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430B -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 Google Patents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430B
CN1989430B CN2005800246443A CN200580024644A CN1989430B CN 1989430 B CN1989430 B CN 1989430B CN 2005800246443 A CN2005800246443 A CN 2005800246443A CN 200580024644 A CN200580024644 A CN 200580024644A CN 1989430 B CN1989430 B CN 1989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eet material
high reflection
layer
proof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46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9430A (zh
Inventor
木暮真巳
川东宏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9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4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at least one of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metal
    • G02B5/0858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at least one of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metal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single metallic layer with one or more dielectric layers
    • G02B5/086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at least one of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metal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a single metallic layer with one or more dielectric layers incorporating one or more organic,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2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 G02B5/0841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为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片材,其中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在96%或以上,在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30%或更低,并且所述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为0.3%或更低,以及采用它的热成型物品和机壳。在液晶背光单元或类似物的反光应用中,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采用它的热成型物品或机壳可以防止从灯座部分漏出光,还可以将多个背光单元组件集成到单个物体中用以提高片材的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以及采用它的热成型物品和机壳。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反射器、照明设备以及光源组件,例如用在房间和各种设备等中的荧光灯管、LED(发光二极管)、EL(电致发光)、等离子体和激光器;以及采用它的热成型物品和机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应用有着显著的增加,预计不仅在笔记本式个人电脑屏幕的常规应用中,而且特别在液晶电视机的应用中都有会明显的增长。液晶显示器自身并不发光。在小于20英寸(51cm)的小型液晶电视机、个人电脑的液晶监示器、笔记本式个人电脑等等当中,采用的是边光式背光作为光源,其中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的侧面并且与光学波导一同使用。20英寸(51cm)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TV和个人电脑监示器)采用的是直下式背光,其中多个荧光灯(冷阴极荧光灯管)直接设置在液晶屏下方。因此对于这种光源组件的需要不断增加。
各背光采用荧光灯管作为光源和反光薄膜以便有效地透过光线到达液晶单元。在边光式背光中,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之类的物质位于光学波导下,而作为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反射器,采用的是泡沫PET薄膜或泡沫聚丙烯(PP)薄膜与Al板互相粘合的粘结物件,超临界泡沫PET片材等等。其中,经常使用泡沫PET薄膜/Al板粘结物件的弯曲加工物件。
此外,近年来,利用聚碳酸酯树脂(PC树脂)的优异特性,提出了各种有关反光材料(注模物品)的技术,例如与特殊无机填料共混、与其它聚合物混合,与泡沫材料结合等等。PC树脂热成型反射器优于当前使用的弯曲加工的PET薄膜/Al板物品的地方在于对树脂的形状设计比对金属作业容易,光学设计很容易反映在树脂形状中,树脂的重量较轻以及加工成本方面的优势。
在直下式背光中,由于反射器用于与多个光源(冷阴极荧光灯管)紧密接触,故需要对光源波长的耐光性。冷阴极荧光灯管除了发出用作液晶光源的可见光区域的光之外,还发出波长在200到400nm的紫外光,而该紫外光加速了反射元件的光学降解过程。随着光学降解过程的进行,组成反射器的树脂颜色变黄,并且反射器的反射性能降低。因此,为了使白色PET薄膜具有耐光性,提出了混合式光稳定剂和涂层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至3)。
由于边光式背光包括多个元件,例如罩住光学波导的灯罩、反射膜、支持光学波导的框架以及遮光带,人们希望能够简化组装过程和元件的操作并降低其成本。
边光式背光单元(BLU)的主要关键性特征包括遮光性能以及亮度。如果液晶监示器中的遮光性能不足,则屏幕末端会出现光线模糊化。为了防止光线透过,通常使用金属制的灯罩或者在各个需要的单元部位贴上遮光带。
由于常规的边光式BLU包括大量元件,并且如上所述用于遮光的装置很复杂,用户希望该单元能够实现模块化。
此外,以小型化的笔记本式个人电脑为代表,还同时促进了BLU厚度的减小,而对于这些产品的机壳、框架和反射器来说,即使在厚度减小的情况下也需要保证高反射性和足够的遮光能力。
尽管具有较小片材厚度的反射膜在可操作性例如弯曲性上十分优秀,但由于透光率较大,其存在遮光能力的问题。同时,片材厚度较大的话,则遮光能力较高,但存在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而且,当厚度变小时,需要氧化钛的含量更高以获得较高的遮光性,而由于氧化钛表面的反应基团,即使加入了稳定剂或类似物,也不能阻止成型过程中更加频繁地发生聚碳酸酯的变色或银化(银纹)。
通过上述背景可知,强烈需要有一种高反射性的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遮光性而不会损失可操作性。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No.2001-228313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No.2002-40214
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No.2002-90515
[发明公开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反射率和遮光能力(即总透光率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采用它的热成型物品和机壳,特别是适用于模块化背光单元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物品和机壳。
本发明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上述目标可以这样实现:在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片材中使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不小于特定值,在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总反光率(Y值)不大于特定值,并且该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不大于特定值。这样就实现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旨在提供:
(1)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为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片材,其中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96%或更高,在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30%或更低,并且所述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为0.3%或更低,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含有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和氧化钛的树脂组合物,
(3)根据上述(2)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包含的所述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和氧化钛的质量比在60∶40到85∶15,
(4)根据上述(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当在包括三层以上的多层片材中反射层作为第一层时,第二层的总反光率(Y值)为80%或以上。
(5)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所述第二层和其下面层中的至少一层包括含有第一层回收材料或根据上述(1)到(4)中任何一项的多层高反射片材回收材料的组合物,
(6)根据上述(1)到(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与所述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是具有黑色涂料的遮光性涂层,
(7)根据上述(1)到(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所述第一层的表面具有耐光性涂层,
(8)根据上述(1)或(4)到(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所述第一层为泡沫材料,
(9)根据上述(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具有弯曲铰链部件,
(10)采用根据上述(1)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制成的热成型物品,以及
(11)采用根据上述(9)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利用其弯曲铰链部件组装的机壳,其中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粘合在另一个热塑性树脂的模制物品上,或者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彼此粘结在一起。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耐光涂层
2高反射层
3回收层
4高反射中间层
5遮光性涂层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将详细解释本发明。
(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
