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9683U -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9683U
CN203739683U CN201420071188.4U CN201420071188U CN203739683U CN 203739683 U CN203739683 U CN 203739683U CN 201420071188 U CN201420071188 U CN 201420071188U CN 203739683 U CN203739683 U CN 203739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entioned
guide rail
wall part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11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原直明
千叶晃洋
藤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9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9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56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60N2/0818Location of the latch inside the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5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transvers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能够适当地确保锁定部件的转动范围。锁定杆(30)具有在两个第二纵壁部(14)上沿宽度方向贯通两个透孔(25)的锁定板(39),卡止孔(39b)以及卡止爪(13b)伴随着锁定杆(30)沿上下方向的转动而嵌合、脱离,从而对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选择性地进行卡止。在上导轨(4)的两个外延壁部(16)形成有一对平坦部(29),上述一对平坦部(29)以伴随着锁定杆(30)的转动的与锁定板(39)抵接的抵接位置在上下方向接近第一纵壁部(11)的方式将两个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以及透孔(25)之间在宽度方向上设为水平。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如图9所示,该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00具备固定于车辆底板的下导轨110、以及固定于座椅并以能够相对于下导轨110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下导轨110连结的上导轨120。
下导轨110具有:底壁111、一对从该底壁111的宽度方向两端朝上方分别延伸的纵壁112、以及一对从两个纵壁112的上端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内侧伸出并且朝该纵壁112的下端侧折回的凸缘113。而且,在各凸缘113的前端沿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在图9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卡止爪113a。
另一方面,上导轨120具有:固定于座椅的下表面的上壁121、一对从该上壁121的宽度方向两端朝下方分别延伸的纵壁122、一对从两个纵壁122的下端朝宽度方向外侧分别倾斜地延伸的外延壁部123、以及一对从两个外延壁部123的宽度方向外侧端以被底壁111以及凸缘113包围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突出壁部124。而且,在上导轨120的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的规定位置,在包含各外延壁部123整体的各纵壁122以及各延伸突出壁部124的下端部形成有透孔125。换句话说,上导轨120通过两个透孔125而向下方敞开。
在形成于下导轨110以及上导轨120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有锁定杆130,该锁定杆130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导轨120连结。该锁定杆130具有能够沿宽度方向贯通透孔125的锁定板131。锁定杆130被施力部件(省略图示)施力而使锁定板131上升,从而在设置于该锁定板131的四边形孔状的卡止部131a嵌入有下导轨110的相应的卡止爪113a,从而对上导轨110相对于下导轨110的移动进行卡止。或者,通过操作部件(省略图示)的操作力,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锁定板131下降,而使卡止爪113a从卡止部131a脱离,从而对上导轨120相对于下导轨110的移动卡止进行解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007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上导轨120形成有两个透孔125,从而不得不降低该上导轨120的强度。上述的上导轨120的强度降低伴随着两个透孔125的开口面积的增加而变得显著,因此更加优选缩小两个透孔125的开口面积。另一方面,若缩小两个透孔125的开口面积,则存在锁定杆130的转动范围(行程)缩小,由该锁定杆130决定的下导轨110以及上导轨120的相对移动的选择性的卡止动作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边适当地确保锁定部件的转动范围,一边也能够抑制由两个透孔导致的导轨的强度降低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其中,上述第一导轨具有一对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纵壁部、将两个上述第一纵壁部的基端之间连结的第一连结壁部、以及一对凸缘,所述一对凸缘从两个上述第一纵壁部的前端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内侧伸出,进而朝上述第一纵壁部的基端侧折回,并且上述第一导轨固定于车辆底板以及座椅中的一方;上述第二导轨具有一对在两个上述凸缘之间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纵壁部、将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的基端之间连结的第二连结壁部、一对从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的前端朝相互隔离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上下方向一边向一侧变位一边伸出的外延壁部、以及一对从两个上述外延壁部的前端以被上述第一纵壁部以及上述凸缘包围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突出壁部,上述第二导轨固定于上述车辆底板以及上述座椅中的另一方,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导轨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导轨连结,在上述第一导轨的两个上述凸缘的前端沿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卡止爪,在上述第二导轨形成有一对透孔,上述一对透孔使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沿宽度方向连通,并且使两个上述外延壁部沿上下方向连通,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其中,上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在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以能够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转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导轨连结,并且能够在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上进入两个上述透孔内,在该锁定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具有能够对上述卡止爪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卡止的卡止部,上述卡止部以及上述卡止爪伴随着上述锁定部件朝上下方向的转动而嵌合、脱离,从而对上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的相对移动选择性地进行卡止;上述施力部件以使上述锁定部件朝卡止上述相对移动的一侧进行转动的方式对上述锁定部件施力,在两个上述外延壁部形成有一对平坦部,将上述一对平坦部两个上述外延壁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与上述透孔之间沿宽度方向设为水平,以使得伴随着上述锁定部件的转动而与上述锁定部件抵接的抵接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接近上述第一连结壁部。
