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2759A -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2759A
CN1912759A CNA2006101087313A CN200610108731A CN1912759A CN 1912759 A CN1912759 A CN 1912759A CN A2006101087313 A CNA2006101087313 A CN A2006101087313A CN 200610108731 A CN200610108731 A CN 200610108731A CN 1912759 A CN1912759 A CN 1912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essure
lower cover
printing medium
loam c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8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796C (zh
Inventor
梁正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2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2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7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7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28Mechanical detector or swi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该成像装置包括: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定影单元;排出单元;下盖,其设置成当打印介质被阻塞于供给路径中时与打印介质接触,并且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向上打开;上盖,其设置成当下盖打开时通过与下盖接触而打开;和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其通过上盖操作。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可有效检测并解除供给路径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成像装置以及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成像装置具有将感光介质表面充至一定电势的充电工序、从光扫描单元(如激光扫描单元)向感光介质表面照射光并在感光介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通过向静电潜像上供应调色剂显影材料而使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工序、在从供纸盒取出打印纸后沿着供给路径传送打印纸的供纸工序、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介质转印到打印纸上的转印工序、通过施加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纸上的定影工序、以及将打印纸排出成像装置的排出工序。
在定影工序中,打印纸因定影调色剂图像所施加的高温和压力而变得容易弯曲。这个因素或者其它一些因素可造成当将打印纸传送通过定影夹挤部(nip)时打印纸卷绕于加热辊周围,由此引起打印纸阻塞或“褶皱阻塞(accordion jam)”。
为了检测打印纸阻塞,通常在定影夹挤部和排出辊之间设置一排出传感器。然而,排出传感器较昂贵,由此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当排出传感器失效时,打印纸阻塞可能后果很严重,会造成难以移除阻塞的纸以及周边部件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防止这样严重的打印纸阻塞并最小化因试图解决打印纸阻塞产生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生产成本的成像装置以及检测成像装置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可防止严重的打印介质阻塞,从而防止在打印介质被阻塞时,用于将通过显影夹挤部的打印介质与加热辊分离的引导爪受到打印介质的按压并损坏加热辊,同时还提供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阐明、部分从说明中显见或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用途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提供一种成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下盖,其设置成当打印介质被阻塞于供给路径中时与打印介质接触,并且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向上打开;上盖,其设置成当下盖打开时通过与下盖接触而打开;和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其通过上盖操作。
成像装置可还包括:定影单元,其位于下盖的下侧,并包括通过向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的加热辊和压力辊。
成像装置可还包括:引导爪,其接触加热辊,并使从定影单元排出的打印介质与加热辊分离。
下盖可包括:第一下盖,其固定到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上;和第二下盖,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第二下盖向上打开。
第二下盖可包括与第一下盖连接的至少两个部分,其中第二下盖的至少一个部分与第一下盖可旋转地连接,且第二下盖的至少另一部分通过钩卡件与第一下盖连接,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钩卡件形成的连接被脱开。
上盖可包括:第一上盖,其固定到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上;和第二上盖,当下盖打开时,第二上盖通过与下盖接触而打开。
第二上盖可包括与第一上盖的至少两个部分连接的至少两个部分,第二上盖的至少一个部分与第一上盖可旋转地连接,且第二上盖的至少另一部分通过钩卡件与第一上盖连接,当下盖打开时,钩卡件形成的连接因下盖施加的压力而被脱开。
