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6314U -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6314U
CN203786314U CN201420174064.9U CN201420174064U CN203786314U CN 203786314 U CN203786314 U CN 203786314U CN 201420174064 U CN201420174064 U CN 201420174064U CN 203786314 U CN203786314 U CN 203786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ing
ring element
raised structures
optical
centra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40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正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6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63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环形光学元件包含一外环面、一内环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与多个突起结构。内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与外环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且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突起结构规则设置于内环面,各突起结构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延伸,且各突起结构与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借此,可将非预期光线导引至预定方向,有助于抑制非预期光线对成像品质所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环形光学元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突起结构的环形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取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产品日渐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光学镜头的兴起,目前小型化光学镜头已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其需同时满足轻量化与高成像品质两大诉求。
小型化光学镜头通常包含多个透镜与间隔环,间隔环设置于透镜间,用以控制透镜间的间隔距离,以防止相邻的透镜发生摩擦或碰撞而受损。
请参照图1A与图1B,图1A是绘示习用的一种间隔环10的前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间隔环10沿割面线1b-1b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A中,间隔环10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11,如图1B所示,当入射光线M1照射至表面11,将遵守反射定律而形成反射光线R1,由于表面11为平整光滑,因此不易产生漫射,反射光线R1易进入光学有效区而形成非预期光线,过多的非预期光线会降低成像品质,而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其包含多个规则设置的突起结构,借此,有助于抑制非预期光线并有助于将光线导引至预定方向。此外,突起结构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延伸,可加强环形光学元件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组,可用于移动装置,镜头组包含环形光学元件,环形光学元件包含规则设置的突起结构,借此,有助于将光线导引至预定方向并抑制非预期光线,而可提升镜头组的成像品质。此外,环形光学元件的突起结构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延伸,可提升镜头组的整体刚性。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包含一外环面、一内环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与多个突起结构。内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与外环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且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突起结构规则设置于内环面,各突起结构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延伸,且各突起结构与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该第二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D1<D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该第二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D1/D2<0.9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T12/Dmax<0.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T12/Dmax<0.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环形光学元件还包含: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设置于该内环面,且该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包含一第一突起部与一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较该第一突起部远离该中心轴,且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弯折部间,所述第二突起部设置于该弯折部与该第二侧面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突起结构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呈等距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包含:
一结构长度,该结构长度为该突起结构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以及
多个结构宽度,各该结构宽度与该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所述结构宽度越靠近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越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突起结构彼此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Dmax<10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包含一三角形的横向截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Rmax。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的形状皆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该突起结构的尺寸大小皆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环形光学元件的光吸收率为Ac,其满足下列条件:
Ac>9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环形光学元件为塑胶环形光学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环形光学元件为金属环形光学元件。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组,镜头组用于移动装置且包含镜筒、透镜组与环形光学元件,透镜组设置于镜筒内,环形光学元件设置于镜筒内且与透镜组连接。环形光学元件包含一外环面、一内环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与多个突起结构。内环面环绕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且与外环面相对设置。第一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第二侧面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且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突起结构规则设置于内环面,各突起结构由第一侧面往第二侧面延伸,且各突起结构与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是绘示习用的一种间隔环的前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间隔环沿割面线1b-1b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2C是图2B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2c-2c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D是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2E绘示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的参数示意图;
图2F绘示图2A中突起结构的示意图;
图2G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种突起结构的示意图;
图2H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镜头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3b-3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4B绘示图4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4b-4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5b-5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6B绘示图6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6b-6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7b-7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C绘示图7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7c-7c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的前视示意图;以及
图8B绘示图8A中环形光学元件沿割面线8b-8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间隔环:10
表面:11
入射光线:M1、M2、M3、M4、M5
反射光线:R1、R2、R3、R4、R5
环形光学元件:100、200、300、400、500、600、700
