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9352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9352A
CN1979352A CNA2006101641338A CN200610164133A CN1979352A CN 1979352 A CN1979352 A CN 1979352A CN A2006101641338 A CNA2006101641338 A CN A2006101641338A CN 200610164133 A CN200610164133 A CN 200610164133A CN 1979352 A CN1979352 A CN 1979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magnetic
bearing member
photosensitive dru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41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9352B (zh
Inventor
植野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79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9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3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4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charging powder particles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by means of a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3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rush; Details of cleaning brushes, e.g. fibre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7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of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1/0076Plural or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1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 G03G2215/02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using a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 G03G2221/001Plural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转动图像承载元件;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相接触的磁性颗粒和用于携带所述磁性颗粒的磁性颗粒携带元件,用于为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充电;显影装置,用于显影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携带调色剂的调色剂携带元件,并且该调色剂携带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磁性颗粒携带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上的转印元件,所述转印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携带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用于在所述转印元件的转印操作之后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的清洁元件,所述清洁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携带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以及辅助清洁元件,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转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清洁元件的上游,用于通过接触所述图像承载元件而辅助地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所述辅助清洁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携带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型、静电记录型等的成像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磁性刷接触充电系统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磁性颗粒的磁性刷类型充电器(磁性刷充电器)被认为是用于为电子照相型或静电记录型等成像设备中的图像承载元件充电的接触充电类型的充电器。磁性刷类型装置可用于彩色成像设备,所述彩色成像设备包括用于使用调色剂使得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元件和用于从感光鼓上接收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元件。
在磁性刷充电器中,导电性磁性颗粒形式的带电荷载体被直接磁力地吸持在磁铁上或被吸持在用于封住磁铁的充电套筒(磁性颗粒运载元件)上以构成磁性刷部分。磁性刷充电器具有磁性刷部分,该磁性刷部分在转动或不转动的同时接触图像承载元件,并被供以预定充电偏压,图像承载元件借此被均匀地接触充电至预定极性的预定电势。
由于可通过注入充电型系统进行充电、并且由于环境条件依赖性降低,另外,由于未使用放电而使得施加于接触充电元件的电压可等于图像承载元件的电势,因此磁性刷充电器是有优势的。此外,有利之处在于没有产生臭氧,因此其进行了完全无臭氧、低电力以及经济性的充电操作。
然而,对于磁性刷充电器来说存在带电荷载体的端部沉积的问题。
在磁性刷充电器的充电套筒上的端部中,具有有带电荷载体覆盖的覆盖区域和未由带电荷载体覆盖的未覆盖区域。在磁性刷充电器中,由磁性颗粒覆盖的量在覆盖区域与未覆盖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减少。因此,感光鼓的电势在所述区域中变低,因此磁性刷部分与感光鼓之间的电势差变得高于所述区域中的中央部分。因此,电势差使得带电荷载体从磁性刷充电器的端部处沉积到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上。
这可导致这样的问题,即,图像是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之后再转印到转印材料上还是图像被直接转印到转印元件上。
