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978B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978B
TWI737978B TW108111396A TW108111396A TWI737978B TW I737978 B TWI737978 B TW I737978B TW 108111396 A TW108111396 A TW 108111396A TW 108111396 A TW108111396 A TW 108111396A TW I737978 B TWI737978 B TW I7379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t group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imaging lens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6068A (zh
Inventor
吳建勳
張臨安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1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7978B/zh
Priority to CN201910671255.3A priority patent/CN111751957B/zh
Priority to CN201921170545.1U priority patent/CN210119621U/zh
Priority to CN202310161828.4A priority patent/CN115980957A/zh
Priority to US16/780,967 priority patent/US1150017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6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978B/zh
Priority to US17/934,614 priority patent/US11886033B2/en
Priority to US18/537,938 priority patent/US20240111121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鏡筒中。塑膠鏡筒包含第一筒狀內緣面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第一筒狀內緣面形成第一容置空間。第二筒狀內緣面形成第二容置空間。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包含複數光學透鏡以及第一固定環。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內,並包含第一遮光片以及第二固定環。藉由將塑膠鏡筒配置有二個可容納光學元件且獨立的容置空間,分別用於光學成像以及遮蔽雜散光,可有效提升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成像鏡頭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成像鏡頭模組除了在光學設計上的品質提升外,在製造組裝精密度也需提升。
本揭示內容提供之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將塑膠鏡筒配置有二個可容納光學元件且獨立的容置空間,分別用於光學成像以及遮蔽雜散光,可有效提升成像品質。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 鏡筒中。塑膠鏡筒具有物側開孔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第一筒狀內緣面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凸起部沿垂直光軸方向往光軸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連接於凸起部的物側以及物側開孔,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第二筒狀內緣面連接於凸起部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包含複數光學透鏡以及第一固定環,其中第一固定環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內,並包含第一遮光片以及第二固定環,其中第二固定環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內。凸起部為環狀,其環繞光軸,並形成中心開孔,且中心開孔位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垂直光軸方向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垂直光軸方向有重疊。光學透鏡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皆位於中心開孔的物側。第一遮光片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小於塑膠鏡筒的物側開孔的孔徑,且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小於塑膠鏡筒的像側開孔的孔徑。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由物側開孔至中心開孔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由像側開孔至中心開孔逐漸縮小。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可更包含成像面,其位於塑膠鏡筒的像側,且供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其上,其中第一遮光片具有一內孔,內孔包含圓邊部分以及方邊部分,圓邊部分對應於中心開孔的形狀,方邊部分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形狀。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一遮光片包含定向凹槽,塑膠鏡筒更包含定向凸塊,定向凹槽對應於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與定向凸塊往靠近光軸方向延伸。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二光學元件組更包含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一間隔環,第一間隔環鄰設於第一遮光片的像側,第二遮光片鄰設於第一間隔環的像側。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二光學元件組更包含第三遮光片以及第二間隔環,第二間隔環鄰設於第二遮光片的像側,第三遮光片鄰設於第二間隔環的像側。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至少二遮光片。具體而言,第二光學元件組可包含三遮光片,分別可為第一遮光片、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三遮光片,其中第一遮光片、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三遮光片中較接近像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比較接近物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大。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凸起部包含反斜面,反斜面為圓錐面,由中心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二固定環具有內環面,內環面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可更包含第一容膠槽以及第二容膠槽。第一容膠槽設置於塑膠鏡筒與第一固定環之間,第二容膠槽設置於塑膠鏡筒與第二固定環之間。第一容膠槽以及第二容膠槽分別塗有一膠水,並分別用以將第一固定環以及第二固定環固定於塑膠鏡筒中。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05<L2/L1<0.5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一固定環與第二固定環於該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1,其滿足下列條件:3.5mm<D1<8.0mm。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相鄰的遮光片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D2<2.0mm。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04-36
N<10。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中光學透鏡的合成焦距等於成像鏡頭模組的有效焦距。
根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其可更包含光線轉折元件,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物側。
依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實施方式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之成像面。
100、200、300、400‧‧‧塑膠鏡筒
1001、2001、3001、4001‧‧‧物側開孔
1002、2002、3002、4002‧‧‧像側開孔
1003‧‧‧定向凸塊
101、201、301、401‧‧‧凸起部
1011、2011、3011、4011‧‧‧反斜面
1012、2012、3012、4012‧‧‧中心開孔
102、202、302、402‧‧‧第一筒狀內緣面
1021‧‧‧第一容置空間
103、203、303、403‧‧‧第二筒狀內緣面
1031‧‧‧第二容置空間
1201、2201、3201、4201‧‧‧第一固定環
121、122、123、124、125、221、222、223、224、225、321、322、323、324、325、421、422、423、424、425‧‧‧光學透鏡
1202、1203、1204、1205、1206、2202、2203、2204、2205、2206、3202、3203、3204、3205、3206、4202、4203、4204、4205、4206‧‧‧光學元件
131、231、331、431‧‧‧第一遮光片
233、333、433‧‧‧第一間隔環
234、334、434‧‧‧第二遮光片
335、435‧‧‧第二間隔環
336、436‧‧‧第三遮光片
1310、2310、2340、3310、3340、3360、4310、4340、4360‧‧‧內孔
1311、2311、2341、3311、3341、3361、4311、4341、4361‧‧‧圓邊部分
1312a、1312b、2312a、2312b、2342a、2342b、3312a、3312b、3342a、3342b、3362a、3362b、4312a、4312b、4342a、4342b、4362a、4362b‧‧‧方邊部分
1313、2313、2343、3313、3343、3363、4313、4343、4363‧‧‧定向凹槽
132、232、332、432‧‧‧第二固定環
1321、2321、3321、4321‧‧‧內環面
140、441、442‧‧‧光線轉折元件
150、450‧‧‧成像面
160、460、512‧‧‧電子感光元件
471‧‧‧第一容膠槽
472‧‧‧第二容膠槽
500、600、700、800‧‧‧電子裝置
