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2651U - 苗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72651U CN204272651U CN201420640357.1U CN201420640357U CN204272651U CN 204272651 U CN204272651 U CN 204272651U CN 201420640357 U CN201420640357 U CN 201420640357U CN 204272651 U CN204272651 U CN 204272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ation
- fertilising
- make
- break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41001125879 Gobi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5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720 ferti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4—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 A01B49/06—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for sowing or fertilis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1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operated by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9/00—Steer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on a desired trac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9/00—Steer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on a desired track
- A01B69/007—Steering or guiding of agricultural vehicles, e.g. steering of the tractor to keep the plough in the furrow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Lifting Devices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REA)
-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的后部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苗栽种部,在该苗栽种部设置与农田面接触的浮动体,设置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并设置检测上述浮动体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部件,设置对上述施肥装置的动作进行通断的施肥传动通断部件,设置当由上述角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浮动体的转动角度为规定角度范围内时则使该施肥传动通断部件处于接通状态的控制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移植机,可防止消耗多余的肥料、防止产生未供给肥料的区间,进行适当的施肥作业,提高施肥的作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将苗栽种到农田中的栽种装置的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苗移植机中,公知有如下技术:在农田中的往复栽种作业中,通过与机体的回转动作连动地也进行栽种装置的控制,来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作为能够适用于宽幅条件的苗移植机,通过具备多个回转模式的控制部,从而与现场状况、作业内容对应地能够与机体的回转动作连动地控制栽种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苗移植机回转时能够选择适宜的回转模式,因此能够进行适合于条件的回转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5432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苗移植机为如下结构,即、若在回转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检测到回转结束,则在栽种装置的动作前使施肥装置动作,与苗的栽种开始同时进行肥料的供给。因此,在将回转操作部件操作到回转结束位置之后,机体前进规定距离后栽种装置才进行动作,因此存在先进行肥料的供给而消耗多余的肥料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即、若机体比肥料从施肥装置的贮存料斗经由施肥软管到达农田更早地到达苗的栽种开始位置,则产生未供给肥料的区间。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苗移植机,其防止消耗多余的肥料、防止产生未供给肥料的区间,进行适当的施肥作业,提高施肥的作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解决方案来解决。
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苗移植机,
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苗栽种部4,在该苗栽种部4设置与农田面接触的浮动体55,设置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5,并设置检测上述浮动体55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部件162,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设置对上述施肥装置5的动作进行通断的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设置当由上述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的浮动体55的转动角度为规定角度范围内时则使该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的控制装置163。
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动作进行通断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设置当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使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断开状态的控制装置163。
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驶车体2上设置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向该左右的后轮11、11分别供给驱动力的左右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在该左右一方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经由该后轮齿轮箱200L、200R向上述施肥装置5供给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部件401、和对驱动力向该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传动进行通断的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
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分别设置后轮11、11,使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内侧突出。
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驶车体2上设置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向该左右的后轮11、11分别供给驱动力的左右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在该左右一方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经由该后轮齿轮箱200L、200R向上述施肥装置5供给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部件401、和对驱动力向该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传动进行通断的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
使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突出。
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
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
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用手动操作进行施肥装置5的肥料供给的手动操作部件426。
方案8所述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用手动操作进行施肥装置5的肥料供给的手动操作部件426。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若角度检测部件162未检测到浮动体55接触地面,则不使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施肥装置5不进行动作,由此能够防止苗栽种部4在向上方离开农田面的状态下放出肥料,因此可防止肥料不足的产生。
根据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则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连动而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在使苗栽种部4的苗的栽种停止时不会忘记使施肥装置5的肥料的供给停止,因此可防止肥料的多余的消耗。
根据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在左右一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施肥传动部件401和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从而能够独立地进行施肥装置5的通断,因此可防止肥料的供给量的多或少。
另外,通过在向后轮11、11传动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施肥传动部件401和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从而能够缩短通往施肥装置5的传动路径。
并且,通过在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设置后轮11、11,并且使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内侧突出,从而可防止后轮11、11带起的泥土附着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
根据方案4所述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在左右一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施肥传动部件401和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从而能够独立地进行施肥装置5的通断,因此可防止肥料的供给量的多或少。
另外,通过在向后轮11、11传动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施肥传动部件401和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从而能够缩短通往施肥装置5的传动路径。
并且,通过使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突出,从而作业者能够从机体外侧进行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维修保养作业,不需要进入行驶车体2的下部,提高作业性。
根据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将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从而能够缩短从施肥传动部件401通往施肥装置5的传动路径,因此可抑制驱动力的传动损失。
另外,由于即使后轮11、11带起泥土也难以到达施肥传动部件401,因此可防止泥土附着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
