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811B - 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811B
CN102355811B CN201080012104.4A CN201080012104A CN102355811B CN 102355811 B CN102355811 B CN 102355811B CN 201080012104 A CN201080012104 A CN 201080012104A CN 102355811 B CN102355811 B CN 102355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otor
shaft
driving shaft
leveling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1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5811A (zh
Inventor
黑田智之
井上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5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5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8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2Germinat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germination capacity of se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power take-of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秧机,所述插秧机能够以低成本在平整土地转动体(80)侧配置提取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结构。所述插秧机配备有:搭载了发动机(21)的行驶机体(1)、经由升降连杆机构(67)安装到行驶机体(1)后侧的栽秧装置(2)、经由左右后轮车轴(43)配置左右后轮(4)的后车桥壳(33)、平整插秧的田地表面的平整土地转动体(80)、将后轮行驶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轴(43)的分配轴(91),在前述后车桥壳(33)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输入轴壳部(43a)、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传动齿轮箱部(43b)、设置分配轴(91)的侧离合器壳部(43c),其中,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将动力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结构中,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驱动轴壳部(43d),在驱动轴壳部(43d)上设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输入轴壳部(43a)的下侧以双层状设置驱动轴壳部(43d)。

Description

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载苗台及栽秧爪等栽秧装置,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特别是,涉及配备有耙地作业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过去,在插秧机中,在具有载苗台及栽秧爪等的栽秧装置的前方,配备有耙地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一边平整稻田表面,一边栽植秧苗。平整土地转动体例如经由齿轮等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从发动机传递动力的后车桥壳的输入轴上,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驱动平整土地转动体。在设于后车桥壳的前面侧的动力提取用壳体中,配置有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后车桥壳的输入轴上的齿轮等(参照专利文献1及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113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2522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过去的结构中,由于有必要与后车桥壳分开地另行设置动力提取用壳体,分别设置与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和分配轴用齿轮,所以,存在着不能简单地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传动结构、不能降低制造成本等问题。
另外,在过去的结构中,在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齿轮等配置在后车桥壳内的情况下,由于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在后车桥壳的前侧方和后侧方突出,所以,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轴孔在后车桥壳的前侧方和后侧方开口,在取下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方法中,存在着闭塞该开口的密封结构变得复杂等问题。由于从前方和后方两方进行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前端侧和后端侧的轴承的组装,存在着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组装作业变得复杂等问题。
另外,在过去的结构中,由于有必要与后车桥壳分开另行设置动力提取用壳体,分别独立地设置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和分配轴用齿轮,所以,存在着不能简单地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传动结构等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在平整土地转动体侧配置提取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结构的插秧机。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的插秧机,包括: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机体、经由升降连杆机构安装在前述行驶机体的后侧的栽秧装置、经由左右后轮车轴配置左右后轮的后车桥壳、平整插秧的稻田表面的平整土地转动体、将后轮行驶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轴的分配轴,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的输入轴壳部、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传动齿轮箱部、设置前述分配轴的侧离合器壳部,其中,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结构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驱动轴壳部,在前述驱动轴壳部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前述输入轴壳部的下侧呈双层状地设置前述驱动轴壳部。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插秧机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中,设置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以及将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的动力分支并传递给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插入内部的朝向后方的轴孔,从朝向前述后车桥壳的后面侧开口的前述朝向后方的轴孔,能够在前述后车桥壳的后侧方拔出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插秧机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左右的前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分配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突入到前述后车桥壳内的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设置有使前述分配轴连动的分配轴用齿轮,在这样的结构中,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形成在前述分配轴用齿轮上。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插秧机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左右的前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分配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前述分配轴经由输入侧锥形齿轮和输出侧锥形齿轮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在平面视图中,夹着前后后轮行驶输入轴在远离前述输出侧锥形齿轮的方向上偏置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方案3所述的插秧机中,在配备有接通、切断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动力传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的结构中,前述分配轴用齿轮由锥形齿轮形成,前述驱动轴用齿轮由正齿轮形成,与前述锥形齿轮相比,将前述正齿轮的直径形成得大,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以平行状配置在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设置在比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正齿轮更靠前方的位置。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方案4所述的插秧机中,在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的前述输入侧锥形齿轮上成一体地形成驱动轴用正齿轮,经由前述驱动轴用正齿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
