱,所以容易进行部件的拆装等,维修保养性提高。
另外,通过将传动箱200L、200R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部202L、 202R形成在机体左右方向,即使在顶起中也能够使润滑油流出,作业效率或维修保养性提高。
根据方案4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通过使排出部202L、202R各自向与设置左右的后轮11、11的一侧左右方向的相反侧偏倚地形成,能够防止从排出部202L、202R排出的润滑油附着于支撑平坦部201L、201R的千斤顶装置,减少千斤顶装置的清洁所需要的作业时间和劳力。
根据方案5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1或2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通过在传动箱200L、200R的后面侧形成包围装配整地传动部件301的装配孔225a的开口部224,泥土难以附着于整地传动部件301,所以能够防止整地装置27的动作不良。
根据方案6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5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比整地传动部件301更上方设置向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传动的输入轴321L,泥土难以附着于输入轴321L,所以能够防止整地装置27的动作不良。 
根据方案7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在方案6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切换整地离合器机构320的切换杆326配置于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中任意一方的机体外侧,作业者能够从机体外侧容易地进行整地离合器机构320的切换操作,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不想留下旋转时的行驶装置10、11的行驶轨迹时,通过成为接通状态,不但在直线前进中而且在旋转中也能够由驱动的整地装置27对地面进行平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秧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a)是说明传动箱的安装姿势的行驶车体后部的要部放大左侧视图。
图3(b)是行驶车体后部的后视图。
图4(a)是左侧的传动箱的右侧视图。
图4(b)是左侧的传动箱的主视图。
图4(c)是表示图4(a)的C-C’截面的局部截面向视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左侧的传动箱的表示整地传动部件的配置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表示左侧的传动箱内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表示设置有切换拨叉和切换杆的左侧的传动箱内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整地离合器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的关系的左侧的传动箱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右侧的传动箱内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变速箱与左右的传动箱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中:2—行驶车体,3—升降连杆机构,4—作业装置,5—施肥装置,10—前轮,11—后轮,15—主框架,15sL—左侧的辅助框架,15sR—右侧的辅助框架,27—整地装置,100—基部框架,120L—左侧的凸缘,120R—右侧的凸缘,120sL—左侧的辅助凸缘,120sR—右侧的辅助凸缘,200L—左侧的传动箱,200R—右侧的传动箱,201L—左侧的平坦部,201R—右侧的平坦部,202L—左侧的排出部,202R—右侧的排出部,224—开口部,225a—孔,301—整地传动部件,321L—输入轴,320—整地离合器机构,326—切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参照附图对乘用式插秧机1进行说明。 
图1表示具备行驶车辆的乘用式八行栽插秧机1(以下简称为插秧机)的侧视图,图2表示其俯视图。
图3(a)是表示传动箱的安装的主框架15的后部的放大左侧视图,图3(b)是其后视图。此外,在图3(a)中,为使附图易于理解而将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由双点划线表示。另外,本说明书中将朝向作业车辆的前进方向时的左右分别规定为左、右,前后分别规定为前、后。
该插秧机1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经过升降连杆机构3可升降地装配有作业装置4,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上部设置有施肥装置5的主体部分。另外,插秧机1是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此外,就作业装置4而言,本申请中选用装配苗栽种部的装置。
行驶车体2是具备作为驱动轮的左右的前轮10以及左右的后轮11的四轮驱动车辆,在机体前部配置有变速箱12,在该变速箱12的左右侧方设置有前轮末端壳体13。而且,在从该左右的前轮末端壳体13的前轮支撑部向机体外侧突出的左右前轮车轴上分别安装有左右的前轮10。
另外,行驶车体2具有:前端部固定安装于变速箱12的背面部的主框架15;在主框架15的后部沿机体左右方向配置的基部框架100;以及在基部框架100的两侧朝向上方立设的连结升降连杆机构3的前端侧的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后部上配置有左侧的传动箱200L和右侧的传动箱200R,它们收纳从引擎20向左右的后轮11传动的传动机构。