根据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将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从而能够缩短从施肥传动部件401通往施肥装置5的传动路径,因此可抑制驱动力的传动损失。
另外,由于即使后轮11、11带起泥土也难以到达施肥传动部件401,因此可防止泥土附着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
根据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在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手动操作部件426,从而能够用手动作业使施肥装置5动作来进行肥料的供给,因此无需使行驶车体2移动便能够确认肥料的供给量的设定,可抑制多余的燃料消耗。
根据方案8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在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手动操作部件426,从而能够用手动作业使施肥装置5动作来进行肥料的供给,因此无需使行驶车体2移动便能够确认肥料的供给量的设定,可抑制多余的燃料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乘用型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左右前轮的转向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乘用型插秧机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4(b)是操作面板的俯视图。
图5是乘用型插秧机的控制装置的方块图。
图6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传递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左侧后轮齿轮箱的内部的驱动力的传递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右侧后轮齿轮箱的内部的驱动力的传递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乘用型插秧机的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变速箱体内的向驱动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1(a)表示乘用型插秧机的变速箱体内的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为“路上速度”时的啮合的图,图11(b)表示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为“中立”时的啮合的图,图11(c)表示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为“栽种作业速度”时的啮合的图。
图12是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路上速度)的传动机构图。
图13是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栽种作业速度)的传动机构图。
图14是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中立)的传动机构图。
图15是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的操作位置(停止栽种)的传动机构图。
图16是其他构成例的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图17是其他构成例的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图18是其他构成例的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图19是其他构成例的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图20是乘用型插秧机的控制装置的停止栽种功能的流程图。
图21是停止栽种处理0的流程图。
图22是停止栽种处理1的流程图。
图23是停止栽种处理2的流程图。
图24是停止栽种处理3的流程图。
图25是停止栽种处理4的流程图。
图26是汇总图21至图25的流程图。
图27是汇总图21至图25的流程图。
图28是乘用型插秧机的无级变速装置的液压回路图。
图29是无级变速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0是无级变速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31(a)是无级变速装置的活塞部分的放大图,图31(b)表示液压泵A侧的活塞部分,图31(c)表示液压马达B侧的活塞部分。
图32(a)表示在其他构成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活塞的外周面(侧面)设置螺旋状的槽的图,图32(b)表示在其他构成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活塞的外周面(侧面)设置格子状的槽,图32(c)表示在其他构成例的无级变速装置的活塞的外周面(侧面)设置楔状的槽。
图中:
2—行驶车体,4—苗栽种部,5—施肥装置,10—前轮,11—后轮,16—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b—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7—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b—副变速操作位置检测部件,20—发动机,23—无级变速装置,25a—栽种动作通断部件,34—回转操作部件,55—浮动体,87—侧离合器,103—耳轴电动马达,113—耳轴检测部件,162—角度检测部件,163—控制装置,200L—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95—耳轴,401—施肥传动部件,420—施肥传动机构,422—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6—手动操作部件,426a—施肥传动驱动器,428—施肥传动开关,430—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571—副变速装置,N—中立位置,T—回转连动机构,W—停止栽种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如下说明。
在图1以及图2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苗移植机,表示8行栽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侧视图和俯视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朝向插秧机1的前进方向将左右分别规定为左、右,将前后分别规定为前、后。
该插秧机1构成为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以经由升降连杆机构3能够升降的方式装配有苗栽种部4,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上侧设有施肥装置5的主体部分。行驶车体2是具备作为驱动轮的左右一对前轮10、10以及左右一对后轮11、11的四轮驱动车辆,在机体的前部装配有变速箱体12,在该变速箱体12的左右侧方设有前轮末端壳体13,在从该左右前轮末端壳体13的前轮支撑部向外突出的左右前轮车轴上分别安装有左右一对前轮10、10。
另外,行驶车体2具有:基部框架100,其前端部具有紧固于变速箱体12的背面部的主框架15,并且配置在构成该主框架15的后部的行驶车体2的左右方向上(图2);以及左右一对连杆基体框架42L、42R,其从基部框架100的两端侧朝向上方立起,连结升降连杆机构3的前端侧。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左右侧配置有收纳向左右一对后轮11、11传动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力的传动机构的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
发动机20搭载于主框架15上,该发动机20的旋转动力经由带传动装置21以及作为主变速装置的无级变速装置23传递至变速箱体12。并且,传递至变速箱体12的旋转动力由变速箱体12内的副变速装置571(图10)分离为行驶动力和外部取出动力而被取出。副变速装置571变更来自发动机20的向前轮10、10以及后轮11、11的行驶动力的输出。
并且,行驶动力的一部分传递至前轮末端壳体13而对左右一对前轮10、10进行驱动,并且剩余的一部分分别经由第一传动轴230L传递至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以及经由第二传动轴230R传递至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从而对左右一对后轮11、11进行驱动。
另外,传递至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的行驶动力的一部分经由设于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内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图6、图7),向安装于苗栽种部4的整地转子27(有时将第一整地转子27a和第二整地转子27b的组合简称为整地转子27)传动。关于整地离合器机构320,使用图7等在后文中叙述。
另外,传递至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的行驶动力的一部分经由设于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内的施肥传动机构420(图6、图8)向施肥装置5传动。关于施肥传动机构420,使用图8等在后文中叙述。
并且,外部取出动力传递至设于行驶车体2的后部的栽种离合器外壳25,从栽种离合器外壳25通过栽种传动轴26向苗栽种部4传动。
发动机20的上部由发动机罩30覆盖,在其上设有操纵席31。在操纵席31的前方具有内装各种操作机构的前面罩32,在前面罩32的上方设有对左右的前轮10、10进行转向操作的回转操作部件34。
另外,在操纵席31的附近,设有切换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通过沿杆导向件16a(图4(a)~图4(b))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转动操作,能够使变更斜板69(图29)的倾斜角度的耳轴295(图30)转动,该斜板69用于调整从无级变速装置23输出的液压,由此成为变更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而能够进行行驶车体2的前进后退(起动)、停止(中立)、增减速的结构。
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由设于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基部的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来检测。是以使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图5)检测的来自中立位置16aa(图4(a)~图4(b))的操作量与操作方向一致的方式利用控制装置163并通过图5所示的耳轴电动马达103来使无级变速装置23的耳轴295转动的结构。能够利用耳轴295的转动角度使斜板69的倾斜角度变化而使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无级状地变更。此外,上述的耳轴电动马达103是以正转为前进侧、反转为后退侧的方式进行动作的马达。
另外,通过沿杆导向件17a(图4(a)~图4(b))对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图2)进行转动操作,从而成为用手动将副变速装置571切换为移动用的路上速度(高速)的位置、作业用的栽种作业速度(低速)的位置、未向行驶系统传动的中立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由设于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基部的副变速操作位置检测部件17b(图5)来检测。
发动机罩30以及前面罩32的下端左右两侧成为水平状的底部踏板35。底部踏板35为局部格子状(图2参照),成为走在底部踏板35的作业者的鞋子上的泥土向农田落下的结构。
升降连杆机构3为平行连杆结构,具备一根上连杆40和左右一对下连杆41。上连杆40以及下连杆41的基部侧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竖立设置于主框架15的后端部的基部框架100上的从背面观察构成门形框架的左右一对连杆基体框架42L、42R上,在其前端侧连结有纵连杆43。并且,在纵连杆43的下端部插入连结有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苗栽种部4的连结轴44,苗栽种部4以连结轴44为中心横摆自如地连结。
在紧固于主框架15上的支撑部件与一体形成于上连杆40上的摇摆臂(未图示)的前端部之间设有升降液压缸46,通过使升降液压缸46以液压伸缩,从而上连杆40上下转动,苗栽种部4大致保持恒定姿势不变地进行升降。
苗栽种部4为8行栽的结构,具备:兼作框架的栽种传动箱50;载苗台(苗载置部)51,其载置垫状苗并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将苗一株一株地供给至各行的苗取出口51a,并且当将横向一列量的苗全部供给至苗取出口51a时,利用苗输送带51b将苗移送至下方;以及利用苗栽种器具52a将供给至苗取出口51a的苗栽种到农田中的栽种装置52等。
