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05648U - 自动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05648U
CN203005648U CN 201220621538 CN201220621538U CN203005648U CN 203005648 U CN203005648 U CN 203005648U CN 201220621538 CN201220621538 CN 201220621538 CN 201220621538 U CN201220621538 U CN 201220621538U CN 203005648 U CN203005648 U CN 203005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fuel injection
automatic
injection device
throttl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15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野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05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056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具有:车架,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转向机构,其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摆臂,其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滤气器,其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发动机,其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进气通道,其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节气门,其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燃料喷射装置,其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迂回道,其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怠速控制阀,其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采用本实用新型,能确保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自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具有所谓底架(主骨架)形式的主框架的自动二轮车。
这种自动二轮车具有从头管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主框架、以及悬吊在该车架下方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气缸朝向前方。另外,该自动二轮车具有:位于主框架前端部下方的滤气器;将该滤气器和气缸盖的进气口连接起来的进气通道;对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的节气门;以及位于节气门下游侧的燃料喷射阀。
在上述结构中,进气通道、节气门和燃料喷射阀位于主框架的近旁,以便用尽量短的路程连接滤气器和进气口。尤其,燃料喷射阀由于向进气口开口的方向凸伸到进气通道,故容易接近主框架。
因此,有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自动二轮车:在具有中途折弯的主框架、且由主框架的前半直线部及中间弯曲部的边界线的下方延长线和后半直线部及中间弯曲部的边界线的下方延长线所夹持的区域,配置进气通道中节气门的阀芯旋转中心的下游侧,在气缸体及气缸盖的接合面的上方延长面的前方侧配置主框架的中间弯曲部中的外侧曲线的中点,燃料喷射阀收纳在所述区域内。且将燃料喷射阀的上端部配置在所述中点的前方,将与燃料喷射阀的上端部嵌合的燃料供给管与中间弯曲部的下表面相对接近而配置(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49028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自动二轮车中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是,在使燃料喷射阀的喷射口正对进气口的状态下,为了避免燃料喷射阀与主框架的干扰,而在主框架的中间弯曲部的下方区域内配置进气口。在这种配置中,损害车架与进气口的相对配置、进而损害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关系的自由度。
另外,在自动二轮车中为了控制怠速时的发动机转速而具有迂回节气门的迂回道、以及调整迂回道的进气流量的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中,必须在进气通道与主框架的狭窄的间隙中增加这些迂回道和怠速控制阀。在该场合,必须考虑到对于这些迂回道和怠速控制阀自身的配置部位以及确保配置它们用的容积的燃料喷射阀的配置部位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自动二轮车,该燃料喷射装置具有能确保车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的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二轮车,其特点是,具有:
车架,该车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
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
摆臂,该摆臂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
滤气器,该滤气器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
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
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
节气门,该节气门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
燃料喷射装置,该燃料喷射装置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
迂回道,该迂回道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
怠速控制阀,该怠速控制阀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
此外,上述实施例最好具有如下那样的形态。
最好是,所述怠速控制阀,在侧面看车辆时位于将主框架前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和所述后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作成二等分的线段的后方侧。