而且,如图3(a)、图3(b)所示,左侧的传动箱200L与右侧的传动箱200R分别固定在基部框架100以及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上。对此,在后进行叙述。
引擎20搭载在主框架15上,该引擎20的旋转动力经过带传动装置21以及HST23传递至变速箱12。
传递至变速箱12的动力在通过变速箱12内的变速装置变速后,分离成行驶动力和外部输出动力并输出。该行驶动力传递至前轮末端壳体13而驱动左右的前轮10,并且经过第一传动轴230L和第二传动轴230R而分别传递至左侧的传动箱200L和右侧的传动箱200R,从而驱动左右的后轮11。
另外,传递至左侧的传动箱200L的行驶动力的一部分,经过设置于左侧的传动箱200L内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向安装于作业装置4的整地装置27传动。此外,该整地装置27由左右的第一整地装置27a、27a和第二整地装置27b构成。对整地离合器机构320通过图6等在后面叙述。
另外,传递至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行驶动力的一部分,经过设置于右侧的传动箱200R内的施肥离合器机构420向施肥装置5传动。对施肥离合器机构420通过图9等在后面叙述。
另外,外部输出动力传递至设置于行驶车体2的后部的栽种离合器箱25,通过栽种传动轴26向作业装置4传动。
引擎20的上部被引擎罩30覆盖,在引擎罩30上设置有驾驶席31。在驾 驶席31的前方具有内置各种操作机构的前罩32,在前罩32的上方设置有对左右的前轮10进行方向操作的方向盘34。
在引擎罩30以及前罩32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状的底踏板35。底踏板35的一部分形成为格子状(参照图2),使粘在鞋上的泥落到农田。
升降连杆装置3是平行连杆构成,具备一根上连杆40和左右的下连杆41。上连杆40以及下连杆41的基部侧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所述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构成立设于主框架15的后端部的基部框架100的后视为门形的框架,且其前端侧与竖连杆43连结。而且,在竖连杆43的下端部,插入连结有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作业装置4的连结轴44,以连结轴44为中心,作业装置4被滚动自如地连结。
在固定安装于主框架15的支撑部件与上连杆40上一体形成的摆臂(未图示)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有升降液压缸46,通过液压使升降液压缸46伸缩从而使上连杆40上下转动,作业装置4升降。
作业装置4具备:兼作框架的栽种传动箱50;装载苗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将苗一株一株地向各行的取苗口51a供给,并且在将一横列量的苗全部供给至取苗口51a后通过送苗带51b将苗向下方移送的载苗台51;以及将供给至取苗口51a的苗通过苗栽种具52a栽种于农田的苗栽种装置52等。
在作业装置4的下部中央设置有中心浮体55,在中心浮体5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中间浮体57和侧浮体56。中心浮体55、中间浮体57以及侧浮体56接地于农田面并进行整地,苗栽种装置52在其整地痕迹中种植苗。
中心浮体55、中间浮体57以及侧浮体56以对应农田面的凹凸其前端侧像上下动的运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栽种作业时通过电位计(未图示)检测中心浮体55的前部的上下运动,通过切换对应电位计的检测结果对升降液压缸46进行控制的液压阀来使作业装置4升降,由此来固定地维持苗的栽种深度。
施肥装置5将储存于肥料箱60的粒状的肥料通过洒出部61每次洒出固定量,将该肥料通过施肥软管62引导至中心浮体55、中间浮体57以及侧浮体56左右两侧的施肥导向件(未图示),向通过设置于施肥导向件的前侧的开沟体(未图示)而在苗的侧部形成的施肥沟内排出。由鼓风机用电动马达53驱动的鼓风机58产生的搬送风,经由左右方向较长的气室59吹入施肥软管62, 以风压搬送施肥软管62内的肥料。
另外,载苗台51是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构成。再有,在行驶车体2的前部左右两侧设置有装载补充用的苗的左右的预备苗框架38。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3(a)、图3(b),对主框架15后部的构造以及左侧的传动箱200L和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固定进行说明。
如图3(a)、图3(b)所示,主框架15的左右的后端部15L、15R分别焊接于侧视为大致L字状弯曲的左右方向较长的加固角铁15b的两端部,设置于主框架15的左右后端部15L、15R的下角部的切口部15aL、15aR与侧视为大致四棱柱状的基部框架100左右两端的前侧上角部100aL、100aR焊接。
另一方面,在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端的上面侧分别焊接有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的下端部。
另外,在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端缘部上,形成有固定左侧的传动箱200L与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多个贯通孔121的平板状的左侧凸缘120L与右侧凸缘120R,沿铅垂方向配置并被焊接。
再有,左侧凸缘120L和右侧凸缘120R的内侧面分别以与左侧的连杆框架42L和右侧的连杆框架42R的下端部贴紧的状态焊接。
