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2268A -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2268A
CN1802268A CNA038267055A CN03826705A CN1802268A CN 1802268 A CN1802268 A CN 1802268A CN A038267055 A CNA038267055 A CN A038267055A CN 03826705 A CN03826705 A CN 03826705A CN 1802268 A CN1802268 A CN 1802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connection
mentioned
tread strip
connection tread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6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1142C (zh
Inventor
G·施泰因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Publication of CN1802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2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11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11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1Tyres requiring an asymmetric or a special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对充气轮胎(1,101)包括一个前胎(1)和一个后胎(101),所述前胎(1)和后胎(101)分别安装在一辆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上,其中前胎(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a)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所述周向花纹沟(13)在胎(1)的赤道面(X-X)处一个中心区(E)内延伸,上述中心区(E)横跨赤道面(X-X)延伸;b)多个横向花纹沟(14),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4)都具有一个轴向内端(14a),它们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内,并交替式从中心区(E)朝向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的胎肩区(F,G)方向延伸到中心区(E)的外部,上述横向(14)其中至少一部分连接到周向花纹沟(13)上;及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一个区域,所述区域限定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内一个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上述中心区(E)横跨后胎(101)的赤道面(X-X)延伸,并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5%-约30%。这时充气轮胎(1,101)有利的是能改善在干路面和潮湿面上的性能和千米效率及轮胎的附着特性。

Description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 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包括一个前胎和一个后胎的充气轮胎对,上述前胎和后胎分别安装在一辆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上,上述前胎和后胎每个都包括一个接地胎面带(tread band),所述接地胎面带具有多个花纹沟。
先有技术
在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领域,尤其是在用于所谓高性能和重型“运动跑车式”摩托车充气轮胎领域,轮胎制造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改善在潮湿路面上的性能和千米效率(kilometric yield),轮胎的摩损规整性及附着特性,而同时在这些特性之间找到可能最好的折衷方案。
如该技术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这个问题由于这些特性相互矛盾而特别难以解决,因为在潮湿路面上的性能与接地胎面带中存在足够数量花纹沟有很大关系,上述花纹沟能排出轮胎接触地面的区域下存在的水,而千米效率、轮胎的摩损规则性和附着特性相反有利的是通过将花纹沟总数减少到可能最小的程度。
这个本身就已经很难的问题由于在沿着直路段和沿着弯道行驶期间应保证在潮湿路面上的性能而另外进一步变复杂。
发明概述
按照本发明,申请人发觉,改善在潮湿路面上的性能和千米效率、摩托车轮胎的摩损均匀性和牵引特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从总体观点着手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同时考虑前胎和后胎以便找到同时改善它们性能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鉴于这种感觉,申请人发现,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将各有特殊设计特点的胎面花纹的前胎和后胎结合在一起加以解决。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对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其中前胎的接地胎面带包括:
a)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所述周向花纹沟在前胎的赤道面处一个中心区内延伸,上述中心区横跨上述赤道面延伸;
b)多个横向花纹沟,所述横向花纹沟各具有一个轴向内端,该轴向内端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并交替地从上述中心区朝向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的两胎肩区方向延伸到上述中心区外部,上述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些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上;
及其中后胎的接地胎面带包括一个区域,所述区域在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限定一个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上述中心区横跨后胎的赤道面延伸,并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5%-约30%。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接地面或其任何部分的“轴向展宽”用来表示当沿着轮胎的圆周表面测量时,它的宽度延伸尺寸,或者换句话说,它的沿着一个平表面的伸展。
按照本发明,申请人发现,通过在前胎中采用如上所述的接地胎面带设计,所述前胎在沿着直路段和沿着弯道行驶期间达到在接触地面区域之下的排水能力,这样使后胎在一基本上没有水的“轨道”上行进。
这种有利的技术效果可以认为是由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和多个横向花纹沟二者所施加的排水作用,上述周向花纹沟在前胎的赤道面处延伸,而上述横向花纹沟各具有一个轴向内端,该轴向内端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
由于前胎所达到的这种有利的技术效果,所以后胎的接地胎面带可以适当地用来通过提供上述区域优化它的附着性能和耐磨性,上述区域在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限定一个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上述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横跨后胎的赤道面延伸,并具有一规定的轴向展宽。
此外,在前胎赤道面处延伸的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在轮胎行驶期间还起一种铰接元件的作用,因而得到增加前胎行驶稳定性的另外有利的技术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对与先有技术使用相同类型的轮胎相比,得到下列重要优点:
a)改善前胎排除轮胎接触地面区域下方存在的水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控制任何浮滑现象;
b)改善前胎在直路段上的行驶稳定性;
c)改善后胎的附着性能;
d)改善了后胎的磨损均匀性,同时消除了接地胎面带橡胶部分不规则和不均匀磨损的那些现象,所述现象在该技术称为“轮胎崩花”;