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是一种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片材,其中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96%或以上,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30%或以下,并且所述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小于0.3%。
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中,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需要在96%以上,优选97%或以上,更优选98或%以上。这里,这种高反射率可以通过调节氧化钛的含量实现,后面对其有所说明。
此外,与上述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需要在30%或以下,优选在20%或以下,更优选在10%或以下。而且,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需要在0.3%或以下,优选在0.2%或以下,更优选在0.1%或以下。这种具有低反光率和优异遮光性的片材可以通过调节遮光涂层实现,后面对其有所说明。
这里,如果反光率小于96%或透光率为0.3%或以上,则在预期的反射用途中难以获得足够的亮度。
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厚度优选在0.2到2mm,更优选在0.3到1.8mm,最优选在0.4到1.5mm。这里,如果片材的厚度小于0.2mm,则当面积较大的反射器热成型时,会出现下陷,很难避免出现不均匀的厚度,并且容易在表面上形成不规则的反光。如果片材厚度超过2mm,则在热成型过程中加热时一个表面、内部和相对表面之间容易形成温度差,并且难以获得具有均匀反射性质的成型物品。
作为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反射层,优选使用包括含有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和氧化钛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反射层。另一个优选的实例是采用包括聚酯、聚烯烃、聚酰胺、聚氨酯、聚苯硫醚等的热塑性薄膜的白色薄膜。
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优选是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物(下文中可称为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下文中可简称为PC-POS共聚物)可包括各种共聚物,其优选包括具有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部分,所述重复单元的结构如下列通式(1)所表示:
[通式1]
[式中,R1或R2分别为卤原子(例如氯、氟、或碘)或具有1到8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m或n分别为0到4的整数;当m是2到4时,各个R1可以相同或不同;当n是2到4时,各个R2可以相同或不同;而Z表示具有1到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具有2到8个碳原子的烷叉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乙叉基、异丙叉基等等)、具有5到15个碳原子的亚环烷基或具有5到15个碳原子的环烷叉基(例如,亚环戊基、亚环己基、环戊叉基、环己叉基等等)、单键、-SO2-、-SO-、-S-、-O-键、或-CO-键,或者
[通式2]
Figure S05824644320070124D000061
以上通式(2)或(2’)所示的连接],以及包含以下通式(3)所示结构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部分:
[通式3]
Figure S05824644320070124D000062
[式中,R3、R4、或R5分别为氢原子、具有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等等)或苯基;而p和q分别为0或1或以上的整数,并且p和q之和为1或以上的整数]。这里,聚碳酸酯部分的聚合度优选为3到100、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聚合度优选为2到500。
以上所述的PC-POS共聚物是包括具有上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部分和具有上述通式(3)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嵌段共聚物,其粘度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40,000、更优选为12,000~35,000。这种PC-POS共聚物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式制造:将预先制备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下文简称为PC低聚物),它将提供聚碳酸酯部分,和末端具有反应基团的聚有机硅氧烷,它将提供聚有机硅氧烷部分,(例如,聚二烷基硅氧烷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二乙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等),溶解于溶剂如二氯甲烷、氯苯和氯仿中,并利用三乙胺、氯化三甲基苄铵等等作为催化剂,通过添加含有双酚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来进行界面缩聚反应。此外,也可以使用日本专利申请(JP-B)No.S44-30105和日本专利申请(JP-B)No.S45-20510中描述的方法所制造的PC-POS共聚物。
这里,具有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PC低聚物可以容易地通过溶剂方法制造,即,在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中,在存在公知酸受体和分子量调节剂的情况下,使以下通式(4)所示二元酚:
[通式4]
Figure S05824644320070124D000071
[式中,R1、R2、Z、m和n与上面通式(1)中的那些相同。]与碳酸酯前体例如光气反应。也就是说,PC低聚物可以通过例如,在溶剂中如二氯甲烷中,在存在公知酸受体和分子量调节剂的情况下,使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例如光气反应来制造。此外,PC低聚物也可以通过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如碳酸酯化合物的酯交换反应来制备。
上面通式(4)表示的二元酚包括各种酚类。特别优选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常称作双酚A]。除双酚A外的二元酚可提及的有,例如,双(4-羟基苯基)链烷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和1,2-双(4-羟基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环烷如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和1,1-双(4-羟基苯基)环癸烷,4,4’-双羟基联苯,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醚和双(4-羟基苯基)酮等。此外,二元酚类还包括氢醌等等。上述二元酚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两种或更多种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碳酸酯化合物包括,例如碳酸二芳酯例如碳酸二苯酯,以及碳酸二烷酯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在使上述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从而制备聚碳酸酯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分子量调节剂。所述分子量调节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聚碳酸酯制备时常规使用的试剂。这种试剂包括例如一元苯酚,如苯酚、对甲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壬基苯酚和对十二烷基苯酚。
在本发明中,用于制造PC-POS共聚物的PC-低聚物可以是利用上述二元酚中的一种获得的均聚物,或者利用所述二元酚中的两种或多种获得的共聚物。此外,该PC-低聚物可以是利用多官能团芳香族化合物与上述二元酚的组合所获得的热塑性无规则支链化聚碳酸酯。
而且,为了制备其中正己烷可溶部分占1.0质量%或以下的PC-POS共聚物,优选的是,例如,共聚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含量在10%质量或更低,同时在使用量在5.3×10-3mol/(kg低聚物)或以上的催化剂例如叔胺的情况下,利用具有100个或以上通式(3)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来进行上述共聚化过程。
其次,包括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很容易制备,例如通过使所述二元酚与光气或碳酸酯化合物反应。即,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例如,在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中、在存在公知酸受体和分子量调节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例如光气进行反应来制造,或者在存在或不存在溶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如碳酸酯化合物的酯交换反应来制造。这里,所述二元酚可以与上述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相同或不同。
作为碳酸酯化合物和分子量调节剂,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那些。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是利用上述二元酚中的一种获得的均聚物,或者利用所述二元酚中的两种或多种获得的共聚物。此外,所述聚碳酸酯可以是利用多官能团芳香族化合物与上述二元酚的组合所获得的热塑性无规则支链化聚碳酸酯。所述多官能团芳香族化合物,通常称为支化剂,特别是包括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羟基苯基)-1,3,5-三异丙基苯、1-[α-甲基-α-(4’-羟基苯基)乙基]-4-[α’,α’-双(4”-羟基苯基)乙基]苯、间苯三酚、偏苯三酸、靛红双(邻甲酚)等等。
考虑到机械强度,尤其是Izod冲击强度、成型性和其它物理性质,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优选在13000到30000的范围,特别优选在15000到25000的范围。顺便提一下,所述粘度平均分子量(Mv)是基于等式[η]=1.23×10-5Mv0.83计算得到的值,特性粘度[η]是利用Ubbelohde粘度计在20℃时测量树脂的二氯甲烷溶液粘度而确定的。
具有这些特征的聚碳酸酯树脂可在市场上买到,例如芳族聚碳酸酯树脂例如Tarflon FN3000A,FN2500A,FN2200A,FN1900A,FN1700A和FN1500A(商品名,由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Ltd.制造)。
按照上述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的混合物加氧化钛的各成分总质量为100份计,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中的PC-POS混合比为5~85质量份,优选10~58质量份,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比为0~80质量份,优选10~75质量份。如果PC-POS的混合比低于5质量份,则所述聚有机硅氧烷不能充分地分散,导致难以获得足够的阻燃性。反之,PC-POS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比在优选范围时,则可以得到具有优异阻燃性的树脂。PC-POS中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含量可以根据最终获得的树脂组合物所要求的阻燃性水平来选择。基于PC-POS和聚碳酸酯树脂总量,PC-POS中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比例优选为0.3~10质量%、更好是0.5~5质量%。如果PC-POS中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比例小于0.3质量%,则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指数,因而不能获得所希望的阻燃性。如果PC-POS中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比例大于10质量%,则很可能显著降低树脂的耐热性,并提高树脂的成本。当聚有机硅氧烷部分的混合比在优选范围内时,则可以获得具有较为合适的氧指数、并因而具有优异阻燃性的树脂。这里,“聚有机硅氧烷”不包括后面将进行说明的有机硅氧烷中所包含的聚有机硅氧烷成分。