外环面:110、210、310、410、510、610、710
内环面:120、220、320、420、520、620、720
第一侧面:130、230、330、430、530、630、730
第二侧面:140、240、340、440、540、640、740
突起结构:150、250、350、450、550、650、750、850
第一突起部:350a、450a、650a、750a
第二突起部:350b、450b、650b、750b
弯折部:360、460、660、760
镜头组:1000
镜筒:1010
透镜组:1020
第一透镜:1021
第二透镜:1022
O:中心轴
A:角度
L:结构长度
W1:第一结构宽度
W2:第二结构宽度
D1:第一侧面与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
D2:第二侧面与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
D3:弯折部与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的距离
T12: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于环形光学元件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
Dmax: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
Ac:环形光学元件的光吸收率
Rmax:突起结构的最大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A至图2B,图2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前视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100包含外环面110、内环面120、第一侧面130(见图2C)、第二侧面140与多个突起结构150。内环面1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且与外环面1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0连接外环面110与内环面120。第二侧面140连接外环面110与内环面120,且与第一侧面130相对设置。突起结构1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120,各突起结构150由第一侧面130往第二侧面140延伸。借此,环形光学元件10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以吸收非预期光线,且突起结构150彼此间的空间可缓冲非预期光线的再次反射,可进一步抑制非预期光线,而提升成像品质。此外,通过突起结构150由第一侧面130往第二侧面140延伸,可提升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2C,其是图2B中环形光学元件100沿割面线2c-2c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2C中,入射光线M2照射至突起结构150后,遵守反射定律而形成反射光线R2。比较图1B与图2C,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通过突起结构150使反射光线R2较不易进入光学有效区,故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与习用间隔环相较,更有利于抑制非预期光线。
请参照图2D,其是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光路示意图。图2D中,入射光线M3、入射光线M4与入射光线M5照射至突起结构150后,皆遵守反射定律而分别形成反射光线R3、反射光线R4与反射光线R5,通过突起结构150的规则设置,可将反射光线(R3~R5)导引至预定方向,例如,可将反射光线(R3~R5)导引至光学有效区以外以抑制非预期光线。习用具有不平整结构的粗糙面,例如经喷砂处理所得的粗糙面,其表面的不平整结构是随机分布,并无法有效导引光线来抑制非预期光线。而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100,通过规则设置的突起结构150,可导引光线而大幅提升抑制非预期光线的效果,进而提升成像品质。
请复参照图2A至图2B,各突起结构15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一体成型。借此,有助于提升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制造良率。
各突起结构15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的最短距离可相同。借此,有助于提升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制造良率。
请同时参照图2E,其是绘示图2A中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参数示意图。图2E中,第一侧面13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14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100的最大外径为Dmax。
第一侧面13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14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的最短距离为D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1<D2。借此,环形光学元件100可配置在薄型光学镜头组。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0<D1/D2<0.90。
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1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T12/Dmax<0.5。借此,有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应用于微小光学镜头组,并提供所需的结构强度。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T12/Dmax<0.2。
环形光学元件100可还包含弯折部(请参照第二实施例),弯折部设置于内环面120,且弯折部设置于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间。借此,可提高环形光学元件100的表面积,有利于抑制非预期光线。此外,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突起结构150可包含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请参照第二实施例),第二突起部较第一突起部远离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且第一突起部设置于第一侧面130与弯折部间,第二突起部设置于弯折部与第二侧面140间。借此,可进一步抑制非预期光线。
突起结构150可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呈等距分布。借此,有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制造且有利于提升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强度。
突起结构150可彼此相连,借此,可进一步抑制非预期光线。
环形光学元件1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max<10mm。借此,可提高环形光学元件100抑制非预期光线的效果,并可应用于微小光学镜头组。
突起结构150的形状可皆相同,且突起结构150的尺寸大小可皆相同。借此,有助于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制造且有利于提升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强度。
环形光学元件100的光吸收率为A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Ac>90%。借此,可有效吸收非预期光线以提升成像品质。前述光吸收率可通过量测环形光学元件100的表面反射率而推算获得。
环形光学元件100可以塑胶制成,即为塑胶环形光学元件。借此,环形光学元件100可应用于轻量化光学镜头组。
环形光学元件100可以金属制成,即为金属环形光学元件。借此,可进一步强化环形光学元件100的结构刚性。
请参照图2F,其是绘示图2A中突起结构150的示意图。突起结构150的横向截面可为圆弧形。突起结构1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mm<Rmax。借此,可进一步抑制非预期光线。此外,突起结构150包含一结构长度L与多个结构宽度,例如,第一结构宽度W1与第二结构宽度W2。结构长度L为突起结构150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结构宽度与结构长度L垂直相交,且结构宽度越靠近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越小,例如,第一结构宽度W1较第二结构宽度W2靠近环形光学元件100的中心轴O,故第一结构宽度W1小于第二结构宽度W2。借此,有利于突起结构150布满整个内环面120而提升抑制非预期光线的效果。
请参照图2G,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的另一种突起结构850的示意图。突起结构850包含一个形状为三角形的横向截面。借此,可强化突起结构850的结构强度。
由图2F与图2G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光学元件可依实际需求而弹性调整突起结构的形状以及尺寸,以增加环形光学元件的应用广度。
请参照图2H,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镜头组1000的剖面示意图。镜头组1000可应用于一般移动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图2H中,镜头组1000包含镜筒1010、透镜组1020与环形光学元件100,透镜组1020设置于镜筒1010内,环形光学元件100设置于镜筒1010内且与透镜组1020连接。具体来说,透镜组1020包含第一透镜1021与第二透镜1022,环形光学元件100设置于第一透镜1021与第二透镜1022间。关于环形光学元件100已于上文中详细说明,在此不予赘述。通过于镜头组1000中设置环形光学元件100,有助于将光线导引至预定方向并抑制非预期光线,可有效提升镜头组1000的成像品质以及整体的刚性。此外,环形光学元件100兼具光阑的功效,可省去额外配置光阑的需求,进而使镜头组1000整体更为小型化与轻量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前视示意图,图3B绘示图3A中环形光学元件200沿割面线3b-3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200包含外环面210、内环面220、第一侧面230、第二侧面240与多个突起结构250。内环面2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2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30连接外环面210与内环面220。第二侧面240连接外环面210与内环面220,且与第一侧面230相对设置。突起结构2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220,各突起结构250由第一侧面230往第二侧面2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250与环形光学元件200一体成型。
