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8185B - 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8185B
CN1818185B CN 200610006675 CN200610006675A CN1818185B CN 1818185 B CN1818185 B CN 1818185B CN 200610006675 CN200610006675 CN 200610006675 CN 200610006675 A CN200610006675 A CN 200610006675A CN 1818185 B CN1818185 B CN 1818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balancing point
needle
eedle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66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8185A (zh
Inventor
小野安志
小田洋
坂本真一
吉田文彦
植田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8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8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钉扣缝纫机,具有:一边进行摆针一边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机针(11)的上下动作机构、纽扣保持机构(13)、朝向后方延伸并且折叠保持被缝制物(C)的布料保持机构(15)、移动定位被缝制物的布料移动机构(34)、移动定位纽扣(B)的纽扣移动机构(31、32)、捕捉缝线并形成线环的弯针(41)、和从下降的机针使被缝制物和弯针之间的缝线避开的靠线部件(42);还设有摆针限制机构(81),该摆针限制机构(81),以不进行摆针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地运针的方式,通过纽扣移动机构,进行使纽扣向和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这种钉扣缝纫机,可抑制靠线不良的发生。

Description

钉扣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对机针分别定位纽扣和被缝制物的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钉扣缝纫机200,如图16所示,具有:一边可以调整左右方向的摆针量一边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机针201的机针动作机构(省略图示),和在机针201的下方进行保持纽扣B的保持机构(省略图示),和在被保持的纽扣B的下方并由朝向后方延伸突出至机针201的上下动作路径附近的前端部、以折叠的状态保持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C的布料保持机构(省略图示),和通过该布料保持部件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定位布料C的布料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和通过纽扣保持机构而沿着摆针方向和通过布料移动机构移动布料C的移动方向使纽扣B移动的纽扣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和从下降的机针201捕捉缝线T而形成线环的弯针202,和通过横扫在由布料保持机构而保持的布料C和弯针202之间形成线环的缝线T、使下降的机针201避开的靠线部件203(参照图18)(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
图17是表示通过上述缝纫机200在对于四孔纽扣B进行对角暗缝缝制的时候,在对沿着一方的对角线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时候,纽扣B以及布料C的位置变化的说明图。图17(A)表示对图中右前侧的穿线孔进行运针时的位置,图17(B)表示对图中左后侧的穿线孔进行运针时的位置。
如图17所示,在钉扣缝制的时候,纽扣B被保持为水平状态,一边使机针201在左右方向摆针,一边按照机针201的上下动作,通过布料移动机构和纽扣移动机构,使布料C和纽扣B在前后方向上反复移动,对沿着一方的对角线排列的两个穿线孔进行运针。
另一方面,弯针202与机针201同步被旋转驱动,相对于下将至纽扣下方的机针201,在弯针202的尖端沿着左右方向(例如左方向)移动时,捕捉缝线T而形成线环。然后,在下回机针201下将时重新捕捉缝线T之后,通过释放刚才捕捉的缝线T,进行顺次环缝制。
另外,靠线部件203,在弯针202捕捉缝线T之后到下回落针为止期间,相对于机针201以及弯针202,从待机位置前进,然后通过沿着左右方向(例如左方向)移动,在前端部挂上从布料C到弯针202之间线环形成中的缝线T,靠向其移动方向的缝线T。由此,线环形成中的缝线T从机针201的上下动作路径上移动,可以避开与进行下次落针的机针201发生干涉。然后,一边后退一边向右后方移动,使得靠线部件203返回到退避位置。图17所示的双点划线三角形R,表示靠线部件203的挂线部V的移动轨迹。即,靠线部件203描绘了图17所示的近似直角三角形状的轨迹R。
然后,如果对于在一方的对角线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反复进行设定次数的运针,则对在另一方的对角线上排列的两个穿线孔也反复进行设定次数的运针,之后缝制结束。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29389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缝纫机200中,如果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摆针,则弯针202和靠线部件203会追从机针201而在摆针方向上移动,维持机针210和弯针202与靠线部件203相对的位置关系。
即,靠线部件203追从机针201以及弯针202在摆针方向上移动,并且,相对于机针201以及弯针202,以描绘上述三角形的移动轨迹R的方式移动。
因此,如果对于穿线孔的左右间隔宽阔的纽扣,从右前侧的穿线孔向左后侧的穿线孔进行运针(从图17(A)向(B)所示方向运针),则机针201向左方向进行较大的摆针,随此,弯针202和靠线部件203也向左方移动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弯针202的移动,在缝线T穿过右前侧的穿线孔对布料C进行落针的时候,形成从落针位置朝向左后方被拉出很大的线环(图17(B)的状态)。
由于如果进行这样的线环形成,则缝线T的路径相对于靠线部件203更加靠近右侧,所以会产生横穿过靠线部件203的移动平面的缝线T的位置,比在退避位置的靠线部件203的爪的前端部P′位于靠向右侧位置的现象。因此,如图17(B)以及图18所示,会产生在由于靠线部件203靠近缝线而向左方进行移动之前的前进移动时,靠线部件203和缝线T发生干涉的问题。
此时,如图17(B)以及图18所示,在靠线部件203的爪的前端部P′进入线环的内侧、靠线部件203向左方移动的时候,夹持弯针202的缝线T中只有后方部分T2靠近弯针,前侧部分T1被搁置。