e)改善了后胎的耐磨性,并与之一道改善了轮胎的千米效率。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前胎接地胎面带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前胎的排水能力可以通过提供合适数量的槽向花纹沟增加,上述各横向花纹沟具有一轴向内端,所述轴向内端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上述的中心区用来排出接地胎面带的接地区下方存在的水使水远离。
优选的是和为了优化前胎的排水能力,前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具有一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0%之间。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利用术语接地胎面带或其任何部分的“阴纹比”来表示由接地胎面带或其任何部分中存在的花纹沟所占据的面积与接地胎面带或其任何部分总面积之间的比值。
按照本发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前胎的接地胎面带还包括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所述中间侧区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和胎肩区之间,上述中间侧区具有一特定的宽度和一特定的阴纹比。
有利的是,当轮胎沿着弯道行驶时,亦即当轮胎倾斜以便提供为平衡离心力所必需的弯度推力时,这些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进一步增加前胎的排水能力。
按照这个优选实施例,每个上述中间侧区都具有一个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约35%,和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5%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基本上是曲线,以便尽可能多地符合所谓的接地胎面带摩损波形。
花纹沟的这种构造有利的是能减少接地胎面带的摩损和改善摩损均匀性,并且还有助于在车辆行驶期间轮胎的噪音。
另外,优选的是,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与前胎的行驶方向一起限定一个角度为约30°和约60°,而还更优选的是,角度为约40°-约50°。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有由前胎中花纹沟与其行驶行向所限定的角度,当在花纹沟的上游测量时,都打算是由下述情况限定:
a)在花纹沟和圆周线之间交点处与花纹沟的切线,上述圆周线将由前胎赤道面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的每一半部分再等分,与
b)前胎的行驶方向。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利用术语“上游”和“下游”上表示—相对于花纹沟的位置—在轮胎滚动期间分别在花纹沟之前和之后接地胎面带压住地面或者与地面接触的那些部分。
可以达到在制动期间显著增加前胎的排水能力,从而改善了轮胎的制动性能,减少了摩托车的制动距离。
优选的是,仅是为了更好的遵循上述摩损波形,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具有一个曲率中心,所述曲率中心位于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处横向花纹沟的上游,上述中心区的外部。
在这些中间侧区中,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优选的是具有一曲率半径,当从沿着圆周线定位的曲率中心测量时,上述曲率半径为约40-约200mm,更优选的是为约60-约120mm,上述圆周线将由前胎赤道面所限定的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这样,可以看出,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的排水效果有利的是可以优化,而同时保持上述接地胎面带的磨损减少和摩损均匀性改善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减少在车辆行驶期间轮胎的噪音。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些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上。
这样,可以看出,有利的是可以优化上述中心区内前胎接地胎面带的排水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在圆周上沿着接地胎面带呈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上述轴向上相对的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花纹沟。
优选的是,上述横向花纹沟轴向上相对的组在圆周上交错。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通过采用这种优选的花纹沟配置,可以有利地优化前胎接地胎面带的排水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前胎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花纹沟,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花纹沟在接地胎面带中轮胎赤道面两边上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组之间形成。
有利的是,这个附加的圆周上“中间”横向花纹沟实施有利的双重功能,即通过帮助达到由各花纹沟所占据的区域与接地胎面带橡胶部分所占据的区域之间合适的平衡,增加接地胎面带的排水能力,而同时优化其摩损规则性。
按照这个实施例,这个附加的圆周上“中间”花纹沟优选的是具有一个轴向上的内端,所述轴向内端基本上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和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之间的边界处。
由于优选的配置,所以当轮胎沿着一个弯道行驶时,可以有利地进一步增加接地胎面带的排水能力。
另外,优选的是,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各横向花纹沟基本上是相互平行。
花纹沟的这种构造,有利的是能减少接地胎面带的磨损,并有助于减少车辆行驶期间的轮胎噪音和减少行驶期间开始的不希望有的振动。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至少一个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周向花纹沟在轴向上用一基本上是蜿蜒的型式跨过前胎的赤道面。
更具体地说,上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优选的是包括多个曲线分段,上述多个曲线分段具有各自的圆周上交错式曲率中心,所述曲率中心位于前胎赤道面的相对两侧处。
有利的是,周向花纹沟的这种几何构造当沿着不平的路面,尤其是沿着具有纵向沟道的路面,如美国在路面中所形成的所谓“雨水沟”或者当清除沥青表面用于更换的道路中可能形成的那些沟道的路面行驶时,能增加前胎的行驶稳定性。
优选的是,上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的各曲线分段具有一曲率半径为约40-约200mm,而优选的是约60-约120mm,以便有利地优化前胎的行驶稳定性。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胎具有一比前胎低的曲率比。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曲率比”是用来表示胎冠距通过接地胎面带轴向上两相对端或者接地胎面带“曲面”的线的高度,与上述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端之间距离二者之间的比值,上述线是在赤道面处测量。
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后胎的接地胎面带包括多个横向花纹沟,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交替地从中心区朝向轴向上相对的两胎肩区方向延伸到上述中心区外部。
由于这种附加的特点,有利地是它能有利地达到合适的后胎排水能力,而同时沿着弯道行驶有益于在潮湿路面上轮胎对的总体性能。
实际上,在深度转弯期间,后胎可能部分地或完全脱离前胎的“轨道”,因此失去在基本上没有水的路面上行驶的上述优点。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上存在的各横向花纹沟还在极端性能条件下给上述轮胎提供排水能力。
优选的是,后胎的接地胎面带还包括若干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与上述胎肩区之间,每个中间侧区都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35%,和阴纹比是在约10%和约30%之间。
这样,有利的是当用与前胎相同的方式沿着弯道行驶时优化后胎的排水能力。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基本上是曲线,以便尽可能多地符合所谓的接地胎面带摩损波形。
