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7341U -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7341U
CN202937341U CN2012203339038U CN201220333903U CN202937341U CN 202937341 U CN202937341 U CN 202937341U CN 2012203339038 U CN2012203339038 U CN 2012203339038U CN 201220333903 U CN201220333903 U CN 201220333903U CN 202937341 U CN202937341 U CN 202937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tor
variable speed
infinite variable
hyaulic infin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339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49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70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13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25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47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89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7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73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发动机的冷却效率优异,能够容易地进行保养、检查。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结构来解决。使发动机(20)的驱动力变速并输出到风扇(40)侧的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配置在发动机室(8)中的靠近机体内侧的部位,借助于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的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的变速动作,能够自如切换到冷却状态和除尘状态,冷却状态为正转驱动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外侧向内侧吸入外部空气的状态;除尘状态为反转驱动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内侧向外侧吹出风的状态。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室的空间,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原动部结构,其中,在发动机室中从机体外侧朝内侧并列地配置散热器、风扇、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和发动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882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原动部中,在朝发动机送出由风扇吸入的外部空气时,液压式无级变速器有可能成为障碍而使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
此外,由于液压式无级变速器配置在发动机与风扇之间,因此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保养、检查作业难以进行。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课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如下所述。
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是一种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设置有容纳发动机(20)的发动机室(8),在该发动机室(8)中的发动机(20)的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散热器(80),在该散热器(80)的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过滤体(12),在所述发动机(20)与散热器(80)之间的部位配置有风扇(40),所述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构成为:使所述发动机(20)的驱动力变速并输出到风扇(40)侧的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8)中的靠近机体内侧的部位,借助于该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的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的变速动作,能够自如切换到冷却状态和除尘状态,所述冷却状态为正转驱动所述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外侧向内侧吸入外部空气的状态;所述除尘状态为反转驱动所述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内侧向外侧吹出风的状态。
关于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在从风扇(40)的旋转轴心方向观察时,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配置在该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
关于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在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上部内侧的上侧框架(15)支承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
关于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在所述发动机室(8)的上部设置有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够开闭的支承板(6B),使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面对该支承板(6B)的下方。
关于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在所述散热器(80)的内侧具备遮蔽罩(61、81),利用支承于该遮蔽罩(61、81)的框架(64)轴支承风扇(40)。
关于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在所述散热器(80)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配置有油冷却器(85A、85B),该油冷却器(85A、85B)用于对设置于车体的液压设备的工作油进行冷却,在该油冷却器(85A、85B)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有对被吸入到发动机(2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90)和对空调设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凝器(91)。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正转驱动风扇(40),冷却散热器(80)和发动机(20),并且,能够使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向反转方向进行变速动作来反转驱动风扇(40),从过滤体(12)的内侧向外侧吹出风,从而除去附着于过滤体(12)的尘埃。
