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1619B - 塑胶透镜 - Google Patents

塑胶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1619B
CN104181619B CN201310234205.1A CN201310234205A CN104181619B CN 104181619 B CN104181619 B CN 104181619B CN 201310234205 A CN201310234205 A CN 201310234205A CN 104181619 B CN104181619 B CN 104181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lens
raised structures
projection area
following condition
out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4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1619A (zh
Inventor
蔡宗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1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塑胶透镜,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及一外环部,外环部与光学有效部连接,且外环部包含一突起区与一抵靠区,抵靠区较突起区远离塑胶透镜的中心,其中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当塑胶透镜尺寸与突起结构尺度符合指定条件时,可提高光学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塑胶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透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突起结构的塑胶透镜。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搭载有取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行动通讯产品日渐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光学镜头的兴起,目前小型化光学镜头已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其需同时满足轻量化与高成像品质两大诉求。为满足这些的诉求,业者普遍以比重小且容易制作及组装形状的塑胶透镜取代比重大的玻璃透镜,习用的塑胶透镜大抵包含光学有效部与外环部,其中,外环部连接环绕光学有效部,且为简化设计负担,外环部多采用较为单纯的表面结构,以降低设计预期外光线的产生机会。
然而,当透镜微型化且塑胶透镜采用一般形状的构型时,虽可大幅减轻光学镜头的重量,却无法充分抑制非预期光线进入成像面,而影响成像品质,以致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透镜,其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的外环部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配合镜片的适当尺度,借此,可抑制透镜所产生的非预期光线,以提高光学成像品质。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塑胶透镜,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及一外环部,外环部与光学有效部连接,且外环部包含一突起区与一抵靠区,抵靠区较突起区远离塑胶透镜的中心,其中,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塑胶透镜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CT/Dmax<0.2。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塑胶透镜,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学有效部及一外环部,外环部与光学有效部连接,且外环部包含一突起区与一抵靠区,抵靠区较突起区远离塑胶透镜的中心,其中,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0.5<L/CT<4.0。
当CT/Dmax满足上述条件时,塑胶透镜的多个突起结构可提供良好的非预期光线抑制效果,以提升塑胶透镜的光学品质。
当L/CT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依照塑胶透镜的尺寸大小,配置适当突起结构的分布,以抑制透镜非预期光线,提高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1C绘示图1A中塑胶透镜的第二表面的示意图;
图1D绘示图1A的塑胶透镜的参数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1F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1G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4B绘示图4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C绘示图4A中塑胶透镜另一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6B绘示图6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6C绘示图6A中塑胶透镜另一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7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示意图;
图8B绘示图8A中塑胶透镜的突起区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塑胶透镜:100、200、300、400、500、600、700、900
第一表面:110、210、310、410、510、610、710、910
光学有效部:111、211、311、411、511、611、711
外环部:112、212、312、412、512、612、712
抵靠区:313、413、513
突起区:314、414、514
突起结构:315、415、515
第二表面:120、220、320、420、520、620、720、920
光学有效部:121、221、321、421、521、621、721、921
外环部:122、222、322、422、522、622、722、922
抵靠区:123、223、323、523、623、723、923
突起区:124、224、324、524、624、724、924、1024、1124、1224
突起结构:125、225、325、525、625、725、925、1025、1125、1225
Dmax:塑胶透镜的最大外径
CT: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L:突起区的径向长度
L1:突起区的径向长度
L2:突起区的径向长度
d: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于外环部的最短间隔距离
R: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
R1: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
R2: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至图1C,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900的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中塑胶透镜900的突起区924的局部放大图,图1C绘示图1A中塑胶透镜900的第二表面920的示意图。由上述各图可知,塑胶透镜900包含一第一表面910以及一第二表面920,第一表面910与第二表面920相对,且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学有效部921及一外环部922,外环部922与光学有效部921连接,且外环部922包含突起区924与抵靠区923,抵靠区923较突起区924远离塑胶透镜9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924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925,较佳地,此处各突起结构925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大小。借此,塑胶透镜900可通过突起结构925抑制透镜非预期光线,进而提升成像品质。抵靠区923用于塑胶透镜900与其他透镜或光学构件抵靠、结合。
配合参照图1D,其绘示图1A的塑胶透镜900的参数示意图。塑胶透镜9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9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突起区9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于外环部9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且突起结构925的曲率半径为R。
塑胶透镜9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塑胶透镜9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CT/Dmax<0.2。借此,塑胶透镜900在具备尺寸平衡状态下,其多个突起结构925可提供更为良好的非预期光线抑制,以提升其光学品质。
塑胶透镜9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max<8mm。借此,可提高塑胶透镜900的非预期光线抑制效果,并可应用于微小光学镜头。
塑胶透镜9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CT<0.35mm。借此,有利于将塑胶透镜900应用于薄型化光学镜头。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CT<0.27mm。
塑胶透镜900的突起区924的径向长度为L,塑胶透镜9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L/CT<4.0。借此,可依照塑胶透镜900的尺寸,进行最佳突起结构925的配置,避免塑胶透镜900制作过于困难。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3<L/CT<2.3。
塑胶透镜900的抵靠区923可为一嵌合结构。借此,有利于塑胶透镜900与其他透镜或光学构件嵌合,而增加塑胶透镜900的应用广度。