实际上,花纹沟的这种构造有利的是能减少接地胎面带的摩损,改善摩损均匀性,并有助于在车辆行驶期间减少轮胎噪音。
优选的是,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与后胎的行驶方向一起形成一个角度为约30°-约60°,而更优选的是,角度为约40°-约50°,因而达到在制动期间显著增加倾斜式后胎排水能力的有利技术效果,随之改善轮胎的制动性能和减少摩托车的制动距离。
在下面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有由后胎中花纹沟与其行驶方向所限定的角度当从花纹沟的下游测量时都用下述方法限定:
a)花纹沟与圆周线之间交点处与花纹构的切线,与b)后胎的行驶方向,上述圆周线将由后胎赤道面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每一个一半部分等分。
优选的是,正是为了更好的遵循上述摩损波形,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具有一曲率中心,所述曲率中心位于接地胎面带相对的中间侧区处横向花纹沟的上游,上述中心区的外部。
在这些中间侧区中,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具有一曲率半径,当从沿着一圆周线的曲率中心测量时,所述曲率半径为约60-约240mm,更优选的是,为约80-约160mm,上述圆周线将由后胎赤道面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这样,可以看出,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排水效果可以有利地优化,而同时保持上述接地胎面带摩损减少、摩损均匀性改善及在车辆行驶期间噪音减少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在圆周上成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上述轴向上相对的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花纹沟。
优选的是,上述横向花纹沟的轴向上相对的组在圆周上交错。
可以看出,通过采用这种优选的花纹沟配置,可以有利地优化后胎接地胎面带的排水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胎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花纹沟,所述至少一个横向花纹沟在接地胎面带中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上并在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组之间形成。
正好用与前胎相同的方式,这个附加的圆周上“中间”横向花纹沟执行双重功能,即增加接地胎面带的排水功能,尤其是当后胎沿着弯道行驶时,而同时通过帮助达到由花纹沟所占据的区域与由接地胎面带橡胶部分所占据的区域之间合适的平衡优化其摩损规则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若干横向花纹沟基本上相互平行。
实际上,花纹沟的这种构造,能有利地减少接地胎面带的摩损,并在车辆行驶期间有助于减少轮胎噪音。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些在圆周上通过桥接花纹沟互连。
这样,它有利的是能在摩托车沿着弯道行驶时增加后胎的排水能力,这是摩托车湿夹紧性能的一个特别关键的条件,因为后胎由于赋予前胎的滑移角而不完全与前胎对准。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些具有一渐细末端部分,所述渐细末端部分具有一宽度朝后胎赤道面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所附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摩托车,所述摩托车装备一个前胎和一个后胎,所述前胎和后胎如上所述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改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上述摩托车装备有如所附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一个前胎和一个后胎。
这种方法尤其是包括以下步骤:
a)增加前胎在其中心区内接触地面区域下的排水能力,上述中心区横跨前胎的赤道面延伸;
b)通过在接地胎面带中心区内提供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增加后胎的附着能力,上述中心区横跨后胎的赤道面延伸。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a)通过使前胎具有多个横向花纹沟完成,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都具有一个轴向内端,该轴向内端位于上述前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并且交替地从上述中心区朝向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的胎肩方向延伸到上述前胎中心区外部。
优选的是,步骤a)通过在前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提供一个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0%之间完成,上述中心区具有一宽度为上述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优选的是,步骤a)通过提供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完成,所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在前胎的赤道面处延伸,而还更优选的是,上述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些连接到这个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上。
这样,它有利地能在摩托车沿着直路段和沿着弯道行驶时,优化前胎在其接触地面区域下的排水能力。
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方法包括通过提供多个横向花纹沟进一步增加前胎排水能力的步骤,上述多个横向花纹沟在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内限定一个阴纹化是在约15%和约35%之间,上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区位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和上述胎肩区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都具有一个宽度为前胎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约35%。
优选的是,上述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与前胎的行驶方向一起形成一个角度为约30°-约60°,而更优选的是为约40°-约50°。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方法还包括通过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提供多个横向花纹沟提高后胎在其沿着弯道行驶时排水能力的步骤,上述多个横向花纹沟都具有一个轴向内端,该轴上内端位于后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内,并交替地从中心区朝向轴向上相对的胎肩区方向延伸到上述中心区外部。
优选的是,上述多个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在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内限定一个阴纹比是在约10%和约30%之间,上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位于后胎接地胎面带的中心区与上述胎肩区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都具有一宽度为后胎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约35%。
另外,优选的是,在后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与后胎的行驶方向一起限定一个角度为约30°-约60°,而更优选的是约40°-约50°。
另一些特点和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按照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实施例说明将更显而易见,上述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表示提供。
附图说明
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一对摩托车轮胎的前胎沿着图2的线I-I所作的剖视图;
