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698B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698B
TWI616698B TW106126114A TW106126114A TWI616698B TW I616698 B TWI616698 B TW I616698B TW 106126114 A TW106126114 A TW 106126114A TW 106126114 A TW106126114 A TW 106126114A TW I616698 B TWI616698 B TW I6166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stripe
imaging lens
lens module
inner edg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108A (zh
Inventor
蔡諄樺
周明達
張明順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6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6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6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8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108A/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光學透鏡組及膠水材料。塑膠鏡筒包含物端外表面、像端外表面及管狀內緣面。管狀內緣面連接物端外表面及像端外表面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的光軸,管狀內緣面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其中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並凸起於至少一平行內緣面,且直條紋結構沿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光學透鏡組包含複數光學元件,光學元件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內,其中至少一光學元件的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膠水材料塗佈於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之間。當滿足特定條件,可維持生產品質與點膠品質的平衡。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模組。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頭模組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在成像鏡頭模組的組裝過程中,通常藉由塗佈膠水材料於塑膠鏡筒與光學元件之間以為光學元件或整個光學透鏡組固定位置,然而塑膠鏡筒與光學元件之間的狹小間隙及成型表面特性增加了膠水材料塗佈的難度,甚至由膠水材料局部過度溢流產生的凸塊而影響成像鏡頭模組的外觀,因此亟需一種得以有效控制膠水材料塗佈範圍、有助於均勻塗佈膠水材料並滿足量產要求的成像鏡頭模組。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在塑膠鏡筒的平行內緣面上,光學元件的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且膠水材料塗佈於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之間;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在光學元件的外環面上,塑膠鏡筒的平行內緣面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且膠水材料塗佈於平行內緣面與直條紋結構之間。依據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有助於均勻塗佈膠水材料並滿足成像鏡頭模組的量產要求。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光學透鏡組及膠水材料。塑膠鏡筒包含物端外表面、像端外表面及管狀內緣面。物端外表面為塑膠鏡筒面向被攝物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環繞物端開口。像端外表面為塑膠鏡筒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環繞像端開口。管狀內緣面連接物端外表面及像端外表面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的光軸,管狀內緣面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各平行內緣面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其中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並凸起於至少一平行內緣面,且直條紋結構沿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光學透鏡組包含複數光學元件,光學元件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內,其中至少一光學元件的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膠水材料塗佈於外環面與直條紋結構之間。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2μm<d<30μm;以及0<d/w<0.50。藉此,適度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有助於降低塑膠 鏡筒的生產困難度。並且,可讓直條紋結構具有適當的深度,從而維持大量生產與點膠品質的平衡。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直條紋結構與塑膠鏡筒可一體成型。各直條紋結構包含消光面,消光面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μm<Ra<4.0μm。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的外環面可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接觸。直條紋結構可僅設置於一個平行內緣面。各直條紋結構的長度方向可平行光軸。平行內緣面上直條紋結構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任一個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任一個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d/w<0.35。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可包含開孔。開孔可為光學透鏡組的光圈。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可為透鏡。像端外表面可較物端外表面接近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物端外表面可較像端外表面接近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管狀內緣面的平行內緣面的數量可為至少六個。塑膠鏡筒的最大外徑的位置可鄰近像端外表面,且塑膠鏡筒的最大外徑可大於物端外表面與像端外表面間平行光軸的距離。塑膠鏡筒的物端開口可為光學透鏡組的光圈。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可使塑膠鏡筒適合大量生產,且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有助於膠水材料均勻塗佈。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 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面。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光學透鏡組及膠水材料。塑膠鏡筒包含物端外表面、像端外表面及管狀內緣面。物端外表面為塑膠鏡筒面向被攝物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環繞物端開口。像端外表面為塑膠鏡筒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環繞像端開口。