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3077B -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3077B
CN1803077B CN2006100048330A CN200610004833A CN1803077B CN 1803077 B CN1803077 B CN 1803077B CN 2006100048330 A CN2006100048330 A CN 2006100048330A CN 200610004833 A CN200610004833 A CN 200610004833A CN 1803077 B CN1803077 B CN 1803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eater
deodorization catalyst
culinary art
deodo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48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3077A (zh
Inventor
今本和成
青木政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06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590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500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37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3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3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30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 F24C15/205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with means for oxidation of cooking fu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4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with heat radiated directly from the heat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递至脱臭催化剂使其充分活化、脱臭催化剂易替换、且通过脱臭催化剂的替换使脱臭和除烟性能不会下降的烧烤炉。在用于将烧烤炉装置(107)的烹饪室(152)内产生的烟等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121)的内部配置脱臭催化剂(124、125)构成密闭空间(126),在该密闭空间(126)的内部配置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脱臭催化剂(226)可从设置于排气管道(221)的开口部(223)取出和放入。

Description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进行加热的烹饪室和将在烹饪室内产生的油烟等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的烧烤炉(roaster),以及具备该烧烤炉的加热烹饪器。
本发明涉及在排气管道设置了脱臭催化剂的烧烤炉。
背景技术
图15是表示具备将在烹饪室中产生的油烟等排至外部同时进行臭气物质的分解的功能的烧烤炉的以往例(以往例1)的纵侧截面图。即,图中左方具有烧烤炉的门151,在烹饪室152中放入或取出烹饪物153。在烹饪室152的后侧顶棚上配置了脱臭催化剂154和使该催化剂154活化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55。如果利用在烹饪室152内设置的烹饪加热器中的上加热器156及下加热器157对被置于烘烤网158上的烹饪物153进行加热,则通过自然对流从门151侧被吸入的外部气体和在烹饪室152中产生的油烟一起经由脱臭催化剂154从排气管道159被排至外部。在下加热器157的下方配置了烧烤炉皿180。
此外,在上加热器156的上方配置了2块挡热板160a和160b,在排气管道159的上方也配置了挡热板161。在上述构成中,烹饪物153的后端侧的一部分可能会被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55加热,为了防止这种加热,设置挡热板162是必须的。
另外,在烹饪室152的顶棚部152b的最后部形成了排气口190,该排气口190与排气管道159连接,前述烹饪室152内的被烹饪物153因加热烹饪而产生的油烟等从该排气口190经由排气管道159排至外部(排气)。此外,排气管道159的水平管道由下板159a、上板159b和左右侧板构成,通过取下固定该上板159b的安装螺钉159c能够拆卸。
另外,在排气管道159的排气口190附近的内部设置了脱臭催化剂154,利用该脱臭催化剂154能够将从排气口190排出并通过排气管道159的排气中的异臭和油烟除去。另外,在脱臭催化剂154的正下方设置了使脱臭催化剂154活化的上加热器156,还在上加热器156的正下方设置了挡热板162,该挡热板162能够避免因上加热器156的热量而造成的被烹饪物153过热。
与图15所示的以往例相同的构成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开平5-2521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有所揭示。
图16是表示在烹饪室152的背面侧设有配置了风扇163的水平管道164、将利用该风扇163吸收的油烟通过排气管道165排至外部的烧烤炉的另一以往例(以往例2)的纵侧截面图。在水平管道164内的风扇163的前方,脱臭催化剂166例如以3块重叠上下分开的形式被配置,在该脱臭催化剂166的前方配置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67。在烹饪室152和水平管道164之间同样是通过挡热板168隔开(挡热板168当然并不是密闭水平管道164的入口的元件)。在水平管道164的上方配置了隔热材料169和跨越水平管道164及排气管道165的挡热板170。
