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2244B - 跨坐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52244B CN105752244B CN201410777696.9A CN201410777696A CN105752244B CN 105752244 B CN105752244 B CN 105752244B CN 201410777696 A CN201410777696 A CN 201410777696A CN 105752244 B CN105752244 B CN 1057522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egoing
- control unit
- engine control
- vehicle
- fram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跨坐型车辆,包含车体框架、引擎单元、箱体、侧盖部、引擎控制单元、及线束。车体框架包含头管部、下框架部、右框架部、及左框架部。下框架部被连接至头管部并朝车辆后方且下方延伸。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被连接至下框架部,并朝车辆后方延伸。在俯视车辆时,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分别位于引擎单元的右方和左方。箱体具有右纵壁部、左纵壁部、及下壁部。侧盖部位于右框架部的右方和左框架部的左方,并位于箱体的右方和左方。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右侧盖部的左方且引擎单元的右方并被支撑在右框架部上。线束连接引擎控制单元与引擎单元。在侧视车辆时,线束与引擎控制单元的连接部是位于右纵壁部的下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跨坐型车辆,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够确保引擎控制单元的位置的跨坐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揭露了一种速可达型车辆(专利文献1),具备有:能够摇动的引擎单元,其被配置在收纳箱体的下方;及,引擎控制单元,其被配置在收纳箱体的后方或后部,用以控制引擎单元。
在专利文献1中的速可达型车辆的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收纳箱体的后方或后部,与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间的距离远,所以引擎控制单元不容易受到来自引擎单元的热影响。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8-688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引擎控制单元与引擎单元间的距离远,所以引擎控制单元不容易受到来自引擎单元的热影响。然而,引擎控制单元与引擎单元是藉由信息交换、指令传送用的粗线束来连接。所以,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般将引擎控制单元配置在收纳箱体的后方或后部时,粗线束会被配置在收纳箱体的侧边。因此,造成收纳箱体容量变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将引擎控制单元设置在引擎单元的附近时,则会造成引擎控制单元容易受到来自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的热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究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除了可确保收纳箱体的容量,同时能兼顾抑制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对于引擎控制单元的热影响。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包含车体框架、引擎单元、箱体、侧盖部、引擎控制单元、及线束。车体框架包含头管部、下框架部、右框架部、及左框架部。下框架部被连接至头管部,并从头管部朝向车辆的后方且下方延伸。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被连接至下框架部,并从下框架部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引擎单元包含引擎本体。引擎本体以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持在车体框架上。在俯视车辆时,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位于引擎本体的右方和左方。箱体被设置在引擎单元的上方,且具有右纵壁部、左纵壁部、及下壁部。右纵壁部与左纵壁部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右方和左方的边缘部。下壁部连接右纵壁部与左纵壁部两方的下端。侧盖部位于右框架部的右方和左框架部的左方,并位于箱体的右方和左方。侧盖部具有右侧盖部与左侧盖部。右侧盖部位于右框架部的右方和箱体的右方。左侧盖部位于左框架部的左方和箱体的左方。其中,在侧视车辆时,侧盖部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引擎本体的上缘的上方。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比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心更靠右侧或左侧。在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右侧盖部的左方且在引擎单元的右方并被支持在右框架部上。在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左侧盖部的右方且在引擎单元的左方并被支持在左框架部上。线束连接引擎控制单元与引擎单元。其中,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线束与引擎控制单元的连接部位于右纵壁部的下方。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线束与引擎控制单元的连接部位于左纵壁部的下方。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俯视车辆时,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较佳为引擎控制单元与右框架部重叠。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较佳为引擎控制单元与左框架部重叠。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引擎单元还具有变速机构与空气滤清器。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于右侧的场合,变速机构是被设置在引擎本体的左侧。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变速机构是被设置在引擎本体的右侧。而空气滤清器是被配置在变速机构的上方。
其中,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引擎控制单元被支持在右框架部上。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引擎控制单元被支持在左框架部上。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侧视车辆时,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右框架部的上方。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左框架部的上方。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侧视车辆时,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各自包含前部、后部、及座垫支持部。前部连接下框架部的下部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后部连接前部并朝向后上方延伸。座垫支持部连接后部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且座垫被设置于座垫支持部上。
其中,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右框架部的后部的前方。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左框架部的后部的前方。
在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中,车体框架具备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用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
其中,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右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左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右框架部上且被配置在比右框架部更左方。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左框架部上且被配置在比左框架部更右方。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的一部分与箱体的右纵壁部重叠。在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的一部分与箱体的左纵壁部重叠。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位于箱体的外侧。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右侧的场合,引擎控制单元的下缘是位于比右侧盖部的下缘更上方。在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引擎控制单元的下缘是位于比左侧盖部的下缘更上方。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比引擎单元更上方。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比引擎单元的前端更后方。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还包含隔离构件。隔离构件位于引擎控制单元与引擎单元之间。在侧视车辆时,隔离构件与引擎控制单元重叠。
