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0034A - 印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0034A
CN1760034A CNA2005101137040A CN200510113704A CN1760034A CN 1760034 A CN1760034 A CN 1760034A CN A2005101137040 A CNA2005101137040 A CN A2005101137040A CN 200510113704 A CN200510113704 A CN 200510113704A CN 1760034 A CN1760034 A CN 176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ttering
adhesive tape
printing
pattern
sh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13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哲
望月义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0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字装置,在将胶带盒(70)收容于装置主体(1)的收容部(6)并通过热敏头(8)在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时,将所述印字后的印字用胶带(71)用切断机构(17)的固定(17a)和活动刃(17b)切断,而在将光盘(D)收容于装置主体(1)的收容部(6)并通过热敏头(8)印字时,对所述印字后的光盘(D)不运行切断机构(17)。

Description

印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同时,在记录介质等刚体的介质上印字的印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的有在光盘等记录介质的水平面上进行印字的光盘印字用印字装置。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JP2003-721715号公报上公开有在光盘上印字的印字装置。该印字装置具有保持光盘的垫座、和对保持在该垫座的光盘进行印字的打印机构。
所述垫座跨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而被设置为能够移动。所述打印机构具有能够做往复移动的承载体,该承载体配置在装置主体内的规定的位置,设为在收容于装置主体内的垫座上做往复移动。在该承载体上搭载有热敏头的同时,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安装有保持墨带的带盒。还有,在该印字装置中,构成为对保持在配置于装置主体内的底座上的光盘通过搭载在承载体上而做往复运动的热敏头使用墨带进行热转写印字。
另外,以往开始就广泛使用胶带印字用的印字装置,所述胶胶带印字用印字装置用于在印字用胶带上进行印字,并切断该带作成标签。该印字装置,将保持印字用胶带、和墨带的胶带盒装入在装置主体的盒收容部,并搬送印字用胶带的同时,驱动热敏头用墨带在印字用胶带上进行热转写印字,将进行该印字后的印字用胶带从排出口排出到装置主体的同时,通过配备在排出口附近的切割机切断已印字的印字用呆呆而作成标签。这样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印字装置已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JP7-314747号公报等上公开。
然而,人们想在光盘的水平面上印字标题等文字排列的同时,也想在该光盘的收容箱上贴上与光盘的水平面上印字相同的文字排列而进行管理。
在那种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光盘印字用的印字装置在光盘的水平面上印字关于记录在光盘的电子数据的内容的标题等的文字排列,其次在胶带上印字与使用所述光盘印字用的印字装置在光盘的水平面上印字的文字排列相同的文字排列,而作成标签,并将该标签贴在光盘的收容箱。
然而,如上所述,在光盘的水平面上立即印字的另一方面,在贴在收容箱的标签用带上印字的情况下,需要分别使用光盘印字用的印字装置、和胶带印字用打印装置2台打印装置。
另外,不限于联系光盘和其收容箱的情况,也需要单独在光盘的水平面上印字必要的文字排列,或在标签用带上印字的情况多有发生,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准备2台不同类型的印字装置。
因此,本发明人对通过具有单一的热敏头及单一的印字印字机构的1台印字装置就在光盘上印字的同时,在用于作成标签的印字用的上也可以印字的印字装置展开了研究。
然而,在这样的印字装置中,由于具有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功能,因此,具有切断机构,但如果通过共同的印字机构对需要切断的印字用胶带、和切断不可的光盘进行印字,则在光盘上印字时,切断机构运行而导致光盘破损,或将设计为用于片状的印字用胶带的切断的切断机构运行在光盘上就切断机构也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通过单一的印字机构对印字用胶带和刚体的介质的不同的印字对象物进行印字,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后,通过切断机构对印字用胶带的已印字的部分切断的一方面,在所述介质上印字后,使所述切断机构不运行,由此,不存在由于所述切断机构而导致的所述介质的破损且切断机构不发生故障的印字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字装置,是对印字用胶带或刚体的介质不同的印字对象物有选择地印字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在所述印字用胶带或所述介质上印字的单一的印字机构、用于切断通过所述印字机构印字的所述印字用胶带的切断机构、用于检测收容在装置主体的印字对象物的检测机构、和控制所述印字机构及所述切断机构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运行所述印字机构并在所述印字用胶带或所述介质上印字的同时,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检测的印字用胶带或所述介质的检测信息,许可或禁止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