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靠线,使得缝线T和机针201发生干涉,这样,会产生缝线的缠绕和切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不便、良好地进行靠线。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即使对于穿线孔的间隔宽阔的纽扣,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暗缝。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钉扣缝制的周期。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缝纫机,具有:既可调节摆针量又在左右方向进行摆针,同时,沿下方向驱动机针的机针动作机构;和在机针的下方保持纽扣的纽扣保持机构;和在被保持的纽扣的下方,通过向后方延伸突出至机针的上下动作路径附近的前端部,保持被缝制物为折叠的状态的布料保持机构;和介由该布料保持机构且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定位被缝制物的布料移动机构;和介由纽扣保持机构且沿摆针方向和由布料移动机构移动的被缝制物移动的方向,移动并定位纽扣的纽扣移动机构;和从下降的机针捕捉缝线并形成线环的弯针;和通过相对机针及弯针从待机位置前进之后向左右任意一个方向移动,而横扫在由所述布料移动机构保持的被缝制物和所述弯针之间形成线环的缝线,避开下降的机针的靠线部件;和与机针的摆针同步而使弯针及靠线部件向该摆针方向移动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摆针限制机构,该摆针限制机构,在通过从纽扣的前侧穿线孔向后侧穿线孔的斜后方的暗缝而进行运针的时候,以不进行向左方向的摆针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的运针的方式,进行由所述纽扣移动机构便纽扣同与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具有相同的构成,并且,在向斜后方进行多次运针时,摆针限制机构,仅在初次运针的时候执行所述移动控制。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具有相同构成,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针限制机构,在向所述斜后方运针时,在沿着所述靠线部件的靠线方向的距离变化超过规定的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至少对该距离变化超过界限摆针量的距离的部分,进行通过所述纽扣移动机构而使纽扣向与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与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具有相同的构成,并且,在向斜后方进行多次运针的时候,摆针限制机构,在于初次运针中距离变化超过第一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进行使纽扣向与摆针相反方向移动的控制,并且,在于第二次之后的运针中距离变化超过比第一界限摆针量更大的第二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进行使纽扣向与摆针向反方向移动的控制。而且,在上述构成中,作为在运针中沿着靠线部件的横扫方向的距离变化是否超过的判断对象、即“界限摆针量”,是如果超过该值进行摆针,则会发生靠线不良的预测值,例如,可以从弯针、靠线部件的配置和纽扣保持的朝向与各穿线孔的配置等算出,还可以从实际的试验求出靠线不良的发生概率在容许范围内的摆针量的界限值,将其作为界限摆针量。
(发明效果)
在从某各穿线孔对其他的穿线孔进行向斜后方运针的时候,其左右方向的移动,需要进行摆针或通过纽扣的左右移动来进行。而且,假设在不进行纽扣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则必须仅进行与两个穿线孔的左右方向的间隔相同距离的摆针,按照摆针的距离,弯针和靠线部件向同一方向移动。并且,此时,被缝制物向前方移动,纽扣也仅移动与两个穿线孔的前后方向的间距相同的距离。
另外,不像通常那样进行纽扣的左右移动而通过机针的摆针对两个纽扣的穿线孔进行落针,是因为在使纽扣移动的时候,由于必须移动包括重量较大的纽扣移动机构,所以惯性力较大,无法高速移动,而针的左右移动与使纽扣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高速移动,从而能够提高缝制速度。
而且,通过弯针的移动,可以从被缝制物正前的落针位置朝向弯针,在倾斜方向上形成缝线的线环。
使从该被缝制物朝向弯针的线环的延伸方向与靠线部件的横扫方向一致且在对于左右方向为超过界限摆针量的长度的时候,该左右方向的长度越长则靠线部件捕捉缝线捕捉错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由于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在通过从纽扣的前侧穿线孔向后侧穿线孔的斜后方的暗缝而进行运针的时候,以不进行向左方向的摆针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的运针的方式,进行由所述纽扣移动机构使纽扣向与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所以,能够减小线环左右方向的延伸幅度,使缝线有效地被捕捉到靠线部件上,即使对穿线孔的间隔宽阔的纽扣,也可以有效稳定地进行暗缝。
而且,钉扣缝纫机,在开始缝制并对相同落针位置进行反复落针的时候,因为缝线T没有可靠地缠绕在布上,则容易在缝线T上发生弯曲,由于到达弯针的缝线T(参照图17)的路径不稳定,所以,初次运针时针脚最不稳定,因此,伴随不稳定的针脚,在朝向后方并且向靠线部件的横扫方向的倾斜方向的初次运针时,最容易发生靠线不良。
因此,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仅在最容易发生靠线不良的初次运针时,执行使纽扣向与摆针相反方向移动的控制。由此,例如,即使在与摆针的动作时间相比,纽扣移动动作的动作速度慢的情况下,通过纽扣的移动动作次数的减少,也可以缩短缝制时间。
另外,如上所述,在初次运针时最容易发生靠线不良的情况下,发生靠线不良的摆针界限值一般仅在初次运针时的宽范围内。因此,优选将摆针量的界限摆针量设定为仅在初次运针时发生靠线不良的范围,即,在第二次之后的运针时不发生靠线不良的范围内。
并且,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两个穿线孔的左右方向的间隔超过界限摆针量的时候,通过至少对超过界限摆针量的距离的部分,至少在左右方向进行向反方向移动纽扣,则即使摆针量比界限摆针量还少,机针还是可以定位到另一方的穿线孔中。由此,能够减小线环左右方向的延伸幅度,可降缝线有效地捕捉到靠线部件上,这样,即使对穿线孔的间隔宽阔的纽扣,也可以有效稳定地进行暗缝。
另外,所谓的“至少”,是指纽扣的移动量可以比“超过界限移动量的距离的部分”大而进行移动。只减少该份的摆针量。
并且,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以基于在初次运针时最容易发生靠线不良为前提的。在该发明的情况下,对初次运针和第二次之后的运针,将作为是否执行使纽扣移动的控制的判断基准的界限摆针量,分别设定不同的数值,并且,对于比较容易发生靠线不良的初次运针,以扩大其适用幅度的方式,将界限摆针量设定得较小。
即,在初次运针的时候,更小地设定进行纽扣移动的左右摆针量的值,可提高纽扣移动的执行可能性,有效地抑制靠线不良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之后的运针中增大进行纽扣移动的界限摆针量,减小其适用频度。由此,例如,在纽扣移动的速度比摆针慢等时候,可以减小纽扣移动的频度,抑制缝制作业的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钉扣缝纫机的主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钉扣缝纫机的主要构成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纽扣的落针位置的位置坐标系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布料的落针位置的位置坐标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向左后侧穿线孔的运针对于X轴方向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的时候,布料落针位置的位置坐标系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落针的各位置坐标相对于右前侧的穿线孔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没有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的时候,落针的各位置坐标相对于左后侧的穿线孔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超过规定界限的摆针量的时候,落针的各位置坐标相对于左后侧的穿线孔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从输入各设定值到执行缝制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缝制数据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执行限制摆针量的控制的时候,纽扣周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与图8不同的方向观察,在执行限制摆针量的控制的时候,纽扣周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缝线、靠线部件的靠线突起的移动轨迹和纽扣配置的相对关系的简略图;图13(A)表示右前的穿线孔在运针之后的靠线状态;图13(B)表示左后的穿线孔在运针之后的靠线状态。