另外,本申请的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方案4所述的插秧机中,在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上配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的连动用正齿轮、接通、切断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用的轴承,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从前述后车桥壳的后面侧能够拔出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插秧机包括: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机体、经由升降连杆机构安装到前述行驶机体的后侧的栽秧装置、经由左右后轮车轴配置左右后轮的后车桥壳、平整插秧的稻田表面的平整土地转动体、将后轮行驶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轴的分配轴,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的输入轴壳部、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传动齿轮箱部、和设置前述分配轴的侧离合器壳部,其中,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结构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驱动轴壳部,在前述驱动轴壳部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前述输入轴壳部的下侧以双层状设置前述驱动轴壳部,因此,能够低成本地在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侧配置提取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前述输入轴壳部和前述侧离合器壳部的前后宽度,在前后方向上长地形成前述驱动轴壳部。即,能够充分确保为了容纳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所需要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前述驱动轴壳部。利用前述输入轴壳部和前述驱动轴壳部的双层结构,前述输入轴壳部和前述驱动轴壳部被相互加强,借此,能够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另外,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前述后车桥壳上,设置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和将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的动力分支并传递给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插入内部的朝向后方的轴孔,从朝向前述后车桥壳的后面侧开口的前述朝向后方的轴孔,在前述后车桥壳的后侧方能够拔出地构成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因此,没有必要与前述后车桥壳分开地另行设置配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齿轮等的壳体。能够在前述后车桥壳中简单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不需要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规格时,可以利用盖体简单地闭塞前述朝向后方的轴孔。例如,即使在插秧机出厂之后,也能够简单地改变成不配备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规格、或者配备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规格。
另外,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前述后车桥壳上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左右的前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分配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突入到前述后车桥壳内的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设置使前述分配轴连动的分配轴用齿轮,在这样的结构中,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形成在前述分配轴用齿轮上,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构成前述驱动轴用齿轮和前述分配轴用齿轮,能够充分利用前述后车桥壳紧凑地组装前述驱动轴用齿轮和前述分配轴用齿轮。
另外,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前述后车桥壳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左右的前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分配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前述分配轴经由输入侧锥形齿轮和输出侧锥形齿轮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在平面视图中,夹着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在远离前述输出侧锥形齿轮的方向上偏置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因此,可以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支承在对应于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输入部的前述后车桥壳的位置。能够紧凑地构成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和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上下方向的安装宽度尺寸。不会使前述后车桥壳向下方侧突出,另外,对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的配置几乎没有限制,可以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组装到前述后车桥壳上。
另外,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配备有接通、切断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的结构中,前述分配轴用齿轮由锥形齿轮形成,前述驱动轴用齿轮由正齿轮形成,与前述锥形齿轮相比,将前述正齿轮的直径形成得大,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以平行状配置在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设置在比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正齿轮靠前方的位置,因此,通过锻造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加工前述驱动轴用齿轮和前述分配轴用齿轮,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前述后车桥壳内,可以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比前述正齿轮向前方延长,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紧凑地配置在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前部。
另外,根据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的前述输入侧锥形齿轮上成一体地形成驱动轴用正齿轮,经由前述驱动轴用正齿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因此,能够沿着轴线方向拔出插入操作地相对于前述后车桥壳拆装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或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可以提高包含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在内的后轮行驶输入单元的组装分解作业性、或者包含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内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的组装分解作业性。
另外,根据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上配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的连动用正齿轮、接通、切断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用的轴承,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从前述后车桥壳的后面侧能够拔出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因此,可以在轴线方向上拔出插入操作地相对于前述后车桥壳拆装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可以提高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的组装分解作业性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秧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平面图。