根据该构成的印字装置,对例如,在印字后需要切断的印字用胶带印字的同时切断,另外,对不需要切断的刚体的介质,控制其只进行印字而进行切断,因此,不存在切断刚体的介质而对其造成破损,另外,能够消除由于使对印字用胶带对应设置的切断机构对不应切断的刚体操作,而导致该切断机构发生故障的不妥善的情况。
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设定在所述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第1印字模式或在所述介质上印字的第2印字模式的印字模式设定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印字用胶带时,运行所述印字机构并在所述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同时,运行所述切断机构切断通过所述印字机构印字的所述印字用胶带,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时,运行所述印字机构并在所述介质上印字的同时,进行禁止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的控制。
根据该构成,在设定对印字用胶带印字的第1印字模式,且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印字用胶带时,能够运行印字机构而作成标签,另外,在设定了在刚体上印字的第2印字模式,且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刚体的介质时,能够运行印字机构而进行水平印字的同时,通过禁止切断机构对该刚体的介质运行,不存在切断刚体的介质而将此破损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报告机构,所述报告机构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没有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时、以及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时,报告错误。
根据该构成,在设定第1印字模式,且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印字用胶带时、以及在设定第2印字模式,且通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刚体的介质时,报告错误,因此,能够防止通过不对应印字对象物的印字模式印字而导致的印字失败。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时、以及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时,禁止所述印字机构以及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
根据该构成,在设定第1印字模式,且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印字用胶带时、以及在设定第2印字模式,且通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刚体的介质时,禁止印字机构以及切断机构的运行,因此,能够防止通过不对应印字对象物的印字模式印字而导致的印字失败。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可设定对印字对象物进行切断的第1模式及对印字对象物不进行切断的第2模式的切断模式设定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切断模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时,进行许可所述印字机构及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的控制,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时,许可所述印字机构的运行的一方面,进行禁止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的控制。
根据该构成,设定确定是否切断的切断模式,另一方面,检测作为处理对象物的印字对象物的种类,在检测出处理对象物为不应切断的刚体的介质时,即使设定有进行切断的模式,也只进行印字,而不进行切断,由此,不存在切断刚体的介质而对其造成破损,另外,能够消除由于使对印字用胶带对应设置的切断机构对不应切断的刚体操作,而导致该切断机构发生故障的不妥善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出强制运行所述切断机构的指示的强制运行指示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时,根据所述强制运行指示机构的指示,运行所述切断机构,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时,无论所述强制运行指示机构的指示,都禁止所述切断机构的运行。