沉积在充电元件端部上的载体由显影元件收集,这时,由于载体/调色剂比率的改变导致发生了调色剂含量改变。当载体被沉积在图像承载元件和/或中间转印元件上时,图像承载元件和/或中间转印元件(转印元件)由于受到导电元件压制而可能损坏。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06-230650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显影元件的位置和/或转印元件的端部位置位于充电元件的端部位置内部,以使得载体颗粒不会被显影元件和/或中间转印元件收集。另外,为了收集端部处沉积的载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充电元件端部位置外部的端部处收集载体的磁性颗粒收集元件。
然而,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06-230650的结构规定为用磁铁控制磁性颗粒,因此,当端部载体颗粒的量增加时,载体颗粒可占上风。因此,载体集中在清洁刮刀的一个位置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提供可转动辅助清洁装置,其可防止局部集中。
然而,尽管转动可防止载体集中,但是该转动可分散载体颗粒。这可导致不能完全收集载体,那么颗粒会继续保留在感光鼓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抑制了载体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沉积对其他元件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抑制了磁性颗粒被收集时载体集中在清洁元件的一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成像设备,包括:可转动图像承载元件;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相接触的磁性颗粒和用于运载所述磁性颗粒的磁性颗粒运载元件,所述充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充电;显影装置,用于显影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用于运载调色剂的调色剂运载元件,并且该调色剂运载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上的转印元件,所述转印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用于在所述转印元件的转印操作之后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的清洁元件,所述清洁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以及辅助清洁元件,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转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清洁元件的上游,用于通过接触所述图像承载元件而辅助地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所述辅助清洁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文中所述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内容,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所有所述修正或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各个部分的端部位置的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
图3是示出了感光鼓的层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磁性刷充电器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5在(a)中示出了带电荷载体颗粒的端部沉积,以及(b)中示出了用于防止带电荷载体的端部沉积的结构。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各个部分的端部位置的视图。
图7是沿穿过毛刷中心的一个平面所截的毛刷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并且出于简明的目的省略其重复性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的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摄影类型成像设备,装有磁性刷充电器形式的充电装置。该图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其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成像设备装有鼓类型电子照相感光元件(感光鼓)的图像承载元件。邻近于感光鼓1的表面,设有磁性刷充电器(充电装置)2。另外,在感光鼓1周围,设有曝光装置(图像信息写入装置)3、显影装置(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转印装置)5,转印装置5可包括第一转印元件、中间转印元件和二级转印元件。定影装置(定影装置)17相对于记录材料24(记录材料)的供给方向(箭头)设在转印装置5c的下游。
感光鼓1可为普通有机感光元件(OPC感光元件)等。最好,在有机感光元件上提供具有109-1014Ωcm的电阻系数的表面层,或使用非晶硅感光元件,这是由于之后可以实现注入充电,利用减少的电能消耗而防止了注入充电所伴随的臭氧产生。另外,可提高充电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是带有负电荷的OPC感光元件,其在150mm/sec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下沿箭头R1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3中所示的,感光鼓1包括具有30mm的直接直径的铝的鼓基元件1a,并且按从内部到外部的顺序(在图中从底部到顶部)包括第一层到第五层。
第一层是底层1b,其为具有约20μm厚度的导电层并且用于消除鼓基元件1a的瑕疵。
第二层是正电荷注入防止层1c,其用于防止从鼓基元件1a注入的正电荷抵消感光鼓1表面上的负电荷。正电荷注入防止层1c是中间电阻层,具有约1μm的厚度并具有通过使用AMILAN(聚酰胺树脂材料的商标名,可从日本的Toray Kabushiki Kaisha购得)树脂材料和甲氧基甲基尼龙调节而提供的约106Ωcm的电阻。
第三层是电荷产生层1d。电荷产生层1d包括分散在树脂材料中的双偶氮颜料,具有约0.3μm的厚度,并用于通过曝光于光线而产生一对正负电荷。
第四层是电荷传输层1e。电荷传输层1e是包括分散在其中的聚碳酸酯树脂材料和腙的P型半导体。因此,感光鼓1表面上的负电荷不能穿过该层,而仅是将电荷产生层1d中产生的正电荷传输到感光鼓1的表面。
