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8278B - 嵌条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嵌条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8278B
CN1908278B CN2006101019462A CN200610101946A CN1908278B CN 1908278 B CN1908278 B CN 1908278B CN 2006101019462 A CN2006101019462 A CN 2006101019462A CN 200610101946 A CN200610101946 A CN 200610101946A CN 1908278 B CN1908278 B CN 1908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presser feet
big presser
sewing machine
reflec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19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8278A (zh
Inventor
北田贤治
武文翔
植田昌彦
戌亥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8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8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8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8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嵌条缝纫机,采用的结构包括:布移动机构(40),其通过在输送方向移动大压脚(41a)、(41b)进行布料的输送;兜盖保持机构,其在大压脚上保持兜盖布(F);缝制机构,其对布料进行缝制;兜盖检测机构(30),其检测来自形成于大压脚(41a)的上面的长尺状的反射面(41c)的反射光;端部检测控制机构(60),其从反射光的检测的状态变化求出兜盖布的端部并确定缝制开始位置或缝制结束位置;以及判定控制机构(60),其在不伴随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的状态下沿输送方向使大压脚移动,进行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由此可降低缝纫的误差。

Description

嵌条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兜盖(flap)检测机构的嵌条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嵌条缝纫机具有:大压脚机构,其一同保持并输送载置台上的前后身布料和嵌条布;兜盖保持机构,其在大压脚上保持向嵌条布和前后身布料上缝合的兜盖布;缝制机构,其对输送的布料进行缝制;以及兜盖检测机构,其沿布料的输送方向,检测来自形成于大压脚的上面的反射面的反射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现有例子,在缝制时,若利用大压脚机构的大压脚保持前后身布料和嵌条布,进而在大压脚的上面保持兜盖布,则大压脚的反射面的一部分成为被兜盖布覆盖的状态。由此,在缝制中的大压脚的输送移动时,通过由兜盖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光检测量变化,分别检测兜盖布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
而且,通过预先设定从兜盖布的送布方向一端部到缝制的开始位置的距离、和从兜盖布的送布方向另一端部到缝制的结束位置的距离,基于兜盖检测机构对兜盖端部的检测,进行缝制时的大压脚机构的动作控制。
并且,并非如兜盖布那样的布料检测,而是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采用了不易受到污渍等的影响的RGB的光传感器之类的特殊的传感器的检测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0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15651号公报
然而,若在大压脚的反射面发生损伤或污渍的附着或剥离等,则产生兜盖检测机构误检测的问题,因此,即使采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RGB传感器,对于重叠而产生在兜盖端部的损伤或污渍,也不能辨认这些是兜盖端部还是损伤·污渍,其结果是,存在误识别兜盖端部位置的可能性。另外,RGB传感器价格高,产生了成本上升的问题。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156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兜盖检测机构价格降低且防止兜盖检测的误识别。
第一发明采用的结构包括:布移动机构,其利用延伸设置于布料的输送方向的大压脚从上方保持作业台上的布料、并且通过使大压脚在输送方向移动来进行布料的输送;兜盖保持机构,其在大压脚上保持向布料缝合的兜盖布;缝制机构,其对输送的布料进行缝制;兜盖检测机构,其检测来自沿布料的输送方向形成于大压脚的上面的长尺状的反射面的反射光;端部检测控制机构,其从兜盖检测机构的反射光的检测的状态变化求出兜盖布的端部位置、并且基于求出的兜盖端部位置确定缝制机构的缝制开始位置或缝制结束位置;以及判定控制机构,其在不伴随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的状态下沿布料的输送方向使大压脚移动,进行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
