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5036A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5036A
CN1955036A CNA2006101498556A CN200610149855A CN1955036A CN 1955036 A CN1955036 A CN 1955036A CN A2006101498556 A CNA2006101498556 A CN A2006101498556A CN 200610149855 A CN200610149855 A CN 200610149855A CN 1955036 A CN1955036 A CN 1955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sliding part
actuation element
rak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98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5036B (zh
Inventor
小岛康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5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5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5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50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B60N2/123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and provided with memory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位置记忆机构(46,47),该位置记忆机构包括:沿着第一导轨(3)布置并且具有锁定部(46a)的第三导轨(46);和沿着导轨(46)可滑动地运动并且与导轨(46)的锁定部(46a)接合和脱离的滑动件(47)。座椅装置还包括:设在第二导轨(4)和滑动件(47)之一处且面对其中另一个的致动元件(100)。在滑动件(47)与锁定部(46a)处于脱离状态时致动元件(100)响应于第二导轨的运动将滑动件(47)致动为沿着导轨(46)运动,并且在滑动件(47)与锁定部(46a)处于接合状态时致动元件(100)将滑动件(47)保持在第一位置处。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座椅装置,该座椅装置具有用于记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对位置的功能。
背景技术
日本已审专利申请公开1994(06)-86194中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装置。这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紧固到车辆底板的下导轨;和固定地附接至座椅的上导轨。上导轨由下导轨沿着其纵向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支撑。在这种车辆座椅装置中,座椅的纵向位置可通过相对于下导轨移动上导轨来调节。车辆座椅装置还包括锁定元件,其锁定下导轨和上导轨之间的相对运动。锁定元件设有插销和供插销插入的槽口。响应于操作者对锁定释放杆的操作,锁定元件释放对上导轨和下导轨的锁定。从而就允许了下导轨和上导轨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使得座椅在纵向上运动。
同时,本发明的发明者最近还研究出了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其还设有记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相对位置的记忆机构、以及一旦操作元件被操作就将存储在记忆机构中的记忆取消掉的记忆取消元件。这项研究在提交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文件时尚未公开。记忆机构包括:沿着紧固至车辆底板的第一导轨布置有多个锁定部件的导轨;和提供为可沿着导轨移动的滑动件。
在滑动件被固定地锁定或紧固至导轨的锁定部件时,滑动件记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滑动件记忆座椅在第一导轨纵向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一旦操作者或用户操纵了操纵杆并且座椅将被前后运动,响应于操纵杆的操作致动记忆取消元件,因此滑动件就从锁定部件解锁。在此情况下,因为滑动件已经与记忆取消元件相接合,座椅就与记忆取消元件一起运动,并且滑动件与记忆取消元件在相同方向上运动并且与其运动量相同。
随着座椅滑动地运动到一个新位置并且在该新位置确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相对位置,滑动件在该新位置处被锁定或紧固至导轨的锁定部件。这使得滑动件记忆住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新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滑动件记忆第一导轨纵向上的新座椅位置。
例如,当座椅的滑动运动停止并且操作者不再继续对操纵杆进行操作时,插销不是总是定位为相应于槽口。也就是说,插销偶尔会定位在两个相邻槽口之间。在此情况下,滑动件定位在导轨的两个相邻锁定部件之间并且还没有被锁定到锁定部件。而且,一旦操作者停止对操纵杆的操作,滑动件就没有充分地与记忆取消元件相接合。
因此,在座椅需要沿车辆的一个方向(例如向前)运动时,滑动件就不能与座椅一起运动。于是,滑动件相对于锁定元件的位置可能会偏离预定的位置以致于滑动件不能高精度地记忆座椅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做出,并且为此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的座椅装置,能有效地防止滑动件被操作到相对于锁定元件的不适当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紧固至车辆固定部分的第一导轨;固定地附接至座椅并且相对于第一导轨可动的第二导轨;锁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以限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相对运动的锁定元件;和位置记忆机构,该位置记忆机构设在第一导轨处并构造为记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该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位置记忆机构包括:沿着第一导轨布置并且具有锁定部的第三导轨;和可沿着第三导轨滑动地运动并且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相接合或者脱离的滑动件。该座椅装置还包括:设在第二导轨和滑动件之一处且面对其中另一个的致动元件。在滑动件与锁定部处于脱离状态时该致动元件响应于第二导轨的运动将滑动件致动为沿着第三导轨运动,并且在滑动件与锁定部处于接合状态时该致动元件将滑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处。