根据该构成,即使指示强制运行切断机构,在装置主体收容有刚体的介质的情况下是禁止切断机构的运行,因此,不存在由于不注意而切断记录介质而将其破损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字机构具有热敏头,所述印字用胶带与墨带一同保持在胶带盒并收容在装置主体内的一方面,所述介质与保持墨带的带盒一同收容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印字机构对所述印字用胶带热转写所述墨带的墨水,而对所述介质热转写所述带盒的所述墨带。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本发明的印字装置适用于使用热敏头的热转写印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关合时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盖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开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盖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使用在该印字装置的胶带盒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使用在该印字装置的胶带盒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使用在该印字装置的带盒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使用在该印字装置的带盒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胶带盒收容在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带盒收容在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将光盘收容在该印字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将光盘收容在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将光盘收容在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的初期收容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结束通过该印字装置在光盘上的印字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该印字装置的取出口盖子及防止插入部件的俯视说明图。
图12是示该印字装置的取出口盖子及防止插入部件的侧视说明图。
图13是该印字装置的印字·搬送机构的构成图。
图14是表示该印字·搬送机构的第1阶段运行时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该印字·搬送机构的第2阶段运行时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该印字·搬送机构的第3阶段运行时的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该印字·搬送机构的第4阶段运行时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该印字·搬送机构的滞后齿轮的构成图。
图19A是切断机构的俯视图。
图19B是切断机构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印字装置的电路构成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印字装置的运行的流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印字装置的运行的流程的余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印字装置的运行的流程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操作切割机键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关合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盖子的状态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打开该印字装置的收容部盖子的状态的整体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设置在装置主体的收容部的俯视图。
该印字装置P可以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另外可以在可记录刚体的介质即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CD-RW(Compact DiskReWritable)、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cordable)、DVD-RW(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Writable)等电子数据的记录介质或树脂制的卡片等的表面上印字。