图17与图16所示的以往例2同样是表示在烹饪室152的背面侧设有配置了风扇171的水平管道172、将利用该风扇171吸收的油烟通过排气管道173排至外部的烧烤炉的另一以往例(以往例3)的纵侧截面图。在风扇171的前方配置了脱臭催化剂174及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75,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75被配置在脱臭催化剂174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为图17中的左方侧和右方侧),脱臭催化剂174以被夹在它们之间的样子上下分开配置。此外,在水平管道172的上方也配置了隔热材料176和挡热板177。
与上述图16及图17所示的以往例同样的构成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20835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有所揭示。
发明内容
但是,图16所示的以往例2中,由于脱臭催化剂166是3块重叠设置的,所以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67的热量很难传递至后方侧的脱臭催化剂166,无法充分实现活化。因此,后方侧的脱臭催化剂166易引发堵塞,如果出现堵塞,则排气无法通畅地进行。另外,图17所示的以往例3中,由于在脱臭催化剂174的后方侧配置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75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没有用于脱臭催化剂174的活化而是直接散发掉了,所以同样存在无法充分实现活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能够有效地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脱臭催化剂、充分实现其活化的烧烤炉,以及具备该烧烤炉的加热烹饪器。
在烧烤炉中使用的脱臭催化剂155由于要连续除去烧烤炉中产生的强烈的异臭和油烟等,所以替换频率很高。在替换该脱臭催化剂155时,上述以往例中都必须进行拆卸排气管道159的上侧部159b这样很麻烦的操作,费时费力。
装载新替换的脱臭催化剂155时,有时该催化剂和上加热器156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这样通过上加热器156实现的脱臭催化剂155的活化度就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导致脱臭催化剂155的脱臭、脱油烟的性能下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烧烤炉是具备收纳被烹饪物、进行加热烹饪的烹饪室和将该烹饪室内产生的油烟等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在前述排气管道的内部具备脱臭催化剂和使前述脱臭催化剂活化的活化加热器的烧烤炉,该烧烤炉的特征是,前述脱臭催化剂在前述排气管道的内部以构成密闭空间的形态被配置,至少前述活化加热器的发热部被配置在前述密闭空间的内部。
利用该构成,活化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不会对烹饪室内的烹饪物进行加热,无需对应烹饪室侧设置挡热板。此外,面向密闭空间的内侧的脱臭催化剂可利用活化加热器更均一地被加热而充分活化。另外,由于通过脱臭催化剂进入密闭空间内的油烟等一下子在该密闭空间内扩散而到达其它的脱臭催化剂,所以该脱臭催化剂的脱臭分解油烟等作用能够更大面积地发挥。这里,所述的“密闭空间”是指由排气管道的内壁和脱臭催化剂封闭的空间,由于脱臭催化剂本身是通常具有透气性的催化剂,所以并不是具备气密性的被封闭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备进行加热烹饪的烹饪室、将排气从该烹饪室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被设置于该排气管道的脱臭催化剂及使该脱臭催化剂活化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的烧烤炉的特征是,在前述排气管道设置开口部,将前述脱臭催化剂和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单元化(unitize,成套组合),将该单元以能够从前述开口部装卸的形式装配在前述排气管道的内部。
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的特征是,具备具有上述构成的烧烤炉和其它的电加热装置,从本体的背面侧吸收的外部气体从构成前述烧烤炉的烹饪室内的前方侧导入该室内。
利用上述构成,从背面侧吸收的外部气体在通过烹饪器内部温度有一定程度上升的阶段被导入前述烹饪室内,所以与隔着门的外部气体的温差变小,使门的内面侧的结露很难发生。
本发明的烧烤炉能够使烹饪室的脱臭处理变得更简单,同时通过充分实现脱臭催化剂的活化能够使脱臭效率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能够抑制烧烤炉的门内面侧的结露的发生。
利用上述装置,脱臭催化剂的替换不用拆卸大部分的排气管道,而是能够从设置于排气管道的开口部放入取出。另外,活化脱臭催化剂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与脱臭催化剂单元化,与脱臭催化剂一起被放入取出,所以它们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利用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的脱臭催化剂的活化度不会发生变化,可防止脱臭催化剂的脱臭、除烟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A1的感应加热烹饪器的纵侧截面图。
图2表示组装了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器的整体厨房(custom kitchen)的厨柜台(counter-top)的外观构成。