上述所谓“反射光的检测的状态变化”相当于,例如,在进行光强度的检测时,该检测光强度的规定量的增加或减少。
另外,对于判定控制机构的判定的结果异常时的处理并不特定,例如,既可设置报告机构,在判定为异常时执行进行报告的处理,也可在判定为异常后,进行禁止或限制缝制的执行的动作控制。
第二发明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采用如下结构:判定控制机构在从主电源接通到缝制开始前的期间执行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
另外,第三发明具有与第一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采用如下结构:判定控制机构在将大压脚从待机位置输送到进行作业台上的布料的保持的保持位置时,执行反射的好坏判定。
在第一发明中,在非缝制时,沿布料的输送方向使未放置兜盖布的状态的大压脚移动,兜盖检测机构对沿着该移动方向的长尺状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光的检测。
由此,至少在兜盖布的两端位置检测所需要的范围内判定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
判定的结果,若为反射的不良,则例如禁止缝制的执行,或设置报告机构来进行反射的不良状态的报告。
另外,若反射良好,则执行通常的缝制。即,利用大压脚机构保持布料,利用兜盖保持机构保持兜盖布,反射面的一部分被兜盖布遮蔽。在所述状态下,大压脚在输送方向移动,同时在兜盖检测机构检测来自反射面的反射光,根据遮蔽区域的反射光的减少检测兜盖端部。并且,通过端部检测控制机构的控制,基于检测出的兜盖布的端部位置,确定缝制机构的缝制开始位置或缝制结束位置,执行对应于此的缝制。
这样,通过在非缝制时进行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可获知在非缝制时反射的不良发生,由此可预先判断是否执行之后的缝制,从而可不使用如现有那样的特殊的传感器,能够避免误识别的缝制。
在第二发明中,由于在从主电源接通到缝制开始之前的期间执行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因此可以预先判断是否执行缝制,从而可更加有效地避免误识别的缝制。
在第三发明中,由于判定控制机构在将大压脚从待机位置输送到进行作业台上的布料的保持的保持位置时,执行反射的好坏判定,因此在判定结束后,可直接执行缝制,从而可实现作业的迅速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嵌条缝纫机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表示嵌条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嵌条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表示嵌条缝纫机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嵌条缝纫机的好坏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嵌条缝纫机的缝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中,10-嵌条缝纫机;11-操作台(载置台);13-机针;14-可动切刀;30-兜盖检测机构;31-兜盖传感器;40-大压脚输送机构(布移动机构);41a、41b-大压脚;41c-反射面;45-压脚电机;60-动作控制机构(端部检测控制机构、判定控制机构);61-CPU;62-ROM;63-RAM;C-布料;F-兜盖布。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以下,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嵌条缝纫机10进行说明。图1表示嵌条缝纫机10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嵌条缝纫机10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嵌条缝纫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图中所示的XYZ轴为基准,确定缝纫机10的各部的方向。在将缝纫机10设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Z轴方向表示成为铅直方向的方向,X轴方向表示水平且与送布方向一致的方向,Y轴方向表示水平且与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嵌条缝纫机10是如下缝纫机:重叠布料C与嵌条布(省略图示),用双机针13、13以规定的长度缝合,并且,在两条针脚之间沿缝纫方向形成直线状的切缝,进而在该切缝的两端部形成V字状的切缝。另外,缝合布料C与嵌条布时,还利用双机针13中的一个进行兜盖布F相对于布料C的缝合。