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可包括:压力部分,其形成于上盖;基座,其位于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中;插塞,其位于基座中面对压力部分的位置处;弹簧,其与插塞接触;操作杆,其与弹簧连接;和开关,其位于主框架中面对操作杆的位置处,以便执行开关操作。
当上盖关闭时,压力部分可向下推压插塞,则插塞推压弹簧,弹簧推压操作杆,从而操作杆操作开关。
当上盖打开时,压力部分可与插塞分离,连接到插塞的弹簧与操作杆脱开,而操作杆释放开关。
压力部分可为I形,操作杆可为L形。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供给路径上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成像装置具有盖和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所述方法包括: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通过打印介质向上打开盖;和通过盖的开关操作致动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使用的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打印介质阻塞,所述系统包括:框架;至少一个盖单元,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通过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而打开该至少一个盖单元;检测单元,当该至少一个盖单元处于打开位置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至少一个盖单元可包括:下盖单元,当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通过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而打开下盖单元;上盖单元,该上盖单元在下盖单元被打开时受到来自下盖单元的压力,并通过该下盖单元压力而被打开,其中,当上盖单元打开时,检测单元与上盖单元接触,以检测打印介质阻塞。上盖单元的重量、下盖单元的重量以及上盖和下盖单元的连接中的至少一者可防止上盖单元打开,直到压力大于预定阈值压力。
检测系统可还包括:定影单元,当打印介质沿供给路径通过定影单元时,定影单元向打印介质施加热和压力以便将图像定影于其上。检测单元可与供给路径相距预定距离。下盖单元可覆盖定影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检测单元可包括:弹性件,其弹性偏压上盖单元使其处于关闭位置;和信号发生部分,当上盖单元处于打开位置时,信号发生部分产生信号以停止打印操作。检测单元可与上盖单元电连接。检测单元可基于上盖单元是处于关闭位置还是处于打开位置来产生继续打印操作的第一信号和停止打印操作的第二信号。由上盖单元从下盖单元接收的压力可中断上盖和下盖单元之间的连接。
上盖单元可包括:固定部分,其固定到框架;和可移动部分,其响应于从下盖单元接收的压力而可移动。下盖单元可包括:固定部分,其固定到框架;和可移动部分,当由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压力大于预定阈值压力时,可移动部分响应于由该压力而可移动。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由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压力大于阈值时,使盖单元在该压力作用下打开;和基于对盖单元位置的检测而控制打印操作。
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由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阈值时,利用由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使下盖单元打开;当下盖单元打开时,利用下盖单元施加的压力使上盖单元打开;和当上盖单元打开时,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的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而显见且更容易理解。
图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描绘图1中的成像装置的第二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3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正常打印期间的图3的成像装置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4b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介质阻塞期间的图3的成像装置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下盖与第一下盖之间的连接因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打印介质压力而脱开后第二下盖与第一下盖分离的状态的部分示意性截面图。
图6a和6b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之间的连接因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打印介质压力而脱开后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分离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成像装置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其实例,且所有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为了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而图2是描绘图1中的成像装置的第二上盖处于打开位置时的透视图。
参考图1和2,成像装置100包括主框架101、上盖部件104和106、排出托架102、下盖部件107和108、压力辊177、加热辊176、引导爪109和辊体178。