针对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车体框架还包含安装支架与座垫支架。安装支架用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座垫支架则为被连接于右框架部与左框架部之间。
其中,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右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在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则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左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其中,座垫支架被设置成从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后,在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处连结。
其中,隔离构件被安装在座垫支架与安装支架上。隔离构件的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上。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依照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其能够兼顾确保收纳箱体的容量、及抑制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对于引擎控制单元的热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1B是表示图1A的跨坐型车辆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A的跨坐型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剖面线4-4’以表示跨坐型车辆的正面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1A中的剖面线5-5’以表示跨坐型车辆的正面的示意剖面图。
图6A是表示图2的跨坐型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图2的跨坐型车辆的一部分与箱体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图1A的跨坐型车辆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B是表示图7A的另一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复数个实施形态。又,为了明确地说明,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亦即,在本发明的一部分的实施形态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是必要的。另外,为简化附图,一些已知的先前的结构和组件等,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在附图中。
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分别是指从骑乘在跨坐型车辆10上的骑乘者观看时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
<车辆概要>
如图1A至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跨坐型车辆10包含车体框架100、转向轴110、前叉120、前轮130、引擎单元200、座垫400、后轮140、车壳300、引擎控制单元170、线束160、及尾灯700。
<车体框架>
如图1A和图1B所示,车体框架100是藉由铁制的管材(pipe)所形成。车体框架100具备:头管部101(在图1A中以虚线表示)、下框架部102(在图1A中以虚线表示)、右框架部103(在图1A与图2中以虚线表示)、及左框架部104(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另外,车体框架100的构成,可藉由弯曲加工等的方式一体成形,或者,可藉由熔接等方式将复数个零件加以一体化来构成。
头管部101位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车辆中央(在图2中以中心线C表示)。转向轴1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插入头管部101中。在转向轴110的上部,连接有把手部150。在转向轴110的下部,连接有前叉120。前叉120将前轮130支持成能够旋转。
下框架部102被连接在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从头管部101朝向车辆10的后方且下方延伸(亦即,朝向后下方延伸)。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连接下框架部102。
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从下框架部102朝向车辆10的后方延伸。详细来说,右框架部103先从下框架部102的下部向右方延伸,然后在外侧弯曲再朝向后方延伸。左框架部104先从下框架部102的下部向左方延伸,然后在外侧弯曲再朝向后方延伸。
右框架部103被配置在比车辆左右方向上的车辆中央更靠右方。左框架部104被配置在比车辆左右方向上的车辆中央更靠左方。在俯视车辆时,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被分离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上。
右框架部103包含前部103a、后部103b、及座垫支持部103c。前部103a连接下框架部102的下部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后部103b连接前部103a且朝向后上方延伸。座垫支持部103c连接后部103b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且座垫400被配置于该座垫支持部103c上。在侧视车辆时,后部103b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大于前部103a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在侧视车辆时,后部103b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大于座垫支持部103c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
右框架部104包含前部104a(未图示)、后部104b(未图示)、及座垫支持部104c(未图示)。前部104a连接下框架部102的下部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后部104b连接前部104a且朝向后上方延伸。座垫支持部104c连接后部104b且平缓地朝向后上方延伸,且座垫400被配置于该座垫支持部104c上。在侧视车辆时,后部104b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大于前部104a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在侧视车辆时,后部104b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大于座垫支持部104c朝向后上方延伸的斜率。
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车体框架100具备有用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安装支架171。
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安装支架17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以略呈水平的方式构成。更明确来说,安装支架171的后端被固定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且平缓地朝向前方且上方延伸(亦即,向前斜上方延伸)。安装支架171位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左侧。
另外,安装支架171的后端不限定于被固定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且平缓地朝向前方且上方延伸。只要以不妨碍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方式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安装支架171可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任何位置。
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上,且被配置在比右框架部103更左方。更明确来说,如图4、及图6B所示,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内侧,且被设置在箱体500的外侧。
