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3288U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3288U
CN203783288U CN201420169207.7U CN201420169207U CN203783288U CN 203783288 U CN203783288 U CN 203783288U CN 201420169207 U CN201420169207 U CN 201420169207U CN 203783288 U CN203783288 U CN 203783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hole
axial region
cover plate
plat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692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志村良治
长冈智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3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32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闩轴(3)用于将闩(4)枢轴支承在主体(2)的收容部(21),闩轴(3)包括:轴部(31),从封闭收容部(21)的盖板(6)的表面侧穿过盖板(6)的轴孔(61)和闩(4)的轴孔(44);防脱凸缘部(32),位于所述轴部(31)中的穿过盖板(6)的轴孔(61)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盖板(6)的表面的轴孔(61)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33),位于轴部(31)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31)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而压入后板(7)的轴孔(71)。在将闩轴(3)的轴部(31)穿过盖板(6)的轴孔(61)和闩(4)的轴孔(44)、并将小直径轴部(33)压入后板(7)的轴孔(71)的状态下,不对小直径轴部(33)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闩和闩轴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一面开口的收容部中收容闩和棘轮,并且作为在封闭收容部开口的盖板和收容部的另一个面上附加的后板之间夹持收容部的方式,从后板侧插入对闩进行枢轴支承的闩轴和对棘轮进行枢轴支承的棘轮轴,将从盖板突出的闩转轴和棘轮转轴相对于盖板进行铆接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97973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由于对从盖板的表面侧突出的各转轴的前端部进行铆接固定,所以该铆接固定作业会降低组装作业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上述课题。
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啮合构件,利用轴而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以及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其中,所述轴包括:轴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侧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主体的轴孔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在将所述轴的轴部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啮合构件,利用轴而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以及后板,被支承在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上,其中,所述轴包括:轴部,从所述盖板和所述后板中的任意一方的板侧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盖板和所述后板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板的轴孔,在将所述轴的轴部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另一方的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第三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闩和杆,能旋转地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后板,被支承在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上;以及闩轴,用于将所述闩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并且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通过螺栓固定成使所述盖板的表面与门板相对,其中,所述闩轴包括:轴部,从所述盖板的表面侧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和所述闩的轴孔;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盖板的表面的轴孔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后板的轴孔,在将所述闩轴的轴部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和所述闩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后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后板的轴孔通过翻边加工形成。
第五方式在第三或第四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闩轴的轴部利用在所述轴部的基端侧外周面上预先通过滚花加工形成的基端侧防脱加工部,而被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