上盖部件104和106位于主框架101的上部并包括第一上盖104和第二上盖106。第一上盖104固定到主框架101。第二上盖106与第一上盖104的至少两个部分连接。更具体地,第二上盖106的第一边缘的一部分以及第二上盖106的与该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的一部分,均通过沿第二上盖106的第三边缘延伸的枢轴枢转地耦接于第一上盖104。另外,相对于第一上盖104,第二上盖106的与枢轴相对的第四边缘的两个角通过例如钩卡技术或其它耦接技术耦接于第一上盖10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实施例中,仅第二上盖106的第一边缘的一部分和第二上盖106的第二相对边缘的一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上盖104,而第二上盖106的与枢轴相对的第四边缘可简单地放置在第一上盖104上,即,第四边缘的任何部分均不与第一上盖104耦接。另外,第二上盖106的第一和第二边缘可通过由第一和第二枢转凸部代替枢轴而可枢转地耦接到第一上盖104。
排出托架102位于上盖部件104上。
压力辊177和加热辊176沿其轴向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引导爪109接触加热辊176的外周表面。
排出托架102和引导爪109将在下文中详述。
辊体178位于引导爪109的上方,并用作去卷曲单元和排出辊,下文将详述。
用于覆盖压力辊177、加热辊176和引导爪109的下盖部件107和108位于上盖部件104和106下方。下盖部件107和108包括第一下盖107和第二下盖108。第二下盖108与第一下盖107的至少两个部分以如下方式连接:使第二下盖108的第一端的一部分和第二下盖108的第二端的一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下盖107,使第二下盖108的第一端的另一部分和第二下盖108的第二端的另一部分通过钩卡技术或其它连接技术连接于第一下盖107。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实施例中,下盖部件107和108可形成为单体单元。另外,在实施例中,仅第二下盖108的第一端的一部分和第二下盖108的第二端的一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下盖107,而第二下盖10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其它部分可简单地放置在第一下盖107上,不与第一下盖107连接。
图3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3,成像装置100包括主框架101、设置在主框架101中的曝光单元110、显影单元120、感光体130、清洁件138和充电辊139。
曝光单元110根据图像信号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光照射到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以在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另外,曝光单元110包括发出激光束的光源(未示出)和偏转由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的光束偏转器。光束偏转器可为多面镜112,如图3所示,多面镜112由驱动源(未示出)驱动旋转并偏转光。另一方面,光束偏转器可为例如全息盘(未示出),该全息盘利用其表面上形成的全息图案衍射而偏转光。
显影单元120,其可为可从主框架101上拆除的盒体,包括形成显影单元120的外部构造的显影单元壳体122,在该壳体中设置有显影辊140、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供应辊160和搅拌件162。存储用作显影材料的调色剂的调色剂供应单元设置在显影单元壳体122中。在调色剂供应单元125中存储的调色剂用完时,可更换显影单元120。
在主框架101的上部设置活门103,从而显影单元120可置于主框架101中或从中取出。
显影辊140使存储在壳体122中的调色剂附着于显影辊140的外周,并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体130。显影辊140存储固态粉状调色剂并通过将该调色剂供应到感光体13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显影调色剂图像。向显影辊140施加显影偏压而使调色剂供应到感光体130上。显影辊140可通过对铝(Al)芯进行喷砂处理并随后施加镍(Ni)层,或通过在钢制特殊用途不锈钢(SUS)轴上覆盖大约1mm厚的橡胶,或者通过其它类似方法制得。例如,显影辊140可为非磁性传导橡胶辊,表面粗糙度(Rz)在外周方向上为大约3-大约10μm的范围。
感光体130和显影辊140之间保持一具有预定长度的显影间隙(未示出)。在电场作用下,产生从感光体130指向显影辊140的静电力,而带电调色剂在显影间隙中形成的显影区域中往复振动的同时被传递到感光体130来显影静电潜像。例如,显影间隙可为大约100-大约350μm的范围,而最小间隙可被设定为大于调色剂层厚度。
供应辊160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140,而调色剂附着于显影辊140。
搅拌件162以预定速度搅拌调色剂以防止调色剂硬化,并将调色剂传递到供应辊160。
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具有固定于壳体122的第一侧和与显影辊140接触的第二侧,其控制附着于显影辊140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厚度,并使调色剂摩擦带电而具有预定极性。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可为弹性金属板。金属板的实例包括(不限于)厚度为大约0.05-大约0.2mm的铍铜板、不锈钢板以及磷青铜板。例如,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可设计成利用厚度为大约0.08mm的不锈钢板在显影辊140上作用范围在大约30-大约40(gf/cm)的恒定接触压力(即,线压力)。
感光体130是通过沉积或其他涂布方法使柱状金属鼓的外周表面涂布感光材料层而形成的,感光体130在预定方向上旋转并定位成其表面上的一部分向外露出。通过充电辊139使感光体130带有预定电势,并如上所述根据图像信号通过曝光单元110发出的光在感光体130的表面上形成与预定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感光体130的外周上的露出部分(未示出)面对转印辊170。
通过充电辊139施加充电偏压而使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均匀带电。代替充电辊139,可使用电晕型放电器(未示出)。
清洁件138位于壳体132内并包括废弃调色剂容器136,并且在从感光体130上转印经显影图像之后,清洁件138的一端与感光体130以预定压力接触,以便擦除残留在感光体130上的调色剂。清洁件138的第一侧的边缘部分可设置在另外设于壳体132上的支承件137上。在从感光体130上转印经显影图像之后,清洁件138的第二侧的边缘部分以预定压力接触感光体130,以便擦除残留在感光体130上的调色剂。