图2示出图1的前胎一部分接地胎面带平面展开图;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所述一对摩托车轮胎的后胎沿着图4的线III-III所作的剖视图;
图4示出图3的后胎一部分接地胎面带平面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按照本发明所述一对摩托车轮胎的前胎用标号1表示。
如已知的,为了使车辆有良好的方向稳定性和良好的可控制性,前胎必需有合适的比后胎宽度减小的截面,这样导致需要前胎有一特殊的横向曲率。
这种横向曲率的大小由距离 ht和距离 wt之间特定的比值限定,上述距离 ht是从通过接地胎面带轴向上相对的两端C1的线b-b沿着胎面轮周赤道面X-X测得,而上述距离 wt是沿着轮胎在上述两个轴向上相对的两端 c1的弦测得。
如果轴向上相对的接地胎面带两端例如由于没有精确的基准如图1中用 c1表示的拐角,而不能方便确定,则这个最大弦的值可以假定为距离 wt
如上所述,这个比值叫做轮胎的曲率比。
用于机动车前胎的曲率比通常大于0.3,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大于相应后胎101的曲率比,所述后胎101在图3中示出,并在后面说明。
前胎1包括一个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2具有一个中心轮周部分3,该中心轮周部分3包括至少一个子午线胎体帘布层4,所述子午线胎体帘布层4限定两个侧壁,两个侧壁的相对侧边缘4a绕各自的环形加强结构5向外翻,上述加强结构5通常称之为“胎圈芯”。
在胎圈芯5的外周边缘上,施加一种弹性填料6,所述弹性填料6充填在胎体帘布层4与相应的胎体帘布层4相应的翻转侧边缘4a之间所限定的空间。
一带结构8与所述胎体结构2同轴线地相连,该带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含有加强元件的层8a。
带式结构8可以由一个单层8a构成,在该单层中将帘线9从胎体结构2的一端到另一端螺旋式缠绕在中间轮周部分3上。
按照这种配置,帘线9形成多个圆周线圈9a,所述圆周线圈9a基本上按照前胎1的滚动方向取向,所述滚动方向通常叫做它的位置与轮胎的赤道面X-X成“零度”。
上述帘线9可以是纺织帘线或金属帘线。优选的是上述帘线是钢制成的帘线,上述钢具有这种性能,亦即在应力变形图中,在载荷低于抗拉强度5%情况下,帘线具有百分延伸率超过0.4%,更优选的是在0.5和4%之间。优选的是上述帘线用高碳钢丝(HT),亦即含碳量大于0.9%的钢丝制造。
如果采用纺织帘线,则上述帘线可以用合成纤维如尼龙、人造丝、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造,优选的是用高模量合成纤维,尤其是芳酰胺纤维(例如,Kevlar纤维)制造。可供选择地,可以应用混合帘线,所述混合帘线包括至少一种低模量线(例如,一种尼龙线或人造丝线)与至少一种高模量线(例如,Kevlar)互相盘绕。
至于带结构8的可能可供选择的构造,不同的实施例也许是可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个例要求选定最合适的一种结构。
因此,例如,带结构8可以另外包括—如图1所示—一个径向内层8b,所述径向内层8b包括两个涂橡胶织物条10,11,所述涂橡胶织物条10,11具有加强元件—例如加强帘线—加到弹性基体中,上述加强元件在两个织物条中按照两个优选方向相互交叉取向,并且优选的是相对于赤道面X-X对称倾斜。
轮胎1通过接地胎面带12接触地面,上述接地胎面带用已知的方式加到上述带结构8上。
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前胎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
a)周向花纹沟13,所述13在横跨赤道面X-X延伸的一个中心区E内于前胎1的赤道面X-X处延伸;及
b)多个横向花纹沟14,所述横向花纹沟14具有一轴向内端14a,上述轴向内端14a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内,并交替地从中心区E朝接地胎面带12的轴向上相反的胎肩区G,F方向延伸到中心区E外部。
上述周向花纹沟13和横向花纹沟14在接地胎面带12中限定形成多个橡胶部分,上述多个橡胶部分全都用标号15表示,它们基本上朝轮胎行驶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上述轮胎行驶方向在图2中用箭头RD表示。
优选的是,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横跨前胎1的赤道面X-X延伸,并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还更优选的是,中心区E横跨前胎1的赤道面X-X延伸,并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5%-约25%。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及为了增加前胎1的排水能力,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具有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0%之间,还更优选的是在约20%和约25%之间。
最优选的是,前胎1的接地胎面带还包括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所述中间侧区C,D位于中心区E和上述胎肩区F,G之间,并且每个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展宽的约15%-约35%,及阴纹比是在约10%和约30%之间。
最优选的是,中间侧区C,D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约25%之间,及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25%之间。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基本上是曲线,以便尽可能多地符合所谓的接地胎面带摩损波形。
优选的是,横向花纹沟14与前胎1的行驶方向RD一起形成一个角度α为约30°-约60°,而更优选的是约40°-约50°,上述前胎1的行驶方向RD与前胎1的赤道面X-X平行。
如上所述,这个角度α由在横向花纹沟14与圆周线L之间交点处与横向花纹沟14的切线与前胎1的行驶方向一起限定,上述圆周线L将由前胎赤道面X-X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12的每一半部分等分,如在横向花纹沟14的上游所测得的(见图2)。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横向花纹沟14具有曲率半径R1,当从沿着上述中心线L定位的曲率中心CC测量时,上述曲率半径R1为约40-约200mm,而更优选的是,约60-约120mm。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部分横向花纹沟14连接到周向花纹沟13上。
另外,优选的是,在前胎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是在圆周上沿着接地胎面带12成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上述轴向上相对组包括两个横向花纹沟,在所示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横向花纹沟二者都连接到周向花纹沟13上。
另外,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轴向上相对的横向花纹沟14组在圆周上交错,而同时接地胎面带12还包括一个横向花纹沟16,所述横向花纹沟16在前胎1赤道面X-X的两侧上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14组之间形成。
优选的是,这个附加的圆周上“中间”横向花纹沟16优选的是具有一个轴向内端16a,所述轴向内端16a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与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之间的边界处。
优选的是,在前胎1的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所有横向花纹沟14,16还基本上相互平行。
此外,周向花纹沟13用一种基本上是卷绕的型式跨过前胎1的赤道面X-X,并且优选的是包括多个曲线分段13a,13b,所述曲线分段13a,13b具有各自的圆周上交错的曲率中心C,D,所述曲率中心C,D位于前胎赤道面X-X的两相对侧处。
优选的是,各曲线分段13a,13b具有一曲率半径R2为约40-约300mm,而还更优选的是为约60-约180mm。
参见图3和4,现在将说明按照本发明所述形成轮胎对的后胎101。
在下面的说明与图3和4中,后胎101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基本上等效于上述参照图1和2所示的前胎1的那些元件用同样的标号表示,并且不再作进一步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胎101具有一比前胎低的曲率比。
带结构8可以由一个包括帘线9的单层8a构成,上述帘线9形成多个圆周线圈9a,所述圆周线圈9a基本上按照轮胎的滚动方向或者“零度”帘线取向。这些帘线可以与前胎所述的那些帘线类似。
在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一个区域,所述区域在一中心区E内限定形成一个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上述中心区E横跨后胎101的赤道面X-X延伸,并具有一个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5%-约30%。
