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7957A -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7957A
CN1867957A CNA2004800304887A CN200480030488A CN1867957A CN 1867957 A CN1867957 A CN 1867957A CN A2004800304887 A CNA2004800304887 A CN A2004800304887A CN 200480030488 A CN200480030488 A CN 200480030488A CN 1867957 A CN1867957 A CN 1867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loring agent
aforementioned
resin bed
security sti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04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7832C (zh
Inventor
汤川重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w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67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7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78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783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epoxy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1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of different layers, e.g.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being parallel or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1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 G09F3/0292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tamper indicating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3Coloured on the layer surface, e.g. 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2Fatigu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19/00Labels, ba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8C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6Fraud or tamper detec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伪造、若剥离则无法再利用且被印刷的图像在长时间内稳定的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安全标贴依次含有: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1),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通过前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层B(2),自毁性薄膜层C1(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特定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或是特定的双向拉伸薄膜。

Description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正式注册的车辆都被赋予了该车固有的号码,在该车的前后安装有车牌。但是近年来时常发生汽车盗窃事件,由于该盗窃车辆的车牌被其它车辆的车牌代替,因而盗窃车辆难以被揭发。而且,只盗窃车牌,犯罪行为中恶意使用的案件也有增加的倾向。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将车辆信息和具有防伪造功能的标贴粘贴在车辆内侧的窗户上的方法。作为这种粘贴在透明粘贴对象的内侧、从外侧观察的标贴,例如提出了一种不能窜改的车辆标识用标贴,其含有:在支持体上表示文字信息和条形码等车辆信息的印刷层,和在该印刷层的上面形成的含有全息图等的自毁性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车辆标识用标贴的特征在于:在前述自毁性层侧设置压敏粘合剂层,并通过该压敏粘合剂层粘贴在粘贴对象上。这样,一次粘贴后的前述车辆标识用标贴在被剥离时由于前述自毁性层被破坏,因而不能再利用。
此外,作为这种粘贴在透明粘贴对象的内侧、从外侧观察的标贴,已知的还有由透明粘接剂层、全息图像层和透光抑制层层叠形成的内贴用全息图像标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透光抑制层是暗色系的,以提高全息图像的视觉对比,其可以抑制可见光投射到全息图像层的背面上。因而,从粘贴在粘贴对象上的透明粘接剂层一侧看,全息图像层以透光抑制层为背景,视觉上容易辨识。另外,作为前述透光抑制层,可以使用通过染料和颜料适当着色过的塑料膜等。
另一方面,作为在薄膜上形成鲜明图像的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在由与升华性染色剂为非亲和性的白色薄膜层和透明薄膜层所构成的层叠体的该白色薄膜层面上,使其与用含有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形成图像的转印纸密合并加热,升华的染色剂通过前述白色薄膜层扩散至透明薄膜层,从而形成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还有如下的方法:在按顺序层叠了可剥离的喷墨容纳层、与升华性染色剂为非亲和性的表面树脂层和染料固定层的层叠体的前述喷墨容纳层中,印刷含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后,加热前述层叠体使升华性染色剂升华,迁移到前述染料固定层,并在层内形成图像,然后剥离并除去前述喷墨容纳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但是,对于粘贴在粘贴对象上的前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标识用标贴,其具有下述的问题:从粘贴对象一侧看,按顺序设有自毁性层、含文字信息等的印刷层和支持体层。因而,在被直接粘贴的状态下,如果通过任一方法去掉支持体层,则有可能到达印刷层。因此,去掉印刷层,并用记号笔等变更文字信息后,再重新形成另外的印刷层,由此可以不剥离该标贴而从内面侧进行伪造。
此外,在前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标识用标贴中,即使为了避免前述的问题,在自毁型的薄膜上形成印刷层,从粘贴对象一侧看,作为自毁性层的全息图像等认证图案被该印刷层遮住,因而具有难以识别的问题。这样,从粘贴对象一侧看,难以将具有包含伪造文字信息等的印刷层的标贴与前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标识用标贴区别开来,因而很可能容易地使用伪造标贴。
此外,粘贴在粘贴对象上的前述专利文献2的内贴用全息标贴中,从粘贴对象一侧看,依次设有透明压敏粘合剂层、全息图像层和透光抑制层。因而,在前述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形成文字信息等图像的内容,即使形成图像,由于其采用暗色系的透光抑制层作为背景,因而存在看不清图像的问题。
此外,由前述专利文献3和4形成图像的薄膜还具有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像变得不鲜明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66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06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2777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79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伪造、若剥离则不能再利用且所印刷的图像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的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依次具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并通过前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了图像的印刷层(B),
自毁性薄膜层(C1)
和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印刷层(B)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或者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在前述安全标贴中,将其特征在于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的安全标贴称为第1安全标贴,将其特征在于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的安全标贴称为第2安全标贴。
本发明的另一种安全标贴依次具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并通过前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了图像的印刷层(B),
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
自毁性薄膜层(C2)
和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包含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前述支持层(J)设置在前述自毁性层(F)的一个表面上,
前述印刷层(B)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或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在前述另一种安全标贴中,将其特征在于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的安全标贴称为第3安全标贴,将其特征在于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的安全标贴称为第4安全标贴。
制造本发明的第1安全标贴的方法(以下称为第1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
和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前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制造本发明的第2安全标贴的方法(以下称为第2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
和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前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2),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制造本发明的第3安全标贴的方法(以下称为第3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列工序:
通过加热处理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其中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前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上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层叠体的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上述层叠体依次具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制造本发明的第4安全标贴的方法(以下称为第4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加热处理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其中q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上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4),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层叠体的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层叠体依次具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由于含有使透明性优良的升华性染色剂升华、从而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图像的印刷层(B),因而图像具有立体感,不能通过去掉印刷层(B)进行窜改,防伪造效果可以得到飞跃性地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由于含有自毁性层(F),因此一旦在粘贴后剥离,就不能再利用。进而,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含有: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含量在一定量或以下的印刷层(B)以及具有规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规定的SP值的乙烯基系树脂;或具有一定收缩率的双向拉伸薄膜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因而可以防止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该升华性染色剂迁移到压敏粘合剂层(D1),产生图像轮廓模糊等而使图像变得不鲜明。因此,在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印刷层(B)上所形成的图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形成了图像的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安全标贴中,优选在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之间含有伸长率比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更大的挠性树脂层(G)。由于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3维曲面的玻璃面上时要沿着该曲面,这样当前述安全标贴伸展时,也可以防止裂纹的发生,还可以防止前述自毁性层(F)的破坏。由于可以防止前述裂纹的发生,因此还可以抑制染色剂从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开始渗出。
在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安全标贴中,前述自毁性层(F)优选是对脆性薄膜或载体薄膜进行规则或不规则的剥离处理的薄膜;或含有全息图像或衍射光栅的薄膜等。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若在粘贴后被剥离,则含有规定图案的自毁性层(F)被破坏,前述安全标贴不能再利用。其中,前述自毁性层(F)更优选为含有具有规定图案的全息图像或衍射光栅的薄膜。制作该薄膜需要特殊的装置和技术,由于装置昂贵,因而具有防伪造效果,且由于具有特殊的图像效果,还具有较好的装饰性。
在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安全标贴中,前述表面树脂层(A)优选是白色树脂层。这是因为,由于成为从粘贴对象方向以白色树脂作为背景观看本发明的安全标贴所图像,因此可视性更好。
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安全标贴中,在前述印刷层(B)上形成的图像优选含有包含车辆的车牌照号码的车辆信息。此外,前述图像更优选含有包含所有者名称的个体信息。