511、610、620、630、710、810‧‧‧成像鏡頭模組
540、611‧‧‧光學防手震組件
550‧‧‧感測元件
561、640‧‧‧閃光燈模組
562、650‧‧‧對焦輔助模組
570、660‧‧‧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580‧‧‧使用者介面
580a‧‧‧觸控螢幕
580b‧‧‧按鍵
590a‧‧‧軟性電路板
590b‧‧‧連接器
X‧‧‧光軸
Xp‧‧‧垂直光軸方向
B‧‧‧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
Bo‧‧‧塑膠鏡筒的物側開孔的孔徑
Bi‧‧‧塑膠鏡筒的像側開孔的孔徑
A1‧‧‧相對二圓邊部分的距離
A21、A22‧‧‧相對二方邊部分的距離
L1‧‧‧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
L2‧‧‧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
D1‧‧‧第一固定環與第二固定環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
D2‧‧‧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相鄰的遮光片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爆炸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爆炸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的示意圖;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剖視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1G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物側的示意圖; 第1H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像側的示意圖;第11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的示意圖;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遮光片的示意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第4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4C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的示意圖; 第4D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的示意圖;第4E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遮光片的示意圖;第5A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另一外觀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元件示意圖;第5D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6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透視圖;第7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8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其具有一光軸,並包含塑膠鏡筒、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 組,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鏡筒中。塑膠鏡筒具有物側開孔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第一筒狀內緣面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凸起部沿垂直光軸方向往光軸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連接於凸起部的物側以及物側開孔,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第二筒狀內緣面連接於凸起部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包含複數光學透鏡以及第一固定環,其中第一固定環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第二容置空間內,並包含第一遮光片以及第二固定環,其中第二固定環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內。凸起部為環狀,其環繞光軸,並形成中心開孔,且中心開孔位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之間。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垂直光軸方向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垂直光軸方向有重疊。光學透鏡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皆位於中心開孔的物側。第一遮光片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
由上述成像鏡頭模組的配置可知,藉由將塑膠鏡筒配置有二個可容納光學元件且獨立的容置空間,分別用於光學成像以及遮蔽雜散光,可有效提升成像品質。將第一遮光片配置為靠近成像面,可降低像側產生額外雜散光的機率。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光學元件組中,遮光片或遮光元件的配置可依需求調整,其可皆配置為不具屈折力的光學元 件,不影響光學成像的條件,並可適應性得到較佳的遮光效率;也就是說,透過上述配置,可透過僅調整一側的光學元件配置,即可達到預期的成像品質,進而提高產品製造良率。另外,在組裝上,由於二容置空間的配置,可透過雙向組裝的技術達成,並提升內部元件的穩定度。
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可小於塑膠鏡筒的物側開孔的孔徑,且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可小於塑膠鏡筒的像側開孔的孔徑。藉此,中心開孔可為塑膠鏡筒的最小開孔,提供塑膠鏡筒射出成型的可製造性以及光學元件雙向組裝的可行性。
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由物側開孔至中心開孔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由像側開孔至該中心開孔逐漸縮小。藉此,提高塑膠鏡筒射出成型時模具離型的成功率,以及增加射出成型的製品成功率與量產品質。
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一成像面,其位於塑膠鏡筒的像側,且供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其上,其中第一遮光片具有一內孔,內孔包含圓邊部分以及方邊部分,圓邊部分對應於中心開孔的形狀,方邊部分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形狀。藉此,增加遮蔽電子感光元件外部的不必要光線的效率,以得到較佳的影像品質。
第一遮光片可包含一定向凹槽,塑膠鏡筒可更包含一定向凸塊,定向凹槽對應於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與定向凸塊往靠近該光軸方向延伸。藉此,提供遮光 片組裝的定位性,並使遮光片有效地遮擋特定的光束,更可進一步提升產品組裝效率,提高產品的產量及良率。
第二光學元件組可更包含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一間隔環,第一間隔環鄰設於第一遮光片的像側,第二遮光片鄰設於第一間隔環的像側。藉此,在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配置更多非成像用的光學元件,組裝上可容忍較高的同心度公差。
第二光學元件組可更包含第三遮光片以及第二間隔環,第二間隔環鄰設於第二遮光片的像側,第三遮光片鄰設於第二間隔環的像側。藉此,進一步在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配置更多非成像用的光學元件,組裝上可容忍較高的同心度公差。
第二光學元件組中包含至少二遮光片;詳細來說,可為三遮光片,並分別為第一遮光片、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三遮光片,其中第一遮光片、第二遮光片以及第三遮光片中較接近像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比較接近物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大。藉此,可提高遮光效率並維持良好的光學規格。
凸起部可包含一反斜面,反斜面為一圓錐面,由中心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藉此,可提升遮蔽非成像光線的效率,得到較佳的影像品質,並維持成型的可行性。
第二固定環具有一內環面,內環面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藉此,可有效降低產生雜散光的機率。
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第一容膠槽以及第二容膠槽。第一容膠槽設置於塑膠鏡筒與第一固定環之間,第二容膠槽設置於塑膠鏡筒與第二固定環之間,其中第一容膠槽以及第二容膠槽分別塗有膠水,並分別用以將第一固定環以及第二固定環固定於塑膠鏡筒中。藉此,透過雙向點膠固定的加工技術,可提升成像鏡頭模組的結構安定度,減少光學元件因撞擊產生間距改變的機率。
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05<L2/L1<0.50。藉此,二容置空間的大小在塑膠鏡筒成型的較佳範圍內,可降低塑膠鏡筒成型時凹痕及翹曲產生的機率。
第一固定環與第二固定環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1,其滿足下列條件:3.5mm<D1<8.0mm。藉由在塑膠鏡筒二側皆配置固定環,可防止二側的光學元件脫落,並提供雙向組裝的技術。
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相鄰的遮光片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D2<2.0mm。藉此,將遮光片配置為更靠近成像面,有效改善實拍時光源出現在視角內的高強度雜散光。
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11-37
N<10。藉此,可提供高解像力的成像鏡頭模組。
光學透鏡的合成焦距等於成像鏡頭模組的有效焦距。藉此,將光學透鏡皆配置於塑膠鏡筒的一側,可減少 組裝時產生的公差,並維持光學成像的品質。另外,透過光學透鏡的配置,將成像鏡頭模組設置為長焦鏡頭並搭配前述遮光結構,可更有效率地遮蔽靠近成像面的雜散光,提供較佳的影像品質。
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光線轉折元件,其可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物側。藉此,提供長焦鏡頭應用於薄型電子裝置的可行性。詳細來說,光線轉折元件可為稜鏡、反射鏡等可將入射光轉折進入塑膠鏡筒的結構,但不以此為限。另外,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另一光線轉折元件,其可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的像側,用以將成像光線轉折至電子感光元件。