根据该结构,上述锁定部件朝对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的一侧的转动被限制在上述锁定部件与两个上述平坦部抵接之前的范围内。而且,伴随着上述锁定部件的上述转动的与上述锁定部件抵接的抵接位置通过两个上述平坦部而成为在上下方向相对地接近上述第一连结壁部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上述锁定部件无法沿上下方向贯通两个上述透孔,也能够增加上述锁定部件的转动范围。由此,一边适当地确保上述锁定部件的转动范围,一边也能够抑制由两个上述透孔导致的第二导轨的强度降低。
对于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而言,优选在各上述外延壁部,在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的上述平坦部的至少一侧形成有使不同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的渐变部。
根据该结构,在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的上述平坦部的相应的一侧,通过上述渐变部使不同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上述平坦部的形成而在上述外延壁部(第二导轨)产生过大的应力。
对于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而言,优选,两个上述外延壁部一边上下方向上接近上述第一连结壁部一边朝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在一对第二滚珠导轨与一对第一滚珠导轨之间以能够滚动的方式夹设有一对滚珠,其中,上述一对第二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上述外延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部,上述一对第一滚珠导轨在比两个上述第二滚珠导轨更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接近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且沿上下方向突出形成于上述第一连结壁部。
对于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而言,优选两个上述外延壁部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远离上述第一连结壁部一边朝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在一对第一滚珠导轨与一对第二滚珠导轨之间以能够滚动的方式夹设有一对滚珠,其中,上述一对第一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上述第一纵壁部与上述第一连结壁部的连结部位,上述一对第二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上述外延壁部与两个上述延伸突出壁部的连结部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边适当地确保锁定部件的转动范围,一边也能够抑制由两个透孔导致的导轨的强度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3B-3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及其动作的纵剖视图。
图6的(a)、(b)是沿着图5的6A-6A线以及6B-6B线的剖视图。
图7的(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方式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方式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方式的横剖视图。
符号说明
2…车辆底板;3…下导轨(第一导轨);4、70…上导轨(第二导轨);5…座椅;11…第一纵壁部;12…底壁部(第一连结壁部);12a…安装部;13…凸缘;13b…卡止爪;14、71…第二纵壁部;15、72…盖壁部(第二连结璧部);16、73…外延壁部;16a、73a…第二下侧滚珠导轨(第二滚珠导轨);16b、73b…外侧端;16c、16d…渐变部;17、74…延伸突出壁部;18…凸条;18a、79…第一下侧滚珠导轨(第一滚珠导轨);20a、80…下侧滚珠(滚珠);25、75…透孔;26b、75b…外侧端;29、76…平坦部;30…锁定杆(锁定部件);31…柄部;39…锁定板(平板部);39b…卡止孔(卡止部);50…锁定弹簧(施力部件);90…锁定杆(锁定部件、施力部件);91…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辆底板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固定有作为第一导轨的下导轨3,并且在该下导轨3以能够相对于下导轨3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有作为第二导轨的上导轨4。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
此外,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配设为在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分别形成一对,此处,示出了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朝向前方配置于左侧的结构。而且,在两个上导轨4固定·支承有形成乘客的就坐部的座椅5。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基本上处于卡止状态,设置有用于解除上述卡止状态的解除手柄6。
如图2所示,下导轨3由板材构成,具有一对在宽度方向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壁部11、以及对上述第一纵壁部11的基端(下端)之间进行连结的作为第一连结壁部的底壁部12。而且,在两个第一纵壁部11的前端(上端)连续形成有一对凸缘13,该一对凸缘13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内侧伸出并且朝第一纵壁部11的基端侧折回。
各凸缘13的与第一纵壁部11连结的连结部位形成朝斜向外上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第一上侧滚珠导轨13c。另一方面,在底壁部12沿前后方向一体地延设有一对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凸条18。两个凸条18沿除了底壁部12的前端以及后端之外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整体延伸。而且,各凸条18的比最顶部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位形成朝斜向内下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作为第一滚珠导轨的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
另外,不形成凸条18(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的底壁部12的前端以上下方向的位置在宽度方向成为恒定的方式呈平面状延展而形成安装部12a。该安装部12a形成作为将下导轨3固定于车辆底板2的紧固部件的紧固螺栓21的座面,在该座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方向连通的大致圆形的螺栓插通孔12b。
在螺栓插通孔12b插通有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紧固螺栓21的螺栓部21a。该紧固螺栓21一体地具有从螺栓部21a的上端向上突出的带凸缘的头部21b。下导轨3通过将螺栓部21a插通于螺栓插通孔12b的紧固螺栓21的头部21b紧固于车辆底板2侧的螺母孔(省略图示)直至与螺栓插通孔12b的周缘部抵接而固定于车辆底板2。
对于不形成凸条18(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的底壁部12的后端而言也相同(省略图示)。
此外,如图3的(a)所示,在各第一纵壁部11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配设有一对第一止挡件41(在图3的(a)中仅图示后侧的第一止挡件41)。两个第一纵壁部11的第一止挡件41在宽度方向上对称配置,并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形成。
另外,如图3的(b)所示,在下导轨3的各凸缘1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多个切口13a,该多个切口13a沿上述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从凸缘13的前端(下端)向上,并且在各邻接的切口13a之间形成有四边形齿状的卡止爪13b。因此,多个卡止爪13b以隔开上述规定的间隔的方式沿下导轨3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