在苗栽种部4的下部的中央设有浮动体55,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中间浮动体57和侧浮动体56。若在使这些浮动体55、中间浮动体57以及侧浮动体56与农田的泥土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机体前进,则浮动体55、中间浮动体57以及侧浮动体56一边对泥土面进行平整一边滑行,通过栽种装置52在该平整轨迹上栽种苗。
浮动体55、中间浮动体57以及侧浮动体56与农田表土面的凹凸对应地,前端侧安装成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转动,在栽种作业时,浮动体55的前部的上下运动由设于该浮动体55的前侧上部的角度检测部件162来检测,对照该检测结果来切换对升降液压缸46进行控制的电磁液压阀161(图5)而使苗栽种部4升降,由此将苗的栽种深度总是维持为恒定。
施肥装置5为如下结构,即、通过输送部61将贮存于肥料容器60中的粒状的肥料以恒定量输送,并用施肥软管62将该肥料引导至浮动体55、中间浮动体57以及侧浮动体56的左右两侧安装的施肥导向件(未图示),通过设于施肥导向件的前侧的开沟体64而落入到形成于苗栽种行的侧部附近的施肥沟内。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由鼓风机用电动马达53驱动的鼓风机58产生的空气经由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空气腔室59吹入施肥软管62,利用风压对施肥软管62内的肥料进行搬运。
另外,载苗台51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结构,在行驶车体2的前部左右两侧设有载置补充用的苗的一对备用苗框38、38。
图3表示的立体图表示图1所示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右的前轮10、10的转向结构。对利用回转操作部件34对左右的前轮10、10进行转向操作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回转操作部件34固定在设于前面罩32内的转向轴上部,转向轴的旋转经由设于变速箱体12内的转向变速齿轮减速后传动至输出轴174。并且,输出轴174的下端从变速箱体12底面突出并固定有转向臂175。该转向臂175的前部左右侧和左右的前轮末端壳体13、13由左右的杆176、176(图1)连结。
因此,若对回转操作部件34进行转动操作,则向转向轴、转向变速齿轮、输出轴174、转向臂175、左右的杆176、176、左右的前轮末端壳体13、13传递,从而左右的前轮10、10向左右进行转向操作。
另一方面,在转向臂175的后部上表面,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有动作辊177,包围该动作辊177的左右两侧的俯视观察时具有切成コ形状的切口部178的从动体179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变速箱体12的底面。
并且,在从动体179的左右两侧部连结有与对左右的后轮11的侧离合器轴586、586(图10)的左右侧离合器87、87进行操作的左右侧离合器操作臂86、86所连结的左右杆180、180的前部。此外,左右的侧离合器87、87总是为接通的状态。
因此,若将回转操作部件34向右转动规定量(具有使机体向右回转的意思,作业者向右转动的量、例如200度)以上,则转向臂175也向右转动,动作辊177向(Ⅰ)方向转动,为了按压从动体179的切口部178的左侧面178a,使从动体179向(Ⅱ)方向转动而拉动右杆180,右侧离合器操作臂86被操作从而右侧离合器87被断开。
将这些回转操作部件34、输出轴174、转向臂175、动作辊177、从动体179、杆180、离合器连动用的侧离合器操作臂86等称为转向机构S。由于回转中心侧的右后轮11成为浮动状态,因此右后轮11不会损伤犁底层,另外,不会大量地带起泥土而导致泥土面粗糙,能够顺畅地进行右回转。
反之,若将回转操作部件34向左转动规定量以上,则转向臂175也向左转动,动作辊177向与(Ⅰ)相反的方向转动,为了按压从动体179的切口部178的右侧面178b,使从动体179向与(Ⅱ)相反的方向转动,拉动左杆180,左侧离合器操作臂86被操作而左侧离合器87被断开,回转中心侧的左后轮11成为浮动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左后轮11损伤犁底层,并且不会大量地带起泥土而导致泥土面粗糙,能够顺畅地进行左回转。
如上所述,在回转时,回转外侧的侧离合器87维持接通状态,但能够仅使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87处于断开状态。
图4(a)表示显示面板80的俯视图的例子,图4(b)表示操作面板70的俯视图的例子。另外,图5表示图1的插秧机1的控制装置163的方块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中,在前面罩32上部的回转操作部件34附近设置操作面板70,该操作面板70配置有各种开关、按钮、标度盘等,并且在操作面板70上设有显示面板80,该显示面板80显示插秧机1的运转操作位置、作业、操作控制状态等的作业信息。
如图4(a)~图4(b)所示,从操纵席31观察,在右侧配置有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在左侧配置有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在其下侧配置有对各垄离合器(未图示)进行通断的垄离合器开关82。垄离合器开关82在左侧配置有1行以及2行的垄离合器开关82a和3行以及4行的垄离合器开关82b,在右侧配置有5行以及6行的垄离合器开关82c和7行以及8行的垄离合器开关82d。
另外,在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导向件17a的右侧具有回转连动开关90,该回转连动开关90对与回转一致地自动进行苗栽种部4的动作和升降以及施肥装置5的动作的回转连动模式进行通断,在回转连动开关90的上侧配置有栽种开始调整标度盘92、整地转子的高度调整标度盘94等。
另外,显示面板80的监视器83上侧的“栽种”在栽种离合器外壳25内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接通时点亮,回转连动灯84在上述回转连动模式接通时点亮。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通断状态由栽种动作检测部件25ab检测。另外,回转连动灯84作为一个例子显示为“转动”。并且,设有在垄离合器断开时、来自施肥装置5的肥料堵塞或肥料供完时点亮的灯等。
若通过回转连动开关90而处于回转连动模式,则回转连动机构T发挥功能。所谓回转连动机构T,具体而言,是如下机构,即、若回转操作部件34被操作而开始回转行驶,则通过控制装置163切换电磁液压阀161来使升降液压缸46收缩而使苗栽种部4上升。并且,开始设于后轮主轴341的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差的记数,并且从回转操作部件34被操作到回转结束侧至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差未满一定值时,通过控制装置163切换电磁液压阀161,使升降液压缸46伸展而使苗栽种部4下降,并且若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达到规定转速,则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接通状态。以下进一步详细叙述。
首先,若作业者将回转操作部件34向左右任一方旋转操作200度(回转操作部件34向左右最大旋转360度~400度)则开始回转行驶。控制装置163基于回转操作部件34的回转方向检测部件193的检测结果算出回转开始时刻。另外,回转方向检测部件193不仅能够检测回转操作部件34的转向角度而且还能够检测回转方向。此外,回转方向检测部件193为设于回转操作部件34的转向轴上的电位计。
并且,若开始回转行驶,则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信号控制使电磁液压阀161动作的电磁螺线管(省略图示)而使苗栽种部4上升,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断开侧动作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另外,通过上述转向机构S,断开内装于变速箱体12的、左右的侧离合器87、87(图10)中的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87。
并且,若开始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差的计数,并且回转操作部件34被操作到回转结束侧后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87接通而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差未满一定值,则控制装置163控制使电磁液压阀161动作的电磁螺线管并使苗栽种部4下降,并且若左右的后轮旋转传感器205、205的转速达到规定转速,则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接通动作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接通。
通过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全部栽种行的苗栽种器具52a进行动作,并且载苗台51也开始左右移动,在载苗台51的左右移动端,全部栽种行的苗输送带51b进行动作。作为传动机构,从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通过栽种传动轴26向苗栽种部4传动,在苗栽种部4内,经由各垄离合器分别向对应的苗栽种器具52a传动,在苗栽种部4内,经由各苗输送离合器(未图示)分别向对应的苗输送带51b传动。如上所述,即使不进行苗栽种杆19(图2)的操作,也自动地开始苗的栽种。
此外,施肥装置5也与上述苗栽种部4的升降连动地进行动作,关于其结构将于后文叙述。
接着,使用图6以及图7,对从变速箱体12侧传动的驱动力的、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变速箱体12、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以及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传递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图6的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的放大图。此外,在图6以及图7中,分别用箭头F、B、L、以及R表示行驶车体2的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后述的图8也相同。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包含第一输入轴321L的整地离合器机构320是如下结构,即、从变速箱体12侧经由第一传动轴230L向第一输入轴321L传递动力,该动力从第一输入轴321L的后端侧的第一锥齿轮321aL向紧固有第二锥齿轮330L的第二旋转轴340L传动,经由紧固于第二旋转轴340L上的小径齿轮331L向大径齿轮332L传递,由此左侧后轮主轴341L转动。
接着,对整地离合器机构320进行的向转子传动轴301的驱动力的通断的结构进行说明。
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在前端具备:第一输入轴321L;与该第一输入轴321L滑动自如地花键连接的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总是向第一锥齿轮321aL侧对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加力的加力弹簧323;以及克服加力弹簧323的作用力而按压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的凸边部322a的突起部324aL,如图7所示,具备:使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沿第一输入轴321L的轴向在箭头E方向上变换的切换拨叉324L;以及与第一输入轴321L有间隙地嵌合,且设于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的第一锥齿轮321aL侧的第一齿轮325。
并且,在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的第一齿轮325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离合器爪322b,在第一齿轮325的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侧的面上,为了与第一离合器爪322b嵌合而形成有多个第二离合器爪325a。并且,第一齿轮325的转动产生的传动力经由链311向紧固于转子传动轴301上的第二齿轮312传递。由此,向整地转子27侧传递驱动力。
另外,切换拨叉324L的根部324b侧与设置在升降连杆机构3的行驶车体2侧的由杆、金属线、弹簧等构成的切换连动机构326a连接。在机体回转时或后退时、或者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苗栽种部4上升时,若升降连杆机构3向上方移动至规定高度,则切换连动机构326a对切换拨叉324L进行操作,使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处于断开状态。由此,在苗栽种部4上升时,能够使整地转子27的驱动停止。