图3(a)为图1的感应加热烹饪器除去了其覆盖构件后的平面图,(b)为表示该烧烤炉装置的前方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4为表示图2的感应加热烹饪器内部的简单结构的纵侧截面图。
图5为表示烧烤炉装置的电气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为表示烧烤炉装置的利用其控制电路进行控制时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烧烤炉装置的烹饪过程的时序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A2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A3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B1的纵侧截面图。
图11为表示实施例A3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实施例A3的加热烹饪时的控制情况的时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B2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B3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5为表示以往例1的纵侧截面图。
图16为表示以往例2的纵侧截面图。
图17为表示以往例3的纵侧截面图。
符号说明:图中的101为感应加热烹饪器,107为烧烤炉装置,109、110为感应加热线圈,111为辐射式加热器,118为冷却风扇,124、125为脱臭催化剂,126为密闭空间,127为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8为脱臭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33为控制电路,134为烧烤炉温度传感器,139为报警显示部,140为报警蜂鸣器,156为上加热器,157为下加热器,201为烹饪室,221为排气管道,221a为横延伸部,221b为纵延伸部,223为开口部,226为脱臭催化剂,227为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230、231为隔热材料,234为单元,241为单元,242为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243、244为脱臭催化剂,251为开口部,252为单元,255为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A1)
以下,参照图1~图6对将本发明用于感应加热烹饪器的实施例A1进行说明。对与图15~图17相同的部分标记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首先,图2所示为例如在整体厨房的厨柜台102装入了感应加热烹饪器101的状态的主要的外观构成。对其简单构成进行说明,该烹饪器103具备上表面开放的矩形箱状框体104和配置在其上表面的顶板(top-plate)105,该框体104部分从厨柜台102的开口放下,受到顶板105的内面侧的边缘部的支承。在烹饪器103的框体104的前面右侧设置了操作控制面板部(operation panel)106,它具备用于设定烹饪条件的调节控制盘(dial)和操作显示部等。此外,在左侧设置了内藏有烹饪加热器的烧烤炉装置107,该加热器由铠装加热器(sheathed heater)构成。
构成烹饪器103的上表面的顶板105例如由透明的强化耐热玻璃形成为平坦的矩形板状,在其上表面,例如在图中以圆形框线表示的3处印刷示有适用于加热锅108等烹饪容器的加热部(同时也是载置部)109a、110a和111a。其中,前方左右的2处的加热部109a和110a利用设置于框体104内的感应加热装置对烹饪容器进行感应加热,位于后方中央的加热部111a则通过构成烹饪加热器的电加热器,例如辐射式加热器111(参考图2)对烹饪容器或烹饪对象进行辐射加热。
具备放置烹饪容器的3处加热部109a、110a和111a的顶板105的上表面中,除了其后方的一部分外,形成比周围略低的平坦的载置面112。即,本实施例中,形成包括上述加热部109a、110a、111a的矩形的载置面112,并形成包围该载置面112的外周的略高突出的框部113。在该载置面112的前方部位设置了对应上述加热部109a、110a和111a的输出显示部109b、110b和111b,可显示响应前述操作部106的调节控制盘操作的输出(火力)。
此外,在作为顶板105的后部的载置面112的后方部位,在左右2处形成了长孔状的开口部114a和114b,为覆盖该开口部的上表面,具有多个透气孔115a的覆盖构件115以可装卸的样态被装配于其上,例如被载置。该开口部114a和114b是通过烹饪器103的内外吸排气的构件,其后将对其进行详述。
然后,参照图3及图4对烹饪器103内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a)为除去前述覆盖构件115后的平面图,图3(b)为烧烤炉装置107的前方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图4为表示内部的简单结构的纵侧截面图。在与前述顶板105上表面的左右2处的加热部109a和110a相对的框体104的内部,通过线圈支撑构件116(仅示于图4)配设了对烹饪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109和110,此外,在与后方中央的加热部111a相对的位置,配置了图3中仅以虚线表示的由镍铬合金丝形成的成为烹饪加热器的辐射式加热器111。
在这些加热单元的下方的空间内装配了驱动控制该加热单元的单元,前述感应加热线圈109及110中内藏有构成供给高频电流的变流器(inverter)117的变流器基板或以微电脑为主的控制电路基板等。其中,成为驱动单元的前述变流器117具备构成其主电路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发热性开关元件,由该变流器117和前述感应加热线圈109及110构成了前述感应加热装置。