而且,左侧的传动箱200L和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内侧面分别贴紧于左侧的凸缘120L和右侧的凸缘120R的外表面,并且通过从上述左侧的凸缘120L与右侧的凸缘120R的内侧面插入多个贯通孔121的连结部件122,分别固定于左侧的凸缘120L和右侧的凸缘120R,所述左侧的凸缘120L和右侧的凸缘120R分别焊接于基部框架100的左右端以及左侧的连杆框架42L和右侧的连杆框架42R的下端部外侧。
再有,在主框架15的左右后端部15L、15R的上方,以与左右后端部15L、15R大致平行的姿态配置有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在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的后端部各自固定有辅助凸缘120sL、120sR,该辅助凸缘120sL、120sR承受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机体左右方向且上部。此外,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通过与左右后端部15L、15R连结,构成主框架15的一部分。
左右的辅助凸缘120sL、120sR形成有多个(至少两个)贯通孔123,在 该贯通孔123经过连结部件122从机体内侧固定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上部。
如上所述,通过选用将容易承受较大载荷的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分别固定于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端以及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的下端部的构成,能实现左右的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连结部分的耐久性的提高。特别地,能够强化偏驶方向的强度。
另外,通过选用将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分别直接固定于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端以及左右一对的连杆框架42L、42R的下端部的构成,相比于以往的固定于左右较长的连结框架的左右宽度较小的传动箱的构成,能够较大地设定本实施方式的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左右宽度,所以能够使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刚性提高。
再有,通过将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与左右后端部15L、15R经过连结部件(省略图示)连结,并且将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上部各自固定连结于左右的辅助凸缘120sL、120sR,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更牢固地安装于主框架15,所以机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左右的左侧凸缘120L的内侧面以及右侧凸缘120R的内侧面均与主框架15的左右后端部15L、15R贴紧并焊接。
另外,如图3(b)所示,左侧的传动箱200L与右侧的传动箱200R由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右侧的传动箱主体210R以及左侧的箱盖290L、右侧的箱盖290R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4(a)、图4(b)、图4(c)、图5对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a)是从右侧观察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参照图3(b)的箭头A)的图,图4(b)是从前侧观察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参照图4(a)的箭头B)的图,图4(c)是表示图4(a)的C-C’截面的局部截面向视图。
另外,图5从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的后视图,是表示整地传动部件301的配置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3(b)以及图4(b)所示,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的贴合面211L 和右侧的传动箱主体210R的贴合面211R与左侧的传动箱盖290L的贴合面291L和右侧的传动箱盖290R的贴合面291R相对配置,并通过连结部件(省略图示)连结。
而且,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主体210R分别具有从左右的贴合面211L、211R朝向左侧的凸缘120L以及右侧的凸缘120R较大地突出的左右的突出部220L、220R,在左右的突出部220L、220R的最突出端面221L、221R上,在与设置于左侧的凸缘120L以及右侧的凸缘120R的贯通孔1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左侧的凸缘120L以及右侧的凸缘120R贴紧并用于由连结部件122进行固定的下孔223。
通过选用上述左右的突出部220L、220R分别利用左侧的凸缘120L以及右侧的凸缘120R而分别固定于基部框架100以及左右的连杆框架42L、42R的构成,能够使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连结部分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如图5所示,在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的突出部220L上,在于后面侧具有开口部224的凹部的底面225上,形成有使向整地装置27传动驱动力的整地传动部件301的后端部301a贯通并可转动地装配的孔225a。
