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556B - 机动车辆轮胎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辆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4556B
CN102264556B CN2008801324871A CN200880132487A CN102264556B CN 102264556 B CN102264556 B CN 102264556B CN 2008801324871 A CN2008801324871 A CN 2008801324871A CN 200880132487 A CN200880132487 A CN 200880132487A CN 102264556 B CN102264556 B CN 102264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ooves
annular side
respect
ti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24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4556A (zh
Inventor
P·米萨尼
M·马里亚尼
A·斯基亚沃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and C SpA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Pneumatic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ublication of CN102264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4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车辆轮胎(1),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后轮的轮胎,所述机动车辆轮胎具有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包括:环形中心部分(A);两个第一环形侧部分(C);和两个第二环形侧部分(B),每个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布置在环形中心部分(A)和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之间。胎面带具有沿着轮胎(1)的圆周方向重复的至少一个模块(T),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模块包括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的多个槽:至少两个第一槽(20),每个所述第一槽都从第二环形侧部分(B)延伸到第一环形侧部分(C);至少两个第二槽(21),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槽(20)间隔开,所述第二槽中的每个仅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和至少两个第三槽(22),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槽(21)与所述第一槽(20)相对的侧部上,所述第三槽(22)中的每个都从第二环形侧部分(B)延伸到第一环形侧部分(C)。

Description

机动车辆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轮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较高的横向曲率的轮胎,从而在机动车辆倾斜转弯时提供充分的与路面接触的接触面。
背景技术
优选地,本发明的轮胎意在于用在“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的后轮中,所述“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即运动型机动车辆,所述运动型机动车辆意在于在市区和/或市区外和/或野外,在机动车道和街道上,在干路面或湿路面上,在动力、舒适度以及行驶里程方面提供较高的性能。
“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典型地具有较大的活塞排量(等于或大于800cm3)和/或较高的功率(等于或大于110HP)。然而,在市场上,已经有活塞排量等于1400cm3且功率等于155HP的机动车辆。
众所周知的是,用于这种机动车辆的后轮的轮胎必须在沿着直道行驶和转弯时确保较高的通用性,从而始终确保在路面上的较高的牵引力和抓地力,以允许最优的动力传递和适当的制动作用,即使在载有两个人的情况下和在任一种路面(干的、湿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沥青路面等)上和/或路线(城市街道、高速公路、具有大量弯道的山路等)上也是如此。
这种轮胎还必须确保舒适性、驾驶稳定性、可控性、方向性、车辆在不同道路上形式的安定性能(road-holding)、高行驶里程和规则的磨损。
众所周知的是,形成在胎面带上的槽的数量、定向、分布和形状如何显著地影响行驶期间轮胎的行为,并且因而该胎面带的特定花纹如何显著地影响行驶期间轮胎的行为。
例如,在湿路面的情况下,上述槽促进轮胎在路面上的抓地力和排水。然而,这些槽弱化胎面带的结构,从而使胎面带更加容易磨损。这些槽也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EP 0 906 836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轮胎,所述轮胎的胎面带包括:中心区,所述中心区跨着轮胎的赤道面;两个胎肩区,所述两个胎肩区布置在相对于中心区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和两个中间区,所述两个中间区中的每个都布置在中心区和相应的胎肩区之间。在胎面带中形成有多个槽,所述多个槽根据以下方向从相对于赤道面的相对的侧部延伸直到胎肩区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即:所述方向在中心区中是基本圆周的方向,所述方向在胎肩区中是基本横向的方向,并且所述方向在中间区中从赤道面开始向外从基本圆周的方向逐渐地变化到基本横向的方向。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形成在轮胎的一个侧部上的槽相对于形成在轮胎的另一个侧部上的对应槽沿着圆周方向交错。
EP 1 884 377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轮胎,所述机动车辆轮胎的胎面带包括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两组曲线槽,这些组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并且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布置在轮胎的两侧上,以便镜像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彼此交错。每组槽都包括彼此基本平行的两个或更多个槽,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槽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了介于5°和85°之间的角。这些槽全部延伸直到胎面带的胎肩区。
本申请人已经研究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轮胎的新的胎面花纹,所述轮胎特别用于“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的后轮。