另外,安装支架171并不限定于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内侧且被设置在箱体500的外侧。只要以不妨碍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方式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安装支架171可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任何位置。
如图6A、图7A、及图7B所示,车体框架100还包含座垫支架401。座垫支架401被连接于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之间。
座垫支架401被设置成从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后,在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处连结。亦即,座垫支架401从上方横跨引擎单元200的上端。
<引擎单元>
如图1A所示,引擎单元200被配置在座垫400的下方。如图2所示,引擎单元200(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在俯视时,被配置在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之间。引擎单元200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重叠。引擎单元200被支持在车体框架100上。引擎单元200以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车体框架100上。引擎单元200经由支架以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车体框架100上。引擎单元200具有输出轴(未图示)。此输出轴支持着后轮140使其可旋转。引擎单元200与后轮140,相对于车体框架100,构成能够摇动的整体摇动(unit swing)。
又,如图1B及图2所示,引擎单元200还具有变速机构220与空气滤清器230。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车辆左右方向的右侧。变速机构220被设置在引擎本体210的左侧。空气滤清器230被配置在变速机构220的上方。引擎控制单元170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
又,如图1A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如图4所示,在前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重叠。在前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
<座垫>
座垫400被支持在车体框架100上。座垫400被配置在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的上方。座垫400位于比头管部101更后方的位置。座垫400经由箱体500而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上。另外,座垫400可以不直接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而是经由其他构件而被支持在车体框架100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如图2所示,座垫400包含座垫前缘部、座垫左侧缘部及座垫右侧缘部。座垫前缘部位于比座垫左侧缘部和座垫右侧缘部更前方的位置。座垫左侧缘部从座垫前缘部倾斜地向左后方延伸。座垫右侧缘部从座垫前缘部倾斜地向右后方延伸。
<箱体>
请参照图4,其表示沿着图2中的剖面线4-4’的示意剖面图。如图1A及图4所示,箱体500被设置在引擎单元200的上方。箱体500具有右纵壁部501、左纵壁部502、及下壁部503。右纵壁部501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右方的边缘部。左纵壁部502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左方的边缘部。下壁部503连接右纵壁部501与左纵壁部502两者的下端。箱体500位于座垫400的下方。箱体500是以在座垫400前部的下方设置的铰链(hinge)作为支点来旋转而使得座垫400移动的方式,而能够利用其右纵壁部501、左纵壁部502、及下壁部503所形成的空间来作为存放空间。或者,箱体500是以将座垫400移除的方式,而能够利用其右纵壁部501、左纵壁部502、及下壁部503所形成的空间来作为存放空间。
箱体500,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被配置在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之间。箱体500的一部分,在侧视时,与右框架部103的座垫支持部103c及左框架部104的座垫支持部104c重叠。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与箱体500的前部重叠。
<车壳>
如图1A所示,车壳300包含前壳部310、后壳部320、及底壳部330。前壳部310主要是覆盖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与下框架部102的连接部、及左框架部104与下框架部102的连接部的周围。后壳部320位于座垫400的下方。后壳部320覆盖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的前方及两侧边。详细来说,在侧视车辆时,后壳部320覆盖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与座垫支持部103c、及左框架部104的后部104b(未图示)与座垫支持部104c(未图示)。底壳部33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壳部310与后壳部320之间。底壳部330连结前壳部310和后壳部320。底壳部330包含脚踏板331。详细来说,在侧视车辆时,底壳部330覆盖右框架部103的前部103a、及左框架部104的前部104a(未图示)。
脚踏板33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130与座垫400之间。脚踏板331被配置在比座垫400更前方且更下方。脚踏板331被配置在引擎单元200的前方。脚踏板331是坐在座垫400上的骑乘者在行进时载置脚部的面。脚踏板331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前部103a及左框架部104的前部104a的上方。脚踏板33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下框架部102与右框架部103的座垫支持部103c之间,且位于下框架部102与左框架部104的座垫支持部104c之间。脚踏板331横跨车辆左右方向且平坦地形成。此处,所谓「脚踏板是平坦」,是指骑乘者的脚部载置部的任一个部分都是能够载置脚部程度的平坦状。亦即,在脚踏板331上,也可以形成例如用以止滑等的凹凸。另外,在本发明中,脚踏板331不限定于平坦状。在本发明中,脚踏板331只要能够让骑乘者能够放置脚部即可。例如,脚踏板33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也可以位于比脚踏板的左右方向的侧边更上方。
如图1A所示,在侧视车辆时,后壳部320以划分出座垫400的下方空间的方式位于座垫400的下方。又,后壳部320包含中央盖部321与侧盖部322。又,侧盖部322具有右侧盖部322r与左侧盖部322l。中央盖部321被连接至脚踏板331的后缘。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中央盖部321的前缘是在中央盖部321的前缘的右端与其左端之间的曲线。脚踏板331的后缘连接至中央盖部321的前缘。又,中央盖部321不仅被连接至脚踏板331的外侧的后缘(位于中央盖部321的前缘的左右两端),而且被连接至比脚踏板331的外侧的后缘更内侧的后缘(位于中央盖部321的前缘的中央部分)。中央盖部321被连接至左右两方的侧盖部322。侧盖部322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右方和左框架部104的左方,且位于箱体500的右方和左方。在侧视车辆时,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引擎本体210的上缘的上方。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在侧视时,其前部是陡倾斜而后部是缓倾斜。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在侧视时,其前部是位于后轮140的前方而后部是位于后轮140的上方。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的前部的下部,在侧视时,是与引擎本体210重叠。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的前部的上部,在侧视时,是位于引擎本体210的上缘的上方。
<引擎控制单元>
如图2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比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心更靠右侧。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右侧盖部322r的左方且在引擎单元200的右方。如图1A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以与侧盖部322重叠的方式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又,引擎控制单元170,为了控制引擎单元200,而经由后述的线束160来连接至引擎单元200的引擎本体210,藉此从引擎单元200接收引擎回转速度和引擎温度等信号,且对引擎单元200送出点火及燃料喷射等信号。