图14是表示在向左后侧穿线孔的初次运针,在对于X轴方向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布料C落针位置的位置坐标系的说明图。
图15是仅对向左后方的初次运针,以不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方式生成缝制数据的缝制数据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以往例的纽扣周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以往例的缝线和靠线部件的靠线突起的移动轨迹和纽扣配置的相对关系的简略图,图17(A)表示右前穿线孔在运针之后的靠线状态,图17(B)表示左后的穿线孔在运针之后的靠线状态。
图18是表示从与图16不同的方向观察,以往例的纽扣周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中:11-机针,13-纽扣保持机构,15-舌形部件(布料保持机构),21-缝纫机马达,22-布料保持机构,31-纽扣X轴马达(纽扣移动机构),32-纽扣Y轴马达(纽扣移动机构),33-纽扣Z轴马达(纽扣移动机构),34-布料Y轴马达(布料移动机构),35-摆针马达,41-弯针,42-靠线部件,80-动作控制机构,81-CPU,82-存储器,87-外部存储器,100-钉扣缝纫机,B-纽扣,T-缝线,M-规定界限摆针量(第一界限摆针量),M一第二界限摆针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整体构成)
下面,基于图1至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钉扣缝纫机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钉扣缝纫机100的主要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钉扣缝纫机100的主要构成的方块图。
钉扣缝纫机100,是通过上下动作的机针11、弯针41和靠线部件42的协同动作,利用缝线T将纽扣B缝制到布料C上的机器。
钉扣缝纫机100,其整体是由:位于其下部的缝纫机底板103、从缝纫机底板103的后方的一端部向上方竖立设置的缝纫机立机身部101、从缝纫机立机身部101的上方沿着缝纫机底板103延伸设置的缝纫机机头102构成,由这些部件构成的外形大致形成为コ字形。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后述的针板12的上面平行、缝纫机机头102延伸设置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沿着Y轴方向、在图1中靠近纸面前侧的方向定义为前侧,将纸面里侧的方向定义为后侧。而且,将与针板12的上面平行、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沿着X轴方向、在图1中作为左侧的方向定义为左侧,将图1中作为右侧的方向定义为右侧。并且,将垂直于针板12的上面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沿着Z轴方向、在图1中作为上侧的方向定义为上侧,将图1中作为下侧的方向定义为下侧。
钉扣缝纫机100,如图1所示,具有:一边可以调节摆针量一边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进行摆针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机针11的机针动作机构(省略图示);和在机针11的下方进行保持纽扣的纽扣保持机构13;和在实地缝制时保持在针板12的上面载置的布料C的布料保持机构22;和作为布料保持部件的舌形部件15,该舌形部件15当暗缝时,在被保持的纽扣B的下方,通过朝向后方可接近至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附近的前端部,将布料C以折叠的状态保持;和介由布料保持机构22或舌形部件15沿着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定位布料C的布料移动机构;和介由纽扣保持机构13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定位纽扣B的纽扣移动机构;和从下降的机针11捕捉缝线T而形成线环的弯针41;和通过从待机位置前进之后移动到图1的左方、横扫在被保持的布料和弯针41之间形成线环的缝线T,避开已经形成线环的缝线T和下降的机针11发生干涉的靠线部件42;和使弯针41以及靠线部件42在由于摆针产生的移动方向上追从机针11的连动机构;和进行上述各构成的动作控制的动作控制机构80。
另外,钉扣缝纫机100中的这些各部构成,对于以往公知的构成,在此不加详述,仅对其概要进行说明。
(机针动作机构)
未图示的机针动作机构,其详述例如记载于德国公开专利公报10224098A1(中国公开公报1389611A)中,具有公知的构造,即:保持机针11的针杆、配置在缝纫机机头102的内侧并可上下动地支撑针杆的针杆支撑体、将缝纫机马达21的旋转驱动力转变为针杆上下动作的驱动力并进行传递的传递机构、按照摆针马达35的驱动使针杆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摆动的针杆摆动机构。
由此,在机针11位于布料上方的时候,通过驱动摆针马达35,对于布料C,可以在X轴方向的任意位置进行落针。
(针板以及布料保持机构)
在机针11的下方,设置有针板12,在该针板12上形成有使机针11插通的针孔。针板12,以其上面平行于X-Y平面的方式被设置在缝纫机底板103的上部。
布料保持机构22被设置为相对于位于缝纫机底板103的前端部上面的针板12可以升降,并且还设置了付与该升降动作的压布缸体23。而且,通过由压布缸体23的驱动对布料保持机构22付与下降动作,可以使针板12上的布料由该针板12和布料保持机构22夹持、进行布料保持。
(舌形部件)
舌形部件15,其前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并且,该前端部的形状形成为刮刀形状,通过其前端部,布料被保持为折叠的状态,并且,将该前端部固定在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的附近位置,进行暗缝。
该舌形部件15,其基端部转动自如地保持在主体框架104上,在进行暗缝以及绕根缝制之外的缝制的时候,可以退避到从机针11的下方向离开的位置。
即,舌形部件15,其基端部在缝纫机底板103的前端下部,以X轴方向为中心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实地缝制(将布料设置在针板12上,进行钉扣缝制的缝制)时,其前端部能够从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向离开的方向退避;在进行暗缝或者绕根缝制的时候,通过手动可以转动,使其前端部接近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此时,在舌形部件15上还设置有舌形部件传感器27,用于检测其前端部接近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的转动,如果检测到,则一并设置在舌形部件15上的舌形部件缸体28被驱动,舌形部件15的前端部被付与转动力,直到接近机针11的上下动作路径的位置。
(布料移动机构)
覆盖缝纫机底板103的前端部侧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壁框架,沿着前后方向(Y轴方向)可滑动地被支撑于该缝纫机底板103上,上述的针板12、布料保持机构22以及舌形部件15,被安装在该外壁框架上。而且,该外壁框架,通过布料Y轴马达3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定位。即,布料移动机构由外壁框架和布料Y轴马达34构成,因此,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定位由布料保持机构22或舌形部件15保持的布料C。
(纽扣保持机构)
纽扣保持机构13,在机针11和针板12之间进行纽扣的保持。该纽扣保持机构13,通过两根臂,构成夹持纽扣B外周的构造,介由各臂,可以沿着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任意移动纽扣B。
另外,为了进行绕根缝制,各臂的前端部作为轴可以在X轴方向使被保持的纽扣B旋转90°,并且还一并设置有作为该旋转驱动源的旋转缸体25。而且,能够以立起纽扣B的状态进行保持。
(纽扣移动机构)