如图2所示,上导轨4由板材构成,具有一对在下导轨3的两个凸缘13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壁部14、以及对上述第二纵壁部14的从下导轨3隔离的基端(上端)之间进行连结的作为第二连结壁部的盖壁部15。而且,在两个第二纵壁部14的接近底壁部12的前端(下端)连续形成有一对外延壁部16,该一对外延壁部16朝相互隔离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上下方向一边接近底壁部12一边伸出,并且在两个外延壁部16的前端(宽度方向的外侧端16b)连续形成有一对延伸突出壁部17,该一对延伸突出壁部17以被第一纵壁部11以及凸缘13包围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
换句话说,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分别具有开口侧相互对接的U字状的导轨截面,从而主要通过凸缘13以及延伸突出壁部17的卡合来防止上下方向脱落。由上述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形成的导轨截面为呈矩形形状的所谓的箱形。下导轨3与上导轨4协作形成空间S。
此外,各外延壁部16的宽度方向内侧部形成朝斜向外上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作为第二滚珠导轨的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两个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配置于比两个上述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更靠宽度方向外侧。即,两个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在两个第二纵壁部14的大致正下方沿接近上述第二纵壁部14的上下方向突出形成于底壁部12。另一方面,各延伸突出壁部17的上端部位(前端部位)形成朝斜向内下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
如图3的(a)、(b)以及图4所示,在上导轨4的前后方向夹在两个第二止挡件42之间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透孔25,该透孔25使各第二纵壁部14沿宽度方向连通,并且使各外延壁部16沿上下方向连通。换句话说,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的一部分(宽度方向内侧部)被透孔25切开。如图5放大地表示,各透孔25在其前后方向中间部形成中间开口26,并且在该中间开口26的后端下部以及前端下部形成分别连通的后侧开口27以及前侧开口28。上述中间开口26、后侧开口27以及前侧开口28的上端26a、27a、28a大致水平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后侧开口27以及前侧开口28的上端27a、28a相互相同,且比中间开口26的上端26a更位于下方。换句话说,后侧开口27以及前侧开口28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相对于中间开口26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朝向下方被缩小。
另外,如图6的(a)所示,后侧开口27的后端仿照外延壁部16等的截面形状,因此,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以及后侧开口27的外侧端27b之间在上下方向一边接近盖壁部15一边朝内侧伸出。换句话说,在后侧开口27的后端,后侧开口27的外侧端27b与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相比上升。对于前侧开口28的前端而言也相同(省略图示)。
另一方面,如图6的(b)所示,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以及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之间以沿水平延伸的方式形成平坦部29。换句话说,通过平坦部29,遍布中间开口26的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成为与在上下方向最接近底壁部12的(最远离盖壁部15)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相同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而且,如图5所示,在后侧开口27的前后方向的大致范围内,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以及后侧开口27的外侧端27b之间形成用于使后侧开口27的后端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平坦部29的截面形状的渐变部16c。同样地,在前侧开口28的前后方向的大致范围内,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以及前侧开口28的外侧端2Sb之间形成用于使前侧开口28的前端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平坦部29的截面形状的渐变部16d。上述渐变部16c、16d用于使后侧开口27的后端或者前侧开口28的前端的外延壁部16(上导轨4)的截面形状朝不产生过大的应力而具有平坦部29的外延壁部16的截面形状变化。
换句话说,透孔25的外延壁部16的前后方向的范围被划分成配置有平坦部29的变截面区间与配置有两个渐变部16c、16d的一对渐变区间。变截面区间的前后方向的范围设定为作为整体比中间开口26的前后方向的范围更稍靠后方附近。
如图6的(b)所示,在上导轨4的各延伸突出壁部17的上端部位(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以与其长度方向的透孔25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切口17b。各切口17b朝上方打开并沿宽度方向连通。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在各延伸突出壁部17的隔着透孔25的前方以及后方配设有一对第二止挡件42。两个延伸突出壁部17的第二止挡件42在宽度方向上对称配置,并朝相互隔离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形成。此外,形成于各延伸突出壁部17的两个第二止挡件42夹设于上述一对沿前后方向隔离配置的第一止挡件41之间。
各第二止挡件42配置为切断第一止挡件4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轨迹。因此,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的朝前方的移动通过下导轨3的前侧部的两个第一止挡件41以及上导轨4的中央部前侧附近的两个第二止挡件42抵接而被卡止。或者,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的朝后方的移动通过下导轨3的后侧部的两个第一止挡件41以及上导轨4的中央部后侧接近的两个第二止挡件42抵接而被卡止。由此,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能够相对移动的范围(滑动行程)被限制。
如图2所示,在各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以及与此对置的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之间设置有作为球体状的滚珠的下侧滚珠20a。同样地,在各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以及与此对置的第一上侧滚珠导轨13c之间设置有上侧滚珠20b。如图3的(a)所示,下侧滚珠20a隔着各透孔25在透孔25的前方以及后方分别配设有各两个,左右合计配设有八个。同样地,上侧滚珠20b隔着各透孔25在透孔25的前方以及后方分别配设有各两个,左右合计配设有八个。上导轨4在使各滚珠20a、20b在与下导轨3之间滚动的形态下,以能够沿长度方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下导轨3。
此外,上述下侧滚珠20a以及上侧滚珠20b伴随着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而沿上述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凸条18)在下导轨3的前端以及后端不形成。另外,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在透孔25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不存在,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在切口17b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不存在。在由第一止挡件41以及第二止挡件42的卡合决定的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能够相对移动的范围内,下侧滚珠20a以及上侧滚珠20b被设定为不在上述的范围内移动。
