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3105A - 车辆用把手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把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73105A CN1973105A CNA2005800205759A CN200580020575A CN1973105A CN 1973105 A CN1973105 A CN 1973105A CN A2005800205759 A CNA2005800205759 A CN A2005800205759A CN 200580020575 A CN200580020575 A CN 200580020575A CN 1973105 A CN1973105 A CN 19731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mentioned
- vehicle door
- car
- internal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其为具有与车辆的门板结合的把手结合部(20e、20f),且在把手内部空间(s)内具有非接触式的检测传感器,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至少进行车门解锁的车辆用把手(20),其具有内部水导出路(G),该内部水导出路(G)连通在把手内部空间(s)与把手外部空间(S)之间,可将把手内部空间(s)内的水导出到把手外部空间(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把手,其具有与车辆的门板结合的把手结合部,并且在把手内部空间内具有非接触式的检测传感器,根据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至少进行车门的解锁。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用把手是通过其把手结合部与车辆的门板相结合(安装)的。例如,侧门的把手被基本上水平地安装在门板上。
近来,作为与此种车辆用把手相关的进行车门的解锁和上锁操作的系统,出现了车辆使用者持有用于证明是使用者的电子钥匙或电子卡,接近车门并接触把手即可自动地给车门解锁的系统,以及使用者从车辆内部出来,操作搭载于把手的手动开关即可上锁的系统。此种系统被称为智能钥匙系统,其为了在上述使用者接触到把手时进行车门的解锁,而具有解锁操作传感器(在本申请中称为检测传感器)。具有代表性的此种解锁操作传感器为静电式电容传感器。
以往就存在具有检测上述使用者接触了把手的功能的车辆用把手(专利文献1)。
在该文献所记载的结构中,利用在设置于车辆用把手内的传感器电极和车身之间所形成的等效的平行平板电极的电容,检测因与空气不同的介电常数的物体,例如使用者的手插到把手与车身之间而产生的电容的变化。
作为利用此种电容检测型的传感器的例子,已知有利用了多个电极的接触传感器(专利文献2)。
在以往的技术中,为了保障在被淋大量雨水等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动作,给车辆用把手上罩,向罩内的空间注入并固化密封材料(第0070段所述的灌封材料),进行防水,确保检测性能(将该结构称为以往结构1)。
另一方面,还有不向整个罩内注入密封材料,而将车辆用把手的整个外框一体化,并形成防水结构的技术(将该结构称为以往结构2)。
专利文献1:JP特表2001-520337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JP特表2003-221929号公报(权利要求3,第0070段)
但是,如果采用上述以往结构1,则需要密封材料的封入工序等,其结构变得复杂,且不利于批量生产。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上述以往结构2,则需要在外框侧进行防水,因此在车辆用把手的有限的空间里,可有效利用的空间受到限制。此外,还需要保护产品功能之外的原本不需要保护的部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能保障在例如恶劣环境下正常动作,可用于智能钥匙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把手具有与车辆的车门结合的把手结合部,并且在把手内部空间内具有非接触式的检测传感器,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至少进行车门解锁,其特征结构为:
具有内部水导出路,该内部水导出路连通在上述把手内部空间与把手外部空间之间,可将上述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导出到上述把手外部空间。
关于此结构,通过使把手具有内部水导出路,浸入或积蓄在把手内的水通过此导出路被导出到把手外部空间。
其结果,可将把手内的环境保持在比水好的状态(无水,或少水的状态),无需进行使整个把手为防水结构,或向把手内部填充密封材料等多余的操作。
其结果,即使在检测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以较为简单的结构,进行减轻了例如水的影响的良好的检测。
更具体地说,为了形成内部水导出路,优选在把手结合部,设置从上述把手内部空间连通到上述把手外部空间的排水孔。
通过在把手结合部设置排水孔,在从把手内部空间向把手外部空间排水时,能使水顺着把手结合部和与其实质地接触的门板顺利地排出。