位置记忆机构包括:沿着第一导轨布置并且具有锁定部的第三导轨;和可沿着第三导轨滑动地运动并且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相接合或者脱离的滑动件。第二导轨和滑动件之一牢固地装备有面对其中另一个的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在其中滑动件沿着第三导轨运动的状态和其中滑动件保持在记忆锁定位置的状态之间调节滑动件的状态。在滑动件未与锁定部锁定时,滑动件可沿着第三导轨运动。在滑动件与第三导轨锁定时,滑动件被保持在记忆锁定位置。该车辆用的座椅装置还包括:操纵元件,其连接至锁定元件并且构造为将锁定元件从锁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状态释放;和接合元件,其连接至操纵元件用来响应于操纵元件的操作来操纵位置记忆机构以便在滑动件从锁定孔脱离时将滑动件从第三导轨的锁定孔脱离从而形成脱离状态,和在滑动件与锁定孔相接合时接合滑动件从而形成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在用户停止对操纵手柄的操作并且座椅的滑动被中止时,滑动件偶尔会未与锁定部相接合。在此情况下,如果用户停止对操纵手柄的操作,就没有充分地执行接合元件和滑动件之间的接合。因此,当座椅随同第二导轨在一个方向上运动时,例如从后向前,滑动件并未与座椅相关联地运动。因此滑动件就相对于锁定部的位置被错误地定位,这会导致滑动件对座椅位置的不正确记忆。
在滑动件还没有与锁定部相接合时,致动元件有助于使滑动件随着座椅的运动一起沿着第三导轨运动。因此,在滑动件还没有与锁定部相接合的情况下,当座椅随同第二导轨运动时,滑动件由致动元件驱动在与座椅运动相同的方向上运动。
而且,在滑动件已经与锁定部接合时,致动元件将滑动件保持在记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于是,就维持了滑动件的记忆锁定功能。也就是说,第一位置由与锁定部锁定的滑动件记忆。
如上所述,在滑动件还没有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相接合的情况下,当座椅随同第二导轨运动时,致动元件使滑动件在与座椅运动相同的方向上运动。因此,就有效地防止了滑动件相对于第二导轨的插销的位置被错误地定位。
只要锁定元件包括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锁定以及限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相对运动的功能,其结构和形状是不限的。只要操纵元件连接至锁定元件并且构造为将锁定元件从锁定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状态释放,其结构和形状是不限的。位置记忆机构包括用来记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相对位置的功能。只要接合元件连接至操纵元件用来响应于操纵元件的操作来操纵位置记忆机构以便将滑动件从第三导轨的锁定孔脱离,其结构和形状是不限的。
位置记忆机构包括沿着第一导轨布置且具有锁定部的第三导轨;和可沿着第三导轨滑动地运动并且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相接合或者脱离的滑动件。第三导轨形成有或者设置有可与滑动件相接合的一个锁定部或多个锁定部。只要第三导轨设置有锁定部,第三导轨可与第一导轨一体地形成。滑动件是可动元件,其包括用来记忆座椅初始位置的记忆功能。
致动元件安装在第二导轨或座椅处并且面对滑动件。在滑动件还没有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相接合时,滑动件是可动的。在此情况下,响应于座椅的运动,致动元件与滑动件接合并且沿着第三导轨在与座椅运动的相同方向上运动。
而且,在滑动件已经与第三导轨锁定时,例如在走入(walk-in)操作时,致动元件可与滑动件分开。因此,即使滑动件与第三导轨固定地接合,滑动件也不可能限定座椅的运动。也就是说,无需担心失去实际上由与锁定部锁定的滑动件所执行的记忆功能。还有,有效地避免了滑动件和致动元件由于其间的碰撞而引起的对它们的损坏。
作为一个示例性结构,致动元件可以是具有可与滑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的板簧。板簧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具体地受限。优选地接合部形成于致动元件的末端。
板簧的接合部被弯曲为大致V形横截面或大致环形横截面。滑动件包括可与致动元件相接合和脱离的被致动部。滑动件的被致动部可以是突起。
致动元件牢固地附接至第二导轨。滑动件包括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构造为在致动元件与接合于锁定部的滑动件相接触时弹性变形致动元件。
致动元件牢固地附接至第二导轨。致动元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在致动元件与接合于第三导轨的锁定部的滑动件相接触时该第一倾斜部被弹性地变形。
致动元件附接至第二导轨。滑动件包括面对致动元件的被致动部。被致动部具有彼此面对并且都可与致动元件相接触的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特点和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座椅装置为从座椅的内侧看;
图2是示出从座椅外侧看的座椅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中V-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中VI-V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在执行走入操作之前的走入机构的视图;
图7B是示出沿逆时针方向操作的走入机构的视图;
图7C是示出沿逆时针方向操作的走入机构的另一视图;
图8A、8B、8C和8D解释了由接合杆执行的位置记忆机构的接合/脱离操作的渐变过程;
图9A、9B和9C解释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锁定操作的渐变过程;
图10是示出具有板簧的上导轨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导轨的板簧和滑动件之间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板簧和滑动件之间在接触之前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导轨的板簧和滑动件之间关系的侧视图,其中板簧的接合部与滑动件的突起相接触;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上导轨的板簧和滑动件之间关系的侧视图,其中板簧的接合部面对滑动件的突起;和
图15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下导轨的板簧和被致动部之间关系的侧视图,其中被致动部面对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包括座椅滑动机构和走入机构。一般来说,走入机构的操作目的是移动车辆的前座椅以增大乘客上下车辆后座椅的空间。更具体地,当乘客要上下车辆的后座椅时,向前倾斜或者翻转前座椅的靠背。然后上导轨就从相对于紧固到车辆底板的下导轨的锁定状态释放。于是座椅被向前移动,乘客就能容易地进出后部空间。座椅装置1还设有用于记忆或存储前座椅初始位置的位置记忆机构。座椅的初始位置相当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相对位置)。在已经被向前移动的座椅需要向后返回时,设在座椅侧面的止动件与位置记忆机构相碰撞以使座椅返回到由位置记忆机构锁记忆的初始位置。
例如安装在比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前座上的座椅装置1在外面构造有一对布置在两个侧面处的框架。侧向相当于相对于图1和2的附图纸面的垂直方向。图1和2都示出了从车辆的后面看时座椅装置1左侧处的框架。图1的框架为从座椅的内侧看,而图2的框架为从其外侧看。从后面看时位于座椅装置1右侧的框架具有与左侧框架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并且在此省略其描述以简化说明书。位置记忆机构,比如导轨46(第三导轨)、滑动件47等,设在座椅装置1的左侧和右侧框架处。可选的,位置记忆机构也能设在左侧和右侧框架之一处。