在通过前述第1制造方法中,通过该制造方法使升华性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进行染色,由此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内部形成图像,因此不仅可以得到文字信息,而且照片图像等还可以作为鲜明的图像而得到。此外,通过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上设置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可以防止随着时间的变化该升华性染色剂迁移到压敏粘合剂层(D1),产生图像轮廓模糊等而使图像变得不鲜明的情况。此外,由于不需要在自毁性薄膜层(C1)上印刷,可以不破坏自毁性薄膜层(C1)的规定图案而形成图像,因此,前述第1制造方法是一种优良的制造方法。
在前述第1制造方法中,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其中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形成图像,然后将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且,前述第1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
在前述第1制造方法中,其进一步包含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前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前述表面树脂层上以薄膜状态剥离;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进行印刷、然后通过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前述第1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前述油墨容纳层(L)。这是因为,通过该制造方法,在前述图像形成层上形成图像时,由于不需要使转印纸的印刷面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的位置对齐的操作,因此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的图像印刷工序和升华染色工序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可以简单地制造安全标贴。
在前述第2制造方法中,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前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且,前述第2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
在前述第2制造方法中,其进一步包含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可以通过加热处理使前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前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进行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而且,前述第2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前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这是因为,通过该制造方法,在前述图像形成层上形成图像时,由于不需要使转印纸的印刷面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的位置对齐的操作,因此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的图像印刷工序和升华染色工序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可以简单地制造安全标贴。
在前述第3制造方法中,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前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且,前述第3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
在前述第3制造方法中,进一步包含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可以通过加热处理使前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前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进行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前述第3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前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这是因为,通过该制造方法,在前述图像形成层上形成图像时,由于不需要使转印纸的印刷面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的位置对齐的操作,因此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的图像印刷工序和升华染色工序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可以简单地制造安全标贴。
在前述第4制造方法中,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前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且,前述第4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
前述第4制造方法中,进一步包含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前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前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而且,前述第4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这是因为,通过该制造方法,在前述图像形成层上形成图像时,由于不需要使转印纸的印刷面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的位置对齐的操作,因此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的图像印刷工序和升华染色工序可以自动化进行,从而可以简单地制造安全标贴。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1)为第1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2)为第2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3)为第3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安全标贴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前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4)为第4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下面基于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方案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100由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自毁性薄膜层(C1)3、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此外,前述印刷层(B)2含有固定了升华性染色剂的染料染色层50,通过该染料染色层50在厚度方向上形成有图像。
前述印刷层(B)2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优选2000或以下、更优选30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这是因为,前述低分子量化合物使得暂时固定的升华性染色剂慢慢扩散,其结果是,前述印刷层(B)2中的图像轮廓变得不鲜明等问题。另外,前述印刷层(B)2中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含量为0重量%~20重量%,优选0重量%~15重量%,更优选0重量%~10重量%。
前述印刷层(B)2中可以包含增塑剂等添加物,其含量较低为优选。这是因为,前述添加剂使得暂时固定的升华性染色剂慢慢扩散,其结果是,产生前述印刷层(B)2中的图像轮廓变得不鲜明等问题。
前述印刷层(B)2还与升华性染色剂具有亲和性,通过前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有图像。
从保护升华性染色剂免受紫外线等影响的观点出发,在前述印刷层(B)2中,优选均匀地分散70%或以上、更优选80%或以上、进一步优选90%或以上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特性的前述印刷层(B)2的材质,具体地,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醇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合成树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合成树脂。这是因为,其可以高效率地收集升华扩散了的升华性染色剂,使其高浓度地发色。作为前述印刷层(B)2的材质,更优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即在升华染色时的加热温度约150℃~约200℃下没有显著的软化或发生粘附(所谓的粘粘乎乎的粘着性)的情况。作为前述印刷层(B)2的材质,更优选使用通过放射线固化的树脂。实用的放射线的形式包括电子射线、紫外线、核放射线、微波射线和热,前述通过放射线固化的树脂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
前述印刷层(B)2的干燥膜厚可以是例如约3μm~约100μm,优选约5μm~约80μm,更优选约10μm~约60μm。
如前所述,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3包含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和自毁性层(F)6。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和自毁性层(F)6中的任一层可以朝向印刷层(B)2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例如,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可以朝向印刷层(B)2(参照图2),也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参照图3)。
如前所述,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优选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Solubility Parameter,溶解性参数)在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这是因为,其这样可以防止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迁移。作为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在乙烯基系树脂中,特别优选由以丙烯酸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形成。
前述Tg值优选在80℃或以上,更优选90℃或以上。若前述Tg值在70℃或以上,则即使在盛夏室外的高温下,也可以充分防止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迁移。
前述SP值优选在9.25或以上,更优选在9.50或以上。这里所述的SP值是表示树脂的极性的参数,SP值越高,树脂就表现出越高的极性。
SP值可以通过以下所述的方法测定,当丙烯酸系树脂为丙烯酸系共聚物时,其SP值可以通过预先测定所用的丙烯酸系单体均聚物的SP值而进行预测。即,把构成共聚物的各个丙烯酸系单体的重量比例和均聚物的SP值相乘得到的积之和推定为共聚物的SP值。
例如,作为丙烯酸单体均聚物的SP值的实测例的示例,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10.6、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均聚物=8.4、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均聚物=9.5、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均聚物=11.5、丙烯酸正丁酯的均聚物=8.6。
使用前述测定值,丙烯酸系共聚物例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50/40/10(重量比)组成的共聚物的SP值可以推测为:(10.6×0.5)+(8.6×0.4)+(11.5×0.1)=9.89。该共聚物的SP值的推测值为9.89,与通过以下的方法实测得到的9.92的数值接近。
丙烯酸系树脂的SP值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称取0.5g树脂固态成分放入100ml的迈尔烧瓶中,加入10ml四氢呋喃(THF)溶解树脂。将所得到的溶液的液温保持在25℃,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50ml滴定管滴加己烷,求出在溶液中产生浑浊的点(浊点)的滴加量(Vh)。
然后用去离子水代替己烷,求出在浊点时的滴加量(Vd)。
由所得到的Vh、Vd,根据UH,CLARKE J.Polym.Sci.A-1,Vol.5,1671-1681(1967)中所示的下述式子,可以求出树脂的SP值δ。
δ=(Vmh)(1/2)δmh+(Vmd)(1/2)δmd/(Vmh)(1/2)+(Vmd)(1/2)
其中,
Vmh=(Vh·Vt)/(φh·Vtt·Vh)
Vmd=(Vd·Vt)/(φd·Vtt·Vd)
δmh=φh·δht·δt
δmd=φd·δdt·δt
φh、φd、φt;在浊点时己烷、去离子水、THF的体积分数
h=Vh/(Vh+10)、φd=Vd/(Vd+10))
δh、δd、δt;己烷、去离子水、THF的SP值
Vh、Vd、Vt;己烷、去离子水、THF的分子体积(ml/mol)
作为制造丙烯酸系树脂时使用的乙烯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d-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或乙烯基甲苯等乙烯基芳香族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溴丙酯、(甲基)丙烯酸三溴苯酯或(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等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
马来酸、富马酸或衣康酸等不饱和二元羧酸和1元醇形成的二酯类;
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VEOVA”(日本环氧树脂公司制造乙烯基酯的商品名)等乙烯基酯类;
“VISKOTE 8F、8FM、17FM、3F或3FM”(大阪有机化学公司制造的含氟类丙烯酸系单体的商品名)、(甲基)丙烯酸全氟环己酯、富马酸二全氟环己酯或N-异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全)氟烷基的乙烯基酯类、乙烯基醚类、(甲基)丙烯酸酯类和不饱和多羧酸酯类等各种含氟聚合性化合物;
(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辛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或烷氧基化N-羟甲基化(甲基)丙烯酰胺类等含有酰胺键的乙烯基单体类;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二烷基胺基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含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类;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作为其它共聚合性乙烯基单体等,可以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乙烯基乙氧基硅烷、α-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乙酯等。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中所用的丙烯酸系树脂可以通过使用前述的乙烯基单体类,在常压或加压下,通过分批式、半分批式或连续式的溶液聚合法等公知的聚合(反应)方法而进行制造。这时,可以根据聚合条件混合单独的或者多种的如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过苯甲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异丙基苯过氧化ㄑ氢等公知的自由基引发聚合催化剂而使用。
