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7951B - 塑膠透鏡 - Google Patents

塑膠透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7951B
TWI487951B TW102118658A TW102118658A TWI487951B TW I487951 B TWI487951 B TW I487951B TW 102118658 A TW102118658 A TW 102118658A TW 102118658 A TW102118658 A TW 102118658A TW I487951 B TWI487951 B TW I4879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lens
protrusion
satisfies
outer ring
follow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7340A (zh
Inventor
Tsunghsie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18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7951B/zh
Priority to CN201310234205.1A priority patent/CN104181619B/zh
Priority to US13/938,250 priority patent/US901961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3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塑膠透鏡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透鏡,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突起結構的塑膠透鏡。
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取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日漸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光學鏡頭的興起,目前小型化光學鏡頭已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其需同時滿足輕量化與高成像品質兩大訴求。為滿足這些的訴求,業者普遍以比重小且容易製作及組裝形狀的塑膠透鏡取代比重大的玻璃透鏡,習用之塑膠透鏡大抵包含光學有效部與外環部,其中,外環部連接環繞光學有效部,且為簡化設計負擔,外環部多採用較為單純之表面結構,以降低設計預期外光線的產生機會。
然而,當透鏡微型化且塑膠透鏡採用一般形狀的構型時,雖可大幅減輕光學鏡頭的重量,卻無法充份抑制非預期光線進入成像面,而影響成像品質,以致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需求。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塑膠透鏡,其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之外環部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配合鏡片的適當尺度,藉此,可抑制透鏡所產生的非預期光線,以提高光學成像品質。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塑膠透鏡,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對,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學有效部及一外環部,外環部與光學有效部連接,且外環部包含一突起區與一抵靠區,抵靠區較突起區遠離塑膠透鏡的中心,其中,突起區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塑膠透鏡的最大外徑為Dmax,其滿足下列條件:CT/Dmax<0.2。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塑膠透鏡,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對,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學有效部及一外環部,外環部與光學有效部連接,且外環部包含一突起區與一抵靠區,抵靠區較突起區遠離塑膠透鏡的中心,其中,突起區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0.5<L/CT< 4 .0。
當CT/Dmax滿足上述條件時,塑膠透鏡的複數個突起結構可提供良好的非預期光線抑制效果,以提升塑膠 透鏡的光學品質。
當L/CT滿足上述條件時,可依照塑膠透鏡的尺寸大小,配置適當突起結構的分佈,以抑制透鏡非預期光線,提高成像品質。
100、200、300、400、500、600、700、900‧‧‧塑膠透鏡
110、210、310、410、510、610、710、910‧‧‧第一表面
111、211、311、411、511、611、711‧‧‧光學有效部
112、212、312、412、512、612、712‧‧‧外環部
313、413、513‧‧‧抵靠區
314、414、514‧‧‧突起區
315、415、515‧‧‧突起結構
120、220、320、420、520、620、720、920‧‧‧第二表面
121、221、321、421、521、621、721、921‧‧‧光學有效部
122、222、322、422、522、622、722、922‧‧‧外環部
123、223、323、523、623、723、923‧‧‧抵靠區
124、224、324、524、624、724、924、1024、1124、1224‧‧‧突起區
125、225、325、525、625、725、925、1025、1125、1225‧‧‧突起結構
Dmax‧‧‧塑膠透鏡的最大外徑
CT‧‧‧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L‧‧‧突起區的徑向長度
L1‧‧‧突起區的徑向長度
L2‧‧‧突起區的徑向長度
d‧‧‧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於外環部的最短間隔距離
R‧‧‧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
R1‧‧‧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
R2‧‧‧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的說明如下: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1C圖繪示第1A圖中塑膠透鏡的第二表面的示意圖。
第1D圖繪示第1A圖的塑膠透鏡的參數示意圖。
第1E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1F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1G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4C圖繪示第4A圖中塑膠透鏡另一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6B圖繪示第6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6C圖繪示第6A圖中塑膠透鏡另一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第7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示意圖。
第8B圖繪示第8A圖中塑膠透鏡的突起區的局部放大圖。
請參照第1A圖至第1C圖,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900的示意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中塑膠透鏡900的突起區924的局部放大圖,第1C圖繪示第1A圖中塑膠透鏡900的第二表面920的示意 圖。由上述各圖可知,塑膠透鏡900包含一第一表面910以及一第二表面920,第一表面910與第二表面920相對,且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學有效部921及一外環部922,外環部922與光學有效部921連接,且外環部922包含突起區924與抵靠區923,抵靠區923較突起區924遠離塑膠透鏡9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924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925,較佳地,此處各突起結構925具有相同的形狀與大小。藉此,塑膠透鏡900可藉由突起結構925抑制透鏡非預期光線,進而提升成像品質。抵靠區923用於塑膠透鏡900與其他透鏡或光學構件抵靠、結合。