纽扣移动机构,可以相对定位机针11和由保持机构13保持的纽扣B。即,纽扣移动机构具有:介由纽扣保持机构13而沿着X轴方向移动定位的纽扣X轴马达31、介由纽扣保持机构13而沿着Y轴方向移动定位的纽扣Y轴马达32、介由纽扣保持机构13而沿着Z轴方向移动定位的纽扣Z轴马达33,通过纽扣保持机构13,可以将纽扣定位在X-Y平面的任意位置上。即,相对于机针11,可以任意定位纽扣B。而且,通过纽扣保持机构13,可以进行纽扣的升降。
(弯针以及连动机构)
弯针41被配置在针板12的下侧、缝纫机底板103内。该弯针41,通过在缝纫机底板103内大致沿着Y轴方向配设的未图示的弯针轴,以和机针11的上下动作相同的频率被旋转驱动,并且,从朝向后方的方向观察,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在该弯针41上,在其旋转半径的外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从机针11捕捉缝线T的爪。而且,当机针11位于其下死点位置附近的时候,弯针41的爪在其旋转中以通过上死点的方式调整位相,从刺入至针板12下方的机针11捕捉缝线T。另外,弯针41在其爪朝向左方移动时,进行缝线T的捕捉。
而且,上述弯针轴,在其前端部具有弯针41,在后端部具有带有由缝纫机主轴搬送的同步带的皮带轮。通过该皮带轮和同步带,弯针以及弯针轴以和机针的上下动作频率相同的旋转数被旋转驱动。
而且,在皮带轮的附近,弯针轴,通过类似所谓球面轴座的构造可旋转地被支撑,而且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支轴可摆动地被支撑。由此,弯针轴可以使弯针41沿着X轴方向(左右方向)摆动。另外,由于弯针41的摆动幅度和摆针幅度为相同程度且皮带轮位于摆动支点附近的位置,所以,对于该皮带轮和同步带的转矩传递没有影响。
而且,在弯针轴上设置有使在其一端部保持的弯针41在与机针11的摆针相同的方向上仅移动相同距离的连动机构。
该连动机构具有:在缝纫机底板103内弯针轴的下方、沿着Y轴方向配设的弯针摆动轴,和将用于进行所述摆针的摆动轴的摆动驱动力传递给弯针摆动轴的四节连杆机构,和在弯针摆动轴的前端部且在以弯针摆动轴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分岔形状的导向部件,和在导向部件的分岔部分之间可沿着半径方向滑动的角块部件。
上述四节连杆机构具有:在摆动轴中心转动的转动臂、在弯针摆动轴中心转动的转动臂、连接各转动臂的转动端部的连杆体;以和摆动轴相同的摆动角度向弯针摆动轴传递摆动驱动力。
角块,可旋转地插通弯针摆动轴,并且,按照弯针摆动轴的摆动,介由导向部件可使弯针轴摆动。
通过以上构成,连动机构在摆针时,能够以和摆针幅度相同的幅度使弯针摆动。
(靠线部件)
靠线部件42,在其后端部由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支撑,在其前端部形成向左前方突出的靠线突起。而且,靠线部件42,在针板12和弯针41之间,在机针11上下动作的一个周期期间,以相对于机针11和弯针41进行沿着三角形的移动的方式,由移动机构驱动,所述沿着三角形的移动是由沿着Y轴方向向前方的移动、沿着X轴方向向左方的移动和向右后方的倾斜方向的移动构成。
即,靠线部件42,相对于机针11和弯针41,以其待机位置作为始点进行前进移动,之后,通过向左方移动,利用靠线突起挂住从布料转移到弯针41的缝线T的线环,向左方移动。然后,通过向右后方移动返回到待机位置。之后,通过以和机针11上下动作相同的频率进行沿着该直角三角形轨迹的移动,可以在每一次运针时进行靠线。
上述靠线部件42的移动机构,具有以下构成: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支撑靠线部件42的支撑台、设置在所述弯针轴上并对靠线部件42付与前后方向的移动力的前后凸轮、设置在所述弯针轴上并介由支撑台对靠线部件42付与左右方向的移动力的左右凸轮。
即,通过在弯针轴进行一次旋转期间前后凸轮在规定的时刻使靠线部件42前后往复移动,并且,左右凸轮在下一个时刻介由支撑台使靠线部件42左右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沿着所述靠线部件42的直角三角形的轨迹进行移动。
而且,由于靠线部件42由卡合在弯针轴上的移动机构支撑,所以,通过弯针轴在和机针11的摆针相同的方向上仅移动相同距离,可以使靠线部件42也追从机针11的摆针。即,移动机构也起到作为连动机构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上述构成,靠线部件42追从机针11以及弯针41,在摆针方向上移动,并且,相对于机针11以及弯针41,以描绘所述三角形的移动轨迹R的方式移动。
另外,在靠线部件42和针板12之间,设置切断缝线T而未图示的切线切刀,该切线切刀通过切线缸体26进行切断动作。
(控制系统)
下面,对钉扣缝纫机10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钉扣缝纫机100,设置有包括作为控制机构的CPU81的动作控制机构80,各部连接在该动作控制机构80上。
即,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上,连接有操作面板83、电源开关84、暂停开关86、起动踏板89。而且,介由操作面板83,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上连接有作为携带型的非易失性闪存存储器的外部存储器87。
并且,介由未图示的接口以及驱动电路,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上分别连接有作为控制对象的缝纫机马达21、纽扣X轴马达31、纽扣Y轴马达32、纽扣Z轴马达33、布Y轴马达34和摆针马达35,可以对旋转的开始、停止、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量等进行控制。
另外,介由未图示的接口以及驱动电路,将分别单独驱动各种缸体,即压布缸体23、旋转缸体25、切线缸体26、舌形部件缸体28的电磁阀88,连接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上,可以进行各缸体23、25、26、28的驱动控制。
在操作面板83上具有:输入按钮和显示所设定的缝制条件与缝制状况等的显示面板;所述输入按钮,用于缝纫机的操作人员从无绕根缝制的暗缝、绕根暗缝、下纽扣缝制、实地缝制等钉扣缝制方法的种类中进行选择,进行纽扣的穿线孔的个数和纽扣的种类、对应于所选择的钉扣缝制的各种参数、缝制的针数、缝制的形状(例如,对于具有四个穿线孔的纽扣,是按对角线形成交叉的两根针脚,还是形成平行地排列的两根针脚等)等的输入。
而且,从操作面板83的输入按钮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作为缝制数据被记录在外部存储器87中。
在外部存储器87中,存储有用于进行钉扣缝制所必需的多个缝制数据。向该外部存储器87输入缝制数据,除了通过所述操作面板83之外,还可以由钉扣缝纫机或外部的数据输入装置进行输入。
在此,对由操作面板83输入的对应于钉扣缝制的各种参数进行说明。此处的一个例子是基于图3以及图4,以四孔纽扣为对象,按对角线形成交叉的两根针脚、进行暗缝缝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3以及图4中,都是将没有进行摆针状态的机针11的位置(0)作为原点。而且,由于是暗缝,所以,图4的X轴的位置作为布料C的前端部。
作为由操作面板83输入的对应于钉扣缝制的各种参数,可以列举有:从纽扣B的中心位置到第一针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Y轴方向距离a和X轴方向距离b、Y轴方向上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c和X轴方向上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d、暗缝量e(从朝向后方的布料C的前端部到对于前侧的穿线孔进行运针时相对布料C的落针位置的距离)、暗缝宽度f(对于前侧的两个穿线孔分别进行运针时,相对布料C的各落针位置的间隔)、到后输送位置(从朝向后方的布料C的前端部到对于后侧的穿线孔进行运针时相对布料C的落针位置)的距离d和规定界限摆针量M等。
如果从操作面板83选择输入缝制方法的种类、缝制的针数、缝制的形状并且以数值输入上述各参数a~g、M等,则CPU81由这些数据进行运算,求出按对应于设定针数的各个运针的在X轴、Y轴两方上纽扣的位置坐标BXn、BYn、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布料C的Y轴方向的坐标CYn,从而生成用于进行一系列缝制的缝制数据,并储存到存储器82或外部存储器87中。
另外,该缝制数据也可以通过利用操作面板83输入各种必需的参数而生成,也可以将由缝纫机之外的输入机构输入缝制数据的外部存储器87连接到动作控制机构80上而使用。