废弃调色剂容器136存储通过清洁件138从感光体130上擦除分离的调色剂。
转印辊170面对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并且对其施加具有与调色剂图像的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从而将显影在感光体13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体130和显影辊140之间作用的静电力而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这里,在感光体130和转印辊170之间的接触压力作用下,显影到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可被转印到在转印辊170和感光体130之间通过的打印介质P上。
定影单元175包括加热辊176和面对加热辊176的压力辊177,定影单元175通过向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P上。加热辊176是永久固定调色剂图像的热源,其沿压力辊177的轴向方向延伸。压力辊177面对加热辊176并通过向打印介质P施加高压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P上。
去卷曲单元178去除当打印介质P通过定影单元175时因热在打印介质P上产生的卷曲。定影后,排出辊178将打印介质P排出成像装置100。从成像装置100中排出的打印介质P被装入到排出托架102中。在本实施例中,排出辊178也用作去卷曲单元178。即,去卷曲单元178和排出辊178可组合成单个单元。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去卷曲单元178和排出辊178形成分立的单元。
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和第二供纸盒105和116,两者设置在主框架101的下部且其中装入打印介质P。在各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可仅包括第一供纸盒105和第二供纸盒116中的一个。
拾取单元180和182逐页拾取装入的打印介质P并将该打印介质P分别从供纸盒105和116中送出。
传送辊181提供将拾取的打印介质P传送到纸排列单元190的传送力。在打印介质P通过感光体130和转印辊170之间以前,纸排列单元190排列打印介质P,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可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的预定部分处。
下面,将详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3的成像装置100的操作。
感光体130通过充电辊139施加的充电偏压而等电势带电。曝光单元110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光照射到感光体130上。感光体130上的照射到光的部分上的电荷被选择性地移除,降低了该部分的电势。通过如此形成的电势差形成的输出图案即静电潜像。
调色剂供应单元125中的调色剂被搅拌件162搅拌并通过供应辊114供应到施加有显影偏压的显影辊140上。
附着于显影辊140外周表面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被削薄至均匀厚度。此时,显影辊140和调色剂层控制单元150使调色剂通过摩擦带电。
附着于显影辊140外周表面的调色剂附着到在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由此在感光体130上显影调色剂图像。
打印介质P由拾取单元180从供纸盒105中取出。接下来,打印介质P由传送辊181传送,由纸排列单元190装入并排列,并在感光体130和转印辊170之间通过。此时,如果向转印辊170施加转印偏压,则该调色剂图像被从感光体130转印到打印介质P上。
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30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件138移除并堆积在废弃调色剂容器136中。
转印后,定影单元175通过向打印介质P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打印介质P上。
去卷曲单元178去除当打印介质P通过定影单元175时在打印介质P中产生的卷曲。
通过去卷曲单元178的打印介质P随后被送出成像装置100并被装入排出托架102上。在本实施例中,去卷曲单元178和排出辊178组合成单个单元,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两者分立形成。
图4a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正常打印期间的图3的成像装置100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介质阻塞期间的图3的成像装置100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图5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下盖与第一下盖之间的连接因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打印介质压力而脱开后第二下盖与第一下盖分离的状态的部分示意性截面图。图6a和6b是描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之间的连接因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打印介质压力而脱开后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分离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首先,对图4a的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
压力辊177和加热辊176沿其轴向方向彼此面对,而引导爪109接触加热辊176的外周表面。
辊体178位于引导爪109上方,而第二下盖108位于与辊体178相同或相近的高度。第二下盖108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下盖107,而第一下盖107覆盖压力辊177的全部以及大部分加热辊175和第二下盖108,如图4a侧视图所示。这里,第二下盖108在正常打印期间关闭。
第二上盖106位于第二下盖108上方。方便起见,图4a中没有示出第一上盖104(参见图1和2)。这里,第二上盖106在正常打印期间关闭。