为简化图面,图3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250,且突起结构2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2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250与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2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突起结构250包含结构长度与多个结构宽度,结构长度为突起结构250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结构宽度与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结构宽度越靠近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越小。突起结构250彼此相连。突起结构2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2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200以塑胶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200的第一侧面230与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240与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230与第二侧面240于环形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2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2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200的光吸收率为Ac。
第一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以及Ac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前视示意图,图4B绘示图4A中环形光学元件300沿割面线4b-4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300包含外环面310、内环面320、第一侧面330、第二侧面340、弯折部360与多个突起结构350。内环面3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3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330连接外环面310与内环面320。第二侧面340连接外环面310与内环面320,且与第一侧面330相对设置。弯折部360设置于内环面320,且设置于第一侧面330与第二侧面340间。突起结构3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320,各突起结构350由第一侧面330往第二侧面3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35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一体成型。各突起结构350包含第一突起部350a与第二突起部350b,第二突起部350b较第一突起部350a远离中心轴,第一突起部350a设置于第一侧面330与弯折部360间,第二突起部350b设置于弯折部360与第二侧面340间。
为简化图面,图4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350,且突起结构3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3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35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3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突起结构350彼此相连。突起结构3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3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300以塑胶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300的第一侧面33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34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330与第二侧面340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3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3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300的光吸收率为Ac,弯折部360与环形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的距离为D3。
第二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Ac以及D3的数据如下表二所示。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前视示意图,图5B绘示图5A中环形光学元件400沿割面线5b-5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400包含外环面410、内环面420、第一侧面430、第二侧面440、弯折部460与多个突起结构450。内环面4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4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430连接外环面410与内环面420。第二侧面440连接外环面410与内环面420,且与第一侧面430相对设置。弯折部460设置于内环面420,且设置于第一侧面430与第二侧面440间。突起结构4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420,各突起结构450由第一侧面430往第二侧面4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45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一体成型。各突起结构450包含第一突起部450a与第二突起部450b,第二突起部450b较第一突起部450a远离中心轴,第一突起部450a设置于第一侧面430与弯折部460间,第二突起部450b设置于弯折部460与第二侧面440间。
为简化图面,图5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450,且突起结构4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4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45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4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突起结构450包含结构长度与多个结构宽度,结构长度为突起结构450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结构宽度与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结构宽度越靠近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越小。突起结构450彼此相连。突起结构4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4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400以塑胶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400的第一侧面43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44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430与第二侧面440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4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4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400的光吸收率为Ac,弯折部460与环形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的距离为D3。
第三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Ac以及D3的数据如下表三所示。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前视示意图,图6B绘示图6A中环形光学元件500沿割面线6b-6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500包含外环面510、内环面520、第一侧面530、第二侧面540与多个突起结构550。内环面5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5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530连接外环面510与内环面520。第二侧面540连接外环面510与内环面520,且与第一侧面530相对设置。突起结构5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520,各突起结构550由第一侧面530往第二侧面5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550与环形光学元件500一体成型。
为简化图面,图6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550,且突起结构5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5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550与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5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各突起结构550延伸方向于垂直中心轴的平面的投影方向与各突起结构550中心点与中心轴的最短距离方向存在一角度A。突起结构550包含结构长度与多个结构宽度,结构长度为突起结构550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结构宽度与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结构宽度越靠近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越小。突起结构550彼此相连。突起结构5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5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500以金属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500的第一侧面530与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540与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530与第二侧面540于环形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5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5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500的光吸收率为Ac。
