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77754U -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77754U
CN203377754U CN201320077960.9U CN201320077960U CN203377754U CN 203377754 U CN203377754 U CN 203377754U CN 201320077960 U CN201320077960 U CN 201320077960U CN 203377754 U CN203377754 U CN 203377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nish
winding
stator
moto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79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堤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77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777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0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所述电动机能够抑制压缩机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并且在被用于R2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小型化,并能够被用于R3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电动机(100)具有:定子(12),在定子切槽(12b)中缠绕有绕组(20);转子(11),与该定子(12)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定子(12)的内周面,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其中,在清漆向绕组(20)含浸的工序中,使定子(12)振动的同时,使清漆含浸于缠绕在定子(12)的定子切槽(12b)上的绕组(20)。

Description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缠绕在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定子上的绕组中,出于使绕组的表面绝缘的目的、保护绕组不受脏物等的影响的目的、对缠绕时受伤了的绕组的表面进行涂装的目的等,含浸有清漆(varnish)。例如,在将绕组缠绕在定子上的状态下,使绕组浸渍于存储在槽内的清漆而向绕组供给清漆。因此,被供给的清漆通过毛细管现象而含浸于绕组。另外,例如,向绕组上滴下清漆而进行供给,因此,被供给的清漆通过毛细管现象而含浸于绕组。这样的清漆向绕组的含浸一般情况下在大气中进行。另外,作为清漆向绕组的含浸方法,以往也提出了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能够使清漆含浸到绕组间的狭窄的空间中,绕组的热传导率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018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054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6-153468号公报 
以往,在制冷循环装置中,有时使用排出温度比R410A制冷剂高约5℃的R22制冷剂。通过将这样的排出温度高的制冷剂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缠绕在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定子上的绕组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IEC规格(IEC60335-1)中,制定了与电动机的绕组温度相关的规格(例如,在耐热等级E的电动机中,绕组温度为131℃以下)。 因此,在使用了R2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所使用的压缩机中,为满足上述IEC规格,要求高的散热性能。因此,在搭载有在大气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电动机的压缩机被用于使用了R2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清漆向绕组的含浸量不足,所以绕组的热传导率不足,因此存在压缩机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提出了将温室效应系数低的能效高的R32制冷剂用于制冷循环装置。但是,该R32制冷剂是排出温度比R22制冷剂还高约10℃的制冷剂。另外,由于R32制冷剂的介电常数高,所以还具有绝缘性降低的特性。因此,搭载有在大气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电动机的压缩机在使用了R3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不能满足上述IEC规格,存在不能使用的问题。 
这里,如上述专利文献3公开的那样,通过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能够提高绕组的热传导率(也就是冷却性能)。因此,通过将搭载有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电动机的压缩机用于R2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使压缩机小型化。另外,若是搭载有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电动机的压缩机,则还能够用于R3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 
但是,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时,需要对真空槽进行抽真空,在抽真空后的真空槽内进行含浸作业。因此,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时,存在压缩机的生产效率降低的课题。