管狀內緣面連接物端外表面及像端外表面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的光軸,管狀內緣面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各平行內緣面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光學透鏡組包含複數光學元件,光學元件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內,其中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並凸起於至少一光學元件的外環面,直條紋結構沿外環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且至少一平行內緣面與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膠水材料塗佈於平行內緣面與直條紋結構之間。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2μm<d<30μm;以及0<d/w<0.50。藉此,適度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有助於降低塑膠鏡筒的生產困難度。並且,可讓直條紋結構具有適當的深度,從而維持大量生產與點膠品質的平衡。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直條紋結構與光學元件可一體成型。任一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外環面上直條紋結構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設有直條紋結構的光學元件可包含開孔。開孔可為光學透鏡組的光圈。設有直條 紋結構的光學元件可為透鏡。塑膠鏡筒的物端外表面可較像端外表面接近設有直條紋結構的光學元件。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可使光學元件適合大量生產,且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有助於膠水材料均勻塗佈。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成像面。藉此,成像鏡頭模組適於量產,且其外觀能符合現今電子裝置市場的要求。
60、70、80‧‧‧電子裝置
62‧‧‧電子感光元件
63‧‧‧自動對焦組件
64‧‧‧光學防手震組件
66‧‧‧感測元件
67‧‧‧輔助光學元件
68‧‧‧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69a‧‧‧觸控螢幕
69b‧‧‧按鍵
97‧‧‧軟性電路板
98‧‧‧連接器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成像鏡頭模組
110、210、310、410、510‧‧‧光學透鏡組
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光學元件
130、230、330、430、530、533‧‧‧外環面
140、240、440、540‧‧‧開孔
150、250、350、450、550‧‧‧膠水材料
154‧‧‧針頭
158‧‧‧組裝托台
160、260、360、460、560‧‧‧塑膠鏡筒
170、270、370、470、570‧‧‧物端外表面
173、273、373、473、573‧‧‧物端開口
180、280、380、480、580‧‧‧像端外表面
183、283、383、483、583‧‧‧像端開口
190、290、390、490、590‧‧‧管狀內緣面
195、295、395、495、595‧‧‧平行內緣面
199、299、399、499、593、599‧‧‧直條紋結構
197、297、397、497‧‧‧消光面
d‧‧‧任一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
w‧‧‧任一直條紋結構的寬度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剖面線1B-1B的剖視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及光學透鏡組的爆炸圖;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立體圖;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1G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平面圖;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直條紋結構與光學元件的示意圖;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塗佈膠水材料的示意圖;第1J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塗佈膠水材料的另一示意圖; 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平面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平面圖;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平面圖;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剖面線5B-5B的剖視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剖面線5C-5C的剖視圖;第5D圖繪示第五實施例的塑膠鏡筒及光學透鏡組的爆炸圖;第5E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光學元件的立體圖;第5F圖繪示依照第5E圖的平面圖;第5G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另一光學元件的立體圖;第5H圖繪示依照第5G圖的平面圖;第5I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直條紋結構與塑膠鏡筒的示意圖; 第6A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第6C圖繪示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8圖繪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其中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的示意圖,及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剖面線1B-1B的剖視圖。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100包含光學透鏡組110、塑膠鏡筒160及膠水材料150。成像鏡頭模組100可更包含濾光元件(圖未揭示)及成像面(圖未揭示)。
配合參照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的立體圖,及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塑膠鏡筒160及光學透鏡組110的爆炸圖。由第1A圖至第1D圖可知,光學透鏡組110包含複數光學元件111-122,光學元件111-122沿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160內。第一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組1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學元件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及122,且光學元件111-122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160內,其中光學元件111、113、 115、117、119及121為透鏡,光學元件112、114、116、118及120為遮光片,光學元件122為間隔環。
配合參照第1E圖及第1F圖,其中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60的立體圖,及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60的示意圖。由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塑膠鏡筒160包含物端外表面170、像端外表面180及管狀內緣面190。物端外表面170為塑膠鏡筒16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170環繞物端開口173。像端外表面180為塑膠鏡筒160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180環繞像端開口183。