如上所述,通过选用将整地传动部件301设置于突出部220L的构成,能够将整地传动部件301配置于与基部框架100或左侧的传动箱200L相同的高度,所以整地传动部件301的配置自由度提高,整地装置27的升降幅度变大。
另外,通过将装配整地传动部件301的后端部301a的装配孔225a形成于在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的突出部220L的后面侧具有开口部224的凹部的内部,使后端部301a难以附着泥土,所以能够防止因泥土而使整地装置27的动作不良。
接下来,如图3(b)、图4(c)所示,在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最下面,分别形成有用于顶起的平坦部201L、201R。由此,顶起时的行驶车体2的姿态稳定,维修保养作业的效能提高。
另外,在平坦部201L、201R的上方,将左侧的传动箱200L内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202L、202R分别横向即朝向机体内侧地形成。
由此,即使千斤顶与左右的平坦部201L、201R相接触,千斤顶也不会堵住左右的排出口202L、202R,所以能够以顶起的状态进行润滑油的排出,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通过将左右的排出口202L、202R从左右的贴合面211L、211R偏向地形成,能够防止从左右的排出口202L、202R排出的润滑油附着于千斤顶而弄脏。
再有,在左右的排出口202L、202R分别设置有可拆装的排污塞203。
通过使左右的排出口202L、202R在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机体内侧形成,若使左右的平坦部201L、201R中的任意一侧配合千斤顶装置而上升,上升的一侧的排出口202L或202R中的一个成为朝向机体内侧向下倾斜的姿态,能够排出平坦的状态下积存于传动箱200L、200R的内侧底部的润滑油,老化的润滑油难以残留,维修保养性提高。
接下来,使用图6到图8以及图10,对从变速箱12侧传动的左侧的传动箱200L的传动构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左侧的传动箱200L内部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从前侧观察左侧的传动箱主体210L的进行对整地装置传动轴301的驱动力的通断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与齿轮传动机构310的关系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10是表示变速箱12、左侧的传动箱200L以及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此外,在图6、图7、图9以及图10中,行驶车体2的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分别由箭头F、B、L以及R表示。
如图6所示,在包含输入轴321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中,从变速箱12侧经过第一传动轴230L向输入轴321L传动驱动力。驱动力通过从输入轴321L的后端侧的第一锥齿轮321aL传动至固定安装第二锥齿轮330L的第二旋转轴340L,并经过固定安装于第二旋转轴340L的小径齿轮331L而传动至大径齿轮332L,从而使左侧后轮轴341L转动。
接下来,对使用整地离合器机构320进行的对整地传动部件301的驱动力的通断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具备:输入轴321L;滑动自如地齿槽连接于该输入轴321L的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始终将整地 装置通断离合器322向第一锥齿轮321aL侧加力的加力弹簧323;在前端具备与加力弹簧323的作用力对抗并按压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的檐部322a的突起部324aL,沿输入轴321L的轴方向使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向箭头E方向(参照图6、图8)移位的切换拨叉324L;滑嵌于输入轴321L并设置于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的第一锥齿轮321aL侧的第一齿轮325。
而且,如图8所示,在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的第一齿轮325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离合器爪322b,在第一齿轮325的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与第一离合器爪322b嵌合的第二离合器爪325a。
另外,切换拨叉324L的根部324bL侧与设置于升降连杆机构3的行驶车体2侧的由杆或钢丝、弹簧等构成的切换连动机构326a连接。机体的旋转时、后退时或者通过作业者的操作使作业装置4上升时,升降连杆机构3向上方移动至规定高度后,切换连动机构326a操作切换拨叉324L,使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处于断开状态。
由此,在作业装置4上升时能够使整地装置27的驱动停止,所以能够防止附着于整地装置27的泥土飞散而使脏作业装置4、行驶车体2以及作业者被泥土弄脏。另外,在不需要整地作业的状态下,能够防止使用多余的驱动力。
在上述构成中,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将整地装置27的驱动断开,成为与作业装置4的上升连动时。但是,农田的土质非常柔软,接触整地装置27后泥浮起,相反在农田面粗糙的状况下,需要使作业装置4下降至栽种作业高度,并切断对整地装置27的驱动力的供给。
