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272B - 结像镜头组 - Google Patents
结像镜头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9272B CN103809272B CN201210493267.XA CN201210493267A CN103809272B CN 103809272 B CN103809272 B CN 103809272B CN 201210493267 A CN201210493267 A CN 201210493267A CN 103809272 B CN103809272 B CN 1038092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side
- thing side
- lens group
- refracting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0 prog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15659 rs20110798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两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其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满足特定条件,可修正结像镜头组的畸变与像差,并降低系统敏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像镜头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结像镜头组。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摄影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影镜头,如美国专利第8,179,470号所示,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在像素及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现有的四片式透镜组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需求,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五片式摄影镜头,如美国专利第2012/0154929号所揭示,该设计虽可在成像品质上有所提升,但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配置均为正屈折力,使其色差补正能力有限,其第二透镜像侧面的面形并非为明显的凹面,无法有效发挥像差修正的功能,且其系统内的负屈折力的平衡性配置不足,导致系统敏感度不易降低。再加上电子产品不断地往高成像品质且轻薄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轻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结像镜头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像镜头组,其第一透镜具有双凸的结构,且其物侧表面较像侧表面平缓,可有效修正结像镜头组的畸变(Distortion);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配置为明显的凹面,可有效修正系统像差;且第二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同时具有负屈折力,可避免单一透镜屈折力过度集中,进而降低系统敏感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以及
-1.5<R2/R3<0.8。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以及
0<T45/T34<1.1。
本发明再另提供一种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材质为塑胶,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以及
0.30<V2/V1<0.55。
当(R1+R2)/(R1-R2)满足
上述条件时,利用配置物侧面较像侧面平缓的双凸结构,有助于修正结像镜头组的畸变。
当R2/R3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减少球差与修正像差。
当T45/T34满足上述条件时,调整透镜间隔距离适中,有利于透镜的组装,以提高镜头制作良率。
当V2/V1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结像镜头组的色差修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
其中,附图标记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成像面: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
f: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Fno:结像镜头组的光圈值
HFOV:结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1: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V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5: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T45: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R1: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藉此可提供系统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结像镜头组的总长度,且其物侧表面较像侧表面平缓的双凸结构,可修正结像镜头组的畸变。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可配置为明显的凹面,可有效修正结像镜头组的像差。特别的是,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藉此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影像感测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影像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有效平衡正屈折力分布,以避免球差过度增加。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可避免单一透镜的负屈折力过度集中,进而可有效降低系统敏感度,并可有效修正系统非点收差(Astigmatism)。
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可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藉此,可减少像散产生,并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影像感测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影像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0.2<(R1+R2)/(R1-R2)<1.0。利用配置物侧面较像侧面平缓的双凸结构,有助于修正结像镜头组的畸变。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R1+R2)/(R1-R2)<1.0。
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1.5<R2/R3<0.8。藉此,有利于减少球差与修正像差。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1.2<R2/R3<0.4;
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f/f4|+|f/f5|<1.30。藉此,可避免透镜屈折力过度集中,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并减少像差的产生。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0.30<V2/V1<0.55。藉此,有助于结像镜头组色差的修正。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0.2<(CT2+CT4)/CT5<0.85。藉此,有利于结像镜头组的加工制造及组装,过厚或过薄的镜片易造成碎裂或成型不良。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0<T45/T34<1.1。藉此,调整透镜间隔距离适中,有利于透镜的组装,以提高镜头制作良率。
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0.9<f/f4<0。藉此,可避免单一透镜的负屈折力过度集中,进而可有效降低系统敏感度。
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0<R4/|R3|<0.80。藉此,通过明显的面形配置,可有效修正系统的像差。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3<|f4|。藉此,适当配置屈折力分布,有利于缩短总长、降低系统敏感度与像差修正。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结像镜头组可满足下列条件:0.6<(V2+V4)/V1<1.0。藉此,有助于补正色差以提高成像品质。
本发明结像镜头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可以增加结像镜头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另当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透镜表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所需使用透镜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结像镜头组的总长度。
本发明结像镜头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本发明结像镜头组中,可设置有至少一光阑,其位置可设置于第一透镜之前、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之后均可,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GlareStop)或视场光阑(FieldStop)等,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结像镜头组中,光圈可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即为前置光圈)或是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即为中置光圈)。光圈若为前置光圈,可使结像镜头组的出射瞳(Exit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之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影像感测元件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结像镜头组的视场角,使结像镜头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结像镜头组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可多方面应用于3D(三维)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数字平板等电子影像系统中。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Filter)160以及成像面170。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为凸面、像侧表面12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21及像侧表面1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像侧表面13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为凹面、像侧表面1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为凸面、像侧表面1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51及像侧表面1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150及成像面1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结像镜头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结像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3.75mm;Fno=2.20;以及HFOV=38.5度。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V2/V1=0.42;以及(V2+V4)/V1=0.83。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第一透镜110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110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120物侧表面121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120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R1-R2)=0.04;R2/R3=-0.68;R4/|R3|=0.41。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T45/T34=0.11。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CT2+CT4)/CT5=0.43。
第一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中,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f/f4=-0.57;|f/f4|+|f/f5|=0.75。