并且,为了形成内部水导出路,优选在划定把手内部空间的把手内壁面,设置将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引导到排水孔的排水孔引导路。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将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引导到排水孔而迅速排出。
此外,为了形成内部水导出路,优选在划定把手内部空间的把手内壁面,设置有在把手结合于车辆门板的状态的结合姿势下,在垂直方向朝向下方的下方引导面。
此时,如果在结合姿势下朝向下方,则不仅可朝向垂直方向,也可朝向斜下方,可通过重力将水导向下方,并进行处理。
此外,优选具有把手主体和与该把手主体配合的把手罩,且把手内部空间形成在把手主体与把手罩之间,
为了形成内部水导出路,优选在把手主体与把手罩的配合结合部,设置内部水导出路的一部分。
通过使配合结合部成为内部水导出路的一部分,可起到配合和水导出这两方面的作用。
此外,为了形成内部水导出路,优选在把手结合部的周围设置空间,使空间的划分壁为内部水导出路的一部分。
通过将该空间作为例如与排水孔连接的空间部位,可发挥导出内部水的作用。
此外,优选在沿手柄部的轴线的两端侧设置把手结合部,内部水导出路形成为越靠近把手结合部越远离轴线。
由此,不管将该车辆用把手设置成朝向何方,内部水导出路均可具有从把手内部空间向把手外部空间的向下倾斜。其结果,可切实地将水从把手内部空间导向把手外部空间。
此外,优选内部水导出路设置在从手柄部到把手结合部之间。
可使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从手柄部内的区域向其两端侧流动,使水沿把手结合部和与其实质地接触的门板顺利地排出。
另外,最好是随着内部水导出路向把手外部空间的延伸,水可流过的流路截面积增大
随着从把手内部空间向把手外部空间的延伸,水的阻力减小,从而使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容易流向把手外部空间。
此外,优选排水孔配置无纺布。
由于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顺着无纺布流动,所以可利用无纺布来规定从把手内部空间到把手外部空间的水的流路,切实地将水排出。
对于上述的车辆用把手而言,如果在车辆和便携机上安装有用于通信的车外天线以及用于进行上锁动作的上锁操作检测单元,则可采用较为简便的车辆用把手实现智能钥匙系统。
此外,在该结构中,如果从把手结合部起配置与车内相连接的检测传感器、车外天线和上锁操作检测单元的线束,则易于处置线束,而且,可充分保护功能。
作为上述的检测传感器,可采用电容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把手的车辆的智能钥匙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图1的把手及车外驱动器的详细框图。
图3是表示把手的安装状态的外观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5是内部水导出路的说明图。
图6是把手的纵截面图。
图7是具有无纺布的把手的横截面图。
图8是内部水导出路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20...车辆用把手,20c...后侧结合部(把手结合部),20f...前侧结合部(把手结合部),G...内部水导出路,s...把手内部空间,S...把手外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申请的车辆用把手20应用于智能钥匙系统1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说明时,首先对智能钥匙系统1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然后,对本申请的车辆用把手20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把手20的安装状态的图,车辆用把手20是通过用手握住手柄部GP并使其动作而可打开车门的手柄型把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把手设为手柄型把手,但不限于此。
【智能钥匙系统】
1)智能钥匙系统工作的概要
在智能钥匙系统1中,按以下顺序进行车门的解锁和上锁操作。
1在上锁状态下随着使用者的接近而进行解锁操作的准备(解锁准备),
2使用者与把手接触而解锁(实施解锁),
3在解锁状态下随着使用者向车外的移动而进行上锁操作的准备(上锁准备),
4使用者与把手接触而上锁(实施上锁)。
在这些过程中,关于本申请的车辆用把手20,安装于该车辆用把手20的各种部件(图1所示的车外天线21、解锁操作传感器22、上锁操作开关(上锁操作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23起到如下作用。
1在进行解锁准备时车辆用把手20内的部件的作用
在进行解锁准备时,判断使用者所持有的钥匙、电子卡等便携机60已接近车辆。对于该判断,车辆用把手20内的车外天线21发送车外请求信号。
2车辆用把手20内的部件伴随实施解锁而起到的作用
实施解锁是通过检测使用者已接触到车辆用把手20,并伴随该检测而执行解锁的。因此,作为安装于车辆用把手20的解锁操作传感器22的电容传感器,检测使用者与把手的接触状态。
3实施上锁
实施上锁是通过检测使用者已与上锁操作开关23接触,并伴随该检测而实施上锁的。
因此,在该系统1中,将使用者接近和离开车辆作为起点,检测使用者的接触动作等,可在没有车辆钥匙的操作下进行车门的上锁/解锁。
以下,对系统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2)智能钥匙系统1的结构