第四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以及Ac的数据如下表四所示。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7A至图7C,图7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600的前视示意图,图7B绘示图7A中环形光学元件600沿割面线7b-7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7C绘示图7A中环形光学元件600沿割面线7c-7c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600包含外环面610、内环面620、第一侧面630、第二侧面640、弯折部660与多个突起结构650。内环面6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6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630连接外环面610与内环面620。第二侧面640连接外环面610与内环面620,且与第一侧面630相对设置。弯折部660设置于内环面620,且设置于第一侧面630与第二侧面640间。突起结构6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620,各突起结构650由第一侧面630往第二侧面6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650与环形光学元件600一体成型。各突起结构650包含第一突起部650a与第二突起部650b,第二突起部650b较第一突起部650a远离中心轴,第一突起部650a设置于第一侧面630与弯折部660间,第二突起部650b设置于弯折部660与第二侧面640间。
为简化图面,图7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650,且突起结构6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6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650与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6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突起结构650彼此并不相连。突起结构650包含结构长度与多个结构宽度,结构长度为突起结构650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结构宽度与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结构宽度越靠近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越小。突起结构6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6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600以塑胶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600的第一侧面630与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640与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630与第二侧面640于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6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6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600的光吸收率为Ac,弯折部660与环形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的距离为D3。
第五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Ac以及D3的数据如下表五所示。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8A至图8B,图8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环形光学元件700的前视示意图,图8B绘示图8A中环形光学元件700沿割面线8b-8b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环形光学元件700包含外环面710、内环面720、第一侧面730、第二侧面740、弯折部760与多个突起结构750。内环面72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未另标号),且与外环面71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730连接外环面710与内环面720。第二侧面740连接外环面710与内环面720,且与第一侧面730相对设置。弯折部760设置于内环面720,且设置于第一侧面730与第二侧面740间。突起结构750规则设置于内环面720,各突起结构750由第一侧面730往第二侧面740延伸,且各突起结构750与环形光学元件700一体成型。各突起结构750包含第一突起部750a与第二突起部750b,第二突起部750b较第一突起部750a远离中心轴,第一突起部750a设置于第一侧面730与弯折部760间,第二突起部750b设置于弯折部760与第二侧面740间。
为简化图面,图8A中仅绘示部份突起结构750,且突起结构750以绘示的部分重复排列于内环面720,在此先行叙明。
详细来说,各突起结构750与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皆相同,突起结构750环绕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呈等距分布,突起结构750彼此并不相连。突起结构750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突起结构750的形状与尺寸大小皆相同。
环形光学元件700以塑胶材质制成。
环形光学元件700的第一侧面730与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第二侧面740与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第一侧面730与第二侧面740于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环形光学元件700的最大外径为Dmax,突起结构750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环形光学元件700的光吸收率为Ac,弯折部760与环形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的距离为D3。
第六实施例中的D1、D2、D1/D2、Dmax、T12/Dmax、Rmax、Ac以及D3的数据如下表六所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环面;
一内环面,该内环面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且与该外环面相对设置;
一第一侧面,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
一第二侧面,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且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设置;以及
多个突起结构,其中各该突起结构规则设置于该内环面,各该突起结构由该第一侧面往该第二侧面延伸,且各该突起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该第二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D1<D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1,该第二侧面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的最短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0<D1/D2<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T12/Dmax<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上的最短距离为T12,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T12/Dmax<0.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设置于该内环面,且该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包含一第一突起部与一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较该第一突起部远离该中心轴,且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该第一侧面与该弯折部间,所述第二突起部设置于该弯折部与该第二侧面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呈等距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包含:
一结构长度,该结构长度为该突起结构表面上相距最远两点的距离;以及
多个结构宽度,各该结构宽度与该结构长度垂直相交,且所述结构宽度越靠近该环形光学元件的该中心轴越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结构彼此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Dmax<1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包含一三角形的横向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的横向截面为圆弧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Rmax。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的形状皆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的尺寸大小皆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光学元件的光吸收率为Ac,其满足下列条件:
Ac>90%。
19.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光学元件为塑胶环形光学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环形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环形光学元件为金属环形光学元件。
21.一种镜头组,用于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组包含:
一镜筒;
一透镜组,设置于该镜筒内;以及
一环形光学元件,设置于该镜筒内且与该透镜组连接,该环形光学元件包含:一外环面;一内环面,该内环面环绕该环形光学元件的一中心轴,且与该外环面相对设置;一第一侧面,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一第二侧面,连接该外环面与该内环面,且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相对设置;以及多个突起结构,其中各该突起结构规则设置于该内环面,各该突起结构由该第一侧面往该第二侧面延伸,且各该突起结构与该环形光学元件一体成型。
CN201420174064.9U 2014-03-05 2014-04-11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63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742 2014-03-05
TW103203742U TWM481412U (zh) 2014-03-05 2014-03-05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6314U true CN203786314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2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4064.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6314U (zh) 2014-03-05 2014-04-11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4444B2 (zh)