如图2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右侧。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右框架部103重叠。更明确来说,如图3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下方。
如图1A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以与侧盖部322重叠的方式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以与侧盖部322重叠的方式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与侧盖部322重叠。
如图4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其上部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重叠。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具有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其上部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重叠。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全部都不与箱体500重叠。又,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时,不限定于具有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的部分。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没有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的部分。
如图1A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时,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前方。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时,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
另外,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后方。
如图1A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时,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详细来说,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时,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上方。
另外,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上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右框架部103重叠的位置。又,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下方。
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被配置在引擎单元200的上方。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被配置在引擎本体210的上方。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俯视车辆时,被配置在引擎本体210的右方。
如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箱体500的外侧。应该说明的是,虽然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箱体500的外侧,但是箱体500的右侧纵壁部501是越往上方越位于外侧方向,所以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在俯视车辆时,也可以被箱体500的右侧纵壁部501的上部遮蔽。
<线束>
如图1A及图4所示,线束160连接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线束160被设置成用于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的信号交换。线束160具有复数条线材。因此,线束160很粗。线束160包含从用以检出引擎单元200的状态的传感器延伸的线材。该用以检出引擎单元200的状态的传感器例如是节流阀(throttle)开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含氧传感器等。从检测引擎单元200的状态的传感器延伸的线材将检出的引擎单元200的状态传送至引擎控制单元170。又,线束160包含对于设置在引擎单元200上的构件传送来自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信号的线材。在引擎单元200上设置的构件例如是用以喷射燃料的喷射器(injector)、启动马达、电子控制节流阀的马达等。从引擎控制单元170传送信号的线材将来自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信号传送至设置在引擎单元200上的构件,以进行设置在引擎单元200上的构件的驱动控制。又,线束160包含从搭载在车辆10上的电池(未图示)将电力供给至引擎单元200及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线材。
另外,用以检出引擎单元200的状态的传感器、及设置在引擎单元200上的构件,并不限定于上述传感器及构件。又,线束160可以具有上述线材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上述线材以外的线材。
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右侧。又,在侧视车辆时,线束160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连接部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线束160被连接至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底面。
另外,在本发明中,线束160不限定于被连接至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下方。线束160只要位于箱体500的下方即可,例如,也可以被连接至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前面。
<隔离构件>
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跨坐型车辆10还包含隔离构件。隔离构件用以将在引擎单元200产生的热从引擎控制单元170隔离。隔离构件位于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在侧视车辆时,隔离构件与引擎控制单元170重叠。如图4与图6A所示,隔离构件是被固定在安装支架171上。更明确来说,隔离构件是被固定在安装支架171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构件为挡板190。但隔离构件不限定于挡板190。于实际应用中,隔离构件也可以是盖材、片材等。又,如图7A及图7B所示,挡板190也可以是在座垫支架401与安装支架171之间展开的扇形状。又,挡板190不受限于扇形状。只要是能够有效果地隔离在引擎单元200产生的热,不论是任何形状都可以。另外,隔离构件不限于使引擎控制单元170不受到在引擎单元200产生的热影响的构件。隔离构件只要能够降低引擎控制单元170受到在引擎单元200产生的热影响即可。
隔离构件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上及安装支架171上。更明确来说,隔离构件的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而隔离构件的前部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上。
另外,隔离构件并不限于其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而其前部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上。隔离构件只要是被设置在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不管是任何安装方法都可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包含车体框架100、引擎单元200、箱体500、侧盖部322、引擎控制单元170、及线束160。
车体框架100包含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下框架部102被连接至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从头管部101朝向车辆后方且下方延伸。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被连接至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从下框架部102朝向车辆后方延伸。
引擎单元200包含引擎本体210。引擎本体210以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车体框架100上。在俯视车辆时,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位于引擎本体210的左右。