另外,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时,由于需要真空槽等设备,所以还存在压缩机的生产设备费用增加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研发的,第一目的是得到:能够抑制压缩机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并且在被用于R2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小型化,并能够被用于R3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的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另外,第二目的是得到:在真空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时,与以往 的真空中的清漆含浸相比能够使清漆的含浸量增加的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具有:定子,所述定子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在所述绕组中含浸有清漆,在所述电动机中,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在使所述定子振动的同时,使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具有:定子,所述定子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在所述绕组中含浸有清漆,在所述电动机中,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作为所述清漆使用粘度不同的两种清漆,在使粘度低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之后,使粘度高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结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压缩机构,并从所述电动机向所述压缩机构传递旋转动力;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收容所述电动机、所述压缩机构及所述旋转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具有:定子,其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其与该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该定子的内周面,使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在该制造方法中,作为使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的清漆含浸工序,具有:向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供给所述清漆的清漆供给工序;在所述清漆供给工序中、及所述清漆供给工序后的至少一方,使所述定子振动的振动工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该电动机具有:定子,其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其与该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该定子的内周面,使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在该制造方法中,作为所述清漆使用粘度不同的两种清漆,作为使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的清漆含浸工序,具有:向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供给粘度低的所述清漆,使粘度低的所述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的第一清漆含浸工序;向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供给粘度高的所述清漆,使粘度高的所述清漆含浸于所述绕组的第二清漆含浸工序。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大气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相比,能够使清漆的含浸量(绕组的单位体积的清漆附着量)增加,能够增大绕组的热传导率。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大气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相比,能够提高绕组的冷却性能,并降低绕组温度。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大气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相比,能够提高绕组的绝缘性能,从而能够减少泄漏电流。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压缩机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并且能够使R2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所使用的压缩机小型化。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由于能够在大气中进行清漆含浸处理,所以能够抑制压缩机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并且能够被用于R32制冷剂用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沿旋转轴的轴心方向剖切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横截面图(以与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剖切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转子的横截面图(以与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剖切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中的绕组中含浸清漆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沿旋转轴的轴心方向剖切的截面图)。在压缩机1的密闭容器4内收纳有压缩机构200、感应电动机即电动机100和未图示的冷冻机油。另外,在密闭容器4的上部,还设置有将被压缩机构200压缩的制冷剂引导(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管70。此外,冷冻机油主要用于润滑压缩机构200的滑动部,并被存储在密闭容器4内的底部。 
电动机100具有定子12和转子11。定子12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外周部通过例如热压配合等被固定在密闭容器4上。在该定子12上缠绕有绕组20(后述的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另外,绕组20(即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通过导线21与设置于密闭容器4的玻璃端子15连接。该玻璃端子15与设置在外部的电源(未图示)连接。也就是说,定子12的绕组20成为通过玻璃端子15及导线21从外部电源被供给电力的结构。 
转子11呈大致圆筒形状,与定子12的内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在定子12的内周部。本实施方式1的转子11如下述那样是由转子铁心11a及笼型导体(端环32、后述的铝条30)构成的笼型转子。在该转子11上固定有旋转轴3,电动机100和压缩机构200成为经由旋转轴3连接的结构。也就是说,通过电动机100旋转,旋转动力经由旋转轴3传递到压缩机构200。这里,一般情况下,为确保密闭型压缩机的性能,电动机需要一定的制冷剂的流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中,在转子11中,沿旋转轴方向贯穿地形成有将从 压缩机构200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导向电动机100的上方(成为制冷剂的流路)的气体流路2。 
