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8034A -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8034A
CN1908034A CN 200610029882 CN200610029882A CN1908034A CN 1908034 A CN1908034 A CN 1908034A CN 200610029882 CN200610029882 CN 200610029882 CN 200610029882 A CN200610029882 A CN 200610029882A CN 1908034 A CN1908034 A CN 1908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organophosphazenes
micron tube
micron
crosslinking po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298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4119C (zh
Inventor
朱路
唐小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298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4119C/zh
Publication of CN1908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8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41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411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右式所示化学结构的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它采用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在三乙胺的作用下交联缩合反应生成,其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可在工业应用中大量制备。它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的控制和释放,微米级流体传送体系,超分子分离体系,高效催化剂载体,新型电学材料,新型光学材料,阻燃材料等。

Description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和聚合物微米管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生物医药材料,磁性材料,贮气材料,高性能催化剂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献1.R.Pool,Science 247,1410,(1990);2.P.Kohli et al.,J.Drug Deliv.Sci.Technol.15,49,(2005);3.P.Kohli et al.,Curr.Pharm.Biotechnol.6,35,(2005);4.J.Tabony,B.Tob,Nature 346,448,(1990);5.B.Yang,S.Kamiya,K.Yoshida,T.Shimizu,Chem.Commun.500,(2004);6.B.Yang,S.Kamiya,Y.Shimizu,N.Koshizaki,T.Shimizu,Chem.Mater.16,2826,(2004))。十多年来,人们合成了大量的无机,有机和有机-无机的微米管。由于分子尺寸的管状结构在自然界中扮演者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并且由于有机物的易修饰性,那些人工合成的有机、有机-无机纳米管有许多潜在的生物医药应用价值,比如组织工程材料、药物的控制与释放、离子感应器、分子筛、分子反应器和纳米级的流体传送系统等。因此,目前有许多研究着重于有机微米管以及其简单的制备方法。
有机微米管一般是通过模板法和自组装法来合成的。(文献7.M.C.Veronica,et al.,Chem.Mater.11,1363,(1999);8.S.F.Ai et al.,J.Am.Chem.Soc.125,11140,(2003);9.I.G.Loscertales et al.,J.Am.Chem.Soc.126,5376,(2004))。这两类方法步骤繁多而且工艺复杂,它们需要精心制作模板或者合成易于组装的大分子结构,之后模板法还要设法抽取模板以获得微米管。
从1998年起,万梅香等人利用两相反应体系中的胶束或有机盐作为原位生成的软模板而一步聚合生成聚苯胺微米管。(文献10.A.D.W.Carswell et al.,J.Am.Chem.Soc.125,14793,(2003);11.J.Jang et al.,Langmuir 21,11484,(2005);12.K.J.C.van Bommel et al.,Angew.Chem.Int.Ed.42,980,(2003);13.P.V.Braun et al.,J.Am.Chem.Soc.121,7302,(1999);14.F.Miyaji et al.,Chem.Mater.11,3021,(1999))。这一方法,步骤简单但是仅限于聚苯胺微米管和有机硅微米管。
目前,人们已合成了大量的聚合物微米管材料,如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聚乳酸等(文献15.S.Martin et al.,Angew.Chem.Int.Ed.43,1334(2004);16.D.T.Bong et al.,Angew.Chem.Int.Ed.40,988(2001)),但是它们都属于线形聚合物,线性的聚合物稳定性不如交联聚合物,而交联聚合物微米管却罕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并且克服现有的有机微米管制备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简单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
本发明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反应容器中,将六氯环三膦腈溶解于干燥有机溶剂中,其中六氯环三膦腈的浓度为0.001~0.01克/毫升,再向其中加入三乙胺和水,六氯环三膦腈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6,六氯环三膦腈和水的摩尔比为4∶1~2∶1,在室温或加热回流下搅拌反应20分钟到1小时,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由4,4’-二羟基二苯砜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液,其中4,4’-二羟基二苯砜的浓度为0.01~0.1克/毫升,六氯环三膦腈和二羟基二苯砜的摩尔比为1∶2~1∶2.5,继续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将粗产物用有机溶剂洗涤三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即得交联聚膦腈微米管。
本发明使用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二氧六环,乙醚或者它们的混合溶剂,在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多次用到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本发明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其化学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氮气氛下的分解温度达342℃。本发明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制备方法是一步反应完成,工艺简便。此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的控制和释放,微米级流体传送体系,超分子分离体系,高效催化剂载体,新型电学材料,新型光学材料,阻燃材料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X射线能谱(EDAX)谱图,
图5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固体核磁共振磷谱和碳谱谱图,
图6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
图7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在氮气氛中的热重曲线(TG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向250毫升烧瓶中加入0.5克(1.44毫摩尔)六氯环三膦腈,加入100毫升丙酮,搅拌溶解,再向烧瓶中加入0.87克(8.64毫摩尔)三乙胺和7.9毫克(0.44毫摩尔)水,在25℃条件下,在磁力搅拌下反应半小时,再加入0.75克(3.00毫摩尔)4,4’-二羟基二苯砜的10毫升丙酮溶液,继续在25℃条件下,在磁力搅拌下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将粗产物用丙酮洗涤三次,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最后于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交联聚膦腈微米管0.61克,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8%。
图1为所得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透射电镜照片,图2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为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1-3可见该微米管为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
图4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X射线能谱(EDAX)谱图,由图知交联聚膦腈微米管中含有碳、磷、硫、氧和氯元素,氮由于其含量低以及对电子束不敏感而未显示信号。
图5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固体核磁共振磷谱和碳谱谱图,碳谱中信号a、b、c和d及磷谱中信号e和f对应的归属在图中已标出。
图6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傅立叶变换红外谱图,a和b谱带是砜基的共振吸收,c谱带是P=N键的共振吸收,d谱带是P-O-Ar键的共振吸收,e和f谱带是苯环的共振吸收。核磁和红外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图7是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在氮气氛中的热重曲线(TGA),由图知氮气氛下的分解温度为342℃。
实施例2:
向250毫升烧瓶中加入0.5克(1.44毫摩尔)六氯环三膦腈,加入150毫升丙酮,搅拌溶解,再向烧瓶中加入0.87克(8.64毫摩尔)三乙胺和7.9毫克(0.44毫摩尔)水,在25℃条件下,在机械搅拌下反应半小时,再加入0.75克(3.00毫摩尔)4,4’-二羟基二苯砜的20毫升丙酮溶液,继续在25℃条件下,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将粗产物用丙酮洗涤三次,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最后于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即得交联聚膦腈微米管0.54克,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7%。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4.5微米,长径比为15~20,壁厚为11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反应温度在丙酮的回流温度下进行,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56%。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4:
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反应温度在丙酮的回流温度下进行,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1%。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19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5: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5%。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6:
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8%。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7: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7%。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1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2%。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9: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二氧六环,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2%。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0:
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二氧六环,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7%。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1: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二氧六环,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5%。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19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2:
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二氧六环,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6%。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3: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乙醚,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26%。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1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4:
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乙醚,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1%。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4.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5: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乙醚,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35%。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5~20,壁厚为11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6:
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乙醚,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3%。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7: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66%。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1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8:
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2),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57%。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19:
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和乙醚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4∶1),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52%。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微米管管径为1.5~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实施例20:
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设备及制备过程,只是有机溶剂由丙酮换为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4∶1),以六氯环三膦腈计收率为49%。电镜照片显示,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波谱分析表明其结构为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交联缩合结构。