对于这个问题,本申请人已经注意到,在这样的轮胎中获得所有的上述优选特征是如何特别困难的,这是因为这些特征部分地相互构成反差(contrast)。
例如,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实际上,追求轮胎在牵引力和加速度方面的最优性能与需要获得轮胎在行驶里程和噪音/振动方面的最优性构成反差。同时,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在某种程度上追求轮胎在街道上的最优性能与需要获得轮胎在光滑的、沙质的和/或泥泞的地面上的牵引力、可控性和方向性方面的最优性构成反差。
然而,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在意在于用在“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的后轮中的轮胎中,胎面带的中心区域可以主要用于在所有类型的路面上提供牵引力和加速度并且确保湿路面上的排水,尤其在机动车辆略微倾斜以转过具有较大弯曲半径的弯道时;另一方面,胎肩区域可以主要用于提供横向稳定性、抓地力和可控性,尤其是在从最紧的弯道加速出来期间以及在道路路线上制动期间。
因而,本申请人已经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胎面带花纹,所述特殊的胎面带花纹具有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重复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槽。这些槽中的某些从轮胎的中心区域延伸直到相对的轴向外部环形部分,从而允许排水,并且使轮胎的中心区域具有必要的可动性,以实现轮胎在牵引力和加速度方面的期望的性能。另一方面,其它的槽没有在上述轴向外部部分上延伸,从而使轮胎的胎肩区域具有必要的硬度,并且因而能够实现轮胎在从弯道加速出来期间以及在道路路线上制动时的横向稳定性、抓地力和可控性方面的期望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轮胎,所述机动车辆轮胎具有胎面带,所述胎面带包括:跨着轮胎的赤道面的环形中心部分;相对于环形中心部分布置在轴向相对的侧部上的两个第一环形侧部分;和两个第二环形侧部分,每个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都布置在环形中心部分和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之间,所述胎面带具有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重复的至少一个模块,并且所述模块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槽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上延伸直到达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
-至少两个第二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并且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间隔开,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中的每个槽都仅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上延伸直到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
-至少两个第三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相对的侧部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上以及在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上延伸;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上的延伸部短于所述第一环形侧部分上的延伸部。
在整个说明书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轴向”和/或“轴向地”用于指示与轮胎的赤道面基本垂直的方向,即,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的方向。另一方面,术语“圆周”和/或“沿圆周”用于指示沿着轮胎自身的圆周延伸部与轮胎的赤道面基本平行的方向。
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模块”用于指示胎面带的沿着胎面带自身的整个圆周延伸部接连地等同重复的部分。模块在保持相同的花纹构造的同时可以仍然具有不同的圆周长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上述环形中心部分和上述相对的第二环形侧部分形成轮胎的中心区域,当机动车辆沿着直道行驶或例如在小于30°的外倾角下略微倾斜行驶时,轮胎的所述中心区域将与路面接触。不同地,上述第一侧部分主要限定在轮胎的相应的胎肩区域中,当机动车辆例如在大于30°的外倾角下较大程度地倾斜转弯时,轮胎的相应的胎肩区域将与路面接触。
本申请人已经有利地观察到,上述类型的胎面花纹尤其适用于意欲用在“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的后轮中的轮胎,这是由于这种胎面花纹在沿着直道行驶和转弯时都确保轮胎的较高的通用性,始终确保在所有类型的路面和/或路线上的较高的牵引力和抓地力(grip),同时提供在舒适性、驾驶稳定性、可控性、方向性、车辆在不同道路上形式的安定性能、高行驶里程和规则磨损方面的期望的性能。
特别地,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带在其中心区域处的特殊花纹允许这个区域具有必要的可动性,以在机动车辆沿着直道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实现轮胎在牵引力和加速度方面的期望的性能以及在舒适度方面的期望的性能。同时,本发明的轮胎的相对的胎肩区域处的特殊花纹允许这些区域具有必要的硬度,以在机动车辆较大程度地倾斜转弯时,实现轮胎在横向稳定性、抓地力和可控性方面的期望的性能。此外,所有槽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的倾斜允许在湿路面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排水。第一槽和第三槽延伸直到轮胎的相对的胎肩区域也使这种排水有效。
有利地,本发明的轮胎具有这样的实/空比,即,在轮胎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中心区域处的实/空比大于在轮胎转弯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相对的胎肩区域处的实/空比。因而,确保在轮胎的中心区域中具有期望的结构可动性,并且确保在轮胎的胎肩区域中具有期望的结构刚度。
本发明可以在其优选方面中具有以下优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分别对称地从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轴向相对的侧部延伸。这种对称除了使本发明的轮胎具有的特殊外观之外,还确保轮胎沿着任何转弯方向的行为的一致性。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中的每个槽都在整个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上延伸。这样,增大了轮胎的靠近赤道面的区域处的轮胎的可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在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的驾驶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上延伸了轴向长度不大于所述槽的总轴向长度的20%的部分。