在CPU81上,设置有存储器(存储机构)82,该存储器82中存储有各种程序。特别是在存储器82中收藏有用于执行后述各种缝制控制的程序。
电源开关84,是用于使钉扣缝纫机100处于通电状态的ON/OFF开关。暂停开关86,是在缝制开始之后,用于暂时停止的开关。另外,起动踏板89,是进行本发明缝制开始指示的缝制指示输入机构,是一种在主电源处于ON状态下输出缝纫机起动信号而使缝纫机马达21开始驱动的脚踏踏板。
而且,在通过倾斜的暗缝而从纽扣B的右前穿线孔向左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时候,CPU81通过执行规定的处理程序,以不进行超过规定界限的摆针量M向左方向的摆针的方式,利用纽扣移动机构的纽扣X轴马达31,进行使纽扣B向与该摆针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控制,起到作为摆针限制机构的作用。
即,在从各种设定和设定参数算出按各针数的纽扣B的位置坐标BXn和BYn、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以及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的情况下,CPU81将在朝向左后方进行运针时候的向左方向的移动量与规定界限摆针量M进行比较,在超过的情况下,以进行使纽扣B向右方仅移动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距离的部分的方式,执行调整纽扣B的位置坐标BXn的处理,进行调整而使摆针在不超过规定摆界限摆针量M的范围内。
另外,虽然规定界限摆针量M是操作人员决定而设定的数值,但是,作为其设定方法,也可以从机针11、弯针41、靠线部件42和舌形部件15各构成的配置与尺寸以及动作范围与动作轨迹等的相对关系,算出发生靠线不良的规定界限摆针量M,还可以进行反复试验,作为结果特定能够维持目标范围内的信赖性的规定界限摆针量M。
(钉扣缝纫机的缝制动作)
下面,基于图3~图11,对钉扣缝纫机100的设定以及缝制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的图3、图4表示没有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情况下的各位置坐标系。
首先,如图9所示,如果从操作面板83选择并输入缝制方法的种类、缝制的针数、缝制的形状,并且数值输入上述各参数a~g、M等,则CPU81将这些数据储存到存储器82中(步骤S1)。
接着,CPU81检测有无向未图示的缝制状态转移的开关的输入(步骤S2),如果没有输入,则返回到步骤S1,如果有输入,则转移到缝制数据运算处理。
在该缝制数据运算处理中,按照输入的缝制条件与参数,算出运针所需要的纽扣B、机针11、布料C的位置坐标等(步骤S3)。
接着,如果由缝纫机的操作人员进行向纽扣保持机构13设定纽扣B和向舌形部件15设定布料C(步骤S4),则检测有无起动踏板89的输入(步骤S5)。如果没有输入,则可以判断纽扣B和布料C的设定尚且没有结束并返回到步骤S4,在检测到输入的情况下,开始缝制动作。
在缝制动作中,读出在缝制数据运算处理中通过运算而生成并且收藏到外部存储器87中的缝制数据,从第一针按顺序读出各针的纽扣B、机针11、布料C的位置坐标。然后,从各位置坐标算出各马达31、32、33、34、35的旋转角度量,按运针将纽扣B、机针11、布料C定位在规定位置上,一边通过缝纫机马达21的驱动进行规定的落针,一边进行缝制(步骤S6)。
然后,如果执行在缝制数据中设定的一系列运针,则纽扣B、布料C、机针11移动到规定的退避位置,可以从缝纫机上取下,返回到步骤S4的处理,成为可设定新的纽扣B以及布料C的状态。即,对于这之前的布料以及纽扣B,缝制处于结束状态。
接着,对缝制数据运算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该缝制数据运算处理中,是通过利用步骤S2从操作面板83输入的缝制方法的种类、缝制的针数H、缝制的形状的选择和上述各参数a~g、M的数值输入,主要进行在X轴、Y轴的双方上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BYn、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的计算。
在此,以纽扣种类为四孔纽扣、缝制方法为无绕根的暗缝、缝制形状为对角线形状、缝制针数H=1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纽扣B的坐标位置,是表示圆形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在图3中,图示了纽扣B的中心与坐标系的原点位置重合的状态。
而且,布料C的坐标位置,是表示舌形部件15的前端、X轴方向中间位置的位置坐标,在图4中,图示了舌形部件15的前端中间位置与坐标系的原点位置重合的状态。
在对四孔的纽扣沿着对角线进行运针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则第一针是对图3所示的右前穿线孔进行落针。此时,由于针数H=10,所以,第1、3、5、7、9、11针是对右前穿线孔进行落针,第2、4、6、8、10针是对左后穿线孔进行落针。另外,虽然设定了针数H=10,但是由于在返回到作为布料侧的落针位置的第一针的落针位置之后进行切线,所以,当设定针数为偶数的时候,针数加1。
然后,在切线命令插入之后,对下一个对角线的运针进行运算。此时,如果下一个对角线的最初运针(第12针)没有特别指定,则是对图3所示的左前穿线孔进行落针。此时,由于针数H=10,所以,第12、14、16、18、20、22针是对右前穿线孔进行落针,第13、15、17、19、21针是对右后的穿线孔进行落针。另外,在该情况下,也是由于在返回到最初的落针位置之后进行切线,所以针数加1。
基于该前提,CPU81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执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如图10所示,CPU81最初将要求出位置坐标BXn、BYn、CXn、CYn的针数n设定为1(n=1)(步骤S11)。
接着,CPU81从设定针数H(=10)算出对左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针数,并判断目前针数n是否是对左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针数。即,在该情况下,判断是否是n=2、4、6、8、10中的任意一个(步骤S12)。
另外,在下面的记载中,机针11、纽扣B以及布料C的各自位置坐标,是将机针11不进行摆针的位置(O)作为原点位置,将每个部件相对原点位置(中心位置)的右侧以及后侧作为正方向进行记载。
而且,各参数a~g、M的各数值全都设定并输入为正数。
在不是n=2、4、6、8、10的任意一种情况下,作为对右前穿线孔的运针针数,对于目前的针数n,算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f/2、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e、纽扣B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f/2-b、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Yn=a(步骤S13)。
即,在对右前穿线孔(在图6中,全部涂黑的圆圈为图示的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情况下,如图4以及图6所示,对布料C的落针,是将暗缝宽度f两等分的值作为机针11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另外,图6中的符号n,是表示对布料C进行第12、14、16、18、20、22针的落针位置(图7也一样)。对于Y轴方向,由于从布料C的前端位置向前方仅进行暗缝量e的落针,所以,需要向后方以这一量输送布料C,则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为e。
而且,如图3以及图6所示,由于相对于纽扣B、机针11的位置,需要定位右前穿线孔,所以,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为从f/2(机针的X坐标)减去右前穿线孔的位置坐标b的值。纽扣B的Y轴方向位置坐标BYn,由于只要将右前穿线孔重合到X=0的位置即可,所以为a。
然后,在运算之后转移到步骤S17。
在针数为n=2、4、6、8、10的任意一种情况下,判断在X轴方向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d是否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摆针量判断机构、步骤S14)。