如图1所示,该印刷装置P具有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具有主体箱2和收容部盖子5。该装置主体1的主体箱2的上面设置有键输入部3及显示部4。键输入部3具有用于输入在印字用胶带或光盘上印字的文字排列的数据的文字键、指示开始印字的文字键、在显示部4的显示画面上移动操作光标的光标键、强制运行切断机构的切割机键及所输入的文字排列的编辑处理、各种设定处理、印字处理等所需的各种控制键。显示部4是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自键输入部输入的数据的同时,显示关于印字处理的设定画面或信息等。
另外,装置主体1的主体箱2具有用于收容盒及光盘的单一的收容部6。在收容部6的上面设有用于拆卸盒的开口,该开口部分设为通过设置在主体2的上面的收容部盖子5开合。
在收容部6有选择地收容有图4A、图4B所示的胶带盒70、和图5A、图5B所示的带盒85。胶带盒70和带盒85它们外径形状大致相同,胶带盒70在盒箱73内保持印字用胶带71及墨带72,带盒85在盒箱88内保持墨带87。还有,胶带盒70准备有保持不同尺寸的印字用胶带71的多种胶带盒。
在印字用胶带上印字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将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在刚体的介质即记录介质(光盘D)上印字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将带盒85和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在将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时,如图8中的点划线所示,使作为印字面的水平面A朝向装置主体1的正面侧的同时,使与水平面A相反的侧的数据记录面B朝向装置主体1的背面侧,而竖立光盘D,将该竖立状态下的光盘D从装置主体1按箭头C所示的方向插入并将光盘D配置在图8中的实线所示的装置主体1内的位置。还有,对将光盘D收容在装置主体1的情况在后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所述收容部6设置有印字压板辊7、印字头(热敏头)8及带卷曲轴9。印字压板辊7通过将其旋转轴7a设为垂直方向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框7b,并通过未图示的印字动作用马达驱动旋转。
该印字压板辊7在胶带盒70收容于收容部6时,将被该胶带盒70保持的印字用胶带71及墨带72重叠,并夹在与热敏头8之间搬送,另外,在带盒85及光盘D收容于收容部6时,将墨带87及光盘D重叠,并夹在与热敏头8之间搬送。
在安装框7b以旋转自由的方式设置有辅助辊7c、7d,所述辅助辊7c、7d位于印字压板辊7的两侧附近,并将光盘D沿规定的搬送路线搬送。在搬送光盘D时,印字压板辊7及辅助辊7c、7d,3个辊抵接于光盘D并沿设置在收容部6的规定的搬送路线,将光盘D直线搬送。还有,也可以省去上游侧的辅助辊7c,只保留下游侧的辅助辊7d,由印字压板辊7和下游侧的辅助辊7d,2处保持光盘D。
热敏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头罩8a内,并配置为对向于印字压板辊7。该热敏头8在胶带盒70收容于收容部6时,在印字用胶带71上热转写墨带72的墨水,另外,在带盒85收容于收容部6时,在光盘D上热转写墨带87的墨水。
在该热敏头8设置有对应印字用胶带71及墨带72、87的宽度方向而在垂直方向上排成1列的多个发热元件,该多个发热元件根据印字数据备有选择地发热驱动。带卷曲轴9卷曲使用于印字的胶带盒70的墨带72及带盒85的墨带87而分别回收在盒箱73、88内。
在收容部6设置有与胶带盒70及带盒85卡合,而将这些保持在规定位置的多个保持台10a、10b、10c或卡合部10e。另外,在收容部6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收容胶带盒70,以及所收容的胶带盒70的胶带宽度尺寸的多个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并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收容带盒85的带盒检测开关12。另外,在收容部6设置有用于检测光盘D收容在规定位置的情况,以及指示在光盘D上印字开始位置的盘检测感应器13。可通过该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的检测信息检测作为印字对象物印字用胶带71收容在收容部6的情况,可通过盘检测感应器13检测作为印字对象物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的情况。
另外,在所述收容部6内的底面部分设置有以竖立状态收容在收容部6,且与夹在印字压板辊7和热敏头8之间而被搬送的光盘D的下端部抵接而起到被引导作用的引导部15。该引导部15,如图10A、图10B所示,在收容部6的底面构成具有平坦的引导面15a的槽状,在水平方向上直线状形成以从装置主体2的内部通到外部。夹在印字压板辊7和热敏头8之间而在水平方向上搬送的光盘D以其下端部抵接于所述引导面15a的状态沿引导部15被引导。
引导部15是光盘D的搬送路线,装置主体1的内部侧是该搬送的上游侧,装置主体1的外部侧是下游侧。还有,在引导部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位置,配置有将引导部15夹在中间而对向的印字压板辊7和热敏头8,而该位置就是在印字用胶带71或光盘D上进行印字的印字位置。该引导部15的一部分,即,比光盘D的搬送路线的所述印字位置的附近还下游侧的部分也构成为印字用胶带71的搬送路线。
引导部15的朝向装置主体1的外部的端部构成向装置主体1的主体箱2部分的侧部开口的开口部16。该开口部16作为将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印字的印字用胶带71排出到装置主体1的外部的排出口发挥功能,另外,如后面所述,作为用于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的插入口发挥功能。