Claims (2)

1,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Figure A2006100298820002C1
其中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管径为1~5微米,长径比为10~20,壁厚为100~200纳米,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具有单壁非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在反应容器中,将六氯环三膦腈溶解于干燥有机溶剂中,其中六氯环三膦腈的浓度为0.001~0.01克/毫升,再向其中加入三乙胺和水,六氯环三膦腈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6,六氯环三膦腈和水的摩尔比为4∶1~2∶1,在室温或加热回流下搅拌反应20分钟到1小时,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由4,4’-二羟基二苯砜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液,其中4,4’-二羟基二苯砜的浓度为0.01~0.1克/毫升,六氯环三膦腈和4,4’-二羟基二苯砜的摩尔比为1∶2~1∶2.5,继续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过滤,将粗产物用有机溶剂洗涤三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后即得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其中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丙酮,二氧六环,乙醚或者其混合溶剂。
CNB200610029882XA 2006-08-10 2006-08-10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11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9882XA CN100424119C (zh) 2006-08-10 2006-08-10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9882XA CN100424119C (zh) 2006-08-10 2006-08-10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8034A true CN1908034A (zh) 2007-02-07
CN100424119C CN100424119C (zh) 2008-10-08

Family

ID=3769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98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119C (zh) 2006-08-10 2006-08-10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411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1897A (zh) * 2010-07-16 2010-11-24 江苏大学 顺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59677B (zh) * 2009-09-17 2011-07-27 上海交通大学 三聚膦腈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5728B (zh) * 2009-11-12 2012-01-04 上海交通大学 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6007B1 (fr) * 1991-04-30 1994-04-08 Tech Sep Membrane composite de nanofiltration.
CN1313516C (zh) * 2005-03-31 2007-05-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交联聚膦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677B (zh) * 2009-09-17 2011-07-27 上海交通大学 三聚膦腈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5728B (zh) * 2009-11-12 2012-01-04 上海交通大学 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实现方法
CN101891897A (zh) * 2010-07-16 2010-11-24 江苏大学 顺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91897B (zh) * 2010-07-16 2012-07-04 江苏大学 顺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4119C (zh) 2008-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8033A (zh)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313516C (zh) 一种交联聚膦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31733B (zh) 一种高分子接枝的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308230C (zh) 一种高度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spun porous nanofibers
CN101274991B (zh) 一种高分子疏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861639A (zh) 共价接枝制备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908034A (zh) 一种交联聚膦腈微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Homoporous hybrid membranes containing metal-organic cages for gas separation
CN101037504A (zh) 一种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6749689B (zh) 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的双功能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2116A (zh) 一种制备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静电纺丝工艺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2660097B (zh) 一种增强聚乙烯醇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299776C (zh) 两亲三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912201A (zh) 一种交联聚膦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9854B (zh) 一种硼酸或硼酸盐修饰的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563211A (zh) 原位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接枝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iO-66 based hybrid materials via surface initiated metal-free ATRP
CN1915807A (zh) 一种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371138B (zh) 一种孔径可调的聚芳醚类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CN114989809A (zh) 一种硫量子点的制备及含有该硫量子点的发光环氧树脂及制备
CN103333345B (zh) 树状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259373C (zh) 原位缩聚增强的碳纳米管/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37256A (zh) 含有冠醚环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0426377A (zh) 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及制备和在检测肾上腺素方面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