这个特征有助于提高轮胎的在轮胎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区域处的轮胎的可动性。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尤其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中的每个槽都从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延伸直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这样,在湿路面上实现最优的排水。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都从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延伸直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这样,实现了湿路面上的排水的进一步改进。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这有利地有助于在轮胎的在轮胎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中心区域处获得较高的实/空比,并且有助于在轮胎的在机动车辆较大程度地倾斜转弯时将与路面接触的胎肩区域处获得较低的实/空比。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
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中的每个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的一半。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中的每个槽都沿着折线延伸,所述折线包括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不同倾斜的至少两个直线部分。优选地,所述折线包括三个直线部分。
更优选地,上述折线的第一部分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具有第一倾斜角,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具有大于第一部分的倾斜角的倾斜角,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的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具有大于第二部分的倾斜角的倾斜角。本申请人已经注意到这种几何结构允许最优的排水。
优选地,上述折线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在其自由端部部分处是基本三角形形状的。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都沿着折线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槽延伸所沿着的所述折线包括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不同倾斜的至少两个直线部分。优选地,所述折线包括三个直线部分。
更优选地,该折线的第一部分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具有第一倾斜角,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具有大于第一部分的倾斜角的倾斜角,并且相对于第二部分的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具有大于第二部分的倾斜角的倾斜角。这也是为了最优化轮胎的排水。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中的每个槽都由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单个直线部分限定。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中的每个槽都具有相对于相应的第一槽和第三槽中的每个的轴向内部端部部分位于轴向最靠内的位置的轴向内部端部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至少两个第二槽和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对于其圆周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来说都具有从环形中心部分到第一环形侧部分逐渐增大的轴向尺寸。本申请人认为该特征是尤其需要关注的,这是由于该特征允许从轮胎自身的中心区域朝向其胎肩区域然后排出到轮胎外部的最优的排水。
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带的模块T沿圆周延伸了优选地不大于90°的角。
该角优选地不小于25°。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角介于30°和60°之间,更优选地介于40°和50°之间。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模块T还包括位于相对于赤道面X-X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的对称地布置的成对的第四槽、成对的第五槽和成对的第六槽。
优选地,第四槽轴向地与第一槽间隔开,并且第四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基本等于所述第一槽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
优选地,第五槽在相对于第二槽的沿圆周相对的侧部上沿圆周与第一槽间隔开。
优选地,第六槽布置在胎面带的环形侧部分B中。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五槽是基本三角形形状的。
优选地,每个第六槽的圆周延伸部都短于每个第五槽的圆周延伸部的一半。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轮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径向剖视图,其中根据图2的线I-I进行剖切;
-图2示出了图1的轮胎的胎面带的一部分的平面延伸部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总体上用1指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车轮的轮胎。特别地,该轮胎意在于用在“运动旅行”型机动车辆的后轮上。
在轮胎1中,限定了赤道面X-X和转动轴线Z。还限定了圆周方向(在图2中用沿着轮胎的旋转方向定向的箭头R指示)以及与赤道面X-X垂直的轴向方向。
轮胎1包括胎体结构2,所述胎体结构2具有中心胎冠部分16,所述中心胎冠部分16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3,这将在后面更加详细地说明。
胎体结构2优选地在其内壁上覆盖有所谓的“衬里”,所述“衬里”主要由一层不透气的弹性体材料构成,所述一层不透气的弹性体材料适于确保在充气后轮胎自身的密封性。
胎体帘布层3在轴向相对的侧边缘3a处与相应的环形加强结构4接合,所述环形加强结构4意在于将轮胎保持在对应的安装轮辋上。环形加强结构4典型地称为“胎圈芯”。