还更优选的是,中心区E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多个横向花纹沟114,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14交替地从中心区E朝轴向上相对的胎肩区F,G方向延伸到中心区E的外部。
优选的是,至少有一些横向花纹沟114具有一个轴向内端114a,所述内端114a基本上位于中心区E与两轴向上相对的胎面带12中间侧区C,D之间,而上述中间侧区C,D位于中心区E与胎面带12的胎肩区F,G之间。
优选的是,每个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15%-35%,而更优选的是为接地胎面带轴向展宽的约20%-30%,并且阴纹比是在约10%和30%之间,而更优选的是在约15%-25%之间。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若干横向花纹沟114基本上是曲线,以便尽可能多地符合接地胎面带的摩损波形。
优选的是,在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与后胎101的行驶方向RD′一起形成一个角度β为约30°--约60°,而更优选的是角度β为约40°-约50°。
如上所述,这个角度β当从横向花纹沟114的下游测量时(见图4),由在横向花纹沟114与圆周线L′之间交点处对横向花纹沟114的切线,与后胎101行驶方向RD′一起限定,上述圆周线L′将由后胎101赤道面X-X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12的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优选的是,正是为了更好的遵循上述摩损波形,在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具有一曲率中心CC′,所述曲率中心CC′位于接地胎面带12两相对的中间侧区C,D处其上游,上述中心区E外部。
在这种中间侧区C,D中,当从沿着圆周线L′定位的曲率中心CC′测量时,在后胎的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具有一曲率半径R1′为约60-约240mm,而还更优选的是为约80-约160mm,上述圆周线L′将由后胎101赤道面X-X所限定的接地胎面带12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在圆周上呈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每个上述轴向上相对的组都包括3个横向花纹沟114。
优选的是,上述横向花纹沟114的轴向上相对的组在圆周上交错。
另外,优选的是,属于每个上述轴向上相对的横向花纹沟组的3个横向花纹沟其中至少一个具有一轴向内端114b,所述轴向内端114b位于距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与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之间边界处一个预定的距离d。
这样,有利的是能在沿着弯道行驶时改善后胎的潮湿性能。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后胎101还包括多个横向花纹沟116,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16在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114组之间在后胎101赤道面X-X两侧上的接地胎面带12中形成。
优选的是,横向花纹沟116具有一对轴向内端116a,116b,所述一对轴向内端116a,116b基本上位于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与轴向上相对的两中间侧区C,D之间的边界处,而上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与两胎肩区F,G之间。
另外,优选的是,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各横向花纹沟114,116基本上是相互平行。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其中至少一部分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更具体地说,包括在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组中的横向花纹沟114是在圆周上通过桥接花纹沟18互连。
另外,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116其中至少一部分,而优选的是全部都具有一个末端部分或具有一对基本上成渐细的末端部分。换句话说,横向花纹沟114,116的末端部分具有一种V形构造,所述V形构造具有一宽度是朝后胎101的赤道面X-X方向逐渐减小。
按照本发明,装备有如上所述分别安装在其前轮和其后轮上的前胎1和后胎101的摩托车可以有利地达到:在潮湿路面和干路面上与增加千米效率有关的更好性能,这对轮胎的磨损均匀性和附着特性。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改善这种摩托车在潮湿路面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尤其是包括以下步骤:
a)增加前胎1在其接触地面区下横跨前胎1赤道面X-X延伸的中心区E内的排水能力;
b)通过在横跨后胎101赤道面X-X延伸的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内提供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增加后胎101的附着能力。
由申请人进行反复试验证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摩托车轮胎对能以十分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改善在潮湿路面上的性能和千米效率二者、摩托车摩损均匀性和附着特性所提出的问题。
这些结果和尤其是在潮湿路面上性能的改善可以认为十分意外地考虑到它们是通过在后附着轮胎中减少最关键区域,亦即接地胎面带中心区中的花纹沟,亦即通过减少那些结构元件—花纹沟的总数来达到目的,上述花纹沟用来将水排放离开接触地面区域。
显然,为了满足特殊的和可能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发明中加入各种变体和修改,上述变体和修改不管怎样都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

Claims (37)

1.一种充气轮胎(1,101),包括一个前胎(1)和一个后胎(101),它们分别安装在一辆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上,上述前胎(1)和后胎(101)各包括一个接地胎面带(12),所述接地胎面带(12)具有多个花纹沟(13,14,16,18,114,116),其中前胎(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
a)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所述周向花纹沟(13)在前胎(1)的赤道面(X-X)处在一横跨上述赤道面(X-X)延伸的中心区(E)内延伸;
b)多个横向花纹沟(14),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4)都具有一个轴向内端(14a),该轴向内端(14a)位于上述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内,并交替地从上述中心区(E)朝向接地胎面带轴向上两相对的胎肩区(F,G)方向延伸到上述中心区(E)外部,上述横向花纹沟中至少一些被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上;及其中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包括一个在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内限定的基本上是零阴纹比的区域,上述中心区(E)横跨后胎(101)的赤道面(X-X)延伸,并具有一个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5%-约3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前胎(1)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前胎(1)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具有一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0%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前胎(1)的接地胎面带(12)还包括轴向上相对的两中间侧区(C,D),所述中间侧区(C,D)位于中心区(E)与上述两胎肩区(F,G)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5%-约35%,和一个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5%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基本上是曲线。