所述嵌条缝纫机10包括:操作台11,其作为成为缝制的作业台的载置台;大压脚输送机构40,其作为利用两个大压脚41a、41b保持布料C且进行布料C的送布的布移动机构;未图示的兜盖保持机构,其在两个大压脚中的一个大压脚41a上保持向布料缝合的兜盖布F;捆束器(binder)机构,其使捆束器12与缝合于布料C的嵌条布相接触、并折叠该嵌条布的两侧部;机针上下移动机构,其利用两根机针13对通过大压脚输送机构40沿X轴方向输送的布料C和嵌条布进行落针;切刀机构,其在比机针13更靠近送布方向的下游侧使可动切刀14升降,从而在布料C和嵌条布上形成切缝;旋梭机构,其从机针13捕捉缝纫线并使底线缠绕;缝纫机机架80,其设置在操作台11上,收容保持机针上下移动机构和切刀机构;角切刀机构90,其在成为直线状的切缝的两端的位置形成近似V字状的切缝;兜盖检测机构30,其沿布料C的输送方向,检测来自形成于大压脚41a的上面的反射面41c的反射光;以及动作控制机构6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
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操作台及缝纫机机架)
操作台11的上表面与X-Y平面平行,在水平的状态下使用。并且,在操作台11上的机针13的落针位置安装有针板15。在针板15形成有分别插入两根机针13的针孔、和插通切刀机构的可动切刀14的微缝。
另外,在操作台11上形成有收容缝纫机机架80的底板部81的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缝纫机机架80。此外,在操作台11上,在缝纫机机架80的送布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大压脚输送机构40和角切刀机构90,在送布方向上游侧配置有捆束器机构(捆束器12以外省略图示)。
缝纫机机架80主要由设置于操作台11的底板部81、从该处直立设置的纵机身部82、和从纵机身部82的上部水平地延伸设置的机头部83构成。
并且,在缝纫机机架80的下部配置有缝纫机电机16,在底板部81的内部,从缝纫机电机16传递旋梭机构的旋转驱动力的下轴在沿着Y轴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承,在机头部83的内部,从缝纫机电机16传递机针上下移动机构的上下移动驱动力的上轴在沿着Y轴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承。
在上轴和下轴分别固定装备有滑轮,并且,由穿过缝纫机机架80的纵机身部82内的同步带连结。
(机针上下移动机构)
机针上下移动机构由公知的结构构成,具有:两根机针13,其构成双机针;两根针杆,其在下端部保持双机针的各个机针13;上下的金属轴承,其沿各针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支承各针杆;针杆拱座,其同时保持两根针杆;上轴,其由缝纫机电机16旋转驱动;旋转锤,其固定连结在上轴的一端部进行旋转运动;以及曲柄杆,其一端部连结在从旋转锤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且另一端部连结于针杆拱座。
若旋转上轴,则旋转锤也与上轴一起进行旋转,伴随着旋转锤、曲柄杆的一端部以上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并且,在曲柄杆的另一端部,只有进行圆周运动的一端部的在Z轴方向移动的分量被传递到针杆拱座,对各针杆施加往复上下移动的移动力。
另外,两根机针13沿Y轴方向并排配置。并且,后述的捆束器12,在缝制时其前端部配置在双机针的落针位置之间,双机针13隔着捆束器12在两侧进行缝制。
(切刀机构)
切刀机构包括:可动切刀14,其形成直线状的切缝;切刀杆,其在下端部具有可动切刀14且在机头部83内可以上下移动地支承可动切刀14;切刀电机17,其成为切刀杆上下移动的驱动源;传递机构,其将来自切刀电机17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往复的驱动力并进行传递;以及气缸,其通过升降可动切刀14来切换待机位置和切断位置。
上述可动切刀14与双机针13邻接且配置在比该双机针13更靠近送布方向的下游侧(图2中的左方)。
切刀电机17进行布料C的送布动作和旋转驱动,利用传递机构使可动切刀14上下移动,反复形成对应于切刀宽度的切缝,从而形成直线状的切缝。
(旋梭机构)
旋梭机构设在缝纫机机架80的底板部81内。该旋梭机构包括:两个水平旋梭,其分别对应于两根机针13;旋梭齿轮,其设置于各水平旋梭的旋转轴;以及传递齿轮,其固定装备在下轴上,对各旋梭齿轮分别施加旋转驱动力。
下轴若被缝纫机电机16旋转驱动,则通过各传递齿轮向旋梭齿轮传递旋转驱动力,进而,通过旋梭轴旋转各水平旋梭。各水平旋梭,在机针13的前端部下降到针板15的下侧时,从机针捕捉缝纫线,通过在捕捉状态下旋转,使缝纫线钻入水平旋梭,使底线插通,在缝纫线的线圈进行缠绕缝纫线与底线的作业。如此,通过机针与水平旋梭的协动进行缝纫。换而言之,由机针上下移动机构和旋梭机构构成了缝制机构。
(捆束器机构)
捆束器机构具有:捆束器12,其截面形状为倒T字状,以卷取嵌条布的方式安装,并沿长度方向送出嵌条布;和支承机构(省略图示),其可升降地支承捆束器12。
上述捆束器12由与操作台11的上面相对的底板、和垂直地直立设置在该平板的上面的立板形成从截面观察为倒T字状的形状。
支承机构具有:未图示的气缸,其成为捆束器12的升降动作的驱动源;电磁阀18,其驱动该气缸;以及多个连杆体,其将气缸的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的移动力并施加于捆束器12。
并且,在缝制时,捆束器机构通过气缸使该捆束器12下降,以使捆束器12的前端部位于双机针的落针位置之间。然后,通过与后述的大压脚输送机构40的一对大压脚部件41a、41b的协动,以成为捆束器12的截面形状的方式,在捆束器12缠绕并保持嵌条布,在该状态下,在长度方向送出嵌条布,进行向布料C的缝合。
(大压脚输送机构)