在胎圈芯4的外部周边边缘上,施加有渐缩的弹性体填充物5,所述渐缩的弹性体填充物5占据限定在胎体帘布层3与胎体帘布层3的相对应的折回来的侧边缘3a之间的空间。
在未示出的可替代实施例中,胎体帘布层的相对的侧边缘在没有折回来的情况下与特定的环形加强结构相联,所述特定的环形加强结构设有两个金属环形插入物。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体材料的填充物可以相对于第一环形插入物布置在轴向外部位置。另一方面,第二环形插入物相对于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布置在轴向外部位置。最后,又一个填充物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插入物的轴向外部位置,并且未必与所述第二环形插入物接触,所述又一个填充物终止环形加强结构的制造。
众所周知,轮胎的包括胎圈芯4和填充物5在内的区域形成所谓的“胎圈”,所述“胎圈”在图1中总体上用15指示,所述“胎圈”意在于将轮胎固定在未示出的对应的安装轮辋上。
在相对于上述的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设置有带束结构6,后面也将更加详细地说明。
在相对于带束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设置有胎面带8,轮胎1通过所述胎面带8与地面接触。
轮胎还可以包括一对侧壁2a,所述一对侧壁2a在赤道面X-X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施加到胎体结构2的侧部。侧壁从胎面带8延伸到轮胎的胎圈15。
本发明的轮胎1的特征在于较高的横向曲率和降低的侧壁。
众所周知,轮胎的横向曲率通过胎面的顶部与穿过胎面的端部O的线b-b之间的在赤道面X-X上测量到的距离ht(图1)与胎面带的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wt之间的比的特定值来限定。如果胎面带的端部不容易识别,例如由于缺乏例如像附图1中用O指示的边缘的精确标识,则距离wt可以确定地假定是轮胎的最大弦的测量值。
上述横向曲率的值称为“曲率比”或者通常称为“胎面弯度(treadcamber)”。
本发明的轮胎1优选地具有大于或等于0.2的曲率比,优选地,所述曲率比大于或等于0.28,例如0.30。这种曲率比在任何情况下都小于或等于0.8,优选地小于或等于0.5。
另一方面,对于侧壁,本发明的轮胎优选地是具有特别低的侧壁的轮胎(图1)。在本说明书中,具有低的侧壁的轮胎指的是这样的轮胎,即,在所述轮胎中,胎面带的顶部和由穿过轮胎的胎圈的基准线1所限定的配合直径之间在赤道面X-X上测量到的高度H与距离ht之间的比小于0.7,更优选地小于0.5,例如等于0.38。
胎体帘布层3优选地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包括与赤道面垂直的、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加强元件(未示出)。
胎体帘布层3中所包括的加强元件优选地包括纺织物帘线,所述纺织物帘线从通常在制造轮胎的胎体时所采用的纺织物帘线中选出,例如尼龙、人造丝、PET、PEN,所述纺织物帘线具有直径介于0.35mm和1.5mm之间的初级线。
带束结构6优选地包括涂胶帘线7,所述涂胶帘线7沿着轴向方向并排并且基本平行地布置在胎体结构2的胎冠部分16上,以形成多个线圈7a。这些线圈基本上根据轮胎的滚动方向定向(典型地,这些线圈具有介于0°和5°之间的角),就线圈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X-X如何布置而言,这种方向通常称为“零度方向”。上述线圈优选地在胎体结构2的整个胎冠部分16上延伸。
优选地,带束结构6包括单条帘线7的绕组或者包括并排布置的帘线的涂胶织物的绕组,所述并排布置的帘线优选地多达五条,这些绕组以螺旋地形式在胎体结构2的胎冠部分16上从一个端部缠绕到另一个端部。
优选地,这些帘线7通过具有高碳含量(HT)的钢丝制成,高炭含量的钢丝也就是碳含量大于0.9%的钢丝。
或者,带束结构6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径向叠置的层,每个所述至少两个径向叠置的层都由通过彼此平行布置的帘线加强的弹性体材料构成。这些层布置成使得第一带束层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地定向,而第二带束层的帘线也倾斜地定向,但是相对于第一层的帘线对称地交叉,以形成所谓的“交叉带束”。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带束结构6的帘线7通常是纺织物帘线,例如由合成纤维制成的纺织物帘线,合成纤维例如是尼龙、人造丝、PEN、PET,优选地,所述纺织物帘线由高模量的合成纤维制成,所述高模量的合成纤维尤其是合成芳族聚酸胺纤维(例如,纤维)。或者,可以使用这样的混合帘线,即,所述混合帘线包括至少一条低模量的线,换言之,所述混合帘线包括至少一条模量不超过15000N/mm2的线(例如,尼龙或人造丝);所述至少一条低模量的线与至少一条高模量的线(例如,
Figure BDA0000070446580000112
)交织,换言之,所述至少一条低模量的线与至少一条模量不小于25000N/mm2的线交织。
优选地,带束结构6包括第一支撑层9,所述第一支撑层9基本由布置在帘线7的层和胎体帘线3之间的弹性体材料片构成,并且线圈7a在所述第一支撑层9上缠绕。所述层9优选地在具有与线圈7a延伸所在的表面基本对应的轴向延伸部的表面上延伸。或者,层9可以在小于线圈7a的延伸部的表面的表面上延伸,例如仅在带束结构6的相对的侧部分上延伸。
在还未示出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带束结构6和胎面带8之间布置有弹性体材料的额外的层。这种额外的层优选地在与带束结构6的延伸部的表面对应的表面上延伸。或者,上述额外的层可以在小于带束结构6的延伸部的表面的表面上延伸,例如仅在带束结构6的相对的侧部分上延伸。
在本发明的轮胎1的优选实施例中,层9和上述额外的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分布在弹性体材料中的短芳族聚酸胺纤维,例如
胎面带8具有胎面花纹,所述胎面花纹通过多样地分布在轮胎的不同区域中的多个槽限定。
如图2中较好地示出的那样,在胎面带8中,能够识别出:跨着赤道面X-X布置的环形中心部分A;两个轴向外部环形侧部分C,所述两个轴向外部环形侧部分C布置在相对于环形中心部分A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和两个环形侧部分B,所述两个环形侧部分B也布置在相对于环形中心部分A的轴向相对的侧部上,每个所述环形侧部分B又布置在环形中心部分A和相应的环形侧部分C之间。
环形中心部分A和环形侧部分B限定在当机动车辆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胎面带8的中心区域M中,而环形侧部分C主要限定在胎面带8的胎肩区域S中,即,限定在所述胎面带8的在机动车辆较大程度地倾斜转弯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那些区域。
环形中心部分A跨着赤道面X-X延伸的轴向延伸部短于或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20%,例如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约10%。
每个环形部分B的轴向延伸部都短于或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20%,例如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约15%。
每个环形部分C的轴向延伸部都短于或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40%,例如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约35%。
