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5896A -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5896A
CN1895896A CNA2006101017310A CN200610101731A CN1895896A CN 1895896 A CN1895896 A CN 1895896A CN A2006101017310 A CNA2006101017310 A CN A2006101017310A CN 200610101731 A CN200610101731 A CN 200610101731A CN 1895896 A CN1895896 A CN 1895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
recording
tape deck
bi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1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5896B (zh
Inventor
林雅
川床德宏
筑间聪行
神田英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95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5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5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58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41J19/145Dot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即使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执行双向多次记录时双向记录轻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带状不匀”被极力抑制的状态下修正记录位置的倾斜。为此,在本发明中,基于记录头的倾斜信息和次数,来设定用于将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个组的划分数B和驱动多个组的每一个的时序。由此,即使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由于在各区域中记录宽度同等地增减,因此,能够避免由按区域不同的记录宽度产生的“带状不匀”。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排列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单元将记录剂(printing agent)置于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尤其涉及用于调整记录元件的记录位置偏移的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集成排列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该记录元件具有墨水排出口和用于向其供给墨水的液路。为了进一步应对彩色图像,往往具有多种颜色的这样的记录头。喷墨记录装置,通常根据其记录动作的不同而分为串行式(serial type)记录装置和行式(line type)记录装置,但容易小型化的串行式记录装置,尤其以个人使用为中心而广泛普及。
在这样的串行式喷墨记录装置中,往往因排列于记录头的多个墨水排出口的排列公差、记录头相对于记录装置的安装误差等,而导致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位置含有倾斜(inclination)。
图1是用于说明上述倾斜的图。即使要在副扫面方向上记录平行的线条图形(line pattern)时,若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状态的线条。在此,示出了在1200dpi(点/英寸)的记录分辨率中,位于记录头两端的记录元件之间产生了3像素的偏移的情况。在串行式记录装置中,通过间歇地反复进行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记录头进行扫描同时形成图像的主记录扫描、和在与主记录扫描相交的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副扫描,从而形成图像。由此,即使记录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条,若包含有这样的倾斜,则在各记录扫描中变得断断续续,只能得到缺乏直线性的线条。进而,在具有多种颜色的这样的记录头、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还可能招致发生色彩不匀(color shading)和粒状性(graininess:视觉上的粗糙感)恶化等其他弊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串行式喷墨记录装置中,由倾斜引起的图像弊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的课题。并且,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几个用于应对这样的倾斜的各样对策。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30900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墨记录系统:具有为了降低由记录头的旋转而产生的记录位置的误差,而对各排出口所记录的图像数据施加补偿的误差修正电路。此外,在日本特开平7-4055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将排列在记录头上的多个排出口列分成多个组,根据倾斜调整各组的排出顺序和排出间隔。进而,在日本特开平11-24014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方法:为了修正由记录头倾斜产生的、在各记录扫描的连接部的记录位置偏移,根据最上部的排出口的记录位置和最下部的排出口的记录位置的偏移量来设定补偿量,对排出口的一部分使数据错开基于上述补偿量的量进行记录。进而,在日本特开2004-9489号公报中,还公开了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具有根据记录头倾斜改变各排出口所记录的数据的分配的单元。
图2示出了对具有图1所示的倾斜的记录头,采用日本特开平11-240143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来实施倾斜修正的例子。在为图1的记录头的情况下,为排出口的两个端部离开3像素的状态。因此,在本例子中,将排列在记录头上的多个排出口(记录元件)3划分,成为组201~组203。然后,使组202在相对于组201延迟1像素(或提前)的时刻排出墨水,使组203在相对于组202进一步延迟1像素(或提前)的时刻排出墨水。进行了这样的控制后,修正后的线条宽度d204被抑制得比修正前的线条宽度d101小,实现了直线性更优良的线条图形。
在日本特开平11-240143号公报中,为了在各组之间错开时刻地进行排出,而采用了使给各组的记录元件的记录数据以1像素单位在主扫描方向上移位的方法。根据日本特开平7-309007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7-4055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方法:为了应对1像素范围内的微细倾斜,在相当于1像素区域的时间内,在多个组中错开时刻地产生用于排出墨水的驱动信号。在任何方法中,将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组,在各组之间错开时刻地进行排出的内容是相同的。
但是,即使采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方法,例如在通过双向记录扫描来执行多次记录时,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图像品质。
在此对多次记录进行简单说明。在多次记录中,将要在同一图像区域记录的数据,通过相互处于互补关系(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的多个图案进行划分,在多次记录扫描中阶段性地形成图像。由于在各记录扫描之间输送比记录头的记录宽度小的记录介质,因此,由多种记录元件形成排列在主扫描方向的线条。因此,各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被分散给整个图像,整个图像变得平滑。通常,执行多次记录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量(以下称作LF宽度),为以次数P等分记录头相对于副扫描方向的记录宽度H所得的量。即,若是2次记录,则LF宽度为H/2,若是6次记录,则LF宽度为H/6。