此外,关于电动机10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压缩机构200由汽缸5、上轴承6(轴承的一例)、下轴承7(轴承的一例)、滚动活塞9、排放消音器8及叶片(未图示)等构成。 
内部形成有压缩室的汽缸5的外周俯视大致为圆形,内部具有俯视大致为圆形的空间即汽缸室。汽缸室的轴向两端开口。汽缸5从侧面观察具有规定的轴向高度。汽缸5与俯视大致为圆形的空间即汽缸室连通,沿径向延伸的平行的叶片槽(未图示)沿轴向贯穿地设置。另外,在叶片槽背面(外侧)设置有与叶片槽连通的俯视大致为圆形的空间即背压室(未图示)。 
在汽缸5中,供来自制冷循环回路的吸入气体通过的吸入口(未图示)从汽缸5的外周面贯通到汽缸室。在汽缸5中,设置有将形成俯视大致为圆形的空间即汽缸室的圆的边缘部附近(电动机100侧的端面)局部切除而形成的排出口(未图示)。 
滚动活塞9在汽缸室内偏心旋转。滚动活塞9形成为环状,滚动活塞9的内周能够自由滑动地设置在旋转轴3的偏心轴部3a。 
叶片被收纳于汽缸5的叶片槽内,通过设置在背压室中的叶片弹簧(未图示)始终被压抵在滚动活塞9上。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的密闭容器4内成为高压,因此,在开始运转时,密闭容器4内的高压和汽缸室的压力之间的压差产生的力作用于叶片的背面(背压室侧)。因此,叶片弹簧主要为了如下目的使用,即,在压缩机1起动时(密闭容器4内和汽缸室之间的压力没有差异的状态),将叶片压抵在滚动活塞9上。叶片的形状是平坦(周向的厚度比径向及轴向的长度小)的大致长方体。 
上轴承6能够自由滑动地嵌合在旋转轴3的主轴部(比偏心轴部靠上的部分),并且封闭汽缸5的汽缸室(还包含叶片槽)的一个端面(电动机100侧)。下轴承7能够自由滑动地嵌合在旋转轴3的副轴部(比偏心轴部靠下的部分),并且封闭汽缸5的汽缸室(还包含叶片槽) 的另一个端面(冷冻机油侧)。上轴承6及下轴承7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大致为T字形。 
另外,在上轴承6的外侧(电动机100侧)安装有排放消音器8。从上轴承6的排出阀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排出气体临时进入排放消音器8,然后,从排放消音器8的排出孔(未图示)被放出到密闭容器4内。 
在密闭容器4的横向设置有吸入消音器80,其吸入来自制冷循环回路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在液体制冷剂返回的情况下,抑制液体制冷剂被直接吸入汽缸5的汽缸室的情况。吸入消音器80经由吸入管22与汽缸5的吸入口连接。吸入消音器80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在密闭容器4的侧面。 
(电动机100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以下,首先使用图2说明定子12的详细情况,之后,使用图3及图4说明转子11的详细情况。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横截面图(以与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剖切的截面图)。 
定子12由定子铁心12a及绕组20(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构成。定子铁心12a是将板厚为0.1mm~1mm的电磁钢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例如圆环形状),并沿轴向层叠,通过铆接或焊接等进行固定而制成的。由此,定子铁心12a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在定子铁心12a和密闭容器4之间形成有流路23,所以在定子铁心12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四处将外周面局部切除成大致平面状的局部切除部12c。四处局部切除部12c中的相邻的局部切除部之间大致呈直角地配置。但是,这仅是一例,局部切除部12c的数量、形状及配置可以是任意的。此外,流路23作为使冷冻机油返回密闭容器4的底部的回油通路发挥功能,该冷冻机油是通过未图示的油分离器从通过气体流路2被导向电动机100的上方的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的。 
在该定子铁心12a上,沿内周缘形成有在内周缘上开口的定子切槽12b。这些定子切槽12b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并沿径向延伸。定子切槽12b在内周缘上开口,将该开口部称为切槽开口。从该切槽开口插入绕组20(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 
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是两极的单相感应电动机。因此,定子12具有插入(缠绕于)定子切槽12b的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中,由主绕组20a及辅助绕组20b构成了绕组20。此外,在定子切槽12b中,为确保绕组20和定子铁心12a之间的绝缘而插入了绝缘材料(例如,切槽单元、楔等),但这里省略。另外,在本例中,定子切槽12b的数量为24,但这仅是一例,定子切槽12b的数量不限于24。 
主绕组20a是同心卷绕式的绕组。在图2的例子中,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内周侧(接近转子11的一侧)配置有主绕组20a。在本实施方式1中,同心卷绕式的主绕组20a由大小(尤其是周向的长度)不同的5个线圈构成。而且,这5个线圈以从纵截面观察时各线圈的中心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被插入定子切槽12b。因此,被称为同心卷绕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主绕组20a例示了5个线圈,但这仅是一例,其数量是任意的。 
主绕组20a的5个线圈以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被设为M1、M2、M3、M4、M5,此时,以主绕组20a的磁通的分布成为大致正弦波的方式选择各线圈的匝数。这是为了使电流向主绕组20a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主绕组磁通成为正弦波。 
主绕组20a也可以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内周侧、外周侧中的任意一方。将主绕组20a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内周侧时,与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外周侧的情况相比,绕组周长变短。另外,将主绕组20a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内周侧时,与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外周侧的情况相比,漏磁通变少。因此,将主绕组20a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内周侧时,与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外周侧的情况相比,主绕组20a的阻抗(电阻值、漏抗)变小。因此,单相感应电 动机的特性变好。 