另外,如上所述,如果将向整地转子27侧传递驱动力的转子传动轴301配置在机体的内侧,则该转子传动轴301位于比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更靠机体内侧,配置在离开位于比该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更靠机体外侧的左侧的后轮11的位置,因此,因后轮11的旋转而跳起的泥土被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承受,难以向转子传动轴301飞散,可防止转子传动轴301的油封损伤。
在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内封入有内部的齿轮机构用的润滑油,转子传动轴301突出的部位设有油封。若该油封破损,则伴随转子传动轴301的旋转的润滑油有可能向外漏出,但根据上述结构,润滑油难以漏出。
另外,也可以将转子传动轴301配置在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的下方。由此,与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的下方的整地转子27动作时的高度接近,能够防止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转子传动轴301配置在左侧后轮齿轮箱200L的上方。由此,泥土难以向转子传动轴301飞散,因此可防止油封因泥土的影响而破损,提高转子传动轴301的耐久性。
接着,使用图6、图8,对从变速箱体12侧传动的驱动力的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内部的驱动力的传递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6所示,在施肥传动机构420中,是如下结构,即、从变速箱体12侧经由第二传动轴230R向第二输入轴321R传递动力,该动力从第二输入轴321R的后端侧的第一锥齿轮321aR向紧固有第二锥齿轮330R的第二旋转轴340R传动,经由紧固于第二旋转轴340R上的小径齿轮331R向大径齿轮332R传递,由此右侧后轮主轴341R转动。
接着,对施肥传动机构420进行的向施肥传动部件401的驱动力的通断的结构进行说明。
施肥传动机构420在前端具备:第二输入轴321R;与该第二输入轴321R滑动自如地花键连接的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始终向与第一锥齿轮321aR侧相反侧对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加力的施肥加力弹簧423;以及克服施肥加力弹簧423的作用力而按压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施肥凸边部422a的突起部324aR,如图8所示,具备:使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沿第二输入轴321R的轴向在箭头E方向上变换的切换拨叉324R;以及与第二输入轴321R有间隙地嵌合,且设置在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第一锥齿轮321aR侧的相反侧的第三锥齿轮425。
并且,在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第三锥齿轮425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三离合器爪422b,在第三锥齿轮425的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侧的面,为了与第三离合器爪422b嵌合而形成有多个第四离合器爪425a。
并且,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经由缆线427而与切断换施肥装置5的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连结,是与苗栽种部4的升降连动而利用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来切换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结构。
构成为,通过控制装置163,栽种离合器马达24与苗栽种部4的升降一致地进行动作,并且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与栽种离合器马达24的动作一致地动作。但是,构成为,在苗栽种部4下降时(栽种作业时),如图5所示,由施肥传动开关428对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进行通断,独立地进行苗的栽种和施肥。
若通过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将切换拨叉324切换操作到一方侧、即图8的右侧时,则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被切换到相同方向、即图8的右侧,由此,第三离合器爪422b与第四离合器爪425a的嵌合脱开,因此输入轴321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不会传动到第三锥齿轮425。因此不会向施肥装置5侧传递驱动力。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若通过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将切换拨叉324切换操作到另一方侧、即图8的左侧,则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被切换到相同方向、即图8的左侧,第三离合器爪422b与第四离合器爪425a嵌合,因此输入轴321的转动产生的驱动力向第三锥齿轮425传动。并且,第三锥齿轮425的转动产生的传动力向紧固于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第四锥齿轮412传递。由此,向施肥装置5侧传递驱动力。
此外,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和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的配置也可以左右调换,也可以在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设置整地离合器机构320,在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设置施肥传动机构420。
并且,在插秧机1中,其特征在于,在回转连动机构T发挥功能的回转行驶时,若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是可看作为浮动体55的前后整个区域与农田面接触的角度,则将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切换到接通状态,利用施肥装置5的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驱动施肥装置5。另外,构成为,若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则鼓风机用电动马达53也同时动作,由此使其产生肥料搬运风,提高肥料的搬运效率。
并且,其特征在于,在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离开农田面、即未检测到接触地面时,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通过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处于断开状态,鼓风机用电动马达53连动而进行动作,并且不驱动施肥装置5。图9表示此时的流程图。
若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与农田面接触,则对该时点的施肥驱动的通断状态进行判断,在施肥装置5进行动作时,保持该状态,另一方面,在施肥装置5未动作时,切换驱动而使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动作。
另外,构成为,在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未检测到浮动体55与农田面接触、即检测到离开时,对该时点的施肥驱动的通断状态进行判断,在施肥装置5进行动作时切换驱动使其停止。另一方面,在施肥装置5未动作时,保持该状态。施肥驱动的通断状态通过在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上设置对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通断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省略图示)、或通过施肥传动开关428的通断状态来判断。
作为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的可以看作浮动体55离开农田面的角度,例如,将浮动体55的前后整个区域与农田面接触时设为±0度(基准值),而为-3~5度以上即可。而且,由于浮动体55的上下转动支点处于浮动体后部,因此该角度考虑到若浮动体55的前端从基准值下降则为负、若上升则为正来表示。
若通过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离开农田面,则施肥装置5停止,若苗栽种部4开始上升,则来自施肥装置5的肥料的供给停止,因此可防止在离开农田面的位置放出肥料,从而防止播撒多余的肥料。
另外,通过做成若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成为接地状态,则施肥装置5进行动作的结构,从而能够在回转后的苗的栽种开始之前先使施肥装置5动作,开始肥料的输送,因此在回转后的苗的栽种开始时向农田供给肥料。因此,可防止未供给肥料的区间的产生。另外,由于在浮动体55接触地面的状态下供给肥料,因此不会在空中偏斜。
此外,关于苗栽种部4上升时的施肥装置5的动作停止,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即不是通过角度检测部件162,而是通过检测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通断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b检测到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断开状态时,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成为断开状态,从而施肥装置5的动作停止。
在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断开后的栽种装置52停止后,通过使施肥装置5停止,能够在苗栽种部4上升到最大位置期间将从施肥装置5的施肥软管62向农田面移动中的肥料供给至农田,因此可防止回转后的肥料供给开始时供给肥料超过所需,可防止供给多余的肥料。
另外,在苗栽种部4下降时,如上所述,若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成为接地状态则使施肥装置5进行动作,从而可防止未供给肥料的区间的产生、肥料在空中播撒而扩散。
这些控制由控制装置163进行,做成如下结构,即、如图4(a)~图4(b)所示,作业者通过设于操作面板70上的选择开关432,基于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的结果、或基于由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b检测的结果,并根据作业条件、农田条件等而能够选择苗栽种部4上升时的施肥装置5的动作停止。若将选择开关432向左侧操作,则基于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的结果,若向右侧操作,则基于由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b检测的结果。
并且,如上所述,将施肥传动机构420以及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左右一侧的后轮齿轮箱200(在图示例中为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上,构成与经由栽种离合器外壳25以及栽种传动轴26向苗栽种部4传动的栽种传动机构独立的施肥传动机构。
即、由于能够独立地进行施肥装置5的驱动的通断,因此能够与栽种装置52的通断无关地操作肥料供给的开始、结束,可防止供给多余的肥料、产生未供给肥料的区间。
而且,将对施肥传动机构420进行通断操作的施肥传动开关428设置在操作面板70,通过作业者按压施肥传动开关428,也能够通过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来使施肥装置5动作。
并且,通过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基于施肥传动开关428的通断操作、角度检测部件162的检测结果、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b的检测结果等而动作来进行施肥传动机构420的通断(施肥传动功能),从而施肥传动机构420的通断容易自动化,因此可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可靠地进行施肥装置5的通断。
并且,如图6所示,通过将向施肥装置5侧传递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部件401配置在机体的内侧、即以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为基准配置在设置后轮11的一侧相反侧,从而因后轮11的旋转而跳起的泥土被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机体外侧面承受,因此可防止泥土附着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