以下,根据本发明人所进行的研究,说明双向多次记录中的记录头倾斜和双向记录偏移给图像带来的影响,以及进行以往的倾斜修正时的问题点。在本说明书中,双向记录偏移,表示由记录头的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引起的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位置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偏移的状态,双向记录偏移量是指该偏移的量。
图3是表示在使用不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在副扫描方向上记录平行宽度为d的线条的状态。在第1记录扫描中,记录头一边沿往路方向移动一边在图的位置记录线条数据的一部分。接着,进行记录宽度的一半(即H/2)的副扫描,然后,一边沿复路方向移动一边进行第2记录扫描。在第2记录扫描与第1记录扫描重叠的区域A,通过相互处于互补关系的点的组合,形成线条图形。同样地,进行完第3记录扫描、第4记录扫描、以及各记录扫描间的输送动作后,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线条图形。
在此,处于理想的互补关系的状态是指满足以下4个条件。第1,形成纵线条图像的点配置是交错配置。第2,交错的数据由二进制数据构成。第3,在为二进制数据中相当于电平0的数据时不排出墨水(为0滴)。第4,在为二进制数据中相当于电平1的数据时排出2滴墨滴,这些墨滴在第1次和第2次中重叠打在相同位置上。
在本例子中,由于记录头不倾斜,因此,在各记录扫描中部分记录的线条图形与副扫描方向平行。此外,由于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所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完全重叠。因此,通过2次双向的多次记录完成的图像,是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具有宽度d的直线性优良的线条。
图4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图3的区域B和区域C上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由图4可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相互保持互补关系,宽度d的记录区域内成为点的分散性优良的同样的图像。
图5示出了在使用不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与图3相同,由于记录头不倾斜,所以,在各记录扫描中被部分记录的线条图形与副扫描方向平行。但是,由于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所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以在主扫描方向偏移的状态相重叠。因此,虽然通过2次双向的多次记录而完成的图像与副扫描方向平行,但成为具有比宽度d宽的d′的线条。
图6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区域B和区域C上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由图6可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被配置在相互偏移的位置上,互补关系被破坏。在这样的图像记录区域内,点的分散性出现偏差,在视觉上呈现为“粒状感”。但是,由于区域B和区域C具有相同程度的点的分散性,因此,在区域之间感觉不到差异。
图7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在此,由于记录头倾斜,因此,在各记录扫描中记录的线条图形,为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虽然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但在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中,由倾斜的记录头的不同部分(上半部和下半部)记录各区域,所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区域,成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的状态。因此,通过2次双向的多次记录而完成的图像,成为具有比宽度d宽的宽度d1001的线条。
图8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区域B和区域C上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由图8可知,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被配置在相互偏移的位置上,互补关系被破坏。但是,由于区域B和区域C具有相同程度的点的分散性,因此,在区域之间感觉不到差异。
图9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在此,由于记录头倾斜,所以,在各记录扫描中记录的线条图形,为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在对各区域的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中,通过倾斜的记录头的不同部分(上半部和下半部)进行记录,还受到双向记录偏移的影响。因此,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成为随区域而不同的状态。在图9中,例如在区域B中往路扫描的记录位置和复路扫描的记录位置不存在偏移,但在区域C中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偏移。
图10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区域B和区域C上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0可知,在区域B中,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相互保持互补关系。而在区域C中,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被配置在相互偏移的位置上。因此,在区域C中互补关系被破坏,比区域B更容易感觉到“粒状感”。进而,在继续进行了记录扫描后,如区域B和区域C那样“粒状感”程度不同的2个区域交替地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这种状态可呈现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周期的斑点。这样,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将记录头倾斜和双向记录偏移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周期性不匀称作“带状不匀(band unevenness)”。通常,在双向多次记录中,这样的“带状不匀”比上述“粒状感”更加醒目,是损害图像品质的主要原因。
接着,说明对图7或图9所示的倾斜的记录头实施在现有技术中说明的倾斜修正时的记录状态。
图11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修正倾斜一边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
图12是表示用于修正记录头倾斜的组划分的图。在此,将多个记录元件分成组1501和组1502这两组,使两者的驱动时刻在修正倾斜的方向上错开。再次参照图11,进行倾斜修正的线条的宽度d1401,为比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d1001(图7)窄的宽度。此外,由于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所以,没有对各区域的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的偏移,在各区域保持“粒状感”良好的状态。
以上说明了一边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实施2次的双向记录时的记录状态,但为了确认更多的情况,以下对6次的双向记录进行说明。
图13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在为6次的双向记录时,各区域通过往路扫描3次和复路扫描3次共计6次记录扫描而形成图像。在此,由于记录头倾斜,所以,在各记录扫描中记录的线条图形,为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虽然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但对各区域的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是通过倾斜的记录头的不同部分进行记录的,所以,成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偏移的状态。因此,通过6次双向的多次记录而完成的图像,成为具有比宽度d宽的宽度d1603的线条。