通过使电流向主绕组20a流动,生成主绕组磁通。该主绕组磁通的方向是图2的上下方向。如上所述,以该主绕组磁通的波形尽可能地成为正弦波的方式,选择主绕组20a的5个线圈(M1、M2、M3、M4、M5)的匝数。由于在主绕组20a中流动的电流是交流,所以主绕组磁通的大小和相位也与流动的电流相应地变化。 
另外,在定子切槽12b中插入有与主绕组20a同样的同心卷绕式的辅助绕组20b。详细来说,在本实施方式1中,辅助绕组20b由大小(尤其是周向的长度)不同的3个线圈构成。而且,这3个线圈以从纵截面观察时各线圈的中心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方式插入定子切槽12b。另外,辅助绕组20b的3个线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被设为A1、A2、A3时,以辅助绕组磁通的分布成为大致正弦波的方式选择各线圈的匝数。这是为了使电流向辅助绕组20b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辅助绕组磁通成为正弦波。 
在图2中,辅助绕组20b被配置在定子切槽12b内的外侧。通过使电流在辅助绕组20b中流动,生成辅助绕组磁通。该辅助绕组磁通的方向与主绕组磁通的方向正交(图2的左右方向)。由于在辅助绕组20b中流动的电流是交流,所以辅助绕组磁通的大小和相位也与电流相应地变化。 
一般来说,以使主绕组磁通和辅助绕组磁通所成的角度成为电气角90度(这里,由于极数是两极,所以机械角也是90度)的方式,将主绕组20a和辅助绕组20b插入定子切槽12b。 
串联地连接辅助绕组20b和运转电容器的结构与主绕组20a并联连接。将其两端连接到单相交流电源。通过将运转电容器与辅助绕组20b串联连接,能够使辅助绕组20b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位比在主绕组20a中流动的电流的相位前进约90度。 
主绕组20a和辅助绕组20b在定子铁心12a中的位置以电气角90度错开,并且主绕组20a和辅助绕组20b的电流的相位相差约90度,由此产生两极的旋转磁场。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转子的横截面图(以与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剖切的截面图)。另外,图4是该转子的立体图。此外,图4以透过定子铁心12a的方式进行显示。 
转子11具有转子铁心11a和笼型导体。笼型导体由铝条30及端环32构成。一般来说,铝条30和端环32通过压铸同时铸入铝而制成。 
转子铁心11a是与定子铁心12a同样地将板厚为0.1~1mm的电磁钢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例如圆环形状)并沿轴向层叠而制成的。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图3中的附图标记“14”所示的位置实施铆接,来固定各电磁钢板。此外,一般来说,转子铁心11a和定子铁心12a由相同的材料冲压的情况较多。但是,也可以任意改变转子铁心11a和定子铁心12a的材料。 
这样形成的转子铁心11a在中心附近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轴孔。在该轴孔中,通过热压配合等固定有旋转轴3。另外,在转子铁心上,形成有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的转子切槽13。通过将铝铸入该转子切槽13,而形成笼型导体的铝条30。 
此外,上述电动机100是定子铁心12a的切槽数为24、转子铁心11a的切槽数为30的组合。但是,这仅是一例,定子铁心的切槽数不限于24、转子切槽13的数量不限于30。 
(清漆的含浸工序) 
接着,对向缠绕(插入)在定子12的定子切槽12b中的绕组20进行清漆含浸的工序进行说明。出于绕组表面的绝缘的目的、保护绕组不受脏物等影响的目的、对缠绕时受伤了的绕组的表面进行涂装的目的等,使清漆含浸于缠绕在定子切槽12b中的绕组20。在本实施方式1中,含浸例如将环氧树脂作为主剂的清漆。 
这里,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越多,即,越增加绕组20的每单位面积的清漆附着量,越能够增大绕组20的热传导率,越能够提高绕组20的冷却性能。这是因为,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越多,在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内,气泡等越少。另外,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越多,越能够提高绕组的绝缘性能,因此能够减少泄漏电流。也就是 说,通过提高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能够使对制冷剂排出温度高的R22制冷剂进行处理的压缩机小型化。另外,能够获得能够对排出温度比R22制冷剂更高的R32制冷剂进行处理的压缩机。 
但是,在通过在大气中进行的以往的清漆含浸方法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的情况下,由于清漆的含浸量不足,所以在压缩机1中要处理R22制冷剂时,绕组20的温度上升。因此,如果要使绕组20的温度降低到满足IEC规格的温度,压缩机1变得大型化。另外,在通过在大气中进行的以往的清漆含浸方法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的情况下,如果要通过压缩机1处理排出温度比R22制冷剂更高的R32制冷剂,即使使压缩机1大型化,也不能使绕组20的温度收敛在IEC规格内,不能通过压缩机1处理R32制冷剂。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大气中,如下所述地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由此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 
图5是用于说明清漆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中的绕组含浸的方法的说明图。 
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时,首先,在定子切槽12b中缠绕有绕组20的定子12被吊架50保持(参照图5(A))。详细来说,吊架50具有:导线侧接收部51,其保持定子12的导线21侧;导线相反侧接收部52,其保持定子12中的与导线21侧相反的一侧。而且,通过这些导线侧接收部51和导线相反侧接收部52夹着定子12,由此,利用吊架50保持定子12。 
用吊架50保持定子12之后,如图5(B)所示,以定子12的导线21侧成为下方的方式,使定子12旋转180度。而且,如图5(C)所示,使定子12的导线21侧浸渍于存储在清漆槽55内的清漆56中。由此,通过毛细管现象,清漆56浸入绕组20之间(清漆供给工序)。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定子12振动(振动工序)。由此,能够使气泡从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内向外部放出,能够使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 