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与前胎(1)的行驶方向(RD)一起形成一个角度为约30°-约60°。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具有一个曲率半径(R1),所述曲率半径(R1)当从沿着圆周线(L)定位的曲率中心(CC)测量时为约40-约200mm,上述圆周线(L)将每个由前胎(1)赤道面(X-X)限定的接地胎面带(12)的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4)是在圆周上沿着接触胎面(12)呈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上述轴向上相对的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花纹沟(14)。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上述轴向上相对的横向花纹沟(14)组在圆周上交错。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前胎(1)还包括至少一个槽向花纹沟(16),所述槽向花纹沟(16)在接地胎面带(12)中前胎(1)赤道面(X-X)的两侧上并且在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14)组之间形成。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各横向花纹沟(14,16)基本上是相互平行。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至少一个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周向花纹沟(13)用一种基本上是卷绕的型式在轴向上跨过前胎(1)的赤道面(X-X)。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包括多个曲线分段(13a,13b),上述多个曲线分段(13a,13b)具有各自的在圆周上交错的曲率中心(CD),所述曲率中心(CD)位于前胎(1)赤道面(X-X)的相对两侧处。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上述曲线分段(13a,13b)具有一曲率半径(R2)为约40-约300mm。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后胎(101)具有一比前胎(1)低的曲率比。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具有多个横向花纹沟(114),所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14)交替地从中心区(E)朝向轴向上相对的两胎肩区(F,G)延伸到上述中心区(E)的外部。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后胎(101)的接地胎面带(12)还包括轴向上相对的两中间侧区(C,D),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和上述两胎肩区(F,G)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5%-35%,和一个阴纹比在约10%和约30%之间。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基本上是曲线。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轮(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上述横向花纹沟(114)与后胎(101)的行驶方向一起形成一个角度(β)为约30°-60°。
20.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具有一个曲率半径(R1′),所述曲率半径(R1′)当从沿着一个圆周线(L′)定位的一个曲率中心(CC′)测量时为约60-约240mm,上述圆周线(L′)将由后胎(101)赤道面(X-X)限定的接地胎面带(12)每个一半部分再等分。
21.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各横向花纹沟(114)是在圆周上沿着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成轴向上相对的组分布,上述轴向上相对的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花纹沟(114)。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上述轴向上相对的横向花纹沟(114)组在圆周上交错。
23.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后胎(101)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花纹沟(116),所述横向花纹沟(116)在接地胎面带(12)中后胎(101)赤道面(X-X)两侧上的上述轴向上相对和圆周上交错的横向花纹沟(114)组之间形成。
24.按照权利要求16-2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上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116)基本上相互平行。
25.按照权利要求16-24其中之一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其中至少一些在圆周上通过桥接花纹沟(18)互连。
26.按照权利要求16-25其中之一所述的一对充气轮胎(1,101),其中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116)至少一些具有一渐细末端部分(114a,116a,116b),所述渐细末端部分(114a,116a,116b)具有一宽度是朝后胎(101)赤道面(X-X)方向逐渐减小。
27.一种摩托车,装备有一个前胎(1)和一个后胎(101),上述前胎(1)和后胎(101)分别安装在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上,其中上述前胎(1)和后胎(101)是按照权利要求1-26所述。
28.一种改善摩托车在潮湿地面和干地面上性能的方法,上述摩托车装备有一个前胎(1)和一个后胎(101),所述前胎(1)和后胎(101)分别安装在摩托车的前轮和后轮上,上述前胎(1)和后胎(101)每个都包括一个接地胎面带(12),所述接地胎面带(12)包括多个花纹沟(14,16,18,114,116),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增加前胎(1)在它接触地面的区域下中心区(E)内的排水能力,上述中心区(E)横跨前胎(1)的赤道面(X-X)延伸;
b)通过在接地胎面带(12)中心区(E)内提供基本上是零的阴纹比增加后胎(101)的附着能力,上述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横跨后胎(101)的赤道面(X-X)延伸。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步骤a)通过使前胎(1)具有多个横向花纹沟(14)来完成,上述横向花纹沟(14)具有轴向内端,该轴向内端位于上述前胎(1)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内,并交替地从上述中心区(E)朝向接地胎面带(12)轴向上相对的两胎肩区(F,G)延伸到上述前胎(1)中心区(E)的外部。
30.按照权利要求28或29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步骤a)通过在前胎(1)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内提供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0%之间完成,上述中心区(E)具有一宽度为上述接地胎面带(12)轴向展宽的约10%-约35%。
31.按照权利要求28或29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步骤a)通过提供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完成,所述周向花纹沟(13)在前胎(1)的赤道面(X-X)处延伸。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横向花纹沟(14)其中至少一些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周向花纹沟(13)上,所述周向花纹沟(13)在前胎(1)的赤道面(X-X)处延伸。
33.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包括提供多个横向花纹沟(14,16)进一步增加前胎(1)排水能力的步骤,上述横向花纹沟(14,16)在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内形成的阴纹比是在约15%和约35%之间,上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位于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和上述胎肩区(F,G)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前胎(1)接地胎面带(12)展宽的约15%-约35%。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横向花纹沟(14,16)与前胎(1)的行驶方向(RD)一起形成一个角度(α)为约30°-约60°。