当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d在规定界限摆针量M以下的时候,在从右前穿线孔向左后穿线孔进行运针时,对于X轴方向,不伴随纽扣B的左右移动,仅通过摆针来执行落针位置的定位。
因此,对于目前的针数n,算出机针的X轴方向的坐标CXn=f/2-d、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g、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f/2-b、BYn=a-c(步骤S15)。
即,如图4以及图7所示,在对左后穿线孔(在图7中,全部涂黑的圆圈为图示的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时候,对布料C的落针,是以距右前穿线孔的落针位置仅距离d的左方位置,即,f/2-d作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对于Y轴方向,由于从布料C的前端位置到后方仅进行设定下输送量g的落针,所以,需要将布料C向前方输送这一部分,则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为-g。
而且,如图7所示,由于纽扣B对X轴方向不进行移动,所以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被维持为f/2-b,纽扣B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Yn,由于左后穿线孔位于比右前穿线孔仅靠后间隔c的位置,所以为a-c。
然后,运算之后转移到步骤S17。
另外,当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d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在从右前穿线孔向左后穿线孔运针时,摆针量M被固定,对于X轴方向,通过使纽扣B向与机针11相反的方向移动,实施落针位置的定位。
因此,对于目前的针数n,算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f/2-M,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g、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f/2-M+d-b、BYn=a-c(步骤S16)。
即,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对左后穿线孔(在图8中,全部涂黑的圆圈为图示的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时候,对布料C的落针,是距右前穿线孔的落针位置仅距离M的左方位置,即,f/2-M作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对于Y轴方向,由于从布料C的前端位置到后方仅进行了设定下输送量g的落针,所以,需要将布料C向前方输送这一部分,则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为-g。
而且,如图8所示,由于纽扣B在X轴方向相对机针11的位置坐标f/2-M,定位位置坐标为b-d的左后穿线孔,所以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为f/2-M+d-b,纽扣B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Yn,由于左后穿线孔位于比右前穿线孔仅靠后方间隔c的位置,所以为a-c。
然后,运算之后转移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将目前的针数n加1。然后,判断目前的针数n是否达到12(步骤S18),在没有达到的时候返回到步骤S12,继续算出位置坐标BXn、BYn、CXn、CYn。
即,针数n到达12为止,通过步骤S13、S15或S16,按各针数算出位置坐标BXn、BYn、CXn、CYn,并与针数n相对应储存到存储器82中。
然后,由于通过变为n=12为止而反复进行处理,使得对于沿着一方对角线进行运针的所有针数运算结束,所以,当目前针数n达到12的时候,在针数11的各位置坐标数据的后面,插入切线命令(步骤S19)。
接着,CPU81从设定针数H(=10)算出对右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针数,并判断目前针数n是否是对右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针数。即,在该情况下,判断是否是n=13、15、17、19、21种的任意一个(步骤S20)。
在不是n=13、15、17、19、21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作为对左前穿线孔的运针针数,对于目前的针数n,算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f/2、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e、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f/2+d-b、BYn=a(步骤S21)。
即,在对左前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由于对布料C的落针是向左方仅进行暗缝宽度f两等分的值的落针,所以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为-f/2(相对图6所示的状态,为左右镜面对称的状态)。对于Y轴方向,由于从布料C的前端位置向前方仅进行暗缝量e的落针,所以,需要向后方输送这一部分的布料C,则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为e。
而且,如图3所示,由于相对于纽扣B、机针11的位置,需要定位左前穿线孔,所以,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为从-f/2(机针的X坐标)减去左前穿线孔的位置坐标b-d的值。纽扣B的Y轴方向位置坐标BYn,由于只要将右前穿线孔重合到X=0的位置即可,所以为a。
然后,运算之后转移到步骤S23。
在针数是n=13、15、17、19、21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作为对右后穿线孔的运针针数,对于目前的针数n,算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f/2+d、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g、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f/2+2d-b、BYn=a-c(步骤S22)。
即,如图4所示,在对右后穿线孔进行运针的情况下,对布料C的落针,是位于距左前穿线孔的落针位置仅距离d的右方位置,即,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为-f/2+d(相对图7所示的状态,为左右镜面对称的状态)。对于Y轴方向,由于从布料C的前端位置向后方仅进行设定下输送量g的落针,所以,需要使布料C前进这一部分,则布料C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Yn为-g。
而且,如图3所示,由于纽扣B对X轴方向不进行移动,所以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维持为f/2+d-b,纽扣B的Y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Yn,由于右后穿线孔位于比左前穿线孔仅靠后方间隔c的位置,所以为a-c。
然后,运算之后转移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将目前的针数n加1。然后,判断目前的针数n是否达到22(步骤S24),在没有达到的时候返回到步骤S20,继续算出位置坐标BXn、BYn、CXn、CYn。
即,针数n达到22为止,通过步骤S21或S22按各针数算出位置坐标BXn、BYn、CXn、CYn,并与针数n相对应储存到存储器82中。
然后,由于通过变为n=23为止反复进行处理,使得对于沿着另一方对角线进行运针的所有针数运算结束,所以,当针数达到n=23的时候,在针数22的各位置坐标数据的后面,插入切线命令(步骤S25)。
然后,缝制数据运算处理结束。
(实施例的效果)
参照图11至图13,对上述钉扣缝纫机100的效果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参照表示以往例的图16至图18。