箱体500被设置在引擎单元200的上方。箱体500具有右纵壁部501、左纵壁部502、及下壁部503。右纵壁部501与左纵壁部502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右方和左方的边缘部。下壁部503连接右纵壁部501与左纵壁部502的下端。
侧盖部322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右方和左框架部104的左方。侧盖部322位于箱体500的右方和左方。侧盖部322具有右侧盖部322r与左侧盖部322l。右侧盖部322r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右方和箱体500的右方。左侧盖部322l位于左框架部104的左方和箱体500的左方。在侧视车辆时,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引擎本体210的上缘的上方。
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比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心更靠右侧或左侧。在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是位于右纵壁部501的左方,并且,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右侧盖部322r的左方且引擎单元200的右方,在侧视车辆时,与侧盖部322重叠且被支撑在右框架部103上。更详细地说明,如图6B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与右纵壁部501的上端缘重叠,而如图4所示,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位于右纵壁部501的上端缘垂直线A-A’的左方。在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是位于左纵壁部502的右方,并且,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左侧盖部104的右方且引擎单元200的左方,在侧视车辆时,与侧盖部322重叠且被支撑在左框架部104上。
线束160连接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在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线束160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连接部位于右纵壁部501的下方。在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线束160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连接部位于左纵壁部502的下方。
因此,如图1A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在侧视车辆时,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引擎本体210的上端的上方,所以在车辆10行进时,在引擎单元200的周围会发生空气流动。进而,沿着侧盖部322朝向车辆后方流动的空气气流会比车辆内部的空气流动更快,进而导引内部气流,以使引擎本体210的热流动至后方。因此,即使配置在侧盖部322内侧的引擎控制单元170是被配置在引擎本体210的附近,也能够不容易受到引擎本体210的热影响。
又,先前技术的跨坐型车辆在停车的场合,来自引擎本体的热会从引擎本体向上方传达。因为箱体被配置在引擎本体的上方,所以来自引擎本体的热会从箱体的下壁部沿着箱体的壁部而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传达。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是将引擎控制单元170固定在车体框架100上。因此,即使本发明的车辆10在停车的场合,也不容易受到来自引擎本体210的热的影响。
进而,如图4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因为能够将引擎控制单元170配置在引擎本体210附近,所以在侧视车辆时,连接引擎单元200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线束160,在侧视车辆时,能够配置在不与箱体500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箱体500的空间。
藉由以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其能够兼顾确保收纳箱体的容量、及抑制作为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对于引擎控制单元的热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右侧,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右框架部103重叠。
因此,如图2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在俯视车辆时,因为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与车体框架100的右框架部103重叠的位置上,所以能够藉由引擎控制单元170的配置来抑制箱体500的空间的减少。进而,能够大幅确保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本体210在车辆10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而能够减低来自引擎单元200的热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引擎单元200还具有变速机构220与空气滤清器230。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车辆左右方向的右侧,变速机构220被设置在引擎本体210的左侧。空气滤清器230被配置在变速机构220的上方。
引擎控制单元170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
因此,如图1B及图2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因为引擎控制单元170的设置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是与变速机构220和空气滤清器230的设置位置相反,所以能够在位于右框架部103上的引擎控制单元170的附近,大幅确保通往外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引擎单元200而对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周围的空气流动所造成的妨碍。因此,能够更加减低来自引擎本体210对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热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
因此,如图1A及图5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车体框架100的右框架部103的上方并离开引擎单元200,所以受到热的影响低。进而,行进中,来自引擎单元200的热会沿着车体框架100而流动至外侧,所以被配置在车体框架100的上方的引擎控制单元170不容易受到来自引擎单元200的热的影响。又,停车时,藉由车体框架100与箱体500来形成空气流动,所以被配置在车体框架100的上方的引擎控制单元170不容易受到来自引擎单元200的热的影响。又,此位置的引擎控制单元170不会干涉到箱体500,所以能够确保箱体500的收纳空间。因此,能够确保收纳箱体500的容量,同时兼顾抑制作为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200对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热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侧视车辆时,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各自包含前部(103a、104a)、后部(103b、104b)、及座垫支持部(103c、104c)。前部103a、104a连接下框架部102的下部并平缓地朝向车辆的后上方平缓延伸。后部103b、104b各自连接前部103a、前部104a并朝向车辆的后上方延伸。座垫支持部103c、104c各自连接后部103b、后部104b并平缓地朝向车辆的后上方延伸,且座垫400被设置于该座垫支持部上。
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
因此,如图1A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在车辆10行进时,在引擎单元200的周围会发生空气流动,而能够使引擎本体210的热向后方流动。进而,侧盖部322的下缘322a主要是沿着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形成,且引擎控制单元170是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在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下方与后方,具有使空气通往外部的空间,使车辆内部的热容易朝向外部流动。因此,被配置在侧盖部322的内侧的引擎控制单元170,即使被配置在引擎本体210的附近,也不容易受到引擎本体210的热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车体框架100具备安装支架171,该安装支架171用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
