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51164U - 马达结构 - Google Patents

马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51164U
CN203251164U CN201320163206.7U CN201320163206U CN203251164U CN 203251164 U CN203251164 U CN 203251164U CN 201320163206 U CN201320163206 U CN 201320163206U CN 203251164 U CN203251164 U CN 203251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section
connector
termi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632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致良
植松秀俊
川合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51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511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结构,采用使用了通电压接的接线方法,并且以更便宜且少的部件数容易地实现省空间化。马达结构具有如下结构: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线,利用通电压接将端子部件安装在绕线的一个端部上,利用软钎焊将端子部件直接连接在连接器上。端子部件具有:收放至少一个绕线的各绕线的一个端部的绕线收放部;以及能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连接器或后述的端子座上的连接部。绕线收放部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连接部是构成为能插入到连接器的连接孔中的棒状部。

Description

马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通电压接后的端子连接在连接器或端子座上的马达结构。
背景技术
在将绕线卷绕在定子铁芯上,并将该绕线的端部连接在端子座或连接器上的结构的马达中,为了除去绕线的覆膜而花费工时。作为能够缩短该覆膜去除的工时的技术,可以列举通电压接。所谓通电压接是将端子覆盖在绕线上,通过流过较大的电流而能够烧去该绕线的覆膜的制造技术。例如,在公开电动机的日本特开2004-343831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电动机20的定子绕线的各相的引线21U、21V、21W的末端和与连接部件10的各相对应的导电体或导电部件12U、12V、12W的末端通过通电压接部件22连接。
在公开三相电动机的日本特开2009-303300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首先,如图2(a)所示,将一个线圈用引线B1从对接端子31的一端插入其内部。并且,使用通电压接机40,对对接端子31进行压接,由此,将线圈用引线B1固定在对接端子31上(参照压接痕31b)。接着,将对应的连接器用引线A1从对接端子31的另一端插入其内部。连接器用引线A1在对接端子31内部被插入到与线圈用引线B1对接为止。由此,连接器用引线A1与线圈用引线B1导通。
在公开了将线圈端部与端子的连接自动化的端子连接方法及端子连接装置的日本特开2010-110168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通电压接装置138是具有多关节臂的机器人,在臂前端设有用于进行通电压接的可动电极138a与固定电极138b。通电压接装置138在可动电极138a与固定电极138b之间夹入端子210,通过进行通电来进行通电压接。
另外,在公开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日本特开2000-69705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另一方面,同相线圈连接线24的另一端侧将同相的线圈18a、18b(在图1的场合,同相的线圈18a、18b各具有两个即共计四个)如图2所示那样插入一个相端子28的环部分28a,使用压接、超声波焊接或通电压接等方法进行连接固定。该相端子28在将线圈18a(18b)插入定子铁芯16的规定的槽16a中后,将环部分28b利用螺钉等固定机构固定在与电力电缆端子座20对应的端子、例如U相用端子20a上。
另一方面,还公开了试图实现省空间化及部件件数减少的技术。例如,在公开定子用连接端子的日本特开平11-150904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在图6至图8中,第一连接端子451一体地具有:嵌入、固定在第一嵌合孔391中并使一端从第一嵌合孔391突出的外部导线连接用端子部48;一端与该外部导线连接用端子部48的另一端直角地连接的平板状连结板部49;以及与该连结板部49的另一端连接的线圈连接用端子部50并且第一连接端子451由导电性金属构成,在向定子21组装前,线圈连接用端子部50在与外部导线连接用端子部48相反方向即在外部导线连接用端子部48向第一嵌合孔391嵌入时在离开线轴34的方向与连结板部49直角地连接,能以与该连结板部49重叠的方式折弯线圈连接用端子部50。
另外,在公开电动机的线圈接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的日本特开2008-295213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技术: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由铜等能通电压接的材料形成的导电体11的一端部作为端子形状部10加工为端子形状,另一端部安装在电力输入部(连接器)12上的线圈接线结构的例子。导电体11因为沿定子线圈的线圈终端的形状成形并保持其形状,因此导体11不会露出到电动机的外侧。
在日本特开2004-34383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使定子绕线的引线在与导电部件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套筒状的通电压接部件来进行通电压接,利用具有该导电部件的连接部件将该引线连接在连接器上,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303300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内容:使线圈用引线的一端与连接器用引线的一端在对接端子内通过通电压接来电连接两引线,将该连接器用引线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器上。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110168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为了使线圈端部与端子的连接自动化,使用具有多关节臂的机器人来进行通电压接。
