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1602U -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1602U
TWM531602U TW105209911U TW105209911U TWM531602U TW M531602 U TWM531602 U TW M531602U TW 105209911 U TW105209911 U TW 105209911U TW 105209911 U TW105209911 U TW 105209911U TW M531602 U TWM531602 U TW M5316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plastic lens
inner edge
image
w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正峰
周明達
翁維宏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9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1602U/zh
Priority to CN201620796638.5U priority patent/CN205899116U/zh
Priority to US15/241,111 priority patent/US10151900B2/en
Publication of TWM531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1602U/zh
Priority to US16/177,527 priority patent/US10627595B2/en
Priority to US16/815,137 priority patent/US11226465B2/en
Priority to US17/539,265 priority patent/US11796756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新型係有關於一種塑膠鏡筒及成像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塑膠鏡筒及成像鏡頭模組。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塑膠鏡筒通常用於承載成像鏡頭模組中的透鏡及提供任意兩透鏡的光學間距。塑膠鏡筒的表面性質攸關著對雜散光的抑制效果,因此,塑膠鏡筒的表面性質連帶地影響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品質。
習用的塑膠鏡筒通常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製造而成,其表面光滑明亮而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因而無法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前述表面的反射光強度。
另有一種習用可抑制雜散光的塑膠鏡筒,其表面經過霧化處理而具有較低的反射率,然而,其衰減雜散光 的反射光強度的效果仍然有限,因而無法滿足高階成像裝置的需求。
綜上所述,如何改良塑膠鏡筒的表面性質以提升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品質,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本新型提供一種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其物端內緣面、像端內緣面、及傾斜內緣面之至少一內緣面設置有複數楔形結構,且楔形結構環繞塑膠鏡筒的中心軸規則排列,以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前述之至少一內緣面的反射光強度,進而改善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品質。
依據本新型提供一種塑膠鏡筒,包含物端部、像端部、管狀部及複數楔形結構。物端部包含物端外表面、物端開孔及物端內緣面。物端內緣面連接物端外表面並環繞物端開孔。像端部包含像端外表面、像端開口及像端內緣面。像端內緣面連接像端外表面並環繞像端開口。管狀部連接物端部及像端部並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各傾斜內緣面與塑膠鏡筒的中心軸具有夾角。楔形結構設置於物端內緣面、像端內緣面及傾斜內緣面中之至少一內緣面,且楔形結構環繞中心軸規則排列。各楔形結構包含銳角尾端及漸縮部,漸縮部連接楔形結構設置的內緣面與銳角尾端。藉由本段所提及的特徵,可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塑膠鏡筒的反射光強度。
根據前段所述的塑膠鏡筒,楔形結構與塑膠鏡筒可一體成型。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間的夾角為θ,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5度<θ<90度。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間的夾角為θ,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5度<θ<75度。像端外表面可包含消光面,消光面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μm<Ra<4.0μm。楔形結構可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楔形結構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420個以下。楔形結構的數量可為150個以上,且360個以下。銳角尾端及漸縮部的表面可皆為光滑表面。管狀部可更包含平行內緣面,其平行於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的數量為至少六。像端內緣面與中心軸的夾角為α,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度<α<27.0度。像端內緣面與中心軸的夾角為α,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0度<α<19.0度。像端部的外徑可大於物端外表面與像端外表面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各楔形結構在垂直中心軸的剖面上可呈等腰三角形。各楔形結構由其設置的內緣面至銳角尾端的距離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25mm。各楔形結構由其設置的內緣面至銳角尾端的距離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4mm<h<0.15mm。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可使塑膠鏡筒較易於製造,並更有效地吸收雜散光。
依據本新型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如前述的塑膠鏡筒以及光學鏡片組,其中光學鏡片組設置於塑膠鏡筒內且包含透鏡。藉此,可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成像鏡頭模組的反射光強度。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物端開孔可為光學鏡片組的光圈。楔形結構可未與光學鏡片組接觸。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有利於簡化成像鏡頭模組的機構設計的複雜度。
依據本新型又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藉此,可有效降低雜散光的反射光,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
70、80、90‧‧‧電子裝置
5000、6000、7000、8000、9000‧‧‧成像鏡頭模組
5100、6100‧‧‧光學鏡片組
5101、6101‧‧‧第一透鏡
5102、6102‧‧‧第二透鏡
5103、6103‧‧‧第三透鏡
5104、6104‧‧‧第四透鏡
5105、6105‧‧‧第五透鏡
5106、6106‧‧‧第六透鏡
5201、6201‧‧‧間隔環
100、200、300、400‧‧‧塑膠鏡筒
110、210、310、410‧‧‧物端部
111、211、311、411‧‧‧物端開孔
112、212、312、412‧‧‧物端外表面
115、215、315、415‧‧‧物端內緣面
120、220、320、420‧‧‧像端部
121、221、321、421‧‧‧像端開口
122、222、322、422‧‧‧像端外表面
124、224、324、424‧‧‧消光面