此外,在发动机室(8)中的与风扇(40)相反侧的部位配置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不会妨碍风扇(40)的送风,能够高效率地冷却发动机(20)。
此外,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不配置在发动机(20)与散热器(80)之间的部位,因此能够将风扇(40)配置在接近发动机(20)与散热器(80)的部位。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原动部的左右宽度,并且能够使风扇(40)的冷却风有效地作用于散热器(80)和发动机(20),能够提高发动机(20)的冷却效率。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效果以外,在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配置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因此风扇(40)的送风容易到达发动机(20),能够高效率地冷却发动机(20)。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将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支承于位于发动机(20)上部内侧的上侧框架(15),因此发动机(20)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到该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能够减少振动引起的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的动作不良。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使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面对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够开闭的支承板(6B)的下方,因此能够打开该支承板(6B)来保养、检查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够将风扇(40)支承于遮蔽罩(61、81)。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油冷却器(85A、85B)配置在散热器(80)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在油冷却器(85A、85B)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对被吸入到发动机(2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90)和对空调设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凝器(91),因此能够抑制冷凝器(91)和中间冷却器(90)造成的风扇(40)的吸气阻力的增加,能够高效地冷却散热器(60),能够防止发动机(20)的输出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原动部的主视图。
图5是原动部的俯视图。
图6是从图5中的A-A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7是从图5中的B-B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8是主要部分动力传递图。
图9是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图。
图10是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俯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右侧视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图,(a)是原动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b)是原动部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c)是原动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主视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右侧视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附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原动部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机体框架;
6A:座位(就座座位);
6B:支承板;
8:发动机室;
12:过滤体;
15:上侧框架;
20:发动机;
30: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器(液压式无级变速器);
35:传动带;
33:第一输出轴(输出轴);
40:风扇;
61:遮蔽罩;
64:框架;
80:散热器;
81:遮蔽罩;
85A:油冷却器;
85B:油冷却器;
90:中间冷却器;
91: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再者,为了容易理解而方便起见地示出方向来进行说明,但并不由于这些而限定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联合收割机中,在机体框架1的下方设有由在土壤面上行走的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走装置2,在机体框架1的上方左侧设有进行脱粒和筛选的脱粒装置3,在脱粒装置3的前方设有收获田地中的谷物杆的收割装置4。利用脱粒装置3脱粒和筛选出来的谷粒积存在设置于脱粒装置3的右侧的谷粒箱5中,利用排出筒7将积存的谷粒排出到外部。此外,在机体框架1的上方右侧设有驾驶室6,该驾驶室6具备供操作者搭乘的操作部,在驾驶室6的下方设有发动机室8。
在发动机室8的发动机盖11设有由穿孔铁板等构成的过滤体12(12A、12B、12C)。此外,还能够使过滤体12A、12B、12C的孔眼尺寸相同,但优选使未与风扇40对置地设置的过滤体12A的孔眼尺寸大,使与风扇40对置地设置的过滤体12B、12C的孔眼尺寸小。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发动机盖11的内侧,从外侧依次配置有中间冷却器90、油冷却器85、散热器80、风扇40和发动机20,在发动机20的内侧(与风扇40相反的一侧)的上方,以偏向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
中间冷却器90是为了提高发动机20的燃烧效率而冷却燃烧用的混合气的设备,其能够自如拆装地安装于在散热器80的外侧设置的支承部件。
油冷却器85是冷却升降用气缸和变速箱的驱动用油的设备,其安装于设置在散热器80的外侧的支承部件。再者,还可以按每个用途来设置多个油冷却器85。
散热器80是对被发动机20加热了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设备,其与发动机20的冷却水路径即歧管连接。
散热器80配置在油冷却器85与风扇40之间,在散热器80的外侧设有安装中间冷却器90和油冷却器85的支承部件,在散热器80的内侧设有围绕风扇40的遮蔽罩81以提高后述的风扇40的吸入效率。
优选的是:遮蔽罩81的形状为沿着风扇40的外周而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并为了减小风扇40的吸入外部空气的阻力,利用薄板状的钢板来进行成型加工遮蔽罩81。
风扇40是这样的设备:在正转驱动状态下,经发动机盖11的过滤体12A~12C吸入外部空气,冷却散热器80和发动机20,在反转驱动状态下,经过滤体12A~12C排出机体内侧的内部空气,同时除去附着于过滤体12A~12C的秸秆屑、尘埃等。
风扇40由叶片40A和支承叶片40A的基部的中心部40B构成,向内侧(发动机20侧)延伸的输入轴41安装于风扇40的中心部40B,带轮42被轴支承于输入轴41的内侧端部。