在钉扣缝纫机100中,在从纽扣B的右前穿线孔向左后穿线孔通过暗缝进行运针的情况下,当向左方的距离变化超过了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至少对该超过的距离部分,以通过纽扣X轴马达31进行使纽扣B向右方向移动的控制的方式,生成缝制数据。即,由此,对于向左后方向的运针,不进行摆针量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运针。
即,在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情况下,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如果仅执行摆针,则由弯针201拉出的缝线T的线环与靠线部件203前进时的轨迹R发生干涉,其结果,如图18所示,靠线部件203在缝线T中比弯针202更加深入到前侧部分T1和后侧部分T2之间,因此,发生靠线不良。
另一方面,在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情况下,如果向右方移动纽扣B,将摆针量控制在规定界限摆针量M以下的范围内,则如图11所示,从弯针41到布料C的缝线T的左右方向倾角θ变小。即,通过减小摆针量,向弯针41的左方的移动量也减小。另一方面,虽然纽扣B向右方移动,但是由于布料C不移动,所以落针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不与纽扣B一同向右方移动,而是维持在固定位置上。因此,通过布料C,缝线T被弯曲,使得缝线T的倾角θ变小。
因此,如图13所示,由弯针41拉出的缝线T的线环,与靠线部件42前进时候的轨迹R不发生干涉,其结果,如图12所示,前进后的靠线部件42的前端的爪部分(前端部P),在前进的时候不会进入缝线T1、T2之间。由此,能够使靠线部件42有效地捕捉缝线T,即使对于穿线孔的间隔宽阔的纽扣B,也可以有效、稳定地进行暗缝。
(缝制数据运算处理的其他实例)
虽然在上述的缝制数据运算处理中,以对于向左后方的所有运针不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方式,进行了缝制数据生成的处理,但是,也可以以仅对向左后方的初次运针不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方式,进行缝制数据的生成。
即,当钉扣缝纫机100开始缝制,对相同的落针位置进行反复运针的情况下,在初次运针时针脚最不稳定,随之在朝向左后方的初次运针的时候,也会由于不稳定的针脚最容易发生靠线不良。而且,初次与第二次以后的运针情况相比,规定界限摆针量有变小的倾向。因此,以将规定界限摆针量M设定为在第二次以后的运针时不发生靠线不良、仅在初次运针时发生靠线不良的值为前提。
图14是表示左后侧穿线孔的初次运针在X轴方向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布料C落针位置的位置坐标系的说明图;图15是以仅对向左后方的初次运针不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方式,生成缝制数据的缝制数据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由于和图10所示的流程图相比仅是步骤S12的判定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处理省略其说明。
即,在沿着连接右前穿线孔和左后穿线孔的对角线的运针中,对左后穿线孔进行的运针是第二针。因此,在图15的缝制数据运算处理中,替代步骤S12的判定,在步骤S12′的处理中,判断针数是否是n=2,仅在n=2的时候,判断在X轴方向各穿线孔的中心位置的间隔d是否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步骤S14)。
然后,在间隔d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进行限制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在CXn=f/2-M、设定纽扣B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BXn=f/2-M+d-b的处理(步骤S16)。
由此,如图14所示,仅对左后穿线孔的初次运针(第二针)限制摆针量,这样,能够抑制靠线不良的发生,并且,例如,即使在与摆针的动作时间相比,纽扣移动动作的动作速度慢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纽扣的移动动作次数的减少而缩短缝制时间。
尤其是从缝制开始的一定期间中,在执行限制缝纫机马达21旋转速度的控制时,即使仅对左后穿线孔的初次运针进行纽扣移动,也会由于缝制速度自身速度很低,而完全不产生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虽然仅对左后穿线孔的初次运针是否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将此作为第一界限摆针量)进行判断,但是,对于左后穿线孔的第二次之后的运针,在超过比规定界限摆针量M还大的规定界限摆针量M′(将此作为第二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具有发生靠线不良的可能性的时候,进行在左后穿线孔的第二次之后的运针中是否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判断,并且,在超过的时候,进行将f/2-M′作为机针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CXn,同时将f/2-M+d-b作为纽扣B的X轴方向的位置坐标BXn的处理。
(其他)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对四个穿线孔沿着对角线形成针脚的情况下,通过纽扣B的移动,进行减小机针11的摆针量的处理,但是,对于缝制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针脚。即,只要是向靠线部件42相对机针11的配置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后方)与靠线部件42靠近缝线T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左方)的合成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左后方)进行运针的情况,则对于任何缝制形状,通过纽扣B的移动,都可适用于减小机针11的摆针量的处理。
另外,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中,在从设定参数到生成沿着四个穿线孔的对角线形成针脚的缝制数据的阶段中,通过纽扣B的移动,以机针11的摆针量不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方式进行使其减小的动作控制,可进行调整缝制数据中的位置坐标的处理。
但是,也可以从缝制执行过程中随时读取的位置坐标,实时地判断机针11的摆针量是否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在判断为超过的时候,进行使纽扣B移动的动作控制。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在摆针量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地时候,进行使纽扣B向反方向移动的处理,但是,即使在摆针量没有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M的时候,当然也可以进行使纽扣移动的处理。
但是,在纽扣B向X轴方向的移动与摆针速度相比为低速的情况下,优选在缝制速度不减小的范围内,进行使纽扣B向反方向移动的处理。

Claims (4)

1. 一种钉扣缝纫机,具有:
既可调节摆针量又在左右方向进行摆针,同时,沿下方向驱动机针的机针动作机构;和
在所述机针的下方保持纽扣的纽扣保持机构;和
在被保持的所述纽扣的下方,通过延伸突出至所述机针的上下动作路径附近的端部,保持被缝制物为折叠的状态的布料保持机构;和
介由该布料保持机构且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定位所述被缝制物的布料移动机构;和
介由所述纽扣保持机构且沿所述摆针方向和由所述布料移动机构移动的被缝制物移动的方向,移动并定位所述纽扣的纽扣移动机构;和
从下降的机针捕捉缝线并形成线环的弯针;和
通过相对所述机针及弯针从待机位置前进之后向左右任意一个方向移动,而横扫在由所述布料移动机构保持的被缝制物和所述弯针之间形成线环的缝线,避开下降的机针的靠线部件;和
