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2425A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2425A
CN1962425A CNA2006101236708A CN200610123670A CN1962425A CN 1962425 A CN1962425 A CN 1962425A CN A2006101236708 A CNA2006101236708 A CN A2006101236708A CN 200610123670 A CN200610123670 A CN 200610123670A CN 1962425 A CN1962425 A CN 1962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carbon
vanadium
phosphor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36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7387C (zh
Inventor
赵彦明
付鹏
申国培
董有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B2006101236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7387C/zh
Publication of CN1962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2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73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73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V2O5粉末溶于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形成絮状凝胶,把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加入,最后形成均一稳定的胶体,真空干燥后,胶体置于瓷舟中,还原性气氛下200~500℃预处理2~12h,然后研磨,在500~900℃下相同气氛下再次处理2~12h,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该方法还包括对磷酸钒锂材料进行碳包覆,碳包覆磷酸钒锂的合成是将水溶性碳包覆材料和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一同加入。该方法得到的材料实际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本发明适用于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溶胶凝胶法合成高性能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用该方法合成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及倍率性能。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有许多优点:工作电压高,通常单体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为3.6V,而MH-Ni、Cd-Ni电池的电压为1.2V,相差3倍;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比能量是铅酸蓄电池的3倍,为各类镍型电池的2倍);循环寿命长,远高于其它电池;安全快速充电、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使用时间长。
因此,自从1991年SONY公司推出商品化的锂离子蓄电池以来,关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其它一些便携式电气设备大多使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电源。并且,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快地增长。不远的将来,电动车(EV)或混合动力汽车(HEV)用能源和用来存储电能的大型储能电池都可能使用到锂离子蓄电池,这使有关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1980年,Mizushima等提出了使用层状LiCoO2作为正极材料的想法,LiCoO2的开路电压约是TiS2的两倍,理论能量密度达1.1kWh/kg,它在结构上也比TiS2稳定。这类电池于1990年由SONY公司率先在市场上推出,标称电压为3.6V,容量约为130mAh/g。它们具有可靠的性能和长的循环寿命,目前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是钴的价格昂贵而且有毒,并且不够稳定,在过充和过热时会发生分解,可能引起电池的爆炸,这一点在动力电池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电池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替代LiCoO2的材料。
为了解决正极材料的缺陷,电池界做了大量的研究。1997年Goodenough小组首次报道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由于磷酸盐优异的结构稳定性,非常好的安全性能,非常适合于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应用,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但因其电子和离子传导率差,不适宜大电流充放电,所以一直未受到重视。而近年来,另一种磷酸盐系多阴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由于具有高的可逆比容量、高的充放电电压和稳定的结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磷酸钒锂具有三个可以自由嵌入脱出的锂,使其理论容量达到197mAh/g,这在现有已经报道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中是最高的,同时其充电电压接近5V,可以作为高充放电压材料应用到更广泛的方面。
目前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还仅仅处于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的初始阶段,而其合成制备的方法还没有开展具体而广泛地研究工作,仅有少量合成高性能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报道。目前报道的磷酸钒锂的合成方法一般都是采用高温固相合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合成高性能磷酸钒锂材料方面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原料难以分散混合均匀,为了使使原料得到充分的混合,基本上都要采取二次球磨的方法,但是在球磨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环境的存在,难以避免的会有诸如Li3PO4之类的杂质生成,从而影响产物的性能;其次,由于原料难以达到原子水平上的混合,在反应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充分反应,一般都需要900℃以上的高温和较长的反应时间,而这两者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产物颗粒的增大和团聚。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的颗粒形貌对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具有均匀且较小颗粒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会带来产物性能上的提升。而较高的反应温度和长的反应时间无疑会降低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因此,采用一种新的反应方法来取缔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高温固相合成方法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可对产物进行碳包覆,所述方法能够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产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3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形成浓度为5~30g/L的溶液,形成絮状胶体物;
(2)将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胶体逐渐溶胀,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所述胶体中锂、磷、钒的摩尔比为3~3.3∶3∶2;
(3)将得到的胶体蒸发完水份,得到干凝胶,放入管式炉中,还原性气氛下200~500℃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
(4)将步骤(3)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500~900℃,在还原性气氛下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步骤(2)中所述的锂盐为碳酸锂、醋酸锂、氢氧化锂或硝酸锂;所述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或磷酸。
步骤(3)、(4)中所述还原性气体为氢气、氨气或一氧化碳气体。
所述步骤(2)还可将水溶性碳包覆材料的水溶液与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一同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步骤(4)形成碳包覆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所述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溶于水的、可以在高温且低于反应温度的无氧状态下裂解产生碳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蔗糖、葡萄糖、柠檬酸。所述碳包覆材料的加入量为其裂解产生碳的量占正极材料重量总量的1~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液相的溶胶凝胶的方法来混合原料,使反应原料在液相环境中达到原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从而避免了杂质相的产生。
(2)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产物颗粒均匀,比表面积大,性能较高,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和好的循环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使反应过程便于控制。
(3)可在液相状态下加入碳包覆材料,使包覆效果均匀完全,从而提高产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X射线衍射图谱,图中(a)~(d)分别是实施例1~例4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为实施例1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1的循环性能曲线,其中:充放电倍率为1C,充放电电压分别为3-4.3V、3-4.5V、3-4.8V;