第六方式在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的基础上,所述前端侧防脱加工部通过滚花加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构成为将用于枢轴支承啮合构件的轴的前端部压入轴孔而不进行铆接固定,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将盖板取下状态下的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门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门锁装置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门锁装置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4不同的斜上方观察门锁装置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3的Ⅶ-Ⅶ线纵断面图。
图8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门锁装置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门锁装置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与图7相同部位的纵断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与图7相同部位的纵断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与图7相同部位的纵断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与图7相同部位的纵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门锁装置
2、20主体
3、30闩轴
4、40闩(啮合构件)
5、50、500杆(啮合构件)
6、60盖板
7、70后板
8、9、80、90弹簧
10螺栓
11止动构件
21、210收容部
22锁止销进入槽
23、24、230、240螺栓插入孔
23a圆筒部
25、250轴承孔
26组装孔
27圆筒部
28开口部
29槽部
31、310轴部
32、320防脱凸缘部
33、330小直径轴部
34基端侧防脱加工部
35、350前端侧防脱加工部
41半锁爪部
42全锁爪部
43啮合槽部
44、440轴孔
45缓冲部
51、510第一轴部
52、520第二轴部
53卡合部
54释放作用部
61、62、610、620轴孔
63、64、630、640螺栓插入孔
65锁止销进入槽
66止动部
71、72、710、720轴孔
73、74、730、740螺纹连接孔
75、76、750、760圆筒部
501轴孔
510杆轴
511轴部
512防脱凸缘部
513前端侧防脱加工部
D门板
S锁止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门锁装置1被固定在门板D(参照图7)的内表面后端部,所述门板D被可开闭地支承在车体上。所述门锁装置1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主体2,形成有一方(在将门锁装置1固定在门板D的状态下为后方、图1、2中为图的身前侧、图3中为图的里侧、图4~6中为下方、图7中为右方)的面(以下称为“表面”)开口的凹状的收容部21;闩4,被闩轴3枢轴支承,在门板D闭锁时成为能与固定在车体侧的锁止销S卡合的啮合构件,所述闩轴3为在主体2的收容部21内朝向前后方向的轴构件;杆5,在主体2的收容部21内被枢轴支承成能绕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中心线转动,成为能与闩4卡合的啮合构件;金属制的盖板6,构成对主体2的收容部21的开口进行封闭的板构件;金属制的后板7,构成固定在主体2的另一方(在将门锁装置1固定在门板D的状态下为前方、图1、2中为图的里侧、图3中为图的身前侧、图4~图6中为上方、图7中为左方)的面(以下称为“背面”)上的板构件;弹簧8,对闩4向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以及弹簧9,对杆5向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
主体2除了具有收容部21之外,还具有:锁止销进入槽22,在门板D闭锁时,能够使锁止销S从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相对地进入;上下的螺栓插入孔23、24,用于使上下的螺栓10(参照图7。另外,在图7中仅表示了上侧的螺栓10)穿过,所述上下的螺栓10用于将门锁装置1固定在门板D上;轴承孔25,用于插入闩轴3;组装孔26,在组装杆5时,能够使杆5从主体2的背面侧插入收容部21。此外,在主体2的背面侧形成有背面侧开口的槽部29,用于固定由橡胶形成的止动构件11,所述止动构件11用于使杆5停止在规定位置。
闩4由闩轴3枢轴支承在主体2的收容部21内,闩4在外周具有能与杆5卡合的半锁爪部41和全锁爪部42;能与锁止销S啮合的啮合槽部43;以及使闩轴3相对旋转自如地插入的轴孔44。
盖板6以封闭主体2的收容部21的开口的方式被固定在主体2的表面,盖板6具有使闩轴3不能转动地插入的轴孔61;使杆5的后述第一轴部51转动自如地插入的轴孔62;通过翻边加工形成的、分别用于插入上下的螺栓10的螺栓插入孔63、64;能使锁止销S进入的锁止销进入槽65;以及限制闩4的旋转范围的止动部66。
闩轴3具有:轴部31,穿过盖板6的轴孔61、闩4的轴孔44和主体2的轴承孔25;防脱凸缘部32,位于所述轴部31中的穿过盖板6的轴孔61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盖板6的表面的轴孔61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33,位于轴部31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31的直径小,并且被不能转动地压入后板7的后述轴孔71。
在闩轴3的轴部31的基端侧外周面上,以能将轴部31的基端侧压入盖板6的轴孔61的方式,预先通过滚花加工形成有基端侧防脱加工部34,此外,同样在小直径轴部33的外周面上,以能将小直径轴部33压入后板7的轴孔71的方式,预先通过滚花加工形成有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
用于对闩4向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弹簧8是扭转螺旋弹簧,自身的线圈部被缠绕安装在主体2的形成轴承孔25的圆筒部27外周上,一端钩挂在主体2的背面侧、另一端穿过主体2上设置的开口部28而钩挂在闩4上,由此,对闩4向一个方向即打开方向(图1、2中为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
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对板状芯材进行铸型而形成杆5,所述板状芯材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在杆5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圆柱状的第一轴部51,所述第一轴部51能转动地插入盖板6所设置的轴孔62,同样,在杆5的另一个端部上形成有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圆柱状的第二轴部52,所述第二轴部52能转动地插入盖板7所设置的轴孔72。此外,在第一轴部51和第二轴部52之间设置有能选择地与闩4的半锁爪部41或全锁爪部42卡合的卡合部53,此外,在第二轴部52的侧方设有能与释放杆(省略图示)抵接的释放作用部54,所述释放杆与设于门板D的外部手柄(省略图示)和内部手柄(省略图示)的开门操作联动。另外,杆5也可以由单独形成的朝向前后方向的轴构件枢轴支承在主体2的收容部21。