上述本揭示內容成像鏡頭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之成像面。藉此,提供一微型化且成像品質較佳的電子裝置。
<第一實施例>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爆炸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另一爆炸圖。由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具有光軸X,其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線轉折元件140、塑膠鏡筒100以及成像面 150,其中光線轉折元件140與成像面150分別沿光軸X位於塑膠鏡筒100的物側及像側,成像面150則可供電子感光元件160設置於其上。
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第一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其分別設置於塑膠鏡筒100中。由第1B圖以及第1C圖可知,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以及第一固定環1201,並於第一實施例中,更包含複數光學元件1202、1203、1204、1205、1206,其中光學元件1202、1203、1204、1206皆為遮光片,光學元件1205為間隔環。第一固定環1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100中;詳細來說,第一固定環1201位於第一光學元件組的物側,用以將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以及光學元件1202、1203、1204、1205、1206定位於塑膠鏡筒100中。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第一遮光片131以及第二固定環132,其中第二固定環1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100中;詳細來說,第二固定環132位於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像側,用以將第一遮光片131定位於塑膠鏡筒100中。
請配合參照第1D圖,係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00的示意圖。由第1D圖可知,塑膠鏡筒100具有物側開孔1001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1002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101、第一筒狀內緣面102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103。凸起部101沿一垂直光軸方向Xp往光軸X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102連接於凸起部101的物側以及物側 開孔1001,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1021。第二筒狀內緣面103連接於凸起部101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1002,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1031。
配合參照第1E圖、第1F圖以及第1G圖,其中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00、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剖視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00、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1G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00物側的示意圖。由第1D圖、第1E圖以及第1F圖可知,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100的第一容置空間1021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100的第二容置空間1031內;具體而言,第一固定環1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1021內,第二固定環1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1031內。
由第1D圖以及第1F圖可知,凸起部101為環狀,其環繞光軸X,並形成中心開孔1012,中心開孔1012位於第一容置空間1021與第二容置空間1031之間。凸起部101包含反斜面1011,反斜面1011為圓錐面,由中心開孔1012往像側逐漸擴大。第二固定環132具有內環面1321,內環面1321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由第1F圖可知,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102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103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
由第1D圖以及第1F圖可知,各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1012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皆位於中心開孔1012的物側。另外,中心開孔1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100的物側開孔1001的孔徑,且中心開孔1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100的像側開孔1002的孔徑。具體而言,配合參照第1D圖,第一實施例中,中心開孔1012的最小內孔徑為B,B=3.110mm,塑膠鏡筒100的物側開孔1001的孔徑為Bo,Bo=4.850mm,塑膠鏡筒100的像側開孔1002的孔徑為Bi,Bi=3.900mm。
由第1D圖以及第1G圖可知,第一容置空間1021的外徑沿光軸X由物側開孔1001至中心開孔1012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1031的外徑沿光軸X由像側開孔1002至中心開孔1012逐漸縮小。
配合參照第1H圖以及第1I圖,其中第1H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塑膠鏡筒100像側的示意圖,第1I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131的示意圖。由第1H圖以及第1I圖可知,第一遮光片131可包含定向凹槽1313,塑膠鏡筒100可更包含定向凸塊1003,定向凹槽1313對應於定向凸塊1003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1313與定向凸塊1003往靠近光軸X方向延伸。
由第1I圖可知,第一遮光片131具有一內孔1310,內孔1310包含圓邊部分1311以及方邊部分1312a、1312b。圓邊部分1311對應於中心開孔1012的形狀,方邊 部分1312a、131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160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一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131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1312a的距離為A21,A21=2.4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1312b的距離為A22,A22=2.750mm,其中第一遮光片131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1312a的距離為A21,第一遮光片131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1012的最小內孔徑(即A21小於B)。
由第1F圖可知,第一筒狀內緣面102沿光軸X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103沿光軸X的長度為L2,第一固定環1201與第二固定環132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1,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125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132相鄰的遮光片(即第一遮光片131)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的數量為N,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一之條件。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16-39
再者,第一實施例中,光學透鏡121、122、123、124、125的合成焦距為fc,fc=14.46mm,成像鏡頭模組的有效焦距為f,f=14.46mm。另外,下列實施例中,光學透鏡的合成焦距與成像鏡頭模組的有效焦距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將不另贅述。
<第二實施例>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200、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2A圖中,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200、第一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鏡筒200中。
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221、222、223、224、225以及第一固定環2201,並於第二實施例中,更包含複數光學元件2202、2203、2204、2205、2206,其中光學元件2202、2203、2204、2206皆為遮光片,光學元件2205為間隔環。第一固定環2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200中;詳細來說,第一固定環2201位於第一光學元件組的物側,用以將光學透鏡221、222、223、224、225以及光學元件2202、2203、2204、2205、2206定位於塑膠鏡筒200中。
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第一遮光片231、第一間隔環233、第二遮光片234以及第二固定環232,其中第一間隔環233鄰設於第一遮光片231的像側,第二遮光片234鄰設於第一間隔環233的像側且鄰設於第二固定環232的物側,第二固定環2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200中;詳細來說,第二固定環232位於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像側,用以將第一遮光片231、第一間隔環233以及第二遮光片234定位於塑膠鏡筒200中。