前述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可以适宜地从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酯类、酮类、醇类等溶剂中选择。
下面说明SP值为9.0或以上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制备例。
(参考例1)
向具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惰性气体导入口和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00份乙酸正丁酯,升温至110℃。然后在110℃下在4小时内滴加由6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4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00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5份甲基丙烯酸、15份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组成的混合物,在滴加结束后将温度保持在110℃下继续反应6小时,得到不挥发成分约5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测定干燥后得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SP值,其结果是,SP值为10.16。
(参考例2~6)
除了按照表1所示的比例改变乙烯基单体的比例以外,其余按照和参考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乙烯基共聚物(a-2)~(a-6)。将干燥后测定的SP值示于表1中。
表1
  乙烯基单体(份)   a-2   a-3   a-4   a-5   a-6
  苯乙烯   100   200   -   200   -
  甲基丙烯酸甲酯   200   500   800   -   400
  甲基丙烯酸乙酯   200   -   -   450   -
  丙烯酸乙酯   -   -   190   -   100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00   200   -   -   300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   -   -   200   -
  丙烯酸正丁酯   195   95   -   150   190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200   -   -   -   -
  甲基丙烯酸   5   5   10   -   10
  SP值   9.79   9.64   10.49   9.02   9.54
若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在未固化状态下使用以这样的丙烯酸系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或者将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系树脂和与该反应性官能团反应的固化性树脂一并使用,将其用作交联的三维结构的聚合物,则可以很好地防止升华性染色剂的迁移。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可以含有任意的添加剂。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的干燥膜厚可以是例如约1μm~约100μm,优选约2μm~约80μm,更优选约3μm~约60μm。
作为前述自毁性层(F)6,如前所述,优选为:含有具有规定图像的全息图像或衍射光栅的薄膜、或对脆性薄膜或载体薄膜实施了规则或不规则的剥离处理的自毁性薄膜等。
作为形成脆弱薄膜的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合度较低的聚乙烯醇、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稀、硝基纤维素树脂、乙酰基纤维素树脂、纤维素乙酸丁酸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以及由这些树脂复合的透明紫外线固化型聚合物树脂、或由这些树脂复合的透明电子射线固化型聚合物树脂,以及低聚合度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系的透明热固化型聚合物树脂,以及由这些树脂复合的紫外线固化型单体树脂,或者由这些树脂复合的电子射线固化型单体树脂,以及聚酯系或聚氨酯系的热固性单体树脂、硅酮树脂、固体石蜡、亚麻子油等干性油系的透明清漆等。
作为载体薄膜的示例,可以列举出:聚酯系薄膜、聚碳酸酯系薄膜、丙烯酸树脂系薄膜和纤维素树脂系薄膜等。
剥离处理剂可以列举含硅系树脂、含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醇酸系树脂、氯化橡胶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氯化聚丙烯树脂或在其中添加硅油、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锌等。此外也可以使用无机物。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和前述自毁性层(F)6的任一层都可以朝向印刷层(B)2和压敏粘合剂层(D1)4。
如前所述,前述自毁性层(F)优选是对脆性薄膜或载体薄膜实施了规则或不规则的剥离处理的薄膜;含有全息图像或衍射光栅的薄膜,更优选透明的全息图像和衍射光栅等。这些薄膜中,优选可见光线的整体光线透射率在50%或以上,更优选60%或以上。若整体光线透射率在50%或以上,则可以明确地辨识图像,因此是优选的。作为全息图像、可以是平面全息图像、立体全息图像中的任何一种,当为平面全息图像时,从量产性、耐久性和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凸版全息图,当为立体全息图像时,从图像再现性和量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李普曼(Lippmann)全息图。另外,还可以使用菲涅尔(Fresnel)全息图、夫琅和费(Fraunhofer)全息图、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影象全息图等激光全息图,以及彩虹全息图等白光再生全息图,还有应用这些原理的彩色全息图、计算机全息图、全息显示器、多重全息图、全息立体图等。
此外,作为衍射光栅,可以使用通过全息衍射光栅、电子射线绘图装置等机械地形成的衍射光栅等。
作为前述表面树脂层(A)1,其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且能使前述染色剂通过。作为这种表面树脂层(A)1的材质,可以列举烯烃系树脂即聚乙烯、聚丙烯等,乙烯醇系树脂即聚乙烯醇、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树脂等,含氟系树脂、含硅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等。其中,作为表面树脂层(A)1的材质,优选以含氟系树脂和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这是因为,这些树脂耐紫外线适应性高,且与染色剂的非亲和性高。
前述表面树脂层(A)1可以含有任意的添加剂等。此外,前述表面树脂层(A)1的干燥膜厚可以是例如约1μm~约80μm,优选约2μm~约60μm,更优选约3μm~约40μm。
作为以含氟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可以列举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氯代三氟乙烯一乙烯共聚物等氟代烯烃系共聚物、聚氯代三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氟乙烯等含氟系树脂。
使用以含氟系树脂以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制备表面树脂层(A)时,优选例如将可溶于溶剂的氟代烯烃系共聚物所形成的含氟系树脂通过溶液流延法(浇注法)等加工方法形成薄膜状的方法。此外,更优选通过在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溶剂中可溶的氟代烯烃系共聚物和与该反应性官能团反应的固化剂和/或固化催化剂反应所形成的树脂。
作为以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的具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下述的物质。
(1)向将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的乙烯基共聚物中,加入水解催化剂,从而形成的固化薄膜。
(2)向将具有胺基和/或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的乙烯基共聚物中,加入在一分子中同时具有环氧基和水解性甲硅烷基的化合物,从而形成的固化薄膜。
(3)向将硅树脂接枝聚合、且具有羟基的乙烯基系共聚物中加入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从而形成的固化薄膜。
(4)向将硅树脂接枝聚合、且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乙烯基系共聚物中,加入水解催化剂,从而形成的固化薄膜。
前述表面树脂层(A)优选是白色树脂层。若使用白色颜料形成白色树脂层,则可以提高印刷图像的透射浓度。为了将前述表面树脂层(A)形成白色树脂层,所使用的白色颜料可以是通常用于使合成树脂着色为白色的颜料即可,具体可以列举出氧化钛、锌白、铅白、硫酸钡、硫化锌、氧化锑、以MTiO3(M为选自Mg、Ca、Sr和Ba中的1种或或以上的元素。)所示的特定的钛酸盐等。
前述表面树脂层(A)由于位于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最外层,即位于印刷层(B)的更外侧,因而可以保护形成前述印刷层(B)中的图像的染色剂免受紫外线、雨刷、水等的影响,也可以提高耐久性。
作为前述表面树脂层(A)、前述印刷层(B)和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中所含的添加剂,可以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通过含有这些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前述表面树脂层(A)、前述印刷层(B)和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的耐久性。
作为前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水杨酸酯系和草酸酰苯胺系等。作为前述光稳定剂,可以使用公知的光稳定剂,例如受阻胺系化合物等。作为前述抗氧化剂,可以使用例如受阻酚系化合物、胺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等。
另外,对于前述表面树脂层(A)、前述印刷层(B)和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中所含的前述添加剂,优选分子量较大的添加剂。这是因为,若使用分子量较大的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可以抑制以下问题:由于前述表面树脂层(A)产生的相分离引起相界的出现、渗色,在前述表面树脂层(A)侧实施加热处理时发生前述添加剂挥发的现象。
另外,作是表示中所使用的升华性染色剂,优选是于大气压下、在70~260℃下升华或蒸发的染料。作为这样的升华性染色剂,例如偶氮化合物、蒽醌类、喹酞酮类、苯乙烯基类、二苯甲烷类、三苯甲烷类、噁嗪类、三嗪类、呫吨类、次甲基化合物、亚甲氨化合物、吖啶类、二嗪类等染料或碱性染料。其中,作为前述染色剂,优选1,4一二甲基氨基蒽醌、溴化或氯化1,5-二羟基-4,8-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2,3-二氯蒽醌、1-氨基-4-羟基蒽醌、1-氨基-4-羟基-2-(β-甲氧基乙氧基)蒽醌、1-氨基-4-羟基-2-苯氧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2-羧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1,4-二氨基-2-甲氧基蒽醌、1-氨基-4-苯胺基蒽醌、1-氨基-2-氰基-4-苯胺基(或环己胺基)蒽醌、1-羟基-2-(对乙酰氨基苯基偶氮)-4-甲基苯、3-甲基-4-(硝基苯基偶氮)吡唑啉酮、3-羟基喹酞酮等。
此外,作为前述碱性染料,可以使用孔雀绿、甲基紫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以乙酸钠、乙醇钠、甲醇钠等改性的染料等。
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可以使用通常的压敏粘合剂进行制造。其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压敏粘合剂,可以使用由丙烯酸酯共聚物形成的丙烯酸系、由硅酮橡胶和硅酮树脂形成的硅酮系、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的橡胶系压敏粘合剂。作为橡胶系压敏粘合剂,其是以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再生橡胶为主体,将其与增粘剂、抗老化剂3种成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软化剂、交联剂、填充剂等各种材料。作为丙烯酸系压敏粘合剂,可以使用溶剂型、乳液型、水溶性型的水性型和热熔型、液态固化型的无溶剂型,特别是溶剂型在耐候性、耐热老化性方面优良,可以维持长期可靠的高永久接合或再剥离性能,因而优选。进而为了提高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增塑剂迁移性,更优选在原料聚合物中混入具有官能团的单体,然后使用与该官能团反应的单体。作为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作为交联剂,可以列举出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聚异氰酸酯、环氧树脂、金属螯合物、含有-COOH的聚合物、酸酐、多元胺等,但是要求其在加热使升华性染色剂渗透到图像形成树脂层(K)时具有耐热变色适应性。此外为了抑制在前述加热时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和刺激性成分,更优选使用环氧树脂、金属螯合物、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等固化剂。进而,为了弥补低温下的粘接剂和对聚烯烃的粘接性,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增粘剂。此外,在特别要求耐热性、耐寒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硅酮系压敏粘合剂。
如前所述,在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和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4之间含有伸长率比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更大的挠性树脂层(G)7(参照图4)。
作为前述挠性树脂层(G)7的材质,具体地,可以使用聚氨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醇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含氟系树脂、烯烃系树脂、含硅系树脂等合成树脂。此外,前述挠性树脂层(G)7的干燥膜厚设定在1μm~100μm以下,优选在3μm~80μm以下,更优选在5μm~60μm以下。若上述膜厚在1μm或以上,则随着前述安全标贴拉伸时的伸展,在防止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破裂方面是充分的。此外,若膜厚在100μm或以下,前述安全标贴的总膜厚并不过厚,当粘贴在粘贴对象上时对曲面的追随性并不降低,因此优选。由此,可以防止前述包含规定图案的自毁性层(F)6被破坏。
(实施方式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200由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自毁性薄膜层(C1)13、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
对于前述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以及压敏粘合剂层(D1)4,它们与实施方式1的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以及压敏粘合剂层(D1)4是一样的。