35.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提供多个横向花纹沟(114)增加后胎(101)排水能力的步骤,上述多个横向花纹沟(114)交替地从中心区(E)朝向轴向上相对的两胎肩区(F,G)延伸到上述后胎(101)中心区(E)的外部。
36.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多个模向花纹沟(114)在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内形成的阴纹比是在约10%和约30%之间,所述轴向上相对的中间侧区(C,D)位于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的中心区(E)和上述胎肩区(F,G)之间,每个上述中间侧区(C,D)都具有一宽度为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展宽的约15%-约35%。
37.按照权利要求35或36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在后胎(101)接地胎面带(12)中所形成的横向花纹沟(114)与后胎(101)的行驶方向(RD′)一起限定一个角度(β)为约30°-约60°。
CNB038267055A 2003-07-04 2003-07-04 充气轮胎对、摩托车及改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11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3/007261 WO2005005169A1 (en) 2003-07-04 2003-07-04 Pair of front and rear pneumatic tires for motorcycles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n both wet and dry ground of a motorcycle equipped with said pai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2268A true CN1802268A (zh) 2006-07-12
CN100491142C CN100491142C (zh) 2009-05-27

Family

ID=3404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6705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1142C (zh) 2003-07-04 2003-07-04 充气轮胎对、摩托车及改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19342A1 (zh)
EP (1) EP1641637B1 (zh)
JP (1) JP4557884B2 (zh)
KR (2) KR100960604B1 (zh)
CN (1) CN100491142C (zh)
AT (1) ATE465029T1 (zh)
AU (1) AU2003249968A1 (zh)
BR (1) BR0318388B1 (zh)
DE (1) DE60332287D1 (zh)
WO (1) WO200500516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3191A (zh) * 2007-11-06 2010-12-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2066134A (zh) * 2008-06-20 2011-05-18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2085775A (zh) * 2009-12-08 2011-06-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2264556A (zh) * 2008-12-24 2011-11-3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轮胎
CN102555680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4010840A (zh) * 2011-12-30 2014-08-2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
CN105579251A (zh) * 2013-09-24 2016-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7405957A (zh) * 2015-03-20 2017-11-28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7878117A (zh) * 2017-11-17 2018-04-06 南港(张家港保税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导向轮胎
CN111183046A (zh) * 2017-08-07 2020-05-1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7711B2 (ja) 2005-05-17 2011-11-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00126645A1 (en) * 2007-04-13 2010-05-27 Samuel Santana Barboza Motorcycle tires and metho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motorcycle tires
EP2307207B1 (en) * 2008-06-20 2012-02-08 Pirelli Tyre S.P.A. Motorcycle tyre
EP2349745B1 (en) * 2008-10-08 2013-02-13 Pirelli Tyre S.p.A. Motorcycle tyre
JP4653831B2 (ja) * 2008-10-28 2011-03-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379351B1 (en) 2008-12-24 2013-10-16 Pirelli Tyre S.p.A. Tyres for motor vehicles
EP2373499B1 (en) 2008-12-24 2013-07-24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s
JP5216620B2 (ja) * 2009-02-10 2013-06-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608724S1 (en) 2009-03-16 2010-01-26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tire tread
IT1395004B1 (it) * 2009-07-28 2012-08-07 Pirelli Coppia di pneumatici per motoveicoli.
JP5629771B2 (ja) * 2009-07-28 2014-11-26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自動車両用タイヤ
JP5475420B2 (ja) 2009-12-04 2014-04-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97503B2 (ja) * 2011-06-13 2013-09-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714998B2 (ja) * 2011-07-14 2015-05-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
JP5433031B2 (ja) * 2012-02-10 2014-03-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019079B2 (ja) * 2014-09-19 2016-11-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487702B2 (ja) * 2015-01-30 2019-03-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78634B2 (ja) * 2015-02-10 2018-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393222B2 (ja) 2015-03-18 2018-09-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ーサイクル用タイヤ
ITUB20154585A1 (it) * 2015-10-12 2017-04-12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motocicli.