此时,在切换拨叉324的根部324b,除切换连动机构326a之外,连接切换杆326,通过作业者操作该切换杆326,能够使对整地装置27的驱动力任意地通断(参照图7)。图7是在切换拨叉324的根部324b上,除了切换连动机构326a之外还设置切换杆326的构成,是表示左侧的传动箱200L的内部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在该构成中,在切换杆326将整地离合器机构320操作至断开操作的位置时,与作业装置4的升降无关,做成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处于断开状态的构成,做成每次作业装置4升降不需要操作切换杆326的构成。
由此,作业者操作切换杆326使切换拨叉324L向一方侧(图7中左侧) 移位后,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向相同的方向(图7中左侧)移位,第一离合器爪322b与第二离合器爪325a的嵌合脱离,所以输入轴321L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传动不到第一齿轮325,并且向整地装置27侧不传动驱动力。
另一方面,作业者操作切换杆326,使切换拨叉324L向另一方侧(图7中右侧)移位后,整地装置通断离合器322向相同的方向(图7中右侧)移位,第一离合器爪322b与第二离合器爪325a嵌合,所以输入轴321L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传动至第一齿轮325。
而且,第一齿轮325的转动产生的传动力经过链条311传递至固定安装于整地传动部件301的第二齿轮312,驱动力传递至整地装置27。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齿轮传动机构310是包括第一齿轮325、第二齿轮312以及链条311等的构成上的名称。
另外,安装于切换拨叉324L的根部324bL侧的切换杆326选用能够手动进行锁定的构成,能够将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切换至“始终接通”、“始终断开”以及“与作业装置的升降动作连动”中的任意一种的切换杆326,配置于安装在从左侧的传动箱200L向外侧突出的左侧后轮轴341L上的后轮11侧即机体外侧。
由此,作业者能够从机体外侧容易地进行整地离合器机构320的切换操作,所以在与作业条件配合的整地装置27的切换上不花时间,作业效率提高。
例如,土质柔软时,通过操作切换杆326处于“始终接通”,能够防止驱动的整地装置使泥土扬起反而使农田粗糙或扬起的泥土使地面难以看见,所以使作业装置的作业精度或确认性稳定。
另外,例如,土质较硬特别是旋转时难以留下前轮10、后轮11的行驶轨迹残时,通过选用“始终接通”,不但在直线前进中而且在旋转中也能够由驱动的整地装置对地面进行平整,所以难以在旋转位置留下前轮10、后轮11所形成的凹凸,在农田端的作业精度提高。
接下来,使用图9、图10对从变速箱12侧传动的驱动力的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传动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右侧的传动箱200R内部的传动构成的概略俯视图。此外,在图9中,行驶车体2的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分别由箭头F、B、L以及R表示。
此外,在图9中,对与图6所示的左侧的传动箱200L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在包含输入轴321R的施肥离合器机构420上,从变速箱12侧经过第二传动轴230R将动力传动至输入轴321R。该动力从输入轴321R的后端侧的第一锥齿轮321aR传动至固定安装第二锥齿轮330R的第二旋转轴340R,经过固定安装于第二旋转轴340R的小径齿轮331R,传递至大径齿轮332R,由此使右侧后轮轴341R转动。
接下来,对使用施肥离合器机构420的、对施肥传动轴401的驱动力进行通断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施肥离合器机构420具备:输入轴321R;滑动自如地齿槽连接于输入轴321R的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将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始终向与第一锥齿轮321aR侧相反侧加力的施肥加力弹簧423;在前端具备对抗施肥加力弹簧423产生的作用力并按压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施肥檐部422a的突起部324aR,沿输入轴321R的轴方向使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向箭头E方向移位的切换拨叉324R;以及滑嵌于输入轴321R并设置于与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第一锥齿轮321aR侧相反侧的第三锥齿轮425。
而且,在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第三锥齿轮425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三离合器爪422b,在第三锥齿轮425的施肥通断离合器422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可与第三离合器爪422b嵌合的第四离合器爪425a。
再有,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经过电缆427连结于切换施肥装置5的驱动力的施肥切换马达426a,做成与作业装置4的升降连动而切换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构成。
由此,在作业装置4上升时能够使施肥装置5的驱动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在不栽种苗的地方供给肥料,抑制肥料的消耗量。