大压脚输送机构40包括:一对大压脚41a、41b,其在隔着机针13的两侧的位置从上方按压布料C;两个垫板47,其分别配置在各大压脚41a、41b的下侧且在送布时载置布料C;支承体42,其可升降地支承两个大压脚41a、41b;气缸43,其使大压脚41a、41b相对于支承体42上下移动;电磁阀44,其控制气缸43的驱动;压脚电机45,其使由大压脚41按压的布料C在送布方向上移动;以及滚珠丝杠机构46,其将压脚电机45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沿着X轴方向的直线运动驱动力并向支承体42传递。
各大压脚41a、41b是截面形状为近似楔状、俯视形状为长方形状的平板,在使厚度变薄的缘部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支承体42。另外,两个大压脚41a、41b隔着双机针13在Y轴方向并排配置,并且,以各个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体42。
另外,在一侧的大压脚41a的上面形成有遍及其长度方向全长的长尺状的反射面41c。反射面41c用于检测:由后述的兜盖保持机构保持的兜盖布F的送布方向上游端部位置和下游端部位置。换而言之,若长度方向上的反射面41c的一部分被兜盖布F遮蔽,则利用兜盖检测机构30检测出该遮蔽部分的反射率的降低,由此,在动作控制机构60中识别兜盖布F的送布方向上游端部位置和下游端部位置。
各垫板47,分别在大压脚41a、41b的下侧,在被载置于操作台11的上面的状态下被固定装备于支承体42,与大压脚41a、41b一同沿送布方向进行移动。各垫板47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在Y轴方向上被设定为大致与大压脚41a、41b同一宽度。另外,各垫板47被配置成隔着双机针13而在缝制时不覆盖针板。
各垫板47通常位于操作台11的上面,与此相对,通过各大压脚41a、41b的下降来保持夹持布料C的状态。换而言之,各垫板47处于布料C的下侧,用于在输送该布料C时保护布料C不直接在操作台11的上面滑动。
气缸43可通过电磁阀44将各大压脚41a、41b切换到上位置和下位置,在上位置时使各大压脚41a、41b远离垫板47的上面,在下位置时使各大压脚41a、41b下降到垫板47的上面高度。所述气缸43的电磁阀44由动作控制机构60进行动作控制。
滚珠丝杠机构46,在操作台11上可以沿X轴方向移动地支承着支承体42,通过压脚电机45的驱动,可以在X轴方向任意地对两个大压脚41a、41b进行定位。
(兜盖保持机构)
兜盖保持机构在大压脚41a的上面,通过气缸进行兜盖布F的保持和解除。所述兜盖保持机构,是用于将兜盖布F的缝合端部保持为沿着X轴方向的状态的机构,保持兜盖布F使得该兜盖布F的缝合端部在各大压脚41a、41b移动时通过一侧的机针13的落针位置。并且,兜盖布F,在遍及该兜盖布F的长度方向全长地、从上方覆盖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状态下,被兜盖保持机构保持。
(角切刀机构)
角切刀机构90配置在操作台11的下方,即配置在大压脚输送机构40的大压脚41的通过路径上的比可动切刀14更靠近送布方向的下游侧(图2中的左方),通过使角切刀91从下方穿透由大压脚输送机构40输送到角切刀91的作业位置的布料C,由此在成为直线状的切缝的两端的位置形成近似V字状的切缝V。
即,角切刀机构90包括:气缸92,其使角切刀91上下移动;电磁阀93,其进行气缸92的驱动;以及驱动电机94,其沿X轴方向移动定位角切刀91。
上述角切刀91从上方观察的其截面形状形成为V字状,通过从下方穿透各布料而形成V字状的切缝V。
即,如果形成了线迹和直线状的切缝的布料C以及嵌条布,被大压脚输送机构40输送到送布方向上的比可动切刀14更靠近下游侧的规定位置,则将角切刀定位于切缝的一端侧的下方位置并使其上升,然后,将角切刀91定位于切缝的另一端侧的下方位置并使其上升,由此形成两个V字状的切缝V。
(兜盖检测机构)
兜盖检测机构30设在各大压脚41的移动路径的上方,即设在比双机针13更靠近送布方向的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
所述兜盖检测机构30包括:兜盖传感器31,其作为兜盖检测机构,具有向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发出照射光的光源33、和检测来自反射面41c的反射光的受光元件;以及支承托架32,其在缝纫机机头部83的外表面上支承该兜盖传感器31。
支承托架32,在使兜盖传感器31朝向下方的状态在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上方支承兜盖传感器31,兜盖传感器31向下方进行光照射并检测来自反射面41c的反射光。
(嵌条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如图3所示,在动作控制机构60上通过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电路连接有:显示面板64,其在后述的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反射状态的好坏判定中报告反射的异常状态;起动开关66,其输入缝制的开始;以及操作踏板68。
起动开关66是用于指示输入好坏判定的执行的机构,好坏判定是指缝制的开始或缝制开始前的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反射状态的好坏判定,若进行该起动开关66的输入,则可进行操作踏板68的输入。
操作踏板68是在上述的起动开关66的输入后,通过进行踩踏,进入到缝制的开始或缝制开始前的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反射状态的好坏判定的执行的指示输入机构。换而言之,经过所述的起动开关66和操作踏板68的两阶段的操作,就可以执行缝制或好坏判定。
另外,在动作控制机构60上分别通过驱动器16a、45a、17a、94a连接有成为其控制的对象的缝纫机电机16、压脚电机45、切刀电机17、角切刀的驱动电机94。