另外,最好是,具有:旋转阀芯,该旋转阀芯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节气门内而对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以及可动阀芯,该可动阀芯位于所述怠速控制阀内,并被支撑成可向与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向进退而对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
另外,最好是,具有:阀轴,该阀轴贯通所述节气门内外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阀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阀轴的一方端部连接而对所述旋转阀芯的开度进行测量;节气门带轮,该节气门带轮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端部连接成一体旋转而传递油门操作;以及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与驱动所述可动阀芯的促动器电气连接,并位于所述节气门带轮的所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附近。
另外,最好是,所述进气通道做成位于所述主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并从所述滤气器向所述进气口延伸的结构。
另外,最好是,所述滤气器具有位于所述主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另一方侧并夹着所述主框架而与所述进气通道并排延伸的鼓出部。
此外,最好是,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做成随着朝向从与所述进气通道连接的根部延伸成长条状的突出端向远离所述主框架的方向倾斜的结构。
此外,最好是,具有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突出端连接的燃料软管、以及与驱动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螺线管电气连接并朝向车辆外侧的第二连接端子。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提供这样一种具有燃料喷射装置的自动二轮车:可确保车体主框架与发动机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
另外,上述较佳的实施形态的效果在后述中与实施例对应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右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节气门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迂回道的截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说明与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相关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二轮车的实施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表示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以图示的状态或乘在自动二轮车1上的驾驶者为基准。
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1具有:所谓底架形式的车架2;位于车架2前方的前轮5;位于车架2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5的转向机构6;位于车架2后方的后轮7;将后轮7支撑成向上下方向摆动自如的摆臂8;以及位于车架2下方的发动机9。
车架2是所谓底架形式,将多个钢铁制中空管组合成一体而成。车架2具有:位于前头部的头管11;从头管11分支并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主框架12;从主框架12后端部分支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架13;以及从主框架12和后架13的连接部分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发动机托架15、16。
头管11将转向机构6支撑成可向车辆左右方向操舵。发动机托架16除发动机9外对成为摆臂8的摆动中心的枢轴17进行支撑。另外,转向机构6具有:内装有悬架机构(图示省略)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5的左右一对前叉18;与前叉18顶部连接的左右一对操纵杆21。驾驶者通过对操纵杆21进行左右操舵而可使自动二轮车1转弯。位于车辆右侧的操纵杆21是油门把手21a。
摆臂8将后轮7支撑成旋转自如且上下摆动自如。后缓冲单元22夹装在车架2与摆臂8之间对从后轮7传递到车架2的力予以缓冲。
发动机9通过发动机托架15、16而悬吊设在主框架12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发动机9是50cc级或125cc级的小排气量,例如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气缸(未图示)的中心线朝向自动二轮车1的前后方向,大致向水平前倾的气缸盖26和气缸体27配置在曲轴箱28的前面。
与发动机9排气系统连接的排气消音器29位于后轮7的右侧。后轮7通过位于车辆左侧并从发动机9延伸的链条单元31而获得驱动力。
另外,自动二轮车1具有覆盖车架2前部的树脂制的前罩32和腿防护罩33、以及覆盖车架2后部的左右一对树脂制的机架罩35。
机架罩35收纳:位于主框架12与后架13的连接部分的上部并向上方开口的有底箱形状的收纳箱36;以及位于收纳箱36后方并架设在后架13间的燃料箱37。收纳箱36具有可收容安全帽等物品的容量。
座位38覆盖收纳箱36和燃料箱37的上部并与机架罩35连接。座位38能以位于收纳箱36前上部的铰链39为中心而进行摆动。通过以铰链39为旋转中心而使座位38后端向上方提起,物品就可出入于收纳箱36和向燃料箱37给油等。另外,后挡泥板41从燃料箱37的下方向后方延伸,覆盖后轮7的上方。
图2至图6是从各方向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中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的示图。
如图2至图6所示,自动二轮车1具有:位于主框架12下方的滤气器42;位于主框架12下方且滤气器后方的发动机9;从滤气器42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进气口43连接的进气通道45;对进气通道45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的节气门46;位于节气门46下游侧的燃料喷射装置47;成为节气门46上游侧与下游侧的迂回道的迂回道48;以及位于节气门46上方且滤气器42与燃料喷射装置47之间并对迂回道48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的怠速控制阀49。
主框架12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在中途折弯。主框架12是钢铁制中空管,具有:从头管11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51;与前半部51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52;以及与中间部52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前半部51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53。另外,前半部51和后半部53构成的角度为钝角。