图3是插秧机的行驶机体的左侧视图。
图4是插秧机的行驶机体的平面图。
图5是栽秧装置及平整土地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后车桥壳的平面剖视图。
图7是后车桥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侧视说明图。
图9是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平面说明图。
图10是后车桥壳的内部的背面说明图。
图11是行驶机体的驱动系统图。
图12是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平整土地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11,对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插秧机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朝着插秧机(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将左侧简单地称为左侧,朝着该前进方向,将右侧简单地称为右侧。如图1及图2所示,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1和可升降地连接到行驶机体1的后部的栽秧装置2。在行驶机体1上设有:左右一对前轮3、左右一对后轮4、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座位5、配置在驾驶座位5的前方的操纵手柄6、覆盖操纵手柄6的下端侧的发动机罩7。
在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左右宽度中央的操纵手柄6的下端侧,配置有使前轮3进行方向转换的转向用的操纵机构部8。另外,在发动机罩7的左右两侧方的行驶机体1上,设置有以多层载置多个垫状的预备秧苗的左右预备苗台9。在驾驶员座位5的后方设置有施肥装置10,所述施肥装置10将粒状肥料埋入栽植到田地表面的秧苗侧方的泥土中。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行驶机体1上设置有车身架12和发动机21。在驾驶员座位5的下方,将发动机21安装到车身架12上。设置油压无级变速器或变速齿轮组等的变速箱壳体22配置在发动机21的前方。发动机21配置在沿着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中心线的位置。即,在行驶机体1的左右宽度中央部配置发动机21。
如图3所示,发动机21以曲轴2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姿势配置。在曲轴23的左端部安装带轮24,经由卷绕到带轮24上的带25将发动机21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壳体22。在变速箱壳体22的后部的左侧面,安装有HST(静油压式无级变速器)26。利用带25经由带轮27a将来自于发动机21的动力传递给HST26的输入轴27。张紧带轮28与带25抵接。
如图3及图11所示,从变速箱壳体22向后方突出的PTO轴22a的旋转力被输入到栽秧变速箱壳体76。动力经由PTO轴22a被传递给从栽秧变速箱壳体76向后突出的栽秧轴2a和向上突出的施肥驱动轴77。利用栽秧变速箱壳体76,可以改变行驶速度与栽秧装置2的驱动速度(旋转速度)的比例,通过从外部操作改变PTO轴22a的转速和输出轴(栽秧轴2a及施肥驱动轴92)的转速的关系,可以改变前后相邻的秧苗植株的间隔(株间距)。
在变速箱壳体22的前部的左右侧面,安装有左右前车桥壳30。在设于左右前车桥壳30上的左右前轮车轴31上,旋转自如并且能够转向地分别支承着左右前轮3。行驶驱动轴32从变速箱壳体22向后延伸。从变速箱壳体22输出的后轮4的驱动力经由行驶驱动轴32被传递到后车桥壳33的内部。在后车桥壳33中,设置有与行驶驱动轴32连动连接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
后车桥壳33配置在发动机21的后侧的斜下方。变速箱壳体22和后车桥壳33为行驶机体1的中心轴状,被管制的连接框架13成一体地连接。后轮车轴34从后车桥壳33向左右突出。将左右后轮4不能相对旋转地分别支承在左右后轮车轴34上。后车桥壳33被左右两根后支柱16连接到车身架12上。后支柱16在侧面视图中以相对于铅直线稍稍前倾的姿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发动机21、变速箱壳体22等的上表面侧被搭乘操作者的车身罩37覆盖。车身罩37是一体结构,以能够目视左右前轮3等的方式形成多个狭缝。驾驶员座位5设置在车身罩37的上表面,在行驶机体1的大致左右中央部的位置,并且在侧面视图中,大致位于车身架12中的倾斜部12a的前半部的上方。
如图2所示,在变速箱壳体22的上方的靠行驶机体1的右侧的部位,换句话说,在发动机罩7的右侧的车身罩37上,分别在左侧配置制动踏板38,在右侧配置加速踏板39。另外,在行驶机体1的发动机罩7的周边等,配备有各种杆类(主变速杆、加速器杆、栽秧升降杆113等)、开关(平整土地转动体升降开关等)类、仪表盘类。在发动机罩7上的前面板(图中未示出)上,设置仪表、显示器等。
在栽秧装置2的左右设置有侧面标识器71。侧面标识器71配备有:在未栽秧的田地表面上形成下个行程的栽秧轨迹的划线用的标识轮体72、可自由旋转地在前端侧轴支承标识轮体72的棒状的标识器臂73。标识器臂73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栽秧机体50上。通过标识器臂73的转动(起伏动作),标识轮体72可以在着地到田地表面上的作业姿势和使标识轮体72从地面上上升的收起姿势之间移动。
在驾驶员座位5的后方配置有施肥装置10。施肥装置10配备有装入粒状肥料的料斗40。经由施肥装置10的肥料送出部被定量送出的料斗40内的粒状肥料,借助鼓风机41的鼓风输送作用,经由柔软的软管42,被投入到与由栽秧装置2栽植了的秧苗相邻的田地表面的泥土中。
栽秧装置2配备有:被经由变速箱壳体22输入的来自于发动机21的动力所驱动的相当于6行的栽秧爪机构45、6行用的载苗台46、设置在各个栽秧传动箱44的下表面侧的田地表面均平用的插秧机船体47。
如图1~图4所示,载苗台46设置成前高后低地倾斜的姿势。载苗台46能够左右往复运动地经由上部导轨48和下部导轨49被支承在栽秧机体50中的栽秧框架51及左右侧框架52上。栽秧机体50配备有:配置在载苗台46的前侧下部的左右长的方筒状的栽秧框架51、从栽秧框架51的左右两端侧竖立设置的左右侧框架52、连接左右侧框架52的上端侧的上连接框架53、连接左右侧框架52的上下中间部的转动体升降轴54。上连接框架53经由上托架52a焊接固定在侧框架52上,转动体升降轴54经由中间托架52c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框架52上。
如图1所示,将挂钩托架62经由图中未示出的转动支点轴连接到栽秧框架51的左右宽度中央位置。将挂钩托架62经由包含上连杆63及下连杆64在内的升降连杆机构65连接到车身架12(行驶机体1)后侧。安装在车身架12上的油压式的升降油压缸66被连接到下连杆64上。在驱动升降油压缸66时,栽秧装置2通过升降连杆机构65进行升降。另外,栽秧装置2围绕前述转动支点轴转动,改变左右方向的倾斜姿势。
另外,使栽秧轴2a从变速箱壳体22向后侧方突出。来自于栽秧轴2a的驱动力经由万向联轴节轴61传递给从安装在栽秧框架51的左右中央的栽秧输入壳体(图中未示出)向前侧方突出的栽秧输入轴(图中未示出)(参照图1)。借助传递给前述栽秧输入轴的驱动力,进行载苗台46的左右方向的横进给动作、载苗台46上的垫状秧苗的纵向进给动作、和栽秧爪机构45的旋转驱动。
作为栽秧爪机构45,将支承旋转式壳体55的栽秧传动壳体44以朝后的悬臂状连接到栽秧框架51的后部。栽秧传动壳体44分别安装于栽秧框架51的左右侧端部和中央部的共计3个部位处。在一个方向上等速旋转的相当于两行的旋转式壳体55被轴支承在栽秧传动壳体44上。在以旋转式壳体55的旋转轴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配置有一对爪壳体56。将栽秧爪57安装在各个爪壳体56上。即,在栽秧装置2下降时,通过旋转式壳体55的一次旋转,利用两个栽植爪57从左右往复滑动的载苗台46上取出相当于两株的秧苗,利用两个栽秧爪57向被插秧船体47平整的田地表面连续地栽植一行秧苗,连续地进行6行的栽秧作业。
在栽秧框架51的下侧,可以自由转动地安装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栽植深度调节用的支点轴67。如图5所示,安装在各个插秧机船体47的上表面上的托架68经由调节连杆69连接到支点轴67上。对将基端固定设置在支点轴67上的种植深度调节杆67a进行操作,进行秧苗的基准栽植深度的调节(参照图1)。另外,借助连接到中央位置的插秧机船体47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升降连杆,检测出插秧机船体47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能够进行秧苗栽植深度的自动控制。
在栽秧装置2的前方设置有平整土地装置35。平整土地装置35包括:设置在插秧机船体47的前方的平整土地转动体80、将平整土地转动体80支承在插秧机体50上的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设置在后车桥壳33上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动力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万向联轴节轴36。
平整土地转动体80包括:左右延伸的一个转动体轴81、配置在转动体轴81上的多个叶片状的转动体片83、配置在转动体轴81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平整土地转动体传动箱84、覆盖转动体片83的上方的转动体罩140。经由万向联轴节轴36从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传递的动力被传递给转动体轴81,使转动体轴81及转动体片83旋转。即,栽秧装置2的左右宽度的田地表面(相当于6行的栽秧宽度的田地表面)被转动体片83平整。
平整土地转动体80包括与栽秧装置2非连动地升降的转动体升降机构141。转动体升降机构141通过后面描述的转动体升降手柄133的操作而进行升降动作。转动体升降机构141具有从插秧机体50的左右的侧框架52向下方延伸的管状的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在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的下端侧可转动地连接着转动体轴81。