基于图1~图3,对系统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系统1的框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把手20与车外驱动器30之间的信号收发的框图。
2-1车辆侧的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在门板10的车外侧安装有进行车门解锁和上锁的致动器11、和控制车门致动器11的动作的车门用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ECU)12。并且,在门板10上安装有本申请独特的结构的车辆用把手20,在该车辆用把手20内,还内置有与车外进行通信的车外天线21,针对车外天线21,设置有车外驱动器30。另外,车辆用把手20上设置有解锁操作传感器22和上锁操作开关23。
在车内,设置有进行车内通信的车内天线41、与车内天线41连接的车内驱动器42、调谐器43、和系统ECU44。
车内天线41设置在可向车内辐射车内中心控制台等的电波的位置。系统ECU44与车内驱动器42和调谐器43连接。调谐器43安装在车内的车内镜等上。
在系统1中,检测点火等开关操作的开关操作检测部51、检测车门的开关的车门开关检测部52、以及通过各种传感器电极检测车速和车窗开关的传感器电极组53与系统ECU44相连接。
系统ECU44向车外驱动器30和车内驱动器42发送各种请求信号(车外请求信号和车内请求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从车外天线21和车内天线41向便携机60发送载波频率为134kHz的请求信号,作为车外请求信号和车内请求信号。
此外,从便携机60输出的ID信息信号被调谐器43接收。在本实施方式中,ID信息信号采用315MHz的载波频率。该信号由调谐器43解调,并输入到系统ECU44。
系统ECU44具有即使在切断了电源的状态下,也可将进行车门的解锁和上锁的编码、进行引擎发动的编码、发射应答器(transponder)的ID对照编码等的编码储存到存储器45中的功能。
2-2便携机侧的结构
便携机60具有发送天线62和接收天线64。发送天线62是以315MHz的载波频率向车辆发送ID信息信号的天线。接收天线64是接收由车辆发送的134kHz的载波频率的ID请求信号的天线。发送天线62和接收天线64连接在与控制器68相连接的收发电路66上。
便携机60的接收天线64所接收的来自车辆侧的请求信号(车外请求信号)由收发电路66解调并输入到控制器68。控制器68向收发电路66发送储存在存储器70中的编码。该编码是包含ID信息的编码,且由收发电路66调制,并从发送天线62以载波频率为315MHz的信号向车辆的调谐器43发送。
2-3把手内置部件与车外驱动器30的关系
图2是用于说明把手内置部件与车外驱动器30的关系的框图。
车外驱动器30构成为具有检测部驱动器31和发送用放大器32。系统ECU44所输出的车外请求信号被输入到CLG端子,由发送用放大器32调制放大,并发送到分别与ANT1端子、ANT2端子连接的车外天线21,作为电波发送到车外。
在处于车门解锁检测模式和车门上锁检测模式时,由系统ECU44输出的信号被输出到SEL端子,启动与SEL端子相连接的检测部驱动器31。检测部驱动器31分别通过SGT1端子进行上锁操作开关23的检测,通过SGT2端子进行解锁操作传感器22的检测。此外,车外天线21、解锁操作传感器22、上锁操作开关23和上述各端子通过信号线进行电连接。
车外天线21包括长方体状的铁氧体芯21A、和与铁氧体芯21A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卷绕的线圈21B。车外天线21只要是在使用频段和可设置在车辆用把手20内的天线,则任何天线均可。
上锁操作开关23是当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时,成为导通状态的按压式开关,其被安装在车辆用把手20的表面侧(图4的下侧),且内置于上锁时使用者的手指进行按压的特定部位,可识别使用者在关闭车门(上锁)时所进行的车辆用把手20的操作。
解锁操作传感器22是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其电极内置于车辆用把手20的背面侧(图4的上侧),可识别使用者在打开车门(解锁)时所进行的车辆用把手20的操作(使用者与车辆用把手20的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用于使用者的上锁操作动作的上述上锁操作开关23,但是与解锁操作传感器22一样,也可变更为采用了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的部件,该静电电容式传感器通过使用者接触车辆用把手20时的静电电容变化来检测使用者对车辆用把手20的操作。
2-4解锁操作传感器的作用
当使用者打开车门时,由于使用者的手握住车辆用把手20来拉拽,所以使用者的手与车辆用把手20的背面侧(图4的把手外部空间S侧)接触。由此,解锁操作传感器22检测到由使用者的把手操作所致的打开车门动作。检测部驱动器31检测此时的来自SGT2端子的信号变化,通过SENS端子向系统ECU44发送读出(sense)信号。
2-5上锁操作开关的作用
当使用者关闭车门时,由于使用者的手与车辆用把手20的表面侧接触,且按压上锁操作开关23,所以上锁操作开关23检测到由使用者的把手操作所致的关闭车门动作。
检测部驱动器31检测此时的来自SGT1端子的信号变化,通过SENS端子向系统ECU44发送锁定信号。
2-6智能钥匙系统的动作
在车辆停车时,从系统ECU44向门板10内的车外驱动器30发送请求信号,车外请求信号(134kHz)作为电波被从车外天线21发送到车外。
当使用者与便携机60一同接近车辆时,携带机60的接收天线64接收来自车辆的车外请求信号,通过收发电路66,控制器68处理车外请求信号。并且,控制器68通过收发电路66从发送天线62发送ID信息信号(315MHz)。