用于对杆5向一个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弹簧9是扭转螺旋弹簧,自身的线圈部被缠绕安装在主体2的形成螺栓插入孔23的圆筒部23a(参照图6)的外周上,一端钩挂在主体2的背面侧、另一端钩挂在杆5上,由此,对杆5向一个方向即卡合方向(图1、2中为逆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
后板7具有用于压入闩轴3的小直径轴部33的轴孔71、用于旋转自如地插入杆5的第二轴部52的轴孔72以及与各螺栓10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孔73、74。
轴孔71、72通过所谓的翻边加工而成型,所述翻边加工是在各轴孔71、72的周围将圆筒形的内缘立起的加工。另外,轴孔71、72的内缘向后板7的背面侧突出。螺纹连接孔73、74分别形成在由翻边加工形成的圆筒部75、76的内侧。
(门锁装置1的作用)
通过将上下的螺栓10插入门板D上所设置的安装孔(省略图示)、盖板6的螺栓插入孔63、64,分别与后板7的螺纹连接孔73、74螺纹连接而紧固,从而将门锁装置1固定在门板D上。在门锁装置1被固定在门板D上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盖板6的表面和闩轴3的防脱凸缘部32的表面与门板D的内表面相对并抵接。因此,在该状态下,通过将闩轴3的防脱凸缘部32夹入盖板6的表面和门板D的内表面之间,能够阻止闩轴3沿轴向移动。
当门板D打开时,闩4被保持在从图1、2所示的全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大致90度的打开位置。当关闭门板D使锁止销S相对进入主体2和盖板6的锁止销进入槽22、65时,锁止销S与闩4的啮合槽部43啮合。由此,闩4克服弹簧8的作用力,从打开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并通过半锁位置(打开位置和全锁位置之间的位置),从而转动到图1、2所示的全锁位置。
当闩4转动到全锁位置时,利用弹簧9的作用力,杆5的卡合部53与闩4的全锁爪部42卡合而阻止闩4从全锁位置向打开方向(图1、2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将门板D限制在全闭位置。
当门板D处于全闭位置时,当释放杆(省略图示)与操作手柄的开门操作联动地进行释放动作时,释放杆的一部分从下方抵接于杆5的释放作用部54,由此,杆5克服弹簧9的作用力,向释放方向(图1、2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卡合部53从闩4的全锁爪部42脱离,从而能打开门板D。
(门锁装置1的组装)
首先,将闩轴3从盖板6的表面侧插入轴孔61,并将基端侧防脱加工部34压入轴孔61而将轴部31固定于盖板6。由此,在组装作业时,由于即使改变盖板6的朝向,闩轴3也不会从盖板6的轴孔61脱落,所以能够高效进行组装作业。
然后,将固定闩轴3的盖板6以表面朝向下侧的状态设置于夹具,并从盖板6的背面侧将闩轴3插入闩4的轴孔44,将闩4设置在盖板6的背面上的预定的组装位置(如图1所示,使设在闩4上的缓冲部45抵接于盖板6的止动部66的位置)。
然后,从盖板6的背面侧由闩4覆盖主体2,并且将从闩4的轴孔44突出的闩轴3的轴部31穿过主体2的轴承孔25。
然后,从主体2的背面侧将止动构件11插入主体2的槽部29,并将杆5穿过主体2的组装孔26,将第一轴部51能旋转地插入盖板6的轴孔62(如图3所示,使释放作用部54抵接于止动构件11的位置)并设定在规定位置。
然后,从主体2的背面侧将弹簧8的线圈部缠绕安装在主体2的圆筒部27的外周上,并且将一个端部穿过主体2的开口部28而卡止于闩4,将另一个端部卡止于主体2。此外,将弹簧9的线圈部缠绕安装在主体2的形成螺栓插入孔23的圆筒部23a的外周上,并且将一个端部卡止于主体2,将另一个端部卡止于杆5。
然后,从上方将闩轴3的小直径轴部33、杆5的第二轴部52分别插入后板7的轴孔71、72,并且使圆筒部75、76成为分别与主体2的螺栓插入孔23、24嵌合的状态,从而将后板7设置在主体2的背面侧。此时,利用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将闩轴3的小直径轴部33压入后板7的轴孔71。由此,盖板6、主体2和后板7被闩轴3固定成相互不分离。此外,弹簧8、9以不脱离主体2的方式,被夹入主体2的背面和后板7之间。至此,门锁装置1的组装结束。
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门锁装置1在将闩轴3预先固定于盖板6的轴孔61的状态下,就能从同一方向将闩4、主体2、杆5、各弹簧8、9、后板7全部组装到盖板6上,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从盖板6的表面侧依次将闩轴3穿过盖板6的轴孔61、闩4的轴孔44、主体2的轴承孔25,并且将形成有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的小直径轴部33压入后板7的轴孔71进行防脱固定,从而即使没有对闩轴3的前端部进行铆接固定,盖板6、主体2和后板7也被固定成相互不分离。其结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门锁装置1的组装作业。此外,通过翻边加工形成后板7的轴孔7,所述轴孔7中压入闩轴3的形成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的小直径轴部33,由此,能够将小直径轴部33强力固定于轴孔71,能够提高强度。
(实施例2)
图8~10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实施例2的门锁装置100包含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要素,即主体20、闩轴30、闩40、杆50、盖板60、后板70和弹簧80、90。虽然实施例2的结构要素及其对应的实施例1的结构要素的形状不同,但基本功能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关于与实施例1的结构要素对应的结构要素,在实施例1的结构要素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的末尾追加“0”进行表示,并省略详细的结构说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较大的不同在于,门锁装置100的组装方向不同。即,在实施例1中,门锁装置1的组装以盖板6为基本,对盖板6层叠各结构要素,与此相对,实施例2以后板70为基本,对后板70层叠各结构要素。
以下说明实施例2的门锁装置100的组装。首先,将后板70以背面侧向下的方式设置于夹具。
然后,从后板70的表面侧将主体20载置于后板70,将后板70的圆筒部750、760嵌合于主体20的螺栓插入孔230、240,由此,来决定主体20相对于后板70的组装位置。