但是,日本特开2004-34383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30330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0-110168号公报都未详细地说明在绕线端被通电压接的端子与连接器或端子座的连接方式。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69705号公报中记载有通过通电压接将圆形端子通电压接在多个绕线的端部上,并将该圆形端子连接在端子座上的技术,该圆形端子与该端子座通过螺纹紧固来连接。在这种现有的方法中,为了通电压接在连接器上的端子的螺纹紧固、绕线或引线的引回、部件之间的绝缘等,存在需要较大的空间的场合。另外,如果使用连接部件,还存在部件件数增加之类的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平11-15090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考虑为了进行引线的通电压接,需要将连接用端子部配置在离开卷绕在铁芯上的绕线某种程度的位置,做成能折弯该连接用端子的特殊的结构,可理解为通过在对该引线进行通电压接后折弯该连接用端子部而实现省空间化。另外,日本特开2008-295213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可理解为,通过使用组装了绝缘部件与导电体的专用的一体连接器来实现省空间化。但是,这种特殊的结构的端子或一体连接器存在容易导致价格高之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使用了通电压接的接线方法,并且以更便宜且少的部件数容易地实现省空间化的马达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提供一种马达结构,该马达10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线12,并将绕线的端部连接在连接器16或端子座40上,该马达结构的特征在于,安装在上述绕线12的端部上的端子部件14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上,该端子部件14在一端具有收放上述绕线12的端部并利用通电压接来固定绕线的绕线收放部18,在另一端具有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上的连接部20。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件14的连接部20是棒状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具有能供该棒状部插入的孔部28,该棒状部插入到该孔部中进行软钎焊。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三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件14的棒状部的径向截面形状是非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四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方向配置,或上述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并且上述端子部件的软钎焊容易的方向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五是在方案三或四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孔部28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端子部件14的上述棒状部的径向截面的局部具有上述孔部的径向截面作为外切圆,在上述孔部与插入该孔部的上述棒状部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六是在方案五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上述孔部28在其开口端具有直径比上述孔部大的沉孔32。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七是在方案六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上述孔部28具有构成为防止该孔部与所软钎焊的上述端子部件14一起旋转的止转机构36、38。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采用使用了通电压接的接线方法,并且以更便宜且少的部件数容易地实现省空间化的马达结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变得更明确。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在绕线的端部的端子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对图2的端子部件实施了通电压接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1的马达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安装在绕线的端部的端子部件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安装在绕线的端部的端子部件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7(a)~图7(e)是分别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部件的不同的配置例的图。
图8是表示软钎焊后的、防止端子部件与孔部一起旋转的止转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10(a)~图10(c)是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部件的不同的配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的基本结构的外观立体图。马达结构10具有将绕线12卷绕在定子铁芯(未图示)上,利用通电压接将端子部件14安装在绕线12的一个端部,利用软钎焊将端子部件14直接连接在连接器16上的结构。
图2是表示进行通电压接前的端子部件14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端子部件14具有收放至少一个(在图1的例子为5个)绕线12的各绕线12的一个端部(在图示例中为大致圆筒状的)的绕线收放部18、以及利用软钎焊能直接连接在连接器16或后述的端子座上的连接部20,在图2的例子中,绕线收放部18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连接部20是构成为能插入连接器16的连接孔中的棒状部。另外,可以直接连接绕线收放部18与棒状部20,但优选如图示例那样通过锥状部分22互相连接的结构。另外,绕线收放部18的中心轴24与棒状部20的中心轴26优选互相平行但不一致(即,偏置)。另外,端子部件14能够以将一张板状部件冲裁为规定形状后弄圆的方法比较简单地制造。
图3是表示将绕线12插入图2的端子部件14的绕线收放部18中,实施通电压接来连接端子部件14与绕线12后的状态的图。如图3所示,利用通电压接将绕线收放部18在其径向上压扁,并可靠地固定所收放的绕线12。另外,这种通电压接作业能够在与连接器16或后述的端子座离开的场所分别进行。另外,利用上述的锥状部分22,能够做成尺寸从压接后的绕线收放部18顺畅地减少到棒状部20的结构,从而实现端子部件14的强度提高。