如图3的(b)所示,在各第二纵壁部14的透孔25的前方粘着·支承有中心线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支承轴22的端部。而且,在上导轨4内,在两个第二纵壁部14的宽度方向内侧,通过支承轴22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有锁定杆30。即,锁定杆30具备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材构成的柄部31。柄部31在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一对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壁部32的形态下被立设。两个上述纵壁部32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比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纵壁部14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小。而且,两个纵壁部32在各自的前端部通过连接壁33将上端缘之间沿宽度方向连接,并且在各自的后端部通过顶板部34将上端缘之间沿宽度方向连接。
在两个纵壁部32的与支承轴22相同的高度位置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35。该长孔35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设定为与支承轴22的直径相同。在两个长孔35中,在柄部31的两个纵壁部32被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纵壁部14沿宽度方向夹持的状态下,插通有支承轴22。由此,柄部31在长孔35的范围内能够允许沿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上导轨4沿上下方向自由转动的方式与上导轨4连结。
此外,柄部31具有一对从两个纵壁部32的前端朝前方分别延伸突出的插入形状部36、37。上述插入形状部36、37比纵壁部32前端更朝下方被缩小,并且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接近以便成为两片重叠,从而形成手柄插入部38。
另外,锁定杆30具备由粘着于柄部31的后端部下部的板材构成的作为平板部的锁定板39。该锁定板39在沿宽度方向贯通透孔25(中间开口26)以及切口17b的形态下沿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延展。而且,如图6的(b)所示,在锁定板39以与各凸缘13对置的方式形成有上下方向开口的作为卡止部的卡止孔39b。卡止孔39b沿前后方向隔开上述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有多个(三个),并配置于能够与在下导轨3的长度方向邻接的多个(三个)卡止爪13b一致的位置。
而且,如图6的(b)中实线所示,在锁定杆30以使锁定板39上升的方式绕支承轴22转动时,能够使对应的卡止爪13b嵌入各卡止孔39b。在使对应的卡止爪13b嵌入各卡止孔39b时,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被卡止。另一方面,如图6的(b)中双点划线所示,在锁定杆30以使锁定板39下降的方式绕支承轴22转动时,设定为使各卡止孔39b从对应的卡止爪13b脱落。此时,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的卡止被解除。
此外,锁定板39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大,并且比第二上侧滚珠导轨17a更位于下方的两个延伸突出壁部17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小。因此,锁定板39在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的卡止状态下沿宽度方向贯通透孔25等,但在上述相对移动卡止的解除状态下不会与延伸突出壁部17干涉。
另外,锁定板39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两个中间开口26(透孔25)的外侧端26b之间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大。因此,锁定杆30朝对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的一侧的转动被限制在锁定板39的后端与两个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抵接之前的范围内。然而,基本上,在两个中间开口26(透孔25)的形成范围内,通过平坦部29,两个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成为与在上下方向最接近底壁部12的两个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相同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使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行程)增加两个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与例如后侧开口27的外侧端27b后端相比下降的部分。
特别地,锁定板39的宽度方向两缘部形成伴随着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而朝向上方的倾斜部39c。各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在上下方向与相应的倾斜部39c对置。因此,能够使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进一步增加与锁定板39(两个倾斜部39c)后端的与两个外侧端26b抵接的抵接位置相比宽度方向内侧沿着两个倾斜部39c下降的部分。在图6的(b)中,在锁定板39(两个倾斜部39c)后端处于与两个外侧端26b抵接的状态时,明确夹在两个外侧端26b之间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比上述外侧端26b更位于下方。
如图3所示,在上导轨4内配置有由一条线材构成的锁定弹簧50。该锁定弹簧50成形为在俯视时前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而且,锁定弹簧50具有将其长度方向中间部朝上方弯曲而成的枢部53,并且具有将后端部朝上方屈曲而成的杆侧卡止端部54。锁定弹簧50通过从支承轴22的上方将该支承轴22夹入枢部53,并从锁定板39的下方将杆侧卡止端部54插通·固定于上述锁定板39,而支承于上导轨4等。
此时,锁定弹簧50在杆侧卡止端部54对锁定杆30朝锁定板39上升的一侧,即使对应的卡止爪13b嵌入各卡止孔39b的一侧进行转动施力。另外,锁定弹簧50通过其反作用力在枢部53对支承轴22朝下方,即朝与长孔35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施力,从而对支承轴22在长孔35内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卡止。换句话说,支承轴22在长孔35内的沿前后方向的位置被锁定弹簧50的枢部53施力/保持。
上述解除手柄6对筒材弯曲成形而成,通过从上导轨4的前侧开口端插入该上导轨4内,并插入有手柄插入部38,能够与锁定杆30连结。因此,解除手柄6基本上绕支承轴22与锁定杆30一体旋转。此外,在插入有手柄插入部38的解除手柄6的下部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支承槽62。
在上导轨4内配置有由一条线材构成的手柄弹簧65。该手柄弹簧65成形为在俯视时后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手柄弹簧65将其前端部嵌入插入有手柄插入部38的解除手柄6的支承槽62,在比支承轴22更靠车辆后方,在锁定杆30(柄部31)的顶板部34下表面抵接有后端部。而且,解除手柄6在支承槽62被手柄弹簧65施力为上升。
解除手柄6在支承槽62(即手柄弹簧65对解除手柄6进行施力的施力位置)的前方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有插入解除手柄6的手柄插入部38的前端部,在支承槽62中被手柄弹簧65朝上方施力,从而对其姿势进行控制。
而且,若提起解除手柄6的前端,则锁定杆30与该解除手柄6一同克服锁定弹簧50的作用力绕支承轴22朝锁定板39下降的一侧,即朝使各卡止孔39b从对应的卡止爪13b脱落的一侧转动。
此处,释放解除手柄6的操作力。此时,通过锁定弹簧50的作用力,将锁定杆30与解除手柄6一同绕支承轴22朝锁定板39上升的一侧,即朝使各卡止孔39b嵌入对应的卡止爪13b的一侧转动,从而在上述的形态下能够对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进行卡止。而且,能够对支承于上导轨4的座椅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保持。