施肥装置5供给的肥料可以由作业者配合农田的成分或栽培的作物而变更,但因为肥料的成分不同、比重也不同,所以即使施肥装置5的肥料供给量的位置调节相同,也存在于实时供给的肥料的量与设定不同的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在作业前需要进行来自施肥装置5的肥料的供给量测试,将肥料的供给量设定为适于作业条件的量。
此时,需要操作行驶车体2的副变速传动,切断行驶传动而成为向作业装置4、施肥装置5以及整地装置27供给驱动力的“行驶中立”状态,但因为成为施肥装置5的作业装置4未在驱动或不驱动的构成,所以在进行供给量测试时,需要从作业装置4将苗取下,存在产生多余的作业的问题。若将苗载置于作业装置4,则在供给量测试时苗被拔取,产生多余地消耗的问题。再有,需要使引擎20动作,所以需要多余的燃料。
为了不产生上述问题地进行供给量测试,在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侧可拆装地构成供给量测试杆426。而且,使施肥切换马达426a动作而使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处于接通状态后,若将供给量测试杆426顺时针或逆时针地旋转操作,则施肥传动轴401旋转,从施肥装置5供给肥料。
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从右侧的后轮齿轮传动箱200R朝向机体外侧突出,所以妨碍供给量测试杆426的拆装的部件较少,拆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因为不妨碍供给量测试杆426的操作性而使供给量测试的效率或肥料的洒出量稳定,所以施肥精度提高。
此外,也可以将供给量测试杆426经过电缆427而与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连接而具有进行施肥通断离合器422的通断操作的功能。
由此,作业者操作连结于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侧的施肥切换杆426,使切换拨叉324向一方侧(图9中右侧)移位后,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向相同的方向(图9中右侧)移位,因为第三离合器爪422b与第四离合器爪425a的嵌合脱离,所以输入轴321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不能向第三锥齿轮425传动,所以驱动力不能向施肥装置5侧传动。
另一方面,在图9中,作业者操作与切换拨叉324的根部324b侧连结的施肥切换杆426,使切换拨叉324向另一方侧(图9中左侧)移位后,施肥通断离合器422向相同的方向(图9中左侧)移位,因为第三离合器爪422b与第四离合器爪425a嵌合,所以输入轴321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三锥齿轮425。
而且,第三锥齿轮425的转动产生的传动力传递至固定安装于施肥传动轴401的第四锥齿轮412。由此,向施肥装置5侧传递驱动力。
通过上诉构成,通过将施肥切换杆426配置于右侧的传动箱200R的机体 外侧,作业者能够从机体外侧容易地进行施肥离合器机构420的切换操作,所以易于手动地进行离合器的接通断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使用前轮10以及后轮11作为行驶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履带。再有,虽然对作为作业装置4将苗栽种部连结的构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苗栽种部以外的各种作业用装置连结的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具有实现机体的耐久性提高的效果,对插秧机等作业车辆有用。

Claims (7)

1.一种作业车辆,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设置升降连杆机构(3),在该升降连杆机构(3)上设置作业装置(4),设置向上述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后轮(11、11)进行传动的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
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该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之间设置基部框架(100),在该基部框架(100)的前部设置行驶车体(2)的主框架(15),将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固定安装在该基部框架(100)以及主框架(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主框架(15)固定安装于上述基部框架(100),在该基部框架(100)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左右的凸缘(120L、120R),并且在构成上述主框架(15)的左右的辅助框架(15sL、15sR)上分别固定安装辅助凸缘(120sL、120sR),