配合參照第1G圖,第1G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60的平面圖。由第1E圖至第1G圖可知,管狀內緣面190連接物端外表面170及像端外表面180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軸,管狀內緣面190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195,各平行內緣面195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複數直條紋結構199設置並凸起於其中一個平行內緣面195,且直條紋結構199沿平行內緣面19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
由第1G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各直條紋結構199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凸起於平行內緣面195。視直條紋結構199的成型及離型特性,各直條紋結構199亦可以圓滑的角度凸起於平行內緣面195,或是相鄰的直條紋結構199間的平行內緣面195有略為凹陷的弧形特徵,或是各直條紋結構199的橫截面呈底寬頂窄的梯形,且不以此為限。
配合參照第1H圖,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直條紋結構199與光學元件122的示意圖。由第1B圖、第1C圖及第1H圖可知,光學元件122的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對應設置,亦可說是直條紋結構199與外環面130對應設置。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環面130、直條紋結構199及前述平行內緣面195之間,其中膠水材料150即是黏著劑且無材質上的限制。藉此,有助於控制膠水材料150的塗佈範圍及均勻塗佈膠水材料150,並滿足成像鏡頭模組100的量產要求。此外,可避免由膠水材料150局部過度溢流產生的凸塊而影響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外觀。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複數直條紋結構可設置並凸起於管狀內緣面的二個以上平行內緣面,且直條紋結構沿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二個以上光學元件的外環面分別與平行內緣面上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膠水材料分別塗佈於外環面與對應的直條紋結構之間。
詳細來說,配合參照第1I圖及第1J圖,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塗佈膠水材料150的示意圖,及第1J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塗佈膠水材料15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1I圖及第1J圖可知,光學元件122的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對應設置,且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具有間隙。第一實施例中,係以針頭154塗佈膠水材料150,其過程先以組裝托台158輔助光學元件111-122置於塑膠鏡筒160內,且是以塑膠鏡筒160的像端外表面180朝上的方向 置於組裝托台158上,組裝托台158可以是單一成像鏡頭模組的固定治具或是多個成像鏡頭模組的陣列固定板來固定成像鏡頭模組100,針頭154置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的間隙上方,且組裝托台158與針頭154之間具有自由度可以相對移動或相對旋轉以控制膠水材料150的塗佈位置,以令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
當使用針頭154將流動狀態中的膠水材料150塗附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的間隙時,膠水材料150會向下擴散至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的間隙,膠水材料150亦會擴散至管狀內緣面190及光學元件122面向針頭154的表面,以將光學元件111-122固定於塑膠鏡筒160內。再者,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100,其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可避免膠水材料150局部過度溢流,以致在管狀內緣面190及光學元件122面向針頭154的表面產生凸塊或大面積膠水材料150光亮痕跡,而影響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外觀。
第一實施例中,是以組裝托台158相對針頭154旋轉的方式控制膠水材料150的塗佈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可以針頭相對組裝托台旋轉的方式控制膠水材料的塗佈位置,或可以組裝托台與針頭相對移動的方式控制膠水材料的塗佈位置,且不以此為限。此外,膠水材料150不限於以針頭154塗佈的方式達成。
由第1E圖至第1G圖可知,直條紋結構199與塑膠鏡筒160可一體成型。藉此,可使塑膠鏡筒160適合大量生產。
各直條紋結構199的長度方向可平行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軸。藉此,可較易以射出成型製造出塑膠鏡筒160。第一實施例中,各直條紋結構199的長度方向平行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軸。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各直條紋結構的長度方向不平行成像鏡頭模組的光軸,即各直條紋結構的長度方向可沿其平行內緣面相對光軸旋轉,且直條紋結構沿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
各直條紋結構199包含消光面197,消光面197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μm<Ra<4.0μm。藉此,有助於控制膠水材料150的塗佈,以避免膠水材料150的膠量變異度影響點膠品質。再者,各消光面197可位於各直條紋結構199的全部表面或是部分表面,當使用針頭154將流動狀態中的膠水材料150塗附於外環面130與直條紋結構199之間的間隙時,可使膠水材料150較不易持續擴散出直條紋結構199的消光面197,由此控制膠水材料150的塗佈範圍,並避免膠水材料150過度溢流至成像鏡頭模組100其他不必要的地方。
由第1B圖可知,與直條紋結構1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122的外環面130可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199接觸。藉此,可提升塗佈膠水材料150的效率及有助於均勻塗佈膠水材料150。第一實施例中,外環面130可和部分的直 條紋結構199接觸,即外環面130可和部分的直條紋結構199抵靠;外環面130亦可和所有的直條紋結構199接觸,即外環面130可和所有的直條紋結構199抵靠。
由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直條紋結構199可僅設置於一個平行內緣面195。藉此,有助於塗佈膠水材料150的自動化設備易於辨識直條紋結構199的位置。
前述平行內緣面195上直條紋結構199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藉此,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199有助於膠水材料150均勻塗佈。
由第1G圖可知,任一個直條紋結構199的凸起高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30μm。藉此,直條紋結構199具有適當的深度,可維持大量生產與點膠品質的平衡。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第一實施例中,所有的直條紋結構199的參數d數值可相同或近似。
任一個直條紋結構199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d/w<0.50。藉此,適度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199有助於降低塑膠鏡筒160的生產困難度。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d/w<0.35。第一實施例中,所有的直條紋結構199的參數d數值可相同或近似,參數w數值亦可相同或近似,且任二相鄰的直條紋結構199間的間距可相同或近似。此外,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其直條紋結構沿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 的方式並不限於參數d數值、參數w數值及間距相同或近似,亦可是直條紋結構呈週期性排列。