然后,在从主体20的表面侧将弹簧80组装到主体20的收容部210内之后,将闩40在收容部210内配置到组装位置,然后,将杆50的第二轴部520穿过主体20而旋转自如地插入后板70的轴孔720,并将弹簧90组装到收容部210内。
然后,将盖板60以封闭主体20的收容部210的方式载置到主体20的表面上,并将杆50的第一轴部510旋转自如地插入盖板60的轴孔620。
最后,从盖板60的表面侧将闩轴30穿过盖板60的轴孔610、闩40的轴孔440、主体20的轴承孔250,并将形成在小直径轴部330的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压入后板70的轴孔710。由此,盖板60、主体20、后板70被闩轴30固定成相互不分离。因此,即使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没有必要对闩轴30的前端部进行铆接固定。另外,在组装时,实施例2的闩轴30没有必要预先固定在盖板60上,因此,在闩轴30的轴部310上没有形成基端侧防脱加工部。
如上所述,实施例2的门锁装置100在对后板70层叠了主体20、闩40、杆50、各弹簧80、90、盖板60并进行了组装之后,将闩轴30从盖板60的表面侧插入轴孔610,并将小直径轴部330压入后板70的轴孔710,从而能将所有的结构要素(后板70、主体20、闩40、杆50、各弹簧80、90、盖板60、闩轴30)从同一方向进行组装,能够高效进行组装作业。
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从盖板60的表面侧将闩轴30穿过盖板60的轴孔610,并将形成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的小直径轴部330压入后板70的轴孔710进行防脱固定,由此,即使没有对闩轴30的前端部进行铆接固定,也能将盖板60、主体20和后板70固定成相互不分离。其结果,能够提高门锁装置10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上面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下述各种变形或变更。
(a)如图11(实施例3)所示,利用与杆500单独形成的杆轴510将该杆500枢轴支承在主体20的收容部210内,并且杆轴510包括:轴部511,从盖板60的表面侧穿过盖板60的轴孔620和杆500的轴孔501;防脱凸缘部512,位于所述轴部511中的穿过盖板60的轴孔620侧的基端侧,并且抵接于盖板60的轴孔620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514,位于轴部511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511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513而压入后板70的轴孔720。在将杆轴510的轴部511穿过盖板60的轴孔620和杆500的轴孔501、并将小直径轴部514压入后板70的轴孔720的状态下,不对小直径轴部514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此外,也可以代替图11,使杆轴510包括:轴部511,从后板70的背面侧穿过后板70的轴孔720和杆500的轴孔501;防脱凸缘部512,位于所述轴部511中的穿过后板70的轴孔720侧的基端侧,并且抵接于后板70的轴孔720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514,位于轴部511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511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513而压入后板60的轴孔620。在将杆轴510的轴部511穿过后板70的轴孔720和杆500的轴孔501、并将小直径轴部513压入盖板60的轴孔620的状态下,不对小直径轴部513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此时,盖板60的轴孔620的孔径比后板70的轴孔720的孔径大。
(b)如图12(实施例4)所示,使闩轴30包括:轴部310,从后板70的背面侧穿过后板70的轴孔710、主体20的轴承孔250和闩40的轴孔440;防脱凸缘部320,位于所述轴部310中的穿过后板70的轴孔710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后板70的轴孔710周边;基端侧防脱加工部340,被压入后板70的轴孔710;以及小直径轴部330,位于轴部310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310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而压入盖板60的轴孔610。在将闩轴30的轴部310穿过后板70的轴孔710、主体20的轴承孔250和闩40的轴孔440,并利用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将小直径轴部330压入盖板60的轴孔610的状态下,不对小径轴部330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如图13(实施例5)所示,不将后板70设在主体20的背面侧,并且使闩轴30包括:轴部310,从主体20的背面侧穿过主体20的轴承孔(轴孔)250和闩40的轴孔440;防脱凸缘部320,位于所述轴部310中的穿过主体20的轴承孔250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主体20的轴承孔250周边;以及小直径轴部330,位于轴部310的前端侧,直径比轴部310的直径小,并且利用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而压入盖板60的轴孔610。在将闩轴30的轴部310穿过主体20的轴承孔250和闩40的轴孔440、并利用前端侧防脱加工部350将小直径轴部330压入盖板60的轴孔610的状态下,不对小直径轴部330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啮合构件,利用轴而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以及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包括:
轴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侧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
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主体的轴孔周边;以及
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
在将所述轴的轴部穿过所述主体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防脱加工部通过滚花加工形成。