第五层是电荷注入层1f。电荷注入层1f是包括绝缘树脂材料粘合剂和分散在其中的SnO2颗粒的材料涂层。更具体地说,该涂层包括绝缘树脂材料,其中具有70重量百分比的SnO2颗粒,其颗粒尺寸约为0.03μm,并掺杂有光线传输隔离填料,其为锑,用于减小电阻或提供导电性。通过诸如浸渍涂布法、喷涂法、辊涂法、射束涂覆法等适当的涂覆方法将如此配方的涂覆液体涂覆到约4μm的厚度。感光鼓关于其轴线相对的端部分别具有5mm的感光层未涂覆区域。电荷注入层1f的电阻为1×1010-1×1014Ωcm,通过其可具有充分的充电性能并且通过其可有效地防止图像流动。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的电阻系数为1×1011Ωcm。
磁性刷充电器2用于将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预定极性的预定电势。从充电偏压施加电源S1向磁性刷充电器2的充电套筒(下文中将对其进行描述)供以-700V的DC电压(作为充电偏压)。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磁性刷充电器2。
作为图像信息写入装置的曝光装置3是包括激光二极管和多棱镜(未示出)等的激光束扫描器。曝光装置3用激光束曝光已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所述激光束的强度已被调制得与表示图像信息(扫描曝光L)的时间序列电数字像素信号相对应。这时,充电后感光鼓1表面上的电荷仅在曝光部分中被去除从而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通过显影装置4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4包括旋转式显影装置4A和独立于显影装置4A的显影装置4B。旋转式显影装置4A包括可转动的旋转部件4a和承载于旋转部件4a上的三个显影装置(用于不同颜色),即,分别用于黄色(Y)、品红(M)和青色(C)显影剂的显影装置4Y、4M、4C。显影装置4Y、4M、4C被选择性地布置在与感光鼓1相对的显影位置处。另一方面,独立显影装置4B包括显影装置4K,其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可朝向和远离感光鼓1移动,并被布置得在黑色调色剂显影的情况下靠近于感光鼓1的表面。
在成像设备100中,用作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元件)5a拉伸在多个辊周围。通过预定推力和第一转印部分,即,与感光鼓1之间的第一转印压区N1将中间转印带5a保持与感光鼓1压力接触。驱动装置(未示出)使得中间转印带5a在略微不同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下沿箭头R1的方向转动。在第一转印压区N1中,第一转印辊5b(第一转印装置)将中间转印带5a压制于感光鼓1。从第一转印偏压施加电源(未示出)向第一转印辊5b供以具有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本实施例中为正的)的第一转印偏压。因此,通过第一转印将顺序地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重叠(合成)在中间转印带5a上。中间转印带的圆周长度比沿供给方向测得的可由成像设备供给的记录材料的长度长。沿纵向方向测得的中间转印带的长度比沿纵向方向测得的第一转印辊5b的长度长。
在调色剂图像的第一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调色剂被刮刀型鼓清洁装置(清洁元件)14的清洁刮刀去除以准备下一次成像。
之后,由供纸辊10在预定时限下一张接一张地从供纸盒9中供应记录材料24,并且记录材料24是通过一对对准辊11且沿转印导向件12供应到第二转印压区N2(第二转印部分)的。在该时限下,第二转印辊5c(第二转印装置)使得转印带7a与中间转印带5a在第二转印压区N2中相接触。从第二转印偏压施加电源(未示出)向第二转印辊5c供应与各种颜色的重叠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相同极性(本实施例中为负的)的转印偏压。因此,调色剂图像一起从中间转印带5a上被二级转印到已供给到第二转印压区N2的记录材料24的表面(中间转印带5a那侧的表面)上。
在穿过第二转印压区N2期间已具有从中间转印带5a上传输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24被供给到定影装置15(定影装置)。记录材料24由包括定影辊16和压制辊17的定影装置15在温度受控的情况下加热并压制,并经历定影处理,并作为打印件被输出到成像设备的外部。
另一方面,在二级转印操作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未转印的调色剂)由刮刀型带清洁装置18去除。
构成成像设备100的各种元件的操作和操作时限、施加的电压的电平等受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
清洁装置14包括清洁刮刀(清洁元件)14a、辅助清洁元件14b、刮刀14c和清洁器容器。清洁装置14还包括用于将从感光鼓1表面中去除的未转印的调色剂等收集到残余调色剂容纳部分(未示出)中的调色剂供应螺杆(未示出)。
本实施例的清洁刮刀14a是由厚度为2mm的聚氨酯橡胶制成的并且沿感光鼓1的轴向方向(母线的方向)具有矩形细长形状。清洁刮刀14a的一个长边由清洁器容器14d支撑,并且另一个长边的一个边缘与感光鼓1的表面反方向接触。清洁刮刀14a用边缘摩擦感光鼓1的表面以从感光鼓1的表面去除诸如未转印的调色剂、滑石粉、来自于磁性刷充电器2的带电荷载体(在下文中将描述)等异物。
辅助清洁元件14b可为毛刷、树脂材料辊或磁性辊。在本实施例中,磁性辊或毛刷是优选的,这是由于之后可在不损坏表面的情况下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表面上的带电荷载体。当使用磁性辊时,它不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而是被设置得与感光鼓1的表面具有微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毛刷。
毛刷14b包括圆柱形可转动元件和具有植在可转动元件外表面上的大量毛皮纤维的刷部分,可转动元件转动,同时刷部分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以摩擦它。这时,感光鼓1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等被刮擦到清洁器容器14d中或沉积在刷部分上。刮刀14c将沉积在刷部分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等从刷部分上拍落到清洁器容器14d中。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清洁元件14b被设置得使得假想进入到感光鼓1表面中的纤维深度为0.7mm,并且在相对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以圆周速度比125%的速度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下面将描述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毛刷14b的转动方向和圆周速度比。在感光鼓1和毛刷14b相互接触的位置处它们的圆周移动方向彼此相反的情况下,毛刷14b的圆周速度比可为任意的,这是因为在带电荷载体2c未夹在感光鼓1和毛刷14b之间的情况下带电荷载体2c可被收集。在感光鼓1和毛刷14b相互接触的位置处它们的圆周移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带电荷载体2c被夹在感光鼓1和毛刷14b之间。因此,毛刷14b的圆周速度最好基本上等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关于转动方向和圆周速度比的分析适用于辅助清洁元件为除毛刷14b以外的元件的情况,例如,辅助清洁元件为磁性辊的情况。