由第1F圖可知,管狀內緣面190的平行內緣面195的數量可為至少六個。藉此,有助於塑膠鏡筒160容納較多的光學元件,以提高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學品質。第一實施例中,管狀內緣面190的平行內緣面195的數量為八個。
塑膠鏡筒160的最大外徑的位置可鄰近像端外表面180,且塑膠鏡筒160的最大外徑可大於物端外表面170與像端外表面180間平行光軸的距離。藉此,可適用於高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調制轉移函數)規格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的機構設計。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60的最大外徑的位置鄰近像端外表面180,塑膠鏡筒160的最大外徑為14.1mm,物端外表面170與像端外表面180間平行光軸的距離為8.9mm,故塑膠鏡筒160的最大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170與像端外表面180間平行光軸的距離。
由1A圖可知,塑膠鏡筒160的物端開口173可為光學透鏡組110的光圈。藉此,有助於降低成像鏡頭模組100的機構設計複雜度。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60的物端開口173為光學透鏡組110的光圈。
由1A圖及第1G圖可知,與直條紋結構1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122為間隔環,光學元件122包含開孔140,成像鏡頭模組100的光軸通過開孔140。
像端外表面180可較物端外表面170接近與直條紋結構1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122。藉此,適用於短後焦鏡頭(如成像鏡頭模組100)的機構配置。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G圖所繪示。
<第二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2A圖,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200的示意圖。由第2A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200包含光學透鏡組210、塑膠鏡筒260及膠水材料250。成像鏡頭模組200可更包含濾光元件(圖未揭示)及成像面(圖未揭示)。
光學透鏡組210包含複數光學元件212-221,光學元件212-221沿成像鏡頭模組200的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260內。第二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組2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學元件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及221,且光學元件212-221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260內,其中光學元件213、215、217、219及221為透鏡,光學元件214、216、218及220為遮光片,光學元件212為間隔環。
配合參照第2B圖及第2C圖,其中第2B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260的示意圖,及第2C圖繪示第二實施例中塑膠鏡筒260的平面圖。由第2A圖至第2C圖可知,塑膠鏡筒260包含物端外表面270、像端外表面280及管狀內緣面290。物端外表面270為塑膠鏡筒26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270環繞物端開口273。像端外表面280為塑膠鏡筒260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280環繞像端開口283。管狀內緣面290連接物端外表面270及像端外表面280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200的光軸,管狀內緣面290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295,各平行內緣面295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複數直條紋結構299設置並凸起於其中一個平行內緣面295,各直條紋結構299以圓滑的角度凸起於平行內緣面295,且直條紋結構299沿平行內緣面29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光學元件212的外環面230與直條紋結構299對應設置,膠水材料250塗佈於外環面230與直條紋結構299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料250塗佈於外環面230、直條紋結構299及前述平行內緣面295之間。
詳細來說,直條紋結構299與塑膠鏡筒260一體成型,各直條紋結構299的長度方向平行成像鏡頭模組200的光軸且包含消光面297,各消光面297位於各直條紋結構299的全部表面,與直條紋結構2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212的外環面230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299接觸,所有的直條紋結構299的參數d數值相同,參數w數值亦相同,且前 述平行內緣面295上直條紋結構299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再者,管狀內緣面290的平行內緣面295的數量為七個。
第二實施例中,與直條紋結構2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212為間隔環,光學元件212包含開孔240,成像鏡頭模組200的光軸通過開孔240,且開孔240為光學透鏡組210的光圈。藉此,適用於長焦距鏡頭(如成像鏡頭模組200)的機構配置。
物端外表面270較像端外表面280接近與直條紋結構2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212。藉此,適用於長後焦鏡頭(如成像鏡頭模組200)的機構配置。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200參數Ra、d、w及d/w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相同,並如第2C圖所繪示。
<第三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3A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300的示意圖。由第3A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300包含光學透鏡組310、塑膠鏡筒360及膠水材料350。成像鏡頭模組300可更包含濾光元件(圖未揭示)及成像面(圖未揭示)。
光學透鏡組310包含複數光學元件311-321,光學元件311-321沿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360內。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組3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學元件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及321,且光學元件311-321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360內,其中光學元件311、313、315、317、319及321為透鏡,光學元件312、314、316、318及320為遮光片。
配合參照第3B圖及第3C圖,其中第3B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360的示意圖,及第3C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中塑膠鏡筒360的平面圖。由第3A圖至第3C圖可知,塑膠鏡筒360包含物端外表面370、像端外表面380及管狀內緣面390。物端外表面370為塑膠鏡筒36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370環繞物端開口373。像端外表面380為塑膠鏡筒360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380環繞像端開口383。管狀內緣面390連接物端外表面370及像端外表面380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光軸,管狀內緣面390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395,各平行內緣面395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複數直條紋結構399設置並凸起於其中一個平行內緣面395,相鄰的直條紋結構399間的平行內緣面395有略為凹陷的弧形特徵,且直條紋結構399沿平行內緣面39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光學元件321的外環面330與直條紋結構399對應設置,膠水材料350塗佈於外環面330與直條紋結構399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 料350塗佈於外環面330、直條紋結構399及前述平行內緣面395之間。