参照图2,中心区域M跨着赤道面X-X延伸的轴向延伸部短于或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60%,例如等于胎面带8的轴向延伸部的约40%。当然,胎肩区域S可以具有与图2中所示的轴向延伸部不同的轴向延伸部;例如,在保持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分成环形部分A、B和C的情况下,胎肩区域S的轴向延伸部可以长于或短于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延伸部。换言之,环形侧部分B的轴向外部部分可以是胎面带8的胎肩区域S的一部分,也可以不是胎面带8的胎肩区域S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带8的花纹通过沿着胎面带8的圆周延伸部和轴向延伸部多样地分布的多个槽限定。
这些槽限定了沿着轮胎1的圆周方向以预定节距重复的花纹。图2在模块T处示出了本发明的轮胎1的胎面花纹。
在胎面带8中,模块T包括截然不同的一对槽20、一对槽21和一对槽22,所述一对槽20、一对槽21和一对槽22相对于赤道面X-X在轴向相对的侧部上倾斜地对称布置。这个模块T沿着轮胎1的圆周方向以预定的节距重复。在图2中通过用r指示的虚线限定模块T。
胎面带8的模块T沿圆周延伸了优选地不大于90°且不小于25°的角度。该角度可以例如等于约45°。
随后将在本说明书中提供槽20、21和22的结构细节。
胎面带8的模块T包括一对槽30、一对槽40和一对槽50,所述一对槽30、一对槽40和一对槽50也相对于赤道面X-X在轴向相对的侧部上对称地布置。
随后将在本说明书中提供槽30、40和50的结构细节。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还没有示出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槽20、21、22、30、40和50相对于赤道面X-X不对称地布置,但是它们沿着圆周方向以预定的偏移交错。
下文中,我们将参照胎面带8的相对于赤道面X-X的单个侧部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轮胎1的胎面花纹,但是应当理解,所描述的也适用于胎面带8的另一个侧部。
在模块T中,每个槽20都沿着相应的折线延伸,优选地,所述折线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倾斜的直线部分,更优选地,所述折线具有三个直线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了相应的预定角度。然而,能够提供除了三个以外的其它数量的部分,或者设置仅提供一个曲线部分。
优选地,槽20的第一轴向最靠内的部分20a倾斜了角α1,第二轴向中间部分20b倾斜了大于角α1的角α2,并且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0c倾斜了大于角α2的角α3。角α1优选地介于0°和20°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α1等于约12°。角α2优选地介于15°和35°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α2等于约27°。角α3优选地介于45°和65°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α3等于约53°。
每个槽20都总体上在胎面带8上从相应的环形侧部分B的内部区域开始延伸到相应的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外部部分为止。例如,槽20的总圆周延伸部等于模块T的约80%。
优选地,如图2所示,部分20a在相应的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而部分20b和20c在相应的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
例如,部分20a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0的总圆周延伸部的40%,部分20b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0的总圆周延伸部的55%,并且部分20c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0的总圆周延伸部的20%。
优选地,部分20c在其自由端部部分20d处是基本三角形形状的。
第三槽22沿圆周与槽20间隔开。
每个槽22也都沿着相应的折线延伸,优选地,所述折线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倾斜的直线部分,更优选地,所述折线具有三个直线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了相应的预定角度。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除了三个以外的其它数量的部分,或者甚至仅提供一个曲线部分。
优选地,槽22的第一轴向最靠内的部分22a倾斜了角γ1,槽22的第二轴向中间部分22b倾斜了大于角γ1的角γ2,并且槽22的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2c倾斜了大于角γ2的角γ3。
角γ1优选地介于15°和35°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γ1等于约25°。角γ2优选地介于35°和55°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γ2等于约43°。角γ3优选地介于45°和65°之间,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角γ3等于约57°。
每个槽22总体上在胎面带8上从相应的环形侧部分B的内部区域开始延伸到相应的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外部部分为止。优选地,槽22的总圆周延伸部短于槽20的总圆周延伸部,例如等于模块T的约45%。
优选地,如图2所示,部分22a在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而部分22b和22c在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
例如,部分22a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2的总圆周延伸部的45%,部分22b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2的总圆周延伸部的50%,并且部分22c的圆周延伸部不大于槽22的总圆周延伸部的35%。因而,槽22仅最低程度地在相应的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而是大部分在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
例如,槽22在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了轴向长度不大于槽22的总轴向长度的30%的部分。
第二槽21沿圆周与槽20和22间隔开,并且第二槽21布置在槽20和22之间。第二槽21通过单个直线部分限定,所述单个直线部分优选地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了角β,所述角β的大小介于α1和α2之间。角β优选地介于10°和30°之间。在图2中所示的特定示例中,该角β等于约20°。
然而,能够提供由两个或更多个直线部分所形成的槽21,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直线部分形成折线,或者能够提供由曲线部分所形成的槽21。