如图1和2所示,用作第一导轨的下导轨3通过一对支架2紧固到车辆的固定部分,比如车辆的底板。下导轨3在车辆的纵向上延伸。如图3所示,下导轨3为大致环形横截面,其具有一对从座椅侧端竖起的侧壁11和连接这两个侧壁11的底部12。每个侧壁11在端部连续地形成有第一卷边壁部13,该第一卷边壁部13在侧向上向内弯曲并朝着侧壁11的底端向下卷边。下导轨3因此就在大致环形横截面内侧限定了容纳空间S。
用作第二导轨的上导轨4固定地附接至构成座椅座垫结构的座椅座垫框架(未示出)或座椅。上导轨4在车辆纵向上延伸并构造为可与座椅一起运动。如图3所示,上导轨4包括具有大致环形横截面并向下开口的壁20,以及固定至壁20的上表面并竖直地延伸的支撑壁21。壁20被定位为在侧向上插入下导轨3的两个第一卷边壁部13之间。壁20在端部(下端)连续地形成有第二卷边壁部22,该第二卷边壁部22在侧向上向外弯曲并被卷边为被侧壁11和第一卷边侧壁13所包围。
如图6所示,上导轨4操作上由位于下导轨3的底部12和上导轨4之间的多个辊5支撑。上导轨4通过球6与面对第二卷边壁部22末端的第一卷边壁部13相接合。因此,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在纵向上可自由滑动地支撑同时辊5在上导轨4和下导轨3之间滚动。也就是说,座椅侧面处的上导轨4可相对于下导轨3运动。固定地装备有上导轨4的座椅相对于车辆底板在纵向上滑动,下导轨3固定地安装在车辆底板上。
如上所述,下导轨3设有侧壁11:一个布置在座椅的侧向内侧,另一个布置在座椅侧向外侧。如图1和5所示,安装在座椅侧向内侧的侧壁11形成有多个纵向对齐并且彼此间隔预定距离的锁定孔11a。类似地,上导轨4设有第二卷边壁部22:一个布置在座椅的侧向内侧,另一个布置在其侧向外侧。如图1和5所示,安装在座椅侧向内侧的第二卷边壁部22形成有多个插孔22a。插孔22a布置为与所述多个相邻锁定孔11a相配合,例如与三个相邻锁定孔11a相配合。如图5中还示出,辅助板23紧紧地紧固至支撑壁21的侧向内表面。辅助板23形成有多个通孔23a,所述通孔构造为与所述多个相邻锁定孔11a相配合,例如三个相邻锁定孔11a。
上导轨4连同辅助板23一起与支架24紧固。用作锁定元件的滑动位置锁定板25由枢轴销26枢轴地支撑。滑动位置锁定板25形成有多个插销25a,例如三个插销25a。当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由箭头W1表示的滑动锁定方向枢轴转动时,插销25a插入通孔23a和插孔22a。另一方面,当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由箭头W2表示的滑动锁定释放方向枢轴转动时,插销25a从插入通孔23a和插孔22a的状态释放。与插销25a插入通孔23a和插孔22a以及从中释放相关联地,插销25a插入相邻的锁定孔11a(例如三个)以及从中释放。
更具体地,当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滑动锁定方向——即逆时针方向和图5中箭头W1的方向——枢轴转动时,插销25a插入通孔23a、锁定孔11a和插孔22a,即朝着第一卷边壁部13插入。上导轨4随后与下导轨3锁定以使得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相对运动被禁止。锁定孔11a随后与插入在通孔23a和插孔22a中的插销25a牢固地锁定。因此,上导轨4被保持在相对于下导轨3的相对运动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因此由上导轨4所支撑的座椅在车辆的纵向上被定位。
滑动位置锁定板25通常由安装至枢轴销26的弹簧25d(图1中示出)沿滑动锁定方向偏置。滑动位置锁定板25的插销25a通常被偏置为沿被插入到锁定孔11a内的方向——即沿由图5中箭头W1所表示的滑动锁定方向——枢轴转动。从图5中很明显,接触凸缘25b形成于滑动位置锁定板25处,接触凸缘25b相对于枢轴销26而言面对插销25a。
返回到图1,用作操纵元件的滑动锁定释放杆28被紧紧地紧固至上导轨4的支撑壁21的侧向内表面。滑动锁定释放杆28在其大致纵向中心部由枢轴29枢轴地支撑。从图5中很明显,接触凸缘28b形成在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后端。接触凸缘28b布置为面对滑动位置锁定板25的接触凸缘25b并与之接触。支撑部28c形成在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前端。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支撑部28c支撑由操作者操纵的操纵手柄(未示出)。在滑动锁定释放杆28响应于操纵手柄的操作而绕着枢轴29枢轴转动时,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接触凸缘28b就与滑动位置锁定板25的接触凸缘25b相接触。于是,滑动位置锁定板25就克服弹簧25d的偏置力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即沿图5中用箭头W2标识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插销25a和锁定孔11a的接合就被释放,并且上导轨4从锁定状态释放。因此,上导轨4就可沿着下导轨3滑动地运动。
滑动位置锁定板25还形成有接触凸缘25c。接触凸缘25c相对于枢轴销26面对插销25a。从图5中很明显,接触凸缘25c延伸贯穿上导轨4的支撑壁21并侧向向外突出。
弹簧28d(在图1中示出)通常偏置滑动锁定释放杆28以沿箭头Y1所示方向枢轴转动。接触凸缘28b因此被偏置为远离接触凸缘25b。一旦操作者操纵了操纵手柄,滑动锁定释放杆28就克服弹簧28d的偏置力绕着枢轴29沿箭头Y2(见图1)所标识的方向枢轴转动。滑动锁定释放杆28然后就释放插销25a和锁定孔11a的接合。上导轨4因此就从锁定状态释放并可以相对于下导轨3滑动地运动。座椅在此情况下滑动地运动并且以高精度调节其位置。
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1的走入机构MA包括:响应于座椅靠背向前翻转而操作的杆35;和释放杆31。释放杆31用作响应于座椅靠背的向前翻转而释放滑动锁定的释放元件。座椅靠背面对将要坐在座椅座垫上的乘客的背部。释放杆31在上导轨4的支撑壁21的侧向外表面处被支撑为绕着枢轴32枢轴转动。接触枢轴33(见图2)牢固地附接至释放杆31的末端。接触枢轴33构造为作用来释放滑动锁定并且被布置为面对滑动位置锁定板25的接触凸缘25c并与之接触,如图5所示。释放杆31通常由安装在枢轴32上的弹簧34(扭转螺旋弹簧)偏置为将接触枢轴33移动远离接触凸缘25c,即在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于是,在接触枢轴33和接触凸缘25c之间限定出空间E1(见图5)。
下面描述走入机构MA。如图7所示,杆35的一端35h可自由枢轴转动地连接至靠背板37的杆部37a,靠背板37通过枢轴36由座椅座垫框架(未示出)可自由枢轴转动地支撑。枢轴36的轴线相当于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的转动轴线。靠背板37形成有朝着座椅座垫延伸的接合部37b。接合部37b布置为面对固定至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的接合部38。在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座椅座垫框架绕着枢轴36转动时,接合部38推压接合部37b。