塑膠鏡筒200具有物側開孔2001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2002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201、第一筒狀內緣面202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203。凸起部201沿一垂直光軸方向Xp往光軸X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202連接於凸起部201的物側以及物側開孔2001,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二筒狀內緣面203連接於凸起部201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2002,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200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200的第二容置空間內;具體而言,第一固定環2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固定環2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內。
凸起部201為環狀,其環繞光軸X,並形成中心開孔2012,中心開孔2012位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之間。凸起部201包含反斜面2011,反斜面2011為圓錐面,由中心開孔2012往像側逐漸擴大。第二固定環232具有內環面2321,內環面2321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202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203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
各光學透鏡221、222、223、224、225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2012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221、222、223、224、225皆位於中心開孔2012的物側。另外,中心開孔2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200的物側開孔2001的 孔徑,且中心開孔2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200的像側開孔2002的孔徑。
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物側開孔2001至中心開孔2012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像側開孔2002至中心開孔2012逐漸縮小。
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231的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234的示意圖。由第2B圖以及第2C圖可知,第一遮光片231可包含定向凹槽2313,第二遮光片234可包含定向凹槽2343,塑膠鏡筒200可更包含定向凸塊(未另繪示),定向凹槽2313、2343對應於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2313、2343與定向凸塊往靠近光軸X方向延伸。
由第2B圖可知,第一遮光片231具有一內孔2310,內孔2310包含圓邊部分2311以及方邊部分2312a、2312b。圓邊部分2311對應於中心開孔2012的形狀,方邊部分2312a、231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未繪示)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二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231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2312a的距離為A21,A21=2.4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2312b的距離為A22,A22=2.750mm,其中第一遮光片231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2312a的距離為A21,第一遮光片231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2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2C圖可知,第二遮光片234具有一內孔2340,內孔2340包含圓邊部分2341以及方邊部分2342a、 2342b。圓邊部分2341對應於中心開孔2012的形狀,方邊部分2342a、234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二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234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2342a的距離為A21,A21=2.496mm,相對二方邊部分2342b的距離為A22,A22=2.860mm,其中第二遮光片234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2342a的距離為A21,第二遮光片234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2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2A圖可知,第一筒狀內緣面202沿光軸X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203沿光軸X的長度為L2,第一固定環2201與第二固定環232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1,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225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232相鄰的遮光片(即第二遮光片234)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二之條件。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20-3
另外,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可更包含光線轉折元件(未另繪示)及成像面(未另繪示),其配置可與第1A圖之第一實施例所揭示之光線轉折元件140及成像面150相同,且成像面亦可供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其上,在此不另贅述。
<第三實施例>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300、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3A圖中,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300、第一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鏡筒300中。
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321、322、323、324、325以及第一固定環3201,並於第三實施例中,更包含複數光學元件3202、3203、3204、3205、3206,其中光學元件3202、3203、3204、3206皆為遮光片,光學元件3205為間隔環。第一固定環3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300中;詳細來說,第一固定環3201位於第一光學元件組的物側,用以將光學透鏡321、322、323、324、325以及光學元件3202、3203、3204、3205、3206定位於塑膠鏡筒300中。
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第一遮光片331、第一間隔環333、第二遮光片334、第二間隔環335、第三遮光片336以及第二固定環332,其中第一間隔環333鄰設於第一遮光片331的像側,第二遮光片334鄰設於第一間隔環333的像側,第二間隔環335鄰設於第二遮光片334的像側,第三遮光片336鄰設於第二間隔環335的像側且鄰設於第二固定環332的物側,第二固定環3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300中;詳細來說,第二固定環332位於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像側,用以將第一遮光片331、第一間隔環333、 第二遮光片334、第二間隔環335以及第三遮光片336定位於塑膠鏡筒300中。
塑膠鏡筒300具有物側開孔3001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3002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301、第一筒狀內緣面302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303。凸起部301沿一垂直光軸方向Xp往光軸X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302連接於凸起部301的物側以及物側開孔3001,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二筒狀內緣面303連接於凸起部301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3002,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300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300的第二容置空間內;具體而言,第一固定環3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固定環3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內。
凸起部301為環狀,其環繞光軸X,並形成中心開孔3012,中心開孔3012位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之間。凸起部301包含反斜面3011,反斜面3011為圓錐面,由中心開孔3012往像側逐漸擴大。第二固定環332具有內環面3321,內環面3321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302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303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
各光學透鏡321、322、323、324、325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3012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321、 322、323、324、325皆位於中心開孔3012的物側。另外,中心開孔3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300的物側開孔3001的孔徑,且中心開孔3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300的像側開孔3002的孔徑。