图5(C)的清漆供给工序及振动工序结束之后,如图5(D)所 示,从存储在清漆槽55内的清漆56中拉起定子12,以定子12的导线21侧成为上方的方式使定子12旋转180度。由此,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的一部分因重力而向下方流动,同时,浸入下方的绕组20(导线相反侧的绕组20)之间。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定子12振动(振动工序)。由此,在图5(D)的工序中,还能够使气泡从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内向外部放出,能够使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 
在图5(D)的工序之后,如图5(E)所示,使定子12的导线21相反侧浸渍于存储在清漆槽55内的清漆56中。由此,通过毛细管现象,清漆56浸入上述工序中没有供给清漆56的范围的绕组20之间(清漆供给工序)。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定子12振动(振动工序)。由此,在图5(E)的工序中,能够使气泡从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内向外部放出,能够使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 
图5(E)的清漆供给工序及振动工序结束之后,如图5(F)所示,从存储在清漆槽55内的清漆56中拉起定子12,以定子12的导线21相反侧成为上方的方式使定子12旋转180度。由此,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的一部分因重力向下方流动,同时,浸入下方的绕组20(导线相反侧的绕组20)之间。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定子12振动(振动工序)。由此,在图5(F)的工序中,也能够使气泡从附着在绕组20上的清漆56内向外部放出,能够使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清漆供给工序中及清漆供给工序后,都使定子12振动,但也可以仅在任意一方使定子12振动。但是,在清漆供给工序中使定子12振动的情况下,气泡从清漆中放出的效果更好。因此,在任意一方中使定子12振动的情况下,优选在清漆供给工序中使定子12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如下工序:使定子12的导线21侧浸渍于清漆56而供给清漆56的清漆供给工序;使定子12的导线21相反侧浸渍于清漆56而供给清漆56的清漆供给工序。但是,不 限于此,在通过任意一方的清漆供给工序(更详细来说,还包括在该工序之后使定子12翻转并使清漆56下落的工序)能够更充分地供给清漆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进行任意一方的清漆供给工序(例如,使定子12的导线21相反侧浸渍于清漆56而供给清漆56的清漆供给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定子12浸渍于存储在清漆槽55内的清漆56中,向绕组20供给清漆56。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从绕组的上方滴下清漆56而向绕组20供给清漆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仅在清漆含浸工序中使定子12振动,但在清漆含浸工序后,也可以使定子12振动直到清漆56干燥。由此,在清漆含浸工序后,也能够使气泡从清漆56内放出,能够进一步增加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密度(绕组20的每单位面积的清漆附着量)。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地构成的压缩机1中,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增加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密度(绕组20的每单位体积的清漆附着量),能够增大绕组20的热传导率。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提高绕组20的冷却性能,并能够降低绕组20的温度。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提高绕组20的绝缘性能,从而能够降低泄漏电流。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在被用于使用了排出温度高的R2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机1小型化。而且,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还能够用于使用了排出温度比R22制冷剂更高的R3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能够在大气中进行清漆含浸处理,所以在该压缩机1的制造时,不需要在真空中进行清漆含浸处理时所使用的真空槽等设备和真空槽的抽真空工序。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还能够抑制压缩机1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清漆56向绕组20的含浸处理。因 此,密闭容器4内的电动机100及压缩机构200的配置关系(任意一方的结构被配置在密闭容器的上方,或者双方的结构沿横向配置等)、压缩机构的种类(是否是往复式或滚动式等回旋式以外的压缩机构)、电动机100的种类(是否是感应电动机)、绕组20的卷绕方式等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在清漆的含浸工序中,通过使定子12振动而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如下的清漆含浸工序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也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增加。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2中没有特别说明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关于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的清漆含浸工序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相同。本实施方式2的清漆含浸工序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的不同点在于: 
(1)在清漆含浸工序中,不使定子12振动, 
(2)使用粘度不同的两种清漆。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方式2的清漆含浸工序中,首先,使用粘度低的清漆,例如通过图5所示的方法(但是,定子12不振动)使清漆56含浸于绕组20(第一清漆含浸工序)。由于粘度低的清漆容易浸入绕组20之间,所以能够良好地浸入配置在定子切槽12b的里侧(定子12的外周侧)的绕组20之间、和绕组20密集的位置。 