塑胶透镜900的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于外环部9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塑胶透镜9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d/CT<1.0。借此,可依照塑胶透镜900的尺寸,进行最佳突起结构925的配置,避免塑胶透镜900制作过于困难。
突起区9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于外环部9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7<L/d<4.0。借此,可依照塑胶透镜900的尺寸,进行最佳突起结构925的配置。
塑胶透镜900的第一表面921及第二表面922中的一表面可为凹面,另一表面可为凸面(亦即塑胶透镜900为新月型透镜)。借此,在抑制透镜非预期光线的同时,可同时消除光学像散,提升成像品质。
突起区924的突起结构925可为圆弧状,且突起结构925的曲率半径为R,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1mm<R<0.21mm。借此,可提供较佳的抑制非预期光线效果,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mm<R<0.1mm。
突起区924的突起结构925可为圆弧状,突起结构925的曲率半径为R,突起区924的径向长度为L,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3<R/L<0.3。借此,可提供较佳的塑胶透镜900突起结构925分布,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并避免塑胶透镜900制作过于困难。
突起区924的突起结构925可分别以塑胶透镜9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920,且这些突起结构925与塑胶透镜9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9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920。借此,可提供较佳的抑制非预期光线效果,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
请同时参照图1B、图1E、图1F与图1G,图1E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1024的局部放大图,图1F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1124的局部放大图,图1G绘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塑胶透镜的突起区1224的局部放大图。在图1B中,突起结构925为圆弧状,在图1E中,突起结构1025为三角形,在图1F中,突起结构1125为矩形,在图1G中,突起结构1225为另一种圆弧状,由前述各图可知,突起结构可依实际需求而弹性调整其形状,借此,有增加塑胶透镜的应用广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100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中塑胶透镜100的突起区1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100包含第一表面110以及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为凹面,第二表面120为凸面,且第一表面110与第二表面1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0包含光学有效部111及外环部112,外环部112与光学有效部111连接。第二表面120包含光学有效部121及外环部122,外环部122与光学有效部121连接,且外环部122包含突起区124与抵靠区123,抵靠区123较突起区124远离塑胶透镜100的中心,其中,抵靠区123为一嵌合结构,突起区12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125。突起结构125分别以塑胶透镜1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120,且这些突起结构125与塑胶透镜1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1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120。
塑胶透镜1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1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突起区1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于外环部112、1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且突起结构125的曲率半径为R。
第一实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数据如下表一所示。
配合表一可推算表二数据。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200的示意图,图3B绘示图3A中塑胶透镜200的突起区2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200包含第一表面210以及第二表面220,第一表面210为凸面,第二表面220为凹面,且第一表面210与第二表面2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210包含光学有效部211及外环部212,外环部212与光学有效部211连接。第二表面220包含光学有效部221及外环部222,外环部222与光学有效部221连接,且外环部222包含突起区224与抵靠区223,抵靠区223较突起区224远离塑胶透镜200的中心,其中,抵靠区223为一嵌合结构,突起区22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225。突起结构225分别以塑胶透镜2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220,且这些突起结构225与塑胶透镜2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2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220。
塑胶透镜2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2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突起区2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210及第二表面220于外环部212、2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且突起结构225的曲率半径为R。
第二实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数据如下表三所示。
配合表三可推算表四数据。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图4B及图4C,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300的示意图,图4B绘示图4A中塑胶透镜300的突起区314的局部放大图,图4C绘示图4A中塑胶透镜300的突起区3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300包含第一表面310以及第二表面320,第一表面310为凹面,第二表面320为凸面,且第一表面310与第二表面3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310包含光学有效部311及外环部312,外环部312与光学有效部311连接,且外环部312包含突起区314与抵靠区313,抵靠区313较突起区314远离塑胶透镜3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31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315。突起结构315分别以塑胶透镜3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310,且这些突起结构315与塑胶透镜3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31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一表面310。第二表面320包含光学有效部321及外环部322,外环部322与光学有效部321连接,且外环部322包含突起区324与抵靠区323,抵靠区323较突起区324远离塑胶透镜3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32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325。突起结构325分别以塑胶透镜3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320,且这些突起结构325与塑胶透镜3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3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320。
塑胶透镜3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3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第一表面310及第二表面320于外环部312、3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第一表面突起区314的径向长度为L1,第一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315的曲率半径为R1,第二表面突起区324的径向长度为L2,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325的曲率半径为R2。
第三实施例中的Dmax、CT、d、L1、R1、L2以及R2的数据如下表五所示。