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是进行风扇40的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的切换、以及传递到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输入轴31的发动机20的旋转(驱动力)的增减速的设备。
关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为了高效地进行风扇40的吸气和排气,减少发动机20的振动所产生的影响,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经由托架(安装金属件)而安装在上侧框架15上,该上侧框架15架设于从机体框架1竖立设置的发动机室8的前侧框架13和后侧框架14。此外,为了防止产生于发动机20的振动的传递,发动机20经由发动机支架(engine mount)24而安装于机体框架1,为了减少部件数量,在托架安装有耳轴和控制齿轮等,所述耳轴用于进行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的切换,所述控制齿轮用于进行旋转(驱动力)的增减速。再者,利用耳轴将从后述的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传递来的旋转变更为逆旋转。即,在从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传递来的旋转为正转的情况下,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旋转为反转,在传递来的旋转为反转的情况下,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旋转变更为正转。
如图4所示,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配置在发动机20的内侧(风扇40的相反侧)的上方,如图5所示,为了对发动机20的进气进行增压,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配置在比发动机20的排出气体所流入的涡轮机25靠前方的位置,而且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配置在比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靠后方的发动机20的曲轴21的上方附近,如图6所示,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与驾驶室6内的座位(就座座位)6A一同配置在能够自如开闭的支承板6B的下方,如图7所示,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配置成偏向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
再者,输送压缩空气的压缩机45并列地配置在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大致后方,在发动机20的后方,为了除去从发动机20中排出的排出气体中所含的不纯物质而设有柴油微粒捕集过滤器26,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设置成比座部6A的正下方偏向内侧。
带轮22被轴支承于发动机20的内侧(风扇40的相反侧)的曲轴21的末端部,带轮152被轴支承于在发动机20的前方配置的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输入轴151的末端部,在带轮22和带轮152卷绕有传动带23,发动机20的旋转被传递到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再者,关于传动带23,为了提高传动带23的耐久性,在图6的箭头所示的发动机20的带轮22的反转驱动状态时(风扇40的正转驱动状态时),利用张力臂23A的辊23B推压传动带23的松弛侧。
在被轴支承于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输入轴151的末端部的带轮152、和被轴支承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内侧(风扇40的相反侧)的输入轴31的末端部的带轮32,卷绕有传动带153,传递到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旋转被传递到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再者,关于传动带153,为了提高传动带153的耐久性,在图6的箭头所示的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带轮152的反转驱动状态时(风扇40的正转驱动状态时),利用张力臂153A的辊153B推压传动带153的松弛侧。
在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外侧(风扇40侧)设有:为长轴的第一输出轴(输出轴)33,其将发动机20的旋转传递到风扇40并且横穿发动机20的上方;和为短轴的第二输出轴36,其将发动机20的旋转传递到压缩机45。
带轮34被轴支承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第一输出轴33的末端部,带轮42被轴支承于风扇40的输入轴41的末端部,在带轮34与带轮42卷绕有传动带35,传递到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旋转被传递到风扇40。再者,关于传动带35,为了提高传动带35的耐久性,在图7的箭头所示的风扇40的正转驱动状态时,利用张力臂35A的辊35B推压传动带35的松弛侧。
带轮37被轴支承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第二输出轴36的末端部,带轮47被轴支承于压缩机45的输入轴46的末端部,在带轮37和带轮47卷绕有传动带38,传递到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旋转被传递到压缩机45。再者,还能够将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旋转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输入轴31的带轮32传递到压缩机45。
如图9所示,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流入管110和流出管111分别连接于液压阀装置200与油冷却器85之间的液压回路。利用油冷却器85冷却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流出的驱动油,因此无需在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设置专用的制冷剂用供给泵。
驱动用油从油箱201经由除去浮游物等的过滤器202而流入到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流入到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一部分的驱动用油从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流入到液压阀装置200,然后,从液压阀装置200经由油冷却器85而再次流入到油箱201中,该液压阀装置200具有驱动升降用气缸和变速箱的作业阀。
此外,流入到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的一部分的驱动用油从行走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0经由过滤器203和分流阀204而流入到收割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5,然后,从收割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155流入到油箱201中。
如图10所示,在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中,为了迅速地进行风扇40的中立状态(不进行正转和反转驱动的状态)并加快风扇40的反转驱动状态下的旋转速度,在正转侧设置有孔(orifice)114。具有与输入轴31连接的稳定式液压泵112以及与输出轴33连接的可变式液压马达113。为了将传递到输入轴31的旋转增减速并输出到输出轴33、36,利用设置在驾驶室6的操作杆改变进行远程操作的可变式液压泵112的斜板115的倾斜角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室8的发动机盖11的内侧,从外侧起依次地配置有中间冷却器90、油冷却器85、散热器80、风扇40和发动机20,在发动机20的内侧的上方,以偏向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在与轴支承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第一输出轴33的带轮34相邻的内侧,配置有上侧风扇50。