然后,对解除手柄6操作为提起其前端。此时,锁定杆30与解除手柄6一同克服锁定弹簧50的作用力绕支承轴22朝锁定板39下降的一侧,即朝使各卡止孔39b从对应的卡止爪12b脱落的一侧转动,从而在上述的形态下能够对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而且,能够对支承于上导轨4的座椅5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锁定杆30朝对除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的一侧的转动被限制在锁定板39与平坦部29(两个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抵接之前的范围内。而且,伴随着锁定杆30的上述转动的与锁定板39抵接的抵接位置通过两个平坦部29成为与在上下方向最接近底壁部12的两个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相同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为相对地接近底壁部12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锁定板39整体无法沿上下方向贯通两个中间开口26(透孔25),也能够增加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行程)。
如以上详述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即使锁定板39整体无法沿上下方向贯通两个中间开口26(透孔25),也能够增加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由此,一边适当地确保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一边也能够抑制由两个透孔25导致的上导轨4的强度降低。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外延壁部16的平坦部29的后侧以及前侧形成有渐变部16c、16d。而且,在平坦部29的后侧以及前侧,通过渐变部16c、16d使不同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平坦部29的形成而在外延壁部16(上导轨4)产生过大的应力。
(3)在将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应用于通过电动进行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的、所谓的动力可调座椅的情况下,使设置于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一方的螺母与设置于另一方的螺杆螺合而进行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动力传递。在该情况下,用于使配设于左右一对上导轨4的螺母或者螺杆连动的扭矩杆利用各下导轨3的凸缘13以及各上导轨4的盖壁部15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台阶部而贯通第二纵壁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确保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时,不使延伸突出壁部17、第一纵壁部11沿上下方向增大,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上述台阶部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因此,不使例如上导轨4的截面形状沿上下方向增大而能够配置扭矩杆。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上导轨4的第二纵壁部14的大致正下方的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与比该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更配置于宽度方向外侧(外延壁部16的宽度方向内侧部)的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之间设置有下侧滚珠20a。因此,在例如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因冲击等而沿上下方向被压缩的情况下,该上导轨4被两个下侧滚珠20a引导并且两个第二纵壁部14等的下侧部欲以沿宽度方向打开的方式变形。然而,上导轨4的上述的变形被沿宽度方向夹持上导轨4的下导轨3的两个第一纵壁部11限制。由此,能够抑制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沿上下方向被压缩的情况下的上导轨4的变形。另外,此时的上导轨4的变形方向不是从下导轨3脱落的方向,因此能够抑制从下导轨3脱落。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导轨3的底壁部12以及第一纵壁部11的连结部位与上导轨4的外延壁部16以及延伸突出壁部17的连结部位之间设定有间隙,如现有例那样不夹设滚珠。因此,例如对下导轨3或者上导轨4的截面形状进行变更而对上述间隙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下导轨3或者上导轨4的变形简单地进行控制。
(6)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配置于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纵壁部14的大致正下方的两个下侧滚珠20a承受上下方向的负载,从而能够提高上述方向的刚性。
(7)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锁定杆30朝对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的一侧的转动限制在锁定板39的后端与两个中间开口26的外侧端26b抵接之前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而不需要在例如解除手柄6或者周边部件另外设置用于限制锁定杆30的上述转动的止挡件等。
(8)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在底壁部12的安装部12a通过紧固螺栓21固定于车辆底板2。另一方面,上导轨4在使两个下侧滚珠20a在两个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以及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之间滚动的形态下,以能够相对于下导轨3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下导轨3连结。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下侧滚珠导轨16a形成于两个外延壁部16的宽度方向内侧部,从而特别地在不形成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凸条18)的安装部12a的位置,与底壁部12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伴随着朝向宽度方向中心侧而增加。因此,利用上述增加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从而能够在安装部12a配置紧固螺栓21(头部21b)而不朝底壁部12突出等。由此,能够沿上下方向进一步缩小下导轨3的截面形状、进而缩小作为装置整体的截面形状。
(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12a配置紧固螺栓21(头部21b)而不朝底壁部12突出等,从而能够缩小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进而能够抑制因冲击等而朝锁定板39下降的一侧,即朝使各卡止孔39b从对应的卡止爪13b脱落的一侧转动。
(10)通常,在左右一对上导轨4的一侧安装有成为座椅安全带的末端的安全带固定装置。因此,若例如伴随着车辆碰撞而向安全带固定装置输入前后方向的大负载,则往往例如在车辆底板2等的车辆车身产生左右不对称的变形等,而使左右的上导轨4等相对地扭曲。此时,左右锁定杆30通过解除手柄6的刚性而保持姿势,从而存在锁定杆30(锁定板39)相对地朝解除与卡止爪13b的卡合的方向转动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12a配置紧固螺栓21(头部21b)而不朝底壁部12突出等,从而能够沿上下方向进一步缩小下导轨3的底壁部12以及上导轨4的两个第二纵壁部14等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锁定杆30(锁定板39)朝上述的解除的方向的转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也可以为图7的(a)、(b)所示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即,在下导轨3省略两个上述凸条18(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而且,各第一纵壁部11以及底壁部12的连结部位形成朝斜向外下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作为第一滚珠导轨的第一下侧滚珠导轨79。