由第二上盖106操作的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115位于第二上盖106下方。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115可包括压力部分115a、基座115b、插塞115c、弹簧115d、操作杆115e和开关部115f。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压力部分115a从第二上盖106的下表面大致垂直于第二上盖106的平面突出,并可为I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压力部分115a可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L形。
基座115b位于主框架101内(参见图1-3)并包括插塞115c、弹簧115d和操作杆115e。
插塞115c位于基座115b中面对压力部分115a的位置处,并将压力从压力部分115a传递到弹簧115d。
弹簧115d将压力从插塞115c传递到操作杆115e。
操作杆115e将压力从弹簧115d传递到开关部115f。
开关部115f位于主框架101内(参见图1-3)面对操作杆115e的位置处,并执行开关操作。
如图4a所示,打印介质P通过定影单元175中位于压力辊177和加热辊176之间的夹挤部,并随后通过引导爪109与加热辊176分离,并通过排出辊178排出。
本发明不限于图4a所示实施例,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形式和细节做出各种变化。
下面,将对图4b的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4b描绘了当供给路径中发生打印介质阻塞(例如褶皱现象)时部件停止打印的操作。褶皱现象是指当打印介质P在成像装置100中阻塞时以褶皱状折叠起来,通常其发生在定影单元175(见图3)和第二下盖108之间的间隙中,其中,定影单元175包括加热辊176和压力辊177。
当预定打印介质P被阻塞时,其它沿供给路径送入的打印介质P也顺序被阻塞。因此,当多页打印介质P没有被送出,而是卷入并卡在打印介质P阻塞处时,打印介质P推动位于加热辊176周围的引导爪109,随后引导爪109按压加热辊176,从而使加热辊176受损(例如被刮擦)。另外,如果多页打印介质P被顺序阻塞,则多页打印介质P彼此卷绕在一起。因此,这也会对加热辊176造成损伤,并且也不容易从成像装置100中取出该打印介质P。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这样的成像装置:通过改进成像装置的上盖和下盖的结构并提供通过上盖操作的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不需使用常规成像装置中的昂贵的排出传感器,却可在比使用该排出传感器的情况更有效地实现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下面,将参考图3-4b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115的操作进行详述。
当打印介质P被阻塞在定影单元175(见图3,其包括加热辊176和压力辊177)和辊体178之间的间隙中时,如图4b所示,第一下盖107和第二下盖108之间的连接件(例如,钩卡件)脱开,并且,第二下盖108的一端向上打开。参见图5,下面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保持件107a形成于第一下盖107的每一端,钩卡件108a形成在第二下盖108每一端,面对保持件107a。
当第二下盖108关闭时,第二下盖108的钩卡件108a位于第一下盖的保持件107a的下方。由于钩卡件108a从保持件107a沿着将成像装置的上侧连接到其下侧的垂直线向内突出,因此在向上推动第二下盖108的压力小于预定参考值时,第二下盖108不会打开。然而,当打印介质被阻塞时,向上推动第二下盖108的压力将大于预定参考值,因此,钩卡件108a越过保持件107a并升高到保持件107a上方,如图5所示,第二下盖108打开。这里,预定参考值可设定为在引导爪109按压加热辊176时不会损伤加热辊176的压力。另外,如果压力大于参考值,则钩卡件108a的厚度t必须被适当地确定,以便使第二下盖108向上打开。当钩卡件108a的厚度t增大时,钩卡件108a更多保持于保持件107a中,从而第二下盖108更难以打开。相反地,当钩卡件108a的厚度t减小时,钩卡件108a更少地保持于保持件107a中,所以第二下盖108更容易打开。另外,钩卡件108a的保持程度不仅与钩卡件108a的厚度t相关,还与钩卡件108a的宽度和材料以及保持件107a的厚度和材料相关,因此,这些数值必须在设计成像装置时考虑。
当第二下盖108打开时,如图4b所示,第二下盖108的一部分与第二上盖106接触,向上推动第二上盖106。该过程将参考图6a和图6b更详细地说明。
突起状的保持件104a形成在第一上盖104与第二上盖106接触的部分上,钩卡件106a形成在第二上盖106面对保持件104a的部分处。即,第二上盖106的第一边缘的一部分及其第二相对边缘的一部分可枢转地耦接到第一上盖104,而钩卡件106a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边缘的角部处,与可枢转地耦接到第一上盖104的部分相对(例如,与第二上盖106的枢转轴相对)。这里,如果设置成与第二上盖106的平面平行的平板被加强件106b分为两部分,则钩卡件106a位于两部分之一上,例如,远离第二上盖106的具有可枢转地耦接到第一上盖104的部分的角部的第二上盖106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钩卡件106a可位于各个其它位置处,并可有各种形式。
当第二上盖106被关闭时,第二上盖106的钩卡部106a位于第一上盖104的保持件104a的下方。由于钩卡件106a从保持件104a沿将成像装置的上侧连接到其下侧的垂直线向内突出(参见图6a和6b),因此当向上推动第二上盖106的压力小于预定参考值时,第二上盖106不会打开。然而,如果第二上盖106在打印介质阻塞时打开,且由第二下盖108施加给第二上盖106的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则随后钩卡件106a越过保持件104a并升高到保持件104a上方,第二上盖106打开。该预定参考值可设定为当引导爪109按压加热辊176时不会对加热辊176造成损伤的压力。例如,如果压力大于参考值,则钩卡件106a的长度l必须适当地确定,以便使第二上盖106向上打开。当钩卡件106a的长度l增加时,钩卡件106a更多保持于保持件104a中,因此,不容易打开第二上盖106。相反,当钩卡件106a的长度l减小时,钩卡件106a更少保持于其中,因此,第二上盖106更容易打开。例如,钩卡件106a的保持范围不仅与钩卡件106a的长度l相关,还与其厚度、宽度和材料以及保持件104a的厚度、宽度和材料相关,因此,这些数值必须在设计成像装置时适当地确定。
图7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的流程图。