如前所述,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13包含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和自毁性层(F)6。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和前述自毁性层(F)6的任一层都可以朝向印刷层(B)2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例如,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可以朝向印刷层(B)2(参照图6),也可以与压敏粘合剂层(D1)4朝向(参照图7)。前述自毁性层(F)6与实施方式1中的自毁性层(F)6是一样的。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前述双向拉伸薄膜的伸长率优选50%或以上,更优选100%或以上,进一步优选200%或以上。若前述延伸倍数在10%或以上,则可以充分防止升华性染色剂的迁移。此外,前述双向拉伸薄膜优选通过加热使其固定长度或松弛,在大于等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加工。这是因为,在加热时通过双向拉伸薄膜收缩而可以抑制摺痕和条纹的产生。前述收缩率优选0.8%或以下,更优选0.6%或以下。这是因为,若收缩率在1.0%或以下,则在加热时通过双向拉伸薄膜收缩,可以抑制摺痕和条纹的产生。作为前述双向拉伸薄膜,特别优选聚酯薄膜。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可以任意地包含添加剂。
(实施方式3)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300由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自毁性薄膜层(C2)2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
前述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压敏粘合剂层(D1)4与实施方式1的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压敏粘合剂层(D1)4是一样的。
如前所述,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23包含自毁性层(F)6和支持层(J)16。前述支持层(J)16和前述自毁性层(F)6的任一层都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例如,前述支持层(J)16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参照图9),前述自毁性层(F)6也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参照图10)。对于前述自毁性层(F)6,其与实施方式1中的自毁性层(F)6是一样的。
前述支持层(J)16只要是可以负载自毁性层(F)6,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在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中所述的双向拉伸薄膜,或可以使用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醇酸系树脂、聚氨酯树脂等而同样地制造。
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2)可以同样地使用与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相同的材料,同样地进行制造。
前述粘接剂层(H)可以使用通常的粘接剂进行制造。其厚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
(实施方式4)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第4安全标贴的又一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400由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自毁性薄膜层(C2)2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
对于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自毁性薄膜层(C2)2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它们与实施方式3的表面树脂层(A)1、印刷层(B)2、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自毁性薄膜层(C2)2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是一样的。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与实施方式2的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15是一样的。
如前所述,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23包含自毁性层(F)6和支持层(J)16。前述支持层(J)16和前述自毁性层(F)6的任一层都可以与压敏粘合剂层(D1)4接触。例如,前述支持层(J)16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参照图13),前述自毁性层(F)6也可以朝向压敏粘合剂层(D1)4(参照图12)。前述自毁性层(F)6与实施方式1中的自毁性层(F)6是一样的。
作为前述第1~第4的安全标贴中所含的前述图像,可以列举车牌照号码、有效期、国旗(县章、州章等公章)、车辆的照片图像、与前述车辆信息部分或全部对应的条形码等车辆信息、所有者名称等个体信息,将该安全标贴整体较浅地印刷的符号标志等(参照图14)。通过组合这些图像进行印刷,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防伪造性能。
此外,当需要更高安全性能时,可以使用能够输入更大信息量的IC元件。这时,通过压敏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将IC元件层叠在前述表面树脂层(A)1的表面上即可。进而,若再通过压敏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在IC元件上粘贴脆弱性的薄膜,则IC元件不能被重新粘贴,可以进一步提高防伪造性能。此外,优选在前述表面树脂层(A)1上设置粘贴IC元件的空间,以便在与该空间下方所对应的部分的前述印刷层(B)2上不形成图像。这是因为,若在粘贴了IC元件的空间下层的前述印刷层(B)2上形成图像,则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升华性染色剂通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1迁移到IC元件的压敏粘合剂层中,产生图像轮廓模糊等,使图像变得不鲜明。
作为IC元件,可以列举例如非接触型的、接近(Proximity)型的IC元件,其优选具有:CPU:中央处理器,RAM:普通数据用高速内存,ROM:用于储存程序的只读存储器、EEPROM:用于储存数据的所使用的只读存储器,接口:实施IC卡与外界的通信控制,协同处理器:用于高速处理RSA数据的专用处理器,其还具有连接这些元件的天线线圈。
(实施方式5)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是15和16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其是包含安全标贴坯片以及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剖面图。图15中,安全标贴坯片(1)10是由表面树脂层(A)1、图像形成树脂层(K)8、自毁性薄膜层(C1)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图16中,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层叠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10的表面树脂层(A)1上。
如前所述,安全标贴的第1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染色工序: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其中所述安全标贴坯片(1)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1,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8,
自毁性薄膜层(C1)3和
压敏粘合剂层(D1)4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3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除了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没有通过升华性染色剂在其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以外,其结构与印刷层(B)2相同。
优选的是,前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前述印刷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前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而且,安全标贴的第1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前述转印纸的工序。
作为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转印纸上印刷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喷墨法、热感应转印法等。
作为前述转印纸,可以使用一般市售的升华转印用纸、喷墨用印刷用纸等。
作为前述加热处理方法,可以采用使用真空加热压接机、烘箱式干燥机、远红外加热装置等,在约100℃~约200℃下,加热几十秒至几分钟的方法。通过前述加热,前述染色剂从转印纸上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1,迁移至图像形成树脂层(K)8,并扩散染色到至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内部,从而形成图像。因此,可以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如前所述,优选的是,在第1制造方法中进一步包含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10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1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的工序,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前述表面树脂层(A)1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前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1,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中形成图像,且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在加热处理后可以以薄膜状态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1上剥离;前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前述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油墨容纳层(L)上进行印刷、然后通过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而且,上述第1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前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前述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例如可以由亲水性树脂制造。作为前述亲水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含氟系树脂、未改性和改性的聚乙烯醇、聚酯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树脂、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烷基酯的钠盐、明胶、白蛋白、酪蛋白、淀粉、SBR胶乳、NBR胶乳、纤维素系树脂、酰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它们被阳离子改性的树脂、或者加成亲水基的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使用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前述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中还可以添加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硅藻土、沸石、碳酸钙、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等填料。
作为使用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10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1上形成的前述油墨容纳层(L)9上印刷的方法,优选热转印、静电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喷墨法等。其中,作为前述印刷法,优选喷墨法。其可以简便地进行全色印刷。从油墨的使用效率的观点出发,在经济性方面特别优选按需式打印机。
作为前述加热处理方法,可以使用例如真空加热压接机、烘箱式干燥机、远红外加热装置等,在约100℃~约200℃下,加热几十秒至几分钟的方法。加热温度优选150~200℃。这是因为,这样不会对自毁性层(F)6产生较大的热损伤,在更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升华性染色剂的升华,作业性优良。此外,优选在加热前,干燥经过印刷的前述油墨容纳层(L)9的表面,使其达到指触干燥的程度。这是因为,在加热处理时,升华性染色剂可以均匀地扩散。
通过前述加热处理,前述染色剂在前述油墨容纳层(L)9内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1,迁移至图像形成树脂层(K)8,在图像形成树脂层(K)8内部扩散染色,形成图像。从而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得到印刷层(B),制得本发明的薄膜标贴。
(实施方式6)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第2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该第2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2)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
和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依次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前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另外,前述第2制造方法中,除了用作为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代替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以外,与前述第1制造方法相同。
(实施方式7)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第3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是17和18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其包含安全标贴坯片以及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剖面图。图17中,安全标贴坯片(3)20是由表面树脂层(A)1、图像形成树脂层(K)8、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以及脱模材料(M)18依次层叠而构成。图18中,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层叠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20的表面树脂层(A)1上。
如前所述,安全标贴的第3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列工序:
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其中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1,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8,