另一方面,上导轨70由板材构成,具有一对在下导轨3的两个凸缘13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壁部71、以及对上述第二纵壁部71的从下导轨3隔离的基端(上端)之间进行连结的作为第二连结壁部的盖壁部72。而且,在两个第二纵壁部71的接近底壁部12的前端(下端)连续形成有一对朝相互隔离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上下方向一边远离底壁部12一边伸出的外延壁部73,并且在两个外延壁部73的前端(宽度方向的外侧端73b)连续形成有一对以被第一纵壁部11以及凸缘13包围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突出壁部74。而且,各外延壁部73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形成朝斜向内上方成为凸状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的作为第二滚珠导轨的第二下侧滚珠导轨73a。
在上导轨7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透孔75,上述透孔75使各第二纵壁部71沿宽度方向连通,并且使各外延壁部73沿上下方向连通。换句话说,第二下侧滚珠导轨73a的一部分(宽度方向内侧部)被透孔75切开。
而且,如图7的(a)所示,透孔75的后端仿照前后方向的透孔75的未形成范围的外延壁部16等的截面形状,因此,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73的外侧端73b以及透孔75的外侧端75a之间在上下方向一边远离盖壁部72一边朝内侧伸出。换句话说,在透孔75的后端,透孔75的外侧端75a与外延壁部73的外侧端73b相比下降。对于透孔75的前端而言也相同(省略图示)。
另外,如图7的(b)所示,在透孔7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宽度方向的外延壁部73的外侧端73b以及透孔75的外侧端75a之间以沿水平延伸的方式形成平坦部76。但是,在前后方向的透孔75的形成范围内,外延壁部73的外侧端73b与平坦部76一同处于比透孔75的未形成范围内的通常的外侧端73b更接近底壁部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在平坦部76的后侧形成渐变部(省略图示),上述渐变部用于使透孔75的后端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平坦部76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形成该渐变部。对于平坦部76的前侧而言也相同。
而且,在各第二下侧滚珠导轨73a以及与此对置的第一下侧滚珠导轨79之间设置有作为球体状的滚珠的下侧滚珠80。在由第一止挡件41以及第二止挡件42的卡合决定的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70的能够相对移动的范围内,不言而喻下侧滚珠80设定为不在不存在第二下侧滚珠导轨73a的透孔75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移动。
如前文所述,锁定杆30朝对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的一侧的转动被限制在锁定板39与两个平坦部76(两个透孔75的外侧端75a)抵接之前的范围内。而且,两个平坦部76在上述的形态下处于在上下方向相对地接近底壁部12的位置,从而伴随着锁定杆30的上述转动的与锁定板39抵接的抵接位置也成为在上下方向相对地接近底壁部12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锁定板39整体无法沿上下方向贯通两个透孔75,也能够增加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由此,一边适当地确保锁定杆30的转动范围,一边也能够抑制由两个透孔75导致的上导轨70的强度降低。
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由一条兼具锁定部件以及施力部件的功能的线材构成的锁定杆90。即,该锁定杆90成形为在俯视时后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而且,锁定杆90具有将其长度方向中央部朝宽度方向两外侧大致矩形状地突出而成的卡止部91。配置于宽度方向各侧的卡止部91以隔开上述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一对。
另外,锁定杆90将朝后侧延伸的两个末端朝宽度方向两外侧屈曲而形成左右一对铰接销92。锁定杆90配置于两个第二纵壁部14之间并将两个铰接销9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插通于两个上述第二纵壁部14之间,从而以能够相对于上导轨4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与上导轨4连结。
另一方面,锁定杆90在从卡止部91朝前侧延伸的关闭的部位形成手柄插入部93。锁定杆90将手柄插入部93插入解除手柄(6),从而基本上与解除手柄一体旋转。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释放操作力的解除手柄保持规定姿势时,锁定杆90通过自身的作用力朝使对应的卡止爪13b嵌入各卡止部91的一侧施力转动。此时,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被卡止。
另一方面,若操作解除手柄,则锁定杆90弹性变形并且朝使对应的卡止爪13b从各卡止部91脱落的一侧转动。此时,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的相对移动的卡止被解除。
如上进行变更,从而能够特别地减少部件件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前后方向)的两个中间开口26(透孔25)的形成范围内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平坦部29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以不必与不形成透孔25的通常的外延壁部16的外侧端16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致。总之,只要伴随着锁定杆30朝对上述相对移动的卡止进行解除的一侧的转动的锁定板39的与两个平坦部29抵接的抵接位置成为比与仿照不成形两个平坦部29的通常的截面形状的两个外延壁部16抵接的本来的抵接位置更在上下方向相对地接近底壁部12的位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在透孔25从不形成两个平坦部29的通常的外延壁部16一口气地成形平坦部29,则也可以省略两个渐变部16c、16d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相对于车辆底板2的紧固例如也可以通过作为紧固部件的铆接销来进行。另外,下导轨3相对于车辆底板2的紧固也可以经由适当的托架来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条18(第一下侧滚珠导轨18a)只要包含下侧滚珠20a的移动范围,则也可以在底壁部12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设多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省略了锁定板39的两个倾斜部39c的平坦的锁定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由一张板材一体形成柄部以及锁定板的锁定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导轨4以及锁定杆30与支承轴22以及长孔35之间的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锁定杆30(柄部31)代替长孔35形成圆孔,在该圆孔插嵌有支承轴22而将锁定杆30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与上导轨4连结。此外,上导轨4以及锁定杆30与支承轴22以及圆孔之间的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将多张板材进行结合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导轨4、70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将多张板材进行结合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代替上侧滚珠20b,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摆动部件、滚子。另外,也可以省略上侧滚珠20b及其支承构造。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70与车辆底板2以及座椅5的固定关系(即上下的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在该情况下,设置于车辆底板2侧的锁定杆30的解除操作例如也可以通过线缆等从适当的操作部件进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下导轨3以及上导轨4、70(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也可以是相对于座椅5各配设一条的结构,也可以是各配设三条以上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下导轨以及上导轨的相对移动方向例如也可以是车辆宽度方向。