因此,上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变流器117的发热性开关元件和冷却感应加热线圈109、110的空冷单元。作为该空冷单元,设置了由冷却风扇118a及马达118b(参考图3)构成的送风单元118,发挥利用空冷的冷却作用。所以,必要的吸排气利用前述开口部114a和114b完成。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在上述送风单元118的吸气侧设置了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管道119,该吸气口119a隔着顶板105的前述开口部114a(图示右侧)朝向外方。另一方面,在作为送风单元118的吐出侧的下流侧,将烹饪器的具有变流器117的内部空间作为密闭空间R1进行送风,形成于框体104的排气口104a面向图2所示的前述顶板105的开口部114b设置,将排气排至外部。另外,具备对前述感应加热线圈109及110导入部分的风实现空冷的水平管道120,利用从对应该感应加热线圈109、110侧开口的透孔120a吹出的风可有效进行冷却。
图2中,对应设置于框体104内的左侧的前述烧烤炉装置107,配置了将烹饪时产生的油烟等排出的独立的排气单元。即,如图3所示,采用如下的结构,在形成前述密闭空间SA1的框体104内,分区域形成覆盖烧烤炉装置107的另一密闭空间R2,设置将与该密闭空间R2连通的排气口121a隔着前述开口部114b(图示左侧)配置于面向外部的位置的排气管道121。
因此,烹饪菜肴时等产生的热油烟从密闭空间R2开始上升至排气管道121,从上端的排气口121a排出至外部。这种情况下,吸气作用是气体从烧烤炉装置107的前面侧的适当的间隙被吸入。即,如图3(b)所示,经由形成于框体104的左侧壁104L和隔开烹饪室152的内部隔壁122之间的通气路的冷却风,通过内部隔壁122的前端和烧烤炉装置107的门151的间隙被导入烹饪室152内。因此,感应加热装置的冷却后的排气和来自烧烤炉装置107的油烟等排气两方都可从顶板105的左侧的开口部114b排出。
图1与图15~图17同样是表示烧烤炉装置107部分的构成的纵侧截面图。烧烤炉装置107本身的基本构成与图15~图17所示的构成相同,但配置于排气管道121内的脱臭机构部分及与其控制有关的构成有所不同。即,如图1及图3(a)所示,在排气管道121的内部以规定间隔配置了2块脱臭催化剂124和125,在这2块脱臭催化剂124和125隔开的密闭空间126内至少配置了平面形状为U字型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发热部分。
前述规定间隔例如与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外形配合被设定为30mm,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两端与脱臭催化剂124和125分别接触配置。脱臭催化剂124、125分别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脱臭催化剂124由活化温度较低(250℃左右)的铂构成,脱臭催化剂125由活化温度较高(300℃左右)的钯构成。此外,在位于密闭空间126内的下方侧的排气管道121的内壁面,配置了用于检测控制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温度的由热敏电阻器等构成的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28。
这里,密闭空间126是由排气管道121的内壁和脱臭催化剂124、125封闭的空间,由于脱臭催化剂124、125具有透气性,所以并不是构成具备气密性的被封闭的空间。利用该构成,脱臭催化剂124、125通过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从密闭空间126的内部侧被加热,所以能够更均一地被加热,这样易使催化剂整体活化。此外,在烹饪室152内产生的油烟等如果通过脱臭催化剂124侵入至密闭空间126,则利用脱臭催化剂125被排出。因此,经由脱臭催化剂124被进行了一次脱臭分解的油烟等在密闭空间126内一下子扩散通过脱臭催化剂125。
图5是表示感应加热烹饪器101中的烧烤炉装置107的电气结构的功能框图。商用交流电源131通过降压变压器132被输至进行通电控制及活化加热器控制的控制电路133。控制电路133由直流电源电路和微电脑等构成。向控制电路133输入来自操作控制面板部106的使用者的操作信号,同时输入来自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28及被配置于烹饪室152内的烧烤炉温度传感器134(图1中未示出)的传感器信号。
此外,控制电路133还控制开关135~138的接通和断开,该开关135~138用于控制对构成进行烧烤炉装置107的辐射加热的烹饪加热器的上加热器156及下加热器157、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风扇马达118b的商用交流电源131的供给,同时在脱臭机构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3还用于通过显示进行报警的报警显示部139及通过蜂鸣音进行报警的报警蜂鸣器140的驱动控制。另外,如图2及图3(a)所示,报警显示部139被配置在顶板105的右前侧。此外,控制电路133也可以是同时控制感应加热烹饪器101的感应加热装置等其它加热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6及图7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控制电路133对烧烤炉装置107进行控制时的流程图。如果向感应加热烹饪器101输入商用交流电源131,则感应加热装置开始运转,控制电路133首先对应根据操作控制面板部106的使用者的按键操作而选择的烹饪形式(步骤S1)设定烹饪时间(步骤S2)。
这里,烹饪形式大致分为“自动烹饪”和“手动烹饪”。“自动烹饪”是例如选择“整块烹饪”、“切片烹饪”和“扁平状东西的烹饪”(ひらき)等预先设定的烹饪形式,或者根据使用者设定的烹饪程度等自动地设定烹饪时间的烹饪方式。“手动烹饪”是使用者设定火力的大小,结束烹饪由使用者自身确定或通过计时器来设定烹饪时间的烹饪方式。因此,步骤S2中,设定对应使用者的选择结果的烹饪时间。
然后,控制电路133合上开关137打开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步骤S3),同时合上开关138对风扇马达118b通电旋转驱动冷却风扇118a(步骤S4)。接着,合上开关135首先仅打开上加热器156(步骤S5)。其理由是,在烹饪物103为鱼等时,如果打开下加热器157,则易产生油烟。由于上加热器156位于离脱臭催化剂124较近的位置,所以最初由上加热器156进行通电通过脱臭催化剂124产生较大热量,在油烟产生之前可促进脱臭催化剂124的活化。