上侧风扇50的外径形成得比带轮34的外径大一些,上侧风扇50的中心部被支承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的第一输出轴33。此外,上侧风扇50的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与风扇40的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一致。
是这样的设备:在上侧风扇50的正转驱动状态时,经由发动机盖11的过滤体12A而吸入外部空气,特别是,冷却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和驾驶室6内的座部6A的前方部,在反转驱动状态时,除去特别是附着于过滤体12A的秸秆屑、尘埃等。再者,为了使第二风扇50抽吸的外部空气流向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驾驶室6内的座位6A的前方部,优选设置与发动机22相邻的隔板51。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3~16所示,在发动机室8的内侧配置发动机20,在发动机20的外侧(吸入外部空气的上游侧)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散热器80,在发动机20与散热器80之间配置进行正转和反转驱动的风扇40。此外,在散热器80的外侧上下地配置油冷却器85A、85B,在配置于下侧的油冷却器85B的外侧配置中间冷却器90,在配置于上侧的油冷却器85A的外侧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冷凝器91。
为了防止在发动机20所产生的振动的传递,将发动机20经由发动机支架24安装于机体框架1,发动机20的输出轴即曲轴(省略图示)朝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延伸设置。此外,曲轴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传动带而传递到驱动风扇40并设置在发动机20的上侧的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
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是进行传递到输入轴的旋转的增减速、以及风扇40的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的切换的设备,为了高效率地进行风扇40的吸气和排气,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偏向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地配置在的发动机20的上方左侧。再者,能够利用设置在驾驶室6内的操作开关等对旋转的增减速、以及正转和反转驱动状态的切换进行远程操作。
利用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进行了增减速等的旋转被传递到带轮34,该带轮34支承于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输出轴33的端部。
为了防止从风扇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超过发动机20地延伸设置的第一输出轴33的挠曲,轴支承第一输出轴33的输出管33A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经由支承部件6G而被支承于配置在驾驶室6的下部的框架6F。
图17是从机体的右侧观察风扇40和散热器80的周围的主要部分的图。如该图17所示,为了防止由于后述的传动带35的张力而造成的第一输出轴33的末端部的挠曲,利用框架136、137支承对第一输出轴33进行轴支承的输出管33A的末端部。再者,框架136配置成从后述的框架64的中间部起平缓地前高后低地倾斜,框架137从框架64的中间部起朝上方垂直配置。
设置在框架136的基部的托架136A安装在框架64的中间部,在设置于框架136的末端部的支承部件136B中,在与输出管33A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切口部。同样地,设置在框架137的基部的托架137A安装在框架64的中间部,在设置于框架137的末端部的支承部件137B中,在与输出管33A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切口部。
传递到带轮34的旋转经由传动带35而传递到带轮42。此外,如图17所示,为了良好地维持风扇40抽吸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带轮34配置成偏向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关于传动带35,为了提高传动带35的耐久性,在风扇40的正转驱动状态时,利用设置在张力臂35A的末端的辊35B推压传动带35的松弛侧。
再者,从联结部件35D卸除与张力臂35A的基部连接的弹簧35C以放松传动带35的张力后,从带轮42拆除传动带35,从而能够对发动机20等进行保养检查。
传递到带轮42的旋转经由输入轴42而传递到风扇40。风扇40是这样的设备:在正转驱动状态下,经由发动机盖11的过滤体12(12A~12D)而吸入外部空气,冷却散热器80和发动机20,在反转驱动状态下,经由过滤体12A~12D来排出机体内侧的内部空气,同时除去附着于过滤体12A~12D的秸秆屑、尘埃等。
风扇40由叶片40A和支承该叶片40A的基部的中心部40B构成,在风扇40的中心部40B安装有将带轮42支承于一端的输入轴41的另一端。此外,利用设置于框架64的轴承64A将输入轴41轴支承为能够自如旋转,所述框架64的基部被支承于遮蔽罩61,所述框架64的末端部朝输入轴41延伸设置。
在风扇40的外侧配置有散热器80。散热器80是冷却被发动机20加热了的冷却水的设备,散热器80的下部经由框架66而安装于机体框架1,散热器80的上部与发动机20的冷却水路径即歧管连接。此外,为了提高风扇40的吸入效率,在散热器80的内侧设有围绕风扇40的遮蔽罩61。优选的是:遮蔽罩61的形状为沿着风扇40的外周而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并为了减小风扇40的吸入外部空气的阻力,利用薄板状的钢板来进行成型加工遮蔽罩61。
在散热器80的上侧后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52。空气滤清器52是除去提供给发动机20的空气中的不纯物质的设备。
为了容易地对装在空气滤清器52内的过滤器等进行保养和检查,将空气滤清器52的进气口52A配置在外侧,将排气口52B配置在内侧,并接近发动机盖11的内侧来配置空气滤清器52的后端部。再者,在空气滤清器52的外端部设有开闭盖,能够对装在内部的过滤器等进行拆装作业。
为了防止排出的稻秸等的粉尘侵入到内侧,在散热器80的外侧配置有由钢材等构成的分离板65。分离板65的下部安装在框架66,分离板65的上部经由托架67、67而安装于配置在发动机室8的上部的前后侧框架。此外,如图18所示,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外部空气的吸入,在分离板65的与空气滤清器52、散热器80的右表面对置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开口部65A、65B。
在分离板65的外侧配置有油冷却器85A、85B。油冷却器85A是冷却变速箱的驱动用油的设备,油冷却器85B是冷却升降用气缸的驱动用油的设备,油冷却器85A、85B分别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能够自如拆装地安装于配置在散热器80的外侧的分离板65。