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经由形成平行连杆机构的上连杆131和下连杆132连接到侧框架52上。转动体升降轴54经由中间托架52b可转动地安装到侧框架52上。另外,上连杆131的一端侧固定在转动体升降轴54上,上连杆131的另一端侧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上。下连杆132的一端侧经由下托架52c可转动地连接到侧框架52的下端侧,下连杆132的另一端侧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上。
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升降的转动体升降手柄133的基端侧被焊接固定到转动体升降轴54中的靠近右侧的侧框架52的位置。转动体升降手柄133的操作部向前方延长。在右侧的侧框架52上,设置有使转动体升降手柄133的中间可配合、脱离地与之配合的位置保持体134。借助位置保持体134,将转动体升降手柄133保持在操作位置。另外,在位置保持体134上形成使转动体升降手柄133可配合、脱离地与之配合的缺口(图中未示出)。
借助上述结构,在操作者把持转动体升降手柄133使之向上方或下方转动的情况下,上连杆131围绕转动体升降轴54转动。伴随着上连杆131的转动,经由连接到上连杆131上的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借助平行连杆的动作,平整土地转动体80沿着大致垂直方向进行上升动作或者下降动作。平整土地转动体80移动到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或者下降位置(着地作业位置)。通过使转动体升降手柄133配合到位置保持体134的承接部,平整土地转动体80被保持在规定的高度。由于该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上下运动与栽秧装置2非连动地进行,所以,即使在栽秧装置2被支承在下降位置(着地作业位置)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平整土地转动体80支承在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
向后方突出的缆索连接臂138的前端侧被焊接固定到转动体升降轴54上。离合器连动缆索136的一端侧经由缆索连接片135连接到缆索连接臂138的后端侧。离合器连动缆索136的另一端侧连接到设于左侧的后支柱16的左外侧面上的离合器接通、断开臂137的后端侧。离合器接通、断开臂137在向前后方向延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可以转动地轴支承在后支柱16上。
离合器接通、断开臂137的前端侧经由连接杆139连接到后车桥壳33的驱动离合器动作臂106上。在平整土地转动体80移动到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或者下降位置(着地作业位置)的情况下,与之连动地经由离合器连动缆索136,离合器接通、断开臂137转动,借此,经由连接杆139,驱动离合器动作臂106转动,接通、切断操作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所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接通、切断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动力传递。
例如,操作者向上方转动操作转动体升降手柄133,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上升移动到规定高度的位置,借此,经由离合器连动缆索136,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进行断开动作。另一方面,向下方转动操作转动体升降手柄133,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下降移动到规定高度的位置,借此,经由离合器连动缆索136,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进行接通动作。
在后车桥壳33中配置有: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所述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包含有连接到行驶驱动轴32上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等;分配轴91,所述分配轴91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向左右后轮4传递动力;侧离合器93,所述侧离合器93分别配置在分配轴91的左右端侧;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所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配备有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经由万向联轴节轴36连接到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转动体轴81上。在后车桥壳3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配置后轮车轴34的末端箱盖体94,在末端箱盖体94内,配置有将分配轴91的动力传递给后轮车轴34的末端传动齿轮机构95。
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设置在后车桥壳33中的连接框架13的左侧。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配轴91设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后方。分配轴91经由分配轴用轴承91a、91b被支承在后车桥壳33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下方偏置地设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左侧。
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输入轴壳部43a、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传动齿轮箱部43b、设置分配轴91的侧离合器壳部43c。另外,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0传递动力的结构中,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驱动轴壳部43d。在驱动轴壳部43d设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输入轴壳部43a的下侧以双层状设置驱动轴壳部43d。
在输入轴壳部43a设置在后车桥壳33的前侧壁33c上开口的朝前的轴孔33a,经由朝前的轴孔33a,前述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可拆装地形成在后车桥壳33内。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包括:从朝前的轴孔33a向前方突出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支承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前后输入轴用轴承96、97、用于向分配轴91及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传递动力的后面描述的传动齿轮体100。
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后端侧设置有传动齿轮体100。在传动齿轮体100上成一体地形成有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设置在分配轴91上的连动用锥形齿轮107啮合到分配轴有锥形齿轮100a上。设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的连动用正齿轮88啮合于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上。
即,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和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通过锻造加工等作为传动齿轮体100成一体地形成。由于成一体地形成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和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所以,在后车桥壳33内,只通过将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后方延长相当于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的设置尺寸的量(相当于齿轮100b的厚度的量),就可以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设置传动齿轮体100。
由于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后端侧配置有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传动齿轮体100),所以,可以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中间连接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后端侧。可以在后车桥壳33的前后宽度内配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另外,在传动齿轮体100中,将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的齿根直径设定成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的齿顶直径以上的尺寸。
由于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配置前后输入轴用轴承96、97和传动齿轮体100,构成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所以,可以将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从后车桥壳33的前侧方插入到朝前的轴孔33a中,将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安装到后车桥壳33中。