图4是实施例1的倍率性能测试曲线,其中,充放电倍率分别为0.12C、0.2C、0.5C、1C、2C和3C,充放电电压为3~4.8V,均为循环第2周的充放电曲线。
图5是实施例2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其中:充放电倍率为1C,电压3-4.8V;
图6是实施例3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其中:充放电倍率为1C,电压为3-4.8V;
图7是实施例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其中:充放电倍率为1C,电压为3-4.8V。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将1.82g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182ml浓度为10%(体积百分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配成10g/L的溶液,10分钟后形成桔黄色透明溶液,2小时后形成深红色溶液,5小时后形成红棕色絮状胶体物;将2.07g硝酸锂、3.45g磷酸二氢铵和1.8g葡萄糖溶于蒸馏水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摩尔比,Li∶V∶P=3∶2∶3),胶体逐渐溶胀,48小时后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将得到的胶体在80℃在真空干燥,放入管式炉中,氢气气氛下300℃处理5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将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800℃,在氢气气氛下处理8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用盐酸溶去产物中的磷酸钒锂,并对沉淀物称重,发现产物中含有10%质量百分比的碳。
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见图1中a曲线,由图可知,利用该方法合成出了纯相的单斜晶型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谱图中不存在杂质峰,产物纯度高。该产物的扫描电镜图片见图2,可以看到产物的颗粒大小在1μm左右,而纳米尺度的碳颗粒均匀的分散在磷酸钒锂的颗粒上、颗粒间,甚至在颗粒和颗粒间的裂缝中,很明显该种碳包覆可以明显的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从而使产物具有较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该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见图3,由图3可知,在1C的放电倍率下,充电电压为3-4.3V、3-4.5V、3-4.8V时,容量分别可达到130、145、180mAh/g,循环50周后,容量保持率分别达到了92.9%、92.2%和95.4%。该材料的倍率性能测试见图4,由图4可看出,充放电电压为3-4.8V,充放倍率为0.12C时的可逆容量分别达到了191.8mAh/g,非常接近于磷酸钒锂材料的理论容量197mAh/g,在充放倍率提升至3C时,仍然可以保持148mAh/g的容量,表明该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倍率特性。
实施例2
将1.82g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364ml浓度为5%(体积百分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配成5g/L的桔黄色透明溶液,3小时后形成深红色溶液,6小时后形成红棕色絮状胶体物;将0.792g氢氧化锂、2.94g磷酸溶于蒸馏水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摩尔比,Li∶V∶P=3.3∶2∶3),胶体逐渐溶胀,48小时后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将得到的胶体在80℃在真空干燥,放入管式炉中,氢气气氛下200℃处理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将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900℃,在氢气气氛下处理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产物的XRD图谱见图1(b),由图可知,该产物中无杂质,为纯相的单斜晶型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该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见图5,充放容量分别达到170.5和162.7mAh/g。
实施例3
将1.82g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60ml浓度为30%(体积百分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配成30g/L的桔黄色透明溶液,1小时后形成深红色溶液,3小时后形成红棕色絮状胶体物;将3.162g醋酸锂、3.96g磷酸氢二铵、0.07g蔗糖溶于蒸馏水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摩尔比,Li∶V∶P=3.1∶2∶3),胶体逐渐溶胀,48小时后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将得到的胶体在80℃在真空干燥,放入管式炉中,氨气气氛下500℃处理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将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500℃,在氨气气氛下处理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用盐酸溶去产物中的磷酸钒锂,并对沉淀物称重,发现产物中含有1%质量百分比的碳。
产物的XRD图谱见图1(c),由图可知,该产物中无杂质,为纯相的单斜晶型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该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见图6,充放容量分别达到166.1和161.0mAh/g。
实施例4
将1.82g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182ml浓度为10%(体积百分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配成10g/L的溶液,10分钟后形成桔黄色透明溶液,2小时后形成深红色溶液,5小时后形成红棕色絮状胶体物;将1.11g碳酸锂、4.47g磷酸铵、5.96g柠檬酸溶于蒸馏水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摩尔比,Li∶V∶P=3∶2∶3),胶体逐渐溶胀,48小时后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将得到的胶体在80℃在真空干燥,放入管式炉中,一氧化碳气氛下350℃处理5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将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900℃,在一氧化碳气氛下处理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碳包覆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用盐酸溶去产物中的磷酸钒锂,并对沉淀物称重,发现产物中含有20%质量百分比的碳。
产物的XRD图谱见图1(d),由图可知,该产物中无杂质,为纯相的单斜晶型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该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见图7,充放容量分别达到168.3和152.9mAh/g。

Claims (6)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五氧化二钒粉末溶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3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形成浓度为5~30g/L的溶液,形成絮状胶体物;
(2)将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胶体逐渐溶胀,形成均一的红棕色胶体;所述胶体中锂、磷、钒的摩尔比为3~3.3∶3∶2;
(3)将得到的胶体蒸发完水份,得到干凝胶,放入管式炉中,还原性气氛下200~500℃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粉末材料;
(4)将步骤(3)得到的粉末材料研磨后,在管式炉中再次加热到500~900℃,在还原性气氛下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锂盐为碳酸锂、醋酸锂、氢氧化锂或硝酸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或磷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4)中所述还原性气体为氢气、氨气或一氧化碳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项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是将水溶性碳包覆材料的水溶液与锂盐、磷酸盐的水溶液一同加入形成的胶体溶液中,所述步骤(4)形成碳包覆磷酸钒锂正极材料;所述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溶于水的、在高温且低于反应温度的无氧状态下裂解产生碳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碳包覆材料的加入量为其裂解产生碳的量占正极材料重量总量的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蔗糖、葡萄糖、柠檬酸。
CNB2006101236708A 2006-11-21 2006-11-2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738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36708A CN100427387C (zh) 2006-11-21 2006-11-2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36708A CN100427387C (zh) 2006-11-21 2006-11-2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2425A true CN1962425A (zh) 2007-05-16
CN100427387C CN100427387C (zh) 2008-10-22

Family

ID=3808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236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7387C (zh) 2006-11-21 2006-11-2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7387C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4287A1 (en) * 2007-06-08 2008-12-18 Conocophillips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polyanion powders for batteries