用于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反射层中的氧化钛是以微细粉末的形式使用的,以期赋予该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高反射度和低透明度,即高遮光性。可以通过氯法或者硫酸法制造各种颗粒尺寸份额的微细粉末氧化钛。尽管本发明中所用的氧化钛可以是金红石型或锐钛矿型,但鉴于热稳定性、耐候性和其它物理性质,优选为金红石型。而且,微细粉末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鳞片状、球状、无定形粉末中的任何形式。
氧化钛优选用铝和/或硅的氢氧化物,胺化合物、多羟基化合物等等进行表面处理。这种处理除了改善氧化钛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均匀分散度和分散态稳定性之外,还可改善与另外添加的阻燃剂的亲合性,并且这些性质的改善优选用于制造均匀的组合物。作为这里提到的氢氧化铝、氢氧化硅、胺化合物和多羟基化合物的实例,分别有水合氧化铝或水合二氧化硅、以及三乙醇胺、三(羟甲基)乙烷。上述表面处理的处理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在氧化钛微粒表面上应用的表面处理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但考虑到氧化钛的反光度和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性,优选大约占氧化钛量的0.1~10.0质量%。
尽管上述氧化钛粉末的颗粒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但平均颗粒尺寸在大约0.1~0.5μm的氧化钛适于有效地实现上述效果。以上述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加氧化钛中各组分的总质量为100份计,在涉及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混合的氧化钛的量为8~50质量份、优选15~40质量份。如果混合量小于8质量份,则遮光性不足,并且不利地是,反光度显著降低。如果混合量超过50质量份时,通过捏合和挤出的粒料制造变得困难,树脂的成型加工也变得困难,并易于增加成品中银纹出现的趋势。由于遮光性和高反光度是用于背光中的反射器或反射壳,特别是液晶电视、监视器等应用中的所需要的,因而氧化钛的混合量优选在15~30质量份的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氧化钛的表面酸量优选为10μmol/g或以上,而表面碱含量优选为10μmol/g或以上。如果表面酸量低于10μmol/g,或者表面碱含量低于10μmol/g,则氧化钛的分散不良并且模制产品的亮度可能不够高,因为氧化钛与作为稳定剂的有机硅氧烷化合物的反应性降低了。氧化钛的表面酸量更优选为15μmol/g或以上,进一步优选16μmol/g或以上,而氧化钛的表面碱量优选为20μmol/g或以上,进一步优选25μmol/g或以上。
当能够形成原纤维的聚四氟乙烯(下文简称为“PTFE”)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混合时,可以赋予所述树脂组合物预防熔体滴料的效果和高阻燃性。PTFE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0或以上、更优选在500,000~10,000,0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1,000,000~10,000,000的范围。以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和氧化钛的总质量为100份计,PTFE的量优选为0~1.0质量份、更优选0.1~0.5质量份。如果PTFE的量超过了1.0质量份,则不仅会对模制产品品的耐冲击性和外观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妨碍粒料的稳定制造,因为捏合和挤出过程中线材出料会产生波纹。当PTFE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实现适当的预防熔体滴料的效果,并获得具有优异阻燃性的球粒。
能够形成原纤维的聚四氟乙烯(PTFE)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按照ASTM标准分类为类型III的PTFE。具体地说,这类PTFE包括Tefon 6-J(商品名,DuPont-Mitsui Fluorochemicals,Co.,Ltd.制造),Polyflon D-1和Polyflon F-103(商品名,Dakin Industries,Ltd.制造)等等。除类型III之外,PTFE的实例还包括Algoflon F5(商品名,Montefluos S.p.A.制造)、Polyflon MPA FA-100(商品名,DakinIndustries,Ltd.制造)等等。可以组合使用这些PTFE中两种或多种。
能够形成原纤维的上述PTFE可以通过例如,在水性溶剂中,在过氧二硫化钠、过氧二硫化钾、或过氧二硫化铵的存在下,在0.007~0.7MPa的压力、0~200℃,优选20~100℃的温度下使四氟乙烯聚合得到。
本发明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优选混合有机硅氧烷以防止树脂降解并保持树脂的性能,如机械强度、稳定性和耐热性。特别地,所述有机硅氧烷包括烷基氢硅酮和烷氧基硅酮。
所述烷基氢硅酮包括,例如甲基氢硅酮、乙基氢硅酮等等。所述烷氧基硅酮包括,例如甲氧基硅酮、乙氧基硅酮等等。特别优选的烷氧基硅酮特别是含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酮化合物,其中烷氧基键直接或通过二价烃基连接到硅原子上。这种烷氧机硅酮化合物包括例如线型、环状、网状和部分支化线型有机聚硅氧烷,特别优选线型有机聚硅氧烷。更具体地说,优选分子结构中烷氧基通过亚甲基链键合到硅主链上的有机聚硅氧烷。
作为这种有机硅氧烷,可以适当地使用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SH1107、SR2402、BY16-160、BY16-161、BY16-160E、BY16-161E等等。
所要添加的有机硅氧烷的量尽管取决于所添加的氧化钛的量,但以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加氧化钛中各组分的总质量为100份计,其优选在0.05~2.0质量份。如果该量小于0.05质量份,则聚碳酸酯树脂会发生降解,并且树脂的分子量可能降低。如果该量超过2.0质量份,则在不利于节约成本,因为尽管有如此高的添加量,但效果上并没有看到显著的改善,并且由于成型材料表面上会出现银纹而容易损坏产品的外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除了添加上述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混合物、氧化钛、PTFE和有机硅氧烷之外,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无机填料、添加剂、其它合成树脂、弹性体等等。首先,作为用于提高机械强度或耐久性或者为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重量而混合的上述无机填料,值得一提有,例如玻璃纤维(GF)、碳纤维、玻璃珠、玻璃片、炭黑、硫酸钙、碳酸钙、硅酸钙、氧化铝、二氧化硅、石棉、滑石、粘土、云母、石英粉末等等。此外,作为上述添加剂,值得一提的有,例如抗氧化剂,例如位阻酚型抗氧化剂、位阻胺型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如苯并三唑型紫外线吸收剂或二苯甲酮型紫外线吸收剂,外部润滑剂如脂肪族羧酸酯型润滑剂、链烷烃型润滑剂、硅油和聚乙烯蜡,脱模剂,抗静电剂,着色剂等等。作为其它的合成树脂,值得一提的有,例如,各种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等。作为弹性体,值得一提的有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以及乙烯-丙烯橡胶、丙烯酸弹性体等等。
其次,包括上述热塑性薄膜的白色薄膜适用于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反射层。所述白色薄膜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任何薄膜,如果其外观是白色薄膜的话。例如,值得一提得有,在热塑性塑料薄膜中添加了有机或无机染料、细微颗粒或类似物的薄膜;内部生成有小泡的薄膜,它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将构成薄膜的树脂组合物和与该树脂组合物不相溶的树脂和/或有机或无机颗粒相混合,将混合物熔化并挤出,然后将挤出的材料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泡沫薄膜,其通过注射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以便通过挤出过程产生气泡来制备。特别是,在本发明的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性和亮度,所述薄膜优选内部生成有小泡,它的形成方法是通过将构成薄膜的树脂组合物和与该树脂组合物不相溶的树脂和/或有机或无机颗粒相混合,将混合物熔化并挤出,然后将挤出的材料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
构成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通过熔化和挤出形成薄膜。值得一提的有,例如,聚酯、聚烯烃、聚酰胺、聚氯酯、聚苯硫醚等等,其中,优选聚酯和聚烯烃。就空间稳定性和机械性质、可见光范围内的不足吸收以及其它性质来说,特别优选的是聚酯。
聚酯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文简称为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下文简称为PE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双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1,4-环己二甲醇对苯二甲酸酯等等。尽管毋庸置疑的是,这些聚酯类可以是均聚物或共聚物,但优选均聚物。在共聚物的情况下,作为共聚化的成分,值得一提的有芳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以及具有2到15个碳原子的二醇成分。这类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有,例如间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含有磺酸盐部分和与其成酯的化合物的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新戊二醇和分子量在400到20000的聚亚烷基二醇等等。
为了增白作为基材的聚酯,一种方法是加入白色染料或白色颜料,一种方法是如上所述在薄膜内部加入小泡等等。为了使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优选在薄膜内部加入气泡的方法。用于加入这种小泡的方法包括:方法(1),向聚酯中加入起泡剂并在挤出或成膜过程中通过加热或通过化学分解形成泡沫,方法(2),在挤出过程中或者之后加入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或可汽化物质以形成泡沫,方法(3),向聚酯中加入与所述聚酯不相溶的热塑性树脂,将混合物熔化并挤出,然后将挤出的材料沿着一个轴或两个轴向拉伸,以及方法(4),向聚酯中加入有机或无机细小颗粒,将混合物熔化并挤出,然后将挤出的材料沿着一个轴或两个轴向拉伸。在本发明中,优选通过形成小泡来增大反射界面面积。就这方面来说,优选使用上述方法(3)或(4)。
就提高亮度来说,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气泡的尺寸(深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0.5到50μm2,优选1到30μm2。而且,气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的。特别优选的是从薄膜的上表面到下表面的任何一个平面中存在至少一个气泡的结构。也就是说,最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当薄膜用作反射器时,所有通过表面进入起反射器作用的薄膜内部的入射光应当被薄膜内部的气泡所反射。实际上,部分光线通过了薄膜的内部,而这部分构成了光损耗。为了减小光损耗,需要提供总反光率(Y值)在30%或以下的层作为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气泡形成膜)相对的最外层的表面,如后面所述。