接下来,以下对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例掌握的技术思想进行补写。
(一)在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
两个上述第一滚珠导轨配置于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的上述第一导轨的中间部,
上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安装部,上述安装部配置于不形成两个上述第一滚珠导轨的上述第一连结壁部的上述相对移动的方向的前端,并形成将上述第一导轨固定于上述车辆底板或者上述座椅的紧固部件的座面。
根据该结构,上述第一导轨在上述第一连结璧部的上述安装部,通过上述紧固部件固定于上述车辆底板或者上述座椅。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导轨的两个上述第二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上述外延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部,从而特别地在不形成两个上述第一滚珠导轨的上述安装部的位置,与上述第一连结壁部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伴随着朝向宽度方向中心侧而增加。因此,利用上述增加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从而能够在上述安装部配置上述紧固部件而不朝上述第一连结壁部突出等。由此,能够沿上下方向进一步缩小上述第一导轨的截面形状、进而缩小作为装置整体的截面形状。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其中,
所述第一导轨具有一对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纵壁部、将两个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基端之间连结的第一连结壁部、以及一对凸缘,所述一对凸缘从两个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前端朝相互对置的宽度方向内侧伸出,进而朝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基端侧折回,并且所述第一导轨固定于车辆底板以及座椅中的一方;
所述第二导轨具有一对在两个所述凸缘之间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二纵壁部、将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基端之间连结的第二连结壁部、一对从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前端朝相互远离的宽度方向外侧一边在上下方向向一侧变位一边伸出的外延壁部、以及一对从两个所述外延壁部的前端以被所述第一纵壁部以及所述凸缘包围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突出壁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于所述车辆底板以及所述座椅中的另一方,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相对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导轨连结,
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个所述凸缘的前端沿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卡止爪,
在所述第二导轨形成有一对透孔,所述一对透孔使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沿宽度方向连通,并且使两个所述外延壁部沿上下方向连通,
所述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锁定部件和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在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以能够绕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导轨连结,并且能够在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上进入所述两个透孔内,在该锁定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具有能够对所述卡止爪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卡止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卡止爪伴随着所述锁定部件朝上下方向的转动而嵌合、脱离,从而对所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的相对移动选择性地进行卡止,
所述施力部件以使所述锁定部件朝卡止所述相对移动的一侧转动的方式对所述锁定部件施力,
在两个所述外延壁部形成有一对平坦部,所述一对平坦部将两个所述外延壁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端与所述透孔之间沿宽度方向设为水平,以使得伴随着所述锁定部件的转动而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的抵接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接近所述第一连结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外延壁部,在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所述平坦部的至少一侧形成有使不同的截面形状逐渐接近的渐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外延壁部一边在上下方向上接近所述第一连结壁部一边朝宽度方向外侧伸出,
在一对第二滚珠导轨与一对第一滚珠导轨之间以能够滚动的方式夹设有一对滚珠,其中,所述一对第二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所述外延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部,所述一对第一滚珠导轨在比两个所述第二滚珠导轨更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接近两个所述第二纵壁部、且沿上下方向突出形成于所述第一连结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外延壁部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连结壁部一边朝宽度方向外侧伸出,
在一对第一滚珠导轨与一对第二滚珠导轨之间以能够滚动的方式夹设有一对滚珠,其中,所述一对第一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纵壁部与所述第一连结壁部的连结部位,所述一对第二滚珠导轨形成于两个所述外延壁部与两个所述延伸突出壁部的连结部位。
CN201420071188.4U 2013-02-19 2014-02-19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96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0099 2013-02-19
JP2013030099A JP6089759B2 (ja) 2013-02-19 2013-02-19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9683U true CN203739683U (zh) 2014-07-30

Family

ID=50137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118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9683U (zh) 2013-02-19 2014-02-19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27616B2 (zh)
EP (1) EP2767433B1 (zh)
JP (1) JP6089759B2 (zh)
CN (1) CN203739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611A (zh) * 2014-12-12 2017-08-01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及车辆座椅
CN114025989A (zh) * 2019-07-31 2022-02-08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滑动调节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3835B2 (en) 2013-03-01 2015-12-01 Payp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based on a biometric model associated with the user