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外部空气的吸入,如图15所示,油冷却器85A不覆盖散热器80的上侧部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热器80的上侧部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同样地,比油冷却器85A小型的油冷却器85B不覆盖散热器80的下侧部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热器80的下侧部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油冷却器85B的外侧配置有中间冷却器90。为了提高发动机20的燃烧效率,中间冷却器90是冷却燃烧用的混合气的设备,中间冷却器90的前端部被支承于前侧框架62A,后端部经由上下两根联结部件69C、69C而被支承于后侧框架62B。再者,前侧框架62A的上下部分别能够自如拆装地安装于分离板65的前部,后侧框架62B的上下部分别能够自如拆装地安装于分离板65的后端部。
如图15所示,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外部空气的吸入,中间冷却器90不覆盖散热器80的下侧部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并且不覆盖油冷却器85B的整体,而是配置成偏向散热器80的下侧部的前后方向的后侧。此外,从风扇40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中间冷却器90的下端部配置在该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下端部附近。再者,中间冷却器90是特性因温度而大受影响的设备,中间冷却器90优选配置在比受温度影响小的油冷却器85B靠外侧的位置。
中间冷却器90的进气口80A利用橡胶制的软管83而与发动机20的涡旋机侧的歧管122连接,中间冷却器90的排气口80B利用橡胶制的软管82而分别与发动机20的压缩机侧的歧管22连接。为了简易地进行设置,优选软管83、82构成为如下的分割结构:利用具有安装于分离板65的连通口的凸缘83C、82C,将配置在比分离板65靠外侧的位置的外侧软管和配置在内侧的内侧软管连接起来。
为了提高油冷却器85A的冷却效率,在油冷却器85A的外侧,隔开一定的间隔(中间冷却器9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宽度尺寸)地配置有冷凝器91。冷凝器91是冷却驾驶室6的空调设备使用的制冷剂的设备,冷凝器91的前端部被支承于超过中间冷却器90地延伸的前侧框架62A的末端部,冷凝器91的后端部经由形成为大致T形的联结部件69A和形成为大致I形的联结部件69B而被支承于超过中间冷却器90地延伸的后侧框架62B的末端部。
如图15所示,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外部空气的吸入,冷凝器91不覆盖散热器80的上侧部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而是配置在散热器80的上侧部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且,为了减少与油冷却器85A重叠的部位,冷凝器91配置成偏向散热器80的上侧部和油冷却器85A的上下方向的上侧。再者,冷凝器91是特性因温度而大受影响的设备,优选冷凝器91配置在比受温度影响小的油冷却器85A靠外侧的位置,冷凝器91的上端部配置成比分离板65的开口部65A偏向上侧。
为了容易地进行驾驶室6的门6D的开闭,并在门6D开闭时防止发动机盖11的不慎开闭,如图16所示,优选的是,在俯视时,设置在驾驶室6的与门6D的外周对置的外侧部位的密封部件6E配置成:比设置于分离板65的与发动机盖11的外周对置的外周部位的密封部件65E靠外侧。
此外,为了防止密封部件6E因露出而提前劣化并防止密封部件6E的脱落,优选将发动机盖11B配置在沿发动机盖11的开闭轴11A侧的上下方向配置的密封部件6E的外侧。

Claims (6)

1.一种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设置有容纳发动机(20)的发动机室(8),在该发动机室(8)中的发动机(20)的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散热器(80),在该散热器(80)的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过滤体(12),在所述发动机(20)与散热器(80)之间的部位配置有风扇(40),
所述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构成为:
使所述发动机(20)的驱动力变速并输出到风扇(40)侧的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配置在所述发动机室(8)中的靠近机体内侧的部位,
借助于该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的向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的变速动作,能够自如切换到冷却状态和除尘状态,所述冷却状态为正转驱动所述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外侧向内侧吸入外部空气的状态;所述除尘状态为反转驱动所述风扇(40)从而从过滤体(12)的内侧向外侧吹出风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
在从风扇(40)的旋转轴心方向观察时,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配置在该风扇(40)的旋转轨迹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
在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上部内侧的上侧框架(15)支承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发动机室(8)的上部设置有支承就座座位(6A)的能够开闭的支承板(6B),使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器(30)面对该支承板(6B)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散热器(80)的内侧具备遮蔽罩(61、81),利用支承于该遮蔽罩(61、81)的框架(64)轴支承风扇(4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其中,
在所述散热器(80)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配置有油冷却器(85A、85B),该油冷却器(85A、85B)用于对设置于车体的液压设备的工作油进行冷却,在该油冷却器(85A、85B)与过滤体(12)之间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配置有对被吸入到发动机(20)中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90)和对空调设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凝器(91)。
CN2012203339038U 2011-12-27 2012-07-10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73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4968A JP5517077B2 (ja) 2011-12-27 2011-12-27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1-284968 2011-12-27
JP2012101387A JP5672561B2 (ja) 2012-04-26 2012-04-26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2-101387 2012-04-26
JP2012124740A JP5678922B2 (ja) 2012-05-31 2012-05-31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2-124740 2012-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7341U true CN202937341U (zh) 2013-05-15

Family