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前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前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前述层叠体的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层叠体依次设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材质、使用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转印纸上印刷的方法、前述转印纸、前述加热处理方法、前述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9、使用含有前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20的前述表面树脂层(A)1上形成的前述油墨容纳层(L)9(参照图18)上印刷的方法与前述实施方式5中的相同。将层叠体的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上的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前述层叠体依次具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4。
(实施方式8)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的第4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该第4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列工序: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4)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前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4),使前述染色剂从前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前述表面树脂层(A),将前述染色剂导入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其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前述层叠体依次具有设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另外,前述第4制造方法中,除了用作为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代替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以外,与前述第3制造方法相同。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可以在压敏粘合剂层(D1)上贴合脱模纸、脱模薄膜等脱模材料。前述脱模材料(M)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
(实施方式9)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坯片(1)10由表面树脂层(A)1、图像形成树脂层(K)8、自毁性薄膜层(C1)3和压敏粘合剂层(D1)4依次层叠而构成。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1)为第1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1,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8,
自毁性薄膜层(C1)3和
压敏粘合剂层(D1)4,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3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和前述材料制造并层叠各层,从而制成。例如,在作为支持薄膜的聚酯薄膜上,涂敷含有表面树脂层(A)1的材料的涂料溶液,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表面树脂层(A)1。在表面树脂层(A)1上,涂敷含有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材料的涂料溶液,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上,涂敷含有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溶液,依次作为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然后在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上,形成自毁性层(F)6。然后,在前述自毁性层(F)6上涂敷含有压敏粘合剂层(D1)4的材料的混合溶液,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4,从而得到前述安全标贴坯片(1)。
(实施方式10)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另一安全标贴坯片(2)为第2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前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前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除了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以外,其余和安全标贴坯片(1)相同。前述安全标贴坯片(2)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和前述材料制造并层叠各层,从而制成。
(实施方式1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另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坯片的另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安全标贴坯片(3)20由表面树脂层(A)1、图像形成树脂层(K)8、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以及脱模材料(M)18依次层叠而构成。
如前所述,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20为第3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1,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8,
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前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20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和前述材料制造并层叠,从而制成。例如,在作为支持薄膜的聚酯薄膜上,涂敷含有表面树脂层(A)1的材料的涂料溶液,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表面树脂层(A)1。在表面树脂层(A)1上,涂敷含有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的材料的涂料溶液,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8上,涂敷含有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溶液,以此作为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在常温下或通过加热干燥,形成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5,层叠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14和脱模材料(M)18,得到前述安全标贴坯片(3)20。
(实施方式12)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另一安全标贴坯片(4)为第4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
该坯片(4)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前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前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除了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之外,其余和安全标贴坯片(3)相同。前述安全标贴坯片(4)是采用公知的方法和前述材料制造并层叠各层,从而制成。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更具体的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份”表示重量份。另外“%”表示重量%。
实施例1
首先,在经过退火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帝人DuPont FilmsJapan公司制造,商品名HSLF8W,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在薄膜的卷绕方向上的收缩率为0.5%)(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上,涂敷用于形成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下述树脂组合物,以使其干燥膜厚为约301μm,并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从而得到图像形成树脂层(K)。所得到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所含的分子量约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不足5%。
另外,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用的树脂组合物的配方为,约100份BURNOCK D6-439(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醇酸树脂,固态成分羟基值140,不挥发成分约80%),约82份作为固化剂的BURNOCK DN-98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聚异氰酸酯预聚物,不挥发成分约75%),约1份TINUVIN 900(Ciba Specialty Chemicalslnc.公司制造,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约1份TINUVIN 292(CibaSpecialty Chemicals lnc.公司制造,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然后,在如上制成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上,涂敷用于形成表面树脂层(A)的下述树脂组合物,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以使其干燥膜厚为约20μm,从而形成表面树脂层(A),由此得到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和前述表面树脂层(A)的层叠体(以下称为印刷用层叠体A)。
另外,前述树脂组合物的配方为,约100重量份作为含氟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约45000的六氟丙烯/乙基乙烯基醚/VEOVA9/己二酸单乙烯酯=50/15/20/15(重量比)的共聚物的溶液(“VEOVA9”:日本环氧树脂公司制造的商品名,支链脂肪酸的乙烯酯,溶剂为甲苯/正丁醇=70/30重量比的混合溶剂,不挥发成分约50%)、约7.4份环氧当量为170的脱水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约0.6份二氮杂双环辛烷、12份DICTON WHITE A-5260(氧化钛,固态成分约75%),约1份TINUVIN 900,约1份TINUVIN 292。
在另外准备的经过退火处理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帝人DuPontFilms Japan公司制造,商品名HSF8WC-38,两面易粘接处理,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在薄膜的卷绕方向上的收缩率为0.5%)(支持层(J))上,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涂布器,在薄膜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印刷加成型剥离用硅树脂,以防伪造文字标识(Logo Mark)“OFFICIAL USE”作为其规定图案。这时使用的附加型剥离用硅树脂为GE东芝硅树脂公司制造的XSR7029A/XSR7029B/XSR7029C/正己烷=100/15/3/482的混合组分,使用该混合液印刷前述文字标识后,在140℃下进行60秒的加热干燥。然后在25℃下老化24小时后,在防伪造文字标识上,用刮刀式涂布器(comma coater)涂敷混合组合物(聚碳酸酯系无黄变型聚氨酯树脂NY-331(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不挥发成分约25%,溶剂DMF,100%模量约55kg/cm2)/CHROMAFLAIR颜料(Flex Products公司制造)=100/0.4),以使其干燥膜厚为约10μm,制作自毁性层(F),得到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的层叠体。
在如前述制成的层叠体的支持层(J)一侧上,涂敷约100份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FINETAC SPS-1016(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约2份交联剂FINETAC TA-101-K(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压敏粘合剂用固化剂螯合物型)、约2份TINUVIN 900的混合溶液,在10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形成厚约20μm的压敏粘合剂层(D2),得到自毁性层(F)、支持层(J)和压敏粘合剂层(D2)的层叠体。然后,将该压敏粘合剂层(D2)面和前述印刷用层叠体A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面贴合,得到依次包含前述表面树脂层(A)、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压敏粘合剂层(D2)、前述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的层叠体。
然后,在前述层叠体的前述自毁性层(F)一侧,涂敷约100份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FINETAC SPS-1016(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约2份交联剂FINETAC TA-101-K(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压敏粘合剂用固化剂螯合物型)、约2份TINUVIN 900、约0.2份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900的混合溶液,以使干燥膜厚达到约20μm,而形成压敏粘合剂层(D1),得到安全标贴坯片(A)。将其在10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在前述压敏粘合剂层(D1)上贴合脱模材料(M),得到带有脱模材料的安全标贴坯片(A)。
然后,通过另外准备的作为喷墨方式之一的压电方式的打印机(武藤工业公司制造RJ-6000),在转印纸(Gradess S-coat Paper)上印刷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图象。这时所使用的升华型喷墨用油墨是含有升华性染料的纪和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喷墨用油墨(青色、品红、黄、黑、淡青色、淡品红的6色套件)。将前述带有脱模材料的安全标贴坯片(A)的表面树脂层(A)与前述转印纸的印刷面接触,使用热真空敷料器(HUNT EUROPE公司制造VacuSeal 4468),在真空度3.99×103Pa(30mmHg)下、设定温度约170℃下进行约7分钟的加热压接处理。通过同时加热前述安全标贴坯片(A)和前述转印纸,印刷在前述转印纸上的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图象扩散染色至带有脱模材料的前述安全标贴坯片(A)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上,得到带有脱模材料的安全标贴。