BR112016007324B1 (pt) * 2013-10-25 2022-01-0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vo de deslizamento de assento veicular
US9415705B2 (en) * 2014-05-01 2016-08-16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Power seat with complete manual walk-in system
DE102015219472B4 (de) * 2015-08-06 2021-07-2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Längs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chienenpaar und Fahrzeugsitz
JP2018002049A (ja) * 2016-07-06 2018-01-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745080B2 (ja) * 2016-07-06 2020-08-2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2018012408A (ja) * 2016-07-20 2018-01-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BR102017006962A2 (pt) * 2017-04-05 2018-10-30 Aethra Sist Automotivos S/A dispositivo de movimentação e regulagem longitudinal de assentos de veículos automotores
EP3546281B1 (en) * 2018-03-16 2021-08-25 TF-Metal Co., Ltd. Seat slide device
JP7017490B2 (ja) * 2018-09-27 2022-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23118215A (ja) * 2022-02-15 2023-08-25 株式会社Tf-Metal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1342B2 (ja) * 2004-09-16 2011-06-01 岐阜車体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スライド装置におけるロック機構
US7314204B2 (en) * 2005-09-27 2008-01-01 Kabushikigaisha Imasen Denki Seisakusho Sliding rail system
JP2007176220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355963B2 (ja) 2007-01-30 2009-11-04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DE102008034788B4 (de) 2008-02-28 2012-06-14 Lear Corporation Sitzanordnung und Längs-Sitz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5292887B2 (ja) * 2008-03-28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0100077A (ja) 2008-10-21 2010-05-06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592191B2 (ja) 2010-08-09 2014-09-1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
JP5214712B2 (ja) 2010-11-25 2013-06-19 岐阜車体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スライド装置におけるロック機構
JP5830954B2 (ja) * 2011-06-20 2015-12-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621724B2 (ja) * 2011-07-12 2014-11-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611A (zh) * 2014-12-12 2017-08-01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及车辆座椅
CN107000611B (zh) * 2014-12-12 2020-01-17 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及车辆座椅
US10933772B2 (en) 2014-12-12 2021-03-0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Á R.L. Longitudinal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CN114025989A (zh) * 2019-07-31 2022-02-08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滑动调节器
CN114025989B (zh) * 2019-07-31 2024-06-1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滑动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9759B2 (ja) 2017-03-08
EP2767433A1 (en) 2014-08-20
JP2014159197A (ja) 2014-09-04
EP2767433B1 (en) 2016-01-20
US9327616B2 (en) 2016-05-03
US20140232157A1 (en) 201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9683U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CN203727204U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DE102018005066B4 (de) Untere Fahrzeug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203832291U (zh) 滑轨
KR100893984B1 (ko) 차량용 시트백의 프레임 구조
CN1715118B (zh) 车辆的侧部结构
CN203267825U (zh) 车辆用座椅框架
EP2223822A1 (en)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130356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N101568461B (zh) 用于车身构件的成形品
DE102014219168B4 (de) Sitzrahmen eines verkehrsmittelsitzes
JP52756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590060B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锁定解锁装置
DE112011102422T5 (de) Fahrzeugsitz
CN101835659A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框架结构
DE102013225661A1 (de) Untere Struktur einer Mittelsäule eines Fahrzeugs
CN203681320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DE102010017328A1 (de) Längsführ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CN109866833A (zh) 用于客车的车顶架结构
CN104507742B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JP4823658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DE102004061885A1 (de) Sitzstruktur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Fahrzeug, welches mit einem Sitz ausgestattet ist, der solch eine Struktur umfasst
CN109415095A (zh) 驾驶室的底面部构造
CN106494278A (zh) 单线扭力限制下座椅锚固元件
CN101624887B (zh) 车辆门锁撞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