接着,控制电路133判断是否经过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的通电切换时间(步骤S6),如果判断为“否”,则利用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28检测密闭空间126的温度(步骤S9),判断该检测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步骤S10)。如果检测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是”),则控制对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通电以继续将密闭空间126的温度维持在适温(步骤S11),返回步骤S6。
步骤S6中如果判定经过通电切换时间(“是”),则控制电路133判断在步骤S2设定的烹饪时间是否结束或者通过使用者的直接操作加热烹饪是否完成(步骤S7)。如果烹饪未结束(“否”),则断开开关135,合上开关136,切换为向下加热器157侧通电(步骤S8),返回步骤S5。
即,如图7所示,从烧烤炉装置107的烹饪开始,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及马达118b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最初前者被打开,其后进行交替通电。
步骤S7中如果烹饪结束(“是”),则控制电路133在此时关上通电的上加热器156和下加热器157中的任一加热器(步骤S14),同时分别关上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及马达118b(步骤S15、S16),结束烹饪处理。此外,也可在步骤S14和S15之间设置经过规定时间的判断步骤。
另一方面,加热烹饪时如果在步骤S10判断密闭空间126的温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否”),则控制电路133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及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都关上(步骤S12)。然后,驱动报警显示部139及报警蜂鸣器140,显示脱臭机构发生异常及通过蜂鸣音报警这一情况(步骤S13),再进入步骤S16。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在将烧烤炉装置107的烹饪室152内产生的油烟等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121的内部配置了脱臭催化剂124和125,构成密闭空间126,在该密闭空间126的内部配置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因此,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产生的热量不会对烹饪室152内的烹饪物153进行加热,与以往的构成有所不同,无需设置挡热板162和168等。
此外,脱臭催化剂124、125通过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从密闭空间126的内侧被更均一地加热,能够被充分地活化。另外,由于通过脱臭催化剂124进入密闭空间内的油烟等一下子在该密闭空间126内扩散而到达脱臭催化剂125,所以脱臭催化剂125的脱臭分解油烟等作用能够更大面积地发挥。因此,能够使进行烹饪室152的脱臭的构成变得更简单,同时能够充分实现脱臭催化剂124、125的活化使脱臭效率得到提高。此外,由于脱臭催化剂124、125分别由铂和钯构成,所以可使活化温度低的脱臭催化剂124更迅速地活化发挥脱臭作用。
在烹饪室152内配置了上下2个上加热器156和下加热器157,控制电路133使上述2个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交替地通电,同时最初控制为使上加热器156通电,所以在烹饪室152内产生油烟等之前使脱臭催化剂124活化,能够在产生油烟等的同时发挥脱臭作用。此外,由于在密闭空间126的内部配置了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28,所以可不受烹饪室152内的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的影响,更准确地检测出脱臭催化剂124、125的加温状态。
如果由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128检测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则控制电路133停止向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通电,所以能够防止脱臭催化剂124、125被异常加热。此外,这种情况下,控制电路133还可利用报警显示部139及报警蜂鸣器140将发生的异常情况报警使用者,所以使用者能够对该异常情况的发生进行适当的处理。另外,由于将脱臭催化剂124、125的配置间隔设定为30mm左右,且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两端分别与脱臭催化剂124、125的内面接触配置,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加热脱臭催化剂124、125,充分实现活化。
此外,本实施例形成了利用冷却风扇118a从感应加热烹饪器101的本体103的背面侧吸入外部气体,经由配置于本体103内部的水平管道120,从烧烤炉装置107的前方侧将其导入烹饪室152内部的构成。因此,从背面侧吸入的外部气体在经由烹饪器103的内部温度有一定程度上升的阶段被导入烹饪室152内,这样能够缩小其与隔着门151的外部气体的温差,可抑制门151内面侧的结露的发生。
(实施例A2、A3)
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A2及A3,仅分别显示排气管道121部分。该实施例A2、A3都是排气管道121内部的脱臭催化剂124、125及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配置与实施例A1有所不同的例子。即,图8所示的实施例A2中,脱臭催化剂124、125的配置间隔比实施例A1的略大,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后端以不与脱臭催化剂125接触的状态被配置。