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到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到A16则表示各表面第1到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3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以及成像面270。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及像侧表面2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均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为凹面、像侧表面232为凸面,其物侧表面231及像侧表面232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为凹面、像侧表面2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为凸面、像侧表面2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251及像侧表面2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250及成像面2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三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5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以及成像面370。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及像侧表面3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为凸面、像侧表面32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及像侧表面33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为凹面、像侧表面3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为凸面、像侧表面3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351及像侧表面3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350及成像面3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五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7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以及成像面470。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及像侧表面4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为凸面、像侧表面42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421及像侧表面4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及像侧表面43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为凹面、像侧表面4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为凸面、像侧表面4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451及像侧表面4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450及成像面4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七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9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以及成像面570。
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及像侧表面5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均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522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及像侧表面532均为凸面,其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为凹面、像侧表面5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为凸面、像侧表面5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551及像侧表面5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550及成像面5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九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1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以及成像面670。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及像侧表面6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为凸面、像侧表面62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621及像侧表面6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为凹面、像侧表面63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为凹面、像侧表面6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6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为凸面、像侧表面6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651及像侧表面6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650及成像面6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一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第13图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700、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以及成像面770。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及像侧表面7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及像侧表面722均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721及像侧表面7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为凹面、像侧表面73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7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为凹面、像侧表面7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7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为凸面、像侧表面7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751及像侧表面7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750及成像面7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三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5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以及成像面870。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11及像侧表面8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8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及像侧表面822均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821及像侧表面8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为凹面、像侧表面83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8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为凹面、像侧表面8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8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51为凸面、像侧表面8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851及像侧表面8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850及成像面8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五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17及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7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910、光圈90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以及成像面970。
第一透镜9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11及像侧表面9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9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21及像侧表面922均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921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9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31为凸面、像侧表面93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9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41为凹面、像侧表面9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9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51为凸面、像侧表面9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951及像侧表面9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950及成像面9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七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9及图20,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结像镜头组的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结像镜头组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由图19可知,结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0、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第五透镜10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060以及成像面1070。
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1011及像侧表面1012均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02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21为凸面、像侧表面102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021及像侧表面102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第三透镜10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31为凹面、像侧表面103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0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41为凹面、像侧表面1042为凸面,并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0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051为凸面、像侧表面1052为凹面,并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051及像侧表面1052均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0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五透镜1050及成像面1070之间,并不影响结像镜头组的焦距。
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九以及表二十。
第十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所述的定义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九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以及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
-1.5<R2/R3<0.8;以及
0.2<(CT2+CT4)/CT5<0.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f/f4|+|f/f5|<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0.30<V2/V1<0.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0<T45/T3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