3.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啮合构件,利用轴而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以及后板,被支承在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上,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包括:
轴部,从所述盖板和所述后板中的任意一方的板侧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
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周边;以及
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盖板和所述后板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板的轴孔,
在将所述轴的轴部穿过所述一方的板的轴孔和所述啮合构件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另一方的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防脱加工部通过滚花加工形成。
5.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具有一面开口的收容部;闩和杆,能旋转地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盖板,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后板,被支承在所述主体的另一面上;以及闩轴,用于将所述闩枢轴支承在所述收容部内,并且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通过螺栓固定成使所述盖板的表面与门板相对,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闩轴包括:
轴部,从所述盖板的表面侧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和所述闩的轴孔;
防脱凸缘部,位于所述轴部中的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侧的基端侧,并抵接于所述盖板的表面的轴孔周边;以及
小直径轴部,位于所述轴部的前端侧,直径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并且通过预先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前端侧防脱加工部而压入所述后板的轴孔,
在将所述闩轴的轴部穿过所述盖板的轴孔和所述闩的轴孔、并将所述小直径轴部压入所述后板的轴孔的状态下,不对所述小直径轴部的前端进行铆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轴孔通过翻边加工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轴的轴部利用在所述轴部的基端侧外周面上预先通过滚花加工形成的基端侧防脱加工部,而被压入所述盖板的轴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侧防脱加工部通过滚花加工形成。
CN201420169207.7U 2013-04-25 2014-04-09 车辆用门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32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1945A JP6024023B2 (ja) 2013-04-25 2013-04-25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3-091945 2013-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3288U true CN203783288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19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6920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3288U (zh) 2013-04-25 2014-04-09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8409B2 (zh)
JP (1) JP6024023B2 (zh)
CN (1) CN2037832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8259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固定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2913B1 (ko) * 2012-09-05 2014-04-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2단 링크 후드 래치 장치
JP6326673B2 (ja) * 2013-12-27 2018-05-2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435561B2 (ja) * 2014-10-29 2018-12-1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476467B2 (ja) * 2014-12-25 2019-03-0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のラッチアッシー
JP6378099B2 (ja) * 2015-01-26 2018-08-22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5239858A (zh) * 2015-10-30 2016-01-13 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车门锁扣连接板结构
JP6764767B2 (ja) * 2016-11-17 2020-10-0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DE102016123659A1 (de) * 2016-12-07 2018-06-07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0697205B2 (en) * 2017-02-15 2020-06-30 Gecom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JP6782285B2 (ja) * 2018-08-07 2020-11-1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D911811S1 (en) * 2018-10-31 2021-03-02 Stylgame S.R.L. Seat locking device