另一方面,通过将施肥传动部件401配置在机体的外侧、即以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为基准将施肥传动部件401配置在后轮11侧(右侧),从而作业者容易从后轮11侧、即机体外侧进行施肥传动部件401及其部件周边的维修保养,因此提高维修保养的作业性。
另外,通过将施肥传动部件401配置在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上方,从而能够缩短配置在行驶车体2上的施肥装置5至输送部61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力的传动损失。
另外,若将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配置在右侧后轮齿轮箱200R的上方且底部踏板35的下方,则因后轮11的旋转而跳起的泥土难以到达施肥传动部件401,可防止泥土附着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
另外,也可以在升降连杆机构3的下连杆41安装杆(未图示),并经由缆线427将杆与切换拨叉324R的根部324bR连接,使其具有进行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的通断操作的功能。
并且,也可做成如下结构,即、在施肥传动部件401上装配手动操作部件426,能够通过手动来输送肥料。图8表示施肥传动部件401向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的机体内侧(即左侧)突出的结构,但若使施肥传动部件401向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的机体外侧(即右侧)突出,并在该突出部装配手动操作部件426,则能够通过手动使施肥装置5进行肥料的供给动作。
作业者对照农田的成分、栽培的作物来对施肥装置5供给的肥料进行变更,肥料因成分的不同而比重不同。由此,即使施肥装置5的肥料的供给量的设定相同,也存在实际上供给的肥料的量比设定变多或变少的情况,存在产生向农田供给的肥料的供给量多或少的情况。为了防止该情况,需要在农田内栽种苗的栽种作业前使施肥装置5动作,进行确认规定时间内从施肥装置5放出的肥料的量的、所谓“实验性输送”作业,将肥料的供给量预先设定为适合于作业条件的量。
另一方面,施肥装置5是若苗栽种部4没有驱动则不驱动的结构,因此在进行“实验性输送”作业时,需要在将苗载置于苗栽种部4之前进行、或暂时将苗从苗栽种部4卸下来,存在花费多余的作业时间的问题。另外,若苗载置于苗栽种部4,则在实验性输送时刮取苗,存在多余地消耗苗的问题。并且,由于需要使发动机工作,因此存在消耗多余的燃料、燃费上升的问题。
但是,如上所述,若使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从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向右侧突出,并在该突出部装配手动操作部件426,则能够通过手动作业来进行施肥装置5的“实验性输送”作业。
因此,通过作业者利用手动操作部件426的手动操作来进行“实验性输送”作业,可抑制行驶车体2的多余的燃料消耗,降低燃费。
另外,通过将手动操作部件426安装在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附近且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部上,从而能够缩短至机体后部的施肥装置5的驱动力的供给距离,因此可减小驱动力的传动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减轻对手动操作部件426进行操作的力,因此可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另外,在进行设置了施肥传动部件401的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侧的后轮11成为回转内侧的回转行驶时,与未设置施肥传动部件401的左侧的后轮齿轮箱200L侧的后轮11成为回转内侧相比,成为使回转后的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的动作时刻变早的结构。
在回转行驶中,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87由上述转向机构S断开,因此向位于回转内侧的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的驱动力的传动被断开。因此,在向设有施肥传动部件401的右侧回转时,与向左侧回转时相比,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成为接通状态时的施肥传动部件401的转速下降,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施肥装置5进行动作的时刻延迟,肥料的供给开始位置因回转方向而改变,产生未供给肥料的位置。
但是,通过使右侧回转后的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的动作时刻比左侧回转后的动作时刻变早,能够可靠地确保回转后开始施肥传动的施肥传动部件401的转速,因此与回转方向无关地能够使肥料的供给开始时刻稳定,可防止产生未供给肥料的区间。
在上述说明中,由于将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因此通过控制装置163进行向右侧回转时比向左侧回转时使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的动作时刻变早的控制。具体而言,通过将右回转时比左回转时浮动体55接触地面后的施肥传动部件401的旋转脉冲的接通时间设定较短,并在较早的时刻使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动作,从而使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
右回转时,向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的施肥驱动的输出转速伴随右侧的侧离合器87切断而下降,因此与左回转时相比,具有施肥的开始地点延迟的倾向,但根据本结构,能够使施肥装置5的驱动与回转方向无关地为一定。
另外,在作业者使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沿杆导向件17a处于中立时,如图4(a)~图4(b)所示,若由副变速操作位置检测部件17b检测到被操作到中立位置N,则通过控制装置163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断开侧动作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由此停止栽种装置52的动作(停止功能)。另一方面,若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处于中立位置旁边的停止栽种位置W,则能够在驱动力向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前轮10、10以及左右的后轮11、11的供给停止的状态下使栽种装置52动作。将其称为“停止栽种作业”。
在停止栽种位置W设有作为传感器开关的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若操作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则成为接通状态并向控制装置163输入信号。并且,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接通侧动作的信号,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栽种装置52进行动作。将其称为停止栽种功能。
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是如下结构,即、总是利用未图示的转矩弹簧等加力部件从停止栽种位置W向中立位置N侧加力,若作业者离开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则立即返回中立位置N。由此,若作业者故意地不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则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不由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检测,栽种装置52不动作。
图10表示变速箱体12内的向驱动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俯视图。实际的各传动轴未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但为了进行传动机构的说明,采用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表示。此外,图10中,图面的上方向为车体的右侧、下方向为车体的左侧。
变速箱体12由变速箱输入轴583承受来自无级变速装置23的旋转动力,经由副变速装置571、差动装置585等对作为驱动轮的左右的前轮10、10以及左右的后轮11、11进行驱动。
副变速装置571具有将行驶车体2的行驶状态切换为“栽种作业速度”、“路上速度”以及“行驶中立”的机构,由以变速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副变速切换轴572、嵌装于该副变速切换轴572上的切换部件573、栽种速传动部件574、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以及中继轴576构成。行驶状态的变更通过变更中继轴576与副变速切换轴572的旋转速度的比来进行。副变速切换轴572和切换部件573通过花键加工而构成为能够在副变速切换轴572的轴向上动作,成为通过作业者对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进行操作来使切换部件573动作,从而切换行驶车体2的行驶状态的结构。
中继轴576具有直径不同的两个齿轮,其中一个承受来自变速箱输入轴583的旋转动力。两个齿轮中、直径大的齿轮是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在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路上速度”时,与切换部件573的齿轮啮合。直径小的齿轮总是与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啮合。通过该啮合,中继轴576向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和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传动动力。
栽种速传动部件574与中继轴576的直径小的齿轮啮合,并设置在与副变速切换轴572同轴上的右侧方。该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和副变速切换轴572构成为通过金属轴承而能够相互相对旋转。并且,在栽种速传动部件574上,以能够同轴旋转的方式结合有向苗栽种部4传动驱动力的栽种主传动轴582。由此,栽种主传动轴582与副变速切换轴572同轴,而且能够相互相对旋转。
在切换部件573的右侧面设置与栽种速传动部件574结合的爪离合器的啮合部,在外周形成与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啮合的齿。
来自副变速切换轴572的旋转动力的一部分通过差动装置585分配并传递至左右的前轮桥584、584,并且通过前轮桥584、584向前轮末端壳体13、13传动而对前轮10、10进行驱动。并且,经由左右的前轮桥584、584而从变速箱体12的背面取出的后轮驱动用动力经由后轮传动轴230L、230R向后轮齿轮箱200L、200R传递而对后轮11、11进行驱动。在变速箱体12上,且在副变速切换轴572的左侧方,设置限制前轮10、10以及后轮11、11的旋转的制动装置581。
图11(a)~图11(c)表示图10的变速箱体12内的副变速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1(a)表示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路上速度”时的啮合的图,图11(b)表示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中立”时的啮合的图,图11(c)表示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栽种作业速度”时的啮合的图。此外,图11(a)~图11(c)中,也是图面的上方向为车体的右侧、下方向为车体的左侧。
“路上速度”时,切换部件573的外周的齿与中继轴576的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的齿啮合。根据该结构,向切换部件573传递旋转动力,通过花键与切换部件573啮合的副变速切换轴572与切换部件573一起旋转,利用位于切换部件573的左侧的齿轮来向差动装置585传递旋转动力。此时,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尽管通过中继轴576旋转,但以与能够相对旋转的副变速切换轴572不同的转速旋转。
“中立”时,切换部件573与栽种速传动部件574以及路上速度传动部件575的任意一个都不啮合。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尽管通过中继轴576旋转,但不传递旋转动力的副变速切换轴572仍然停止。此时,通过栽种速传动部件574和栽种主传动轴582能够同轴旋转地结合,从而能够仅使苗栽种部4动作。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时,也成为相同的机构。
“栽种作业速度”时,切换部件573的右侧通过爪离合器与栽种速传动部件574的左侧啮合,并相互连结。栽种速传动部件574通过中继轴576旋转,由爪离合器连结的切换部件573旋转,并且通过花键与切换部件573啮合的副变速切换轴572旋转,由此旋转动力从中继轴576传递至副变速切换轴572,通过位于切换部件573的左侧的齿轮,向差动装置585传递旋转动力。