-1.2<R2/R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
-0.1<(R1+R2)/(R1–R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像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9<f/f4<0。
10.一种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以及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以及
0<T45/T34<=0.8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
-1.5<R2/R3<0.8。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0.30<V2/V1<0.5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0<R4/|R3|<0.80。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2|<f3<|f4|。
16.一种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结像镜头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以及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均为非球面,且材质为塑胶,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R1+R2)/(R1-R2)<1.0;
0.30<V2/V1<0.55;
0.6<(V2+V4)/V1<1.0;以及
0<T45/T34<1.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满足下列条件:
-1.2<R2/R3<0.4。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
0<R4/|R3|<0.80。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f1<|f2|<f3<|f4|。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结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0.20<(CT2+CT4)/CT5<0.8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40866A TWI482991B (zh) | 2012-11-02 | 2012-11-02 | 成像鏡頭組 |
TW101140866 | 2012-11-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9272A CN103809272A (zh) | 2014-05-21 |
CN103809272B true CN103809272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81247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3827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04113U (zh) | 2012-11-02 | 2012-11-28 | 结像镜头组 |
CN201210493267.XA Active CN103809272B (zh) | 2012-11-02 | 2012-11-28 | 结像镜头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3827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04113U (zh) | 2012-11-02 | 2012-11-28 | 结像镜头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64308B2 (zh) |
CN (2) | CN202904113U (zh) |
TW (1) | TWI4829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82991B (zh) * | 2012-11-02 | 2015-05-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鏡頭組 |
TWI467224B (zh) * | 2012-11-21 | 2015-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
WO2014103198A1 (ja) | 2012-12-25 | 2014-07-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204832647U (zh) | 2012-12-25 | 2015-12-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TWI468725B (zh) * | 2013-03-05 | 2015-0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結像鏡頭 |
CN103412393B (zh) * | 2013-03-08 | 2015-07-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412394B (zh) * | 2013-03-19 | 2017-05-1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3412395B (zh) * | 2013-04-12 | 2015-10-1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412396B (zh) * | 2013-04-12 | 2015-12-09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3676102B (zh) | 2013-07-16 | 2016-08-1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JP2015125212A (ja) * | 2013-12-26 | 2015-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4020549B (zh) | 2014-01-27 | 2016-08-17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4007539B (zh) * | 2014-01-27 | 2016-05-2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4142559B (zh) | 2014-04-18 | 2016-07-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4330878B (zh) | 2014-07-22 | 2017-08-2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11679411B (zh) * | 2020-08-12 | 2020-11-06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2642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透镜系统 |
TW201144890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CN202904113U (zh) * | 2012-11-02 | 2013-04-2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结像镜头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18310A (ja) * | 2000-02-29 | 2001-11-16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単焦点レンズ |
EP1628151A4 (en) * | 2003-05-27 | 2007-05-23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SMALL IMAGING OPTICS AND IMAGING DEVICE |
CN201508432U (zh) * | 2009-04-07 | 2010-06-1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2047165B (zh) * | 2009-07-08 | 2014-12-10 |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
US8654242B2 (en) | 2009-09-02 | 2014-02-18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Single-focus optical system,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digital apparatus |
TWI401467B (zh) | 2009-11-13 | 2013-07-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透鏡組 |
TWI416198B (zh) * | 2010-11-19 | 2013-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取像系統 |
TWI418877B (zh) | 2010-12-15 | 2013-1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成像用光學系統 |
TWI429944B (zh) * | 2011-01-07 | 2014-03-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光學取像鏡頭組 |
TWI447471B (zh) * | 2011-05-24 | 2014-08-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拾取鏡片組 |
US8488258B2 (en) * | 2011-06-07 | 2013-07-16 |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 Enhanced depth of field based on uniform relative illumination via lens with large distortion |
TWI429981B (zh) * | 2011-07-19 | 2014-03-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 |
US8547649B2 (en) | 2011-12-28 | 2013-10-01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
TWI461778B (zh) * | 2012-04-19 | 2014-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成像系統組 |
-
2012
- 2012-11-02 TW TW101140866A patent/TWI482991B/zh active
- 2012-11-28 CN CN 201220638271 patent/CN2029041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1-28 CN CN201210493267.XA patent/CN103809272B/zh active Active
- 2012-12-12 US US13/712,463 patent/US896430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2642A (zh) * | 2007-09-06 | 2009-03-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透镜系统 |
TW201144890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CN202904113U (zh) * | 2012-11-02 | 2013-04-2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结像镜头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0059A (zh) | 2013-03-01 |
CN202904113U (zh) | 2013-04-24 |
TWI482991B (zh) | 2015-05-01 |
US8964308B2 (en) | 2015-02-24 |
CN103809272A (zh) | 2014-05-21 |
US20140126073A1 (en) | 2014-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9272B (zh) | 结像镜头组 | |
CN103852858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 | |
CN103777310B (zh) | 光学摄像系统组 | |
CN103713377B (zh) | 摄像系统镜头组 | |
CN103472573B (zh) | 光学影像透镜系统组 | |
CN103576294B (zh) |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 |
CN103777318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系统 | |
CN103513405B (zh) | 单焦点光学取像系统 | |
CN103576295B (zh) |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 |
CN103529538B (zh) | 影像系统镜组 | |
CN103592746B (zh) | 影像镜片系统组 | |
CN103376534B (zh) | 光学影像镜头系统组 | |
CN10330902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 | |
CN103969802B (zh) | 光学拾像系统组 | |
CN103309014B (zh) | 光学影像系统组 | |
CN103837965B (zh) | 光学拾像镜片系统 | |
CN103676097B (zh) | 结像镜头 | |
CN103246050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透镜组 | |
CN103837964B (zh) | 影像拾取系统镜头组 | |
CN103293643B (zh) | 摄像光学镜片系统 | |
CN102967925B (zh) | 拾像光学透镜组 | |
CN104049341B (zh) | 结像系统组 | |
CN103926676B (zh) |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 | |
CN103424844B (zh) | 光学取像系统镜组 | |
CN105022140A (zh) | 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