CN (1) CN203786314U (zh)
TW (1) TWM481412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118A (zh) * 2016-08-01 2018-02-0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镜头模块及相机模块
CN107942461A (zh) * 2016-10-13 2018-04-2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227106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双色模造透镜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0942591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0244390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433419A (zh) * 2017-02-24 2021-03-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US11169352B2 (en) 2019-05-15 2021-1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55553A (zh) * 2017-07-11 2021-11-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933952A (zh) * 2019-06-25 2022-01-14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4609765A (zh) * 2020-02-10 2022-06-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0526A1 (ko) 2015-03-04 2016-09-09 엘지이노텍(주) 촬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570047B1 (ko) * 2015-11-19 2023-08-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디지털 기기
TWM519751U (zh) 2015-11-09 2016-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4544B (zh) 2016-11-04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91782B (zh) 2019-01-21 2020-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899225B2 (en) 2019-08-30 2024-02-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US11703656B2 (en) * 2019-09-19 2023-07-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mount, optical element, and lens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6137B2 (ja) * 2010-04-27 2014-10-15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KR20120068569A (ko) * 2010-12-17 2012-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차폐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TWI491948B (zh) * 2011-06-07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TWI530725B (zh) * 2011-07-22 2016-04-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TWI487951B (zh) * 2013-05-27 2015-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塑膠透鏡
TWM483450U (zh) * 2014-02-18 2014-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遮光元件以及光學取像鏡組
US9946047B2 (en) * 2014-03-04 2018-04-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nual optical spacer, image lens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118A (zh) * 2016-08-01 2018-02-0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镜头模块及相机模块
CN107942461B (zh) * 2016-10-13 2020-08-0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942461A (zh) * 2016-10-13 2018-04-2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736291A (zh) * 2016-10-13 2020-10-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227106B (zh) * 2016-12-14 2021-03-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双色模造透镜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08227106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双色模造透镜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2433419A (zh) * 2017-02-24 2021-03-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655553A (zh) * 2017-07-11 2021-11-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655553B (zh) * 2017-07-11 2023-05-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346155A (zh) * 2017-08-28 2021-02-0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9425917B (zh) * 2017-08-28 2020-11-1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2346155B (zh) * 2017-08-28 2022-11-1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942591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0244390B (zh) * 2018-03-07 2022-01-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244390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1131833B2 (en) 2018-03-07 2021-09-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67877B2 (en) 2018-03-07 2024-0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69352B2 (en) 2019-05-15 2021-1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93205B2 (en) 2019-05-15 2023-07-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barrel,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933952A (zh) * 2019-06-25 2022-01-14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4609765A (zh) * 2020-02-10 2022-06-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1412U (zh) 2014-07-01
US9354444B2 (en) 2016-05-31
US20150253569A1 (en)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6314U (zh) 环形光学元件与镜头组
CN205103485U (zh) 塑胶镜筒、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220091357A1 (en) Plastic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78537A1 (en)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9269B2 (en)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4359995U (zh) 成像镜头模块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658652U (zh) 取像镜头及移动装置
CN104297901B (zh) 影像撷取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4181619B (zh) 塑胶透镜
CN203981945U (zh) 遮光片与光学镜头组与行动装置
EP3029914B1 (en) Optical center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WM514580U (zh) 塑膠鏡筒、光學鏡頭、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5717609A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589179A (zh) 取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JP201709087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170139174A1 (en) Lens Module
CN104932085A (zh) 微型镜头组
CN204719315U (zh) 光学镜头和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204650004U (zh)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7352244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404465B2 (ja) レーザー刻線用光学レンズ
CN206321860U (zh) 五片式广角镜头
WO2021000198A1 (zh) 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4989602U (zh)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光学镜头
US20200409013A1 (en) Lens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