此外,在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处于中立位置N时,向苗栽种部4的传动,但被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切断,从而向苗栽种部4的传动被切断。因此,即使处于中立位置N时,如果连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即成为接通状态,则苗栽种部4成为驱动状态。由此,若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则在保持上述的“行驶中立”的状态下,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因此栽种装置52在插秧机1停止的状态下进行动作。
图12至图15表示与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对应的传动机构图(示意图)。
在图12所示的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路上速度时、图13所示的栽种作业速度时,副变速装置571的齿轮机构在仅高速侧和低速侧不同,其他行驶系统、栽种系统、施肥系统等的全部离合器成为接通状态。但是,路上行驶时基本上成为非作业时的行驶,因此苗栽种部4上升,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以及整地转子通断离合器322成为断开状态。
并且,在图14所示的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中立时,不向行驶系统传动,因此不向其传动下游侧的整地系统、施肥系统传动驱动力。另外,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也成为断开状态,因此行驶停止,栽种装置52、施肥装置5等也为不动作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15所示的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为停止栽种时,与中立时相同,向行驶系统的传动成为断开状态,但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为接通状态,因此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传递至栽种系统,从而栽种装置52进行动作。此外,由于不向行驶系统传动,因此驱动力不会传动至从右侧的后轮齿轮箱200R分支的施肥系统、整地系统。
如上所述,若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则能够在停止行驶的状态下进行栽种作业,因此在将苗栽种部4在田头降下的状态下,能够栽种一株量的苗,从而作业性优良,并且不需要用手动作业来进行苗的补种,可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在苗的栽种开始时,栽种装置52栽种最初的一株苗的位置不与邻接的行的栽种结束位置一致时,无需当场移动便能够栽种苗,因此提高苗的栽种精度。尤其是,在农田的拐角,当机体回转90°时,位置容易混乱,能够在可栽种苗的位置可靠地栽种苗。
通常,在栽种苗时必须进行行驶,在无需当场移动便栽种苗时,需要提前进行行驶开始、停止以及栽种通断操作,对于不熟练人员来说比较困难,但根据本结构,谁都能够简单地栽种苗。
但是,若在浮动体55、中间浮动体57、57以及侧浮动体56、56未接触地面的状态下进行苗的栽种作业,则有可能在比农田面靠上方使苗栽种器具52a动作而导致使苗落下。于是,做成如下结构,即、若利用角度检测部件162未检测到浮动体55成为接地状态,则即使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栽种装置52也不动作。将其称为停止栽种无效功能。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因误操作而使苗在比农田面靠上方落下,可防止多余的苗的消耗。
另外,回转连动模式时,通过使上述停止栽种功能以及停止栽种无效功能有效,从而能够防止在田头的回转时、苗的空中栽、即在比农田面靠上方使苗离开等的栽种装置52的误动作。图16表示该流程图。
在由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检测到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处于停止栽种位置W(前提条件)、且此时回转连动开关90为接通的回转连动模式中,而且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为接地状态时,停止栽种功能有效(许可),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入侧动作的信号,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接通,进行苗的栽种。
另一方面,在不是回转连动模式时、或浮动体55为离开状态时,停止栽种功能不起作用(禁止),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断开侧动作的信号,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为断开,因此不进行苗的栽种。
如上所述,通过行驶车体2的行驶停止的状态下的栽种作业(停止栽种作业)的可否以浮动体55的接地为条件,从而能够防止作业效率的下降。
另外,停止栽种功能也可以构成为,在图1所示的制动踏板110的操作时不动作,即使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栽种装置52也不动作。图17表示该流程图。
制动踏板110的操作量、即踏入量由图5所示的设置在制动踏板110基部的制动踏板传感器110a检测。制动踏板传感器110a也可以为若踏入某种程度则接触的类型,但也可以是行程传感器等。通过踏入该制动踏板110时、停止栽种功能不起作用,从而能够防止插秧机1停车时的误操作,安全。
另外,该插秧机1是通过利用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而将耳轴电动马达103(图5)向正转或反转方向驱动来切换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变更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轴的转速以及旋转方向),从而能够变速的结构,是与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检测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相应地向耳轴电动马达103输出驱动指令信号的结构。耳轴电动马达103设置在无级变速装置23的外侧,与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检测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量连动地动作。
并且,耳轴电动马达103使耳轴臂(省略图示)动作而转动至耳轴295的转动角度为规定角度,上述耳轴臂使耳轴295转动并与耳轴295直接连结。耳轴295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角度由设置在耳轴臂上的耳轴检测部件113检测。
并且,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在回转连动开关90为接通的回转连动模式时,即使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为接地状态,图4(a)~图4(b)所示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也处于中立位置16aa,而且耳轴295也处于中立位置时,停止栽种功能有效。将其称为停止栽种中立功能。图18表示该流程图。
在回转连动开关90为接通的回转连动模式,若由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到浮动体55为接地状态,并且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检测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为中立位置,而且由耳轴检测部件113检测到耳轴295为中立位置,则停止栽种功能有效(许可),若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则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进行苗的栽种。
另一方面,在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检测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不是中立位置16aa时、或根据由耳轴检测部件113检测的耳轴295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角度而不是中立位置16aa时,即使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停止栽种功能也不起作用(禁止),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为断开状态,因此不进行苗的栽种。
如上所述,若行驶车体2的行驶未完全停止,则不进行栽种作业,由此能够防止栽种装置52的误动作。例如,在栽种作业中(作业行驶中),即使因误操作而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被操作到与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接触的一侧,苗的栽种作业行驶也不产生变化,因此可防止误操作引起的作业效率、苗的栽种精度的下降等。
并且,也可以成为如下结构,即、此时的苗的栽种通过耳轴295成为规定角度后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接通状态来进行。图19表示该流程图。
即、在由主变速操作量检测部件16b检测的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为中立位置,而且由耳轴检测部件113检测的耳轴295为中立位置时,使停止栽种功能有效,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接通侧动作的信号。为如下结构,即、由控制装置163判断为具有停止栽种功能、且向耳轴电动马达103输出动作信号而耳轴295达到规定角度(目标值)后,输出该栽种离合器马达24的动作信号。并且,使施肥传动驱动器426a动作而使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将其称为停止栽种动作功能。
通过使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上升到规定值后向栽种装置52供给驱动力,从而在停止行驶的状态下,能够使栽种装置52可靠地动作,提高栽种精度、施肥精度。
若为先将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接通后再向耳轴295的耳轴电动马达103输出的处理流程,则为栽种装置52的苗栽种器具52a的旋转速度逐渐变快的控制处理,动作不稳定。然而,根据本结构,通过先向耳轴电动马达103输出后再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接通状态,从而苗栽种器具52a的旋转速度从最初开始顺畅地旋转,从而稳定。
即、若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上升中,则苗栽种器具52a的旋转速度也阶段性地上升,苗栽种器具52a的动作变得不稳定,但如本结构那样,当无级变速装置23的输出达到一定值时,则苗栽种器具52a的旋转速度立即稳定,成为顺畅的动作。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先前的耳轴295达到目标值后、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接通侧动作的信号时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接通处理中,在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前(相当于后述的图22的“无级变速装置前进输出”和“栽种接通滞后时间到时”期间)停止了控制时,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向断开侧动作的信号,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在该控制停止后,在未图示的时间内计算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的接通时间、即向停止栽种位置W按压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时间而太短等。
做成如下结构,即、即使在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接通处理中,也通过在该控制停止后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返回断开状态,来防止每当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与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接触时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通断,可防止误动作。
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在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的接通处理中停止控制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时,栽种动作通断部件成为断开状态后,使苗栽种器具52a旋转一定时间(例如0.5~2秒左右)后(以惯性旋转),向耳轴电动马达103输出而使耳轴295从先前的目标值(可确保停止栽种作业时的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的耳轴臂的转动位置)成为中立位置。