图7A、7B和7C解释了走入操作。在走入机构MA如图7A所示那样定位时,座椅靠背保持在乘客能坐在座椅座垫上的倾斜角度。这里,在接合部37b和38之间维持一个间隙C以使得他们不会相互妨碍。图7B和7C每个示出了座椅靠背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即沿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座椅靠背向前倾斜超过预定角度,并且接合部38推压接合部37b。于是,靠背板37就与接合部37b和38之间的操作相关联地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即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箭头W8)——枢轴转动。靠背板37然后通过杆部37a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相当于箭头W9方向——推压杆35。于是,释放杆31就克服弹簧34的偏置力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相当于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箭头W4)——绕着枢轴32枢轴转动。从图5中容易看出,释放杆31的接触枢轴33推压滑动位置锁定板25的接触凸缘25c以使得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箭头W2所标识的滑动锁定释放方向枢轴转动。
如上所述,一旦释放杆31响应于座椅靠背翻转超过预定角度而绕着枢轴32转动,接触凸缘25c就与接触枢轴33相碰撞。于是,释放杆31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在图5中用箭头W2标识——转动滑动位置锁定板25。插销25a因此就从与锁定孔11a相接合的状态释放。这样,所谓的走入机构MA就构造有释放杆31和杆35等,它们与座椅靠背翻转超过预定角度相关联地释放滑动锁定。
下面将描述位置记忆机构附近的结构。如图3、4和5所示,容纳空间S限定在下导轨3的底部12。导轨46固定地紧固在容纳空间S的内部并且通过下导轨3紧紧地安装在车辆底板上。导轨46具有大致环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侧向向内卷边的开口端。导轨46定位为与下导轨3同轴并且沿着下导轨3的纵向延伸。也就是说,导轨46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如图5所示,孔形锁定部46a形成于导轨46的两端处。多个锁定部46a以预定的间距沿着导轨46的纵向连续地分布。相邻锁定部46a之间的预定间隔与相邻锁定孔11a之间的间隔相同。
如图5所示,滑动件47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46的内部。滑动件47与导轨46一起容纳在容纳空间S内。从图8中能看出,滑动件47包括:滑动件本体48;以及容纳在滑动件本体48的凹陷部48a内的接合元件49。滑动件本体48包括相应于导轨46内壁表面的外壁表面并且可沿着导轨46滑动地运动。凹陷部48a向下开口。弹簧50安装在接合元件49的下表面和凹陷部48a的底面之间。弹簧50将接合元件49偏置为向下突出,即沿与图8中箭头W6相反的方向,即在接合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弹簧50通常作用来使滑动件47与导轨46的锁定部46a相接合以使得通过滑动件47与导轨46的锁定部46a相接合来形成接合状态。在此情况下,滑动件47有效地记忆住座椅的初始位置(第一相对位置)。
从图8中很明显,接合元件49嵌入有多个安装带49a,例如两个安装带49a。安装带49a可与导轨46的锁定部46a接合和脱离。安装带49a布置在座椅的两个侧面。接合元件49由弹簧50沿接合方向偏置以使得安装带49a安装入锁定部46a。于是,滑动件47就相对于导轨46被锁定和紧固。滑动件47被锁定的纵向位置就称作座椅的记忆位置(第一相对位置)以使得座椅或上导轨4在需要时返回到座椅的记忆位置。
如图8中还示出,接合元件49设置有可移动的锁定件49b。上导轨4由止动件51固定(见图2)。止动件51面对滑动件本体48的止动表面48f并且可与止动表面48f相接触。因此,当上导轨4(座椅)在滑动件47与锁定部46a锁定的状态下向后运动时,即沿图2中的箭头R方向,上导轨4侧面处的止动件51与滑动件47的止动表面48f相碰撞。这里,因为滑动件47与锁定部46a锁定,上导轨4(座椅)可靠地返回到滑动件47当前存储或记忆的位置。也就是说,滑动件47起着记忆座椅位置的记忆功能。
如图2和3所示,接合杆41设置在上导轨4的支撑壁21的侧向外表面处。接合杆41取消滑动件47记忆座椅位置的记忆功能。接合杆41由上导轨4支撑为绕着枢轴29自由地枢轴转动。接合杆41连接至滑动锁定释放杆28并且操作上与滑动锁定释放杆28相连接。如图8所示,接合部41a固定地设置在接合杆41的纵向后端。接合部41a延伸贯穿上导轨4的壁20并且定位为高于下导轨3。
从图8中很清楚,长孔41b形成于接合杆41的纵向中部并且在枢轴29附近沿圆周方向延伸。同时,从图2和4中很清楚,滑动锁定释放杆28牢固地装备有接合销42。接合销42延伸穿过上导轨4的支撑壁21并插入长孔41b。因此,通过接合销42在长孔41b内的运动范围就确定了滑动锁定释放杆28和接合杆41的相对枢轴运动范围。
弹簧43安装至枢轴29并且通常以使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靠近下导轨3的方式(在图2中顺时针方向,箭头W6方向)偏置接合杆41。更具体地,弹簧43的一端固定至接合杆41而其另一端固定至接合销42。弹簧43以使得接合销42与长孔41b一个圆周侧(图8中的逆时针侧)处的内壁表面相碰撞的方式偏置。也就是说,接合杆41被偏置为以接合部41a靠近下导轨3的方式转动。因此,接合部41a与接合销42可分离地接合。
如图8中还示出,上导轨4设置有作为限制元件的限制壁44。在接合杆41沿图8中的箭头W6方向枢轴转动超过预定角度时,接合杆41与限制壁44相碰撞。于是,限制壁44限制了接合杆41超过该预定角度的进一步转动。
这里,接合杆41与滑动锁定释放杆28相关联地操作。因此,一旦操作和操纵了操纵手柄(未示出),滑动锁定释放杆28就沿滑动锁定释放方向转动,并且与此同时,接合杆41也沿取消记忆的方向——即沿使滑动件47从导轨46脱离的方向——转动。因此,如图8A、8B和8C所示,直到接合杆41的枢轴运动受到限制壁44的限制,接合杆41与滑动锁定释放杆28一起枢轴转动同时接合销42与长孔41b的内壁表面相碰撞。在图9A和9B所示的操作阶段,响应于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转动,接触凸缘25b与接触凸缘28b相碰撞,并且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图9中用箭头W2所标识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这里,插销25a仍然与锁定孔11a锁定。
如图8A所示,连接至上导轨4的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面对滑动件47的接合元件49的锁定片49b以便相互接合。也就是说,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位于适合于推压接合元件49的位置。如图8B和8C所示,在滑动锁定释放杆28响应于操作者对操纵手柄进行的操作而转动时,接合杆41沿记忆取消方向——即图8中用箭头W6所标识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在此情况下,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克服弹簧50的偏置力向下(箭头W6)推压接合元件49以便脱离。已经安装入导轨46的锁定部46a中的安装带49a从锁定部46a脱离以使得滑动件47从相对于导轨46的锁定状态中释放。也就是说,取消或释放了对于滑动件47相对于导轨46的相对运动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第一实施例,在上导轨4由滑动位置锁定板25与下导轨3相锁定的情况下,滑动件47通常安装入锁定部46a并由导轨46锁定。因此限制了滑动件47相对于导轨46的运动。一旦接合杆41响应于操作者的操作而沿箭头W6方向枢轴转动,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就沿图8中用箭头W6所标识的脱离方向取下接合元件49。因此,滑动件47就从锁定部46a脱离并变得相对于导轨46可移动。这里,由滑动件47记忆的位置就被取消。此时,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已经与滑动件47的接合元件49相接合。因此,一旦上导轨4(座椅)与接合杆41一起前后运动,滑动件47也与接合杆41一起沿着导轨46运动。