图4是放大了端子部件14与连接器16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实施了通电压接的端子部件14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连接器16上。更详细地说,在连接器16上设置能收放端子部件14的棒状部20的孔部28,将棒状部20插入孔部28并进行软钎焊。在图示例中,在连接器16上设置与连接在连接器16上的端子部件的个数(在图示例中为四个)相同个数的具有孔部28的部件(所谓的软钎料杯)30。
将端子部件14与绕线12进行通电压接的作业能够在离开连接器16或端子座的场所进行,因此由通电压接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连接器16或端子座,因此不会产生连接器16或端子座的树脂部分等熔点低的部分熔融、连接器16或端子座的通电部分的镀层氧化等不良状况,能提高作为马达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将端子部件14直接软钎焊在连接器16或端子座上,能进行部件件数少的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与端子部件14的绕线插入侧相反侧作为棒状部20,在连接器16或端子座上设置孔部28,并将棒状部20插入孔部28进行软钎焊,能够利用被称为软钎料杯的适用于软钎焊的结构并容易地连接端子部件。
连接在连接器16上的端子部件14的部分的形状只要能够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连接器上,则可以是任意形状,如图2所示,优选端子部件14的棒状部2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是圆形。例如,图2的端子部件14的棒状部20具有大致三角形(更详细地说为角部具备圆角的三角形)的截面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在绕线收放部18及棒状部20的中心轴偏移的场合,能够使利用通电压接而被压得扁平的绕线收放部18与棒状部20的位置关系总是一定。即,在使用机器人等自动进行通电压接的场合,如果棒状部是简单的圆柱,则保持端子部件(棒状部)时的绕中心轴的角度位置不确定,存在成为扁平的绕线收放部与棒状部的位置关系在每个端子部件上不同的可能性,但如果棒状部是棱柱体,则能够利用其平面将端子部件保持为一定的姿势(角度位置),因此能够使通电压接后的绕线收放部与棒状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一定。另外,所谓绕线收放部与棒状部的位置关系为一定,是指能够使多个端子部件为相同形状,因此即使是如图1那样多个孔部28的配置间隔比较小的场合,绕线收放部18彼此也不会相互干扰。
另外,图2记载了作为棒状部20不是圆柱的例子而是三角柱,也能为其他形状。例如,图5所示的端子部件14a的棒状部20a是大致四角柱、即截面形状大致为四边形(更详细地为角部具备圆角的四角形)。另外,图6所示的端子部件14b的棒状部20b具有将圆柱的一部分沿轴向切除为平面状的形状、即圆形的一部分(在图示例中在径向相反侧的两处)切除为直线状的截面形状。
图7(a)~图7(e)是分别从上方观察连接器16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部件14的配置例表示以下的例子: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方向进行配置,或者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并且端子部件14的软钎焊容易的方向配置。具体地说,表示如下的例子:将邻接的端子部件14间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地配置,对端子部件14的进行通电压接的绕线收放部18的方向进行多种改变。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确保端子部件14之间的绝缘、以及连接端子部件14与连接器的外壳的绝缘必要的距离。另外,尤其在图7(a)及图7(b)中,在进行软钎焊作业时,由于以箭头42表示的烙铁的移动轨迹接近每个端子部件,因此烙铁的移动量可以少,比较有效率。
在端子部件的截面形状是图2、图5及图6所示的非圆形,并且连接器16的孔部28是圆筒形状的场合,能够将端子部件的棒状部抑制晃动地插入该孔部中。具体地说,使端子部件的棒状部的截面形状为具有作为外切圆的孔部28的径向截面(即圆)的局部的非圆形形状。换言之,图2、图5及图6所示的棒状部20、20a及20b分别具有相当于孔部28的截面形状的圆的切除外周部的三处、四处及两处的截面形状。如果这样,则在将棒状部插入孔部中时,使该孔部的内壁与该棒状部的未被切除的部分抵接并能够没有晃动地插入,另一方面,在插入后在该孔部的内壁与该棒状部的切除部分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软钎料容易在孔部内流动,在孔部内不会封入空气,从而能进行适当的软钎焊。
另外,如图4所示,孔部28优选在其开口端扩径,具体地说,在开口端中在软钎料杯30设置直径比孔部28大的沉孔32。如果这样,则软钎料残留在沉孔32中,防止软钎料泄漏到软钎料杯30外。另外,由于软钎料与端子部件14及软钎料杯30接触,因此容易传热,能够容易控制进行软钎焊的部件的加热时间、软钎料流量等条件,从而软钎焊变得容易。
图8是表示防止软钎焊端子部件后的、端子部件与孔部一起旋转的止转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地说,为了防止在进行软钎焊后,端子部件14与孔部28一起旋转,使得端子部件14的方向改变,在具有孔部28的套筒状部件34上设置不是简单的圆筒形状(例如四角柱那样的多角柱形状的)的凸部36,另一方面,在插入套筒状部件34的连接器16侧设置与固定部36大致相补形状(在图示例中为具有四角柱状的空心部)的凹部38,通过使凸部36与凹部38嵌合,防止一起旋转。根据这种止转机构,即使是使端子部件14相对于孔部28旋转的力施加在绕线12等上,也能够防止端子部件与孔部一起旋转。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结构,具体地说,端子部件14不是连接在连接器16上,而是连接在端子座40上。端子座40与上述连接器16相同地具备软钎料杯30,因此,端子部件14的连接形式也与图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9中,端子部件14相对于端子座40在横向上连接,但在进行软钎焊作业时,如图1所示,优选端子部件14以从上方连接在软钎料杯30上的方式改变端子座的姿势。
图10(a)~图10(c)是分别从正面观察端子座40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部件14的配置例表示如下的例子: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方向配置,或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部件隔有规定的距离以上,并且端子部件14的软钎焊容易的方向配置。具体地说,表示如下的例子:使相邻的端子部件14之间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地配置,对端子部件14的进行通电压接的绕线收放部18的方向进行多种改变。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确保端子部件14之间的绝缘必要的距离。另外,在软钎焊作业时,由于以箭头44所示的烙铁的移动轨迹在图10(a)~图10(c)都是相同方向,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软钎焊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从连接器或端子座离开地进行绕线与端子部件的通电压接,因此由通电压接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连接器或端子座,能够防止部件的熔融、劣化。另外,由于端子部件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连接器或端子座上,因此不需要其他的结合部件等,可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及低成本化。