125、225、325、425‧‧‧像端內緣面
130、230、330、430‧‧‧管狀部
136、236、336、436‧‧‧傾斜內緣面
137、237、337、437‧‧‧平行內緣面
140、240、340、440‧‧‧楔形結構
148、248、348、448‧‧‧銳角尾端
149、249、349、449‧‧‧漸縮部
θ‧‧‧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間的夾角
h‧‧‧各楔形結構由其設置的內緣面至銳角尾端的距離
α‧‧‧像端內緣面與中心軸的夾角
第1A圖繪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的立體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第2A圖繪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第5圖繪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6圖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7圖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8圖繪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 第9圖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其中第1A圖繪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的示意圖,及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的立體圖。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塑膠鏡筒100包含物端部110、像端部120、管狀部130及複數楔形結構140。
物端部110包含物端外表面112、物端開孔111及物端內緣面115。物端外表面112為塑膠鏡筒10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物端內緣面115連接物端外表面112並環繞物端開孔111,且物端內緣面115面向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
像端部120包含像端外表面122、像端開口121及像端內緣面125。像端外表面122為塑膠鏡筒100面向成像面(圖未揭示)的表面。像端內緣面125連接像端外表面122並環繞像端開口121,且像端內緣面125面向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
管狀部130連接物端部110及像端部120,且管狀部130環繞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管狀部1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136,其中傾斜內緣面136面向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各傾斜內緣面136與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具有夾角,前述夾角的角度介於0度和90度之間,即是各傾斜內緣面136與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不平行也不垂直。
換句話說,物端部110為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最接近被攝物的光學元件的部分朝被攝物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最接近被攝物的光學元件的部分),像端部120為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最接近成像面的光學元件的部分朝成像面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最接近成像面的光學元件的部分),前述光學元件包含透鏡、間隔環(Spacer)及遮光片(Light Blocking Sheet)等,管狀部130為塑膠鏡筒100上介於物端部110及像端部120之間的部分。
楔形結構140設置於物端內緣面115、像端內緣面125及傾斜內緣面136中之至少一內緣面,且楔形結構140環繞中心軸規則排列。各楔形結構140包含銳角尾端148及漸縮部149,漸縮部149連接楔形結構140設置的內緣面與銳角尾端148。藉此,可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前述內緣面的反射光強度,以改善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品質。第一實施例中,像端內緣面125上具有環繞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的圓周方向,其中楔形結構1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且各楔形結構140具有相同的幾何結構並沿像端內緣面12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140包含銳角尾端148及漸縮部149,漸縮部149連接楔形結構1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125與銳角尾端148。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複數楔形結構可設置於物端內緣面、像端內緣面及傾斜內緣面中之至少一內緣面及前述內緣面的組合,且楔形結構環繞中心軸規則排列。
詳細來說,楔形結構140與塑膠鏡筒100可一體成型。藉此,可使楔形結構140較易於製造。
楔形結構140可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藉此,可改善雜散光路徑經過透鏡發生全反射的情況,且此情況無法以透鏡鍍膜降低反射率來有效改善。第一實施例中,楔形結構140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
楔形結構140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420個以下。藉此,楔形結構140具有適當的稠密度,以降低雜散光的反射並維持塑膠鏡筒100的製造可行性。較佳的,楔形結構140的數量可為150個以上,且360個以下。藉此,可更進一步改善塑膠鏡筒100的製造可行性。第一實施例中,楔形結構140的數量為240個,其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並環繞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規則排列。
配合參照第1C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即塑膠鏡筒100的像端部120側視圖。由第1C圖可知,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140間的夾角為θ,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5度<θ<90度。藉此,有利於楔形結構140吸收雜散光。較佳的,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5度<θ<75度。藉此,可維持楔形結構140量產時的結構品質。
各楔形結構140由其設置的像端內緣面125至銳角尾端148的距離為h,即是各楔形結構140在垂直中心軸的剖面上的三角形的底部(位於像端內緣面125)中點到頂點(位於銳角尾端148)的距離,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25mm。藉此,楔形結構140具有較高的結構深度, 以提供較佳吸收雜散光的功效。較佳的,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4mm<h<0.15mm。藉此,可維持楔形結構140吸收雜散光的功效,並符合大量生產的需求。
各楔形結構140在垂直中心軸的剖面上可呈等腰三角形。藉此,可簡化楔形結構140模具加工的複雜度。第一實施例中,各楔形結構140在垂直中心軸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
由第1B圖可知,銳角尾端148及漸縮部149的表面可皆為光滑表面。藉此,由於不需追加楔形結構140的霧面處理,可減少模具加工的工序。