此外,图9所示的实施例A3中,脱臭催化剂124、125的配置间隔比实施例A1的要窄一些,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127的两端都与脱臭催化剂124、125接触而配置。
以上构成的实施例A2或A3都能够获得与实施例A1基本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是以下的变形例。
图6的流程图中,如果在步骤S10判断为“否”,也可以在完成步骤S12后返回步骤S6,在停止脱臭的状态下继续加热烹饪。这种情况下,如果接着在步骤S6判断为“否”,则跳过步骤S9以后的处理返回步骤S6。
脱臭催化剂124、125分别为铂和钯都仅是一个例子而已,只要前者是活化温度相对较低的材料,后者是活化温度相对较高的材料,可使用任意的材质。
脱臭催化剂可多个设置。这种情况下,多个脱臭催化剂的配置间隔可适当地设定在大于等于7mm小于等于50mm的范围内。即,作为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使用的铠装加热器等的最小径为7mm左右。此外,从利用脱臭催化剂活化加热器进行脱臭催化剂的加热的效率及实际的配置间隔的限制考虑,该间隔最好小于等于50mm。
构成烹饪加热器的上加热器156、下加热器157可同时通电。
此外,步骤S13中的报警动作可以仅由报警显示部139及报警蜂鸣器140中中的任一方进行。或者也可以删除步骤S13本身。
脱臭催化剂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密闭空间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串联配列的构成。
将外部气体导入烧烤炉装置107时不限于通过冷却风扇118a完成,也可以另外设置烧烤炉装置107专用的冷却风扇。
不限于嵌入式,也可以用于固定式的感应加热烹饪器。
另外,不限于组装于感应加热烹饪器101,也可用于单一的烧烤炉装置。
(实施例B1)
以下,参照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B1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除排气管道之外的构成部分与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A1的构成相同或相似。因此,对图10和图11中的与图1~图6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以下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10所示的烹饪室201的后板部201c的上部形成了排气口220以替代前述排气口210,与其连接设置了排气管道221以替代前述排气管道211。该排气管道221通过弯曲并接合金属板而形成为例如具有水平状的横延伸部221a和例如具有垂直状的纵延伸部221b的样子,该横延伸部221a的与纵延伸部221b侧相反侧的端部与排气口220接合,纵延伸部221b成为连接出口的出口侧。此外,在纵延伸部221b的垂直下底部形成了异物滞留用凹部222。
如图11所示,在上述排气管道221、特别是其横延伸部221a的中间部的上壁部形成了矩形的开口部223,在该开口部223的烹饪室201侧和与其相反侧的两侧分别形成了螺纹孔224。此外,在横延伸部221a的中间部的一方的侧壁部形成了U字型的端子口225与开口部223连接。
对应于此,图11中,在开口部223的上方图示的脱臭催化剂226例如由钯形成,成形为矩形的板状。此外,加热器227例如由铠装线形成,弯曲成形为横向的U字型,在两端部分别具有端子227a。另外,单元本体(unit body)228通过将金属板折曲为向上的コ字型而形成,在其一方的侧壁部228a形成上下2个端子插孔229,在该端子插孔229中分别插入固定了上述加热器227的端子227a,用于对加热器227的支承。
单元本体228中,在作为周边部的底部和另一方的侧壁部228b的内面部分别配置了隔热材料230、231。这些隔热材料230、231例如由陶瓷制纤维形成,成形为矩形的板状,具有弹性。使脱臭催化剂226与隔热材料230、231的内面相接,该脱臭催化剂226被夹设于单元本体228的两侧壁部228a和228b之间,特别是被夹设于与烹饪室201侧相反侧的端缘部,因此,脱臭催化剂226的底边部与底部的隔热材料230相接,一方的侧边部与一方的侧壁部228a的内面部相接,另一方的侧边部与侧部的隔热材料231相接,被这些隔热材料230、231弹性支承。此外,232表示单元本体228的弯曲端缘部,233与该弯曲端缘部232一起表示用于脱臭催化剂226的固定的单元本体228的切起部。
这样,加热器227和脱臭催化剂226通过单元本体228被单元化,234表示该单元的整体。该单元234从前述排气管道221的上方经过开口部223被收纳装载于排气管道221、特别是其横延伸部221a的内部(参考图10),其装载状态中,加热器227位于烹饪室201侧,脱臭催化剂226位于烹饪室201侧的相反侧。又,前述端子口225中嵌入了从单元本体228突出的加热器227的端子227a。
此外,在单元234的上方配设隔热材料235,该隔热材料235例如也可以由陶瓷制的纤维形成,它被成形为矩形的板状,具有弹性。另外,在该隔热材料235的上方具有单元盖236,利用该单元盖236将隔热材料235压在脱臭催化剂226及隔热材料231的上边部,该状态下,分别从单元盖236所具备的螺纹孔237向前述排气管道221的螺纹孔224插入螺钉238进行固定,藉此将单元盖236安装于排气管道221,盖住开口部223。其结果是,脱臭催化剂226被隔热材料235弹性支承。
如果以该装载状态从排气管道221的上方卸下单元盖236,除下隔热材料235,通过开口部223拿起单元234就可将单元234取出,所以,单元234可以从排气管道221的上方装载和拆卸。
图12为表示加热烹饪时的控制情况的时序图,使上加热器205和下加热器203交替放热,活化脱臭催化剂226的加热器227连续放热。
如上所述,本构成中在排气管道221中设置了开口部223,将脱臭催化剂226和使其活化的加热器227单元234化,该单元234能够从上述开口部223装载于排气管道221的内部或从其中拆卸下来,这样就不用象以往那样需拆卸大部分的排气管道221才能进行脱臭催化剂226的替换,只要从开口部223取出放入就可以容易地进行进行替换。而且,活化脱臭催化剂226的加热器227由于以单元234的形式与脱臭催化剂226一起被取出和放入,所以它们的位置关系不会因取出和放入而发生变化。因此,利用加热器227的脱臭催化剂226的活化度不会发生变化,脱臭催化剂226的脱臭、除烟性能也不会下降。