然后,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从车内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车辆的后窗上,这时,从车外可以清楚地看到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此外,用条形码读取器在车外隔着后窗的玻璃也可以读取信息。然后,剥离前述安全标贴时,其以前述自毁性层(F)的防伪造文字标识“OFFICAL USE”的部分被除去的状态残留在后窗的玻璃面上,前述自毁性层(F)的整个面上呈现“OFFICALUSE”的文字。此外,前述自毁性层(F)的“OFFICAL USE”的文字也残留在剥离后的安全标贴上,一眼就可以确认安全标贴从该后窗上剥离。此外,对于剥离后的安全标贴,不能改写信息,也不能再利用。此外,即使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玻璃板上,在65℃的环境下放置500小时,前述图像的边缘也没有产生渗色,图象的鲜明性也没有消失。
实施例2
首先,在作为支持薄膜的聚酯薄膜上,涂敷用于形成表面树脂层(A)的下述树脂组合物,以使干燥膜厚达到约20μm,并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从而形成表面树脂层(A)。
另外,用于前述表面树脂层(A)用的树脂组合物的配方为,约100份FLUONATE K-703(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重均分子量40000,固态成分羟基值72,不挥发成分约60%),约25份BURNOCKDN-950(固化剂),约1份TINUVIN 900(紫外线吸收剂),15份DICTONWHITE A-5260(氧化钛,固态成分约75%),约1份TINUVIN 292(抗氧化剂)。
然后,在如上制成的表面树脂层(A)上,涂敷用于形成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下述树脂组合物,使干燥膜厚达到约20μm,并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制作图像形成树脂层(K)。所得到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所含的分子量约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不足3%。前述树脂组合物为聚碳酸酯系无黄变型聚尿烷树脂NY-331(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不挥发成分约25%,溶剂DMF,100%模量约55kg/cm2)。
然后,在前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上,涂敷混合了约100份前述参考例2中合成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2)和约50份作为固化剂BURNOCK DN-950的树脂组合物,使干燥膜厚达到约15μm,并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制作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然后,在前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上,涂敷混合了约100份作为丙烯酸类树脂的ACRYDIC 49-394-1M(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不挥发成分约50%)和约15份BURNOCK DN-950的树脂组合物,使干燥膜厚达到约20μm,并在约140℃下进行约10分钟的加热干燥,制成挠性树脂层(G),得到表面树脂层(A)、图像形成树脂层(K)、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挠性树脂层(G)的层叠体(以下称为印刷用层叠体B)。
在前述印刷用层叠体B的挠性树脂层(G)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薄膜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等间距地印刷防伪造文字标识“OFFICIAL USE”。然后在25℃下老化24小时后,在防伪造文字标识印刷面上,用刮刀式涂布器涂敷混合组合物(聚碳酸酯系无黄变型聚尿烷树脂NY-331(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不挥发成分约25%,溶剂DMF,100%模量约55kg/cm2)/CHROMAFLAIR颜料(FlexProducts公司制造)=100/0.4),使其干燥膜厚为约10μm,制作自毁性层(F)。
然后,在前述制作的前述自毁性层(F)一侧,涂敷约100份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FINETAC SPS-1016(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约2份交联剂FINETAC TA-101-K(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压敏粘合剂用固化剂螯合物型)、约2份TINUVIN 900的混合溶液,将其在10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形成厚约20μm的压敏粘合剂层(D1)。
然后,贴合双向拉伸聚酯脱模薄膜(其一个表面上涂敷硅涂料,另一个表面进行防静电加工,且经过退火加工。厚度为50μm。帝人DuPontFilms Japan公司制造,商品名A-31,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在薄膜的卷绕方向上的收缩率为0.4%)(脱模材料(M)),然后剥离支持薄膜,依次层叠表面树脂层(A)、图像形成树脂层(K)、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挠性树脂层(G)、自毁性层(F)、压敏粘合剂层(D1)和脱模材料(M),制成安全标贴坯片(B)。
然后,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B)的表面树脂层(A)上,使用作为水性含氟树脂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FLUONATE FEM-600(固态成分45%)进行涂敷,在约11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使干燥膜厚达到为约15μm。然后在前述于燥膜上涂敷高松油脂公司制造的MZ-100(非晶质二氧化硅,聚氨酯和乙烯基系树脂的混合物,固态成分15%,固态成分中多孔质颜料含量:约56%)(喷墨接受剂),使干燥膜厚达到约30μm,并在约11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从而形成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在前述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印刷图像。然后将热风干燥机(Yamato科学公司制造Fine Oven DF6L)设定在约170℃,进行约7分钟的加热处理,使升华性染料扩散渗透,使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所有者的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图象扩散染色至前述安全标贴坯片(B)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上,并转印图像。然后以薄膜状态剥离前述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得到得到带有脱模材料(M)的安全标贴。
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从车内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车辆的后窗上,这时,从车外可以清楚地看到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此外,用条形码读取器在车外隔着后窗的玻璃也可以读取信息。然后,剥离前述安全标贴时,其以前述自毁性层(F)的防伪造文字标识“OFFICAL USE”的部分被除去的状态残留在后窗的玻璃面上,前述自毁性层(F)的整个面上呈现“OFFICAL USE”的文字。此外,前述自毁性层(F)的“OFFICAL USE”的文字也残留在剥离的安全标贴上,一眼就可以确认安全标贴从该后窗上剥离。此外,对于剥离后的安全标贴,不能改写信息,也不能再利用。此外,即使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玻璃板上,在65℃的环境下放置500小时,前述图像的边缘也没有产生渗色,图象的鲜明性也没有消失。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印刷用层叠体A。
在前述印刷用层叠体(A)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上,将剥离了脱模材料(M)的SB GALAXY/TS-ST50PP-P(商品名)(KURZJapan公司制造)(依次层叠了作为支持层(J)的聚酯薄膜,作为自毁性层(F)的透明全息图和压敏粘合剂层(D2)的自毁性薄膜)粘贴在压敏粘合剂层(D2)的面上。
然后,在另外准备的双向拉伸聚酯脱模薄膜(其一个表面上涂敷硅涂料,另一个表面进行防静电加工,且经过退火加工)(厚50μm)(帝人DuPont Films Japan公司制造,商品名A-31,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在薄膜的卷绕方向上的收缩率为0.4%)(脱模材料(M))的硅涂敷面上,涂敷约100份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FINETAC SPS-1016(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约2份交联剂FINETAC TA-101-K(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压敏粘合剂用固化剂螯合物型)、约2份TINUVIN 900的混合溶液,在100℃下进行约5分钟的加热干燥,形成厚约20μm的压敏粘合剂层(D1)。然后,在前述自毁性薄膜的聚酯薄膜一侧贴合前述脱模材料(M)的压敏粘合剂层(D1),完成安全标贴坯片(C)。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前述安全标贴坯片(C)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上,转印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图象,得到带有脱模材料(M)的安全标贴。剥离前述脱模材料(M),从车内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车辆的后窗上,这时,从车外可以清楚地看到输入了彩色车辆、发行日、公章、邮政编码等个体信息的条形码等。此外,用条形码读取器在车外隔着后窗的玻璃也可以读取信息。然后,剥离前述安全标贴时,前述自毁性层(F)的全息图部分残留在后窗的玻璃面上,此外,前述自毁性层(F)的全息图像也部分残留在剥离的安全标贴上,一眼就可以确认安全标贴从该后窗上被剥离。此外,对于剥离后的安全标贴,不能改写信息,也不能再利用。此外,即使将前述安全标贴粘贴在玻璃板上,在65℃的环境下放置500小时,前述图像的边缘也没有产生渗色,图象的鲜明性也没有消失。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液变更为由约100份BURNOCK D6-439(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醇酸树脂,固态成分羟基值140,不挥发成分约80%)、约82份作为固化剂的BURNOCK DN-98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聚异氰酸酯预聚物,不挥发成分约75%)、约1份TINUVIN 900、约1份TINUVIN 292、40份作为高分子增塑剂的聚酯系增塑剂D620(株式会社J-PLUS制造,分子量约800)组成的混合液以外,其余和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安全标贴。所得到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所含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约为22%。
从车内将得到的安全标贴粘贴在车辆的后窗上后,不能通过条形码读取器在车外隔着后窗的玻璃读取信息。认为其原因在于,在条形码的条纹的边缘,升华性染料发生渗色,其结果是,损害了条纹的鲜明性,因此不能用条形码读取器读取。此外,将该安全标贴粘贴在玻璃板上,在65℃的环境下放置200小时后,前述图像的边缘产生渗色,图象的鲜明性消失。
(比较例2)
除了省略实施例2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的制作工序以外,其结构、尺寸和制造方法都与实施例2同样,从而制得安全标贴。
虽然从车内将得到的安全标贴粘贴在车辆的后窗上后,可以用条形码读取器在车外隔着后窗的玻璃读取信息,但是将该安全标贴粘贴在玻璃板上,在65℃的环境下放置200小时后,前述图像的边缘产生渗色,图象的鲜明性消失。此外,在条形码的条纹的边缘,升华性染料发生渗色,其结果是损害条纹的鲜明性,不能用条形码读取器读取信息。
本发明的安全标贴具有粘贴在车辆等窗玻璃的内侧,显示车辆等的信息的功能,也适用于防止车辆号码牌的伪造的用途。

Claims (23)

1.一种安全标贴,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具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并通过所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了图像的印刷层(B),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所述印刷层(B)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或者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安全标贴,其中,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在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所述压敏粘合剂层(D1)之间,含有伸长率比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更大的挠性树脂层(G)。
3.一种安全标贴,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具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并通过所述染色剂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了图像的印刷层(B),
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
自毁性薄膜层(C2),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包含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所述支持层(J)设置在所述自毁性层(F)的一个表面上,
所述印刷层(B)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或者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记载的安全标贴,其中,所述自毁性层(F)是对脆性薄膜或载体薄膜实施了规则或不规则的剥离处理的薄膜、或含有全息图像或衍射光栅的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记载的安全标贴,其中,所述表面树脂层(A)为白色树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记载的安全标贴,其中,在所述印刷层(B)上所形成的图像含有包含车辆的车牌照号码的车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安全标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信息含有包含所有者名称的个体信息。
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记载的安全标贴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所述安全标贴坯片(1)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所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1),使所述染色剂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将所述染色剂导入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所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所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所述安全标贴坯片(1)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