调谐器43接收ID信息信号并传送到系统ECU44,由此,系统ECU44识别便携机60已接近车辆。在识别出便携机60已接近了车辆后,系统ECU44确认使用者的打开车门的动作,因而移至车门解锁模式。
在车门解锁模式中,系统ECU44通过车外驱动器30检测解锁操作传感器22的读出信号。
当在该状态下使用者握住车辆用把手20后,从解锁操作传感器22通过车外驱动器30向系统ECU44发送读出信号。系统ECU44处理读出信号,并向车门ECU12发送车门解锁信号。其结果,车门致动器11进行车门解锁动作。
当使用者在车内时,从系统ECU44向车内驱动器42发送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作为电波从车内天线41向车内发送。当便携机60在车内时,来自车内天线41的请求信号被便携机60接收,与上述一样,由发送天线62发送的ID信息信号被调谐器43接收。当使用者在该状态下打开车门出到车外时,便携机60无法接收来自车内驱动器42和车内天线41的请求信号。
为此,基于来自车内天线41的请求信号的ID信息信号的发送中断,系统ECU44识别出便携机60从车内出到了车外(使用者下车)。便携机60从车内出到车外且车门被关闭时,系统ECU44移至车门上锁模式。
在车门上锁模式下,系统ECU44通过车外驱动器30检测上锁操作开关23的锁定信号
当使用者在该状态下触到车辆用把手20,且按压上锁操作开关23后,通过车外驱动器30,从上锁操作开关23向系统ECU44发送锁定信号。然后,系统ECU44处理锁定信号,并向车外驱动器30发送请求信号,将请求信号作为电波,从车外天线21发送到车外。
此时,由于使用者与便携机60一起处在车外的车门附近,所以由便携机60发送ID信息信号。在车辆的两侧,调谐器43接收ID信息信号,并向系统ECU44发送。这样一来,在确认了使用者(便携机60)在车外后,系统ECU44向车门ECU12发送上锁信号,车门致动器11进行车门的上锁动作。
3)车辆用把手
3-1车辆用把手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的车辆用把手20中,在其内部空间s内装有车外天线21等,并且在门板10侧(朝向车身的一侧)设置有解锁操作传感器22,在与门板相反的一侧(离开车身的一侧)设置有上锁操作开关23。
如图4所示,车辆用把手20包括把手罩20b、和与该罩20b相对的把手主体20a。
它们构成为可进行配合,采用了以下结构:在组装状态下,在两者间所形成的空间s内,插入保持将车外天线21作为主体而构成的天线组件210。并且,在车辆用把手20的前端侧设置有前侧结合部20f,在后端侧设置有后侧结合部20e,用于与门板10的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天线组件210的其它部件(解锁操作传感器22、上锁操作开关23等)的线束220采用了从前端侧结合部附近向门板10侧(图中的上侧)伸出的结构。
图5(a)是表示图3中的把手主体20a的A-A截面的图,图5(b)是表示从外侧(与门板10相反的一侧)观察该截面时的组装状态的概略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把手主体20a的截面结构大致为凹型,且与把手罩20b相配合。如图4所示,把手罩20b与把手主体20a利用螺钉20c和20d进行紧固装配。关于结合方式,只要是相配合,则也可以是粘接、热铆接等。
天线组件210在天线的一端、即在把手主体20a的前方(前方侧结合部20f)侧,被把手罩20b和把手主体20a夹持固定。天线组件210的后侧被上锁操作开关23夹持固定。天线组件210的中央部210b被防止晃动用的干涉部件211夹持。
3-2车辆用把手的内部水处理
本申请的车辆用把手20具有连通把手内部空间s与把手外部空间S,且可将把手内部空间s内的水导出到上述把手外部空间S的内部水导出路G。
如图5所示,车辆用把手20通过前端侧的前侧结合部20f和后端侧的后侧结合部20e所构成的把手结合部与门板10连接。在图5(b)的例子中,有手柄部GP的长度方向的轴线X1、和与该轴线X1垂直相交并通过手柄部GP的中心部O的中心线X2。即、把手结合部(前侧结合部20f和后侧结合部20e)被设置在沿手柄部GP的轴线X1的两端侧。在该把手结合部(前侧结合部20f、后侧结合部20e)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把手内部空间s与把手外部空间S的排水孔4。该排水孔4实际上是孔径为3mm左右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前后、上下方向上的4个部位。换言之,各个排水孔4与其它排水孔4,相对于轴线X1线对称配置,且相对于中心线X2线对称配置。并且,这些排水孔4相对于作为轴线X1与中心线X2的交点的中心部O放射状地形成,使得越靠近把手结合部越远离轴线X1。
因此,从前方观察车辆,即使安装在左或右的部位,即、即使将车辆用把手20以中心部O为旋转轴任意旋转安装,任意一个排水孔4在其前端侧都与外部空间S连通,并且,可设置为直到外部空间S侧,在垂直方向都朝向下方。此外,通过将该排水孔4设置在把手结合部20f、20e的附近,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将水排出到门板10。
此外,在多个排水孔4中,在垂直方向不朝向下方的排水孔作为把手内部空间s和把手外部空间S之间的通气孔而起作用,可易于使水从排水孔4流出。