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物側開孔3001至中心開孔3012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像側開孔3002至中心開孔3012逐漸縮小。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331的示意圖,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334的示意圖,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遮光片336的示意圖。由第3B圖、第3C圖以及第3D圖可知,第一遮光片331可包含定向凹槽3313,第二遮光片334可包含定向凹槽3343,第三遮光片336可包含定向凹槽3363,塑膠鏡筒300可更包含定向凸塊(未另繪示),定向凹槽3313、3343、3363對應於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3313、3343、3363與定向凸塊往靠近光軸X方向延伸。
由第3B圖可知,第一遮光片331具有一內孔3310,內孔3310包含圓邊部分3311以及方邊部分3312a、3312b。圓邊部分3311對應於中心開孔3012的形狀,方邊部分3312a、331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未繪示)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三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331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12a的距離為A21,A21=2.4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12b的距離為 A22,A22=2.750mm,其中第一遮光片331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3312a的距離為A21,第一遮光片331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3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3C圖可知,第二遮光片334具有一內孔3340,內孔3340包含圓邊部分3341以及方邊部分3342a、3342b。圓邊部分3341對應於中心開孔3012的形狀,方邊部分3342a、334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未繪示)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三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334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42a的距離為A21,A21=2.496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42b的距離為A22,A22=2.860mm,其中第二遮光片334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3342a的距離為A21,第二遮光片334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3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3D圖可知,第三遮光片336具有一內孔3360,內孔3360包含圓邊部分3361以及方邊部分3362a、3362b。圓邊部分3361對應於中心開孔3012的形狀,方邊部分3362a、336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未繪示)的形狀。具體而言,第三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336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62a的距離為A21,A21=2.496mm,相對二方邊部分3362b的距離為A22,A22=2.860mm,其中第三遮光片336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3362a的距離為A21,第三遮光片336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3012的最小內孔徑。另外,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331、第二遮光片334以及第三 遮光片336中較接近像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比較接近物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大;也就是說,第三遮光片336的最小內孔徑大於第一遮光片331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3A圖可知,第一筒狀內緣面302沿光軸X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303沿光軸X的長度為L2,第一固定環3201與第二固定環332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1,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325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332相鄰的遮光片(即第三遮光片336)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分別滿足下列表三之條件。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25-5
另外,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可更包含光線轉折元件(未另繪示)及成像面(未另繪示),其配置可與第1A圖之第一實施例所揭示之光線轉折元件140及成像面150相同,且成像面亦可供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其上,在此不另贅述。
<第四實施例>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的立體示意圖。由第4A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光線轉折元件441、塑膠鏡筒400、光線轉折元件442以及成像面450,其中光線轉折元件441、442分別沿光軸X位於塑膠鏡筒400的物側及像側,成像面450則可供電子感光元件460設置於其上。
第4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中塑膠鏡筒400、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的示意圖。第4B圖中,成像鏡頭模組包含塑膠鏡筒400、第一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未另標示),其中第一光學元件組以及第二光學元件組皆設置於塑膠鏡筒400中。
詳細來說,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421、422、423、424、425以及第一固定環4201,並於第四實施例中,更包含複數光學元件4202、4203、4204、4205、4206,其中光學元件4202、4203、4204、4206皆為遮光片,光學元件4205為間隔環。第一固定環4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400中;詳細來說,第一固定環4201位於第一光學元件組的物側,用以將光學透鏡421、422、423、424、425以及光學元件4202、4203、4204、4205、4206定位於塑膠鏡筒400中。
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第一遮光片431、第一間隔環433、第二遮光片434、第二間隔環435、第三遮光片436以及第二固定環432,其中第一間隔環433鄰設於第一遮光片431的像側,第二遮光片434鄰設於第一間隔環433的像側,第二間隔環435鄰設於第二遮光片434的像側,第三遮光片436鄰設於第二間隔環435的像側且鄰設於第二固定環432的物側,第二固定環4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塑膠鏡筒400中;詳細來說,第二固定環432位於第二光學元件組的像側,用以將第一遮光片431、第一間隔環433、 第二遮光片434、第二間隔環435以及第三遮光片436定位於塑膠鏡筒400中。
塑膠鏡筒400具有物側開孔4001朝向物側以及像側開孔4002朝向像側,並包含凸起部401、第一筒狀內緣面402以及第二筒狀內緣面403。凸起部401沿一垂直光軸方向Xp往光軸X延伸。第一筒狀內緣面402連接於凸起部401的物側以及物側開孔4001,並形成第一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二筒狀內緣面403連接於凸起部401的像側以及像側開孔4002,並形成第二容置空間(未另標示)。第一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400的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光學元件組設置於塑膠鏡筒400的第二容置空間內;具體而言,第一固定環4201用以將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一容置空間內,第二固定環432用於將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第二容置空間內。
凸起部401為環狀,其環繞光軸X,並形成中心開孔4012,中心開孔4012位於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之間。凸起部401包含反斜面4011,反斜面4011為圓錐面,由中心開孔4012往像側逐漸擴大。第二固定環432具有內環面4321,內環面4321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第一光學元件組與第一筒狀內緣面402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第二光學元件組與第二筒狀內緣面403沿垂直光軸方向Xp有重疊。
各光學透鏡421、422、423、424、425的最大外徑大於中心開孔4012的最小內孔徑,且光學透鏡421、 422、423、424、425皆位於中心開孔4012的物側。另外,中心開孔4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400的物側開孔4001的孔徑,且中心開孔4012的孔徑小於塑膠鏡筒400的像側開孔4002的孔徑。
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物側開孔4001至中心開孔4012逐漸縮小,且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光軸X由像側開孔4002至中心開孔4012逐漸縮小。