此外,本构成中,排气管道221具有横延伸部221a和纵延伸部221b,单元234装载于该横延伸部221a。藉此,在排气管道221中,异物从前端的出口落入纵延伸部221b,在横延伸部221a中无异物落入,因此可使单元234中无异物悬挂,这样就不会发生脱臭催化剂226的脱臭、除烟性能因有异物悬挂而下降的现象。
另外,在排气管道221的纵延伸部221b的垂直下底部形成了异物滞留用凹部222,利用该凹部222能够将落入该纵延伸部221b的异物滞留于纵延伸部221b的垂直下底部,防止异物向横延伸部221a的转移,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异物在单元234中的悬挂,也能够进一步确保不会发生脱臭催化剂226的脱臭、除烟性能因有异物悬挂而下降的现象。
另外,本构成中,单元234可以从排气管道221的上方装载和卸下,因此,与从侧方或下方进行单元234的装载和卸下的情况相比,操作变得更容易。
此外,本构成中,在单元234的周边部具有隔热材料230、231,这样能够使加热器227的热量有效地传递至脱臭催化剂226,使脱臭催化剂226的活化可有效地进行,且能够减少对单元234以外的部分的热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下,隔热材料230、231具有弹性,弹性支承脱臭催化剂226。藉此,能够切实地支承脱臭催化剂226,同时可确保脱臭催化剂226周围的密封性,最大限度地防止来自烹饪室201的排气漏出,使其与脱臭催化剂226接触,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脱臭催化剂226的脱臭、除烟性能。
对应于此,图13及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B2和实施例B3,对与实施例B1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实施例B2)
图13所示的实施例B2中,替代上述单元234的单元241由1个加热器242,以及夹住该加热器242、分别位于烹饪室201侧和其相反侧的位置的2个脱臭催化剂243、244构成。这样,在利用烹饪室201侧的脱臭催化剂243除去来自烹饪室201的排气中所含的异臭后,可进一步利用脱臭催化剂244进行去除,所以能够获得更佳的脱臭、除烟效果。
又,使多个(2个)脱臭催化剂243、244活化只需1个加热器242,所以比较经济。
另外,这种情况下,以加热器242为界的烹饪室201侧的脱臭催化剂243例如由铂形成,经由加热器242排气温度升高的排气管道221出口侧的脱臭催化剂244由活化温度比烹饪室201侧的脱臭催化剂243高的钯形成。藉此能够有效地实现2个脱臭催化剂243、244的活化。
这种情况下,在单元241中未设置前述单元盖236,利用上部的隔热材料235堵住排气管道221的开口部223。这样可减少所用零部件的数量,使成本下降。
(实施例B3)
图14所示的实施例B3中,在排气管道221,特别是其横延伸部221a的侧壁部形成了开口部251替代前述开口部223。又,替代前述单元234及前述单元241的单元252中,利用横向的コ字形的单元本体253和端板254,隔着在单元本体253的内周边部加入的横向的コ字形的隔热材料255,对脱臭催化剂226及加热器227进行弹性支承。
该单元252经过上述开口部251被收纳装载于排气管道221,特别是其横延伸部221a的内部,用螺钉256将端板254固定于排气管道221以堵住开口部251。
这样,除了单元252在排气管道221内的装载和卸下方向有所不同以外,能够获得与实施例B1同样的作用效果。
这种情况下的单元252也可采用实施例B2的构成。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图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变化来实施。

Claims (8)

1.一种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收纳被烹饪物并进行加热烹饪的烹饪室、和将该烹饪室内产生的烟排至外部的排气管道而构成的烧烤炉;
配置于前述排气管道的内部的多个脱臭催化剂;
使该多个脱臭催化剂活化的活化加热器;以及
其它电加热装置,
前述多个脱臭催化剂在前述排气管道的内部以构成密闭空间的形态被配置,
前述活化加热器的至少发热部分配置在前述密闭空间的内部,
将从该加热烹饪器的背面侧吸收的外部气体从构成所述烧烤炉的烹饪室内的前方侧导入所述烹饪室内,
导入所述烹饪室内的外部气体是利用配置于本体内部的冷却风扇进行吸气得到的气体,
在与所述烧烤炉的顶板上表面的左右2处的加热部相对的框体的内部,通过线圈支撑构件装配感应加热线圈,
具备包括用于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送风的、在对应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侧开口的透气孔的水平管道,
向所述水平管道内导入由所述冷却风扇吸气得到的外部气体,
经由所述水平管道,再经由形成在框体的左侧壁与用于隔开框体的左侧壁和所述烹饪室的内部隔壁之间的通气路径,通过所述内部隔壁的前端与所述烧烤炉的门之间的间隙,导入所述烹饪室内的外部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脱臭催化剂活化温度各不相同,将活化温度低的脱臭催化剂配置于前述烹饪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脱臭催化剂有2个种类,其中一方是铂,另一方是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烹饪室内配置了上下2个烹饪加热器,最初使这些烹饪加热器中的上加热器被通电,然后再交替通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密闭空间的内部配置了温度检测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活化加热器控制单元,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单元测得的温度是在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时,所述活化加热器控制单元停止向活化加热器的通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报警单元,当利用前述温度检测单元测得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时,所述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操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脱臭催化剂以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50mm的间隔被配置,前述活化加热器与至少一方的前述脱臭催化剂相接配置。