由于在往路扫描中记录的点和在复路扫描中记录的点被配置在相互偏移的位置上,所以互补关系被破坏。但是,在包括区域D和区域E的多个区域中,往路扫描的记录位置和复路扫描的记录位置的偏移量(例如d1602和d1602)为相同程度,所以,各区域之间的点的分散性的程度也相同,感觉不到“带状不匀”。
图14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与图3同样的图形。由于与图13相同记录头倾斜,所以,在各记录扫描中记录的线条图形,为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的状态。对各区域的多个记录扫描是由倾斜的记录头的不同部分进行的,因此,成为在记录扫描方向上偏移的状态。还由于双向记录也偏移,因此,在多个记录扫描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成为随区域而不同的状态。在图14中,例如区域D中的偏移宽度d1701比区域E中的偏移宽度d1702窄。这样,记录扫描间的偏移宽度按区域而不同,与点的互补状态按区域而不同相关联,结果导致产生“带状不匀”。
接着,对用于修正上述记录头倾斜的划分方法进行说明。图15A~15C是表示用于修正记录头倾斜的多个组划分方法及各划分方法中的倾斜修正状态的图。图15A示出了未执行倾斜修正的驱动状态(上)及其记录结果(下)。未执行倾斜修正时,记录头的所有记录元件几乎同时被驱动,记录结果成为保持记录头倾斜的状态。设这时的线条宽度(以后称作倾斜宽度)为d1806。
图15B是表示将排列于记录头的记录元件上下2等分,在修正记录头倾斜的方向上在各组中错开时刻地使其驱动的状态(上)及其结果(下)。进行了2划分的倾斜修正的、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7比d1806窄,可得到直线性更优良的线条。
图15C示出了将排列于记录头的记录元件3等分,在修正记录头倾斜的方向上在各组中错开时刻地使其驱动的状态(上)及其结果(下)。进行了3划分的倾斜修正的、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8比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7窄,可得到直线性更优良的线条。
图16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图形。进行了倾斜修正的图像的宽度是比未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d1603更窄的宽度d1901。虽然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但在进行了2划分的倾斜修正和6次的多次记录的结构上,在各区域中多少会含有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的偏移。但是,这样的偏移量没有按区域而变化,所以不产生“带状不匀”。
图17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3划分的修正一边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图形。进行了倾斜修正的图像的宽度,成为比图16所示的2划分的倾斜修正时更窄的宽度d2001。虽然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但在进行3划分的倾斜修正和6次的多次记录的结构上,在各区域中多少会含有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的偏移。但是,与图16相同,由于这样的偏移量没有按区域而变化,所以不产生“带状不匀”。
以上,根据用图15A~图17进行的说明,更多划分数的倾斜修正更能抑制主扫描方向上的记录位置偏移宽度,因此,能够判断为可在优选状态下形成图像。然而,经过本发明人的锐意研究后,确认了在包含有双向记录偏移时,划分数多的修正未必就能形成理想图像。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进行6次的双向记录时的情况。图18A是表示在2个组中错开时刻地驱动时的各组的记录位置的图。在6次双向记录中,交替反复进行使处于这样的记录状态的记录头双向移动并排出墨水的主扫描、和输送记录介质相当于图18A的LF宽度(=H/6)的副扫描。因此,例如当着眼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D时,该区域由第1组的部分2301、2303及第2组的部分2305进行往路扫描,由第1组的部分2302、第2组的部分2304、2306进行复路扫描。往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都遍及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7(参照图15)的整个区域。
在相邻的记录区域E中,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以与区域D逆转的状态形成图像。即,由第1组的部分2302、第2组的部分2304、2306进行往路扫描,由第1组的部分2301、2303及第2组的部分2305进行复路扫描。因此,与区域D相同,往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都遍及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7的整个区域。
图18B示出了在这样的记录状态下记录的线条图形。由于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所以,在各区域中包括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的偏移,记录宽度d2101、d2102比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1807更宽。但是,这样的偏移量不会按区域而变化,所以不产生“带状不匀”。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在使用与图18A和18B同样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3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进行6次的双向记录的情况。图19A是表示在3个组中错开时刻地驱动时的各组的记录位置的图。在6次双向记录中,交替反复进行使处于这样的记录状态的记录头双向移动并排出墨水的主扫描,和输送记录介质相当于图19A的LF宽度(=H/6)的副扫描。因此,例如当着眼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D时,该区域由第1组的部分2401、第2组的部分2403及第3组的部分2405进行往路扫描,由第1组的部分2402、第2组的部分2404及第3组的部分2406进行复路扫描。在本例子中,往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分别占据着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头倾斜宽度d1808的各自不同的半个区域。
在相邻的记录区域E中,以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逆转的状态形成图像。即,由第1组的部分2402、第2组的部分2404及第3组的2406进行往路扫描,由第1组的部分2401、第2组的部分2403及第3组的部分2405进行复路扫描。因此,往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部分的和,分别占据着倾斜修正后的记录头倾斜宽度d1808的各自不同的半个区域。但是,往路扫描的和所占的区域与复路扫描的和所占的区域,为与区域D逆转的位置关系。在这样的状态下双向记录偏移时,区域D和区域E的记录宽度向增减不同的方向变动。即,区域D的记录宽度增大时,区域E的记录宽度减小,区域D的记录宽度减小时,区域E的记录宽度增大。
图19B示出了在这样的记录状态下记录的线条图形。由于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所以,在各区域中包括往路扫描和复路扫描的偏移,各区域的记录宽度d2201和d2202成为与倾斜修正后的宽度d1808不同的宽度。这时,区域D的记录宽度d2201比倾斜修正后的宽度d1808宽,而区域E的记录宽度d2202比倾斜修正后的宽度d1808窄。这样,往路扫描形成图像和复路扫描形成图像的偏移量(即记录宽度)按区域而变化,造成在各区域中点的分散状态不同。进而,区域D和区域E那样的相互不同的分散状态的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交替配置,所以产生“带状不匀”。
图41用于总结以上使用图15A~图19B所说明的结果。确认了在更理想的状态下,修正倾斜的3划分修正往往比2划分修正更会使“带状不匀”恶化。
经过本发明人的锐意研究后发现:认识上述现象,在双向多次记录时进行倾斜修正时,次数和用于倾斜修正的组数需要保持预定的关系。即,判断为即使在双向记录轻微偏移时,为了不产生上述“带状不匀”,最好是根据双向记录时的次数,调整用于倾斜修正的组划分。
为了明确上述预定的关系为怎样,再次参照图18A及图19A。在图18A的状态下避免了“带状不匀”,是因为往路扫描的记录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的和都遍及倾斜修正后的整个倾斜宽度区域。这是因为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即使便如区域D和区域E那样往路的和与复路的和为逆转的关系,也可与偏移方向无关地使两者的记录区域维持合同关系。