在该左右的凸缘(120L、120R)与辅助凸缘(120sL、120sR)上装配有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下面分别形成平坦部(201L、201R),在该左右的平坦部(201L、201R)上,朝向机体左右方向形成有从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排出润滑油的排出部(202L、202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平整农田的整地装置(27),上述左右的排出部(202L、202R)形成在与设置有上述左右的后轮(11、11)的一侧左右方向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平整农田的整地装置(27),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一方的后面侧形成孔(225a),并且形成包围该孔(225a)的开口部(224),在该孔(225a)设置向上述整地装置(27)传动驱动力的整地传动部件(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一侧的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上,设置对向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的传动进行切换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
在上述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内设置向该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传动的输入轴(321L),将该输入轴(321L)设置得比上述整地传动部件(301)更靠机体上侧,并且使其在上述开口部(224)内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传动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
设置切换杆(326),该切换杆(326)将上述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切换至接通状态、断开状态或与上述作业装置(4)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将该切换杆(326)设置在上述左右一方的传动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
CN201420727042.0U 2013-11-28 2014-11-27 作业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25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5979A JP6044526B2 (ja) 2013-11-28 2013-11-28 作業車両
JP2013-245979 2013-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2567U true CN204472567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37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704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2567U (zh) 2013-11-28 2014-11-27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4526B2 (zh)
CN (1) CN20447256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3312A (ja) * 1983-05-19 1984-12-0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一輪型田植機の予備苗載置装置
JP2613078B2 (ja) * 1988-04-04 1997-05-2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田植機
JP2622577B2 (ja) * 1988-04-11 1997-06-18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のアクスル装置
JP3657598B2 (ja) * 2004-04-07 2005-06-08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4935779B2 (ja) * 2008-08-27 2012-05-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5702323B2 (ja) * 2012-03-28 2015-04-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00349A (ja) 2015-06-04
JP6044526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811B (zh) 插秧机
CN101400250A (zh) 插秧机
CN204472567U (zh) 作业车辆
JP5221944B2 (ja) 歩行型田植機
JP5385642B2 (ja) 田植機
CN101438649B (zh) 步行式苗移植机
JP5765830B2 (ja) 田植機
JP5457895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H0241932A (ja) 乗用型走行車体
CN1973593B (zh) 苗株移植装置
CN201846577U (zh) 一种装载机专用独立发动机式旋耕机
CN219046701U (zh) 乘用型苗移植机
JP6295911B2 (ja) 苗移植機
JPH03103107A (ja) 乗用農作業機
JP2569803B2 (ja) 苗植機用整地体
JP2003102219A (ja) 移植機
JP2022092882A (ja) 田植機
JP2560488B2 (ja) 農作業機
JP2956611B2 (ja) 走行車体
JP3666027B2 (ja) 農作業機の走行装置
JP2655051B2 (ja) 乗用田植機
JP3783310B2 (ja) 田植機の走行車体
JPS6322772A (ja) 乗用型作業機
JPS6342488B2 (zh)
JP2004194573A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