这种含气泡白色薄膜的比重值用于衡量气泡的含量,其优选不低于0.1而不高于1.3。如果比重小于0.1,则可能出现薄膜的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使薄膜易碎而不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如果比重超过1.3,则反射率容易降低,造成由于气泡含量过低而亮度不足。而且,当使用聚酯作为包括薄膜的热塑性树脂时,比重的下限优选为0.4。如果比重小于0.4的话,在成膜过程中由于气泡含量过高而经常会发生断裂。
此外,可以使用聚烯烃作为所述白色片材。在聚烯烃当中,优选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聚丙烯树脂。当采用聚丙烯树脂作为要增白的基材时,通过向所述聚丙烯树脂中加入无机填料和拉伸辅助剂的方法来制备所述白色片材,将其混合制成树脂组合物,将得到的组合物通过熔融挤出成型或其它的成型法来制成未拉伸的片材,然后将得到的未拉伸的片材沿着一个轴或两个轴进行拉伸。
所得到的多孔白色片材具有与片材内的位置无关的均匀的反射率,该片材具有优异的产率。
用于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丙烯均聚化过程制备。此外,聚合物中侧链的立体规则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任何等规、间规和不规则聚丙烯。这些聚丙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下文中称为MI)通常在0.1g/10min到5g/10min,优选在0.2g/10min到3g/10min。
一般来说,聚丙烯树脂的Vicat软化点优选在130℃或以上,更优选在140℃或以上。
作为无机填料,可以使用至少一种选自硫酸钡、碳酸钙和氧化钛的物质。考虑到所述多孔树脂片材要获得的反射率,适于使用硫酸钡或者碳酸钙,更优选使用硫酸钡。至于硫酸钡,优选其中均匀分散和混合有聚丙烯树脂的沉淀硫酸钡。此外,由于无机填料的颗粒尺寸会影响所获得到的多孔树脂片材的表面状态、反射率、产量和机械强度,因而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颗粒尺寸优选大约为0.1到7μm,更优选0.3到5μm。
聚丙烯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比会影响所得到的多孔片材的反光率。添加的无机填料量越少,所得到的多孔片材孔隙度越低,反之亦然。如果多孔片材具有低孔隙度,则树脂层与空气层之间界面处的反光量减少,因而不能获得高反光率。因此,适用于反光体的多孔片材应当具有适中的孔隙度和高反光率。而且,如果添加大量的无机填料,尽管多孔片材的孔隙度增加并因而反光率也增加,但所述多孔片材的产量和强度降低了。综合考虑所有这些问题,聚丙烯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比优选是25-40质量%的聚丙烯树脂和75-60质量%的无机填料,更优选是25-35质量%的聚丙烯树脂和75-65质量%的无机填料。
由于用于本发明的拉伸辅助剂可提高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拉伸性能。另外,该试剂由于可防止多孔树脂片材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裂,还能提高其产量,并且其还具有在拉伸过程中帮助树脂和无机填料之间出现裂纹的作用。因此,该拉伸辅助剂可赋予所获得的多孔树脂片材高反射率,还能将层内与部位有关的反射率变化减小到3%或以下。因此,本发明的反光体呈现出均匀的反光率而在亮度上也没有不规则。作为具有这种性质的拉伸辅助剂实例,值得一提的有脂肪酸和甘油的酯。优选的脂肪酸是十八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碳烯酸、十八碳二烯酸、羟基十八烷酸、羟基十六烷酸等等。这种脂肪酸和甘油的酯包括单酯、二酯和三酯。这些酯类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混合物使用。较优选的是三酯,特别适用的是主要由十八碳二烯酸甘油三酯构成的脱水蓖麻油,以及主要由羟基十八烷酸甘油三酯构成的硬化蓖麻油,因为其不容易形成渗漏(bleeding)。这些拉伸辅助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形式使用。以聚丙烯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拉伸辅助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01到10重量份。
如果多孔树脂片材的厚度较薄,则容易增加透光度,减小反光率。同时,不希望多孔树脂片材较厚,因为尽管反光率增加了,但降低了片材的产量。因此,考虑到反光率和产量,用作反光体的本发明多孔树脂片材的厚度优选为50-300μm,更优选为70-200μm。
包括本发明遮光性高反射片材的遮光涂层设置在与反射层相对的表面上(最外层),以便阻断可见光或抑制可见光的透过。作为遮光涂层,可以采用基础试剂(粘合剂)中分散有黑色颜料的涂层。
作为基础试剂,通常使用的是基于丙烯酰尿烷的树脂。作为黑色颜料,可以使用选自炭黑、灯黑、角黑、石墨、铁黑、苯胺黑的颜料,以及其它诸如染料或颜料的复色着色材料。特别优选的是炭黑。
遮光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到30μm,更优选为1到20μm,进一步优选2到20μm。如果遮光涂层的厚度小于1μm的话,可能不足以抑制可见光的透过,而遮光涂层的厚度不希望超过30μm,因为在通过涂布法形成遮光涂层时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降低了干燥效率。
适于用作这种遮光涂层的有,例如市售涂料Tokyo Printing InkMfg.Co.,Ltd.生产的“SY915 Cake Ink JK”,由Dai Nippon ToryoCo.,Ltd.生产的“Acrythane TSR-5和Acrythane固化剂10∶1比例的混合物”涂料等等。
在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片材中,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反射层的第一层表面上设置耐光涂层。耐光涂层具有阻断或吸收紫外光的作用。通过向耐光涂层中加入至少一种选自光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试剂可以实现对紫外光的阻断或吸收。
作为光稳定剂或紫外吸收剂,优选使用有机化合物,如位阻胺型化合物、水杨酸型化合物、二苯甲酮型化合物、苯并三唑型化合物、苯并
Figure 058246443_0
嗪酮型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型化合物、三嗪型化合物、苯甲酸盐酯型化合物、草酰替苯胺型化合物、有机镍化合物等等,或者基于无机化合物的材料如溶胶和凝胶。
位阻胺型化合物包括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二甲基琥珀酸酯以及1-(2-羟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的缩聚物、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2-(3,5-二叔丁基-4-羟苄基)-2-正丁基丙二酸酯、双(N-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1,1’-(1,2-乙烷二基)双(3,3,5,5-四甲基哌嗪酮)等等。
水杨酸型化合物包括对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等等。
二苯甲酮型化合物包括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乙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硫代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苯)甲烷等等。
苯并三唑型化合物包括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羟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丙烯酰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5-氯-2H-苯丙三唑等等。
氰基丙烯酸酯型化合物包括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氧]-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氧)甲基]丙烷等等。
三嗪型化合物包括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苯酚、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苯酚等等。
苯甲酸盐/酯型化合物包括2,4-二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甲基-邻苯甲酰苯甲酸酯等等。草酰替苯胺型化合物包括2-乙氧基-2’-乙基草酰替苯胺等等。有机镍化合物包括双(辛基苯基)硫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苯酚合)](正丁胺)镍、单乙基3,5-二叔丁基-4-羟苄基磷酸酯的镍络合物、二丁基二硫氨基甲酸镍等等。
苯并
Figure 058246443_1
嗪酮型化合物包括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恶嗪-4-酮]等等。
丙二酸酯型化合物包括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丙二酸酯等等。
在上述化合物当中,优选位阻胺型化合物、二苯甲酮型化合物和苯并三唑型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为了有助于形成含有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的耐光涂层,如果需要的话,优选使用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与另一种树脂成分的混合物。也就是说,优选使用将树脂组合物和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溶液作为涂料溶液,通过将树脂成分和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之一溶解于溶剂中而将其它物质分散于其中所制备而成的液体,以及通过预先将所述树脂成分和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分别溶解或分散在各溶剂中然后混合得到的液体所制备而成的混合液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使用一种或多种选自水和有机溶剂的液体作为溶剂。此外,可以优选使用制备的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和树脂成分的共聚物作为涂料溶液。
与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混合或共聚合的树脂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基于聚酯的树脂、基于聚氨酯的树脂、丙烯酸的树脂、基于甲基丙烯酸的树脂、基于聚酰胺的树脂、基于聚乙烯的树脂、基于聚丙烯的树脂、基于聚(氯乙烯)的树脂、基于聚(偏二氯乙烯)的树脂、基于聚苯乙烯的树脂、基于聚(乙酸乙烯酯)的树脂、基于含氟化合物的树脂等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上述树脂成分当中,优选丙烯酸树脂和甲基丙烯酸树脂。
对于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耐光涂层来说,优选采用通过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共聚合反应制备的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在共聚化时,优选可聚合的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与丙烯酸单体成分或甲基丙烯酸单体成分共聚合。
作为可聚合的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优选使用一种或多种选自受阻胺型化合物、苯并三唑型化合物、二苯甲酮型化合物、苯并
Figure 058246443_2
嗪酮型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型化合物、三嗪型化合物以及丙二酸酯型化合物的化合物。可聚合的光稳定剂成分和紫外吸收剂成分可以是基本骨架结构中含有位阻胺、苯并三唑、二苯甲酮、苯并