詳細來說,直條紋結構399與塑膠鏡筒360一體成型,各直條紋結構399的長度方向平行成像鏡頭模組300的光軸且包含消光面397,各消光面397位於各直條紋結構399的全部表面,與直條紋結構3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312的外環面330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399接觸,所有的直條紋結構399的參數d數值相同,參數w數值亦相同,且前述平行內緣面395上直條紋結構399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
再者,管狀內緣面390的平行內緣面395的數量為八個。塑膠鏡筒360的最大外徑的位置鄰近像端外表面380,且塑膠鏡筒360的最大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370與像端外表面380間平行光軸的距離。塑膠鏡筒360的物端開口373為光學透鏡組310的光圈。像端外表面380較物端外表370接近與直條紋結構3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321。
第三實施例中,與直條紋結構3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321為透鏡。藉此,可有效減少成像鏡頭模組300中光學元件的數量並降低成本。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300參數Ra、d、w及d/w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相同,並如第3C圖所繪示。
<第四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4A圖,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400的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400包含光學透鏡組410、塑膠鏡筒460及膠水材料450。成像鏡頭模組400可更包含濾光元件(圖未揭示)及成像面(圖未揭示)。
光學透鏡組410包含複數光學元件411-422,光學元件411-422沿成像鏡頭模組400的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460內。第四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組4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學元件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及422,且光學元件411-422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460內,其中光學元件411、413、415、417、419及421為透鏡,光學元件412、414、416、418及420為遮光片,光學元件422為間隔環。
配合參照第4B圖及第4C圖,其中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460的示意圖,及第4C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塑膠鏡筒460的平面圖。由第4A圖至第4C圖可知,塑膠鏡筒460包含物端外表面470、像端外表面480及管狀內緣面490。物端外表面470為塑膠鏡筒46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470環繞物端開口473。像端外表面480為塑膠鏡筒460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480環繞像端開口483。管狀內緣面490連接物端外表面470及像端外表面480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400的光軸,管 狀內緣面490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495,各平行內緣面495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複數直條紋結構499設置並凸起於其中一個平行內緣面495,各直條紋結構499的橫截面呈底寬頂窄的梯形,且直條紋結構499沿平行內緣面495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光學元件422的外環面430與直條紋結構499對應設置,膠水材料450塗佈於外環面430與直條紋結構499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料450塗佈於外環面430、直條紋結構499及前述平行內緣面495之間。
詳細來說,直條紋結構499與塑膠鏡筒460一體成型,各直條紋結構499的長度方向平行成像鏡頭模組400的光軸且包含消光面497,各消光面497位於各直條紋結構499的全部表面,與直條紋結構4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412的外環面430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499接觸,所有的直條紋結構499的參數d數值相同,參數w數值亦相同,且前述平行內緣面495上直條紋結構499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
再者,管狀內緣面490的平行內緣面495的數量為八個。塑膠鏡筒460的最大外徑的位置鄰近像端外表面480,且塑膠鏡筒460的最大外徑大於物端外表面470與像端外表面480間平行光軸的距離。塑膠鏡筒460的物端開口473為光學透鏡組410的光圈。像端外表面480較物端外表面470接近與直條紋結構4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422。
與直條紋結構499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422為間隔環,光學元件422包含開孔440,成像鏡頭模組400的光軸通過開孔440。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400參數Ra、d、w及d/w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100相同,並如第4C圖所繪示。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A圖至第5C圖,其中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0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剖面線5B-5B的剖視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剖面線5C-5C的剖視圖。由第5A圖至第5C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500包含光學透鏡組510、塑膠鏡筒560及膠水材料550。成像鏡頭模組500可更包含濾光元件(圖未揭示)及成像面(圖未揭示)。
配合參照第5D圖,第5D圖繪示第五實施例的塑膠鏡筒560及光學透鏡組510的爆炸圖。由第5A圖及第5D圖可知,光學透鏡組510包含複數光學元件512-521,光學元件512-521沿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560內。第五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組510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學元件512、513、514、515、516、517、518、 519、520及521,且光學元件512-521沿光軸設置於塑膠鏡筒560內,其中光學元件513、515、517、519及521為透鏡,光學元件514、516、518及520為遮光片,光學元件512為間隔環。
塑膠鏡筒560包含物端外表面570、像端外表面580及管狀內緣面590。物端外表面570為塑膠鏡筒560面向被攝物(圖未揭示)的表面,且物端外表面570環繞物端開口573。像端外表面580為塑膠鏡筒560面向成像面的表面,且像端外表面580環繞像端開口583。管狀內緣面590連接物端外表面570及像端外表面580且面向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光軸,管狀內緣面590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595,各平行內緣面595中所有位置與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