由第1A圖可知,像端部120的外徑可大於物端外表面112與像端外表面1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藉此,有利於塑膠鏡筒100適用於短總長且高畫素的成像鏡頭模組,前述的高畫素如12MP(Mega Pixels)、16MP、20MP、23MP、30MP,但不以此為限。第一實施例中,像端部120的外徑為7.1mm,物端外表面112與像端外表面1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為3.84mm,故像端部120的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112與像端外表面1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
像端內緣面125與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的夾角為α,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0度<α<27.0度。藉此,有利於楔形結構140具有適於射出成型的離型角。較佳的,其可滿足下列條件:3.0度<α<19.0度。藉此,除有利於 楔形結構140具有適於射出成型的離型角,並可維持塑膠鏡筒100的適當厚度。
像端外表面122可包含消光面124,消光面124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μm<Ra<4.0μm。藉此,以降低楔形結構140在離型過程中發生扭曲的現象。
管狀部130可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137,其平行於且面向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137的數量為至少六。藉此,使塑膠鏡筒100適用於較多透鏡數的單焦點成像鏡頭模組。第一實施例中,平行內緣面137的數量為8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A圖及第1C圖所繪示。
<第二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2A圖,第2A圖繪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塑膠鏡筒2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塑膠鏡筒200包含物端部210、像端部220、管狀部230及複數楔形結構240。
物端部210包含物端外表面212、物端開孔211及物端內緣面215。物端外表面212為塑膠鏡筒20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物端內緣面215連接物端外表面212並環繞物端開孔211,且物端內緣面215面向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
像端部220包含像端外表面222、像端開口221及像端內緣面225。像端外表面222為塑膠鏡筒200面向成像面(圖未揭示)的表面。像端內緣面225連接像端外表面222並環繞像端開口221,且像端內緣面225面向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
管狀部230連接物端部210及像端部220,且管狀部230環繞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管狀部2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236,其中傾斜內緣面236面向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各傾斜內緣面236與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具有夾角,前述夾角的角度介於0度和90度之間,即是各傾斜內緣面236與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不平行也不垂直。
配合參照第2B圖,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即塑膠鏡筒200的像端部220側視圖。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像端內緣面225上具有環繞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的圓周方向,其中楔形結構2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225,且各楔形結構240具有相同的幾何結構並沿像端內緣面22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240包含銳角尾端248及漸縮部249,漸縮部249連接楔形結構2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225與銳角尾端248。
詳細來說,楔形結構240與塑膠鏡筒200一體成型,且楔形結構240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225。楔形結構240的數量為240個,其設置於像端內緣面225並環繞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規則排列,且銳角尾端248及漸縮部249的表面皆為光滑表面。
由第2A圖可知,像端部220的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212與像端外表面2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且像端外表面222包含消光面224。
管狀部230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237,其平行於且面向塑膠鏡筒200的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237的數量為8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塑膠鏡筒200參數θ、h、α及Ra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相同,並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繪示。
<第三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3A圖,第3A圖繪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塑膠鏡筒3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塑膠鏡筒300包含物端部310、像端部320、管狀部330及複數楔形結構340。
物端部310包含物端外表面312、物端開孔311及物端內緣面315。物端外表面312為塑膠鏡筒30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物端內緣面315連接物端外表面312並環繞物端開孔311,且物端內緣面315面向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
像端部320包含像端外表面322、像端開口321及像端內緣面325。像端外表面322為塑膠鏡筒300面向成像面(圖未揭示)的表面。像端內緣面325連接像端外表面322並環繞像端開口321,且像端內緣面325面向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
管狀部330連接物端部310及像端部320,且管狀部330環繞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管狀部3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336,其中傾斜內緣面336面向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各傾斜內緣面336與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具有夾角,前述夾角的角度介於0度和90度之間,即是各傾斜內緣面336與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不平行也不垂直。
配合參照第3B圖,第3B圖繪示第三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即塑膠鏡筒300的像端部320側視圖。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像端內緣面325上具有環繞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的圓周方向,其中楔形結構3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325,且各楔形結構340具有相同的幾何結構並沿像端內緣面32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340包含銳角尾端348及漸縮部349,漸縮部349連接楔形結構3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325與銳角尾端348。