配合表五可推算表六数据。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400的示意图,图5B绘示图5A中塑胶透镜400的突起区41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400包含第一表面410以及第二表面420,第一表面410为凸面,第二表面420为凹面,且第一表面410与第二表面4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410包含光学有效部411及外环部412,外环部412与光学有效部411连接,且外环部412包含突起区414与抵靠区413,抵靠区413较突起区414远离塑胶透镜400的中心,其中,抵靠区413为一嵌合结构,突起区41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415。突起结构415分别以塑胶透镜4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410,且这些突起结构415与塑胶透镜4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41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一表面410。第二表面420包含光学有效部421及外环部422,外环部422与光学有效部421连接。
塑胶透镜4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4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突起区41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410及第二表面420于外环部412、4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且突起结构415的曲率半径为R。
第四实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数据如下表七所示。
配合表七可推算表八数据。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图6B及图6C,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500的示意图,图6B绘示图6A中塑胶透镜500的突起区514的局部放大图,图6C绘示图6A中塑胶透镜500的突起区5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500包含第一表面510以及第二表面520,第一表面510为凹面,第二表面520为凸面,且第一表面510与第二表面5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510包含光学有效部511及外环部512,外环部512与光学有效部511连接,且外环部512包含突起区514与抵靠区513,抵靠区513较突起区514远离塑胶透镜5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51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515。突起结构515分别以塑胶透镜5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一表面510,且这些突起结构515与塑胶透镜5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51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一表面510。第二表面520包含光学有效部521及外环部522,外环部522与光学有效部521连接,且外环部522包含突起区524与抵靠区523,抵靠区523较突起区524远离塑胶透镜5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52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525。突起结构525分别以塑胶透镜5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520,且这些突起结构525与塑胶透镜5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5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520。
塑胶透镜5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5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第一表面510及第二表面520于外环部512、5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第一表面突起区514的径向长度为L1,第一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515的曲率半径为R1,第二表面突起区524的径向长度为L2,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525的曲率半径为R2。
第五实施例中的Dmax、CTd、L1、R1、L2以及R2的数据如下表九所示。
配合表九可推算表十数据。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600的示意图,图7B绘示图7A中塑胶透镜600的突起区6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600包含第一表面610以及第二表面620,第一表面610为凹面,第二表面620为凹面,且第一表面610与第二表面6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610包含光学有效部611及外环部612,外环部612与光学有效部611连接。第二表面620包含光学有效部621及外环部622,外环部622与光学有效部621连接,且外环部622包含突起区624与抵靠区623,抵靠区623较突起区624远离塑胶透镜6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624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突起结构625。突起结构625分别以塑胶透镜6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620,且这些突起结构625与塑胶透镜6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6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620。
塑胶透镜6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6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突起区6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一表面610及第二表面620于外环部612、6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
第六实施例中的Dmax、CT、L以及d的数据如下表十一所示。
配合表十一可推算表十二数据。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8A及图8B,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塑胶透镜700的示意图,图8B绘示图8A中塑胶透镜700的突起区724的局部放大图。塑胶透镜700包含第一表面710以及第二表面720,第一表面710为凸面,第二表面720为凸面,且第一表面710与第二表面720相对设置。第一表面710包含光学有效部711及外环部712,外环部712与光学有效部711连接。第二表面720包含光学有效部721及外环部722,外环部722与光学有效部721连接,且外环部722包含突起区724与抵靠区723,抵靠区723较突起区724远离塑胶透镜700的中心,其中,突起区724设置有多个圆弧状突起结构725。突起结构725分别以塑胶透镜700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第二表面720,且这些突起结构725与塑胶透镜700的中心距离不同,使这些突起结构725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第二表面720。
第七实施例中,塑胶透镜700的最大外径为Dmax,塑胶透镜70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第一表面710及第二表面720于外环部712、722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第二表面突起区724的径向长度为L,第二表面圆弧状突起结构725的曲率半径为R。
第七实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数据如下表十三所示。
配合表十三可推算表十四数据。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
其中,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
一光学有效部;及
一外环部,与该光学有效部连接,该外环部包含:
一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及
一抵靠区,较该突起区远离该塑胶透镜的中心;
其中,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该塑胶透镜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CT/Dmax<0.2;以及
Dmax<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CT<0.3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0.5<L/CT<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1.3<L/CT<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抵靠区为一嵌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于该外环部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d/CT<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于该外环部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7<L/d<4.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CT<0.27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中的一表面为凹面,另一表面为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为圆弧状,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R<0.2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为圆弧状,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R<0.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R/L<0.3。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以该塑胶透镜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该表面,且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与该塑胶透镜的中心距离不同,使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该表面。