在装置主体1的主体箱2,如图3所示,设置有在开口部16的附近用于切断印字的印字用胶带71的前端侧的已印字部分的切断机构17。该切断机构17具有固定刃17a和活动刃17b,这些固定刃17a和活动刃17b设为隔着印字用胶带71的搬送路线互相对向。固定刃17a固定在主体箱2内,活动刃17b设置为可在接触离开固定刃17a的方向上移动。
还有,在保持于胶带盒70的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并在该印字结束时,活动刃17b被切割机马达驱动而向接近固定刃17a的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用固定刃17a和活动刃17b夹住印字用胶带71进行切断。在切断后,活动刃17b向从固定刃17a远离的方向移动而停止在待命位置。
在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的引导部15的上游侧的端部,如图10A所示,设置有位置确定部18,所述位置确定部18用于抵接光盘D的插入侧的外周端部而将光盘D位置确定在初期收容位置,所述光盘D从下游侧的端部的开口部16插入而被收容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
用于检测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的初始收容位置的情况的所述盘检测感应器13是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透光型的光学感应器,发光部和受光部在引导部15的槽内对向设置。如图10A所示,盘检测感应器13配置在当以竖立状态将光盘D配置在收容部6内的规定的初始位置时,该光盘D的最下端部的位置的附近。
还有,如图10A所示,在光盘D以竖立状态配置于收容部6内的规定的初始收容位置的状态下,在通过光盘D的中心,且垂直于光盘D的外周缘的方向上的正下面位置设为D1,相同垂直方向上的正上面位置设为D2,通过光盘D的中心,且水平于光盘D的外周缘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位置设为D3时,也可以将配置盘检测感应器13的位置设为从D1位置(包含附近)到D2位置(包含附近)之间的对应光盘的下游侧一半的外周缘(图10A中的用符号X表示的范围)的装置内的位置。最优选的是,由于该印刷装置P构成为将竖立状态的光盘D的下半部收容在收容部6而使之上半部露出在装置主体1的外部,因此,将配置盘检测感应器13位置设在基本上对应从如图10所示的D1位置到D3位置之间的光盘D的外周缘(图10A中用符号Y表示的范围)的位置。
这样,通过将盘检测感应器13配置在包含位于初始收容位置的光盘D的中心正下面的该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光盘D的外周缘附近,首先能够可靠检测配置在初始收容位置的光盘D的存在,另外,由于盘检测感应器13的所述规定的配置位置是,能够感应度好地检测在印字中将检测光盘D搬送到下游侧时,从光盘D存在状态变化到不存在状态的情况的位置,因此,如果开始印字的同时开始搬送光盘D,则能够检测该光盘D的移动,根据该信息通过热敏头8开始印字。这样,能够通过单一的盘检测感应器13获得光盘D是否收容在初始收容位置、和为在光盘D上开始印字的位置而确定位置的信息。
设置在收容部6上的所述收容部盖子5通过铰链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主体箱2的上面,并对应显示部4及收容部6的位置而设置有透明的窗20、21。在该收容部盖子5的下面设置有盒压紧22a、22b、22c,所述盒压紧22a、22b、22c用于通过与收容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70及带盒85的上面抵接而设定这些盒在收容部6内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该收容部盖子5形成有从其大致中央部开始向主体箱2(装置主体1)的一侧部侧(右方侧)直线延伸的间隙状的取出口(盘取出口)23。该取出口23设置为在收容部盖子5关合的状态下,与所述引导部15在垂直方向上互相对向,该取出口23的装置主体1的一侧部侧连接在所述开口部16,与所述开口部16一同向装置主体1的侧部外方开放。
在将竖立状态的光盘D从所述开口部16插入并向水平方向移动时,该光盘D沿所述引导部15及取出口23朝向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并到达收容部6的初始收容位置。此时,光盘D,其大致上半部从取出口23向装置外部突出。
还有,在印字时,将光盘D沿引导部15及取出口23搬送到下游侧,并在该搬送中在光盘D上印字。在印字后,如图10B所示,将光盘D配置在引导部15的下游侧端部的取出部14,可通过将配置在该取出部14的光盘D从取出口23提上而取出到装置主体1的外部。图10B中的符号S表示的区域表示通过印字动作实施在光盘D的下半部的一部分的印字区域。该区域S具有宽度(高度)为W,长度为L的尺寸,宽度W对应热敏头8的发热元件排列的尺寸,长度L对应在印字时热敏头8相对光盘D的移动的距离。还有,由图10A及图10B中的符号160表示的[CD-R]的文字排列是光盘D的水平面上的压印印刷,图10B中的符号161表示的[ABCDE]的文字排列是通过印刷装置P印字的文字排列。