作为上述内部水导出路G的一部分,如作为图3的B-B截面的图6(a)所示,在划定把手内部空间s的把手内壁面w上,设置有将把手内部空间s的水引导到排水孔4的排水引导路5。因此,内部水导出路G被设置在手柄部GP到把手结合部之间。该排水引导路5如图5(b)所示,构成为越靠其前端侧位置越低(具有10度左右的倾斜),在车辆用把手20与门板3结合了的状态的结合姿势下,起到在垂直方向朝向下方的下方引导面的作用。即,与上述排水孔4一样,排水引导路5相对于上述中心部O放射状地形成,使得越靠近把手结合部越远离上述轴线X1。换言之,此时的排水引导路5形成为以下形状:随着从中心部O向把手结合部(或把手外部空间S)的延伸,可流过水的流路截面积增大,且促进水从把手内部空间s流到把手外部空间S。其结果,随着从把手内部空间s向把手外部空间S的延伸,水的阻力减小,从而水易于流向把手外部空间S。
因此,进入把手内部空间s的水被倾斜的排水引导路5引导,到达相同倾斜的排水孔4,并被从该孔4向把手外部空间S排出。
如对应于图6(a)的图6(b)所示,该排水引导路5也可形成为设置在把手主体20a的支撑天线组件210的主体内面上的沟6,而且,也可以如图6(c)所示,设置在把手主体20a与把手罩20b的配合结合部。
如图5所示,把手结合部20f、20e的附近设有与上述排水孔4相连接的较大的放大空间s1,且该放大空间s1中的水被导向排水孔4。其结果,其空间划分壁s1w也成为形成内部水导出路G的结构。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内部水导出路G构成为水的流路,但为了促进该部位的水的移动,如图7所示,优选在内部水导出路G上配置无纺布7。即,在内部水导出路G上配置无纺布7,或至少在排水孔4内和与排水孔4相连接的上述把手外部空间部位配置无纺布。由此,通过在内部水导出路G上配置用于向把手外部空间S排出把手内部空间s内的水的无纺布7,把手内部空间s内的水顺着无纺布流动。其结果,可用无纺布规定从把手内部空间s到把手外部空间S的水的流路,从而,水被无纺布引导而容易排出到外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门的解锁和上锁动作进行了说明,而没有特别说明在这些操作中对使用者的通知。但是,也可设置伴随解锁准备、解锁实施、上锁准备、上锁实施等动作,利用光来向使用者通知动作的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作为解锁操作传感器采用了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的例子,但作为该种传感器,可使用普通的电容式传感器,也可使用使用了红外线传感器、阻抗等的接近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排水孔4为孔径3mm左右的圆筒状孔的例子,但如图7和图8所示,也可形成为孔径随着从把手内部空间s到把手外部空间S而变大。即,此时的排水孔4形成为可流过水的流路截面积随着向把手外部空间S的延伸而增大,且促进水从把手内部空间s流向把手外部空间的形状。其结果,随着从把手内部空间s向把手外部空间S的延伸,水的阻力减小,从而水易于流向把手外部空间S。
(产业可利用性)
可用于车辆用把手,该车辆用把手可应用于即使在水进入把手内部空间那样的恶劣环境下也可确保良好动作的智能钥匙系统。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把手,具有与车辆的门板结合的把手结合部,并且在把手内部空间内具有非接触式的检测传感器,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至少进行车门的解锁,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部水导出路,该内部水导出路连通在上述把手内部空间与把手外部空间之间,可将上述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导出到上述把手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在上述把手结合部,设置有从上述把手内部空间连通到上述把手外部空间的排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在划定上述把手内部空间的把手内壁面,设置有将上述把手内部空间内的水引导到上述排水孔的排水引导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在划定上述把手内部空间的把手内壁面,设置有在把手结合于车辆门板的状态的结合姿势下,在垂直方向朝向下方的下方引导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把手主体和与上述把手主体相配合的把手罩,且上述把手内部空间形成在上述把手主体与上述把手罩之间的结构中,
为了形成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在上述把手主体与上述把手罩的配合结合部,设置有上述内部水导出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在上述把手结合部的周围设置有空间,并将上述空间的划分壁作为上述内部水导出路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结合部设置在沿手柄部的轴线的两端侧,
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形成为越靠近上述把手结合部越远离上述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水导出路设置在上述手柄部到上述把手结合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随着上述内部水导出路向上述把手外部空间的延伸,可流过水的流路截面积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孔配置有无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5076/2004 | 2004-06-23 | ||