由于后轮行驶输入轴75相对于前后方向的机体中心线而言配置在后车桥壳33的靠左侧的位置,所以,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分配轴91分支动力的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及连动用锥形齿轮107也被配置在分配轴91的靠左侧的位置。在分配轴91的左右端部,配置左右侧离合器92,在各个侧离合器92的内方侧,设置有使侧离合器92接通、切断动作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
如图6所示,侧离合器92为多片式结构,在与操作手柄6的操作连动达到规定以上的转向角时,进行切断动作。操作手柄6经由操作机构部8、在前后方向上长地设置在车身架12下方的中间杆112、以及终端杆112a,连接到配置在后车桥壳33的下方的转动臂120的一端侧(参照图1及图10)。通过操纵手柄6的旋转操作,在前后方向上推拉中间杆112,使转动臂120在左右方向上转动。
如图6所示,转动臂120的另一端侧经由上下贯通后车桥壳33延伸的支点轴121连接到配置在后车桥壳33的上方的动作臂122的中央部。转动臂120、支点轴121和动作臂122成一体地转动。动作臂122的左右端部可接近、远离地设置在左右一对中间臂123的一端。动作臂122借助杆112的移动在与左右任一个中间臂123都不接触的位置、或者推压左右任意一个中间臂123的位置之间位移。
如图6所示,在左右中间臂123的另一端,可成一体旋转地设置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的下端侧向下方延长并被插入后车桥壳33。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的下端侧凸轮侧面与侧离合器92的内方侧抵接。通过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的旋转,侧离合器92被接通、切断。
即,当在田地的畦头,在下个行程位置进行方向转换时,通过将操纵手柄6旋转操作到规定转向角以上,杆112被推动或者拉动,经由转动臂120及支点轴121,动作臂122旋转,推压对应于旋转内侧的侧离合器92的中间臂123。若中间臂123被推压,则侧离合器用凸轮轴124旋转,进行切断旋转方向内侧的侧离合器92的动作。这样,在规定转向角以上的旋转操作时,通过与操纵手柄6的转动操作连动地切断向旋转内侧的后轮4的动力传递,旋转半径变小。力图行驶机体1的旋转性能的提高。另外,在将操纵手柄6旋转操作到规定转向角以下时,继续维持旋转内侧和旋转外侧两方的侧离合器92,可以防止由于操纵手柄6的操作引起的大的弯曲行驶,可以提高和行相一致的操纵性能(直线前进行驶性能)。
进而,如图10所示,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不配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铅直下方,而是相对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偏置地设置。从而,可以减轻在后车桥壳33内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与分配轴91的连接部分、和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与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连接部分的干扰。即使在后车桥壳内设置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分支动力的结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也可以减轻后车桥壳33的上下尺寸的增加(向下方的突出量)。
如图10所示,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相对于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偏置量L设定成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和后轮行驶输入轴75在平面视图中重叠(叠置)的程度。从而,对于侧离合器93的配置没有限制,在后车桥壳33内可以设置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分支动力的结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
在后车桥壳33的后面,朝后的轴孔33a向后开口,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后端侧从后车桥壳33的后面(朝后的轴孔33a)向后方突出,连接到万向联轴节轴36上。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配备有: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支承在后车桥壳33上的前后的驱动轴用轴承86、87;啮合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上的连动用正齿轮88;接通、切断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动力传递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
如图8所示,驱动轴用轴承86、87配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8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连动用正齿轮88配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中间。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配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8的前端侧。
如图7、图8所示,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结构为,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配置驱动轴用轴承86、87、连动用正齿轮88、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利用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向后突出的朝后的轴孔33b可拆装地设置在后车桥壳33上。由于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设置在后车桥壳33上,所以,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用于容纳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专门的壳体。可以减少结构部件的数目,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7、图8所示,朝后的轴孔33b的前端侧被驱动轴壳部43d的前侧壁33c闭塞,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后端侧从朝后的轴孔33b的后面开口边缘33d向后突出。使驱动轴用轴承86能够向后拔出地嵌合到朝后的轴孔33b的内周中的后车桥壳33的前侧壁33c的内侧的轴承嵌合前部115上。使驱动轴用轴承87能够向后拔出地嵌合到朝后的轴孔33b的内周中的后车桥壳33的后面开口边缘33d的内侧。从而,通过以使驱动轴用轴承86嵌合到轴承嵌合前部115上的方式从后车桥壳33的后侧方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插入朝后的轴孔33b的后面开口,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整套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分支动力的结构)被安装于后车桥壳33的驱动轴壳部43d上。
如图7、图8所示,支承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的朝前的轴孔33a形成在后车桥壳33的输入轴壳部43a。支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朝后的轴孔33b,形成在后车桥壳33的驱动轴壳部43d。前述侧离合器壳部43c及输入轴壳部43a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与驱动轴壳部43d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形成得大致相等。将驱动轴壳部43d以双层状设置在输入轴壳部43a及侧离合器壳部43c的下侧。即,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配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及分配轴91的下方侧。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以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平行、与分配轴91交叉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图7、图8所示,由于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配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下方,连接于万向联轴节轴36上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后端设置在与后轮车轴34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所以,不使万向联轴节轴36的倾斜角度过大,就可以确保平整土地转动体80伴随着栽秧装置2的升降动作的升降范围。
另外,如图8所示,在以不配备从后车桥壳33卸下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平整土地装置35的规格构成的情况下,利用作为密封用的盖的盖体108闭塞朝后的轴孔33b的开口。即,只通过在后车桥壳33上拆装盖体108,就可以将后车桥壳33的结构改变为配备了平整土地装置35的规格、或者不配置平整土地装置35的规格。没有必要更换后车桥壳33来改变前述规格。在不配备平整土地装置35的规格中,由于即使在插秧机出厂之后,也可以卸下盖体108,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插入朝后的轴孔33b,所以,不更换后车桥壳33,就可以安装平整土地装置35。