另一方面,粘度低的清漆容易因重力而下落(也就是说,难以滞留在绕组20之间)。因此,尤其在定子切槽12b的近前侧(定子12的内周侧)以及绕组20间的间隙大的位置,附着在绕组20上的量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用粘度高的清漆,通过例如图5所示的方法(但是,定子12不振动)使清漆56含浸于绕组20(第二清漆含浸工序)。通过使用粘度高的清漆再次进行清漆含浸处理,能够使粘度高的清漆含浸于利用粘度低的清漆进行含浸时含浸量不足的位置。因此,最终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与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 的清漆含浸方法相比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粘度低的清漆例如使用具有环氧聚酯及苯乙烯等成分、且25℃时的粘度为180mPa·s~260mPa·s的清漆。另外,作为粘度高的清漆例如使用具有环氧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成分、且25℃时的粘度为260mPa·s~320mPa·s的清漆。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地构成的压缩机1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绕组20的每单位体积的清漆附着量)增加,并能够增大绕组20的热传导率。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提高绕组20的冷却性能,并能够降低绕组20的温度。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提高绕组20的绝缘性能,从而能够减小泄漏电流。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在被用于使用了排出温度高的R2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机1小型化。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还能够用于使用了排出温度比R22制冷剂更高的R3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示的第一清漆含浸工序及第二清漆含浸工序中,当然还可以追加实施方式1所示的定子12的振动工序。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进一步增加。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使用组分不同的清漆,使第一清漆含浸工序中供给的清漆的粘度和第二清漆含浸工序中供给的清漆的粘度不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组分相同的清漆,通过使清漆的温度不同,而使清漆的粘度不同。也就是说,使第一清漆含浸工序中向绕组20供给的清漆的温度比第二清漆含浸工序时供给的清漆的温度高即可。由此,即使使用组分相同的清漆,也能够使第一清漆含浸工序中供给的清漆的粘度比第二清漆含浸工序中供给的清漆的粘度低。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3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中,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与通过以往的在大气中进行的清漆含浸方法制造的压缩机相比,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绕组20的每单位体积的清漆附着量)增加,并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在大气中进行了清漆含浸工序。但不限于此,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清漆含浸工序(至少,气泡混入清漆中的清漆供给工序)也可以在真空中进行。此外,本实施方式4中的真空是指比大气压低的压力环境。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能够在气泡难以混入清漆中的环境下使清漆含浸于绕组20,从而能够使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进一步增加。此外,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需要真空槽等设备和真空槽的抽真空这样的工序,从而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清漆含浸工序相比,导致压缩机1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设备费用的增加。但是,在优先考虑清漆向绕组20的含浸量地制造压缩机1时,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工序是非常有用的。 
实施方式5 
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处理工序制造的压缩机1被用于例如如下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图。 
该图6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例如用于空气调节机。如图6所示,使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处理工序制造的压缩机1连接于电源18。此外,在压缩机1的电动机100的辅助绕组20b和电源18之间,连接有运转电容器(未图示)。从电源18向压缩机1供给电力,从而压缩机1驱动。该制冷循环装置(空气调节机)是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1、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四通阀301、室外热交换器302、减压装置303及室内热交换器304等而构成的。 
在制冷循环装置300(空气调节机)中,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制 冷剂沿箭头流动。也就是说,室外热交换器30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30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虽然未图示,但在制冷循环装置300(空气调节机)的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与图4的箭头方向相反地流动。通过四通阀301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此时,室外热交换器30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304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5那样地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中,由于使用了通过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清漆含浸处理工序制造的压缩机1,所以在使用R22制冷剂时,能够使用小型的压缩机1。