CN2006100048330A 2005-01-13 2006-01-13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3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6330 2005-01-13
JP2005006330A JP4459063B2 (ja) 2005-01-13 2005-01-13 加熱調理器
JP2005006330 2005-01-13
JP2005150017A JP4533798B2 (ja) 2005-05-23 2005-05-23 ロースター
JP2005-150017 2005-05-23
JP2005150017 2005-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3077A CN1803077A (zh) 2006-07-19
CN1803077B true CN1803077B (zh) 2012-11-28

Family

ID=3717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48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3077B (zh) 2005-01-13 2006-01-13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35770B1 (zh)
CN (1) CN1803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7919B1 (ko) * 2018-10-23 2019-06-12 코박스 주식회사 상하 가열 방식의 인덕션레인지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200496000Y1 (ko) * 2021-07-14 2022-10-12 (주)사이이 독립적으로 온도제어가 가능한 이중 열선을 갖는 조리 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20006926B1 (ko) * 1990-12-27 1992-08-22 주식회사 금성사 가스레인지의 가스그릴
KR940007590Y1 (ko) * 1992-09-05 1994-10-22 이헌조 전자레인지의 냄새 탈취장치
KR980008991U (ko) * 1996-07-30 1998-04-30 김광호 그릴레인지의 냉각장치
JP2005052445A (ja) * 2003-08-05 2005-03-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熱調理器
KR200489136Y1 (ko) * 2017-10-11 2019-05-07 (주)현대텍 다기능부를 갖는 고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35770B1 (ko) 2007-07-04
CN1803077A (zh) 2006-07-19
KR20060082812A (ko) 2006-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5747B (zh) 加热烹饪器
JP4654096B2 (ja) 加熱調理器
KR100778577B1 (ko) 가열 조리기
CN102239365B (zh) 具有强制对流冷却的灶具
JP482070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45906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803077B (zh) 烧烤炉及加热烹饪器
JP2008021476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3014239A (ja) 加熱調理器
JP7229797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31195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767182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88914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2031353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413411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1364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525116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9102395A (ja) 加熱調理器
JP410309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12782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08679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928942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195169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2022906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235294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