JP2004185076 | 2004-06-23 | ||
PCT/JP2005/011315 WO2006001263A1 (ja) | 2004-06-23 | 2005-06-21 | 車両用ハンド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73105A true CN1973105A (zh) | 2007-05-30 |
CN1973105B CN1973105B (zh) | 2010-12-01 |
Family
ID=35781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205759A Active CN1973105B (zh) | 2004-06-23 | 2005-06-21 | 车辆用把手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62037B2 (zh) |
EP (1) | EP1760228B1 (zh) |
JP (1) | JP4650694B2 (zh) |
CN (1) | CN1973105B (zh) |
WO (1) | WO200600126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4326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具有灌封的电子部件的机动车门把手 |
CN104204381A (zh) * | 2012-04-27 | 2014-12-10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车辆用把手 |
CN109906298A (zh) * | 2016-09-29 | 2019-06-18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外部打开控制器 |
CN113232685A (zh) * | 2021-06-09 | 2021-08-10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 |
CN113719206A (zh) * | 2020-05-25 | 2021-11-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把手构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51860B2 (ja) * | 2007-07-27 | 2011-08-1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ITMI20071622A1 (it) * | 2007-08-03 | 2009-02-04 | Valeo Sicurezza Abitacolo Spa | Leva per maniglie di veicoli |
JP4935917B2 (ja) * | 2010-03-19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携帯機 |
JP5022483B2 (ja) * | 2010-07-26 | 2012-09-1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JP5292653B2 (ja) * | 2011-01-28 | 2013-09-18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
JP5734253B2 (ja) * | 2012-09-13 | 2015-06-17 |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表示通電制御装置 |
JP6395446B2 (ja) * | 2014-05-29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6102353A (ja) * | 2014-11-28 | 2016-06-02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ドア錠制御システム |
JP6947004B2 (ja) * | 2017-12-20 | 2021-10-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及び音声出力プログラム |
JP7045262B2 (ja) * | 2018-05-24 | 2022-03-31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
WO2021241563A1 (ja) * | 2020-05-29 | 2021-12-02 | 株式会社神菱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
DE102020216512A1 (de) * | 2020-12-22 | 2022-06-23 | Witte Automotive Gmbh | Multi-Sensormodul, ein Griffmodul und bewegliches Fahrzeugel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48905A (en) * | 1960-09-07 | 1964-09-15 | Wilmot Breeden Ltd | Handle assemblies |
US4065164A (en) * | 1976-11-26 | 1977-12-27 | Schlage Lock Company | Fire-safe lever handle |