詳細來說,楔形結構340與塑膠鏡筒300一體成型,且楔形結構340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325,各楔形結構340在垂直中心軸的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楔形結構340的數量為360個,其設置於像端內緣面325並環繞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規則排列,且銳角尾端348及漸縮部349的表面皆為光滑表面。
由第3A圖可知,像端部320的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312與像端外表面3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且像端外表面322包含消光面324。
管狀部330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337,其平行於且面向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337的數量為7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塑膠鏡筒300參數θ、h、α及Ra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相同,並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繪示。
<第四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4A圖,第4A圖繪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塑膠鏡筒400的示意圖。由第4圖可知,塑膠鏡筒400 包含物端部410、像端部420、管狀部430及複數楔形結構440。
物端部410包含物端外表面412、物端開孔411及物端內緣面415。物端外表面412為塑膠鏡筒40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物端內緣面415連接物端外表面412並環繞物端開孔411,且物端內緣面415面向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
像端部420包含像端外表面422、像端開口421及像端內緣面425。像端外表面422為塑膠鏡筒400面向成像面(圖未揭示)的表面。像端內緣面425連接像端外表面422並環繞像端開口421,且像端內緣面425面向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
管狀部430連接物端部410及像端部420,且管狀部430環繞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管狀部4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436,其中傾斜內緣面436面向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各傾斜內緣面436與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具有夾角,前述夾角的角度介於0度和90度之間,即是各傾斜內緣面436與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不平行也不垂直。
配合參照第4B圖,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參數h及θ的示意圖,即塑膠鏡筒400的像端部420側視圖。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像端內緣面425上具有環繞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的圓周方向,其中楔形結構4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425,且各楔形結構440具有相同的幾何結構並沿像端內緣面42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440 包含銳角尾端448及漸縮部449,漸縮部449連接楔形結構4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425與銳角尾端448。
詳細來說,楔形結構440與塑膠鏡筒400一體成型,且楔形結構440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425。楔形結構440的數量為200個,其設置於像端內緣面425並環繞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規則排列,且銳角尾端448及漸縮部449的表面皆為光滑表面。
由第4A圖可知,像端部420的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412與像端外表面422間平行中心軸的距離,且像端外表面422包含消光面424。
管狀部430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437,其平行於且面向塑膠鏡筒400的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437的數量為7個。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塑膠鏡筒400參數θ、h、α及Ra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相同,並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繪示。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圖,第5圖繪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000的示意圖。由第5圖可知,成像鏡頭模 組5000包含依據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00及光學鏡片組5100。
光學鏡片組5100設置於塑膠鏡筒100內且包含透鏡(5101-5106)。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光學鏡片組5100可設置於其他的依據本新型的塑膠鏡筒內。
請一併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及第5圖,塑膠鏡筒100包含物端部110、像端部120、管狀部130及複數楔形結構140。物端部110包含物端外表面112、物端開孔111及物端內緣面115。像端部120包含像端外表面122、像端開口121及像端內緣面125。管狀部130連接物端部110及像端部120,且管狀部1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136。
第五實施例中,楔形結構1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且各楔形結構140環繞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即成像鏡頭模組5000的光軸)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140包含銳角尾端148及漸縮部149,漸縮部149連接楔形結構1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125與銳角尾端148。藉此,可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成像鏡頭模組5000的反射光強度,以改善成像鏡頭模組5000的成像品質。
再者,楔形結構140可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125。藉此,可改善雜散光路徑經過透鏡(5101-5106)發生全反射的情況,且此情況無法以透鏡(5101-5106)鍍膜降低反射率來有效改善。
管狀部130可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137,其平行於且面向塑膠鏡筒100的中心軸,且平行內緣面137的數 量為至少六。藉此,使塑膠鏡筒100適用於較多透鏡數的單焦點成像鏡頭模組5000。第五實施例中,平行內緣面137的數量為8個。關於塑膠鏡筒1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詳細來說,物端開孔111可為光學鏡片組5100的光圈。藉此,有利於簡化成像鏡頭模組5000的機構設計的複雜度。第五實施例中,物端開孔111為光學鏡片組5100的光圈。
楔形結構140可未與光學鏡片組5100接觸。藉此,可維持塑膠鏡筒100及光學鏡片組5100於組裝前後的結構完整性,以保持成像鏡頭模組5000降低反射光的功效。