图8D示出了接合杆41的枢轴运动受限于限制壁44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如图9C所示,滑动锁定释放杆28允许滑动位置锁定板25沿箭头W2所标识的滑动锁定释放方向转动,并且因此就释放了插销25a和锁定孔11a之间的接合。
也就是说,由于接合杆41绕着枢轴29枢轴转动直到接合销42与长孔41b的内壁表面相碰撞,滑动锁定释放杆28就允许插销25a和锁定孔11a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因此,滑动锁定释放杆28用于释放锁定的释放行程就由接合销42和长孔41b之间的碰撞来确定。
如上所述,在正常操作中,滑动锁定释放杆28和接合杆41都响应于操作者对操纵手柄(未示出)的操作而操作。也就是说,响应于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操作,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锁定被释放,并且使得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能进行相对运动。而且,响应于接合杆41的操作,滑动件47从锁定部46a解锁。因此,一旦上导轨4(座椅)前后运动,滑动件47可与上导轨4一起沿着导轨46滑动地运动。这是因为滑动件47的接合元件49的可动锁定片49b已经与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相接合。因此,滑动件47就有效地与上导轨4和座椅一起相对于导轨46在同一方向上运动。
同时,在走入操作中,操作者将座椅靠背向前翻转超过预定角度。在此情况下,滑动锁定释放杆28未被操作。如上所述,走入机构MA的释放杆31沿图8中用箭头W4所标识的座椅锁定释放方向枢轴转动,并且因此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锁定被断开。因此,使得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能进行相对运动。在走入操作时,滑动锁定释放杆28和接合杆41未被转动。滑动件47仍然与锁定部46a锁定并与导轨46相固定。因此就禁止了滑动件47相对于导轨46的相对运动。因此,在走入操作时,滑动件47起着记忆座椅位置——即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记忆功能。
在走入操作时,已经向前——即沿用于增大乘客上下车空间的方向——移动的座椅向后——即沿箭头R方向——返回。在此情况下,上导轨4(座椅)向后(箭头R)移动直到上导轨4的止动件51与滑动件47的止动表面48f相碰撞。因此,座椅的位置,即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靠地返回到上导轨4在座椅向前运动之前所处于的初始位置处。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推压滑动件47的接合元件49并返回到将被接合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一旦操作者操作了滑动锁定释放杆28(操作元件),下导轨3和上导轨4被致动为彼此解锁。下导轨3(车辆底板)相对于上导轨4(座椅)的相对运动从限制状态释放出来以使得座椅可在车辆的纵向上运动。在此情况下,接合杆41与滑动件47相接合,并且滑动件47与上导轨4(座椅)一起在同一方向上运动。也就是说,滑动件47可运动与上导轨4(座椅)的行进距离相同的距离。一旦停止滑动锁定释放杆28(操作元件)的操作,滑动位置锁定板25锁定下导轨3和上导轨4以禁止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此情况下,滑动件47就与导轨46锁定。
同时,在走入操作中,一旦操作者将座椅靠背倾斜超过预定角度,杆35和释放杆31与座椅靠背的倾斜运动相关联地操作。下导轨3(车辆底板)和上导轨4(座椅)从由滑动位置锁定板25所形成的锁定状态下释放出来,并且座椅变得可动。然而滑动件47仍然与导轨46锁定。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滑动件47依照用于将座椅靠背向后倾斜的操作和滑动锁定释放杆28的操作之间的双系统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有效地切换。因此,有效地改进了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可操作性。这里,当滑动件47处于接合状态时,记忆座椅的位置。另一方面,当滑动件47处于脱离状态时,取消座椅的位置。
而且,导轨46和滑动件47容纳在限定于下导轨3横截面内的容纳空间S中。无需在导轨横截面外面布置部件,这就使得座椅装置能小型化。还有,因为部件无需暴露在座椅装置的外面,座椅装置的部件就有效地防止了与其它部件相妨碍。再有,滑动锁定释放杆28与接合杆41同轴地布置以简化其间的联接。
如图10所示,用作致动元件的板簧100(板状的弹簧元件)由固定件101固定地附接至上导轨4的侧面并朝着下导轨3延伸。如图11所示,板簧100由弹簧材料制成并提供来被弹性地变形。板簧100包括:从上导轨4沿向下倾斜的方向朝着滑动件47延伸的延伸部102;和通过弯曲延伸部102的末端而形成的接合部104。接合部104可具有大致V形横截面。在此情况下,从图11中很明显,V形接合部104构造有:底部100m;第一倾斜部111,其从底部100m延伸并沿左上倾斜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112,其从底部100m延伸并沿右上倾斜方向倾斜。板簧100具有如下特性,即厚度方向上的弹性能增大但是宽度方向上的刚性很高。
如图11还示出,滑动件47的滑动件本体48在滑动件47的上表面处——即在滑动件47面对上导轨4的表面处——设置或形成有突起130。突起130用作被致动部并且在板簧100的末端处与接合部104相接合和脱离。突起130靠近地面对板簧100的接合部104并且其间具有间隔。在从上面看时,滑动件47和板簧100的接合部104彼此间部分地重叠。突起140形成为大致倒V形横截面,具有第一倾斜表面131、第二倾斜表面132和介于第一倾斜表面131和第二倾斜表面132之间的顶面133。
在滑动件47还没有锁定并且可运动的情况下,当位于滑动件47后部的上导轨4或座椅沿着用以增加用于走入操作的后部空间的方向——即沿箭头F所标识的方向——滑动地运动时,板簧100的接合部104的第一倾斜部111推压滑动件47的突起130的第一倾斜表面131。因此,一旦上导轨4或座椅沿箭头F方向——即沿车辆的向前方向——运动,滑动件47就在同一方向上运动。
如上所述,当操作者或用户操作操纵手柄(未示出)和在正常的座椅滑动操作中停止座椅或上导轨4的滑动时,插销25a偶尔会不位于相应于锁定孔11a的位置处而是位于相邻的锁定孔11a之间。在此情况下,上导轨4或座椅未被锁定并且可运动。而且,滑动件47未与导轨46的锁定部46a锁定。还有,一旦操作者停止操作操纵手柄,接合杆41的接合部41a偶尔没有与滑动件47的锁定片49a充分地接合。在此情况下,如果在上导轨4或座椅沿箭头F所标识的方向——即沿车辆的向前方向——运动时没有提供板簧100,那么上导轨4或座椅运动,但是不可能使滑动件47在同一方向上运动。这就会导致滑动件47相对于插销25a错误地定位。
考虑到前述情况,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板簧100设置在上导轨4(座椅)的面对滑动件47的位置。由于这种结构,当座椅(上导轨4)沿箭头F所标识的方向运动时,板簧100的接合部104就与滑动件47的突起130的第一倾斜表面131接合或相接触以使得接合部104推压滑动件47。因此滑动件47就沿着导轨46在与座椅(上导轨4)相同的方向上运动,其中滑动件47与座椅(上导轨4)操作上相联接。因此,就有效地防止了滑动件47相对于插销25a错误地定位。