每个槽21都仅在相应的环形侧部分B处在胎面带8上沿圆周延伸直到该环形侧部分B的轴向外部部分,因此没有在相应的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优选地,槽21的总圆周延伸部短于槽20的圆周延伸部的三分之一。在图2的示例中,槽21的圆周延伸部等于模块T的约25%。
每个槽21都优选地具有轴向内部端部部分,所述轴向内部端部部分相对于槽20和22的轴向内部端部部分布置在轴向最靠内的位置。
现在我们回到本发明的轮胎1的胎面花纹的槽30、40和50。
槽30轴向地与槽20间隔开,并且槽30的圆周延伸部基本等于槽20的圆周延伸部的一半。
槽30在胎面带8的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并且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了角τ,所述角τ的大小优选地介于15°和35°之间(在图2中所示的特定示例中,角τ等于约25°),并且槽30具有向上折弯的自由端部部分30a,所述向上折弯的自由端部部分30a限定在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处。
槽40在相对于槽21沿圆周相对的侧部上沿圆周与槽20间隔开。槽40具有基本上与槽30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槽40相对于赤道面X-X倾斜了角ω,所述角ω的大小优选地介于30°和50°之间(在图2中所示的特定示例中,角ω等于约41°)。
槽40基本上在胎面带8的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也可以在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了较小尺寸的部分。槽40具有向上折弯的自由端部部分40a,所述向上折弯的自由端部部分40a限定在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处。
另一方面,第六槽50仅在胎面带8的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第六槽50在与槽30相对的侧部上沿圆周与槽40间隔开,并且基本上是三角形形状的,其中三角形的底边面朝赤道面并且倾斜了角δ,所述角δ在图2的示例中是沿着与上述其它槽的所有倾斜角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角δ等于约23°。
槽50的圆周延伸部短于槽30和40的圆周延伸部的一半。
上述全部槽,除了槽50、槽20的三角形自由端部部分、以及槽30和40的向上折弯的自由端部部分以外,都具有从环形中心部分A开始朝向环形侧部分C逐渐增大的轴向尺寸。这个特征与槽的倾斜角的结合以允许在湿路面条件下的有效的排水,由于槽20、22、30和40在轮胎1的相对的胎肩部分S上延伸,使得这种排水更加有效。
此外,上述所有槽具有基本相同的深度,所述深度从环形中心部分A开始朝向环形侧部分C减小。
上述槽中没有一个槽在胎面带8的环形中心部分A上延伸。环形中心部分A因而优选地不具有上述类型的槽。或者,可以在该环形中心部分A中设置深度比上述槽的深度显著更浅的槽。
对于本发明的轮胎1,上述胎面花纹意味着这样的实/空比,即,在轮胎的在机动车辆沿着直道行驶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胎面带的中心区域M处的所述实/空比大于在机动车辆转弯行驶时将与路面接触的相对的胎肩区域S处的所述实/空比。这样,在轮胎的中心区域M中获得了期望的结构可动性(structural mobility),以在机动车辆沿着直道或略微倾斜行驶时实现轮胎在牵引力和加速度以及舒适性方面的期望的性能,并且在轮胎1的胎肩区域S中获得了期望的结构硬度,以在机动车辆较大程度地倾斜转弯时实现在横向稳定性、抓地力和可控性方面的期望的性能。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本发明作出其它修改和变形,以便满足特定的和可能的应用需求,这些变形和修改在任何情况下都通过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覆盖。

Claims (21)

1.一种机动车辆轮胎(1),所述机动车辆轮胎具有胎面带(8),所述胎面带包括:跨着轮胎的赤道面(X-X)的环形中心部分(A);相对于所述环形中心部分(A)布置在轴向相对的侧部上的两个第一环形侧部分(C);和两个第二环形侧部分(B),每个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都布置在所述环形中心部分(A)和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之间,所述胎面带(8)具有沿着所述轮胎的圆周方向重复的至少一个模块(T),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模块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槽(2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相对于所述赤道面(X-X)倾斜,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槽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到达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
-至少两个第二槽(21),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相对于所述赤道面(X-X)倾斜,并且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间隔开,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中的每个都仅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到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B)的轴向外部部分;
-至少两个第三槽(22),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相对于所述赤道面(X-X)倾斜,并且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相对的侧部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并且在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上延伸;所述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的延伸部短于所述第一环形侧部分(C)上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分别对称地从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轴向相对的侧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中的每个都基本在整个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都在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上延伸了轴向长度不大于所述槽(22)的总轴向长度的20%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中的每个都从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延伸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外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都从相应的第二环形侧部分(B)延伸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的轴向外部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中的每个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短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延伸部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中的每个都沿着折线延伸,所述折线包括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不同倾斜的至少两个直线部分(20a,20b,20c)。