与使用排出传感器的常规方法不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不使用排出传感器,仅利用盖的打开和关闭。在该方法中,可通过使施加两种电信号的开关元件与盖的打开/关闭关联而简单地检测打印介质阻塞,其中两种电信号中,一种为继续打印的信号,一种为停止打印的信号。
由于改变成像装置的结构使其成为前述结构并不需花费很多,与常规方法相比,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可以较少的成本获得同等或更优的检测性能。
下面,将参考图7对根据本发明示例的检测成像装置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逐步说明。成像装置包括盖和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所述盖包括下盖和上盖。
首先,下盖在打印开始时关闭。打印中,下盖根据下盖上的打印介质的压力以及下盖的锁定力或重量之间的关系打开或关闭(步骤S1)。
当下盖上的打印介质的压力小于下盖的锁定力或重量(即,当打印介质没有被阻塞时),下盖保持关闭,打印继续(步骤S2)。这里,下盖根据下盖的锁定力打开或关闭是指:基于下述条件打开或关闭下盖,即,依据锁定力和打印介质推压被锁定的下盖而施加的压力之间的差值,下盖被锁定到成像装置的另一部件或与该部件脱开。另外,下盖根据下盖的重量打开或关闭是指:基于打印介质推压没有耦接到成像装置的另一部件的下盖而施加的压力以及下盖的重量之间的差值,打开或关闭下盖。
下面,如果打印介质的压力大于下盖的锁定力或其重量(即,打印介质被阻塞时),下盖被打开(步骤S3)。
当下盖被打开时,上盖被下盖向上推,从而上盖也打开(步骤S4)。
当上盖被打开时,连接到上盖的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工作(步骤S5),并停止打印(步骤S6)。
然后,阻塞的打印介质可从成像装置手动或利用其它工具移去(步骤S7),并可再次开始打印(步骤S2)。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打印介质推动下盖,随后下盖推动上盖,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下盖可与上盖组合,并且打印介质可推动组合盖。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盖部件包括两个盖(上盖和下盖),但盖部件也可包括多于三个盖,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盖可从下到上顺序打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成像装置以及检测该成像装置中的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可防止严重的打印介质阻塞,从而防止在打印介质阻塞时,将通过定影夹挤部的打印介质从加热辊分离的引导爪被打印介质按压并损坏加热辊。
上面已经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各实施例进行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8月11日在韩国专利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7381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26)

1.一种成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下盖,其设置成当打印介质被阻塞于供给路径中时与打印介质接触,并且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向上打开;
上盖,其设置成当下盖打开时通过与下盖接触而打开;和
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其通过上盖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定影单元,其位于下盖的下侧,并包括通过向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的加热辊和压力辊。
3.如权利要求2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引导爪,其接触加热辊,并使从定影单元排出的打印介质与加热辊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下盖包括:
第一下盖,其固定到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上;和
第二下盖,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第二下盖向上打开。
5.如权利要求4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下盖包括与第一下盖连接的至少两个部分,其中第二下盖的至少一个部分与第一下盖可旋转地连接,且第二下盖的至少另一部分通过钩卡件与第一下盖连接,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钩卡件形成的连接被脱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上盖包括:
第一上盖,其固定到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上;和
第二上盖,当下盖打开时,第二上盖通过与下盖接触而打开。
7.如权利要求6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二上盖包括与第一上盖连接的至少两个部分,第二上盖的至少一个部分与第一上盖可旋转地连接,且第二上盖的至少另一部分通过钩卡件与第一上盖连接,当下盖打开时,钩卡件形成的连接因下盖施加的压力而被脱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包括:
压力部分,其形成于上盖;
基座,其位于成像装置的主框架中;
插塞,其位于基座中面对压力部分的位置处;
弹簧,其与插塞接触;
操作杆,其与弹簧连接;和
开关,其位于主框架中面对操作杆的位置处,以便执行开关操作。
9.如权利要求8的成像装置,其中,当上盖关闭时,压力部分向下推压插塞,则插塞推压弹簧,弹簧推压操作杆,从而操作杆操作开关。
10.如权利要求8的成像装置,其中,当上盖打开时,压力部分与插塞分离,连接到插塞的弹簧与操作杆脱开,而操作杆释放开关。
11.如权利要求8的成像装置,其中,压力部分为I形,操作杆为L形。
12.一种检测具有盖和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的成像装置中供给路径上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由打印介质引起向上打开盖;和
通过盖的开关操作致动打印介质阻塞检测单元。
13.一种成像装置使用的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打印介质阻塞,所述系统包括:
框架;
至少一个盖单元,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通过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而打开该至少一个盖单元;
检测单元,当所述至少一个盖单元处于打开位置时,检测单元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14.如权利要求13的检测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盖单元包括:
下盖单元,当因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预定参考值时,通过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而打开下盖单元;
上盖单元,该上盖单元在下盖单元被打开时受到来自下盖单元的压力,并通过该下盖单元压力而被打开,
其中,当上盖单元打开时,检测单元与上盖单元接触,以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15.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上盖单元的重量、下盖单元的重量以及上盖和下盖单元的连接中的至少一者防止上盖单元打开,直到压力大于预定阈值压力。
16.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还包括:
定影单元,当打印介质沿供给路径通过定影单元时,定影单元向打印介质施加热和压力以便将图像定影于其上。
17.如权利要求16的检测系统,其中,检测单元与供给路径相距预定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6的检测系统,其中,下盖单元覆盖定影单元的至少一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检测单元包括:
弹性件,其弹性偏压上盖单元使其处于关闭位置;和
信号发生部分,当上盖单元处于打开位置时,信号发生部分产生信号以停止打印操作。
20.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检测单元与上盖单元电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的检测系统,其中,检测单元基于上盖单元是处于关闭位置还是处于打开位置来产生继续打印操作的第一信号和停止打印操作的第二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由上盖单元从下盖单元接收的压力中断上盖和下盖单元之间的连接。
23.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上盖单元包括:
固定部分,其固定到框架;和
可移动部分,其响应于从下盖单元接收的压力而可移动。
24.如权利要求14的检测系统,其中,下盖单元包括:
固定部分,其固定到框架;和
可移动部分,当由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压力大于预定阈值压力时,可移动部分响应于由该压力而可移动。
25.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由打印介质阻塞施加的压力大于阈值时,使盖单元在该压力作用下打开;和
基于对盖单元位置的检测而控制打印操作。
26.一种检测成像装置中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由打印介质阻塞引起的打印介质压力大于阈值时,利用由打印介质施加的压力使下盖单元打开;
当下盖单元打开时,利用下盖单元施加的压力使上盖单元打开;和
当上盖单元打开时,检测打印介质阻塞。
CNB2006101087313A 2005-08-11 2006-08-10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7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3819/05 2005-08-11
KR1020050073819A KR100677607B1 (ko) 2005-08-11 2005-08-11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2759A true CN1912759A (zh) 2007-02-14
CN100478796C CN100478796C (zh) 2009-04-15

Family

ID=37721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87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796C (zh) 2005-08-11 2006-08-10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58505B2 (zh)
KR (1) KR100677607B1 (zh)
CN (1) CN10047879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5724A (ja) * 2009-10-02 2011-05-12 Fuji Xerox Co Ltd 剥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233274B2 (ja) * 2014-10-30 2017-11-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04285B (zh) 2016-03-09 2017-11-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離爪偵測機構之定影模組及使用其之列印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0363A (en) * 1988-12-30 1991-04-2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heet jam reaction reset means
JPH0480159A (ja) * 1990-07-23 1992-03-13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H0519547A (ja) * 1991-07-11 1993-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335043A (en) * 1991-12-02 1994-08-02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misfeed and jam detection by measuring force exerted on feed rolls