同时,在滑动件47与导轨46锁定或接合的情况下,比如在执行走入操作时,当座椅(上导轨4)沿箭头F所标识的方向——即沿用以增大后部空间的方向——运动时,板簧100的接合部104的第一倾斜部111与滑动件47的突起130的第一倾斜表面131相碰撞。这里,因为滑动件47与锁定部46a固定地锁定或接合,板簧100就向上——即沿图11中箭头U所标识的方向——弹性地变形,其方式为板簧100的接合部104越过滑动件47的突起130。因此,即使板簧100的接合部104与突起130相碰撞,板簧100也易于从突起130释放。
也就是说,滑动件47的第一倾斜表面131和板簧100的第一倾斜部111都沿使板簧100的接合部104从滑动件47的突起130脱离的方向倾斜。于是,防止了板簧100和滑动件47受损。如上所述,因为板簧100的接合部104越过滑动件47的突起130并且从其上脱离,座椅(上导轨4)就有效地向前——即沿F方向——运动,同时滑动件47被锁定在记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
如果在上导轨4处设置刚性止动件以代替可弹性变形的板簧100,那么刚性止动件就与滑动件47的突起130相碰撞。在此情况下,座椅(上导轨4)不再沿F方向——即沿用以增大后部空间的方向——进一步运动,以致于不允许走入操作。
在走入操作期间当操作者或用户已经下车之后,已经被向前移动的座椅(上导轨4)向后(R方向)移动以返回到初始位置(第一相对位置)。在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板簧100的接合部104的第二倾斜部112与滑动件47的突起130的第二倾斜表面132相接合或相接触。这里,因为滑动件47已经被固定地锁定,板簧100向上——即沿U方向——弹性地变形。板簧100的接合部104因此就易于从滑动件47的突起130释放并且越过突起130。如上所述,滑动件47的第二倾斜表面132和板簧100的第二倾斜部112在用来将板簧100的接合部104从滑动件47的突起130释放的方向上倾斜。如上所述,类似于执行走入操作,只要滑动件47被固定地锁定,板簧100的接合部104就易于从滑动件47的突起130释放。因此,就防止了板簧100和突起130受到碰撞,因此它们不会受损。
[第二实施例]
图1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和功能。如图13所示,滑动件47的突起130具有大致山峰状形状,具有第一倾斜表面131、第二倾斜表面132以及形成于第一倾斜表面131和第二倾斜表面132之间的顶面133。第一倾斜表面131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倾斜。第二倾斜表面132竖直向上,这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第三实施例]
图14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和功能。如图14所示,板簧100由弹簧材料制成并且可弹性变形。板簧100包括沿向下倾斜方向朝着滑动件47延伸的延伸部102,以及通过弯曲延伸部102的末端而形成的环形接合部104M。接合部104M包括彼此面对的倾斜部108和109。当板簧100与滑动件47的突起130相碰撞时,倾斜部108和109有助于板簧100的向上弹性变形。
[第四实施例]
图15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效果和功能。如图15所示,突起100B固定地附接至上导轨4侧。突起100B用作被致动部并且包括半圆形的外壁表面119。外壁表面119包括面对板簧300的第一倾斜表面119a、和第二倾斜表面119c。滑动件47设置有用作致动元件的板簧300。板簧300在定位为靠近突起100B时可与突起100B相接合或相接触。板簧300在末端形成有大致倒V形部310(接合部)。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能面对牢固地附接至上导轨4侧的突起100B。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包括第一倾斜部311和第二倾斜部312。板簧300可向下弹性地变形,即沿箭头Y5所标识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一旦上导轨4在滑动件47与导轨46相锁定或接合的情况下沿F方向运动,上导轨4的突起100B的第一倾斜表面119a就与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的第一倾斜部311相接触。板簧300然后沿脱离方向——即沿箭头Y5所标识的方向——弹性地变形。突起100B能越过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于是,上导轨4的突起100B就与留在记忆锁定位置处的滑动件47一起向前运动。当突起100B在向板簧300前部的运动之后向后(R方向)返回时,突起100B的第二倾斜表面119c与板簧300的第二倾斜部312相碰撞。板簧300沿脱离方向——即沿Y5方向——弹性地变形。因此,突起100B越过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
另一方面,一旦上导轨4在滑动件47还没有与导轨46锁定并且可动的情况下沿F方向运动时,上导轨4的突起100B推压板簧300的倒V形部310的第一倾斜部311。因此,滑动件47与上导轨4的运动相关联地在与上导轨4相同的方向上运动。
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上述实施例。例如,座椅装置1可提供有三组下导轨和上导轨。而且,假设座椅装置1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处于足够的水平,座椅装置1可仅提供有一组下导轨和上导轨。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座椅响应于下导轨和上导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进行的运动方向相当于车辆的纵向。然而,座椅的运动方向可以是车辆的侧向。还有,根据上述实施例,车辆的前座椅在走入操作时向前运动。前座椅可以是驾驶员的座椅或乘客的座椅。而且,尽管前座椅在走入操作时向前运动,但是后座椅也能向后运动以增大用于乘客上下车的后部空间。
在前述说明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的原理。然而,要保护的发明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且,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应当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通过采用其它部件和等同物能做出变型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因此,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落入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这些变型、变化和等同物都涵盖于此。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
紧固至车辆固定部分的第一导轨(3);
固定地附接至座椅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3)可动的第二导轨(4);
锁定所述第一导轨(3)和所述第二导轨(4)以限制所述第一导轨(3)和所述第二导轨(4)之间相对运动的锁定元件(25);和
位置记忆机构(46,47),其设在所述第一导轨(3)处并构造为记忆所述第一导轨(3)和所述第二导轨(4)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记忆机构(46,47)包括:
沿着所述第一导轨(3)布置并且具有锁定部(46a)的第三导轨(46);和
沿着所述第三导轨(46)可滑动地运动并且与所述第三导轨(46)的所述锁定部(46a)相接合和脱离的滑动件(47),
并且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
设在所述第二导轨(4)和所述滑动件(47)之一处且面对所述第二导轨(4)和所述滑动件(47)中的另一个的致动元件(100),在所述滑动件(47)与所述锁定部(46a)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致动元件(100)响应于所述第二导轨(4)的运动将所述滑动件(47)致动为沿着所述第三导轨(46)运动,以及在所述滑动件(47)与所述锁定部(46a)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致动元件(100)将所述滑动件(47)保持在第一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300)是具有接合部(104,310)的板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板簧(100,300)的接合部(104,310)被弯曲为大致V形横截面或大致环形横截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附接至所述第二导轨(4)并且包括第一倾斜部(111),当所述致动元件(100)与接合于所述锁定部(46a)的所述滑动件(47)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倾斜部(111)弹性变形,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111)的弹性变形将所述致动元件(100)从所述滑动件(47)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附接至所述第二导轨(4),所述滑动件(47)包括第一倾斜部(131),该第一倾斜部(131)构造为当所述致动元件(100)与接合于所述锁定部(46a)的所述滑动件(47)相接触时使所述致动元件(100)弹性变形,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的弹性变形将所述致动元件(100)从所述滑动件(47)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附接至所述第二导轨(4),所述滑动件(47)包括面对所述致动元件(100)的被致动部(130),并且所述被致动部(130)具有彼此面对并且都可与所述致动元件(100)相接触的第一倾斜表面(131)和第二倾斜表面(13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300)附接至所述滑动件(47)并且包括第一倾斜部(311),被致动部(100B)固定至所述第二导轨(4),并且当所述被致动部(100B)与附接至接合于所述锁定部(46a)的所述滑动件(47)的所述致动元件(300)的所述第一倾斜部(311)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倾斜部(311)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附接至所述滑动件(47),被致动部(100B)固定至所述第二导轨(4)并且包括第一倾斜部(119a),并且当所述被致动部(100B)的所述第一倾斜部(119a)与附接至接合于所述锁定部(46a)的所述滑动件(47)的所述致动元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11)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倾斜部(311)弹性变形,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311)的弹性变形将所述被致动部(100B)从所述滑动件(47)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元件(100)附接至所述滑动件(47),被致动部(100B)固定至所述第二导轨(4)并且包括彼此相对且都可与所述致动元件(100)相接触的第一倾斜部(119a)和第二倾斜部(119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还包括:
操纵元件(28),其连接至所述锁定元件(25)并且构造为将所述锁定元件(25)从锁定所述第一导轨(3)和所述第二导轨(4)的状态释放;和
接合元件(41),其连接至所述操纵元件(28),用来响应于所述操纵元件(28)的操作来操纵所述位置记忆机构(46,47),以便在所述滑动件(47)从所述锁定孔(46a)脱离时将所述滑动件(47)从所述第三导轨(46)的所述锁定孔(46a)脱离从而形成脱离状态,以及在所述滑动件(47)与所述锁定孔(46a)相接合时接合所述滑动件(47)从而形成接合状态。
CN2006101498556A 2005-10-28 2006-10-27 车辆用座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50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5129 2005-10-28
JP2005-315129 2005-10-28
JP2005315129A JP4918980B2 (ja) 2005-10-28 2005-10-28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5036A true CN1955036A (zh) 2007-05-02
CN1955036B CN1955036B (zh) 2010-10-27

Family

ID=3777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98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5036B (zh) 2005-10-28 2006-10-27 车辆用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780070B1 (zh)
JP (1) JP4918980B2 (zh)
CN (1) CN1955036B (zh)
PL (1) PL1780070T3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780B (zh) * 2007-06-26 2010-12-22 Das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导轨
CN102781283A (zh) * 2010-03-09 2012-11-14 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将座垫附连于座椅框架的弹性闭锁件和方法
CN102905934A (zh) * 2010-05-17 2013-01-30 麦格纳座椅公司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
CN103596802A (zh) * 2011-04-06 2014-02-19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导轨罩
CN110834572A (zh) * 2019-11-04 2020-02-25 无锡锡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避让位的非对称长距离铝合金电动滑轨