另外,在动作控制机构60上通过驱动器18a、44a、93a、20a连接有电磁阀18、44、19、93、20,这些电磁阀控制以下气缸的动作:进行捆束器12的上下移动的气缸;进行大压脚41的升降的气缸43;进行兜盖布F保持的气缸;进行角切刀91的升降的气缸92;以及切换可动切刀的待机状态和可使用状态的气缸。
此外,在动作控制机构60上通过电源电路33a连接有兜盖检测机构30的各光源33,通过接口31a连接有各兜盖传感器31。
动作控制机构60包括:CPU61,其进行各种控制;ROM62,其写入有执行嵌条缝纫机10的后述的各种功能、动作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或各种缝制数据;以及RAM63,其将与CPU61的处理有关的各种数据储存于工作区域。
(动作控制机构的大压脚的反射面的好坏判定处理)
图4是嵌条缝纫机的俯视图,其表示如下的状态:在大压脚41a、41b保持布料C及嵌条布(省略图示),通过未图示的兜盖保持机构在大压脚41a的上面保持兜盖布F,在该状态下将布输送到机针13的前面。另外,该图中省略了捆束器12的图示。
嵌条缝纫机10,如图4所示,在缝制时,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被重叠在布料C及嵌条布的上面的兜盖布F覆盖。并且,确定了兜盖布F的从送布方向前侧端部(图4中的左端部)到缝制的开始位置及可动切刀14的切断的开始位置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另外,同样地,确定了兜盖布F的从送布方向后侧端部(图4中的右端部)到缝制的结束位置及可动切刀14的切断的结束位置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
因此,若从来自反射面41c的反射光的光强度的变化检测兜盖布F的各端部,则从检测的时刻开始监视大压脚输送机构40的送布量,并考虑从所述的兜盖端部到缝制或切断的开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尺寸、和从兜盖传感器31到机针13或可动切刀14的距离,进行缝纫或切断的开始/结束的动作控制。
因此,在嵌条缝纫机10中,若因污渍或损伤等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反射状态产生不良,则直到缝纫及切断的开始/结束位置有可能误动作,为了避免该情况,嵌条缝纫机10具有执行好坏判定处理的功能。
即,CPU61利用存储在ROM62内的反射的好坏判定处理程序,执行作为判定控制机构的动作控制,所述判定控制机构在如下的情况下进行异常的报告,所述情况是若接通缝纫机10的主电源,则输送大压脚41a,使兜盖传感器31至少通过反射面41c的整个范围,在该过程中判定是否检测反射光的光强度降低。
图5表示反射面的好坏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由此,基于好坏判定处理程序对CPU61执行的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若接通嵌条缝纫机10的主电源,则CPU61从ROM62内的设定数据判定本缝纫机是否为安装垫板47的规格(步骤S11)。然后,在是垫板规格的情况下,判定有无起动开关66的输入(步骤S12),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若有输入则进入步骤S13的处理。
在步骤S13中判定有无操作踏板68的输入,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然后,若有输入则进行通过电磁阀44利用气缸43使处于待机位置的大压脚41a、41b下降(达到压脚位置)的动作控制(步骤S14)。
大压脚41a、41b可摆动地被支承体42支承,由于在上位置和下位置相对于兜盖传感器31,反射面41c的距离和角度不同,因此通过所述动作控制使缝制时的检测状态达到相同状态。
进而,起动压脚电机45,进行使大压脚41a、41b从待机位置朝向使用开始位置(朝向图2中的右方)开始输送的动作控制(步骤S15)。
然后,伴随着上述大压脚41a、41b的移动,判定兜盖传感器31是否检测出了反射光(步骤S16)。
若反射面41c接近于兜盖传感器31的检测区域,则反射该兜盖传感器31的照射光,检测光强度增加,因此,通过是否检测出了所述光强度的增加来进行判定。
在没有通过兜盖传感器31进行反射光的检测时,通过从压脚电机45的起动开始的旋转量,判定大压脚41a、41b是否到达了使用开始位置(步骤S17)。
根据该判定,在还未到达使用开始位置时,再次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6,在到达了使用位置时,对步骤S18的错误输出继续处理。换而言之,进行如下判定:在没有进行通过了兜盖传感器31的下方的反射面41c的检测的情况下,大压脚41a、41b到达了使用位置,因此兜盖传感器31因何种因素而不能检测。
通过在显示面板中显示规定的错误报告画面来进行错误输出。
进而,错误输出后停止大压脚41a、41b的移动,以所述状态结束处理(步骤S19)。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中,若检测出反射光,则判定兜盖传感器31的反射光的检测是否已经停止(步骤S20)。
并且,在判定为反射光的检测状态正在继续时,使表示反射光的检测的继续的ON移动计数加1(步骤S21)。
进而,根据从压脚电机45的起动开始的旋转量判定大压脚41a、41b是否到达了使用开始位置(步骤S22)。
通过该判定,在还未到达使用开始位置时,再次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0,在到达了使用位置时,对步骤S18的错误输出继续处理。换而言之,进行如下判定:虽然通过兜盖传感器31的下方而完成,但是还在维持反射面41c的检测状态,因此兜盖传感器31因何种因素而处于误检测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在判定为兜盖传感器31的反射光的检测停止时,判定ON移动计数的值是否正常(步骤S23)。