JP6915013B2 (ja) * 2019-10-04 2021-08-04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JP7288381B2 (ja) * 2019-10-04 2023-06-07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88382B2 (ja) * 2019-10-04 2023-06-07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2019131176A1 (de) * 2019-11-19 2021-05-20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594B2 (ja) * 1978-05-24 1983-11-17 有信精器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JPS6083166U (ja) * 1983-11-14 1985-06-08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装置
US4756563A (en) * 1986-08-11 1988-07-1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JPS6378977A (ja) * 1986-09-22 1988-04-09 株式会社 安成工業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のボデイ−
US4763936A (en) * 1986-10-20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operated door latch
JP2511115B2 (ja) * 1988-07-21 1996-06-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ツク装置
JP2855557B2 (ja) * 1993-07-30 1999-02-10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729571B2 (ja) * 1993-11-30 1998-03-18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089056A (en) * 1997-06-25 2000-07-18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metallic pin into a resin part
DE60010044T2 (de) * 1999-02-01 2005-04-28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Newmarket Einsteckbarer montagestift für personenkraftwagentürschloss
JP3753588B2 (ja) * 2000-04-24 2006-03-08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回動部材の操作装置
JP4845519B2 (ja) 2006-01-25 2011-12-2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2762807B (zh) * 2010-02-19 2014-12-1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汽车用门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8259A (zh) * 2015-11-02 2016-02-03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14478A (ja) 2014-11-17
US20140319852A1 (en) 2014-10-30
JP6024023B2 (ja) 2016-11-09
US9518409B2 (en)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3288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US7575280B2 (en) Latch mechanism and a vehicle seat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JP593027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100102614A1 (en) Lock for a vehicle seat
US9382733B2 (en) Latch alignment jig
WO2014045933A1 (ja) 乗物用ラッチ装置
US20140059802A1 (en) Door checker for automobile
CN110891817B (zh) 车辆的盖装置
US20040025967A1 (en) Capless fuel refilling system
US20160319576A1 (en) Door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JP4120951B2 (ja)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103867027A (zh) 用于滑动门的外部把手
CN107921911A (zh) 优选在机动车中的、用于遮盖储藏室或行李室的插入式底板
US9422752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with tamper-proof safety mechanism
CZ2007617A3 (cs) Pružinový doraz nájezdu automobilového zámku
FR3040649A1 (fr) Dispositif de pre-maintien d’un element et de ses vis avant vissage sur un equipement
KR20160142505A (ko) 자동차 내외장 부품 고정용 패스너 지지장치
US8517436B2 (en) Container door locking assembly
US10017970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WO2017018962A2 (en) A cabin lock mechanism
JP4806318B2 (ja) 圧縮コイルスプリング組付構造及び車両用フードリフト装置
EP2628644A3 (fr) Composant d'insonorisation, notamment pour un tablier d'habitacl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JP4655360B2 (ja) 車体の閉塞用扉及びバッテリー式フォークリフト
CN216476806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雪载机构
KR101339134B1 (ko) 자동차 트림류 검사구의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