ITUB20154793A1 (it) 2015-11-04 2017-05-04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motocicli.
WO2017077419A1 (en) 2015-11-04 2017-05-11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 wheels
CN106314040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动摩托车后轮的轮胎
JP6825309B2 (ja) * 2016-11-04 2021-02-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及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自動三輪車
JP2022113482A (ja) * 2021-01-25 2022-08-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及び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
KR20240049751A (ko) 2022-10-10 2024-04-17 박수영 이륜차용 타이어 패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35597U1 (de) * 1983-12-12 1984-04-12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Vorderradreifen fuer ein motorrad
JPH0520563Y2 (zh) * 1986-01-21 1993-05-27
JPS63116907A (ja) * 1986-11-05 1988-05-2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JPS63315307A (ja) * 1987-06-19 1988-12-23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692201A1 (fr) * 1992-06-11 1993-12-17 Michelin & Cie Train de pneumatiques à sculptures directionnelles.
IT1283351B1 (it) * 1996-07-29 1998-04-17 Pirelli Pneumatico ad elevata curvatura trasversale in particolare per ruote anteriori
EP0861740B1 (en) * 1997-02-27 2004-05-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y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EP0904961A1 (en) * 1997-09-26 1999-03-31 PIRELLI PNEUMATICI S.p.A. High performance tyre for vehicles
JP3836590B2 (ja) * 1998-01-23 2006-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244315B1 (en) * 1998-04-16 2001-06-12 Pirelli Pneumatici S.P.A. Tyre with high transverse curvature coefficient in particular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JP4145397B2 (ja) * 1998-07-28 2008-09-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T1189770E (pt) * 1999-06-30 2004-06-30 Pirelli Pneu de elevado desempenho para um veiculo com motor
JP3887128B2 (ja) * 1999-07-26 2007-02-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前輪用タイヤと後輪用タイヤの組み合わせ
JP3367927B2 (ja) * 2000-01-24 2003-01-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211917A (ja) * 2002-01-18 2003-07-30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94408B2 (ja) * 2003-08-21 2009-07-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05138807A (ja) * 2003-11-10 2005-06-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用タイヤ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3191A (zh) * 2007-11-06 2010-12-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1903191B (zh) * 2007-11-06 2014-03-1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2066134B (zh) * 2008-06-20 2013-12-25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2066134A (zh) * 2008-06-20 2011-05-18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US8997807B2 (en) 2008-12-24 2015-04-07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 vehicles
CN102264556A (zh) * 2008-12-24 2011-11-3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轮胎
CN102264556B (zh) * 2008-12-24 2013-11-1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轮胎
CN102085775B (zh) * 2009-12-08 2015-03-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2085775A (zh) * 2009-12-08 2011-06-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2555680B (zh) * 2010-12-27 2015-10-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2555680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4010840A (zh) * 2011-12-30 2014-08-2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
CN104010840B (zh) * 2011-12-30 2016-09-07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摩托车的充气轮胎
CN105579251A (zh) * 2013-09-24 2016-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5579251B (zh) * 2013-09-24 2018-07-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轮胎
CN107405957A (zh) * 2015-03-20 2017-11-28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07405957B (zh) * 2015-03-20 2020-05-01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轮胎
CN111183046A (zh) * 2017-08-07 2020-05-1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CN111183046B (zh) * 2017-08-07 2022-07-1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CN107878117A (zh) * 2017-11-17 2018-04-06 南港(张家港保税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导向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49968A1 (en) 2005-01-28
WO2005005169A1 (en) 2005-01-20
BR0318388B1 (pt) 2012-09-04
CN100491142C (zh) 2009-05-27
DE60332287D1 (de) 2010-06-02
EP1641637B1 (en) 2010-04-21
KR100960604B1 (ko) 2010-06-07
KR20100042297A (ko) 2010-04-23
EP1641637A1 (en) 2006-04-05
ATE465029T1 (de) 2010-05-15
JP2007506590A (ja) 2007-03-22
US20060219342A1 (en) 2006-10-05
KR101066533B1 (ko) 2011-09-21
JP4557884B2 (ja) 2010-10-06
BR0318388A (pt) 2006-07-25
KR20060034683A (ko) 2006-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2268A (zh)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CN1175984C (zh) 用于汽车的多用途轮胎
US8997807B2 (en) Tyre for motor vehicles
CN103025543B (zh) 用于重型运输车辆的车轮的轮胎
CN1301868C (zh) 充气轮胎
CN1895918A (zh) 充气轮胎
CN1990282A (zh) 载重轮胎
CN1086650C (zh) 特别使用在机动车后轮上的高横向曲率轮胎
JP6081459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EP2459395B1 (en) Motor vehicle tyre
CN1750946A (zh) 子午线轮胎的胎冠增强件
JP6081467B2 (ja) 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550360A (zh) 充气轮胎
CN1769078A (zh) 重载用子午线轮胎
US8881777B2 (en) Tyre for motorcycles
CN1810529A (zh) 漏气保用轮胎
CN107709047A (zh) 充气轮胎
CN1616261A (zh) 用于摩托车后轮的轮胎
CN1771140A (zh) 具有一多层胎面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US9174495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sipes
EP0620131B1 (en) Radial tyre for a motor cycle
CN1990276A (zh) 充气轮胎
JP541051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WO2004014668A1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76001B2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