US5971388A (en) * 1995-02-24 1999-10-26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original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which has different procedures for correcting paper jams depending on where the jam occurs
KR100256608B1 (ko) * 1996-04-10 2000-05-15 윤종용 화상형성장치의 용지 잼 에러 처리방법
KR0174230B1 (ko) * 1996-04-18 1999-05-15 김광호 레이저 프린터에서 잼 발생시 종이 배출 방법
KR0184576B1 (ko) * 1996-04-25 1999-05-15 김광호 잉크 젯 프린터의 용지 걸림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JPH1063163A (ja) * 1996-08-13 1998-03-06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H10157225A (ja) * 1996-12-04 1998-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給紙装置
JPH11327329A (ja) 1998-05-08 1999-11-26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2128A (ja) * 1998-05-19 1999-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10058639A (ko) 1999-12-30 2001-07-06 윤종용 인쇄기의 도어 오픈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용지 잼 처리방법
JP2003057892A (ja) 2001-08-14 2003-02-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88992B1 (en) * 2001-12-06 2003-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function actuator of printer for both-sided printing
JP4160841B2 (ja) 2003-02-19 2008-10-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定着ジャム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9690B2 (ja) * 2003-06-02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0406B2 (ja) * 2003-08-18 2008-05-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58505B2 (en) 2009-07-07
CN100478796C (zh) 2009-04-15
KR100677607B1 (ko) 2007-02-02
US20070036587A1 (en) 200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981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42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JP2010217598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34A (zh)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74003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emperature detection
KR100601694B1 (ko) 폐토너 수집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화상형성장치
EP2950161B1 (en) Cleaning device
CN1912759A (zh) 成像装置以及其中检测打印介质阻塞的方法
US7113199B2 (en) Tandem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reduced footprint
JP5438933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20769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568858B2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972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0634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23744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56877B2 (ja) 除電装置
JP2004219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67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41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belt and a pre-cleaning brush
JP20110701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転写面処理方法
CN181322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955769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321683A (ja) レバー部材
KR101116612B1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4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4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L.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Patentee before: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