配合參照第1D圖,其繪示第1A圖的塑膠透鏡900的參數示意圖。塑膠透鏡9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9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突起區9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於外環部9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且突起結構925的曲率半徑為R。
塑膠透鏡9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塑膠透鏡9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CT/Dmax<0.2。藉此,塑膠透鏡900在具備尺寸平衡狀態下,其複數個突起結構925可提供更為良好的非預期光線抑制,以提升其光學品質。
塑膠透鏡9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max<8 mm。藉此,可提高塑膠透鏡900的非預期光線抑制效果,並可應用於微小光學鏡頭。
塑膠透鏡9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CT<0.35 mm。藉此,有利於將塑膠透鏡900應用於薄型化光學鏡頭。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CT<0.27 mm。
塑膠透鏡900的突起區924的徑向長度為L,塑膠透鏡9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L/CT<4.0。藉此,可依照塑膠透鏡900的尺寸,進行最佳突起結構925的配置,避免塑膠透鏡900製作過於困難。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3<L/CT<2.3。
塑膠透鏡900的抵靠區923可為一嵌合結構。藉此,有利於塑膠透鏡900與其他透鏡或光學構件嵌合,而增加塑膠透鏡900的應用廣度。
塑膠透鏡900的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於外環部9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塑膠透鏡9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CT<1.0。藉此,可依照塑膠透鏡900的尺寸,進行最佳突起結構925的配置,避免塑膠透鏡900製作過於困難。
突起區9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910及第二表面920於外環部9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7<L/d<4.0。藉此,可依照塑膠透鏡900的尺寸,進行最佳突起結構925的配置。
塑膠透鏡900的第一表面921及第二表面922中的一表面可為凹面,另一表面可為凸面(亦即塑膠透鏡900為新月型透鏡)。藉此,在抑制透鏡非預期光線的同時,可 同時消除光學像散,提升成像品質。
突起區924的突起結構925可為圓弧狀,且突起結構925的曲率半徑為R,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 mm<R<0.21 mm。藉此,可提供較佳的抑制非預期光線效果,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 mm<R<0.1 mm。
突起區924的突起結構925可為圓弧狀,突起結構925的曲率半徑為R,突起區924的徑向長度為L,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R/L<0.3。藉此,可提供較佳的塑膠透鏡900突起結構925分佈,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並避免塑膠透鏡900製作過於困難。
突起區924的突起結構925可個別以塑膠透鏡9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920,且此些突起結構925與塑膠透鏡9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9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920。藉此,可提供較佳的抑制非預期光線效果,有助於提升成像品質。
請同時參照第1B圖、第1E圖、第1F圖與第1G圖,第1E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1024的局部放大圖,第1F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1124的局部放大圖,第1G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塑膠透鏡的突起區1224的局部放大圖。在1B圖中,突起結構925為圓弧狀,在1E圖中,突起結構1025為三角形,在1F圖中,突起結構1125為矩形,在1G圖中,突起結構1225為另一 種圓弧狀,由前述各圖可知,突起結構可依實際需求而彈性調整其形狀,藉此,有增加塑膠透鏡的應用廣度。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第2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100的示意圖,第2B圖繪示第2A圖中塑膠透鏡100的突起區1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100包含第一表面110以及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為凹面,第二表面120為凸面,且第一表面110與第二表面1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110包含光學有效部111及外環部112,外環部112與光學有效部111連接。第二表面120包含光學有效部121及外環部122,外環部122與光學有效部121連接,且外環部122包含突起區124與抵靠區123,抵靠區123較突起區124遠離塑膠透鏡100的中心,其中,抵靠區123為一嵌合結構,突起區12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125。突起結構125個別以塑膠透鏡1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120,且此些突起結構125與塑膠透鏡1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1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120。
塑膠透鏡1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1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突起區1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110及第二表面120於外環部112、1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且突起結構125的曲率半徑為R。
第一實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數據如下表一所示。
配合表一可推算表二數據。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第3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200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中塑膠透鏡200的突起區2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200包含第一表面210以及第二表面220,第一表面210為凸面,第二表面220為凹面,且第一表面210與第二表面2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210包含光學有效部211及外環部212,外環部212與光學有效部211連接。第二表面220包含光學有效部221及外環部222,外環部222與光學有效部221連接,且外環部222包含突起區224與抵靠區223,抵靠區223較突起區224遠離塑膠透鏡200的中心,其中,抵靠區223為一嵌合結構,突起區22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225。突起結構225個別以塑膠透鏡2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220,且此些突起結構225 與塑膠透鏡2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2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220。