Figure 058246443_3
嗪酮、氰基丙烯酸酯、三嗪或丙二酸酯并且含有可聚合不饱和键的化合物。通常,这种化合物是具有来自上述化合物的官能团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化合物,其侧链具有光吸收能力或者紫外吸收能力。
作为可聚合位阻胺型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有双(2,2,6,6-四甲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二甲基琥珀酸酯和1-(2-羟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哌啶的缩聚物、双(2,2,6,6-四甲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二甲基琥珀酸酯和1-(2-羟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哌啶的缩聚物、双(2,2,6,6-四甲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二甲基琥珀酸酯和1-(2-羟乙基)-4-羟基-2,2,6,6-四甲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哌啶的缩聚物等等。
作为可聚合苯并三唑型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有2-(2’-羟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等等。
作为可聚合的二苯甲酮型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有2-羟基-4-甲氧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丙烯酰乙基苯基)二苯甲酮等等。
作为丙烯酸酯单体成分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成分或其低聚物成分,其中它们与这些可聚合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发生了共聚合,值得一提的有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中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十八烷基、环己基或类似物)以及具有交联官能团的单体(例如,具有羧基、羟甲基、酸酐基团、磺酸基、酰胺基、羟甲基化酰胺基、氨基、烷基化氨基、羟基、环氧基等的单体)。此外,这些成分可以与丙烯腈、甲基丙烯腈、苯乙烯、丁基乙烯基醚、马来酸、衣康酸及其二烷基酯、甲基乙烯基酮、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啶、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乙烯基的烷氧基硅烷、不饱和聚酯或类似物共聚化。
这些可聚合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与要进行共聚合的单体(一种或多种)的共聚化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可聚合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的比例优选为10质量%或以上,更优选20质量%或以上,进一步优选35质量%或以上。聚合物可以通过只聚合所述可聚合光稳定剂成分和/或紫外吸收剂成分而不使用上述单体来制备。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涂层强度的角度来说,通常在5000或以上,优选在10000或以上,更优选在20000或以上。这些聚合物以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水、或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中的状态使用。除了上述共聚物之外,还可以采用市售混合型光稳定聚合物。此外,还可以使用由Nippon Shokubai Co.,Ltd.生产的“UWR”,它含有丙烯酸单体、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的共聚物作为活性成分;由Ipposha Oil Industries Co.,Ltd.生产的“HC-935UE”,它含有丙烯酸单体和紫外吸收剂的共聚物作为活性成分;或类似物。
耐光涂层的厚度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制,但通常优选0.5到20μm。
如果需要的话,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可以具有中间层,它是第二层或其下层但不是最外层。对于这种中间层来说,可以使用所述层状片材的回收材料(切边材料,外观不佳的材料以及在热成形过程中的残余材料)。当上述中间层用作第二层时,其总反光率(Y值)优选在80%或以上。
而且,可以提供总反光率(Y值)在96%或以上的高反射层作为中间第三层,其反光率与第一层相同。
另外,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构造可基于附图进行解释。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1表示耐光涂层,2为高反射层,3为回收层,4为高反射中间层,5为遮光涂层。
图1所示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包括耐光涂层1(如果需要的话提供),其具有阻断或吸收紫外光的功能;第一层,它是总反光率在96%或以上的高反射层2;中间第二层,它是由上述回收材料组成并且总反光率在80%或以上的回收层3(如果需要的话才提供的反射层);中间第三层,它是总反光率在96%或以上的高反射中间层4(如果需要的话提供),该反光率值与所述第一层相同;以及与所述耐光涂层1或高反射层2相对的最外层,它是阻断可见光或抑制可见光透过的遮光涂层5,总反光率在30%或以下。作为层状片材,该实施方案的总透光率小于0.3%。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可具有混合铰链部分(图1中没有示出),用以帮助成品的组装。
[片材的制造方法]
包括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的基片制备如下。首先,将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通常为120到140℃的温度下干燥大约2到10hr,然后利用装有真空单元的挤出机在大约200到260℃的温度和120到180℃的辊压温度条件下挤出形成片材。这里,PC树脂组合物的干燥条件优选在130到140℃的温度下2到10hr,更优选在130到140℃的温度下4到10hr。
PC树脂组合物的干燥可以在例如通常的热风气氛下、干燥气氛下或真空中干燥。所述干燥过程除去了大部分原材料中包含的湿气和混配过程中形成的易挥发反应副产物。
而且,用于制成片材的挤出机需要装有蒸汽去除单元。该蒸汽去除单元可以抽真空使熔融态的PC树脂组合物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并使挤出过程中的压力减小到8.0kPa(60mmHg)或以下,优选为4.0kPa(30mmHg)或以下。所述减压条件下的蒸汽去除过程可以去除PC树脂组合物中残留的湿气和混配过程中形成的易挥发反应副产物,以及挤出成型过程中附加生成的易挥发反应副产物。
这里,如果对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干燥或在挤出成型过程中蒸汽去除不足的话,基片会出现气泡或表面粗糙,从而容易减小反光率或造成不均匀反射。
此外,片材成型中的模头温度通常为200到260℃,优选为200到250℃,进一步优选为200到240℃。如果模头温度超过260℃,则容易发生拉伸共振现象,导致宽度方向(尤其是末端)和长度方向上厚度不均匀,从而容易造成单独的片材及其成型产物表面的不均匀反射。当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含有大量氧化钛粉末时,在片材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而且,片材成型中的冷却辊温度通常为120到180℃,优选为120到170℃。这里,如果所有辊的温度都低于120℃,则由于材料在熔融态具有高度的刚性,因而压辊之间难以定制尺寸,并且不易保持宽度和长度方向上的表面状态均匀度,从而容易造成单独的片材及其成型产物表面的不均匀反射。
另一方面,如果所有辊的温度都高于170℃,则由于片材与辊之间的粘性和粘着,会发生表面粘连、不均匀剥离或者片材卷曲,因而不能得到具有均匀反射性质的基片。
(片材上形成耐光涂层的方法)
尽管含有光稳定剂和/或紫外吸收剂的上述耐光涂层可以直接设置在上述基片上,但当粘性不佳时,优选在基片表面进行了电晕放电处理或底涂层处理之后,提供所述耐光涂层。底涂层处理可以通过以下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在生产上述片材的步骤中提供底涂层的方法(在线涂覆法),或者在制造底片之后在单独的涂层步骤中提供底涂层(离线涂覆法)。用于底涂层处理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选择任何适当的材料,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共聚化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各种偶联剂等等。
在基片上提供耐光涂层时,可以通过任何方法将涂布溶液施加到片材上。例如,可以是照相凹板式涂敷、辊涂、旋涂、反向涂敷、棒涂、丝网涂敷、刮涂、空气刀涂、浸渍法等等。涂布之后,将得到的耐光涂层干燥,例如,在通常为80到120℃的热风炉中。涂布之后在所述耐光涂层固化时,可以采用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应用热固化方法,活化辐射固化法,例如紫外线、电子束、核辐射等等,以及其组合。此时,优选同时使用固化剂例如交联剂。用于形成耐光涂层的涂料溶液或者可以在基片制备过程中施加(在线涂布),或者可以在晶体取向完成之后施加到基片上(离线涂布)。
(在片材上形成遮光涂层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遮光涂层形成于通过上述片材制备方法挤出形成的基片上。作为成型方法,片材通过直接凹版印刷辊涂或通过雾状喷涂、溅射等等方式涂布上遮光溶液,使其干燥厚度为1到30μm,然后将得到的薄膜在大约80到120℃的热风炉中干燥。可选择地,用遮光树脂共挤出成型也行。
(中间层的成型方法)
在本发明中,作为中间层可以使用例如,本发明层状片材等等的回收材料(切边材料、外观不佳的材料、热成形过程中的残余料以及不合格材料)。共挤出成型是典型的中间层成型方法。
作为共挤出方法,可以在与前述片材成型方法相同的条件下用单独的挤出机将各种树脂挤出成层状,从而形成多层构造。作为主要的共挤出成型方法,值得一提的有两种方法:在模头之前层压各种树脂的供料块法,以及在模头内层压各种树脂的多歧管法(multimanifoldmethod),但是这些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本发明中的多层片材制造方法。
(热成型)
本发明的高反射层状片材具有可热成型的性质,因而具有热成形体,如具有反射表面的反射器,其在特定的热成型条件下根据光源的数量和形状而定。在热成形过程中的片材加热温度(片材表面温度)通常在160到200℃,优选在170到200℃。平均拉伸比通常在1.1到2倍,优选1.2到1.8倍。
本发明的热成型过程没有特别的限制,包括压力成型、真空成型、真空压力成型、热板成型、波片成型等等。而且,作为通常称为真空成型的成型方法,值得一提的有包模成型法、对模法、压力泡模塞助压真空成型法、模塞助压法、真空骤缩成型法、气滑成型法、捕获片接触热压成型法、简单压力成型法等等。真空成型可以在1MPa或以下的适当压力下进行。
这里,如果如果片材加热温度小于160℃,则热成型难以进行,而如果温度高于200℃,则表面上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粗糙面。此外,平均拉伸比小于1.2倍的话,难以按照光源的形状设计反射器,而如果该比例高于2倍的话,热成型产品的厚度不均变大并容易出现不规则反射。用于热成型的片材优选在预先干燥之后使用,这可以防止由于吸湿造成的起泡现象。此时的干燥条件适当地在120到140℃进行2到10hr。
(成品)
通过适当地调节上述片材生产条件和热成型条件,可以获得成品反光表面的厚度变化小于0.2mm或更低的成品。如果反射表面的厚度变化超过0.2mm,则不容易得到均匀的表面反射性质。成品表面的形状可以合适地根据光源的形状、数量和性质进行选择。例如,在直下式背光反射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日本专利公报(JP-A)No.2000-260213、日本专利公报(JP-A)No.2000-356959、日本专利公报(JP-A)No.2001-297613和日本专利公报(JP-A)No.2002-32029中公开的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制成的上述热成模物品,或者其中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粘结在一起的机壳。