滤气器42位于前半部51的下方,并位于主框架12下方的区域的最前部。滤气器42,是向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左右均匀扩大、向前半部51后端和中间部52的下方鼓出的多边形的箱体。滤气器42具有对通过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过滤而用于清洁的过滤器(图示省略)。滤气器42前面的罩盖42a覆盖过滤器,形成位于过滤器上游侧的所谓脏侧。滤气器42的上端部通过托架55而固定在前半部51上,滤气器42的下端部位于发动机9上面的上方,面对气缸盖56。
另外,滤气器42具有:面对发动机9进气口43的倾斜面58;以及从倾斜面58向发动机9突出的法兰部59。倾斜面58位于滤气器42中处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这里为右方)侧的半部(这里为右半部)。法兰部59是进气通道45的一部分,将节气门46固定。
此外,滤气器42具有鼓出部61,该鼓出部61位于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另一方侧(这里为左方侧)。鼓出部61夹着主框架12而与进气通道45并排延伸,增加滤气器42的容积。另外,鼓出部61是位于过滤器下游的所谓清洁侧的一部分。
进气通道45位于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这里为右侧)并从滤气器42向进气口43延伸。
发动机9,其具有进气口43的气缸盖26朝向前方,气缸盖中心线C大致水平配置,更具体地说向前上方倾斜几度至几十度配置。发动机9,从车辆前方侧按顺序而分别具有缸盖罩56、气缸盖26、气缸体27就曲轴箱28的零件。缸盖罩56位于主框架12的前半部51下方,气缸盖26位于中间部52下方,气缸体27位于后半部53下方。缸盖罩56与气缸盖26的接合面的延长面与中间部52交叉,气缸盖26与气缸体27的接合面的延长面与后半部53交叉。
进气口43位于气缸盖26的上表面,位于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这里为右侧),且向该方向的斜上方开口。进气口43从进气通道45获取进气,并导入到气缸盖26内的燃料室(图示省略)。
节气门46固定在滤气器42的法兰部59上,构成进气通道45的一部分。节气门46内的流道与法兰部59一起构成从滤气器42直线延伸的流道。节气门46与进气通道45相同,位于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这里为右侧),且位于缸盖罩56的大致上方。
节气门46的开度用位于节气门46一个侧面(这里为右侧面)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进行测量。
节气门带轮63位于节气门46的另一个侧面(这里为左侧面)且主框架12下方,将油门操作传递给节气门46。
进气中继管65构成进气通道45的一部分,连接节气门46和进气口43。进气中继管65,是改变从滤气器42的法兰部59向节气门46的下游端直线延伸的流道的方向、并导向到进气口43的弯曲管。另外,进气中继管65具有:安装燃料喷射装置47的端口65a;以及位于燃料喷射装置47侧方且并排延伸的燃料软管支撑座65b。燃料软管支撑座65b位于燃料喷射装置47的主框架12的近旁,向随着朝向从与进气中继管65连接的根部长状延伸的突出端而远离主框架12的方向倾斜。
燃料喷射装置47固定在进气中继管65上,位于主框架12的后半部53下方。另外,燃料喷射装置47,向随着朝向从与进气通道45连接的根部长状延伸的突出端而远离主框架12的方向倾斜。
另外,燃料喷射装置47,在固定在进气中继管65上的固定端侧的顶端部分具有将燃料喷射到进气通道45内的喷射口66。喷射口66指向将进气口43封住的提升气门的气门杆根部。
此外,燃料喷射装置47具有连接端子68(第二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68与驱动阀芯(图示省略)并控制燃料喷射量的电磁螺线管(图示省略)电气连接并朝向车辆的外侧。
怠速控制阀49,在侧面看车辆时位于将前半部5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1和后半部53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2所构成的角度θ作成二等分的线段L的后方侧。另外,怠速控制阀49也与进气通道45整体相同,位于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这里为右侧)。
怠速控制阀49的连接端子69,相比于节气门带轮63而位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的。怠速控制阀49的连接端子69、燃料喷射装置47的连接端子68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都位于进气通道45的车辆外侧。另一方面,电线束71、72、73都做成一根的束并横穿主框架12的上方,在横穿怠速控制阀49的上方,并沿折入进气通道45的车辆外侧的路径而延伸,在适当的位置分支。电线束71与怠速控制阀49的连接端子69电气连接。电线束72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电气连接。电线束73与燃料喷射装置47的连接端子68电气连接。
燃料软管75由从进气中继管65延伸的燃料软管支撑座65b支撑,并与燃料喷射装置47的突出端连接。
图7是在图3的VII-VII线处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的节气门的截面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的节气门46具有:筒状的主体76;可旋转地支撑在节气门46内并对进气通道45的进气流量接线调整的旋转阀芯78;以及贯穿节气门46内外并将旋转阀芯78支撑成可旋转的阀轴79。
旋转阀芯78是圆板形状的阀芯,通过与阀轴79一起旋转而改变进气通道45的开度。阀轴79与进气通道45的中心线正交并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与阀轴79的一个端部(这里为右端部)连接,对阀轴79的旋转角度进行测量并测量旋转阀芯78的开度。
节气门带轮63与阀轴79的另一方端部(这里为左端部)连接成一体旋转,传递油门操作。具体来说,节气门带轮63被挂绕有从油门把手(图示省略)延伸的节气门电缆81,节气门带轮63与油门操作联动而与阀轴79和旋转阀芯78一起旋转,调整进气通道45的进气流量。
另一方面,怠速控制阀49具有可动阀芯82,给可动阀芯82位于怠速控制阀49内并被支撑成可向与旋转阀芯78的旋转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向进退,对迂回道48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
连接端子69与驱动可动阀芯82的促动器83电气连接。促动器83例如是步进电动机、DC电动机、无刷电动机或电磁螺线管。
图8是在图4的VIII-VIII线处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迂回道的截面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的迂回道48,连接节气门4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即使旋转阀芯78为全闭的状态也能将使得发动机9怠速的稳定的适当进气流量从滤气器42导入进气口43。