第五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5100由塑膠鏡筒100的物端部110至像端部120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1、第二透鏡5102、第三透鏡5103、第四透鏡5104、第五透鏡5105及第六透鏡5106。此外,光學鏡片組5100更包含若干其他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如間隔環、遮光片等,第一透鏡5101至第六透鏡5106並分別承靠於前述光學元件以設置於塑膠鏡筒100內。
第五實施例中,物端部110為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第一透鏡5101(最接近被攝物的光學元件)的部分朝被攝物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第一透鏡5101的部分),像端部120為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間隔環5201(最接近成像面的光學元件)的部分朝成像面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100上供設置間隔環5201的部 分),管狀部130為塑膠鏡筒100上介於物端部110及像端部120之間的部分。
<第六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6圖,第6圖繪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6000的示意圖。由第6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6000包含依據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塑膠鏡筒300及光學鏡片組6100。
光學鏡片組6100設置於塑膠鏡筒300內且包含透鏡(6101-6106)。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光學鏡片組6100可設置於其他的依據本新型的塑膠鏡筒內。
請一併參照第3A圖、第3B圖及第6圖,塑膠鏡筒300包含物端部310、像端部320、管狀部330及複數楔形結構340。物端部310包含物端外表面312、物端開孔311及物端內緣面315。像端部320包含像端外表面322、像端開口321及像端內緣面325。管狀部330連接物端部310及像端部320,且管狀部330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336。
第六實施例中,楔形結構340設置於像端內緣面325,且各楔形結構340環繞塑膠鏡筒300的中心軸(即成像鏡頭模組6000的光軸)規則排列。再者,各楔形結構340包含銳角尾端348及漸縮部349,漸縮部349連接楔形結構340設置的像端內緣面325與銳角尾端348。
再者,楔形結構340僅設置於像端內緣面325,且平行內緣面337的數量為7個。關於塑膠鏡筒3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三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詳細來說,物端開孔311為光學鏡片組6100的光圈,且楔形結構340未與光學鏡片組6100接觸。
第六實施例中,光學鏡片組6100由塑膠鏡筒300的物端部310至像端部320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1、第二透鏡6102、第三透鏡6103、第四透鏡6104、第五透鏡6105及第六透鏡6106。此外,光學鏡片組6100更包含若干其他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如間隔環、遮光片等,第一透鏡6101至第六透鏡6106並分別承靠於前述光學元件以設置於塑膠鏡筒300內。
第六實施例中,物端部310為塑膠鏡筒300上供設置第一透鏡6101的部分朝被攝物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300上供設置第一透鏡6101的部分),像端部320為塑膠鏡筒300上供設置間隔環6201的部分朝成像面方向延伸的部分(不包含塑膠鏡筒300上供設置間隔環6201的部分),管狀部330為塑膠鏡筒300上介於物端部310及像端部320之間的部分。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第7圖繪示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7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7000,成像鏡頭模組700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塑膠鏡筒(圖未揭示)。藉此,可有效降低雜散光的反射光,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的成像需求。此外,電子裝置 70可更包含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設置的位置係位於或鄰近成像鏡頭模組7000的成像面。較佳地,電子裝置7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八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8圖,第8圖繪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8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8000,成像鏡頭模組800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塑膠鏡筒(圖未揭示)。
<第九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9圖,第9圖繪示本新型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90的示意圖。第九實施例的電子裝置90係一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電子裝置90包含成像鏡頭模組9000,成像鏡頭模組9000包含依據本新型的塑膠鏡筒(圖未揭示)。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塑膠鏡筒
110‧‧‧物端部
125‧‧‧像端內緣面
130‧‧‧管狀部
120‧‧‧像端部
121‧‧‧像端開口
122‧‧‧像端外表面
140‧‧‧楔形結構
148‧‧‧銳角尾端
149‧‧‧漸縮部

Claims (20)

  1. 一種塑膠鏡筒,包含:一物端部,包含:一物端外表面;一物端開孔;及一物端內緣面,其連接該物端外表面並環繞該物端開孔;一像端部,包含:一像端外表面;一像端開口;及一像端內緣面,其連接該像端外表面並環繞該像端開口;一管狀部,其連接該物端部及該像端部,包含:複數傾斜內緣面,各該傾斜內緣面與該塑膠鏡筒的一中心軸具有一夾角;以及複數楔形結構,其設置於該物端內緣面、該像端內緣面及該些傾斜內緣面中之至少一內緣面,且該些楔形結構環繞該中心軸規則排列,各該楔形結構包含:一銳角尾端;及一漸縮部,其連接該楔形結構設置的該內緣面與該銳角尾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些楔形結構與該塑膠鏡筒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 35度<θ<90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各二相鄰的楔形結構間的夾角為θ,其滿足下列條件:45度<θ<75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像端外表面包含一消光面,該消光面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滿足下列條件:0.1μm<Ra<4.0μ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些楔形結構僅設置於該像端內緣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些楔形結構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420個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些楔形結構的數量為150個以上,且360個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銳角尾端及該漸縮部的表面皆為光滑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管狀部更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其平行於該中心軸,且該些平行內緣面的數量為至少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像端內緣面與該中心軸的夾角為α,其滿足下列條件:1.0度<α<27.0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像端內緣面與該中心軸的夾角為α,其滿足下列條件:3.0度<α<19.0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該像端部的外徑大於該物端外表面與該像端外表面間平行該中心軸的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各該楔形結構在垂直該中心軸的一剖面上呈等腰三角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各該楔形結構由其設置的該內緣面至該銳角尾端的距離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h<0.25mm。