若使耳轴295处于中立位置后再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则不向苗栽种器具52a供给驱动力,停止位置为此时的位置,因此苗栽种器具52a在正规的停止位置不停止。
于是,通过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后再使苗栽种器具52a旋转一定时间,从而苗栽种器具52a在正规的停止位置停止。该正规的停止位置通过苗栽种器具52a内部的齿轮组合来设计。因此,苗栽种器具52a的停止位置稳定。
并且,在使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后再使耳轴295处于中立位置的处理后,预先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动作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接通状态。作业者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而栽种一株量的苗后、在开始作业时,有时忘记接通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然而,在停止栽种作业后,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自动处于接通状态,从而通过以该栽种速度行驶而能够再开始作业。
另外,以下表示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时的停止栽种功能的具体的流程图。
图20表示停止栽种功能的处理的大概的流程图。该处理有停止栽种处理0~4的5种,从停止栽种处理0开始按1、2、3、4的顺序进行。图21表示停止栽种处理0的流程,图22表示停止栽种处理1的流程,图23表示停止栽种处理2的流程,图24表示停止栽种处理3的流程,图25表示停止栽种处理4的流程。
在图21的停止栽种处理0中,在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为中立位置、而且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位置也为中立位置时,停止栽种功能有效(许可),成为备用状态。并且,若由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检测到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被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则设置停止栽种处理1。并且,从控制装置163设置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动作的信号的栽种接通滞后时间(规定时间、例如1秒),接着移到图22的停止栽种处理1的流程。
在停止栽种处理1中,使耳轴电动马达103正转(前进侧)、使无级变速装置23的耳轴295转动。此外,此时,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位置仍然为中立位置,通过利用耳轴电动马达103仅使耳轴295向前进侧转动,从而苗栽种部4成为传递动力的状态。
并且,经过先前的栽种接通滞后时间的设置时间经过后(时间到时),设置停止栽种处理2,设置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接通的动作时间(例如1~2秒),从控制装置163输出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动作的信号。并且,接着移到图23的停止栽种处理2的流程图。
在停止栽种处理2中,栽种离合器马达24动作而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后设置停止栽种处理3,接着移到图24的停止栽种处理3的流程图。并且,在停止栽种处理3中,经过先前的动作时间后(时间到时)设置停止栽种处理4,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断开状态后设置直到使耳轴295返回中立位置的时间(例如1~2秒)后,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接着移到图25的停止栽种处理4的流程图。
在停止栽种处理4中,若经过直到使先前的耳轴295返回的时间,则耳轴295从前进侧向停止侧转动,之后成为中立位置,从而结束流程图。
以下的图26以及图27表示汇总了上述的各流程图后的整体的流程。停止栽种作业的结束有栽种装置52的苗栽种器具52a旋转一圈、或栽种苗结束的时间经过后停止时、和在中途中止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的操作时,图26表示前者的流程图,图27表示后者的流程图。此外,图27不仅表示后者而且还表示整体的流程。
图26中,无级变速装置23的耳轴295向前进侧或后退侧转动时不是停止栽种处理中时,进行通常的无级变速装置输出处理。即、输出与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的操作位置对应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在停止栽种处理中(上述处理0~4中的任一处理中),通过耳轴电动马达103使耳轴295向停止侧输出时(相当于图25的“无级变速装置停止输出”),判断耳轴295是否为中立位置,若由耳轴检测部件113检测到耳轴295为中立位置,则停止栽种处理结束。
并且,一旦停止栽种处理结束后,判断是否已经进行了停止栽种处理4,在已经进行了停止栽种处理4时,使栽种离合器马达24动作而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接通状态。在图26的状态下,基本上正常进行苗的栽种,因此在停止栽种处理结束后移到通常的栽种作业。此时,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仍然为断开状态,则存在行驶开始时栽种开始延迟的可能性,因此最后进入将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切换到接通状态的工序。
通过使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接通状态,从而若将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操作到栽种作业速度的位置、并且将主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6操作到前进侧,则能够立即开始栽种作业。然后,设置停止栽种处理0,为了从停止栽种处理0开始,重新设置下一次的停止栽种处理。
此外,即使在停止栽种处理中也使耳轴295向前进侧(或后退侧)输出时,输出至一定开度(先前的目标值)。
图27中,首先在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被操作到停止栽种位置W的停止栽种处理中,若副变速切换操作部件17离开停止栽种位置W并且由停止栽种位置检测部件430检测到不在停止栽种位置W时,则判断该时点的停止栽种处理为哪个阶段的处理。
此时为停止栽种处理1的处理中时,设置停止栽种处理0,通过耳轴电动马达103将耳轴295向停止侧输出(相当于图25的“无级变速装置停止输出”)。另一方面,在停止栽种处理不是停止栽种处理0时,判断是否为停止栽种处理2或3,在为停止栽种处理2或3时,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成为断开状态后(相当于图24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切断输出”),设置停止栽种处理0,通过耳轴电动马达103将耳轴295向停止侧输出。
图28表示本实施例的插秧机1的无级变速装置23的液压回路的结构,图29表示无级变速装置23的侧剖视图,图30表示无级变速装置23俯视剖视图。
如图28所示,容量可变型液压泵A和固定容量型液压马达B构成经由液压闭回路266、267连接的无级变速装置23,该容量可变型液压泵A对与输入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的输入轴274连动并利用多个并排配置的活塞248的往复运动而吐出的工作油的量和吐出方向进行调整,该固定容量型液压马达B根据该液压泵A的吐出油量和油的吐出方向来变更输出轴275的旋转速度和方向。
另外,如图29、图30所示,在内部具备液压闭回路266、267的一部分,在与输入轴274和输出轴275正交的方向配置阀口块(ポートブロック)271,将内装该阀口块271和液压泵A的液压泵侧缸体247a的块内部以及内装液压马达B的液压马达侧缸体247b的块内部之间分别连接而形成上述液压闭回路266、267。
由图28所示的液压回路266和液压回路267构成闭回路,若图29所示的容量可变型液压泵A侧的斜板69向正转侧增加倾斜角,则经由液压回路266流向固定容量型液压马达B侧的液压成为高压,此时液压回路266的相反侧的液压回路267成为低压,从固定容量型液压马达B侧排出的油被吸入到容量可变型液压泵A。
使图29、图30所示的在阀口块271内装容量可变型液压泵A以及固定容量型液压马达B的无级变速装置外壳272以及增压泵273(参照图28)的外壳等重合而一体地构成,轴支承轴向相互平行的输入轴274和输出轴275。绕该输入轴274设置液压泵A以及增压泵273的次摆线转子(未图示)等,绕输出轴275设置液压马达B。
就上述液压泵A以及液压马达B而言,绕输入轴274和输出轴275与轴向平行地配设多个缸体247而构成缸体块,在各缸体247设置沿轴向滑动的活塞248。该各活塞248通过接合盘277的各球铰摇动自如地支撑前端部,并设置成相对于斜板69的止推板278绕轴274、275自由旋转。
上述增压泵273用于从容器口T向液压回路266、267内补充油,经由滤油器280、主安全阀281、磁场阀(单向阀)282a、282b以及中立阀283等而与各液压回路266、267连通。遍及上述两液压回路266、267间设有高压安全阀285。
耳轴295设置在与输入轴274正交的方向上,使在该耳轴295的前端与耳轴295一体的曲柄臂296的销式滑块298与形成于斜板69的滚子槽69a卡合,通过使耳轴电动马达103动作而使耳轴295的耳轴臂转动,从而使销式滑块298摇动来调整斜板69的倾斜角度。
若使耳轴295转动来变更斜板69的角度,则活塞248的按压位置改变,是切换液压泵A的高压、低压的方式。
图31(a)~图31(c)表示活塞248部分的放大图。一般地,如图31(a)所示,使用圆顶型活塞,但若活塞前端的R尺寸小,则面压变高,强度上变弱,反之,若加大R尺寸,则存在斜板69的反作用力变大而耳轴295的操作负载变重的问题。
于是,如图31(b)及(c)所示,液压泵A侧的活塞248a使用R尺寸小的活塞来减轻耳轴电动马达103对耳轴295的操作负载,总是以一定角度与接合盘277接触的液压马达B侧的活塞248b使用R尺寸大的活塞来确保强度即可。
图31(b)表示液压泵A侧的活塞248a,图31(c)表示液压马达B侧的活塞248b。例如,将活塞248a的R尺寸设为24(mm)、将活塞248b的R尺寸设为28(mm)。
通常,液压泵A的活塞248a、液压马达B的活塞248b均使用相同形状的活塞,通过在液压泵A侧和液压马达B侧使活塞248的前端的R尺寸如上所那样变化,发挥下述的效果。
即、关于液压泵A侧,通过斜板69动作,从而接合盘277和活塞248a的前端的R部的接触位置变动,因此采用发挥强度的提高,且向斜板69的反作用小的R尺寸小的活塞,关于液压马达B侧,由于接合盘277和活塞248b的前端的R部总是以一定角度接触,因此使用要求某种程度的强度的前端的R尺寸大的活塞,由此能够提供耳轴295的操作负载轻且耐压性高的无级变速装置23。
图32(a)~图32(c)表示与图31(a)~图31(c)的活塞248不同的例子。
另外,如图32(a)所示,也可以在活塞248的外周面(侧面)设置螺旋状的槽248c。圆顶型活塞中,若侧面的滑动部U引起油膜脱落,则会在圆顶型活塞与缸体块之间引起异常的摩耗、烧伤之类的不良状况,但通过外周面设置螺旋状的槽而容易形成油膜,从而能够防止上述的不良状况。
即、通过与活塞248的前后运动一致地将工作油导入到槽248c,从而促进油膜的形成,具有防止异常的摩耗等不良状况的效果。
另外,槽的形状不限于螺旋状,也可以如图32(b)所示,做成格子状的槽248d,如图32(c)所示,做成楔状的槽248e。此外,图32(a)~图32(c)所示的活塞248在液压泵A的活塞248a和液压马达B的活塞248b双方通用。
产生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搭载有施肥装置和苗栽种部的乘用型苗移植机。
Claims (8)
1.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苗栽种部(4),在该苗栽种部(4)设置与农田面接触的浮动体(55),设置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5),并设置检测上述浮动体(55)的转动角度的角度检测部件(162),
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设置对上述施肥装置(5)的动作进行通断的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设置当由上述角度检测部件(162)检测的浮动体(55)的转动角度为规定角度范围内时则使该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接通状态的控制装置(1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动作进行通断的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设置当该栽种动作通断部件(25a)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使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处于断开状态的控制装置(16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驶车体(2)上设置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向该左右的后轮(11、11)分别供给驱动力的左右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在该左右一方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经由该后轮齿轮箱(200L、200R)向上述施肥装置(5)供给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部件(401)、和对驱动力向该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传动进行通断的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