作为用于使往路的和及复路的和都遍及倾斜修正后的整个倾斜宽度区域而存在的条件之一,可举出“每个记录区域对应至少1个的划分组”。这是因为由于倾斜修正后的倾斜宽度的大小相当于每个组的倾斜宽度,因而若每个记录区域包括至少1个划分组,则在1次往路扫描或复路扫描中已经遍及整个倾斜宽度区域地进行了记录。
此外,作为另一条件可举出“划分后的组对应于奇数个记录区域(1个记录区域为记录头宽度H/次数)”。如果是图18A的情况,则2划分后的第1组和第2组分别对应于3个记录区域。这样,如果与各组对应的记录区域为奇数个,则交替排列的往路扫描区域和复路扫描区域的位置关系按组逆转。由此,往路扫描的和与复路扫描的和都可遍及倾斜修正后的整个倾斜区域地存在。而如果是图19A的情况,则3划分后的各组各自对应2个记录区域。这时,交替排列的往路扫描区域和复路扫描区域的位置关系不按组逆转,往路扫描的和与复路扫描的和均不能遍及倾斜修正后的整个倾斜区域地存在。
即,为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需要满足第1条件“每个记录区域对应于至少1个划分组”,或第2条件“划分后的组对应于奇数个记录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组划分后的组长度为记录头宽度H除以组数B的值(H/B),记录区域的宽度为记录头宽度H除以次数P的值(H/P)。因此,第1条件可用H/P=N×H/B、即B=N×P(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表示,第2条件可用H/B=N×II/P、即P=M×B(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表示。在图23中满足上述条件的部位用○表示。
在近年来通常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多具有用于调整双向记录偏移的单元,为极力减少“粒状感”和“线条偏移”这样的图像问题而进行了研究。但是,上述那样的微小的双向记录偏移,是由于记录介质的弯曲、记录头移动速度的偏差、记录头的喷墨状态等各种原因而容易突发产生的现象。并且,本发明人认识到,即使是突发的现象,上述“带状不匀”弊病也是使图像品质显著恶化的项目。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所示的现有的倾斜修正中,由于与次数无关地确定了倾斜修正时的划分数,所以,要避免上述“带状不匀”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即使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执行双向多次记录时双向记录轻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带状不匀”被极力抑制的状态下修正记录位置的倾斜。
在本发明的第1形式中,提供一种记录装置,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记录主扫描和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记录主扫描是使记录元件列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副扫描是在与上述记录主扫描相交的方向输送上述记录介质,所述记录元件列是在上述预定方向上排列多个根据图像数据将记录剂置于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元件而构成的,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上述记录元件列的倾斜信息的单元;
取得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模式的单元;
根据上述倾斜信息和上述记录模式,设定用于将上述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个组的划分数B和驱动上述多个组的每一个的定时的设定单元,其中,B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
基于上述划分数B和上述定时驱动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形式中,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倾斜修正方法,所述记录装置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记录主扫描和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记录主扫描是使记录元件列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副扫描是在与上述记录主扫描相交的方向输送上述记录介质,所述记录元件列是在上述预定方向排列多个根据图像数据将记录剂置于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元件而构成的,该倾斜修正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上述记录元件列的倾斜信息的步骤;
取得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模式的步骤;
基于上述倾斜信息和上述记录模式,设定用于将上述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个组的划分数B和驱动上述多个组的每一个的定时的设定步骤,其中,B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
基于上述划分数B和上述定时驱动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将根据以下基于说明书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记录头倾斜的图。
图2表示通常的倾斜修正例。
图3是表示在使用不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来记录线条的状态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各区域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使用不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各区域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各区域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记录在各区域的点的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修正倾斜一边通过2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2是表示用于修正记录头倾斜的组划分的图。
图13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4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5A~15C是表示用于修正记录头倾斜的多个组划分方法及各划分方法中的倾斜修正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7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不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3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通过6次的双向记录而形成的线条的图。
图18A和18B是表示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进行6次的双向记录时的情况的图。
图19A和19B是表示在使用与图18A和18B相同地倾斜的记录头、存在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下,一边进行3划分的倾斜修正一边进行6次的双向记录时的情况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滑架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双向地进行多次记录时,用于记录头倾斜修正的组划分数和次数的相配(suitable)关系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设定倾斜修正量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组与数据移位量的关系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记录头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28是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29是表示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记录头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2是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3是表示6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2划分记录时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35是用于说明4划分记录时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36是表示在2划分记录中、2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7是表示在4划分记录中、2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8是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2次双向地记录线条图形的情况的图。