将连接在连接器或端子座上的端子部件的部分做成棒状部,通过在连接器或端子座上设置能插入该棒状部的孔部,能够利用所谓的被称为软钎料杯的结构容易地进行软钎焊。
通过将端子部件的棒状部的径向截面形状做成非圆形,从而容易使通电压接后的绕线收放部与棒状部的位置关系为一定。
在将端子部件插入连接器或端子座中时,以规定以上的间隔排列端子部件,适当改变端子部件的方向,从而能够保持端子之间的距离,使得软钎焊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棒状部的径向截面具有将孔部的径向截面作为外切圆的局部,并且在孔部与插入该孔部的棒状部之间设置间隙,从而软钎料容易在孔部内流动,能进行在该孔部内不封入空气的适当的软钎焊。
通过在连接器或端子座的孔部的开口端设置沉孔,从而能防止软钎料泄漏、适当地控制软钎焊的条件。
在连接器或端子座的孔部还设置所谓的止转件,从而防止在软钎焊端子部件后,连接器或端子座的孔部与端子部件一起旋转,能维持端子之间的绝缘距离。另外,软钎焊时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Claims (7)

1.一种马达结构,该马达(10)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线(12),并将绕线的端部连接在连接器(16)或端子座(40)上,该马达结构的特征在于,
安装在上述绕线(12)的端部上的端子部件(14)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上,
该端子部件(14)在一端具有收放上述绕线(12)的端部并利用通电压接来固定绕线的绕线收放部(18),在另一端具有利用软钎焊直接连接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上的连接部(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件(14)的连接部(20)是棒状部,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具有能供该棒状部插入的孔部(28),该棒状部插入到该孔部中进行软钎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件(14)的棒状部的径向截面形状是非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的方向配置,或上述端子部件(14)在与其周围的部件隔开规定的距离以上并且上述端子部件的软钎焊容易的方向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孔部(28)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端子部件(14)的上述棒状部的径向截面的局部具有上述孔部的径向截面作为外切圆,在上述孔部与插入该孔部的上述棒状部之间设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上述孔部(28)在其开口端具有直径比上述孔部大的沉孔(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或端子座的上述孔部(28)具有构成为防止该孔部与所软钎焊的上述端子部件(14)一起旋转的止转机构(36、38)。
CN201320163206.7U 2012-04-06 2013-04-03 马达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511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7647A JP5319817B1 (ja) 2012-04-06 2012-04-06 通電カシメした端子をコネクタ又は端子台にはんだ付けしたモータ構造
JP2012-087647 2012-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51164U true CN203251164U (zh) 2013-10-23

Family

ID=4921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6320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51164U (zh) 2012-04-06 2013-04-03 马达结构
CN201310116358.6A Active CN103368305B (zh) 2012-04-06 2013-04-03 马达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6358.6A Active CN103368305B (zh) 2012-04-06 2013-04-03 马达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226B2 (zh)
JP (1) JP5319817B1 (zh)
CN (2) CN203251164U (zh)
DE (1) DE1020130053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0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发那科株式会社 马达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9955B (zh) * 2013-11-25 2018-04-27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定子的掐线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它的电机定子及连接方法
JP6232452B2 (ja) * 2014-01-07 2017-11-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046090B2 (ja) * 2014-09-18 2016-12-1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通電カシメされた端子を有する電動機
JP1612015S (zh) * 2018-01-24 2018-08-27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0538A (en) * 1975-07-01 1977-03-08 Amp Incorporated Phono plug
US4070751A (en) * 1977-01-12 1978-01-31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coaxial connector
US4913678A (en) * 1989-02-02 1990-04-03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JP2526456Y2 (ja) * 1992-05-14 1997-02-19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電線接続構造
JP2903930B2 (ja) * 1993-03-09 1999-06-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