迂回道48与节气门46的主体76一体形成。迂回道48具有:位于旋转阀芯78的上游侧并向进气通道45侧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道85;相对于节气门46的阀轴79平行延伸并与第一直线道85交叉的第二直线道86;以及与第二直线道86端部相交并与旋转阀芯78下游侧的进气通道45合流的第三直线道87。即使旋转阀芯78将进气通道45闭合,迂回道48也将进气从旋转阀芯78的上游侧通过第一直线道85、第二直线道86和第三直线道87而引导到旋转阀芯78的下游侧。
第二直线道86是收容可动阀芯82的部分,兼作怠速控制阀49的主体。
可动阀芯82的进退方向的正面面对第三直线道87,随着进退而增减第一直线道85与第二直线道86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面积并控制迂回道48的进气流量。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的燃料喷射装置47,通过在主框架12后半部53的下方配置燃料喷射装置47,则可在滤气器42后方且燃料喷射装置47前方的空间配置怠速控制阀。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的燃料喷射装置47的配置,而在侧面看车辆时将主框架12前半部5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与后半部53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做成二等分的线段的后方侧配置怠速控制阀49,由此,可使节气门46和进气口43的距离接近并将进气中继管65尽量做短而抑制进气通道45的阻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的燃料喷射装置47的配置,而将节气门46的旋转阀芯78的旋转中心线和怠速控制阀49的可动阀芯82的进退方向朝向大致并排,故与将怠速控制阀49朝向进气通道45而立起的场合相比,可抑制怠速控制阀49向主框架12的接近方向的突出尺寸。其结果,在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中,在主框架12与怠速控制阀49之间能确保空间上的卓卓有余,相应地就可从进气通道45至下游侧配置怠速控制阀49,可将进气通道45更直线状立起而与进气口43连接,可改善燃料喷射装置的进气效率。
还有,在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中,由于将节气门46的旋转阀芯78的旋转中心线和怠速控制阀49的可动阀芯82的进退方向配置成大致并排,因此,与将可动阀芯82的进退方向相对于旋转阀芯78的旋转中心线倾斜的场合相比,可使节气门46和怠速控制阀49集中而配置在狭小的空间内。
还有,由于将怠速控制阀49的连接端子69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配置在车辆的相同侧的侧方,因此,可将电线束71、72束在车辆的一方侧(这里为右侧)。
还有,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配置构造,则由于在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配置进气通道45,因此,能避免与主框架12的干扰并有效利用怠速控制阀49的上方空间。具体来说,可用于电线束71、72、73的路径。另外,由于具有配置在主框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任意另一方侧且夹着主框架12而与进气通道45并排延伸的鼓出部,因此,可避免与进气通道45的干扰而扩大滤气器42的容量。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中,由于向随着从根部向突出端而远离主框架12的方向使燃料喷射装置47倾斜,因此,可将怠速控制阀49、燃料喷射装置47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2集中配置在车辆的外侧,包含电线束73在内可将电线束71、72、73束扎配置。另外,由于将该燃料喷射装置47的连接端子68朝向车辆的外侧,因此可将电线束73的接线容易化。
所以,若采用本实施形态的自动二轮车1,则通过改善燃料喷射装置47的配置构造,从而可确保车架2与发动机9的相对配置的自由度并可配置怠速控制阀49。

Claims (8)

1.一种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架,该车架具有作为底架的主框架,而该主框架包括向后下方倾斜的直线状的前半部、与所述前半部的后端连接的圆弧状的中间部以及与所述中间部的后端连接并向后下方且从所述前半部缓慢倾斜的直线状的后半部;
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位于所述主框架前方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
摆臂,该摆臂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撑位于所述主框架后方的后轮;
滤气器,该滤气器位于所述主框架前半部的下方;
发动机,该发动机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下方且所述滤气器的后方,且具有进气口的气缸盖朝向前方且气缸中心线向大致水平配置;
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从所述滤气器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
节气门,该节气门设在所述进气通道上,调整进气流量;
燃料喷射装置,该燃料喷射装置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下游侧且所述主框架后半部的下方;
迂回道,该迂回道连接所述节气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
怠速控制阀,该怠速控制阀位于所述节气门的上方且所述滤气器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调整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控制阀位于在侧面看车辆时将主框架前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和所述后半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所构成的角度作成二等分的线段的后方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阀芯,该旋转阀芯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节气门内而对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以及可动阀芯,该可动阀芯位于所述怠速控制阀内,并被支撑成可向与所述旋转阀芯的旋转中心线大致平行的方向进退以对所述迂回道的进气流量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阀轴,该阀轴贯通所述节气门内外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阀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阀轴的一方端部连接以对所述旋转阀芯的开度进行测量;节气门带轮,该节气门带轮与所述阀轴的另一方端部连接成一体旋转且传递油门操作;以及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与驱动所述可动阀芯的促动器电气连接,并位于所述节气门带轮的所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主框架相比更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任意一方侧并从所述滤气器向所述进气口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器具有与所述主框架相比更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任意另一方侧且夹着所述主框架而与所述进气通道并排延伸的鼓出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随着朝向从与所述进气通道连接的根部延伸成长条状的突出端向远离所述主框架的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突出端连接的燃料软管、以及与驱动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电磁螺线管电气连接并朝向车辆的外侧的第二连接端子。