而且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所述转印纸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安全标贴坯片(1)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所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所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
所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所述油墨容纳层(L)上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所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11.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记载的安全标贴的方法,其中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2)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所述安全标贴坯片(2)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所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使所述染色剂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将所述染色剂导入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所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所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所述安全标贴坯片(2)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所述转印纸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安全标贴坯片(2)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所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
所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所述油墨容纳层(L)上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所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1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3记载的安全标贴的方法,其中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丙烯酸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下列工序:
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3)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其中所述安全标贴坯片(3)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所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所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使所述染色剂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将所述染色剂导入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所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层叠体的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所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所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所述安全标贴坯片(3)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所述转印纸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安全标贴坯片(3)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所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所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
所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所述油墨容纳层(L)上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所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17.一种制造权利要求3记载的安全标贴的方法,其中,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该制造方法包含下列工序:
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4)而得到印刷层(B)的染色工序,其中所述安全标贴坯片(4)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其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为1.0%或以下,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所述染色工序包含下列步骤:通过加热处理安全标贴坯片(4),使所述染色剂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一侧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将所述染色剂导入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图像而得到印刷层(B);
然后剥离所述脱模材料(M)的工序;以及
将层叠体的自毁性薄膜层(C2)层叠在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上的工序,其中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自毁性薄膜层(C2)和压敏粘合剂层(D1),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2)至少含有支持层(J)和自毁性层(F)。
18.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染色工序是通过下列步骤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转印纸上印刷、在所述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然后使所述转印纸的形成图像的面与所述安全标贴坯片(4)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之后进行加热处理;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除去所述转印纸的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安全标贴坯片(4)的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预先形成至少一层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该剥离性油墨容纳层(L)具有下列性质:可以进行印刷显示;未与所述表面树脂层(A)接触的表面一侧对于含有所述升华性染色剂的油墨具有吸收性,且通过加热处理能够使所述染色剂升华并渗透过所述表面树脂层(A),在所述图像形成树脂层(K)中形成图像;并在加热处理后能从所述表面树脂层(A)上以薄膜状态剥离;
所述染色工序是使用含有所述染色剂的油墨在所述油墨容纳层(L)上印刷、然后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印刷层(B)的工序;
而且,该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在加热处理后剥离所述油墨容纳层(L)的工序。
20.一种在权利要求8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1),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以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层。
21.一种在权利要求11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2),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自毁性薄膜层(C1)和
压敏粘合剂层(D1),
其中所述自毁性薄膜层(C1)至少包含防止所述染色剂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和自毁性层(F),
所述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22.一种在权利要求14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3),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0℃或以上且SP值为9.0或以上的乙烯基系树脂、且防止所述染料迁移的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
脱模材料(M)。
23.一种在权利要求17记载的安全标贴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安全标贴坯片(4),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含有:
与升华性染色剂的亲和性较弱、并允许所述染色剂从中通过的表面树脂层(A),
包含0重量%~20重量%的分子量为1300或以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且与所述染色剂具有亲和性的图像形成树脂层(K),
染料迁移防止树脂层(E),其是在卷绕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了10%或以上的双向拉伸薄膜,且在150℃下加热30分钟时薄膜的卷绕方向的收缩率在1.0%或以下,
压敏粘合剂层(D2)或粘接剂层(H)以及脱模材料(M)。
CNB2004800304887A 2003-11-14 2004-11-12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8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6029 2003-11-14
JP386029/2003 2003-11-14
PCT/JP2004/016853 WO2005048216A1 (ja) 2003-11-14 2004-11-12 セキュリティステッカ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7957A true CN1867957A (zh) 2006-11-22
CN100447832C CN100447832C (zh) 2008-12-31

Family

ID=3458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048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832C (zh) 2003-11-14 2004-11-12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709417B2 (zh)
EP (1) EP1646023A4 (zh)
KR (1) KR100740756B1 (zh)
CN (1) CN100447832C (zh)
AU (1) AU2004290232B2 (zh)
HK (1) HK1094619A1 (zh)
TW (1) TW200529110A (zh)
WO (1) WO2005048216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3825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识别码(vin)标签
CN103971590A (zh) * 2013-02-01 2014-08-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商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14625A (zh) * 2014-06-03 2017-02-15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标记经离型处理表面的墨水组合物以及包含该墨水组合物的保护膜
CN106590461A (zh) * 2016-12-30 2017-04-26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封箱胶带
CN106629208A (zh) * 2016-12-30 2017-05-10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6811141A (zh) * 2016-12-30 2017-06-09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7042914A (zh) * 2016-12-30 2017-08-15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8016349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装饰部件
CN110832152A (zh) * 2017-03-02 2020-02-21 斯玛特林有限责任公司 模板元件
CN109478039B (zh) * 2016-05-11 2020-10-02 布雷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无初始灰色时间的基于染料的时间指示标签
CN112189228A (zh) * 2018-04-25 2021-01-05 卢艺瑟 用于检查及管理部件的识别标示聚合物标签及利用其的识别标示方法
CN112622469A (zh) * 2020-12-29 2021-04-09 福州艾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一种能防止升华染料墨水迁移的喷墨打印热转印膜
CN115446556A (zh) * 2022-10-20 2022-12-09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辨识度二维码标牌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4361B2 (en) * 2004-06-03 2009-03-17 Neely Richard A Glass paneling with a sublimated imag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09013923A1 (ja) * 2007-07-23 2009-01-29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耐熱性脆質ラベル
US8282754B2 (en) 2007-04-05 2012-10-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ressure sensitive shrink label
CN101679818A (zh) 2007-04-05 2010-03-24 艾利丹尼森公司 压敏收缩标签
US20090132084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Credentials Order Processing Services Inc. Method of preparing and providing a sticker
US8029883B2 (en) * 2008-11-25 2011-10-04 Ming Xu Image receiver media and printing process
US20100191659A1 (en) * 2009-01-23 2010-07-29 Terry Hebr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alculating an appraisal price for a heavy truck
AU2010319522A1 (en) * 2009-11-12 2012-05-17 Zhenrong Guo Process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a transparent acrylic article
MX2012008762A (es) 2010-01-28 2012-08-31 Avery Dennison Corp Sistema de cinta de aplicador de etiqueta.