配合參照第5E圖及第5F圖,其中第5E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光學元件512的立體圖,第5F圖繪示依照第5E圖的平面圖。複數直條紋結構599設置並凸起於光學透鏡組510中光學元件512的外環面530,且直條紋結構599沿外環面530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
由第5F圖可知,第五實施例中,各直條紋結構599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凸起於外環面530。視直條紋結構599的成型及離型特性,各直條紋結構599亦可以圓滑的角度凸起於外環面530,或是相鄰的直條紋結構599間的外環面530有略為凹陷的弧形特徵,或是各直條紋結構599的橫截面呈底寬頂窄的梯形,且不以此為限。
由第5B圖及第5D圖可知,塑膠鏡筒560中平行內緣面595的一者與直條紋結構599對應設置,亦可說是直條紋結構599與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一者對應設置。膠水材料550塗佈於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一者與直條紋結構599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料550塗佈於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一者、直條紋結構599及外環面530之間,其中膠水材料550即是黏著劑且無材質上的限制。藉此,有助於控制膠水材料550的塗佈範圍及均勻塗佈膠水材料550,並滿足成像鏡頭模組500的量產要求。此外,可避免由膠水材料550局部過度溢流產生的凸塊而影響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外觀。
此外,配合參照第5G圖及第5H圖,其中第5G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光學元件513的立體圖,第5H圖繪示依照第5G圖的平面圖。複數直條紋結構593可設置並凸起於光學透鏡組510中光學元件513的外環面533,各直條紋結構593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凸起於外環面533,且直條紋結構593沿外環面533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
由第5C圖及第5D圖可知,塑膠鏡筒560中平行內緣面595的另一者與直條紋結構593對應設置,亦可說是直條紋結構593與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另一者對應設置。膠水材料550塗佈於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另一者與直條紋結構593之間,亦可說是膠水材料550塗佈於平行內緣面595的前述另一者、直條紋結構593及外環面533之間。
配合參照第5I圖,第5I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直條紋結構593、599與塑膠鏡筒560的示意圖。由第5A圖至 第5C圖及第5I圖可知,第五實施例中,複數直條紋結構599、593分別設置並凸起於光學透鏡組510中二個光學元件(512及513)的外環面530、533,且前述二個平行內緣面595分別與直條紋結構599、593對應設置,膠水材料550塗佈於前述二個平行內緣面595與直條紋結構599、593之間,亦是膠水材料550由直條紋結構599與對應的平行內緣面595之間,擴散至直條紋結構593與對應的平行內緣面595之間。藉此,二個光學元件(512及513)的外環面530、533分別設有直條紋結構599、593,有助於吸附更多膠水材料550,使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外觀更加簡潔,並能提高料檢外觀良率。
詳細來說,由第5E圖至第5H圖可知,直條紋結構599與光學元件512可一體成型,直條紋結構593與光學元件513可一體成型。藉此,可使光學元件512、513適合大量生產。
外環面530上直條紋結構599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外環面533上直條紋結構593的數量可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藉此,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599、593有助於膠水材料550均勻塗佈。
由第5F圖及第5H圖可知,任一直條紋結構599的凸起高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任一直條紋結構593的凸起高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藉此,直條紋結構599、593具有適當 的深度,可維持大量生產與點膠品質的平衡。第五實施例中,所有的直條紋結構599、593的參數d數值可相同或近似。
任一直條紋結構599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d/w<0.50;任一直條紋結構593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d/w<0.50。藉此,適度密集排列的直條紋結構599、593有助於分別降低光學元件512、513的生產困難度。第五實施例中,所有的直條紋結構599、593的參數d數值可相同或近似,參數w數值亦可相同或近似,且任二相鄰的直條紋結構599間的間距及任二相鄰的直條紋結構593間的間距可相同或近似。此外,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其直條紋結構沿外環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的方式並不限於參數d數值、參數w數值及間距相同或近似,亦可是直條紋結構呈週期性排列。
由第5A圖及第5E圖可知,設有直條紋結構599的光學元件512為間隔環,光學元件512包含開孔540,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光軸通過開孔540,開孔540可為光學透鏡組510的光圈。藉此,適用於長焦距鏡頭(如成像鏡頭模組500)的機構配置。
由第5A圖及第5G圖可知,設有直條紋結構593的光學元件513為透鏡。藉此,可有效減少成像鏡頭模組500中光學元件的數量並降低成本。
由第5A圖及第5D圖可知,塑膠鏡筒560的物端外表面570可較像端外表面580接近設有直條紋結構599的 光學元件512及設有直條紋結構593的光學元件513。藉此,適用於長後焦鏡頭(如成像鏡頭模組500)的機構配置。
此外,第五實施例中,各直條紋結構599、593的長度方向平行成像鏡頭模組500的光軸。各直條紋結構599、593可分別包含消光面(未另標號)。與直條紋結構599對應設置的平行內緣面595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599接觸,與直條紋結構593對應設置的平行內緣面595和至少一個直條紋結構593接觸。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五之一及表五之二,其分別表列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00的直條紋結構599、593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分別如第5F圖及第5H圖所繪示。
<第六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6A圖及第6B圖,其中第6A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的另一示意圖,且第6A圖及第6B圖特別是電子裝置60中的相機示意圖。由第6A圖及第6B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 6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60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62,其中電子感光元件62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60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60的使用者介面(未另標號)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六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可為觸控螢幕69a、按鍵69b等。此時成像鏡頭模組600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62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68。