第4C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431的示意圖,第4D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遮光片434的示意圖,第4E圖繪示依照第4B圖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遮光片436的示意圖。由第4C圖、第4D圖以及第4E圖可知,第一遮光片431可包含定向凹槽4313,第二遮光片434可包含定向凹槽4343,第三遮光片436可包含定向凹槽4363,塑膠鏡筒400可更包含定向凸塊(未另繪示),定向凹槽4313、4343、4363對應於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定向凹槽4313、4343、4363與定向凸塊往靠近光軸X方向延伸。
由第4C圖可知,第一遮光片431具有一內孔4310,內孔4310包含圓邊部分4311以及方邊部分4312a、4312b。圓邊部分4311對應於中心開孔4012的形狀,方邊部分4312a、431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460的形狀。具體而言,第四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4311的距離為A1,A1=3.0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12a的距離為A21,A21=2.208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12b的距離為A22,A22= 2.530mm,其中第一遮光片431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4312a的距離為A21,第一遮光片431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4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4D圖可知,第二遮光片434具有一內孔4340,內孔4340包含圓邊部分4341以及方邊部分4342a、4342b。圓邊部分4341對應於中心開孔4012的形狀,方邊部分4342a、434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460的形狀。具體而言,第四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4341的距離為A1,A1=3.0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42a的距離為A21,A21=2.304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42b的距離為A22,A22=2.640mm,其中第二遮光片434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4342a的距離為A21,第二遮光片434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4012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4E圖可知,第三遮光片436具有一內孔4360,內孔4360包含圓邊部分4361以及方邊部分4362a、4362b。圓邊部分4361對應於中心開孔4012的形狀,方邊部分4362a、4362b對應於電子感光元件460的形狀。具體而言,第四實施例中,相對二圓邊部分4361的距離為A1,A1=3.2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62a的距離為A21,A21=2.400mm,相對二方邊部分4362b的距離為A22,A22=2.750mm,其中第三遮光片436的最小內孔徑即為相對二方邊部分4346a的距離為A21,第三遮光片436的最小內孔徑小於中心開孔4012的最小內孔徑。另外,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遮光片431、第二遮光片434以及第三遮光片436中較 接近像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比較接近物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大;也就是說,第三遮光片436的最小內孔徑大於第一遮光片431的最小內孔徑。
由第4B圖可知,第一筒狀內緣面402沿光軸X的長度為L1,第二筒狀內緣面403沿光軸X的長度為L2,第一固定環4201與第二固定環432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1,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425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432相鄰的遮光片(即第三遮光片436)於光軸X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分別滿足下列表四之條件。
Figure 108111396-A0101-12-0030-6
另外,由第4B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可更包含第一容膠槽471以及第二容膠槽472,其中第一容膠槽471設置於塑膠鏡筒400與第一固定環4201之間,第二容膠槽472設置於塑膠鏡筒400與第二固定環432之間。第一容膠槽471以及第二容膠槽472分別塗有膠水(未另標示),並分別用以將第一固定環4201以及第二固定環432固定於塑膠鏡筒400中。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A圖、第5B圖、第5C圖以及第5D圖,其中第5A圖繪示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的外觀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的另一外觀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 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的元件示意圖,第5D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00的方塊圖。由第5A圖、第5B圖、第5C圖以及第5D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500包含前述任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模組511以及電子感光元件512,電子感光元件512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511的成像面(圖未繪示),其中搭載於電子裝置500之成像鏡頭模組511並不以本揭示內容所揭示者為限。藉此,有助於滿足現今電子裝置市場對於搭載於其上的成像鏡頭模組的量產及外觀要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500的使用者介面580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五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可為觸控螢幕580a、按鍵580b等。此時成像鏡頭模組511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512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570。
因應電子裝置50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500可更包含光學防手震組件540,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進一步地,電子裝置50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未另標號)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550。第五實施例中,輔助光學元件為閃光燈模組561以及對焦輔助模組562,閃光燈模組561可用以補償色溫,對焦輔助模組562可為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550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 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500中成像鏡頭模組511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540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50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5C圖可知,成像鏡頭模組511、光學防手震組件540、感測元件550、閃光燈模組561以及對焦輔助模組562可設置在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590a上,並透過連接器590b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570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成像鏡頭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鏡頭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50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 (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六實施例>
第6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600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依照第6A圖第六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00的透視圖。由第6A及6B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60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600包含三成像鏡頭模組610、620、630、閃光燈模組640、對焦輔助模組650、成像訊號處理元件660、使用者介面(圖未繪示)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圖未繪示),其中成像鏡頭模組610、620、630均朝向同一側(即朝向物側)。當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對被攝物進行拍攝,電子裝置600利用成像鏡頭模組610、620、630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640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650提供的被攝物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成像訊號處理元件660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成像鏡頭模組610、620、630中光學鏡頭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其中對焦輔助模組650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使用者介面可採用觸控螢幕或實體拍攝按鈕,配合影像處理軟體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