另外,能够使使用了R3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300实用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以空气调节机所使用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在热泵式热水器或制冷装置等所使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采用压缩机1。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2气体流路,3旋转轴,3a偏心轴部,4密闭容器,5汽缸,6上轴承,7下轴承,8排放消音器,9滚动活塞,11转子,11a转子铁心,12定子,12a定子铁心,12b定子切槽,12c局部切除部,13转子切槽,14铆接,15玻璃端子,18电源,20绕组,20a主绕组,20b辅助绕组,21导线,22吸入管,23流路,30铝条,32端环,50吊架,51导线侧接收部,52导线相反侧接收部,55清漆槽,56清漆,70排出管,80吸入消音器,100电动机,200压缩机构,300制冷循环装置,301四通阀,302室外热交换器,303减压装置,304室内热交换器。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具有:定子,所述定子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
在所述绕组中含浸有清漆,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在使所述定子振动的同时,使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作为所述清漆使用粘度不同的两种清漆,
在使粘度低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之后,使粘度高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
3.一种电动机,具有:定子,所述定子形成有切槽,在该切槽中缠绕有绕组;转子,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周面,
在所述绕组中含浸有清漆,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作为所述清漆使用粘度不同的两种清漆,
在使粘度低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之后,使粘度高的所述清漆含浸于缠绕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切槽中的所述绕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粘度不同的所述清漆是组分相同的清漆,
通过使所述清漆的温度不同,来改变所述清漆的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粘度不同的所述清漆是组分相同的清漆,
通过使所述清漆的温度不同,来改变所述清漆的粘度。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漆向所述绕组含浸的工序中,
至少向所述绕组供给所述清漆的工序在真空中进行。
7.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结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压缩机构,并从所述电动机向所述压缩机构传递旋转动力;
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收容所述电动机、所述压缩机构及所述旋转轴。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制冷剂使用R22制冷剂。
CN201320077960.9U 2012-02-20 2013-02-20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777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3915 2012-02-20
JP2012033915A JP5967971B2 (ja) 2012-02-20 2012-02-20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77754U true CN203377754U (zh) 2014-01-01

Family

ID=489631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4023.6A Active CN103259379B (zh) 2012-02-20 2013-02-20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32007796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77754U (zh) 2012-02-20 2013-02-20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4023.6A Active CN103259379B (zh) 2012-02-20 2013-02-20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67971B2 (zh)
CN (2) CN103259379B (zh)
CZ (1) CZ309871B6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8095S1 (en) * 2013-04-01 2021-12-07 Pathy Medical, Llc Lighting device
EP3906885A3 (en) 2013-04-01 2022-02-23 Vinod V. Pathy Lighting device
JPWO2015136980A1 (ja) * 2014-03-14 2017-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211603A (ja) * 2014-04-30 2015-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680644B (zh) * 2014-11-20 2019-01-29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改善压缩机电机绝缘性能的方法以及压缩机电机绝缘结构
US10700566B2 (en) 2016-10-06 2020-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nd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7359761B (zh) * 2017-08-28 2023-05-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单相感应电机和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525A (en) * 1924-09-18 1925-12-18 Igranic Electric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ariable inductance devices