与所述机针的摆针同步而使所述弯针及靠线部件向该摆针方向移动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有摆针限制机构,该摆针限制机构,在通过从纽扣的前侧穿线孔向后侧穿线孔的斜后方的暗缝而进行运针的时候,以不进行向左方向的摆针超过规定界限摆针量的运针的方式,进行由所述纽扣移动机构使纽扣向与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斜后方进行多次运针时,所述摆针限制机构,仅在初次运针的时候执行所述移动控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针限制机构,在向所述斜后方运针时,在沿着所述靠线部件的靠线方向的距离变化超过规定的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至少对该距离变化超过界限摆针量的距离的部分,进行通过所述纽扣移动机构而使纽扣向与该摆针相反方向的移动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斜后方进行多次运针的时候,所述摆针限制机构,在于初次运针中所述距离变化超过第一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纽扣向与所述摆针相反方向移动的控制,并且,在于第二次之后的运针中所述距离变化超过比所述第一界限摆针量更大的第二界限摆针量的情况下,进行使所述纽扣向与所述摆针向反方向移动的控制。
CN 200610006675 2005-02-09 2006-02-09 钉扣缝纫机 Active CN1818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33265 2005-02-09
JP2005033265A JP4530867B2 (ja) 2005-02-09 2005-02-09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5-033265 2005-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8185A CN1818185A (zh) 2006-08-16
CN1818185B true CN1818185B (zh) 2011-08-17

Family

ID=3691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6675 Active CN1818185B (zh) 2005-02-09 2006-02-09 钉扣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30867B2 (zh)
CN (1) CN1818185B (zh)
DE (1) DE10200600585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5405B2 (ja) * 2008-02-19 2013-08-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5689590B2 (ja) * 2009-05-18 2015-03-25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5993160B2 (ja) * 2011-04-01 2016-09-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5477727B2 (ja) * 2012-06-14 2014-04-2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5453A (ja) * 2001-05-31 2002-12-10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3164679A (ja) * 2001-11-30 2003-06-10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4141652A (ja) * 2002-09-30 2004-05-20 Juki Corp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4329389A (ja) * 2003-05-02 2004-11-25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9286A (ja) * 1985-06-03 1986-12-10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電子ボタン付ミシン
JP2002253884A (ja) * 2001-02-28 2002-09-10 Juki Corp 縫製装置
JP2003154180A (ja) * 2001-11-22 2003-05-27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5453A (ja) * 2001-05-31 2002-12-10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3164679A (ja) * 2001-11-30 2003-06-10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4141652A (ja) * 2002-09-30 2004-05-20 Juki Corp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4329389A (ja) * 2003-05-02 2004-11-25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5-23458A 1993.02.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6005855B4 (de) 2016-09-22
DE102006005855A1 (de) 2006-10-12
CN1818185A (zh) 2006-08-16
JP2006218028A (ja) 2006-08-24
JP4530867B2 (ja)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8185B (zh) 钉扣缝纫机
CN105908395B (zh) 缝纫机
CN104005189B (zh) 双针缝纫机
KR101912808B1 (ko) 재봉기
CN1995519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01818416A (zh) 缝纫机
CN104005188B (zh) 缝纫机
KR100876707B1 (ko) 목감기용 보턴다는 재봉틀
CN103194860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3149889B2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制御装置
CN101892563A (zh) 缝纫机
CN101545180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切断装置
CN1948584B (zh)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03668792B (zh) 双重环缝缝纫机
JPS6021751B2 (ja) ミシン
CN100591825C (zh) 缝纫机的上线夹持机构
CN1831230B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02080308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861885B (zh)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CN101481857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2002360961A (ja) 単糸環縫い縫い目の端部結び目を形成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単糸環縫いミシン
CN101275346A (zh) 缝纫机的针摆动装置
JP3866964B2 (ja) サイクル縫いミシン
JP4251714B2 (ja) 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TWI527950B (zh) 包縫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