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其中各該楔形結構由其設置的該內緣面至該銳角尾端的距離為h,其滿足下列條件:0.04mm<h<0.15mm。
  17.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塑膠鏡筒;以及一光學鏡片組,其設置於該塑膠鏡筒內,該光學鏡片組包含至少一透鏡。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物端開孔為該光學鏡片組的光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楔形結構未與該光學鏡片組接觸。
  2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
TW105209911U 2016-06-30 2016-06-30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911U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06-30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620796638.5U CN205899116U (zh) 2016-06-30 2016-07-27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5/241,111 US10151900B2 (en) 2016-06-30 2016-08-19 Plastic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177,527 US10627595B2 (en) 2016-06-30 2018-11-01 Plastic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6/815,137 US11226465B2 (en) 2016-06-30 2020-03-11 Plastic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539,265 US11796756B2 (en) 2016-06-30 2021-12-01 Plastic barrel,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911U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06-30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1602U true TWM531602U (zh) 2016-11-01

Family

ID=5778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911U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06-30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10151900B2 (zh)
CN (1) CN205899116U (zh)
TW (1) TWM53160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354B (zh) * 2016-12-14 2018-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14544B (zh) * 2016-11-04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 2016-11-04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 2017-02-22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TWI633380B (zh) * 2017-01-12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US10527756B2 (en) 2017-08-28 2020-01-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element, plastic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31833B2 (en) * 2018-03-07 2021-09-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1602U (zh)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EP3493517B1 (en) * 2016-08-01 2023-05-31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hotographing module, mold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molde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08469662B (zh) * 2017-02-23 2020-10-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其组装方法及镜筒
CN112433419B (zh) * 2017-02-24 2022-03-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光学镜片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625563B (zh) * 2017-03-23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6873116B (zh) * 2017-04-06 2023-07-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7404606B (zh) * 2017-05-06 2018-09-14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TWI691782B (zh) 2019-01-21 2020-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3342B (zh) 2019-03-29 2020-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1528794U (zh) 2019-05-15 2020-09-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695217B (zh) * 2019-06-25 2020-06-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21000202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TWI702433B (zh) 2019-07-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98700B (zh) * 2019-08-13 2020-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07188B (zh) 2019-09-18 2020-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3625414B (zh) * 2020-05-06 2024-01-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镜筒