如图7中所示的,毛刷14b包括转动轴14ba、清洁刷毛元件14bb,清洁刷毛元件14bb植于其中的底布14bc、以及将转动轴14ba与底布14bc等相互粘结的粘合材料层14bd。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刷毛元件14bb为直毛的并且具有6D(丹尼尔)的粗度和5mm的长度,以50kF的密度布置。其材料可为导电材料,诸如不锈钢或导电人造丝。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尼龙。
通过提供清洁装置14,可有把握地从感光鼓1的表面收集未转印的调色剂等。可有把握地收集沉积在端部的带电荷载体以便于以高稳定性在高速成像下获得高质量图像。下面将详细描述。
参照图4,将描述磁性刷充电器2的结构。
如图4中所示的,磁性刷充电器2包括充电套筒(磁性颗粒运载元件)2a、磁性辊2b、带电荷载体(磁性颗粒)2c、调节刮刀2d以及带电荷载体容纳容器2e。充电套筒2a包括非磁性材料(例如,不锈钢)的可转动圆柱形元件。在充电套筒2a内部,设有不可转动的磁性辊2b。带电荷载体2c被磁性辊2b磁力地吸持在充电套筒2a的表面上并且充电套筒2a的转动使其沿相同的圆周移动方向旋转。调节刮刀2d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例如,不锈钢)并用于调节充电套筒2a表面上所运载的带电荷载体2c的层厚度。带电荷载体2c被容纳在带电荷载体容纳容器2e中。
充电套筒2a沿带电荷载体容纳容器2e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被转动地支撑。充电套筒2a沿与感光鼓1相同的转动方向(箭头R2)在150mm/sec的圆周速度下转动。因此,在充电套筒2a与感光鼓1相互面对的位置处充电套筒2a的表面沿与感光鼓1的表面相反的方向移动。调节刮刀2d被设置得使其与充电套筒2a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为900μm。带电荷载体容纳容器2e中的一部分带电荷载体2c被磁性辊2b的磁力吸持在充电套筒2a的外表面上。
充电套筒2a的转动使得磁性刷2f沿箭头R2的方向,即,沿与充电套筒2a相同的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磁性刷2f的层厚度被调节刮刀2d调节为均匀厚度。磁性刷2f所提供的调节的层厚度大于在充电套筒2a与感光鼓1相互面对的位置处它们之间的间隙。通过这样一种布置,磁性刷2f接触感光鼓1以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接触压区。该接触压区是充电压区N。
因此,随着充电套筒2a的转动,感光鼓1在充电压区N处由转动的磁性刷2f摩擦。这里,在充电压区N中,感光鼓1表面的移动方向与磁性刷2f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较大。从充电偏压施加电源S1向充电套筒2a和调节刮刀2d供以预定的充电偏压。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为通过叠加DC分量和AC分量提供的电压(叠加偏压)。随着从充电偏压施加电源S1施加预定的充电偏压,感光鼓1和充电套筒2a转动,这样通过注入充电使得感光鼓1的表面被均匀地接触充电至预定的负电势。
磁性辊2b具有900高斯的磁极N(主磁极),磁极N相对于转动方向被设在充电套筒2a与感光鼓1彼此最靠近的最靠近位置上方10°的位置处。最好,相对于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主磁极N与最靠近位置的位置角度(fθ)在朝向上游20°与朝向下游10°之间的范围内,更好的是,相对于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在与最靠近位置上游的15°-0°的范围内。如果该位置相对于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更靠近于下游的话,带电荷载体2c就被吸附到主磁极位置处,因此,带电荷载体2c易于停滞在充电压区N下游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如果其更靠近于上游,伴随着停滞的趋势,已穿过充电压区N的带电荷载体2c的供给性能就差。如果在充电压区N处没有磁极的话,朝向充电套筒2a施加于带电荷载体2c的吸持力较弱,从而具有带电荷载体2c易于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趋势。充电偏压施加电源施加于充电套筒2a的充电偏压(DC偏压加AC偏压)的DC分量与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相同,即,本实施例中为-700V。
在成像操作过程中,优选地,AC分量具有不小于100V且不大于2000V的峰间电压Vpp,更优选地,不小于300V且不大于1200V。如果峰间电压Vpp较低的话,均匀充电性能和电势上升效应较差,因此带电荷载体2c的停滞和/或带电荷载体2c在感光鼓1上的沉积是明显的。优选地,频率不小于100Hz且不大于5000Hz,更优选地,不小于500Hz且不大于2000Hz。如果频率较低的话,带电荷载体2c在感光鼓1上的沉积是明显的,并且均匀充电性能和电势上升性能较差。
在本实施例中,在成像过程中,充电偏压的AC分量具有峰间电压Vpp为800V和频率为1000Hz的矩形波形。此外,优选地,AC分量的波形为矩形波、三角形波、或正弦波。
优选地,带电荷载体2c具有10-100μm的平均颗粒尺寸、20-250emu/cm3的饱和磁化以及1×102-1×1010Ωcm的电阻。考虑到绝缘缺陷(诸如感光鼓1表面中的销孔)的存在,优选地,电阻不低于1×106Ωcm。为了提高充电性能,小电阻是优选的,因此,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带电荷载体2c具有25μm的平均颗粒尺寸、200emu/cm3的饱和磁化以及5×106Ωcm的电阻。当100V电压施加于2g带电荷载体2c时从电流中计算出带电荷载体2c的电阻值,所述带电荷载体2c被放置在底面积为228cm2的金属单元(metal cell)中并由大约64.7N的力压制。
带电荷载体2c可为通过在树脂材料中分散磁石(磁性材料)以及分散碳黑以便于导电性及电阻调节而制造的树脂材料载体。可通过磁石(诸如铁素体)表面本身的氧化或还原过程进行电阻调节,或通过为磁石(诸如铁素体)表面本身涂覆树脂材料进行电阻调节。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述有关于带电荷载体2c的端部沉积和应对措施。