CN 201220621538 2011-11-22 2012-11-21 自动二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056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5409 2011-11-22
JP2011255409A JP2013108457A (ja) 2011-11-22 2011-11-22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噴射装置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05648U true CN203005648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9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15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05648U (zh) 2011-11-22 2012-11-21 自动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08457A (zh)
CN (1) CN2030056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244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11828149A (zh) * 2019-04-11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4172B2 (ja) * 2013-08-23 2015-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供給装置
CN112394755B (zh) * 2020-11-03 2022-03-15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的怠速扭矩匹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5413B2 (ja) * 1999-03-02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JP3986850B2 (ja) * 2001-04-27 2007-10-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量制御装置
JP2002349396A (ja) * 2001-05-29 2002-12-04 Keihin Corp バイパス吸気量制御装置
JP2008031964A (ja) * 2006-07-31 2008-02-14 Aisan Ind Co Ltd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及び吸気装置
JP2010048249A (ja) * 2008-07-22 2010-03-04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区画部材及び区画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323519B2 (ja) * 2009-01-30 2013-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244A (zh) * 2014-12-15 2016-07-1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5752244B (zh) * 2014-12-15 2018-04-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11828149A (zh) * 2019-04-11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1828149B (zh) * 2019-04-11 2022-05-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8457A (ja)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5648U (zh) 自动二轮车
JP5721599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01468699B (zh) 小型车辆
JP2014069624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前部導風構造
US20200032691A1 (en) Exhaust pipe device of saddle-riding vehicle
CN101712364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15045320A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616312B (zh) 跨骑型车辆
CN103097235A (zh) 跨骑型车辆的电池的配置结构
CN101746475B (zh) 跨骑型车辆
JP662366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BR102013000502B1 (pt) Veículo do tipo de montar
CN103085920A (zh) 二轮机动车
CN101676171B (zh) 机动二轮车
US10041387B2 (en) Exhaust device structure for rocking vehicle
CN102869874B (zh)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系统的配置结构
CN104002914B (zh) 鞍乘型车辆中的制动缆线支承结构
JP4726702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01198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燃料供給構造
CN103373425A (zh) 机动二轮车
JP2014069715A (ja) 自動二輪車用吸気装置
CN103244316B (zh) 跨骑型车辆的吸气装置
JP2008143340A (ja) 自動二輪車
JP5554672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