DE2840410C2 (de) * | 1978-09-16 | 1987-03-12 |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 Sperrschloß für Fahrzeugklappen, insbesondere Türen, Kofferraumdeckel, Tankverschlußdeckel o.dgl. von Kraftfahrzeugen |
JPH0633155Y2 (ja) * | 1988-04-30 | 1994-08-31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自動車用ドアハンドル |
US5462482A (en) * | 1994-10-31 | 1995-10-31 | Davidson Textron Inc. | Automobile door having interior trim panel with air flow control opening |
JP4337075B2 (ja) | 1997-10-14 | 2009-09-30 | フフ・ヒユルスベツク・ウント・フユルスト・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ウント・コンパニー・コマンデイトゲゼルシヤフト | とくに自動車のための閉鎖装置 |
JP3648396B2 (ja) * | 1998-12-02 | 2005-05-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
US6349450B1 (en) * | 2000-06-20 | 2002-02-26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handle |
JP3714129B2 (ja) | 2000-07-14 | 2005-11-09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ドア開閉装置 |
FR2813630B1 (fr) * | 2000-09-05 | 2003-08-01 | Valeo Electronique | Procede pour verrouiller automatiquement un ouvrant de vehicule a l'aide d'un systeme d'acces mains libres et d'un capteur d'approche |
WO2003029049A2 (en) * | 2001-10-01 | 2003-04-10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ehicle handle assembly with antenna |
JP3619505B2 (ja) | 2001-11-20 | 2005-02-09 |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 車両用ドアのハンドル装置 |
JP2003193705A (ja) * | 2001-12-28 | 2003-07-09 | Hashimoto Forming Ind Co Ltd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組立体 |
JP4084051B2 (ja) | 2002-01-30 | 2008-04-30 |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 車両用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
DE20309540U1 (de) * | 2002-06-20 | 2003-09-04 | Schaffner Emv Ag, Luterbach | Elektronische Steuerschaltung mit einem Sender für ein Fahrzeugtür-Schliesssystem |
JP3826881B2 (ja) | 2002-11-26 | 2006-09-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JP2004251106A (ja) * | 2003-01-30 | 2004-09-09 | Aisin Seiki Co Ltd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US7057124B2 (en) | 2003-04-22 | 2006-06-06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ush switch apparatus |
JP4098215B2 (ja) * | 2003-10-29 | 2008-06-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人体検出装置 |
GB2424036B (en) * | 2004-03-30 | 2007-02-21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 Door lock system |
-
2005
- 2005-06-21 US US11/628,027 patent/US8562037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6-21 JP JP2006528530A patent/JP4650694B2/ja active Active