14.一种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
其中,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
一光学有效部;及
一外环部,与该光学有效部连接,该外环部包含:
一突起区,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及
一抵靠区,较该突起区远离该塑胶透镜的中心;
其中,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该塑胶透镜的最大外径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0.5<L/CT<4.0;以及
Dmax<8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1.3<L/CT<2.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为圆弧状,且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mm<R<0.21mm。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为圆弧状,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mm<R<0.1mm。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于该外环部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7<L/d<4.0。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为圆弧状,各该突起结构的曲率半径为R,该突起区的径向长度为L,其满足下列条件:
0.03<R/L<0.3。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CT<0.27mm。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于该外环部的最短间隔距离为d,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其满足下列条件:
d/CT<1.0。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胶透镜,其特征在于,各该突起结构以该塑胶透镜的中心为圆心环设于该表面,且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与该塑胶透镜的中心距离不同,使所述多个突起结构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于该表面。
CN201310234205.1A 2013-05-27 2013-06-14 塑胶透镜 Active CN104181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8658A TWI487951B (zh) 2013-05-27 2013-05-27 塑膠透鏡
TW102118658 2013-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619A CN104181619A (zh) 2014-12-03
CN104181619B true CN10418161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2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4205.1A Active CN104181619B (zh) 2013-05-27 2013-06-14 塑胶透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617B2 (zh)
CN (1) CN104181619B (zh)
TW (1) TWI487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1412U (zh) *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M523103U (zh) 2016-02-03 2016-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9029B (zh) 2017-04-10 2018-10-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444927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片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702419B (zh) * 2019-09-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24014646A1 (ko) * 2022-07-11 2024-0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1915A (ja) * 1982-08-17 1984-02-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H0593805A (ja) * 1991-10-03 1993-04-16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TW200714447A (en) * 2005-10-07 2007-04-16 Asia Optical Co Inc Optical elements
CN102292657A (zh) * 2009-01-30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镜及成型模具
CN102486545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腾龙 塑料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803A (en) * 1994-12-23 1998-09-29 Spectra-Physics Scanning Systems, Inc. Image reader with multi-focus lens
JP2007535783A (ja) * 2003-12-22 2007-12-06 ショット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段付レンズを備える光学装置
JP2009204752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合レンズ
TWI448725B (zh) * 2012-10-22 2014-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1915A (ja) * 1982-08-17 1984-02-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H0593805A (ja) * 1991-10-03 1993-04-16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TW200714447A (en) * 2005-10-07 2007-04-16 Asia Optical Co Inc Optical elements
CN102292657A (zh) * 2009-01-30 2011-12-2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镜及成型模具
CN102486545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腾龙 塑料透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7951B (zh) 2015-06-11
CN104181619A (zh) 2014-12-03
US20140347738A1 (en) 2014-11-27
TW201337340A (zh) 2013-09-16
US9019617B2 (en) 201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1619B (zh) 塑胶透镜
CN104656232B (zh) 摄影镜头组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CN203965713U (zh) 高像素薄型镜头
CN103576295B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CN103576294B (zh)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203773142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3576297B (zh) 摄像镜头
CN203773143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该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3926676B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
WO2014155468A1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3809272B (zh) 结像镜头组
CN105022140A (zh) 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6199922A (zh) 七片式广角镜头
CN103969809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777315B (zh) 微型广角成像镜头
JP2015194528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5093491A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203759282U (zh) 环形遮光元件以及光学取像镜组
CN104635325A (zh) 成像光学镜头组
CN105319675A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4216096B (zh) 高像素薄型镜头
CN104777594B (zh) 超广角大光圈高像质光学镜头组件
CN105549177A (zh) 摄影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3773145U (zh)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CN103163636B (zh) 变焦投影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