JPS5324502A (en) * 1976-08-20 1978-03-07 Hitachi Ltd Insulation treating method of revolving mach ine
JPH0681456B2 (ja) * 1985-05-01 1994-10-12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の絶縁処理方法
JPH01185152A (ja) * 1988-01-14 1989-07-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イルのワニス含浸方法
JPH01198253A (ja) * 1988-02-01 1989-08-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JP2978198B2 (ja) * 1990-03-30 1999-11-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機器巻線の製造方法
JP2883225B2 (ja) * 1991-07-10 1999-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耐熱耐圧形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
JPH05115160A (ja) * 1991-07-16 1993-05-07 Toshiba Chem Corp 固定子コイルの絶縁ワニス含浸方法
JPH06327201A (ja) * 1993-05-17 1994-11-25 Toshiba Corp 電気機器のワニス含浸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327203A (ja) * 1993-05-17 1994-11-25 Toshiba Corp 電気機器のワニス含浸方法
JPH07163102A (ja) * 1993-12-06 1995-06-23 Toshiba Corp 巻線体の絶縁処理方法
JPH09285079A (ja) * 1996-04-15 1997-10-31 Fanuc Ltd 同期電動機のステータ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10304612A (ja) * 1997-04-24 1998-11-13 Hitachi Ltd 交流整流子電動機
JPH11187595A (ja) * 1997-12-19 1999-07-09 Canon Inc ポリゴンモータ
JP2005285933A (ja) * 2004-03-29 2005-10-13 Kyocera Chemical Corp 絶縁ワニスのコイル含浸方法とコイル
JP2006187059A (ja) * 2004-12-24 2006-07-13 Kyocera Chemical Corp 絶縁ワニス含浸処理方法及び含浸処理装置
JP2009222032A (ja) * 2008-03-18 2009-10-0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0068600A (ja) * 2008-09-09 2010-03-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及び密閉型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7971B2 (ja) 2016-08-10
JP2013172518A (ja) 2013-09-02
CN103259379A (zh) 2013-08-21
CZ309871B6 (cs) 2024-01-03
CN103259379B (zh) 2016-04-27
CZ201373A3 (cs)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77754U (zh) 电动机、具有该电动机的压缩机、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3181066B (zh)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感应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和空调
US9482229B2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CN203175860U (zh) 密闭型压缩机和具备该密闭型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5048680A (zh) 电动机、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2545505A (zh) 感应电动机、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KR20080096396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1749245B (zh) 压缩机用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6256072A (zh) 压缩机用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压缩机用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3250335A (zh) 感应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和空调
CN109075645A (zh) 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EP3514391B1 (en)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2105692B (zh) 机油回收部件及采用该部件的电动机构和压缩机
WO2019102574A1 (ja)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2130553B (zh) 压缩机用单相感应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4578237U (zh) 电动机、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KR102320908B1 (ko) 압축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WO2022264318A1 (ja) 圧縮機用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圧縮機用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WO2021229742A1 (ja) 電動機、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381331U (zh)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US11378080B2 (en) Compressor
KR20090112322A (ko) 압축기
KR20100011804A (ko) 전동기구 및 이를 적용한 압축기
JP2016214040A (ja) 圧縮機
KR20100017016A (ko) 오일 회수 부재 및 이를 적용한 전동기구와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