塑膠透鏡2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2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突起區2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210及第二表面220於外環部212、2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且突起結構225的曲率半徑為R。
第二實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數據如下表三所示。
配合表三可推算表四數據。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及第4C圖,第4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300的示意圖,第4B圖繪示第4A圖中塑膠透鏡300的突起區314的局部放大圖,第4C圖繪示第4A圖中塑膠透鏡300的突起區3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300包含第一表面310以及第二表面320,第一表面310為凹面,第二表面320為凸面,且第一表面310與第二表面3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310包 含光學有效部311及外環部312,外環部312與光學有效部311連接,且外環部312包含突起區314與抵靠區313,抵靠區313較突起區314遠離塑膠透鏡3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31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315。突起結構315個別以塑膠透鏡3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一表面310,且此些突起結構315與塑膠透鏡3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31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一表面310。第二表面320包含光學有效部321及外環部322,外環部322與光學有效部321連接,且外環部322包含突起區324與抵靠區323,抵靠區323較突起區324遠離塑膠透鏡3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32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325。突起結構325個別以塑膠透鏡3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320,且此些突起結構325與塑膠透鏡3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3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320。
塑膠透鏡3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3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第一表面310及第二表面320於外環部312、3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第一表面突起區314的徑向長度為L1,第一表面圓弧狀突起結構315的曲率半徑為R1,第二表面突起區324的徑向長度為L2,第二表面圓弧狀突起結構325的曲率半徑為R2。
第三實施例中的Dmax、CT、d、L1、R1、L2以及R2的數據如下表五所示。
配合表五可推算表六數據。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第5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40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中塑膠透鏡400的突起區41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400包含第一表面410以及第二表面420,第一表面410為凸面,第二表面420為凹面,且第一表面410與第二表面4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410包含光學有效部411及外環部412,外環部412與光學有效部411連接,且外環部412包含突起區414與抵靠區413,抵靠區413較突起區414遠離塑膠透鏡400的中心,其中,抵靠區413為一嵌合結構,突起區41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415。突起結構415個別以塑膠透鏡4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一表面410,且此些突起結構415與塑膠透鏡4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41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一表面410。第二表面420包含光學有效部421及外環部422,外環部422與光學有效部421連接。
塑膠透鏡4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4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突起區41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410及第二表面420於外環部412、4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且突起結構415的曲率半徑為R。
第四實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數據如下表七所示。
配合表七可推算表八數據。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第6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500的示意圖,第6B圖繪示第6A圖中塑膠透鏡500的突起區514的局部放大圖,第6C圖繪示第6A圖中塑膠透鏡500的突起區5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500包含第一表面510以及第二表面520,第一表面510為凹面,第二表面520為凸面,且第一表面510與第二表面5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510包含光學有效部511及外環部512,外環部512與光學有效部511連接,且外環部512包含突起區514與抵靠區513,抵 靠區513較突起區514遠離塑膠透鏡5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51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515。突起結構515個別以塑膠透鏡5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一表面510,且此些突起結構515與塑膠透鏡5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51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一表面510。第二表面520包含光學有效部521及外環部522,外環部522與光學有效部521連接,且外環部522包含突起區524與抵靠區523,抵靠區523較突起區524遠離塑膠透鏡5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52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525。突起結構525個別以塑膠透鏡5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520,且此些突起結構525與塑膠透鏡5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5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520。
塑膠透鏡5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5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第一表面510及第二表面520於外環部512、5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第一表面突起區514的徑向長度為L1,第一表面圓弧狀突起結構515的曲率半徑為R1,第二表面突起區524的徑向長度為L2,第二表面圓弧狀突起結構525的曲率半徑為R2。