当对于带电荷载体2c的端部沉积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时,出现了区域X和区域Y,如图5的(a)中所示的。区域X是在磁性刷充电器2中充电套筒2a由带电荷载体2c覆盖的区域。区域Y是充电套筒纵向外部的区域(更靠近于端部),并且是未由带电荷载体2c覆盖的区域。如图5中(a)的底部处所示的,感光鼓电势在区域X和区域Y之间的边界部分急剧改变。在区域X和区域Y之间的边界部分处,电势差导致带电荷载体从磁性刷充电器2沉积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磁性刷充电器2导致在感光鼓1上出现了带电荷载体2c的端部沉积,但是显影装置4和/或转印装置5也不会损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感光鼓1和/或清洁装置14也被保护得免于损坏。以图1中所示的方式避免损坏。磁性刷充电器2、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清洁装置14等之间的的宽度(沿相对于记录材料供给方向或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测得的尺寸)关系如图1中所示的。
图1示出了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端部位置。图1中的图是与图像中心(成像区域的中心)的距离(mm)。
用于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套筒4b的显影剂涂覆区域的端部b1(161.5mm)位于用于写入图像的曝光区域的端部a1(160.5mm)(曝光装置3的端部)的外部。为了适当地运载显影剂,显影套筒中磁铁(磁性辊)的端部b2(163mm)位于显影套筒4b的显影剂涂覆区域的端部b1的外部。
磁性刷充电器2的磁性刷2f中带电荷载体2c可在充电套筒2a的涂覆区域的端部处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区域是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172.65mm)部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位于显影套筒4b中的磁铁的端部b2的外部,因此防止感光鼓1的端部处沉积的带电荷载体沉积在显影套筒4b上,从而防止对于显影装置4的损坏。
压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装置5的第一转印辊5b的端部d1(163.5mm)位于充电套筒上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的内部。因此,防止在感光鼓表面上的端部沉积的载体2c由于夹在转印压区T中而损坏感光鼓1和/或转印装置5。至于中间转印带的端部d2(164.5mm),如图1中所示的,它像普通情况那样位于第一转印辊5b的端部的外部就足够了,这是由于如果仅调节转印辊5b的端部d1的话沉积在那里的载体2c不会损坏中间转印带和/或感光鼓。为了获得本发明的最佳优点,中间转印带的端部d2最好位于充电套筒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的内部。这是因为端部沉积的载体2c不会沉积在中间转印带上。因此,这样的载体2c不会损坏中间转印带和/或带清洁装置18的刮刀。这样,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可在不会损坏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感光鼓1等的情况下到达清洁装置14。
这里,如从前面描述中可明白的,接触或靠近于感光鼓1的装置、元件等的端部位于充电套筒2a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的内部。
在这种情况中,如上文中所述的,在充电套筒2a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处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可被夹在清洁装置14的清洁刮刀14a和感光鼓1之间,这可导致清洁刮刀14a及感光鼓1的损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毛刷的端部e1(175mm)最好位于充电套筒2a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的外部且位于清洁刮刀端部e2(180mm)的内部。
通过这种布置,沉积在感光鼓1端部上的大部分带电荷载体2c可由毛刷14b收集,并且端部处的少量细小带电荷载体颗粒2c可由清洁刮刀14a刮除。以这种方式,可在没有损坏感光鼓1和/或清洁刮刀14a的情况下有把握地收集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防止磁性刷充电器2将带电荷载体2c沉积在感光鼓1的端部上。与图5中的(b)相似,用于将充电套筒2a电绝缘于带电荷载体2c的绝缘部分2g被设在与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相邻的充电套筒的表面上。
通过提供绝缘部分2g,感光鼓1上从充电套筒2a的区域X到区域Y的表面电势的改变不是那么急剧,因此可抑制带电荷载体2c的沉积。区域X是在磁性刷充电器2中充电套筒2a由带电荷载体2c覆盖的区域,区域Y是充电套筒纵向外部的区域(更靠近于端部),并且是未由带电荷载体2c覆盖的区域。
然而,如上所述的,甚至在这种情况中,当由于在绝缘部分2g中发生介电击穿或由于带电荷载体2c电阻的增加而导致横向电流减小时也可能出现载体沉积。
根据本实施例,甚至当带电荷载体2c沉积在感光鼓1的端部时,带电荷载体2c也不会损坏显影装置4和/或转印装置5。另外,感光鼓1和/或清洁装置14也可被保护得免于损坏。通过如图6中所示的方式设定磁性刷充电器2、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和清洁装置14之间的宽度关系(相对于与纸张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而做到这一点。
图6示出了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设备等的端部位置。图6中的图是与图像中心(成像区域的中心)的距离(mm)。
用于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套筒4b的显影剂涂覆区域的端部b1(161.5mm)位于用于写入图像的曝光装置3的曝光区域的端部a1(160.5mm)的外部。为了适当地运载显影剂,显影套筒中磁铁(磁性辊)的端部b2(163mm)位于显影套筒4b的显影剂涂覆区域的端部b1的外部。
存在这样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磁性刷充电器2的磁性刷2f中带电荷载体2c可在充电套筒2a的涂覆区域的端部处沉积在感光鼓1上。该区域是从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165.65mm)到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172.65mm)的部分。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和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位于显影套筒4b中的磁铁的端部b2的外部。因此,防止感光鼓1的端部处沉积的带电荷载体沉积在显影套筒4b上,从而防止对于显影的损坏。
这里,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位于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的外部。