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10、620、630分別可包含前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任一成像鏡頭模組,且不以此為限。
另外,第六實施例中,成像鏡頭模組610外側設置有光學防手震組件611,係可為OIS防抖回饋裝置。取像裝置630則為望遠鏡頭,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其繪示本揭示內容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70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700包含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成像鏡頭模組71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71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第八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8圖,其繪示本揭示內容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0的示意圖。第八實施例的電子裝置800係一平板電腦,電子裝置800包含依據本揭示內容的成像鏡頭模組810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810的成像面(圖未揭示)。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示內容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1‧‧‧反斜面
102‧‧‧第一筒狀內緣面
103‧‧‧第二筒狀內緣面
1201‧‧‧第一固定環
121‧‧‧光學透鏡
122‧‧‧光學透鏡
123‧‧‧光學透鏡
124‧‧‧光學透鏡
125‧‧‧光學透鏡
131‧‧‧第一遮光片
132‧‧‧第二固定環
1321‧‧‧內環面
X‧‧‧光軸
L1‧‧‧第一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
L2‧‧‧第二筒狀內緣面沿光軸的長度
D1‧‧‧第一固定環與第二固定環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
D2‧‧‧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光學透鏡與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第二固定環相鄰的遮光片於光軸上的最短距離

Claims (20)

  1.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具有一光軸,該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塑膠鏡筒,其具有一物側開孔朝向物側以及一像側開孔朝向像側,並包含:一凸起部,其沿一垂直光軸方向往該光軸延伸;一第一筒狀內緣面,連接於該凸起部的物側以及該物側開孔,並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筒狀內緣面,連接於該凸起部的像側以及該像側開孔,並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一第一光學元件組,其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該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以及一第一固定環,用以將該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以及一第二光學元件組,其設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該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一第一遮光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環,用於將該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 其中,該凸起部為環狀,其環繞該光軸,並形成一中心開孔,該中心開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其中,各該光學透鏡的最大外徑大於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且該些光學透鏡皆位於中心開孔的物側;其中,該第一遮光片的最小內孔徑小於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其中,該凸起部包含一反斜面,該反斜面為一圓錐面,由該中心開孔往像側逐漸擴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小於該塑膠鏡筒的該物側開孔的孔徑,且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小於該塑膠鏡筒的該像側開孔的孔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的外徑沿該光軸由該物側開孔至該中心開孔逐漸縮小,且該第二容置空間的外徑沿該光軸由該像側開孔至該中心開孔逐漸縮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成像面,其位於該塑膠鏡筒的像側,且供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其上,其中該第一遮光片具有一內孔,該內孔包含一圓邊部分以及一方邊部分,該圓邊部分對應於該 中心開孔的形狀,該方邊部分對應於該電子感光元件的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片包含一定向凹槽,該塑膠鏡筒更包含一定向凸塊,該定向凹槽對應於該定向凸塊並互相配合,該定向凹槽與該定向凸塊往靠近該光軸方向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元件組更包含一第二遮光片以及一第一間隔環,該第一間隔環鄰設於該第一遮光片的像側,該第二遮光片鄰設於該第一間隔環的像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元件組更包含一第三遮光片以及一第二間隔環,該第二間隔環鄰設於該第二遮光片的像側,該第三遮光片鄰設於該第二間隔環的像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遮光片、該第二遮光片以及該第三遮光片中較接近像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比較接近物側的一者的最小內孔徑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二固定環具有一內環面,該內環面的內徑由物側往像側逐漸擴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第一容膠槽,設置於該塑膠鏡筒與該第一固定環之間;以及一第二容膠槽,設置於該塑膠鏡筒與該第二固定環之間;其中該第一容膠槽以及該第二容膠槽分別塗有一膠水,並分別用以將該第一固定環以及該第二固定環固定於該塑膠鏡筒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筒狀內緣面沿該光軸的長度為L1,該第二筒狀內緣面沿該光軸的長度為L2,其滿足下列條件:0.05<L2/L1<0.50。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固定環與該第二固定環於該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1,其滿足下列條件:3.5mm<D1<8.0mm。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一該光學透鏡與該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該第二固定環相鄰的一遮光片於該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D2<2.0m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一該光學透鏡與該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該第二固定環相鄰的一遮光片於該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D2<2.0mm。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元件組中最靠近像側開孔的一該光學透鏡與該第二光學元件組中與該第二固定環相鄰的一遮光片於該光軸上的最短距離為D2,其滿足下列條件:0.2mm<D2<2.0mm。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光學透鏡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
    Figure 108111396-A0305-02-0045-1
    N<1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其中該些光學透鏡的合成焦距等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有效焦距。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鏡頭模組,更包含:一光線轉折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物側。
  19.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成像鏡頭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的一成像面。
  20. 一種成像鏡頭模組,具有一光軸,該成像鏡頭模組包含:一塑膠鏡筒,其具有一物側開孔朝向物側以及一像側開孔朝向像側,並包含:一凸起部,其沿一垂直光軸方向往該光軸延伸;一第一筒狀內緣面,連接於該凸起部的物側以及該物側開孔,並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筒狀內緣面,連接於該凸起部的像側以及該像側開孔,並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間;一第一光學元件組,其設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該第一光學元件組包含:複數光學透鏡;以及一第一固定環,用以將該第一光學元件組定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內;以及一第二光學元件組,其設置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該第二光學元件組包含:一第一遮光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環,用於將該第二光學元件組定位於該第二容置空間內; 其中,該凸起部為環狀,其環繞該光軸,並形成一中心開孔,該中心開孔位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之間;其中,各該光學透鏡的最大外徑大於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且該些光學透鏡皆位於中心開孔的物側;其中,該第一遮光片的最小內孔徑小於該中心開孔的最小內孔徑;其中,該第二光學元件組更包含一第二遮光片以及一第一間隔環,該第一間隔環鄰設於該第一遮光片的像側,該第二遮光片鄰設於該第一間隔環的像側。