US5653601A (en) * 1995-07-11 1997-08-05 Molex Incorporated Terminal socket assembly
JP3881757B2 (ja) * 1997-11-13 2007-02-14 澤藤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用接続端子
JP2000069705A (ja) * 1998-06-10 2000-03-0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3668661B2 (ja) * 2000-02-10 2005-07-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6808416B2 (en) * 2002-04-04 2004-10-26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JP3717496B2 (ja) * 2003-05-13 2005-11-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
CN1722533A (zh) * 2004-05-10 2006-0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配合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电路板模件
JP2005353567A (ja) * 2004-05-10 2005-12-22 Yazaki Corp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基板モジュール
DE102004034038A1 (de) * 2004-07-13 2006-02-09 Yazaki Europe Ltd., Hemel Hempstead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Kabelendstück und einem Kabelende
GB0426585D0 (en) * 2004-12-06 2005-01-05 Weatherford Lamb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ocket assemblies
US20060194484A1 (en) * 2005-02-28 2006-08-31 Lai Ming 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JP4247287B2 (ja) * 2007-05-24 2009-04-0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コイル結線構造およびその結線方法
JP5144158B2 (ja) * 2007-07-26 2013-02-1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軒先構成体
JP5072098B2 (ja) * 2008-01-24 2012-11-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5209381B2 (ja) 2008-06-10 2013-06-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三相電動機
JP4921425B2 (ja) * 2008-06-18 2012-04-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導線接続法ならびに接続端子、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5209442B2 (ja) * 2008-10-31 2013-06-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コイル端部に端子を接続する端子接続方法および端子接続装置
JP5319817B1 (ja) * 2012-04-06 2013-10-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通電カシメした端子をコネクタ又は端子台にはんだ付けしたモータ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30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发那科株式会社 马达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005399A1 (de) 2013-10-10
CN103368305B (zh) 2015-06-10
US9077226B2 (en) 2015-07-07
US20130264898A1 (en) 2013-10-10
DE102013005399A8 (de) 2014-02-27
JP2013219900A (ja) 2013-10-24
JP5319817B1 (ja) 2013-10-16
CN103368305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1164U (zh) 马达结构
CN204089494U (zh) 电机
US20190123608A1 (en) Armature, an end module for an armatur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armature
CN1027206C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8335821A (zh) 线圈元件
CN104218699A (zh) 电机及电机的制造方法
JP3908588B2 (ja) 小型モータ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11126A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この端子金具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269117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04734388B (zh) 分块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06834375U (zh) 接线端子、安装座组件和用于接线端子的电阻焊焊机
JP5987399B2 (ja) モータ
JP2009218425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巻線端末の接続固定方法
JP4787604B2 (ja) コイル装置
CN201904199U (zh) 一种多功能磁环变压器
JPH10153621A (ja) 電力量計の電圧コイル端子構造
JP4584064B2 (ja) 線材の接続方法
CN218243150U (zh) 连接件、定子及电动工具
CN205079882U (zh) 带引线的热敏电阻组件
JP4322623B2 (ja) 電動機
CN220653053U (zh) 一种铝线电机定子
CN219812056U (zh) 一种绕线定子
CN202503414U (zh) 一种同步电机磁极线圈
CN219322637U (zh) 一种电路板平焊结构
CN212461347U (zh) 接触器的线圈端子及其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