图39是表示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时的记录状态的图。
图40是表示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时的记录状态的图。
图41是汇集了2划分记录和3划分记录的图像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0是用于说明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内部机构的立体图。在图20中,1是搭载有记录头7的滑架。滑架1被引导轴2和未图示的导轨支承,可借助于通过带9传递的滑架电机8的驱动力,在图的主扫描方向移动。通过LF辊5的旋转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记录头7的与移动扫描相对的区域,由未图示的压纸筒(platen)从下部支承。
在进行记录时,滑架1以预定速度进行移动扫描,这期间,记录头7根据记录数据排出墨水。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1次记录主扫描的图像。在该1次记录主扫描结束后,通过LF辊5的旋转,将记录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预定量。通过间歇地反复进行以上的记录主扫描和输送动作,在记录介质上顺次形成图像。
在滑架1的扫描范围内配置于记录区域外的原位置,设置有用于进行记录头7的维护处理的泵座(pump base)30。在记录装置的电源断开时等,在长时间不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滑架1返回原位置,由泵座30所具有的帽(cap)单元覆盖(capping)排出面。通过这样的覆盖,可抑制墨水从排出口蒸发。另外,通过进行由泵座30从排出口吸引墨水,或由未图示的刷子刷排出口面等各种恢复动作,记录头7可维持其排出性能。
图21是用于说明滑架1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引导轴2被固定在机架(chassis)50上,成为用于使滑架1往复运动的引导件。在主扫描方向上绕挂的带9,与固定于机架50的滑架电机8连结,并被固定在滑架1上。由此,滑架电机8的旋转可转换为滑架1的往复运动。以恒定间距做标记的编码标尺40,具有预定张力地保持在机架内主扫描方向上。
在编码标尺40上,例如以300LPI(行/英寸)、即25.4mm/300=84.6μm的间隔做标记。用固定于滑架1的编码传感器45检测该标记,从而可以正确取得滑架1的当前位置。作为编码的检测方式,可应用光学式或磁式。
通过编码取得的位置信息被用于控制记录头7的排出时序。此外,也可以根据记载于编码标尺40的标记的连续检测时间间隔,计算滑架1的移动速度。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301是控制整个记录装置的CPU-P(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根据ROM-P303内的控制程序控制整个记录装置。例如,根据从设于2个传感器(编码传感器45、用纸检测传感器313)或操作板上的各种开关(电源SW309、盖打开SW311等)经由复合控制单元(ASIC)305输入的各种指示信号,或从I/F控制器320读出的从主机向接口321发送来的记录指令,通过电机驱动器314~316控制3个电机(滑架电机8、送纸电机318、供纸电机319)旋转,通过复合控制单元305向记录头7传送记录数据,并进行对应于指令的记录控制。
302是RAM-P(打印机RAM:暂存存储器),用作暂时存储用于记录的展开数据、来自主机的接收数据(记录指令或记录数据)的接收缓冲器、用于存储记录速度等必要信息的工作存储器、CPU-P301的工作区等。
303是ROM-P(打印机ROM:只读存储器),存储有将CPU-P301执行的记录数据传送到记录头使其进行记录的记录控制程序、用于控制滑架1和送纸的程序、打印机仿真程序或记录字集(font)等。
305是复合控制单元(ASIC),具有记录头7、电源LED307的点亮、熄灭、闪烁动作,电源SW309、盖打开SW311的检测、用纸检测传感器313的检测功能等。
314~316是对各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机驱动器。滑架电机8、送纸电机318及供纸电机319,是与上述电机驱动器连接的电机,根据CPU-P的指示,由电机驱动器进行驱动控制。
作为滑架电机8,可使用用于进行伺服控制的DC伺服电机,作为送纸电机318、供纸电机319,可使用容易由CPU-P301进行控制的步进电机。
320是I/F控制器,经由I/F(接口)321与计算机等主机连接。I/F321是接收从主机发送来的记录指令和记录数据,并发送打印机侧的错误信息等的双向接口,可使用并行接口或USB接口等各种接口。
330是非易失性随机写入存储器EEPROM,用于存储各自的记录调整值、记录张数、记录排出点数、墨盒更换次数、记录头更换次数、用户命令清扫动作执行次数等,所写入的内容即使电源被切断也能保持。
以上,使用图20~22所示的记录装置,具体说明了倾斜的记录头的倾斜修正方法。
图23是用于说明双向地进行多次记录时的、用于记录头倾斜修正的组划分数(B)和次数的相配关系的图。在此,通过本发明人的考察和研究,不产生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带状不匀”的组合记为○,明显产生带状不匀的组合记为×。
满足标记○的条件,即如图18A说明的那样,往路扫描的记录位置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位置的和,均达到了修正后的整个倾斜宽度区域。标记×的区域,如图19A说明的那样,往路扫描的记录位置的和与复路扫描的记录位置的和,均仅为修正后的倾斜宽度的一部分,且相互不重叠。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要执行的记录模式的次数(P)调整用于倾斜修正的组划分方法。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方法。本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如在日本特开平11-240143号公报中说明的那样,是使与记录元件对应的记录数据在主扫描方向上移位的结构。因此,修正的最小单位为1像素。
图24是用于说明在记录实际图像之前、设定倾斜修正量的步骤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输入记录执行命令时,CPU-P首先接收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步骤S202)。
在步骤S203中取得记录位置的倾斜量。具体地说,通过CPU-P301的读出,取得预先存储于装置内的EEPROM-P330中的倾斜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的记录模式之外另行准备用于取得记录头的倾斜信息的倾斜取得模式。在倾斜取得模式中包括以下步骤:输出用于测定倾斜量的测试图形,由用户或装置内所具有的检测单元检测该测试图形的倾斜程度,将该检测信息存储到记录装置内的EEPROM-P330中。
在步骤S204中,从在步骤S202接收到的信息取得被指定为记录图像的次数。在步骤S202接收到的信息中,在实际的图像数据之前,附加了记录介质的种类、有无彩色模式、次数、记录扫描方向(单向记录还是双向记录)等信息。CPU-P301从这样的信息中抽取次数的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5中,通过参照存储于记录装置的ROM-P303中的二维表,从在步骤S204所取得的次数和在步骤S203所取得的倾斜量的信息,取得用于倾斜修正的相配的组划分数和划分后的各组的数据移位量。
例如,在步骤S204所取得的次数为6次,在步骤S203所取得的倾斜量为2像素。参照图23,可在6次的多次记录中适用的组划分数为2划分和6划分。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的倾斜修正的最小单位为1像素,所以,在为2像素程度的倾斜量修正时,只要进行使第2组移位1像素的2划分记录即可(参照图25)。在步骤S205中参照的表,是可由次数和倾斜量取得这样的组划分数和各组的数据移位量的内容。
在步骤S207中,基于在步骤S206所取得的组划分和移位量,执行基于在步骤S204所取得的次数的实际图像的记录。以上,结束本处理。