这种情况下,上述粘结可以采用诸如紫外粘合、激光粘合、热压粘合等等方法实现。
[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比较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受任何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制备实施例1[PC-PDMS共聚物的制备]
(1)制备PC低聚物
将60kg双酚A溶解在400升5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制备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使温度保持在室温下将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二氯甲烷分别以138升/hr和69升/hr的流速通过孔板引入内径10mm、管长10m的管式反应器中,同时通过流速10.7kg/hr的平行流吹入光气从而连续实施反应3hr。这里使用的管式反应器由双管制成,冷却水通过管套以使反应溶液的排放温度保持在25℃。将排放溶液的pH值调至10到11。
静置得到的反应溶液,分离并去除水相,收集二氯甲烷相(220升),从而获得PC低聚物(浓度:317g/升)。所得到的PC低聚物的聚合度为2至4,氯甲酸酯基团的浓度为0.7N。
(2)反应性PDMS的制备
混合1483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96g 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以及35g 86%的硫酸,并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7hr。然后,分离油相,向该相中添加25g碳酸氢钠,并搅拌所得混合物1hr。过滤混合物之后,在150℃、3Torr(400Pa)下通过真空蒸馏去除低沸点材料,得到油。
在90℃下向60g 2-烯丙基苯酚和作为氯化铂-醇化铂络合物的0.0014g铂的混合物中加入294g上面获得的油料。搅拌该混合物3hr,同时保持温度在90℃到115℃之间。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物用80%的甲醇水溶液洗涤三次以去除过量的2-烯丙基苯酚。将得到的产物溶液在无水硫酸钠上干燥,溶剂在真空中蒸馏出,同时温度升高到115℃。通过NMR测定,所得到的具有末端酚基的反应性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30个二甲基硅氧烷基团的重复单元。
(3)制备PC-PDMS共聚物
在2升二氯甲烷中溶解138g上面(2)中获得的PDMS,并将该溶液与10升上面(1)中获得的PC低聚物混合。将得到的溶液加入在1升水和5.7mL三乙胺中溶解26g氢氧化钠所得到的溶液中,以500rpm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物1hr以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之后,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在5升5.2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8升二氯甲烷和96g对叔丁基苯酚中溶解600g双酚A所制备的溶液,并将得到的混合物以500rpm在室温下搅拌2hr以进行反应。
反应完成之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升二氯甲烷,将得到的溶液依次用5升水进行水洗涤,5升0.03N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碱洗涤,5升0.2N的盐酸进行酸洗涤,以及5升水进行水洗涤两次。最后,从溶液中去除二氯甲烷以获得片状PC-PDMS共聚物。将得到的PC-PDMS共聚物在120℃真空中干燥24hr。其粘度平均分子量为17000,PDMS含量为3.0质量%。这里,粘度平均分子量(Mv)和PDMS含量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的。
(1)粘度平均分子量(Mv)
在20℃下用Ubbelohde粘度计测定含有所述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的粘度以确定特性粘度值[η],并通过以下等式计算粘度平均分子量:
[η]=1.23×10-5Mv0.83
(2)PDMS含量
根据1H-NMR波谱中1.7ppm下观察到的双酚A的异丙基中甲基峰值与0.2ppm下观察到的二甲基硅氧烷的甲基峰值的强度比确定PDMS含量。
制备实施例2[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1(PC1)的制备]
按照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46质量%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Mv=17000,PDMS含量=3.0质量%),24质量%的双酚A型线型聚碳酸酯1(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Tarflon FN 1500,Mv=14500)和30质量%氧化钛粉末(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制造,商品名:PF726)总共为100质量份计,混合1.2质量份的有机硅氧烷(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商品名:BY16-161),0.3质量份的聚四氟乙烯(PTFE,ASAHI GlASS CO.,LTD.制造,商品名:CD076)以及0.1质量份的三苯基膦(Johoku Chemical Co.,Ltd.,商品名:JC263)。熔化所得到的混合物并在二轴挤出机中捏合以获得基于聚碳酸酯的的树脂组合物。
制备实施例3[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2(PC2)的制备]
按照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59质量%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Mv=17000,PDMS含量=3.0质量%),31质量%的双酚A型线型聚碳酸酯(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Tarflon FN 1500,Mv=14500)和10质量%氧化钛粉末(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制造,商品名:PF726)总共为100质量份计,混合0.8质量份的有机硅氧烷(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商品名:BY-16-161),0.3质量份的聚四氟乙烯(PTFE,ASAHI GlASS CO.,LTD.制造,商品名:CD076)以及0.1质量份的三苯基膦(Johoku Chemical Co.,Ltd.,商品名:JC263)。再向所得到的混合物中添加1质量份的紫外吸收剂(Chemipro Kasei Kaisha,Ltd.制造,商品名:Chemisorb 79),熔化该混合物(280℃和300rpm下)并在二轴挤出机中捏合以获得基于聚碳酸酯的的树脂组合物。
制备实施例4[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3(PC3)的制备]
在以下实施例3中描述的用于遮光的涂层处理之前,通过粉碎机粉碎所述层状体成为可加入挤出机的大小(平均颗粒尺寸:2至3mm),并将得到的粉末以30质量%的比例与制备实施例3种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2干燥混合。
制备实施例5[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4(PC4)的制备]
混合100质量份的双酚A型线性聚碳酸酯1(IdemitsuPetro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Tarflon A2200,Mv=21600)和1质量份由Daito Kasei Kogyo Co.,Ltd.制造的炭黑(Pigmocolor1603F04)。熔化所得到的混合物并在二轴挤出机中捏合以获得黑色的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
[涂层剂1]
*Tokyo Printing Ink Mfg.Co.,Ltd.生产的“SY915 Cake Ink JK”涂料
[涂层剂2]
*Dai Nippon Toryo Co.,Ltd.生产的“Acrythane TSR-5和Acrythane固化剂10∶1重量比例的混合物”涂料
[涂层剂3]
*Nippon Shokubai Co.,Ltd.生产的“UWR UW-G12”
[涂层剂4]
*施加在多层片材的层间用以将层与层粘结在一起的涂层剂:用于将第一层和第三层粘结在一起,步骤如下:将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生产的干燥层压剂“Dickdry LX90”和“KW75”的混合物以9∶1的比例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制成20%的溶液,然后以10μm的涂层厚度将得到的溶液施加到与第三层遮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实施例1
将制备实施例2中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PC-1球粒)在热风炉中140℃下干燥4hr。将该材料用具有65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齿轮泵和60cm宽的衣架模头的挤压设备在水平方向上挤压,然后用纵向三激冷辊体系进行片材成型,以获得厚度为800μm的片材。
这里,筒温为250到260℃,蒸汽去除压力为1.3kPa(10mmHg),模头温度为210℃,第1、2、3个辊的温度分别为120℃、150℃、和170℃,挤出量为30kg/hr。
将涂层剂1用刮棒涂布机施加到片材反射表面的相对面(作为最外层),使其干燥厚度为20μm。得到的片材在热风炉中100℃下干燥30min。
实施例2
将制备实施例2中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PC1球粒)和制备实施例3中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2(PC2球粒)在热风炉中140℃下干燥4hr。将得到的材料用具有65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聚碳酸酯组合物2或者30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聚碳酸酯组合物1、以及进料模块和60cm宽的衣架模头的单轴挤压设备在水平方向上共挤压,将所得到的材料用纵向三个冷却辊的系统制成片材,以获得总厚度为800μm的片材,其中聚碳酸酯组合物1的层厚度为100μm,聚碳酸酯组合物2的层厚度为700μm。
这里,筒温为250到260℃,蒸汽去除压力为1.3kPa(10mmHg),模头温度为260℃,第1、2、3个辊的温度分别为120℃、150℃、和170℃,对聚碳酸酯组合物1的挤出量为7kg/hr,而对聚碳酸酯组合物2为43kg/hr。
将涂层剂1用刮棒涂布机施加到上述片材的PC2面(作为最外面),使其干燥厚度为20μm,然后将得到的片材在热风炉中100℃下干燥30min。
实施例3
将制备实施例2中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PC-1球粒)和制备实施例3中获得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2(PC-2球粒)在热风炉中140℃下干燥4hr。将得到的材料用具有65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聚碳酸酯组合物2或者30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聚碳酸酯组合物1、以及进料模块和60cm宽的衣架模头的单个挤压设备在水平方向上共挤压成两种材料的三层,然后将所得到的材料用纵向三个冷却辊的系统制成片材,以获得总厚度为800μm的片材,其由厚度为200μm的聚碳酸酯组合物1层,厚度为400μm的聚碳酸酯组合物2层,以及厚度为200μm的另一层聚碳酸酯组合物1层组成。
这里,筒温为250到260℃,蒸汽去除压力为1.3kPa(10mmHg),模头温度为260℃,第1、2、3个辊的温度分别为120℃、150℃、和170℃,对聚碳酸酯组合物1的挤出量为25kg/hr,而对聚碳酸酯组合物2为25kg/hr。
将涂层剂1用刮棒涂布机施加到上述片材的聚碳酸酯组合物1面(作为最外面),使其干燥厚度为20μm,然后将得到的片材在热风炉中100℃下干燥30min。
实施例4
以相同于实施例1的方式将聚碳酸酯组合物2(PC2)制成片材,并将得到的片材用涂层剂2涂布以形成10μm厚的涂层薄膜作为最外层。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的方法相同,只不过用聚碳酸酯组合物3(PC3)作为中间层(第二层),制成并涂布片材。