- 2005-06-21 EP EP20050752985 patent/EP1760228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6-21 WO PCT/JP2005/011315 patent/WO2006001263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6-21 CN CN2005800205759A patent/CN1973105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4326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具有灌封的电子部件的机动车门把手 |
CN104204381A (zh) * | 2012-04-27 | 2014-12-10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车辆用把手 |
CN104204381B (zh) * | 2012-04-27 | 2016-06-29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车辆用把手 |
CN109906298A (zh) * | 2016-09-29 | 2019-06-18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外部打开控制器 |
CN113719206A (zh) * | 2020-05-25 | 2021-11-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把手构造 |
CN113719206B (zh) * | 2020-05-25 | 2022-09-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门把手构造 |
CN113232685A (zh) * | 2021-06-09 | 2021-08-10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石砟漏斗车操纵室侧门扶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60228A1 (en) | 2007-03-07 |
EP1760228B1 (en) | 2015-04-22 |
WO2006001263A1 (ja) | 2006-01-05 |
CN1973105B (zh) | 2010-12-01 |
JPWO2006001263A1 (ja) | 2008-04-17 |
JP4650694B2 (ja) | 2011-03-16 |
US20080256755A1 (en) | 2008-10-23 |
EP1760228A4 (en) | 2014-06-25 |
US8562037B2 (en) | 2013-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73105B (zh) | 车辆用把手 | |
US6958675B2 (en) | Vehicle remote controller | |
KR100800374B1 (ko) | 차량용 인체 검출 장치 | |
US6577228B1 (en) |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and smart entry system for vehicle using the same | |
DE602005000265T2 (de) | Passives Zugangsystem | |
CN101136114B (zh) | 无钥匙被动进入系统 | |
JP2004116236A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KR101939077B1 (ko) | 도어핸들 및 안테나 유닛 | |
EP1695880A1 (en) | Vehicle remote-operation apparatus | |
JP2006508283A (ja) | 車両ドア用ハンドル装置 | |
EP1384844A2 (en) | Door handle for a vehicle | |
CN113905934B (zh) | 车辆的智能钥匙收纳盒 | |
JP5451128B2 (ja) | 車両の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 |
US6380643B1 (en) | Integrated antenna for use with passive entry and ignition system | |
US20070199355A1 (en) | Actuating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008057237A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JP2008106548A (ja) | 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 | |
CN105346508A (zh) | 基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 | |
KR19990083182A (ko) | 레버 조합 스위치 유닛 | |
JP4513481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
JP2004156238A (ja) | 車両用施解錠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施解錠制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