以下,以记录元件的排列间距、倾斜量及次数的各种组合为例,说明进行了倾斜修正的情况。作为第1例,说明使用以600dpi的间距排列192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进行6次双向记录的情况。这时,记录头的倾斜量为2像素(84μm)。即,位于两个端部的2个记录元件所记录的点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2像素。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倾斜修正可通过使第2组移位1像素的2划分记录来实现。
图26是用于说明本例子的记录头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第2组2502相对于第1组2501错开1像素数据地被驱动(左图),在记录头倾斜的状态下,以右图所示的状态记录图像。
图27表示在图26所示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进而,图28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在两图中均表示未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在图27中,由于进行2划分的倾斜修正,所以,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2601,比修正前的倾斜宽度d2701窄。由此,成为比图28更能抑制“粒状感”的状态。
图29表示在图26所示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状况。在此,示出了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由图还可以清楚,通过往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和通过复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但是,正如区域D的偏移量d2801和区域E的偏移量d2802相同那样,在排列于副扫描方向的多个区域间偏移宽度不会变化,由此,不产生“带状不匀”。
接着,作为第2例,说明使用以1200dpi的间距排列384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进行6次双向记录的情况。这时,记录头的倾斜量为2像素。即,位于两个端部的2个记录元件所记录的点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2像素(42μm)。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倾斜修正可通过使第2组移位1像素的2划分记录来实现。本例子的分辨率是第1例的分辨率的2倍,但次数和倾斜像素量相同。由此,在步骤S205取得的相配的组划分数和各组的数据移位量与第1例相同。即,在本例子中进行将第2组移位1像素的2划分记录即可。
图30是用于说明本例子的记录头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第2组2902相对于第1组2901错开1像素数据地被驱动(左图),在记录头倾斜的状态下,以右图所示的状态记录图像。
图31表示在图30所示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进而,图32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在两图中均示出了未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在图31中,由于进行了2划分的倾斜修正,所以,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3001比修正前的倾斜宽度d3101窄。由此,成为比图32更能抑制“粒状感”的状态。
图33表示在图30所示的状态下,6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在此,示出了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由图还可以清楚,通过往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和通过复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但是,正如区域D的偏移量d3201和区域E的偏移量d3202相同那样,在排列于副扫描方向的多个区域间偏移宽度不会变化,由此,不产生“带状不匀”。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方法,即使是像第1例和第2例那样分辨率和记录元件数不同的记录头,只要记录时的次数和倾斜像素数相同,用于倾斜修正的参数(即分隔组数和数据移位量)就相同,两者都可实现不产生“带状不匀”的双向多次记录。
接着,作为第3例,说明使用以2400dpi的间距排列记录元件的记录头,进行2次双向记录的情况。这时,记录头的倾斜量为8像素。即,位于两个端部的2个记录元件所记录的点的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错开8像素(168μm)。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参照图23,用于不引起“带状不匀”的组划分数,为2划分、4划分、6划分、8划分等偶数划分即可。在此,例如若为2划分,则倾斜修正为使第2组移位4像素。若为4划分,则使第2组移位2像素、第3组移位4像素、第4组移位6像素。进而,若为8划分,则使第2组移位1像素、第3组移位2像素、第4组移位3像素、第5组移位4像素、第6组移位5像素、第7组移位6像素、第8组移位7像素。
作为用于不引起“带状不匀”的组划分方法,列举了以上那样的多个候补,但实际进行倾斜修正的图像品质并不相同。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以2划分记录进行倾斜修正的情况、和以4划分记录进行倾斜修正的情况。
图34是用于说明2划分记录时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第2组3302相对于第1组3301错开4像素数据地被驱动(左图),在记录头倾斜的状态下,以右图所示的状态记录图像。
图35是用于说明4划分记录时的倾斜修正状态的示意图。第2组3402相对于第1组3401错开2像素数据、第3组3403相对于第1组3401错开4像素数据、第4组3404相对于第1组3401错开6像素数据地被驱动(左图),在记录头倾斜的状态下,以右图所示的状态记录图像。
图36表示以图34所示的2划分记录,2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此外,图37表示以图35所示的4划分记录,2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进而,图38表示在不进行倾斜修正的状态下,2次双向地记录与图3同样的线条图形的情况。在3幅图中,均为未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的状态。
在图36中由于进行了2划分的倾斜修正,所以,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3501比修正前的倾斜宽度d3701窄。在图37中由于进行了4划分的倾斜修正,所以,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3601比2划分修正后的倾斜宽度d3501更窄。即,从“粒状感”方面考虑,进行4划分记录可取得更好的图像。
下面,对“带状不匀”进行考虑。
图39和图40表示相对于图36和图37存在双向记录偏移时的记录状态。由图还可以清楚,通过往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和通过复路扫描而形成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相互错开地配置。
在两图中,进行2划分记录时的区域F的记录宽度d3801和区域G的记录宽度d3802,与进行4划分记录时的区域H的记录宽度d3901、d3902和区域I的记录宽度d3903、d3904全都相同。不管是2划分记录的划分方法还是4划分记录的划分方法,在“带状不匀”方面都同样良好,没有差异。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即使是同样不产生“带状不匀”的划分方法,在“线条偏移”和“粒状感”上也往往会有差异。以上说明的是2划分和4划分的情况,但在不产生“带状不匀”的划分条件中,可以期待划分数更多的会降低“粒状感”,并可以期待综合得到高品质的图像。例如若是第3例,则由于含有8像素的倾斜,所以,可在各组中分别移位1像素数据的8划分,能进行最细致的适当的修正。
但是,在通常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难以无限制地设置用于组驱动的划分数,多数情况下,被附加了4组、8组、16组程度的限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限制下,在不产生“带状不匀”的划分数中,为极力抑制“粒状感”、并能有效地对各组设定以1像素为最小单位的数据移位,准备了唯一确定划分组数及各组的数据移位量的二维表。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具有根据次数和记录头的倾斜量得到相配的组划分数及各组的数据移位量的装置,从而在使用倾斜的记录头进行双向多次记录时,即使存在双向记录偏移,也能极力避免产生已成为现有技术问题的“带状不匀”。