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因此,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利用安装支架171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而能够在安装支架171的下方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之间形成配线空间。因此,线束160不会干涉到箱体500,能够确保箱体500的收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上且被配置在比右框架部103更左方。
因此,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车辆的热源与振动源也就是引擎本体210的附近。为了确保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周围之间的间隙,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左侧附近。因此,引擎控制单元170能够从车辆外侧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且安装支架171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所以并不会减少箱体500的空间,而能够确保箱体500的收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重叠。
因此,如图3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利用箱体500来隔离一部分的热,以在停车时更加减低引擎本体210的热对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箱体500的外侧。
因此,如图2及图4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引擎控制单元170被设置在箱体500的外侧。因此,在引擎控制单元170与箱体500之间,具备空气流动的空间,使引擎本体210的热能够从该空间朝向外部发散,以降低热影响。进而,引擎控制单元170不会干涉箱体500,且能够确保箱体500的收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下缘是位于比右侧盖部322r的下缘322a更上方。
因此,如图1A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侧盖部322除了可保护引擎控制单元170以外,在车辆10行进时,侧盖部322的外侧的空气会沿着侧盖部322朝向后方流动,同时引导车辆内部(特别是引擎本体210周围)的气流,使引擎本体210的热向后方流动。因此,被配置在侧盖部322内的引擎控制单元170,即使被配置在引擎本体210的附近,也不容易受到引擎本体210的热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在侧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比引擎单元200更上方。在俯视车辆时,引擎控制单元170是位于比引擎单元200的前端更后方。
因此,如图1A、图2、及图3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引擎本体210的热主要是从汽缸头(位于引擎本体210的前部)发散并朝向后方流动,且沿着侧盖部322的外表面流动的空气也能够引导内部的气流而朝向外部发散。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引擎单元210的后上方,而不被配置在上述主要的空气的流路上,所以不仅使气流能够顺畅地流动,也能够降低对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热影响。又,藉由这种配置方法,能够使线束160变短。因此,容易确保收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还包含隔离构件。隔离构件位于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在侧视车辆时,隔离构件与引擎控制单元170重叠。
因此,如图4、图7A及图7B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隔离构件(例如,挡板190)被设置在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所以能够隔离来自引擎本体210的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跨坐型车辆10中,车体框架100还包含安装支架171与座垫支架401。安装支架171用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座垫支架401被连接于右框架部103与左框架部104之间。
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座垫支架401被设置成从右框架部103和左框架部104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后,在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处连结。隔离构件安装在座垫支架401及安装支架171上。隔离构件的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隔离构件的前部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上。
因此,如图6A、图7A及图7B所示,根据此结构配置,隔离构件(例如,挡板190)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与安装支架171上。隔离构件的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因此,来自引擎本体210的热能够沿着隔离构件顺畅地导引向后部与外部,特别是在停车时,使得散热效果变好,而使对引擎控制单元170的热影响变得更低。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藉此明确地知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不仅能确保收纳箱体的容量,同时兼顾抑制热源也就是引擎单元对于引擎控制单元的热影响。
如上述,已利用实施型态来揭露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型态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业者可作各种变更及修正。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以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定义者为准。
上述实施型态的车体框架100是藉由铁制的管材所形成。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型态。例如,本发明的车体框架100也可以利用铸造来形成,也可以利用铁以外的材料来构成。又,剖面也可以是圆形状的管子,也可以是多角形状的管子。
又,上述实施型态的车体框架100,其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各自都是由管材来构成。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型态。例如,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当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由复数个构件来构成;头管部101、下框架部102、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当中的至少二个也可以制造成一体成形。
在上述实施型态中,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是左右对称。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型态。右框架部103、及左框架部104也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不是左右对称。
另外,本案的实施例都是以引擎控制单元170在右侧为前提来记载,但是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配置在左侧。例如,在引擎控制单元170被配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是位于左侧盖部322l的右方且引擎单元200的左方,并被支持在左框架部104上。线束160与引擎控制单元170的连接部,在侧视车辆时,是位于左纵壁部502的下方。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左框架部104重叠。引擎单元200具有被设置在引擎本体210的右侧的变速机构220、及被配置在变速机构220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230。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左框架部104的上方。引擎控制单元170位于左框架部104的后部104b的前方。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左框架部104的后部104b,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左框架部104,且被配置在比左框架部104更右方。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下缘是位于比左侧盖部322l的下缘322a更上方。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与箱体500的左纵壁部502重叠。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下缘位于比左侧盖部322l的下缘322a更上方。安装支架171被设置在该左框架部104的后部104b,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另外,车体框架100的构成,可以藉由弯曲加工等的方式一体成形,或者,也可以藉由熔接方式将复数个零件加以一体化。