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折线包括三个直线部分(20a,20b,20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1),其中,第一部分(20a)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具有第一倾斜角(α1),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0a)的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0b)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部分(20a)的倾斜角的倾斜角(α2),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0b)的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0c)具有大于所述轴向最靠外的第二部分(20b)的倾斜角的倾斜角(α3)。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折线的所述至少两个直线部分(20a,20b,20c)的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0c)在其自由端部部分处是基本三角形形状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都沿着折线延伸,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槽中的每个延伸所沿着的所述折线包括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不同倾斜的至少两个直线部分(22a,22b,22c)。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折线包括三个直线部分(22a,22b,22c)。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1),其中,第一部分(22a)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具有第一倾斜角(γ1),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2a)的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2b)具有大于第一部分(22a)的倾斜角的倾斜角(γ2),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2b)的第三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2c)具有大于所述第二轴向最靠外的部分(22b)的倾斜角的倾斜角(γ3)。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中的每个都由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X-X)倾斜的单个直线部分限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槽(21)中的每个都具有相对于相应的第一槽(20)和第三槽(22)中的每个的轴向内部端部部分位于轴向最靠内的位置的轴向内部端部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槽(20)、至少两个第二槽(21)和至少两个第三槽(22)中的每个对于其圆周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来说具有从所述环形中心部分(A)到相应的第一环形侧部分(C)逐渐增大的轴向尺寸。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模块(T)沿圆周延伸了不大于90°的角。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模块(T)沿圆周延伸了不小于25°的角。
CN2008801324871A 2008-12-24 2008-12-24 机动车辆轮胎 Active CN102264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T2008/000799 WO2010073279A1 (en) 2008-12-24 2008-12-24 Tyre for motor vehicl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556A CN102264556A (zh) 2011-11-30
CN102264556B true CN102264556B (zh) 2013-11-13

Family

ID=4100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24871A Active CN102264556B (zh) 2008-12-24 2008-12-24 机动车辆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97807B2 (zh)
EP (1) EP2373498B1 (zh)
JP (1) JP5583691B2 (zh)
CN (1) CN102264556B (zh)
BR (1) BRPI0823374B1 (zh)
WO (1) WO2010073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3499B1 (en) 2008-12-24 2013-07-24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s
JP5804697B2 (ja) * 2010-12-09 2015-11-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858559A (zh) * 2010-03-26 2013-01-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5426447B2 (ja) * 2010-03-2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079841B (zh) 2010-07-02 2015-05-2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5731834B2 (ja) * 2011-01-19 2015-06-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695491B2 (ja) * 2011-05-11 2015-04-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97503B2 (ja) * 2011-06-13 2013-09-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ITRM20110432A1 (it) * 2011-08-09 2013-02-10 Pirelli Pneumatico per motoveicoli.