如图7、图8、图9所示,使连动用正齿轮88啮合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上。连动用正齿轮88可旋转自如并且不能滑动地配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在连动用正齿轮88的前方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设置转动体驱动用离合器89。转动体驱动用离合器89包括:可滑动地套嵌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的离合器分离叉102、形成在离合器分离叉102上的离合器爪101、将离合器分离叉102向连动用正齿轮88弹性推压的离合器弹簧103、使离合器分离叉102反抗离合器弹簧103沿着轴线方向滑动的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
离合器弹簧103卷绕安装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前端侧,配置在离合器分离叉102的前端侧与驱动轴用轴承86之间。在离合器分离叉102的前端部的外周,以凸缘状形成有凸轮配合片104。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的一端侧凸轮卡定在凸轮配合片104上。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从后车桥壳33(驱动轴壳部43d)的左侧面向外方突出,驱动离合器动作臂106连接到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的突出端部上。
离合器分离叉102配合轴支承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离合器分离叉102键配合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并且,可以沿着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地设置。经由离合器连动缆索136对驱动离合器动作臂106进行操作,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转动,离合器分离叉102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沿前后方向滑动。
借助上述结构,通过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下降运动,离合器分离叉102接近连动用正齿轮88,继续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5传递动力,离合器分离叉102与连动用正齿轮88连动地旋转,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被驱动。即,离合器分离叉102被离合器弹簧103向连动用正齿轮88侧滑动,在离合器分离叉102的离合器爪101配合到连动用正齿轮88上时,连动用正齿轮88的旋转经由离合器分离叉102被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将动力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80。
另一方面,通过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上升运动,离合器分离叉102离开连动用正齿轮88,切断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传递的动力。即,当通过驱动离合器动作臂106的动作,驱动离合器用凸轮轴105旋转,反抗离合器弹簧103使离合器分离叉102向离开连动用正齿轮88的方向滑动时,连动用正齿轮88的旋转不被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由于即使后轮行驶输入轴75旋转,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也不旋转,所以,平整土地转动体80停止。
例如,在充满水栽秧、中割栽秧、畦头栽秧等的栽秧作业中,在不进行由平整土地转动体80实施的耙地作业的情况下,若操作者向上方转动操作转动体升降手柄133,则如前面所述,伴随着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上升,切断操作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
其次,参照图12说明设置了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升降的转动体升降马达109的第二种实施形式。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配备有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升降的转动体升降马达109。转动体升降马达109是电动机。在侧框架52的靠下端的位置,经由马达用托架52d设置转动体升降马达109。在作为转动体升降马达109的输出轴的转动体升降轴109a上设置转动体升降上臂142。经由转动体升降上臂142将转动体升降下臂143连接到下连杆132上。通过转动体升降马达109的正转或者反转,转动体升降轴109a旋转,使下连杆132转动,使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上下运动,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升降。
借助设置在前面板上的平整土地转动体升降开关114的操作,转动体升降马达109正转或者反转。操作者操作平整土地转动体升降开关114,使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上升运动,借此,平整土地转动体80被保持在离开栽秧的田地表面的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反之,操作者操作平整土地转动体升降开关114,使转动体支承纵向框架130下降运动,平整土地转动体80被保持在着地于栽秧的田地表面上的下降位置(作业位置)。该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上下运动与栽秧装置2的升降运动非连动地进行。即使栽秧装置2位于下降位置(作业位置),也可以将平整土地转动体80支承在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
对于转动体升降手柄133,若不使栽秧装置2上升到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操作者就不能把持。因此,当栽秧装置2位于下降位置(作业位置)、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从上升位置(非作业位置)下降到下降位置(作业位置)时,必须一度使栽秧装置2上升。如第二种实施形式那样,若以利用转动体升降马达109进行升降的方式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80,则无论栽秧装置2的位置如何,通过操作平整土地转动体升降开关114就可以使平整土地转动体80升降,因此,可以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插秧机配备有:搭载了发动机21的行驶机体1、经由升降连杆机构67安装设置在行驶机体1的后侧的栽秧装置2、经由左右后轮车轴43配置左右后轮4的后车桥壳33、平整栽秧田地表面的平整土地转动体80、将后轮行驶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轴43的分配轴91,并且,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输入轴壳部43a、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齿轮箱部43b、设置分配轴91的侧离合器壳部43c,其中,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0传递动力的结构中,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驱动轴壳部43d,在驱动轴壳部43d上设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输入轴壳部43a的下侧以双层状设置驱动轴壳部43d,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在平整土地转动体80侧配置提取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输入轴壳部43a和侧离合器壳部43c的前后宽度,在前后方向上长地形成驱动轴壳部43d。即,可以充分确保为了容纳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所需要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地形成驱动轴壳部43d。借助输入轴壳部43a和驱动轴壳部43d的双层结构,输入轴壳部43a和驱动轴壳部43d被相互加强,借此,可以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如图7及图8所示,由于在后车桥壳33上使朝后的轴孔33b向后开口,经由前侧的驱动轴用轴承86和后侧的驱动轴用轴承87,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分别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后车桥壳33的前壁和后壁上,所以,包含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内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可以从后车桥壳33的后侧简单地进行出入操作,可以提高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组装作业性等。利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前端侧,将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等紧凑地内设于驱动轴壳部43d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8及图9所示,由于将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设置在驱动轴壳部43d的内部的前侧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所以,能够以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为中心,简单地配置包含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等在内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可以提高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组装作业性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在后车桥壳33中设置传递来自于发动机21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将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动力分支并传递给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后车桥壳33上形成内部插入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朝后的轴孔33b,从向后车桥壳33的后面侧开口的朝后的轴孔33b,在后车桥壳33的后侧方能够拔出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所以,没有必要与后车桥壳3分开地另行设置配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齿轮等的壳体。