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分别设置后轮(11、11),使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内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驶车体(2)上设置左右的后轮(11、11),设置向该左右的后轮(11、11)分别供给驱动力的左右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在该左右一方的后轮齿轮箱(200L、200R)上,设置经由该后轮齿轮箱(200L、200R)向上述施肥装置(5)供给驱动力的施肥传动部件(401)、和对驱动力向该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传动进行通断的上述施肥传动通断部件(422)而构成施肥传动机构(420),
使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一侧端部向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机体外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设置在上述后轮齿轮箱(200L、200R)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用手动操作进行施肥装置(5)的肥料供给的手动操作部件(42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施肥传动部件(401)的突出的部分,设置用手动操作进行施肥装置(5)的肥料供给的手动操作部件(42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22982 | 2014-02-10 | ||
JP2014022982A JP5888352B2 (ja) | 2014-02-10 | 2014-02-10 | 苗移植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72651U true CN204272651U (zh) | 2015-04-22 |
Family
ID=5285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403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2651U (zh) | 2014-02-10 | 2014-10-30 | 苗移植机 |
CN201410610639.1A Active CN104823569B (zh) | 2014-02-10 | 2014-11-03 | 苗移植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10639.1A Active CN104823569B (zh) | 2014-02-10 | 2014-11-03 | 苗移植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88352B2 (zh) |
KR (1) | KR101710498B1 (zh) |
CN (2) | CN204272651U (zh) |
MY (1) | MY194770A (zh) |
TW (1) | TWI56272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4237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插播式作业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73182B2 (ja) * | 2016-12-21 | 2020-03-25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KR102137579B1 (ko) | 2017-11-09 | 2020-07-24 |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시설 재배용 카트형 딸기 모종 이식기 |
KR101947120B1 (ko) * | 2018-04-09 | 2019-05-02 | 동양물산기업 주식회사 | 이앙기의 작업용 클러치장치 |
JP7064997B2 (ja) * | 2018-08-28 | 2022-05-11 |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 移植機 |
JP6849004B2 (ja) * | 2019-03-28 | 2021-03-24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移植機 |
CN109874427B (zh) * | 2019-04-12 | 2024-02-02 | 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茶果树侧边作业的螺旋施肥机 |
CN110278729B (zh) * | 2019-06-13 | 2024-02-13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全自动移栽联合作业机 |
JP2021108607A (ja) * | 2020-01-14 | 2021-08-02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機 |
CN111903441B (zh) * | 2020-06-03 | 2022-10-28 | 江苏中装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固沙栽草装置 |
JP7060043B2 (ja) * | 2020-07-02 | 2022-04-26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JP7246535B2 (ja) | 2021-01-20 | 2023-03-2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85026U (zh) * | 1986-11-19 | 1988-06-03 | ||
JP3295528B2 (ja) * | 1994-04-22 | 2002-06-24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田植機の植付部植付深さ制御装置 |
JPH09140228A (ja) * | 1995-11-21 | 1997-06-03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乗用田植機の転倒防止用補助車輪 |
JP3519980B2 (ja) * | 1999-03-24 | 2004-04-1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施肥装置付き水田作業機 |
JP2003146238A (ja) * | 2001-11-12 | 2003-05-21 | Iseki & Co Ltd | 乗用型作業機 |
JP3722081B2 (ja) * | 2002-03-27 | 2005-11-30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JP4543247B2 (ja) | 2003-12-25 | 2010-09-15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田植機 |
JP4325408B2 (ja) * | 2004-01-13 | 2009-09-02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2007174932A (ja) * | 2005-12-27 | 2007-07-12 | Iseki & Co Ltd | 対地作業装置付き苗移植機 |
JP4389122B2 (ja) * | 2006-02-27 | 2009-12-24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5600892B2 (ja) * | 2009-06-18 | 2014-10-08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機 |
JP5018897B2 (ja) * | 2010-01-12 | 2012-09-05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2012139113A (ja) * | 2010-12-28 | 2012-07-26 | Iseki & Co Ltd | 苗植付装置 |
JP5784941B2 (ja) * | 2011-03-18 | 2015-09-24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田植機における苗載台の端寄せ装置 |
JP5812773B2 (ja) * | 2011-09-06 | 2015-11-1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車のエンジン停止操作構造 |
JP5655766B2 (ja) * | 2011-11-30 | 2015-01-21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JP5673575B2 (ja) * | 2012-01-27 | 2015-02-18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
2014
- 2014-02-10 JP JP2014022982A patent/JP588835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0-20 TW TW103136125A patent/TWI562721B/zh active
- 2014-10-29 KR KR1020140148404A patent/KR1017104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0-30 CN CN201420640357.1U patent/CN2042726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03 CN CN201410610639.1A patent/CN104823569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06 MY MYPI2015700370A patent/MY194770A/en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4237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插播式作业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3569B (zh) | 2018-05-01 |
JP5888352B2 (ja) | 2016-03-22 |
TWI562721B (en) | 2016-12-21 |
MY194770A (en) | 2022-12-15 |
TW201531218A (zh) | 2015-08-16 |
CN104823569A (zh) | 2015-08-12 |
KR20150094495A (ko) | 2015-08-19 |
JP2015146791A (ja) | 2015-08-20 |
KR101710498B1 (ko) | 2017-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72651U (zh) | 苗移植机 | |
CN103697137B (zh) | 水田作业机 | |
CN102802400B (zh) | 农业用作业车辆 | |
KR20040100938A (ko) | 승용형 작업기 | |
JP2015146791A5 (zh) | ||
CN1328941C (zh) | 水田作业机 | |
CN108351008A (zh) | 作业车辆 | |
CN202998823U (zh) | 苗移植机 | |
JP6146461B2 (ja) | 苗移植機 | |
CN101678857A (zh) | 行驶车辆 | |
CN103988623A (zh) | 苗移植机 | |
JP2004201530A (ja) | 作業車 | |
JP2005021062A (ja) | 苗移植機 | |
JP5544825B2 (ja) | 乗用型田植機 | |
JP6677280B2 (ja) | 苗移植機 | |
CN101883709B (zh) | 行驶车辆 | |
CN110023177A (zh) | 作业车 | |
JP3632378B2 (ja) | 乗用型苗植機 | |
KR100651030B1 (ko) | 승용형 모종이식기 | |
JP4178876B2 (ja) | 乗用型作業機 | |
JP6380612B2 (ja) | 苗移植機 | |
JP2004222604A (ja) | 作業車 | |
JP3713906B2 (ja) | 苗植機 | |
JP3353373B2 (ja) | 苗植機 | |
CN103416138A (zh) | 苗移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