WO2021226795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镜筒、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41672U (zh) * 2020-05-12 2020-10-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23278U (zh) * 2020-07-20 2021-02-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显示装置
CN114077024A (zh) * 2020-08-10 2022-0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41790B (zh) * 2020-09-16 2021-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2003A (en) * 1965-04-27 1968-09-17 Ednalite Corp Mount for lens assembly
US3562513A (en) * 1968-06-07 1971-02-09 Perfeclite Inc Lighting fixture with prismatic reflector
US4488776A (en) * 1982-09-30 1984-12-18 M.U.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Inc. Plastic lens cell
JP2006154764A (ja) 2004-11-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TWI453485B (zh) * 2012-04-03 2014-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一光學鏡頭組與其雷射焊接固定方法
TWM481412U (zh)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M519751U (zh) 2015-11-09 2016-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17334U (zh) 2015-11-20 2016-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0755B2 (en) 2016-11-04 2022-10-2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14544B (zh) * 2016-11-04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 2016-11-04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0101557B2 (en) 2016-11-04 2018-10-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12527B2 (en) 2016-11-04 2020-07-1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12354B (zh) * 2016-12-14 2018-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33380B (zh) * 2017-01-12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 2017-02-22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US10527756B2 (en) 2017-08-28 2020-01-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element, plastic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28554B2 (en) 2017-08-28 2021-02-2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element, plastic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35548B2 (en) 2017-08-28 2023-04-2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element, plastic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31833B2 (en) * 2018-03-07 2021-09-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67877B2 (en) 2018-03-07 2024-01-0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9116U (zh) 2017-01-18
US20190072741A1 (en) 2019-03-07
US10627595B2 (en) 2020-04-21
US10151900B2 (en) 2018-12-11
US20180003916A1 (en) 2018-01-04
US20200209508A1 (en) 2020-07-02
US11226465B2 (en) 2022-01-18
US11796756B2 (en) 2023-10-24
US20220091357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31602U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591376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9029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29944B (zh) 光學取像鏡頭組
TWI489132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525338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550306B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M519751U (zh) 塑膠鏡筒、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27354B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
US925036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0353193B2 (en) Ultra-wide angle camera lens
TW201740150A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JP2020024392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507716B (zh) 取像鏡頭及行動裝置
TWI502215B (zh)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721543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14580U (zh) 塑膠鏡筒、光學鏡頭、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814345A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75250B (zh)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604219B (zh) 光學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14123151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639027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33331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US10162172B2 (en) Optical lens and fixture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