TW108111396A 2019-03-29 2019-03-29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396A TWI737978B (zh) 2019-03-29 2019-03-29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910671255.3A CN111751957B (zh) 2019-03-29 2019-07-24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921170545.1U CN210119621U (zh) 2019-03-29 2019-07-24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310161828.4A CN115980957A (zh) 2019-03-29 2019-07-24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6/780,967 US11500173B2 (en) 2019-03-29 2020-02-04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934,614 US11886033B2 (en) 2019-03-29 2022-09-23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537,938 US20240111121A1 (en) 2019-03-29 2023-12-13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396A TWI737978B (zh) 2019-03-29 2019-03-29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068A TW202036068A (zh) 2020-10-01
TWI737978B true TWI737978B (zh) 2021-09-01

Family

ID=69616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396A TWI737978B (zh) 2019-03-29 2019-03-29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500173B2 (zh)
CN (3) CN115980957A (zh)
TW (1) TWI737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835B (zh) 2020-05-20 2022-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2001077B2 (en) 2020-05-20 2024-06-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60704A (zh) * 2020-10-22 2022-05-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间隔元件组
TWI769815B (zh) * 2021-02-03 2022-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光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70808B (zh) * 2021-02-05 2022-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四)
CN115145091A (zh) 2021-03-31 2022-10-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遮光组件及应用该遮光组件之光学成像镜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9960A (en) * 2002-10-24 2004-06-16 Sony Corp An optical unit and an imaging apparatus
TW201122601A (en) * 2009-12-21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307980A (zh) * 2011-08-10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模組
CN10383795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佳能株式会社 镜筒和摄像设备
TW201423249A (zh) * 2012-12-06 2014-06-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消除雜散光線的成像鏡頭
CN206515538U (zh) * 2017-01-05 2017-09-22 深圳市都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医用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091A (zh) 2007-04-30 2008-1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筒及具有该镜筒的镜头模组
JP2010085716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及び撮像装置
WO2011078023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930263B2 (ja) 2011-02-18 2016-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2015090484A (ja) * 2013-11-07 2015-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5178134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内視鏡
US9341813B1 (en) * 2014-11-19 2016-05-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9939604B2 (en) 2015-03-31 2018-04-10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Optical assembly with translatable centered sleeve
CN205027955U (zh) * 2015-10-23 2016-02-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镜头、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KR102375095B1 (ko) 2015-11-09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형 이미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CN205210391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493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2018045212A (ja) * 2016-09-16 2018-03-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54754B2 (ja) * 2017-05-12 2019-01-16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207867192U (zh) * 2017-10-25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6942041B2 (ja) * 2017-12-14 2021-09-29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20007207A1 (zh) * 2018-07-05 2020-0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加工工艺、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4665A (zh) * 2019-01-23 2020-07-31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9960A (en) * 2002-10-24 2004-06-16 Sony Corp An optical unit and an imaging apparatus
TW201122601A (en) * 2009-12-21 2011-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ens module
TW201307980A (zh) * 2011-08-10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模組
CN103837957A (zh) * 2012-11-26 2014-06-04 佳能株式会社 镜筒和摄像设备
TW201423249A (zh) * 2012-12-06 2014-06-16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消除雜散光線的成像鏡頭
CN206515538U (zh) * 2017-01-05 2017-09-22 深圳市都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医用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957A (zh) 2020-10-09
TW202036068A (zh) 2020-10-01
US11500173B2 (en) 2022-11-15
US20230019613A1 (en) 2023-01-19
US20200310074A1 (en) 2020-10-01
US11886033B2 (en) 2024-01-30
CN210119621U (zh) 2020-02-28
CN115980957A (zh) 2023-04-18
CN111751957B (zh) 2023-03-14
US20240111121A1 (en)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47480B (zh)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US11604325B2 (en) Imaging lens module with plastic barr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module
US11531181B2 (en)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98700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US12001077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46826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28467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11470618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3640943B (zh) 成像透镜组与成像镜头模块
US20240176211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340839A (zh)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