DE102010000559A1 (de) * 2010-02-25 2011-08-25 Bundesdruckerei GmbH, 10969 Verfahren zur Verifikation von Sicherheits- oder Wertdokumenten mit einem Anthrachinon-Farbstoff
US8673275B2 (en) 2010-03-02 2014-03-18 Basf Se Block copolymers and their use
US9193204B2 (en) 2013-08-28 2015-11-2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Heat transfer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on dye sublimation apparel
CN104952359B (zh) * 2014-03-28 2018-11-06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
FR3030856B1 (fr) * 2014-12-19 2018-02-02 Arjobex Etiquette adhesive
CN105489113B (zh) * 2015-12-30 2018-04-10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立体透镜图形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0870A (zh) * 2016-08-15 2019-10-29 南通立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型耐热全息防伪膜
CN109789442B (zh) 2016-09-27 2022-02-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着色片制造方法和着色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9764A (en) 1977-09-02 1979-03-27 Hitachi Ltd Lubricated structure of press-down screw
JPS6064302A (ja) 1983-09-20 1985-04-12 Unitika Supaakuraito Kk 光再帰性反射器
JPS6140081A (ja) 1984-07-31 1986-02-26 Sharp Corp 光半導体装置
US4663213A (en) * 1985-11-18 1987-05-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parent multi-layer cover film fo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US5069964A (en) * 1989-05-23 1991-12-0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exible, substrate-insula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JP2983261B2 (ja) 1990-07-31 1999-11-29 紀和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超高耐候性を有する再帰性反射シート
JP3040267B2 (ja) * 1992-10-23 2000-05-15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反射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5977263A (en) * 1992-12-10 1999-11-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hermal transfer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graphic articles made with same
US5342821A (en) * 1993-10-29 1994-08-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Dye migration barrier layer for dual laminate process for thermal color proofing
JP3493245B2 (ja) * 1995-05-12 2004-02-03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再帰性反射シート及び再帰性反射性能を有する物品
FR2742906B1 (fr) * 1995-12-22 1998-03-06 Hologram Ind Sarl Etiquette de marquage securise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5656360A (en) * 1996-02-16 1997-08-1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rticle with holographic and retroreflective features
JP2934948B2 (ja) * 1996-04-11 1999-08-16 憲一 古川 画像付きフイルムの作成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熱転写用積層フイルム
US5869160A (en) * 1996-06-07 1999-02-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lease coated liners and security labels containing such release coated liners
US6261994B1 (en) * 1998-09-17 2001-07-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flective imaging display material with biaxially oriented polyolefin sheet
US6066594A (en) * 1998-09-18 2000-05-23 Polaroid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JP2000192376A (ja) * 1999-01-01 2000-07-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染色物
JP2000206884A (ja) 1999-01-08 2000-07-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裏貼り用ホログラムラベルおよびホログラム積層体
CN2382687Y (zh) * 1999-08-05 2000-06-14 张永强 防爆安全啤酒瓶
JP3367073B2 (ja) * 2000-03-21 2003-01-14 憲一 古川 1方向透視性の装飾フイルム
JP3441721B2 (ja) 2000-07-04 2003-09-02 憲一 古川 昇華染色方法
WO2002002348A1 (fr) * 2000-07-04 2002-01-10 Furukawa Ken Ichi Procede de formation d'images
JP2002067208A (ja) 2000-08-30 2002-03-05 Izumi Sangyo Kk 蓄光反射シート
JP3498070B2 (ja) 2001-05-14 2004-02-16 紀和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再帰性反射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66036A (ja) 2001-06-07 2002-12-20 Kurz Japan Kk 車両認識用ステッカー
TW558522B (en) * 2001-07-30 2003-10-21 Kiwa Chemical Ind Co Ltd Laminated body for printing with temporary display layer and prin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3881560B2 (ja) * 2002-02-08 2007-02-14 紀和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仮表示層付印刷用塗装金属板
JP3597187B2 (ja) * 2002-05-15 2004-12-02 紀和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方法と印刷物
TWI273991B (en) * 2002-05-15 2007-02-21 Kiwa Chemical Ind Co Ltd Laminate for printing and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ed matter using the same
US20050179253A1 (en) * 2004-02-18 2005-08-18 Amagic Holographics, Inc. Method of attaching hologram films to printed matter
US7504147B2 (en) * 2004-07-22 2009-03-1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with security and/or decorative image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3825B (zh) * 2010-05-11 2015-02-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识别码(vin)标签
CN102243825A (zh) * 2010-05-11 2011-11-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识别码(vin)标签
CN103971590A (zh) * 2013-02-01 2014-08-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商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71590B (zh) * 2013-02-01 2017-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商标及其制造方法
US10457822B2 (en) 2014-06-03 2019-10-29 Lg Chem, Ltd. Ink composition for marking release-treated surface, and protective film containing same
CN106414625A (zh) * 2014-06-03 2017-02-15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标记经离型处理表面的墨水组合物以及包含该墨水组合物的保护膜
CN109478039B (zh) * 2016-05-11 2020-10-02 布雷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无初始灰色时间的基于染料的时间指示标签
CN108016349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装饰部件
CN106811141A (zh) * 2016-12-30 2017-06-09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7042914A (zh) * 2016-12-30 2017-08-15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6629208A (zh) * 2016-12-30 2017-05-10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封箱胶带
CN106590461A (zh) * 2016-12-30 2017-04-26 芜湖研高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封箱胶带
CN110832152A (zh) * 2017-03-02 2020-02-21 斯玛特林有限责任公司 模板元件
CN112189228A (zh) * 2018-04-25 2021-01-05 卢艺瑟 用于检查及管理部件的识别标示聚合物标签及利用其的识别标示方法
CN112622469A (zh) * 2020-12-29 2021-04-09 福州艾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一种能防止升华染料墨水迁移的喷墨打印热转印膜
CN115446556A (zh) * 2022-10-20 2022-12-09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辨识度二维码标牌的制造方法
CN115446556B (zh) * 2022-10-20 2023-12-05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辨识度二维码标牌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4290232A1 (en) 2005-05-26
AU2004290232B2 (en) 2008-04-03
TW200529110A (en) 2005-09-01
WO2005048216A1 (ja) 2005-05-26
US20060211572A1 (en) 2006-09-21
US7709417B2 (en) 2010-05-04
CN100447832C (zh) 2008-12-31
KR20060079852A (ko) 2006-07-06
TWI339821B (zh) 2011-04-01
EP1646023A4 (en) 2009-04-29
EP1646023A1 (en) 2006-04-12
KR100740756B1 (ko) 2007-07-19
HK1094619A1 (en) 200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7957A (zh) 安全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302C (zh) 干转印图形品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867956A (zh) 安全用逆反射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372C (zh) 具有画像接收层的可随意剥离的贴合体
CN101048290A (zh) 热转印片及保护层转印片
CN100339236C (zh) 信息记录显示卡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卡的图像处理方法与图像处理装置
CN1208742C (zh) 标识及采用该标识的标签
CN1161628C (zh) 透明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透明薄膜的椭圆形偏振片
CN1126668C (zh) 记录材料
CN1298552C (zh) 包含具有上底漆表面的基材的图像制品
CN1497497A (zh) 认证识别卡制作方法及用于该法的卡表面保护用转印箔
CN1900830A (zh)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和图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690152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1052534A (zh) 热转印片
CN1688453A (zh) 认证识别卡及认证识别卡的制造方法
CN1977297A (zh) 模具内成型用标签
CN1457297A (zh) 层压聚酯薄膜
CN1638963A (zh) 装饰片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469310A (zh) Ic卡的制作方法和ic卡
CN1827725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512934A (zh) 光学用粘结性聚酯膜
CN1649744A (zh) 信息记录显示卡,及使用该卡的图像处理方法与图像处理装置
CN1606574A (zh) 包括官能团部分的聚(乙烯醇)-共-聚(乙烯胺)聚合物
CN1892447A (zh) 电子照相用层压膜、使用该层压膜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该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683464A (zh) 光学构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构件用粘合剂层及其制造方法、带粘合剂的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6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46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