CN114194079A (zh) * 2020-09-02 2022-03-18 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9980B2 (ja) * 2010-03-25 2014-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264075B2 (ja) * 2013-07-30 2018-0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237304B2 (ja) * 2014-02-12 2017-11-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6194B2 (ja) * 1988-09-06 1994-11-02 株式会社アイテス メモリー付き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H02310132A (ja) * 1989-05-25 1990-12-25 Toyota Motor Corp ウォークイン機構付シートアジャスタ
JPH0692212B2 (ja) * 1989-09-14 1994-11-16 株式会社アイテス メモリー付き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H0686194A (ja) 1992-09-04 1994-03-25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の輝度調整装置
FR2746354B1 (fr) * 1996-03-25 1998-05-22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FR2776581B1 (fr) * 1998-03-24 2000-06-02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US6513868B1 (en) * 1998-11-03 2003-02-04 Magna Seating Systems Inc. Easy access seat assembly with full memory
CN2519749Y (zh) * 2001-12-14 2002-11-0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的机械式全程记忆装置
JP4260570B2 (ja) * 2003-07-11 2009-04-3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5145232A (ja) * 2003-11-14 2005-06-09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FR2882538B1 (fr) * 2005-02-28 2007-05-1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Glissier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e telle glissier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780B (zh) * 2007-06-26 2010-12-22 Das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导轨
CN102781283A (zh) * 2010-03-09 2012-11-14 万国卡车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将座垫附连于座椅框架的弹性闭锁件和方法
CN102905934A (zh) * 2010-05-17 2013-01-30 麦格纳座椅公司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
CN102905934B (zh) * 2010-05-17 2015-06-10 麦格纳座椅公司 具有单个位置记忆和保持打开特征的容易进入座椅系统
CN103596802A (zh) * 2011-04-06 2014-02-19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导轨罩
US9522614B2 (en) 2011-04-06 2016-12-2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seat track cover
CN110834572A (zh) * 2019-11-04 2020-02-25 无锡锡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避让位的非对称长距离铝合金电动滑轨
CN114194079A (zh) * 2020-09-02 2022-03-18 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N114194079B (zh) * 2020-09-02 2023-05-23 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18827A (ja) 2007-05-17
EP1780070A2 (en) 2007-05-02
JP4918980B2 (ja) 2012-04-18
PL1780070T3 (pl) 2012-05-31
CN1955036B (zh) 2010-10-27
EP1780070B1 (en) 2011-12-21
EP1780070A3 (en)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5036A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512561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7318573B2 (en) Seat sliding device
US6464299B1 (en) Vehicle seat
JP43545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30275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203658B2 (ja) ウォークインシート
CN1974263A (zh) 车辆步入设备
CN1715098A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108349412B (zh) 车辆座椅
WO201419282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107474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927619A (zh) 儿童座椅
JP510954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81517A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機構
CN101631690A (zh) 具有可收回的后腿的直立座椅组件
JP394208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42412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6327506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5313745A (ja) ウォークイン装置付の車両用シート
US20230018025A1 (en) Seat assembly with return interlock element
JP3216555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5029104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H0345859Y2 (zh)
JP415646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