以上,以排出墨水作为记录剂来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只要是可通过从排列多个记录元件而成的记录头将记录剂置于记录介质上来形成图像的串行记录装置,就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通过以上说明的结构,根据本发明,即使轻微产生双向记录偏移,由于在各区域记录宽度同等增减,因此,能够避免由记录宽度按区域不同而产生的“带状不匀”。
以上,根据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记录主扫描和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记录主扫描是使记录元件列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副扫描是在与上述记录主扫描相交的方向输送上述记录介质,所述记录元件列是在上述预定方向上排列多个根据图像数据将记录剂置于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元件而构成的,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上述记录元件列的倾斜信息的单元;
取得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模式的单元;
根据上述倾斜信息和上述记录模式,设定用于将上述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个组的划分数B和驱动上述多个组的每一个的时序的设定单元,其中,B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
基于上述划分数B和上述时序驱动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信息,是位于上述记录元件列的两个端部区域的上述记录元件所记录的、记录介质上的位置相对于上述主扫描方向的偏移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装置,通过对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交替地反复进行P次上述记录主扫描和上述副扫描,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上述记录模式包括上述P值,其中,P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单元设定划分数B和时序,使得满足第1条件B=N×P或第2条件P=M×B中的一个,其中,N和P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M是大于等于1的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单元,设定上述划分数B和驱动上述多个组的每一个的时序,使得满足第1条件B=N×P或第2条件P=M×B中的一个,并进一步降低上述偏移量,其中,N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M是大于等于1的奇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单元,通过参照二维表根据上述倾斜信息和上述记录模式来设定上述划分数B和上述时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序,被设定为以上述记录装置的记录分辨率的1像素为最小单位,使记录位置相对于上述记录主扫描方向地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上述倾斜量的单元、和存储由上述检测单元得到的上述倾斜量的单元,
上述倾斜信息取得单元,通过从上述存储单元读取来取得上述倾斜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剂是含有颜色材料的墨水。
10.一种记录装置的倾斜修正方法,所述记录装置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记录主扫描和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记录主扫描是使记录元件列在与预定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副扫描是在与上述记录主扫描相交的方向输送上述记录介质,所述记录元件列是在上述预定方向排列多个根据图像数据将记录剂置于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元件而构成的,该倾斜修正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上述记录元件列的倾斜信息的步骤;
取得要记录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模式的步骤;
基于上述倾斜信息和上述记录模式,设定用于将上述多个记录元件分成多个组的划分数B和驱动上述多个组的每一个的时序的设定步骤,其中,B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
基于上述划分数B和上述时序驱动上述多个记录元件的步骤。
CN2006101017310A 2005-07-08 2006-07-07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5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58/2005 2005-07-08
JP2005200158A JP4717535B2 (ja) 2005-07-08 2005-07-08 記録装置および傾き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5896A true CN1895896A (zh) 2007-01-17
CN1895896B CN1895896B (zh) 2013-03-20

Family

ID=3760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17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5896B (zh) 2005-07-08 2006-07-07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25900B2 (zh)
JP (1) JP4717535B2 (zh)
CN (1) CN18958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5267B (zh) * 2007-06-29 2013-03-2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6965568A (zh) * 2015-11-04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检査装置及检査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3999B2 (ja) * 2005-07-08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JP5027999B2 (ja) * 2005-07-08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31573B2 (ja) * 2006-12-20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5072455B2 (ja) * 2007-06-29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341322B2 (ja) * 2007-07-1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558022B2 (ja) * 2007-09-26 2010-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0699A (ja) * 2008-06-20 2010-0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41652B2 (ja) * 2009-03-31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8328311B2 (en) * 2009-08-11 2012-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5729916B2 (ja) * 2010-04-07 2015-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783948B2 (ja) * 2012-04-23 2015-09-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41970B (zh) * 2013-09-13 2016-07-27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印刷中重影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JP5875573B2 (ja) 2013-11-22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気泡排出方法