即,在步骤S20的判定中的兜盖传感器31的反射面41c的检测的继续判定,重复反射面41c通过兜盖传感器31所需的适当的次数,判定是否达到适当的计数值。
并且,在所述的判定的结果不在适当的计数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反射光的检测中断的原因判定为因反射面41c的损伤或污渍等引起的反射不良,进入步骤S18的处理执行错误处理。
另外,在ON移动计数的值在适当的计数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根据从压脚电机45的起动开始的旋转量判定大压脚41a、41b是否到达了使用开始位置(步骤S24)。
在未到达时,重复步骤S24的处理,在已经到达时停止大压脚41a、41b的移动,使该大压脚41a、41b上升。
由此,如果将布料C搁置于各大压脚41a、41b则可以立刻开始缝制,在该状态下可以使嵌条缝纫机10待机。
并且,由此,结束反射面41c的反射状态的好坏判定处理。
如以上所述,该好坏判定处理在缝纫机电机16及切刀电机17停止了的状态下,在两根机针13、13及可动切刀14的上下移动停止,即不伴随缝制动作的状态下进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在不是垫板规格的情况下,CPU61从ROM62内的设定数据判定是否设定为执行反射面41c的好坏判定的判定模式(步骤S26)。然后,在并非设定为判定模式时,结束处理,成为可直接开始缝制的状态。
另外,设定为判定模式时,判定有无起动开关66的输入(步骤S27),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如有输入则进入步骤S28的处理。
在步骤S28中,判定有无操作踏板68的输入,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并且,若有输入则起动压脚电机45,进行将各大压脚41a、41b从待机位置输送到使用开始位置的动作控制(步骤S29)。所述移动在使各大压脚41a、41b从操作台11向上方抬起了的状态下进行。并且,使各大压脚41a、41b在抬起了的状态下,在使用开始位置待机。
在所述待机状态下,作业者在各大压脚41a、41b的下侧垫上垫布(例如,最好利用缝制中不使用的布、不需要的布等,且是网罗两个大压脚41a、41b的下面的大小)。
然后,判定有无操作踏板68的输入(步骤S30),如果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并且,若有输入则进行通过电磁阀44利用气缸43使处于待机位置的大压脚41a、41b下降的动作控制(步骤S31)。由此,垫在各大压脚41a、41b的下侧的垫布成为被各大压脚41a、41b保持的状态。
然后,驱动压脚电机45,进行将各大压脚41a、41b从使用位置输送到待机位置的动作控制(步骤S32)。
该从使用位置向待机位置的移动,在不伴随缝制动作的状态下,即,在使缝纫机电机16及切刀电机17停止,不伴随两根机针13、13及可动切刀14的上下移动的状态下来进行。
之后,进入步骤S15的处理,与所述相同地,进行兜盖传感器31对反射面41c的反射光检测。
此外,不是垫板规格时的上述的处理,假定了嵌条缝纫机未装备垫板47。换而言之,在垫板规格的处理中,在遍及反射面41c的全长使其通过兜盖传感器31的下方时,各大压脚41a、41b的下面被垫板47保护,而没有直接在操作台上面滑动,在未装备垫板时,若执行相同的控制,则各大压脚41a、41b的下面滑动,从而产生损伤或破损。因此,在上述步骤S26以后的处理中,将大压脚41a、41b暂时移动到成为作业者侧的使用开始位置,以得到在大压脚41a、41b的下侧垫上垫布的机会,由此即使是没有装备垫板47的缝纫机,也可实现各大压脚41a、41b的下面侧的保护。
(动作控制机构的缝制处理)
在进行了主电源接通后的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好坏判定处理之后,CPU61利用存储在ROM62内的缝制程序,执行作为端部检测控制机构的动作控制,所述端部检测控制机构根据有无兜盖传感器31的反射光的检测来求出兜盖布F的端部位置,并且基于求出的兜盖端部位置,确定双机针13和可动切刀14的缝制和切断的开始位置或结束位置。
图6表示缝制处理的流程图。由此,基于缝制程序对CPU61执行的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CPU61判定有无起动开关66的输入(步骤S41),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若有输入则进入步骤S42的处理。
在步骤S42中,判定有无操作踏板68的输入,若没有输入则重复该判定。并且,若有输入则起动压脚电机45,进行将大压脚41a、41b从待机位置输送到使用开始位置的动作控制(步骤S43)。
然后,对到达了使用开始位置的各大压脚41a、41b,作业者将布料C搁置在该大压脚41a、41b与各垫板47之间。
并且,通过进行经由电磁阀44利用气缸43使处于使用开始位置的大压脚41a、41b下降的动作控制,来进行布保持(步骤S44)。
进而,作业者在各大压脚41a、41b上搁置嵌条布,与此相对,通过进行经由电磁阀18利用气缸使待机于上方的捆束器12下降的动作控制,来进行嵌条布的保持。
然后,驱动压脚电机45,进行使大压脚41a、41b从使用开始位置朝向待机位置进行前进输送的动作控制(步骤S45)。
并且,伴随着上述大压脚41a、41b的移动,判定兜盖传感器31是否检测出了反射光(步骤S46),若没有检测出则重复该判定,若有检测出则进入步骤S47的处理。换而言之,在此,进行大压脚41a的反射面41c的前侧端部的检测。此外,所谓前侧端部表示图2中的左端部。在以下的记载中,所谓“前”的情况表示图2中的左方,所谓“后”的情况表示图2中的右方。