配合參照第6C圖,第6C圖繪示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的方塊圖,特別是電子裝置60中的相機方塊圖。由第6A圖至第6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6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60可更包含自動對焦組件63及光學防手震組件64,進一步地,電子裝置6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67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66。輔助光學元件67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66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使電子裝置60配置的自動對焦組件63及光學防手震組件64發揮功能,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6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6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600、電子感光元件62、自動對焦組件63、光學防手震組件64、感測元件66及輔助光學元件67可設置在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97上,並透過連接器98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68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成像鏡頭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成像鏡頭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包含複數感測元件66及複數輔助光學元件67,感測元件66及輔助光學元件67設置在軟性電路板97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未另標號)上,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68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6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7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70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70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第八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8圖,第8圖繪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係一穿戴式裝置,電子裝置8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成像鏡頭模組80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80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7)

  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塑膠鏡筒,包含:一物端外表面,其為該塑膠鏡筒面向一被攝物的表面,且該物端外表面環繞一物端開口;一像端外表面,其為該塑膠鏡筒面向一成像面的表面,且該像端外表面環繞一像端開口;及一管狀內緣面,其連接該物端外表面及該像端外表面且面向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軸,該管狀內緣面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各該平行內緣面中所有位置與該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其中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並凸起於至少一該平行內緣面,且該些直條紋結構沿該平行內緣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一光學透鏡組,包含複數光學元件,該些光學元件沿該光軸設置於該塑膠鏡筒內,其中至少一該光學元件的一外環面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以及一膠水材料,其塗佈於該外環面與該些直條紋結構之間;其中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2μm<d<30μm;以及0<d/w<0.5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直條紋結構與該塑膠鏡筒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各該直條紋結構包含一消光面,該消光面的表面粗糙度為Ra,其滿足下列條件:0.10μm<Ra<4.0μ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該光學元件的該外環面和至少一該直條紋結構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直條紋結構僅設置於一該平行內緣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各該直條紋結構的長度方向平行該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平行內緣面上該些直條紋結構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2μm<d<15μm。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0<d/w<0.35。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該光學元件包含一開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開孔為該光學透鏡組的光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該光學元件為一透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像端外表面較該物端外表面接近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該光學元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物端外表面較該像端外表面接近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的該光學元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管狀內緣面的該平行內緣面的數量為至少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塑膠鏡筒的最大外徑的位置鄰近該像端外表面,且該塑膠鏡筒的最大外徑大於該物端外表面與該像端外表面間平行光軸的距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塑膠鏡筒的該物端開口為該光學透鏡組的光圈。
  18.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該成像面。
  19.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 一塑膠鏡筒,包含:一物端外表面,其為該塑膠鏡筒面向一被攝物的表面,且該物端外表面環繞一物端開口;一像端外表面,其為該塑膠鏡筒面向一成像面的表面,且該像端外表面環繞一像端開口;及一管狀內緣面,其連接該物端外表面及該像端外表面且面向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光軸,該管狀內緣面包含複數平行內緣面,各該平行內緣面中所有位置與該光軸有相同的垂直距離;一光學透鏡組,包含複數光學元件,該些光學元件沿該光軸設置於該塑膠鏡筒內,其中複數直條紋結構設置並凸起於至少一該光學元件的一外環面,該些直條紋結構沿該外環面的圓周方向規則排列,且至少一該平行內緣面與該些直條紋結構對應設置;以及一膠水材料,其塗佈於該平行內緣面與該些直條紋結構之間;其中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且其寬度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2μm<d<30μm;以及0<d/w<0.5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直條紋結構與該光學元件一體成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任一該直條紋結構的凸起高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 2μm<d<15μm。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外環面上該些直條紋結構的數量為80個以上且300個以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設有該些直條紋結構的該光學元件包含一開孔。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開孔為該光學透鏡組的光圈。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設有該些直條紋結構的該光學元件為一透鏡。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塑膠鏡筒的該物端外表面較該像端外表面接近設有該些直條紋結構的該光學元件。