第五實施例中的Dmax、CT d、L1、R1、L2以及R2的數據如下表九所示。
配合表九可推算表十數據。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第7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600的示意圖,第7B圖繪示第7A圖中塑膠透鏡600的突起區6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600包含第一表面610以及第二表面620,第一表面610為凹面,第二表面620為凹面,且第一表面610與第二表面6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610包含光學有效部611及外環部612,外環部612與光學有效部611連接。第二表面620包含光學有效部621及外環部622,外環部622與光學有效部621連接,且外環部622包含突起區624與抵靠區623,抵靠區623較突起區624遠離塑膠透鏡6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624設置有複數個三角形突起結構625。突起結構625個別以塑膠透鏡6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面620,且此些突起結構625與塑膠透鏡6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6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620。
塑膠透鏡6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6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突起區6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一表面610及第二表面620於外環部612、622的最短間隔距 離為d。
第六實施例中的Dmax、CT、L以及d的數據如下表十一所示。
配合表十一可推算表十二數據。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8A圖及第8B圖,第8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塑膠透鏡700的示意圖,第8B圖繪示第8A圖中塑膠透鏡700的突起區724的局部放大圖。塑膠透鏡700包含第一表面710以及第二表面720,第一表面710為凸面,第二表面720為凸面,且第一表面710與第二表面720相對設置。第一表面710包含光學有效部711及外環部712,外環部712與光學有效部711連接。第二表面720包含光學有效部721及外環部722,外環部722與光學有效部721連接,且外環部722包含突起區724與抵靠區723,抵靠區723較突起區724遠離塑膠透鏡700的中心,其中,突起區724設置有複數個圓弧狀突起結構725。突起結構725個別以塑膠透鏡700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第二表 面720,且此些突起結構725與塑膠透鏡700的中心距離不同,使此些突起結構725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第二表面720。
第七實施例中,塑膠透鏡700的最大外徑為Dmax,塑膠透鏡70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第一表面710及第二表面720於外環部712、722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第二表面突起區724的徑向長度為L,第二表面圓弧狀突起結構725的曲率半徑為R。
第七實施例中的Dmax、CT、L、d以及R的數據如下表十三所示。
配合表十三可推算表十四數據。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900‧‧‧塑膠透鏡
910‧‧‧第一表面
920‧‧‧第二表面
921‧‧‧光學有效部
922‧‧‧外環部
923‧‧‧抵靠區
924‧‧‧突起區

Claims (22)

  1. 一種塑膠透鏡,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學有效部;及一外環部,與該光學有效部連接,該外環部包含:一突起區,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及一抵靠區,較該突起區遠離該塑膠透鏡的中心;其中,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該塑膠透鏡的最大外徑為Dmax,其滿足下列條件:CT/Dmax<0.2;以及Dmax<8mm。
  2. 如請求項1的塑膠透鏡,其中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CT<0.35mm。
  3. 如請求項2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0.5<L/CT<4.0。
  4.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1.3<L/CT<2.3。
  5.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抵靠區為一嵌合結 構。
  6.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於該外環部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d/CT<1.0。
  7.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於該外環部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7<L/d<4.0。
  8.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CT<0.27mm。
  9.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中的一表面為凹面,另一表面為凸面。
  10.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該些突起結構為圓弧狀,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1mm<R<0.21mm。
  11. 如請求項10的塑膠透鏡,其中該些突起結構為圓弧狀,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R<0.1mm。
  12. 如請求項10的塑膠透鏡,其中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03<R/L<0.3。
  13. 如請求項3的塑膠透鏡,其中各該突起結構以該 塑膠透鏡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該表面,且該些突起結構與該塑膠透鏡的中心距離不同,使該些突起結構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該表面。
  14. 一種塑膠透鏡,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一光學有效部;及一外環部,與該光學有效部連接,該外環部包含:一突起區,設置有複數個突起結構;及一抵靠區,較該突起區遠離該塑膠透鏡的中心;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該塑膠透鏡的最大外徑為Dmax,其滿足下列條件:0.5<L/CT<4.0;以及Dmax<8mm。
  15.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1.3<L/CT<2.3。
  16.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些突起結構為圓弧狀,且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1mm<R<0.21mm。
  17. 如請求項16的塑膠透鏡,其中該些突起結構為圓弧狀,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其滿足下列條件:0.03mm<R<0.1mm。
  18.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於該外環部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7<L/d<4.0。
  19.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些突起結構為圓弧狀,各該突起結構的曲率半徑為R,該突起區的徑向長度為L,其滿足下列條件:0.03<R/L<0.3。
  20.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CT<0.27mm。