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中,若检测出反射光,则判定兜盖传感器31的反射光的检测是否已经停止(步骤S47),若检测还在继续则重复该判定。换而言之,在反射光的检测已经停止时,该位置被识别为兜盖布F的前端部。
并且,若检测停止,则根据压脚电机45的旋转数开始布料C等的进给量的计数。
然后,判定上述的进给量的计数值是否到达了缝制开始位置(步骤S48),若还未到达则重复该判定。
另外,若到达缝制开始位置,则驱动缝纫机电机16开始缝制(步骤S49)。
进而,判定进给量的计数值是否到达了可动切刀的切断开始位置(步骤S50),若还未到达则重复该判定。
另外,若到达切断开始位置,则驱动切刀电机17,并且,通过电磁阀20使气缸动作,使可动切刀14下降(步骤S51)。由此,开始切断。
另外,切刀电机17为了实现其旋转的稳定化,也可在更加早期的时刻开始驱动。
切断开始后,再次判定兜盖传感器31是否检测出了反射光(步骤S52),若检测中断的状态在继续则重复该判定。换而言之,在再次进行反射光的检测时,该位置被识别为兜盖布F的后端部。
并且,若再次进行检测,则根据压脚电机45的旋转数重新开始布料C等的进给量的计数。
然后,判定上述的进给量的计数值是否到达了缝制结束位置(步骤S53),若还未到达则重复该判定。
另外,若到达缝制开始位置,则停止缝纫机电机16的驱动,结束缝制(步骤S54)。
进而,判定进给量的计数值是否到达了可动切刀14的切断结束位置(步骤S55),若还未到达则重复该判定。
另外,若到达切断开始位置,则通过电磁阀20使气缸动作,使可动切刀14上升(步骤S56)。由此,结束切断。
进而,根据进给量的计数值向各角切刀91的切断位置顺次输送布料C(步骤S57),通过电磁阀93驱动气缸92,执行各角切刀91的切断(步骤S58)。
之后,使各大压脚41a、41b返回到使用开始位置且使其上升,解除布料C的保持,结束缝制(步骤S59)。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嵌条缝纫机10,由于动作控制机构60在主电源的接通后,缝制的开始之前,进行反射面41c的反射的好坏判定,因此在开始缝制之前可获知反射的不良发生,从而可预先判断是否执行缝制,可避免误识别的缝制。
另外,根据步骤S16和S17的判定处理、步骤S20和S22的判定处理,不仅可获知反射面41c的不良,还可获知兜盖传感器31侧产生有不良的状态,从所述观点出发还可以避免误识别的缝制。
动作控制机构60在将大压脚41a、41b从待机位置输送到使用开始位置时,由于执行反射的好坏判定,因此在好坏判定处理后,可直接执行缝制,从而可实现作业的迅速化。
(其他)
此外,好坏判定处理并不限于刚接通主电源后,也可在非缝制时,例如,如果在一定时间没有执行缝制,也可以执行好坏判定处理。
另外,好坏判定处理是在将各大压脚41a、41b从待机位置移动到使用开始位置时进行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在反方向的移动时进行。

Claims (3)

1.一种嵌条缝纫机,其包括:
布移动机构,其利用延伸设置于布料的输送方向的大压脚从上方保持作业台上的布料、并且通过使所述大压脚在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来进行布料的输送;
兜盖保持机构,其在所述大压脚上保持向所述布料缝合的兜盖布;
缝制机构,其对所述输送的布料进行缝制;以及
兜盖检测机构,其检测来自沿所述布料的输送方向形成于所述大压脚的上面的长尺状的反射面的反射光,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端部检测控制机构,其从所述兜盖检测机构的反射光的检测的状态变化求出所述兜盖布的端部位置、并且基于求出的兜盖端部位置确定所述缝制机构的缝制开始位置或缝制结束位置;以及
判定控制机构,其在不伴随所述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的状态下沿所述布料的输送方向使所述大压脚移动,进行所述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条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控制机构在从主电源接通到缝制开始前的期间执行所述反射面的反射的好坏判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条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控制机构进行所述兜盖检测机构和布移动机构的动作控制,以便使所述大压脚从待机位置和使用开始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来执行所述反射面的所述反射的好坏判定。
CN2006101019462A 2005-07-12 2006-07-11 嵌条缝纫机 Active CN1908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3166A JP4769502B2 (ja) 2005-07-12 2005-07-12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5-203166 2005-07-12
JP2005203166 2005-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8278A CN1908278A (zh) 2007-02-07
CN1908278B true CN1908278B (zh) 2012-02-29

Family