另外,安装支架171的后端不限定于被固定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且平缓地朝向前方且上方延伸。只要以不妨碍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方式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安装支架171就能够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任何位置。
另外,安装支架171不限定于被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内侧且被设置在箱体500的外侧。只要以不妨碍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方式来安装引擎控制单元170,安装支架171就能够设置在右框架部103的任何位置。
另外,座垫400可以不直接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而是经由其他构件而被支持在车体框架100上,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脚踏板331不限定于平坦状。在本发明中,脚踏板331只要能够让骑乘者能够放置脚部即可。例如,脚踏板33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也可以位于比脚踏板的左右方向的侧边更上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上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下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以与侧盖部322重叠的方式被支持在右框架部103上。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与侧盖部322重叠。
另外,在本发明中,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其上部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重叠。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全部都不与箱体500重叠。又,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具有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的部分。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没有位于箱体500的右纵壁部501的下方的部分。
另外,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前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后方。
另外,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不限定于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上方。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也可以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右框架部103重叠的位置。又,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引擎控制单元170,在侧视车辆时,也可以位于右框架部103的后部103b的下方。
另外,在本发明中,线束160不限定于被连接至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底面。只要不影响箱体500的收纳容量,线束160也可以被连接引擎控制单元170的前面。
另外,挡板190不受限于扇形状。只要是能够有效果地隔离在引擎单元200产生的热,不论是任何形状都可以。
另外,隔离构件不受限于其上部被安装在安装支架171上而其前部被安装在座垫支架401上。只要是被设置在引擎控制单元170与引擎单元200之间,不管是任何安装方法都可以。
另外,在本发明中,箱体500只要具有收纳空间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型态。本发明中的箱体也可以具有收纳电池等的车辆搭载构件的空间。又,本发明中的箱体也可以具有收纳电池等的车辆搭载构件的空间与骑乘者能够自由地收纳物品的空间。
又,本发明亦可应用于电动二轮车、运动型机车、轻型机车、或ATV(All TerrainVehicle(全地形型车辆)等四轮越野车等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
【符号说明】
10:跨坐型车辆 230:空气滤清器
100:车体框架 300:车壳
101:头管部 310:前壳部
102:下框架部 320:后壳部
103:右框架部 321:中央盖部
103a:前部 322:侧盖部
103b:后部 322a:侧盖部的下缘
103c:座垫支持部 322r:右侧盖部
104:左框架部 322l:左侧盖部
110:转向轴 330:底壳部
120:前叉 331:脚踏板
130:前轮 400:座垫
140:后轮 401:座垫支架
150:把手部 500:箱体
160:线束 501:右纵壁部
170:引擎控制单元 502:左纵壁部
171:安装支架 503:下壁部
190:挡板 700:尾灯
200:引擎单元 4-4’:剖面线
210:引擎本体 5-5’:剖面线
220:变速机构 C:中心线
Claims (13)
1.一种跨坐型车辆,包含:
车体框架,其包含头管部、下框架部、右框架部、及左框架部,该下框架部被连接至前述头管部,并从前述头管部朝向该车辆的后方且下方延伸,该右框架部和该左框架部被连接至前述下框架部,并从前述下框架部朝向该车辆的后方延伸;
引擎单元,其包含引擎本体,前述引擎本体以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持在前述车体框架上,并且在俯视车辆时,该引擎本体被配置在前述右框架部与前述左框架部之间;
箱体,其被设置在前述引擎单元的上方,且具有右纵壁部、左纵壁部、及下壁部,该右纵壁部与该左纵壁部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形成右方和左方的边缘部,该下壁部连接前述右纵壁部与前述左纵壁部的下端;
侧盖部,其具有右侧盖部与左侧盖部,该侧盖部位于前述箱体的右方和左方,且在侧视该车辆时,该侧盖部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述引擎本体的上缘的上方,该右侧盖部位于前述右框架部的右方和前述箱体的右方,该左侧盖部位于前述左框架部的左方和前述箱体的左方;
引擎控制单元,其被设置在比该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心更靠右侧或左侧,在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是位于前述右侧盖部的左方且前述引擎单元的右方并被支撑在前述右框架部上,而在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俯视车辆时,是位于前述左侧盖部的右方且前述引擎单元的左方并被支撑在前述左框架部上;及,
线束,其连接前述引擎控制单元与前述引擎单元,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该线束与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连接部位于前述右纵壁部的下方,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该线束与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连接部位于前述左纵壁部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俯视车辆时,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与前述右框架部重叠,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与前述左框架部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前述引擎单元还具有变速机构与被配置在前述变速机构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该变速机构被设置在前述引擎本体的左侧,而在该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该变速机构被设置在前述引擎本体的右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俯视车辆时,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前述右框架部的上方,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前述左框架部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侧视车辆时,前述右框架部和前述左框架部各自包含前部、后部、及座垫支持部,该前部连接前述下框架部的下部且平缓地朝向该车辆的后上方延伸,该后部连接前述前部且朝向该车辆的后上方延伸,该座垫支持部连接前述后部且平缓地朝向该车辆的后上方延伸,且座垫被设置于该座垫支持部上;
并且,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前述右框架部的后部的前方,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前述左框架部的后部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前述车体框架具备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用以安装前述引擎控制单元;