实施例6
用耐光涂层剂3涂布以相同于实施例1的方式制成的片材反射表面,以形成10μm厚的涂层薄膜,并用涂层剂1涂布与所述反射表面相对的另一面(最外层)以形成20μm厚的涂层薄膜。
实施例7
在热风炉中140℃下干燥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PC1球粒)和聚碳酸酯组合物4(PC4球粒)4hr。将得到的材料用具有65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或者30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用于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4、以及进料模块和60cm宽的衣架模头的单个挤压设备在水平方向上共挤压成两种类型的两层,然后将挤出的材料用纵向三个冷却辊的系统制成片材,以获得总厚度为800μm的片材,其由600μm厚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层和200μm厚的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4层组成。
这里,筒温为250到260℃,蒸汽去除压力为1.3kPa(10mmHg),模头温度为260℃,第1、2、3个辊的温度分别为120℃、150℃、和170℃,对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的挤出量为35kg/hr,而对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4为15kg/hr。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1进行该实施例,只不过使用200μm厚由TorayIndustrie,Inc.生产的商品名为“Lumiror E60L”的泡沫PET膜作为所述多层结构中的第一层。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1进行该实施例,只不过使用200μm厚由TheFurukawa Electric Co.,Ltd.生产的商品名为“RA”的超临界泡沫PET膜作为所述多层结构中的第一层。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1进行该实施例,只不过使用200μm厚由MitsuiChemicals Inc.生产的商品名为“White Refstar”的泡沫PP膜作为所述多层结构中的第一层。
比较例1
将基于聚碳酸酯的组合物1(PC-1球粒)在热风炉中140℃下干燥4hr。将得到的材料用具有65mmΦ单轴挤出机并装有蒸气分离单元、齿轮泵和60cm宽的衣架模头的挤出设备在水平方向上挤出,然后将挤出的材料用纵向三个冷却辊的系统制成片材,以获得厚度为0.60mm的片材。
这里,筒温为250到260℃,蒸汽去除压力为1.3kPa(10mmHg),模头温度为210℃,第1、2、3个辊的温度分别为120℃、150℃、和170℃,挤出量为30kg/hr。没有设置遮光涂层。
比较例2
以相同于比较例1的方法,利用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2(PC2球粒)制备片材。
比较例3
以相同于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层状片材,但不设置遮光涂层。
通过以下方法测算由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获得的遮光片材。结果如表1所示。
<总反光率:Y值>
Y值表示确定三个刺激值X、Y和Z中的刺激值Y,它们是按照JIS K 7105中描述的方法通过分光色度法获得的有关样品(模制物品)颜色的值,并对应于亮度比或光反射率。利用Macbeth Co.,Ltd.制造的MS2020Plus在D65光源和10°视角下测定400到700nm的反射率,包括镜面反射。
<总透光率>
总透光率是指按照JIS K 7105中描述的方法测定的值,利用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SZ Sigma 90测定。
<漏光率计算>
打开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荧光管并将所述片材的反射表面贴到荧光管的表面上。判断从荧光管是否透过光。优:没有观察到漏光,差:观察到漏光。
[表1]
耐光涂层厚度(μm) 第一层厚度(μm) 第二层厚度(μm) 第三层厚度(μm) 最外层厚度(μm) 第一层总反光率(%) 最外层总反光率(%)   层状片材总透光率(%)   荧光管漏光性(遮光性)
实施例1 -   PC1800 - -   涂层120 98.5 7 <0.1
实施例2 -   PC1100   PC2700 -   涂层120 98.5 7 <0.1
实施例3 -   PC1200   PC2400   PC1200   涂层120 98.5 7 <0.1
实施例4 -   PC2800 - -   涂层210 97.0 10 0.2
实施例5   PC1200   PC3400   PC1200   涂层120 98.5 7 0.2
耐光涂层厚度(μm) 第一层厚度(μm) 第二层厚度(μm) 第三层厚度(μm) 最外层厚度(μm) 第一层总反光率(%) 最外层总反光率(%)   层状片材总透光率(%)   荧光管漏光性(遮光性)
实施例6   涂层310   PC1800 - -   涂层120 98.7 7 <0.1
实施例7 -   PC1600 - -   PC4200 98.5 19 0.2
实施例8 -   PET<sup>*</sup>1200   涂层410   PC3400   涂层120 98.0 7 ≤0.3
实施例9 -   PET<sup>*</sup>21000 - -   涂层120 99.9 7 ≤0.3
实施例10 -   PP*3200   涂层410   PC3400   涂层120 99.5 7 ≤0.3
耐光涂层厚度(μm) 第一层厚度(μm) 第二层厚度(μm) 第三层厚度(μm) 最外层厚度(μm) 第一层总反光率(%) 最外层总反光率(%)   层状片材总透光率(%)   荧光管漏光性(遮光性)
比较例1 -   PC1800 - - - 98.5 - 0.4
比较例2 -   PC2800 - - - 97.0 - 0.5
比较例3 -   PC1200   PC3400   PC1200 - 98.5 - 0.4
*1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的商品名为“Lumiror E60L”的泡沫PET膜
*2The Furukawa Electric Co.,Ltd.生产的商品名为“RA”的超临界泡沫PET膜
*Mitsui Chemicals Inc.生产的商品名为“White Refstar”的泡沫PP膜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的片材在100℃下干燥8hr,然后在140℃下通过压制形成2mm宽1mm深的弯曲沟槽。然后弯曲该弯曲沟槽形成盒状作为15英寸(尺寸:23.4×30.7cm)直下式背光的反射器,将片材重叠部分通过超声粘合(条件:28.5kHz,振动时间:0.08秒)粘结,粘结尺寸为直径5mm。测试时,当六个冷阴极荧光管平行放在背光内并打开时,没有观察到从侧面或相对表面有光漏出。此外,当厚度为2mm的光漫射板安装在该背光上时,获得了大于500cd/cm2的平均亮度。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制成足以实际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片材。
将实施例1的片材在100℃下干燥8hr,然后在140℃下通过压制形成2mm宽1mm深的弯曲沟槽。然后弯曲该弯曲沟槽形成盒状,并沿着15英寸丙烯酸酯制光学波导(尺寸:23.4×30.7cm,厚度:4mm)的较长边设置两个冷阴极荧光管。另外,弯曲盒子的边缘以覆盖所述冷阴极荧光管的上部,并将片材状光学波导的重叠部分通过超声粘合(条件:28.5kHz,振动时间:0.08秒)粘结,粘结尺寸为直径5mm。当冷阴极荧光管打开时,没有观察到从侧面或底面有光漏出,并且获得了大于300cd/cm2的平均亮度。这些结果表明可以制成足以实际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片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遮光性高反射片材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当前所需的能反射和遮挡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产品,例如液晶显示器背光的显示器或类似物,通用照明设备,用于房间、建筑设备等的荧光灯管,LED、EL、等离子体和激光器等等。

Claims (8)

1.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为包括至少两层的多层片材,高反射层(2)作为第一层,其中
(1)所述第一层包括含有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和氧化钛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和氧化钛的质量比在50∶50到92∶8;
(2)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96%以上,在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30%以下,并且所述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小于0.3%;
(3)与所述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是具有黑色涂料的遮光性涂层。
2.一种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该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是多层片材,其包括至少两层,高反射层(2)是作为第一层,其中
(1)所述第一层是泡沫体,它是包含热塑性聚酯基材的白色薄膜,且为了增白在薄膜内加入小泡;
(2)第一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96%以上,在所述多层片材中与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表面的总反光率Y值为30%以下,并且所述层状片材的总透光率小于0.3%;和
(3)与所述第一层相对的最外层是具有黑色涂料的遮光性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当在包括三层以上层的多层片材中所述高反射层(2)作为第一层时,第二层(3)的总反光率Y值为8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第二层和其下面层中的至少一层,不是最外层,包括含有第一层回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中所述第一层的表面具有耐光性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其具有用于弯曲的铰链部件。
7.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制成的热成型物品。
8.采用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利用其弯曲铰链部件组装的机壳,其中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粘合在另一个热塑性树脂的模制物品上,或者所述遮光性高反射层状片材彼此粘结在一起。
CN2005800246443A 2004-05-20 2005-05-20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9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0028A JP4541029B2 (ja) 2004-05-20 2004-05-20 遮光性高反射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熱成形体及び筐体
JP150028/2004 2004-05-20
PCT/JP2005/009226 WO2005114267A1 (ja) 2004-05-20 2005-05-20 遮光性高反射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熱成形体及び筐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430A CN1989430A (zh) 2007-06-27
CN1989430B true CN1989430B (zh) 2010-09-01

Family

ID=35428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464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9430B (zh) 2004-05-20 2005-05-20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12213A1 (zh)
JP (1) JP4541029B2 (zh)