  21.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於該外環部的最短間隔距離為d,該塑膠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其滿足下列條件:d/CT<1.0。
  22. 如請求項14的塑膠透鏡,其中各該突起結構以該塑膠透鏡的中心為圓心環設於該表面,且該些突起結構與該塑膠透鏡的中心距離不同,使該些突起結構以同心圓方式排列於該表面。
TW102118658A 2013-05-27 2013-05-27 塑膠透鏡 TWI487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8658A TWI487951B (zh) 2013-05-27 2013-05-27 塑膠透鏡
CN201310234205.1A CN104181619B (zh) 2013-05-27 2013-06-14 塑胶透镜
US13/938,250 US9019617B2 (en) 2013-05-27 2013-07-10 Plastic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8658A TWI487951B (zh) 2013-05-27 2013-05-27 塑膠透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340A TW201337340A (zh) 2013-09-16
TWI487951B true TWI487951B (zh) 2015-06-11

Family

ID=4962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658A TWI487951B (zh) 2013-05-27 2013-05-27 塑膠透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617B2 (zh)
CN (1) CN104181619B (zh)
TW (1) TWI487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1412U (zh) * 2014-03-05 2014-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M523103U (zh) 2016-02-03 2016-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9856U (zh) 2016-06-30 2016-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39029B (zh) 2017-04-10 2018-10-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444927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片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
TWI702419B (zh) * 2019-09-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24014646A1 (ko) * 2022-07-11 2024-0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51A (en) * 1994-12-23 2000-06-13 Spectra-Physics Scanning Systems, Inc. Multi-focus optical reader with masked or apodized lens
US20070279911A1 (en) * 2003-12-22 2007-12-06 Rudiger Kittelmann Optical Arrangement With Stepped Lens
JP2009204752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合レンズ
TW201305595A (zh) * 2012-10-22 2013-0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1915A (ja) * 1982-08-17 1984-02-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H0593805A (ja) * 1991-10-03 1993-04-16 Hitachi Ltd プラスチツク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TWI261539B (en) * 2005-10-07 2006-09-11 Asia Optical Co Inc Optical elements
KR20110117117A (ko) * 2009-01-30 2011-10-26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렌즈 및 성형 금형
JP2012118403A (ja) * 2010-12-02 2012-06-21 Tamron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51A (en) * 1994-12-23 2000-06-13 Spectra-Physics Scanning Systems, Inc. Multi-focus optical reader with masked or apodized lens
US20070279911A1 (en) * 2003-12-22 2007-12-06 Rudiger Kittelmann Optical Arrangement With Stepped Lens
JP2009204752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合レンズ
TW201305595A (zh) * 2012-10-22 2013-0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47738A1 (en) 2014-11-27
CN104181619B (zh) 2016-01-20
CN104181619A (zh) 2014-12-03
US9019617B2 (en) 2015-04-28
TW201337340A (zh) 2013-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951B (zh) 塑膠透鏡
TWI550306B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90531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91376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M531602U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45902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2240231A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M483450U (zh) 環形遮光元件以及光學取像鏡組
TWI503565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07716B (zh) 取像鏡頭及行動裝置
TWM481412U (zh) 環形光學元件與鏡頭組
TWI537584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567417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918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三)
TWM529856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814345A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09416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I553333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1504673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I490533B (zh) 攝像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TWM512712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79222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1437675A (zh) 光學成像鏡頭與具有其同之電子裝置
JP2015141417A (ja) 撮像レンズ
TWI498590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