并且,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右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该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左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该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右框架部上且被配置在比前述右框架部更左方,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左框架部上且被配置在比前述左框架部更右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右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一部分与前述箱体的前述右纵壁部重叠,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左侧的场合,在侧视车辆时,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一部分与前述箱体的前述左纵壁部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俯视车辆时,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前述箱体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下缘是位于比前述右侧盖部的下缘更上方,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配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引擎控制单元的下缘是位于比前述左侧盖部的下缘更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侧视车辆时,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比该引擎单元更上方,而在俯视车辆时,前述引擎控制单元是位于比前述引擎单元的前端更后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还包含隔离构件,该隔离构件位于前述引擎控制单元与前述引擎单元之间,在侧视车辆时,该隔离构件与前述引擎控制单元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前述车体框架还包含:安装支架,其用以安装前述引擎控制单元;及,座垫支架,其被连接于前述右框架部与前述左框架部之间;
并且,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被设置在右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右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而在前述引擎控制单元设置在左侧的场合,前述安装支架被设置在前述左框架部的后部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略呈水平;
前述座垫支架被设置成从前述右框架部和左框架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后,在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处连结;
前述隔离构件被安装在前述座垫支架与前述安装支架上,且前述隔离构件的上部被安装在前述安装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77696.9A CN105752244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跨坐型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77696.9A CN105752244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跨坐型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2244A CN105752244A (zh) | 2016-07-13 |
CN105752244B true CN105752244B (zh) | 2018-04-17 |
Family
ID=5633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77696.9A Active CN105752244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跨坐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522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3525B (zh) * | 2016-12-30 | 2020-04-0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81546A (ja) * | 1996-12-24 | 1998-07-07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8068868A (ja) * | 2007-12-03 | 2008-03-27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CN102963472A (zh) * | 2011-08-31 | 2013-03-1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CN203005648U (zh) * | 2011-11-22 | 2013-06-19 | 铃木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 |
-
2014
- 2014-12-15 CN CN201410777696.9A patent/CN1057522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81546A (ja) * | 1996-12-24 | 1998-07-07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8068868A (ja) * | 2007-12-03 | 2008-03-27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CN102963472A (zh) * | 2011-08-31 | 2013-03-1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 |
CN203005648U (zh) * | 2011-11-22 | 2013-06-19 | 铃木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2244A (zh) | 2016-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65731B2 (en) | Canist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US8336656B2 (en) | ECU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
JP5930376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CA2925865A1 (en) | In-vehicle picture storage device for motorcycle | |
JP554689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温センサ配置構造 | |
US20130249238A1 (en) | Windbreak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 |
US10071655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7588111B2 (en) | Rear shock absorb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
JP6539700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5752244B (zh) | 跨坐型车辆 | |
BRPI1002424A2 (pt) | motocicleta | |
AU2008200724B2 (en) |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 vehicle | |
CN111148685B (zh)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 |
JP704678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5494401B2 (ja) | 車両のアクセルポジションセンサ配置構造 | |
WO2021172422A1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7086220B2 (ja) | 調整弁配置構造 | |
CN102733958B (zh) | 跨骑式车辆 | |
JP2583037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TWI579183B (zh) | 跨坐型車輛 | |
JP679568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3183073B (zh) | 骑乘型车辆 | |
CN103183084B (zh) | 骑乘型车辆 | |
TWI776555B (zh) | 跨騎型車輛 | |
JP5865882B2 (ja) | 自動2輪車のリザーブタンク配置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