JP6360410B2 (ja) 2014-10-07 2018-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6074152A (ja) 2014-10-07 2016-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9409390B1 (en) * 2015-03-06 2016-08-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7224769B2 (ja) * 2018-03-30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94812B2 (ja) 2018-07-17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46529B2 (ja) 2018-08-29 2022-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37209A (ja) 2018-09-03 2020-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84353A (ja) 2021-06-01 2022-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2035B2 (ja) * 1991-10-21 1999-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740551A (ja) 1993-07-27 1995-02-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0674993A3 (en) 1994-03-31 1997-06-25 Hewlett Packard Co Arrangement,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ally correcting the misalignment of pens in color jet printers.
JPH10250054A (ja) * 1997-03-14 1998-09-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5956055A (en) 1997-10-10 1999-09-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skewed printing in an ink jet printer
US6364446B1 (en) 1999-06-07 2002-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3480374B2 (ja) * 1999-07-08 2003-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ノズル列の傾きを考慮した双方向印刷の位置ズレ補正
US6588872B2 (en) * 2001-04-06 2003-07-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nic skew adjustment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3136695A (ja) * 2001-10-30 2003-05-14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3305895A (ja) 2002-04-15 2003-10-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JP4208488B2 (ja) 2002-06-06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67984A (ja) * 2002-11-22 2004-06-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100449749B1 (ko) * 2003-02-15 2004-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용지 피딩량 보정방법
JP2004268408A (ja) * 2003-03-07 2004-09-30 Canon Electronics Inc 記録システム
JP2005161814A (ja) * 2003-12-05 2005-06-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5093999B2 (ja) 2005-07-08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JP5027999B2 (ja) 2005-07-08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38649A (ja) 2005-07-08 2007-02-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5267B (zh) * 2007-06-29 2013-03-2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6965568A (zh) * 2015-11-04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检査装置及检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08360A1 (en) 2007-01-11
JP2007015271A (ja) 2007-01-25
CN1895896B (zh) 2013-03-20
JP4717535B2 (ja) 2011-07-06
US7325900B2 (en) 2008-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5896A (zh)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CN1108927C (zh) 记录头的驱动方法
CN1193876C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925C (zh) 防止记录图像密度上产生不均匀度的喷墨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00343054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263608C (zh) 记录装置和测试图案记录方法
CN1769053A (zh) 用于具有宽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和装置
CN166688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623776A (zh) 记录装置及其记录方法以及程序
CN1304205C (zh) 滑架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287989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124542C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CN1628983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168320A (zh)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JP3575415B2 (ja) プラテンを汚すことなく印刷用紙の端部まで行う印刷
US8083319B2 (en) Inkjet printer
CN1290711C (zh) 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及检验打印装置中图像质量的方法
US8419151B2 (en) Inkjet printer
CN1283552A (zh)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CN101054027A (zh) 记录设备
JP20211649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93197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US6231161B1 (en) Dot recording for preventing adjacency of recording positions
JP4244781B2 (ja) プラテンを汚すことなく印刷用紙の端部まで行う印刷
JP2003231246A (ja) 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紙送り誤差の補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