EP2762332B1 (en) * 2011-09-28 2017-03-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for an auto motorcycle
JP5385998B2 (ja) * 2012-02-03 2014-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839594B2 (ja) * 2012-12-11 2016-01-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767659B2 (ja) * 2013-02-18 2015-08-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890790B2 (ja) * 2013-02-25 2016-03-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BR112017008491B1 (pt) * 2014-12-24 2021-06-22 Pirelli Tyre S.P.A. Pneu de motocicleta.
JP1534040S (zh) * 2015-01-27 2015-09-28
USD777646S1 (en) * 2015-03-03 2017-01-3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 Michelin Tire tread
USD778227S1 (en) * 2015-03-03 2017-02-0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tread
JP6506061B2 (ja) * 2015-03-20 2019-04-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ITUB20154585A1 (it) 2015-10-12 2017-04-12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motocicli.
WO2017077419A1 (en) 2015-11-04 2017-05-11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 wheels
ITUB20154793A1 (it) 2015-11-04 2017-05-04 Pirelli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motocicli.
CN109843607B (zh) * 2016-10-28 2021-08-1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摩托车轮胎
USD848933S1 (en) 2017-09-29 2019-05-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tread
USD885314S1 (en) 2018-05-25 2020-05-2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USD885315S1 (en) 2018-06-01 2020-05-2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ments Michelin Tire
CN108891204A (zh) * 2018-07-25 2018-11-27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钢丝结构防爆摩托车轮胎
BR112021008408A2 (pt) * 2018-11-30 2021-09-14 Pirelli Tyre S.P.A. Pneu de motocicleta
JP7230549B2 (ja) * 2019-02-06 2023-03-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D916650S1 (en) 2019-06-27 2021-04-20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USD911258S1 (en) * 2019-07-10 2021-02-23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USD967750S1 (en) 2020-06-22 2022-10-2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USD967000S1 (en) 2020-06-22 2022-10-18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2268A (zh) * 2003-07-04 2006-07-12 倍耐力轮胎公司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1505A (ja) 1986-11-07 1988-05-25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パタ−ン
JPH0344002A (ja) 1989-07-11 1991-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酸化亜鉛型バリスタ
JP2824672B2 (ja) 1989-08-25 1998-11-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344002U (zh) * 1989-09-09 1991-04-24
JP3839152B2 (ja) 1997-02-27 2006-11-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GB9720914D0 (en) 1997-10-03 1997-12-03 Sumitomo Rubber Ind Tyre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EP0928707B1 (en) 1998-01-07 2003-05-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motorcycle
JP4750240B2 (ja) 1999-09-07 2011-08-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70066B2 (ja) * 2002-11-07 2008-10-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490359S1 (en) * 2003-06-11 2004-05-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JP4817711B2 (ja) 2005-05-17 2011-11-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D553073S1 (en) * 2005-12-01 2007-10-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read portion of a motorcycle tire
JP5013759B2 (ja) 2006-06-15 2012-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EP2155505B1 (en) 2007-04-13 2013-01-09 Pirelli Tyre S.P.A. Motorcycle ti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motorcycle tires
JP5040448B2 (ja) 2007-05-30 2012-10-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599729S1 (en) * 2008-10-08 2009-09-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for motorcycle
EP2373499B1 (en) 2008-12-24 2013-07-24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2268A (zh) * 2003-07-04 2006-07-12 倍耐力轮胎公司 用于摩托车的前和后充气轮胎对及改善装备有上述轮胎对的摩托车在潮湿和干路面上性能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321287A 2006.11.30
JP特开平10-297218A 1998.11.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23374A2 (pt) 2015-06-16
JP2012513928A (ja) 2012-06-21
US8997807B2 (en) 2015-04-07
EP2373498B1 (en) 2013-04-24
US20110253276A1 (en) 2011-10-20
JP5583691B2 (ja) 2014-09-03
WO2010073279A1 (en) 2010-07-01
BRPI0823374B1 (pt) 2020-10-27
EP2373498A1 (en) 2011-10-12
CN102264556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556B (zh) 机动车辆轮胎
CN102264557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2695619B (zh) 摩托车轮胎和成对的摩托车轮胎
CN102470703B (zh) 机动车辆轮胎对
CN102177035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226456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
CN102574428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2066135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2574427B (zh) 机动车轮胎
CN103857540B (zh) 用于摩托车的轮胎
CN102066134B (zh) 摩托车轮胎
JPH03135802A (ja)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470702B (zh) 机动车辆轮胎
CN103717411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6103143B (zh) 充气轮胎
CN113165443B (zh) 摩托车轮胎
CN104487264A (zh) 用于轻便摩托车和/或大型轻便摩托车的轮胎
JP2607261Y2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178429A (ja) タイヤ軸方向に非対称なベルト層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801882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