转印装置5的第一转印辊5b(转印充电器5b)的端部d1(163.5mm)位于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的内部。因此,防止在感光鼓表面上的端部沉积的载体2c由于带电荷的载体2c夹在转印压区T中而损坏感光鼓1和/或转印装置5。至于中间转印带的端部d2(164.5mm),如图中所示的,它像普通情况那样位于第一转印辊5b的端部的外部就足够了,这是由于如果仅调节转印辊5b的端部d1的话沉积在那里的载体2c不会损坏中间转印带和/或感光鼓。为了获得本发明的最佳优点,中间转印带的端部d2最好位于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的内部。这是因为端部沉积的载体2c不会沉积在中间转印带上,因此,这样沉积的载体2c不会损坏带清洁装置18的刮刀。这样,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可在不会损坏显影装置4、转印装置5、感光鼓1等的情况下到达清洁装置14。
这里,如从前面描述中可明白的,接触或靠近于感光鼓1的装置、元件等的端部位于充电套筒2a的导电区域的端部c1的内部。
在这种情况中,如上文中所述的,在充电套筒2a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处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可被夹在清洁装置14的清洁刮刀14a和感光鼓1之间。这可损坏清洁刮刀14a及感光鼓1。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毛刷的端部e1(175mm)最好位于充电套筒2a的带电荷载体覆盖区域的端部c2的外部且位于清洁刮刀端部e2的内部。
通过这种布置,沉积在感光鼓1端部上的大部分带电荷载体2c可由毛刷14b收集,并且端部处的少量细小带电荷载体颗粒2c可由清洁刮刀14a刮除。以这种方式,可在没有损坏感光鼓1和/或清洁刮刀14a的情况下有把握地收集感光鼓1上的带电荷载体2c。
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成像设备是一个鼓型的,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使用具有相同有利作用的多个图像承载元件的纵列型彩色成像设备。
如前文中所述的,甚至当载体沉积在图像承载元件上时,可减少对于其他元件的影响,并且当通过转动操作从图像承载元件上收集载体时,也可避免由于载体分散导致的载体收集缺陷。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文中所述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内容,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可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所有所述修正或改变。

Claims (4)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可转动图像承载元件;
充电装置,包括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相接触的磁性颗粒和用于运载所述磁性颗粒的磁性颗粒运载元件,所述充电装置用于为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充电;
显影装置,用于显影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用于运载调色剂的调色剂运载元件,并且所述调色剂运载元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上的转印元件,所述转印元件具有位于所述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
用于在所述转印元件的转印操作之后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的清洁元件,所述清洁元件具有位于所述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以及
辅助清洁元件,相对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转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清洁元件的上游,用于通过接触所述图像承载元件而辅助地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上去除调色剂,所述辅助清洁元件具有位于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外部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图像接收元件是具有位于所述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端部内部的端部的中间转印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无图像区域中的所述磁性颗粒运载区域相对所述磁性颗粒是绝缘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清洁元件包括毛刷。
CN2006101641338A 2005-12-06 2006-12-06 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9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2754 2005-12-06
JP2005352754 2005-12-06
JP2005352754A JP4845498B2 (ja) 2005-12-06 2005-12-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352A true CN1979352A (zh) 2007-06-13
CN1979352B CN1979352B (zh) 2010-07-14

Family

ID=3811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41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9352B (zh) 2005-12-06 2006-12-06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64917B2 (zh)
JP (1) JP4845498B2 (zh)
CN (1) CN1979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2757B2 (ja) * 2009-10-22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ITMI20111695A1 (it) 2011-09-21 2013-03-22 Cemb S P A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di misura delle dimensioni e degli angoli caratteristici di ruote, sterzo e telaio di veicoli in genere.