KR (1) KR101238484B1 (zh)
CN (1) CN1989430B (zh)
DE (1) DE112005001068T5 (zh)
TW (1) TW200613442A (zh)
WO (1) WO2005114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0054B2 (ja) * 2004-07-30 2010-02-0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光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07168089A (ja) * 2005-12-19 2007-07-05 Toray Ind Inc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003254A (ja) * 2006-06-21 2008-01-10 Idemitsu Kosan Co Ltd 光線反射用多層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反射器、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17757B2 (ja) * 2007-04-26 2013-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体を含む光反射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6667B2 (ja) * 2010-11-08 2015-04-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太陽光発電用構造部材
JP5807365B2 (ja) * 2011-04-11 2015-11-10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5852797B2 (ja) * 2011-05-30 2016-02-0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309176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导光柱及其制造方法、应用该导光柱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DE102012200497A1 (de) 2012-01-13 2013-07-1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Herstellung oder Reparatur eines Solarmoduls
JP5846964B2 (ja) * 2012-02-28 2016-01-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電流遮断器筐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流遮断器
JP5962904B2 (ja) * 2012-04-26 2016-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該光源装置を備える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5002090A (ja) * 2013-06-17 2015-01-0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4165329B (zh) * 2014-08-13 2016-08-17 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塑反射片
JP2016062022A (ja) * 2014-09-19 2016-04-2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バックライト用箱体
WO2017047649A1 (ja) * 2015-09-15 2017-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6995578A (zh) * 2016-01-26 2017-08-01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耐黄变低透光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527618B1 (en) 2016-10-14 2023-07-2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olefin structure
TWI708408B (zh) * 2017-09-29 2020-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裝置
JP7139741B2 (ja) * 2018-07-13 2022-09-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学用保護フィルム
CN116572493A (zh) * 2023-07-07 2023-08-11 成都希德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激光防护板及其加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4315A (en) * 1992-01-27 1998-06-0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Light adjusting sheet for a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a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heet
DE19618434C1 (de) * 1996-05-08 1997-11-20 Briese Hans Werner Reflektor
JP2000052473A (ja) * 1998-08-11 2000-02-22 Mitsui Chemicals Inc 反射体
JP3857432B2 (ja) * 1998-08-12 2006-12-1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0302959A (ja) * 1999-02-19 2000-10-31 Sumitomo Dow Ltd 光反射性に優れた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反射板
JP2001228313A (ja) * 2000-02-18 2001-08-24 Toray Ind Inc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2032029A (ja) * 2000-07-14 2002-01-31 Koichi Matsui 直下型照明装置
EP1312942A4 (en) * 2000-07-18 2006-10-25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LIGHT DIFFUSION LAYERS
JP2002040214A (ja) * 2000-07-25 2002-02-06 Toray Ind Inc 面光源反射板用白色フィルム
JP2002071913A (ja) * 2000-08-25 2002-03-12 Toyobo Co Ltd 面光源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02350611A (ja) * 2001-05-25 2002-12-04 Canon Inc 高反射性銀鏡及び反射型光学部品
JP2003049018A (ja) * 2001-08-08 2003-02-2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発泡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板
US7072096B2 (en) * 2001-12-14 2006-07-04 Digital Opt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US7027118B1 (en) * 2002-05-06 2006-04-11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Full color transflective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lant reflectors above transmissive pixels
CN1330983C (zh) * 2002-07-24 2007-08-08 优泊公司 光反射体
JP4578075B2 (ja) * 2002-07-24 2010-11-10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光反射体
JP2004075770A (ja) * 2002-08-13 2004-03-11 Teijin Chem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937994B2 (ja) * 2002-10-04 2007-06-27 東レ株式会社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用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6825266B2 (en) * 2002-12-30 2004-11-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molding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with improved surface aesthetic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28313A 2001.08.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5001068T5 (de) 2007-04-19
JP2005331710A (ja) 2005-12-02
US20080212213A1 (en) 2008-09-04
KR20070016143A (ko) 2007-02-07
WO2005114267A1 (ja) 2005-12-01
CN1989430A (zh) 2007-06-27
KR101238484B1 (ko) 2013-03-04
JP4541029B2 (ja) 2010-09-08
TW200613442A (en) 200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9430B (zh) 遮光性高反射聚碳酸酯多层片材,以及采用其的热成型体和机壳
CN100458472C (zh) 光反射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模塑制品
JP4410054B2 (ja) 光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JP4220829B2 (ja) 光拡散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83163B1 (ko) 광반사 시이트,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의 성형품
US7832916B2 (en) Back chassis integrating reflector, back 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148061B2 (ja) 照明装置用ハウジング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該構造体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809766B (zh) 正下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漫射板
CN101223460B (zh) 发泡树脂片材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070218293A1 (en) Light-reflecting sheet and shaped article thereof
WO2006054505A1 (ja)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反射板
CN101910881A (zh) 反射片用白色叠层聚酯膜
KR20060132569A (ko) 광반사용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광반사용 적층체
JP4050589B2 (ja) 光反射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4080966B2 (ja) 光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