ID=3769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19462A Active CN1908278B (zh) 2005-07-12 2006-07-11 嵌条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69502B2 (zh)
CN (1) CN1908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1164B2 (ja) * 2007-07-31 2013-07-17 Juki株式会社 玉縁縫いミシ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5508A (zh) * 1985-07-18 1987-01-21 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 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300891A (zh) * 1999-12-21 2001-06-27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缝纫机
CN1306110A (zh) * 2000-01-20 2001-08-01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37369A (en) * 1976-05-13 1977-11-16 Kayaba Industry Co Ltd Circuit for detecting existence of matter
IT1112611B (it) * 1978-02-07 1986-01-20 Pirelli Cinghia trapezoidale
JPS6040311B2 (ja) * 1980-06-26 1985-09-10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玉縁形成装置の安全装置
JP3939994B2 (ja) * 2002-01-31 2007-07-04 Juki株式会社 玉縁縫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5508A (zh) * 1985-07-18 1987-01-21 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 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
CN1300891A (zh) * 1999-12-21 2001-06-27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缝纫机
CN1306110A (zh) * 2000-01-20 2001-08-01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缝纫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10879A 2003.07.29
JP特开2003-220286A 2003.08.05
JP特开平5-103883A 1993.04.27
JP特开平8-863A 1996.01.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69502B2 (ja) 2011-09-07
JP2007020634A (ja) 2007-02-01
CN1908278A (zh) 2007-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469490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908278B (zh) 嵌条缝纫机
CN102041643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194127C (zh) 缝纫机的脱线检测装置
CN101067262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H0375191B2 (zh)
JPH06121890A (ja) ミシンの布端制御装置
CN100591825C (zh) 缝纫机的上线夹持机构
JP3897641B2 (ja) ミシン
JP505968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1935921B (zh) 锁眼缝纫机
JP2006020757A (ja) 刺繍縫製可能なミシン
CN1327067C (zh) 缝制不良检测装置
JP4836527B2 (ja) 刺繍ミシン
JP3826390B2 (ja) 縫製装置
JPH06121892A (ja) ミシンの布端検出装置
JPS6335287A (ja) ミシンの差動ベルト送り装置
JPH06254279A (ja) ミシン
US5850791A (en) Sew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bed
JPS63168200A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針糸刺し防止装置
JP2629518B2 (ja) ポケットセッター
JP4598315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01115393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圧調節装置
CN113914021A (zh) 一种缝纫机中的送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