CN101106194B (zh) * 2007-07-12 2010-04-07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N101145611B (zh) * 2007-10-16 2010-06-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N102130328A (zh) * 2011-01-27 2011-07-20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钒锂/碳超细粉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22564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桂林理工大学 制备钠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流变相方法
CN102522554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桂林理工大学 采用PEG复合体系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改性的流变相方法
CN104362309A (zh) * 2014-09-22 2015-02-18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9719A (zh) * 2015-12-28 2016-05-25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膨胀法制备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232193A (zh) * 2018-01-25 2018-06-29 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钒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8336319A (zh) * 2017-12-21 2018-07-27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85810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16422A (zh) * 2020-11-02 2021-12-21 四川大学 金属钒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4691B (zh) * 2010-12-27 2012-11-14 浙江大学 锂离子电池层片状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8535C (zh) * 2005-12-19 2008-05-14 南开大学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氟化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4287A1 (en) * 2007-06-08 2008-12-18 Conocophillips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polyanion powders for batteries
CN101106194B (zh) * 2007-07-12 2010-04-07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N101145611B (zh) * 2007-10-16 2010-06-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N102130328A (zh) * 2011-01-27 2011-07-20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钒锂/碳超细粉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22564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桂林理工大学 制备钠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流变相方法
CN102522554A (zh) * 2012-01-06 2012-06-27 桂林理工大学 采用PEG复合体系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改性的流变相方法
CN104362309B (zh) * 2014-09-22 2017-07-11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2309A (zh) * 2014-09-22 2015-02-18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倍率钠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9719A (zh) * 2015-12-28 2016-05-25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膨胀法制备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336319A (zh) * 2017-12-21 2018-07-27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36319B (zh) * 2017-12-21 2020-12-25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32193A (zh) * 2018-01-25 2018-06-29 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钒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085810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32193B (zh) * 2018-01-25 2020-10-23 大连博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钒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085810B (zh) * 2018-01-25 2022-06-10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改性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16422A (zh) * 2020-11-02 2021-12-21 四川大学 金属钒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7387C (zh) 2008-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7387C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CN101162776B (zh) 适用于高倍率动力电池用的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JP550991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と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極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1081696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5175B (zh)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工业制备方法
Pan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well-dispersed LiMnPO4 plat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thode
KR20220092556A (ko) 전지를 위한 음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 방법, 전지 음극, 전지
CN100448772C (zh) 高密度超微复合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82182B (zh) 碳包覆离子掺杂磷酸锰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4241B (zh) 一种焦磷酸锂修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A2448175A1 (en) Lithium transition-metal phosphate powder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W200805734A (e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iFePO4/Li3V2(PO4)3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1564622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6273B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427131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金属镁掺杂的磷酸锰锂/碳制备方法
CN10173464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CN101800304A (zh) 一种异取向球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8463A (zh) 一种采用edta为碳源包覆改性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989653B (zh) 超微球颗粒连接的锂离子电池用球形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1830C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高压制备方法
CN112421040A (zh) 一种磷酸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576608C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9786693A (zh)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26616A (zh) 一种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0411978C (zh) 高振实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Assignee: Advanced Electronics Energy Limited

Assigno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201044000058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ithium ion battery positive material vanadium lithium phosphate sol gelatin prepa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0060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