可以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简单地设置在后车桥壳33中。在不要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规格中,可以简单地用盖体108闭塞朝后的轴孔33b。例如,即使在插秧机出厂之后,也可以简单地改变更成不配备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规格、或者配备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规格。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7所示,在后车桥壳33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发动机21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地向左右后轮4传递动力的分配轴91、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地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0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突入后车桥壳33内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设置使分配轴91连动的分配轴用齿轮100a,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100b与分配轴用齿轮100a成一体地形成,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构成驱动轴用齿轮100b和分配轴用齿轮100a,可以充分利用后车桥壳33紧凑地组装驱动轴用齿轮100b和分配轴用齿轮100a。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6及图10所示,在后车桥壳33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发动机21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地向左右后轮4传递动力的分配轴91、与后轮行驶输入轴75连动地向平整土地转动体80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经由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和连动用锥齿轮107将分配轴91连接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在平面视图中,夹着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远离连动用锥形齿轮107的方向偏置地设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所以,可以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支承在对应于平整土地转动体80的输入部的后车桥壳33的位置。可以紧凑地构成后轮行驶输入轴75和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上下方向的安装宽度尺寸。不使后车桥壳33向下方侧突出,另外,对于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配置几乎没有限制,可以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组装到后车桥壳33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7~图9所示,在配备有接通、切断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动力传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的结构中,分配轴用齿轮由锥形齿轮形成(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驱动轴用齿轮由正齿轮形成(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与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相比,以更大的直径形成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以平行状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配置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将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设置在比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连动用正齿轮88靠前方的位置,所以,能够通过锻造加工等容易地加工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和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后车桥壳33内,可以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比连动用正齿轮88向前方延长,可以紧凑地将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设置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前部。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8所示,由于在后轮行驶输入轴75的分配轴用锥形齿轮100a上成一体地形成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经由驱动轴用正齿轮100b将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连接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所以,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拔插操作,相对于后车桥壳33拆装后轮行驶输入轴75或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可以提高包含后轮行驶输入轴75在内的后轮行驶输入单元90或者包含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在内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组装分解作业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如图8及图9所示,在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上配置使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连接到后轮行驶输入轴75上的连动用正齿轮88、接通、切断从后轮行驶输入轴75向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的动力传动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89、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用的轴承86、87,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从后车桥壳33的后面侧可以拔出地设置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所以,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拔插操作,相对于后车桥壳33拆装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85。可以提高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82的组装分解作业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行驶机体
2   栽秧装置
4   后轮
21  发动机
33  后车桥壳
33b 朝后的轴孔
34  后轮车轴
35  平整土地装置
43a 输入轴壳部
43b 末端齿轮箱部
43c 侧离合器壳部
43d 驱动轴壳部
46  载苗台
57  栽秧爪
67  升降连杆机构
75  后轮行驶输入轴
80  平整土地转动体
85  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
89  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
91  分配轴

Claims (3)

1.一种插秧机,包括:搭载了发动机的行驶机体、经由升降连杆机构安装到前述行驶机体的后侧的栽秧装置、经由左右后轮车轴配置左右后轮的后车桥壳、平整插秧的田地表面的平整土地转动体、将后轮行驶动力传递给左右车轴的分配轴,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有:设置后轮行驶输入轴的输入轴壳部、设置左右车轴的左右末端传动齿轮箱部、设置前述分配轴的侧离合器壳部,其特征在于,
在经由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的结构中,在前述后车桥壳上形成驱动轴壳部,在前述驱动轴壳部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前述输入轴壳部的下侧以双层状设置前述驱动轴壳部,