ID=4832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3390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7341U (zh) 2011-12-27 2012-07-10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N201210238885.XA Active CN103184922B (zh) 2011-12-27 2012-07-10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8885.XA Active CN103184922B (zh) 2011-12-27 2012-07-10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47129B1 (zh)
CN (2) CN202937341U (zh)
TW (1) TWI4838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0968A (zh) * 2013-08-26 2015-03-1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N107167032A (zh) * 2017-05-03 2017-09-1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吸入式空气冷却器及过滤装置的除尘方法、系统
CN108473026A (zh) * 2016-01-28 2018-08-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3512B1 (ko) 2015-04-30 2022-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이에 적용되는 컨트롤 장치
JP6142946B1 (ja) * 2016-05-25 2017-06-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13293816A (zh) * 2021-05-20 2021-08-24 山东锐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锤打锤专用挖掘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0723B2 (ja) * 1991-07-11 1997-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H0633765A (ja) * 1992-07-13 1994-02-08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JPH08189357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冷却風供給ファンの逆転駆動機構
JPH10169439A (ja) * 1996-12-09 1998-06-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JP3441633B2 (ja) * 1997-09-22 2003-09-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01348909A (ja) * 2000-06-02 2001-12-21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
JP4559663B2 (ja) * 2001-05-25 2010-10-1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冷却用ファン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008088823A (ja) * 2006-09-29 2008-04-17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824715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動農機の制御装置
JP2009092046A (ja) * 2007-10-12 2009-04-30 Caterpillar Japan Ltd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冷却ファンの正逆転切換え機構
KR101071182B1 (ko) * 2008-11-27 2011-10-10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JP2010280324A (ja) * 2009-06-05 2010-12-16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カバー除塵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0968A (zh) * 2013-08-26 2015-03-1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N108473026A (zh) * 2016-01-28 2018-08-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CN107167032A (zh) * 2017-05-03 2017-09-1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吸入式空气冷却器及过滤装置的除尘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922A (zh) 2013-07-03
CN103184922B (zh) 2015-04-22
KR101347129B1 (ko) 2014-01-02
TWI483860B (zh) 2015-05-11
TW201325941A (zh) 2013-07-01
KR20130075634A (ko) 201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37341U (zh)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CA2779475C (en) Windrower tractor with parallel heat exchangers for cooling of engine and associated fluids
CN102529691B (zh) 作业车辆的原动部结构
JP2014167286A (ja) 作業車両
JP5288290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3154778A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5678922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0058613A (ja) コンバインの除塵装置
JP2014064519A (ja) コンバイン
US2896594A (en) Air intake system for harvesting machines
JP6378049B2 (ja)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装置
JP2013247908A5 (zh)
JP583776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669232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原動部構造
JP2016021965A (ja) コンバイン
JP5517077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5672561B2 (ja)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KR20120085655A (ko) 콤바인
JP2013155707A (ja) 作業車輌及びこの作業車輌としてのコンバイン
JP4056405B2 (ja) 草刈機の冷却構造
CN203378263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3226970A5 (zh)
JP2016021966A (ja) コンバイン
JP497315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3226037U (zh) 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