JP6120598B2 (ja) 2012-02-28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4980B2 (ja) 2015-04-17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85676B2 (ja) * 2015-09-07 2020-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14B2 (ja) 2015-10-26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4744B2 (ja) 2016-02-08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85240B2 (en) 2016-08-02 2019-0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torage of cleaning blade contact press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650A (ja) * 1993-01-29 1994-08-1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46601A (ja) * 1993-11-25 1995-06-06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50396A (ja) * 1994-08-08 1996-02-20 Canon Inc 帯電装置、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61239B2 (ja) * 1996-04-04 2003-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54690B2 (ja) * 1997-08-04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956B2 (ja) * 1999-04-28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09234A (ja) * 1999-10-07 2001-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58259B2 (ja) * 2000-01-17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95763B2 (ja) * 2000-04-07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EP1925986B1 (en) * 2000-04-07 2009-12-30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12121A (ja) * 2000-04-28 2001-1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JP2003149916A (ja) * 2001-11-08 2003-05-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432B2 (ja) * 2002-08-29 2007-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967A (ja) * 2003-09-19 2005-04-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1815A (ja) * 2003-12-22 2005-07-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343133B2 (en) * 2004-12-15 2008-03-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brus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352B (zh) 2010-07-14
JP4845498B2 (ja) 2011-12-28
US7764917B2 (en) 2010-07-27
JP2007156198A (ja) 2007-06-21
US20070127949A1 (en) 200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9352B (zh) 成像设备
EP0474220B1 (en) Charging device
US64494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turned toner transfer feature after a nonimage formation operation
CN100580575C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645987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an clean auxiliary member erasing image traces
JP32799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9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4773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ductive member adjoining light irradiating portion
US6330411B1 (en) Replenishing container for replenishing charging particles and toner
JP2003323030A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309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133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958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204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8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10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1004382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hereto
JP20040779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41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287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662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92306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87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