在前述后车桥壳中配备有:传递来自于前述发动机的动力的后轮行驶输入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左右的前述后轮传递动力的分配轴、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连动地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传递动力的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在突入前述后车桥壳内的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设置有使前述分配轴连动的分配轴用齿轮、和使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动的驱动轴用齿轮,
在前述驱动轴壳部,向后开口地形成朝后的轴孔,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插入到前述朝后的轴孔内,在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上配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的连动用齿轮、接通、切断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向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动力传递的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前后的驱动轴用轴承,从而构成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从前述后车桥壳的后面侧能够拔出地设置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前述分配轴用齿轮由锥形齿轮形成,前述驱动轴用齿轮及前述连动用齿轮由正齿轮形成,与作为锥形齿轮的前述分配轴用齿轮相比,将作为正齿轮的前述驱动轴用齿轮的直径形成得大,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以平行状配置在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离合器设置在比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的作为正齿轮的前述连动用齿轮更靠前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配轴用齿轮上成一体地形成驱动轴用齿轮,前述分配轴用齿轮为设置于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的锥形齿轮,前述驱动轴用齿轮为正齿轮,经由前述驱动轴用齿轮将前述平整土地转动体驱动轴连接到前述后轮行驶输入轴上。
CN201080012104.4A 2009-03-16 2010-02-12 插秧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5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3602 2009-03-16
JP2009063602A JP5253250B2 (ja) 2009-03-16 2009-03-16 田植機
PCT/JP2010/052041 WO2010106852A1 (ja) 2009-03-16 2010-02-12 田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811A CN102355811A (zh) 2012-02-15
CN102355811B true CN102355811B (zh) 2015-03-11

Family

ID=4273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1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5811B (zh) 2009-03-16 2010-02-12 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53250B2 (zh)
KR (1) KR101741606B1 (zh)
CN (1) CN102355811B (zh)
WO (1) WO2010106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711A (zh) * 2011-09-14 2012-03-28 姜堰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一种带有原位松土破茬刀组的插秧机
JP2014000018A (ja) * 2012-06-15 2014-01-09 Mitsubish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乗用田植機
JP2014117225A (ja) * 2012-12-17 2014-06-30 Yanmar Co Ltd 田植機
CN105705000B (zh) 2013-11-13 2018-02-23 洋马株式会社 插秧机
JP2015092871A (ja) * 2013-11-13 2015-05-1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CN106163257A (zh) * 2014-03-24 2016-11-23 洋马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JP2015181403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15181404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及び整地装置
KR20160062769A (ko) 2014-11-25 2016-06-03 국제종합기계 주식회사 작업차량용 후방동력전달장치
JP6700002B2 (ja) * 2015-07-23 2020-05-27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型移植機
JP7033971B2 (ja) * 2018-03-20 2022-03-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KR20190110423A (ko) * 2018-03-20 2019-09-30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전 작업기 및 작업기
JP7033976B2 (ja) * 2018-03-26 2022-03-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1034A (ja) * 2004-02-02 2005-08-11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における整地ロータの駆動操作機構
JP3891710B2 (ja) * 1998-10-13 2007-03-14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KR20080102130A (ko) * 2006-03-20 2008-11-24 얀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앙기
CN101326874A (zh) * 2008-06-27 2008-12-24 扬州大学 行距可调式插秧机
CN201204808Y (zh) * 2008-05-29 2009-03-11 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扶式插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567Y2 (ja) * 1989-01-20 1995-04-2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農用トラクタの補助動力取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1710B2 (ja) * 1998-10-13 2007-03-14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2005211034A (ja) * 2004-02-02 2005-08-11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における整地ロータの駆動操作機構
KR20080102130A (ko) * 2006-03-20 2008-11-24 얀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앙기
CN201204808Y (zh) * 2008-05-29 2009-03-11 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扶式插秧机
CN101326874A (zh) * 2008-06-27 2008-12-24 扬州大学 行距可调式插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53250B2 (ja) 2013-07-31
JP2010213617A (ja) 2010-09-30
WO2010106852A1 (ja) 2010-09-23
KR101741606B1 (ko) 2017-05-30
CN102355811A (zh) 2012-02-15
KR20110129378A (ko)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811B (zh) 插秧机
CN101790915B (zh) 苗移植机
CN205059078U (zh) 作业车
JP2015086995A (ja) 作業車両の作業部駆動制御機構
CN103814633B (zh) 微型四驱坐耕机
CN101743796B (zh) 作业机
TW201114360A (en) Working machine
JP2010213615A (ja) 田植機
JP5385642B2 (ja) 田植機
CN211792858U (zh) 插秧机
JP5765830B2 (ja) 田植機
JP2006087366A (ja) 水田作業車
KR102317433B1 (ko) 이앙기 정지장치의 전동기구
JP2002095315A (ja) 田植機の植付部のクラッチ
JP4454128B2 (ja) 田植機の植付部
JP6299893B2 (ja) 苗移植機
JP6079970B2 (ja) 苗移植機
JP2009183174A (ja) 田植機
JP2010213616A (ja) 田植機
JP2016136901A (ja) 田植機又は直播機
CN203528590U (zh) 作业车辆
JP2015123015A5 (zh)
JP3123197B2 (ja) 苗植機
JP2882011B2 (ja) 苗植機
CN204472567U (zh) 作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