  27.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該成像面。
TW106126114A 2016-11-04 2016-11-04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6114A TWI616698B (zh) 2016-11-04 2016-11-04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6114A TWI616698B (zh) 2016-11-04 2016-11-04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698B true TWI616698B (zh) 2018-03-01
TW201818108A TW201818108A (zh) 2018-05-16

Family

ID=6218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114A TWI616698B (zh) 2016-11-04 2016-11-04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66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072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筒、相机模组、电子装置及镜筒制造方法
TWI742687B (zh) * 2020-05-22 2021-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與成像鏡頭
CN113985552A (zh) * 2020-07-08 2022-01-28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US11703656B2 (en) 2019-09-19 2023-07-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mount, optical element, and lens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857B (zh) * 2019-04-29 2020-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18752B (zh) * 2019-05-15 2021-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2486A (en) * 2007-04-27 2008-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118446A (en) * 2009-11-30 2011-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122599A (en) * 2009-12-17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mera module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2486A (en) * 2007-04-27 2008-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118446A (en) * 2009-11-30 2011-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122599A (en) * 2009-12-17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mera module
TWM529856U (zh) *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 2016-06-30 2016-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072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筒、相机模组、电子装置及镜筒制造方法
US11703656B2 (en) 2019-09-19 2023-07-18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mount, optical element, and lens module
TWI742687B (zh) * 2020-05-22 2021-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與成像鏡頭
US11852595B2 (en) 2020-05-22 2023-12-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lastic lens element an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113985552A (zh) * 2020-07-08 2022-01-28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108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4544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669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14536B (zh) 塑膠光學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746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9029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47480B (zh)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21891B (zh)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96857B (zh) 含有塑膠鏡筒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1381B (zh)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TWI701473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3342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28690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3381B (zh) 遮光片、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I662312B (zh) 使用金屬固定環的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28585B (zh)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202141103A (zh)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TWI647502B (zh) 鏡頭組件及應用該鏡頭組件的攝影裝置
TWI691782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470618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2001077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340839A (zh)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TWM604892U (zh) 成像鏡頭、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