将光盘D沿引导部15从其上游侧向下游侧搬送而进行印字,在印字结束时将光盘D搬送到所述取出部14的位置,光盘D在其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部分突出到装置主体1的外部的状态下停止。光盘D在其纵向的中心线的左右是重量配重均匀,但在印字结束时搬送到取出部14而停止的光盘D的重心是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1/2以上的部分被保持在所述取出部14上。总之,以使位于搬送方向上的中央并位于光盘D的中心的光盘D的重心置于取出部14的正上面或比其位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侧的状态,固定盘被保持在取出部14上。由此,容易地将印字后的光盘D取出到装置外,另外,防止在将光盘D搬送到取出部14时,该光盘D由于重量配重崩溃而从取出部14滚落。尤其,由于光盘D的外形为圆形,而且在竖立状态下印字,因此,如果不对印字结束时的操作注意,则导致滚落到装置外而以原始的竖立状态滚动的不妥善的情况发生,但通过如上所述地在印字结束时进行光盘的搬送,能够确保那样的不妥善情况发生在装置主体1上。
在收容部盖子5上设置有为防止尘埃从取出口23进入的沿该取出口23的长度方向的细长板状的取出口盖子25。该取出口25,如图11及12所示,由于沿取出口23的长度方向的键输入部3侧(装置主体1的正面前面侧)的一侧边缘介由轴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收容部盖子5上,因此,通常因自重而倒伏,覆盖取出口23。还有,未图示,但在取出口盖子25的背面侧的自由端侧的局部配设有磁铁,在与此对应的开合盖子5的取出口的边缘部的位置配设有金属片,并通过磁铁的吸引力防止取出口25擅自打开。
该取出口25的面向所述开口部16的部分的端部,如图11所示,构成为在俯视时的垂直于轴24的方向上从轴24向取出口盖子25的自由端侧倾斜的倾斜部26。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将光盘D以竖立状态沿引导部15从开口部16插入时,在光盘D的下端部抵接于引导部15的底面的引导面15a的状态下,光盘D的插入端部侧(插入时的前进方向的前端侧)的上半部侧的外边缘推顶在倾斜部26上。由此,在将光盘D从开口部16以竖立状态沿引导部15插入时,如图12所示,该光盘D的上半部的插入侧端部推顶在所述倾斜部26上,取出口25根据该推顶被光盘D推压而将轴24作为中心向上方旋转,并覆盖光盘D的水平面A侧,朝向装置的正面侧的键输入部3侧而如图8及图9所示地竖立。
该取出口盖子25由透明材构成,在使光盘D的水平面A朝向装置的正面前面侧而竖立的状态下的光盘D收容在装置主体1内,并且取出口盖子25在光盘D的水平面A的前面侧覆盖水平面A而竖立时,能够透视光盘D的水平面A。在由该透明材构成的取出口盖子25,如图8所示,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以规定颜色涂有彩色的条状的位置对齐标识27。
还有,在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的初始收容位置时,将光盘D在初始收容位置进行旋转操作,旋转光盘D并进行调整,使预先印刷在该光盘D的水平面A上的厂家名或[CD-R]等的商品名称等的压印印刷部分平行于所述位置对齐标识27,由此,能够使欲通过该印刷装置P印字的文字排列的方向平行于压印印刷部分而对齐位置。
还有,所述取出口盖子25,优选的是,透明材,但也可以为非透明材。另外,位置对齐标识27只要能够使欲通过印刷装置P印字的文字排列的方向平行于压印印刷部分而对齐位置即可,不限定于图示的条形状。
在取出口盖子25的背面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缓冲材28。如果使水平面A朝向装置主体1的正面前面侧并将光盘D从开口部16插入,则光盘D的水平面A触接在取出口盖子25的背面侧,但由于在取出口盖子25的背面侧设置有缓冲材28,因此,能够保护光盘D的水平面。
另外,在收容部盖子5设置有作为防止将光盘D通过所述取出口23而从其上方错误地插入收容部6的插入阻止机构的插入阻止部件29。该插入阻止部件29通过平行于所述轴24设置的轴30而位于取出口23的下方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收容部盖子5,并被弹簧部件29a弹力推顶为通常向上方的取出口23旋转,通常,该插入阻止部件29被保持在取出口23的下方与取出口23对向。
该插入阻止部件29设置为沿取出口23的长度方向,而面向开口部16的端部,如图11所示,构成为在俯视的情况下从轴30侧向其相反侧的自由端侧倾斜的倾斜部32。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将光盘D以竖立状态沿引导部15插入时,在光盘的下端部抵接于引导部15的底面的引导面15a的状态下,光盘D的插入端部侧的下半部侧的外边缘推顶在倾斜部32上。
在将光盘D从开口部16插入时,如图12所示,进行如下的运行,即:该光盘D的下半部的插入侧端部推顶插入阻止部件29的倾斜部32,或根据该推顶插入阻止部件29将轴30作为中心向下方旋转而打开取出口23的下方。由此,能够插入光盘D。
该插入阻止部件29的剖面大致构成英文字母J字状,其上端部介由轴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收容部盖子5上,从其上端向下方延伸的部分构成圆弧状弯曲的阻止部32,该阻止部32通常位于取出口23的正下面的装置主体1内,并处于与取出口23对向的状态。
在将光盘D通过取出口23从其上方错误地插入时,由于光盘D的推压而插入阻止部件29旋转某种程度,但光盘D被所述阻止部32阻止而不再进一步插入装置主体1内。
在该印刷装置P中,将印字压板辊7及热敏头8对向引导部15而设立在收容部6内,在将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而在光盘D上印字的情况下,将宽度方向设为垂直方向并从引导部15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向水平方向搬送带盒85的墨带87。
在将光盘D从开口部16沿引导部15以竖立状态向装置主体1内插入时,具有墨带87的墨水面和光盘D的水平面互相对向,且墨带87的搬送方向(带进给方向)和光盘D的插入方向平行的关系,因此,在将光盘D插入装置主体1内时不存在由于光盘D而钩上墨带87之患。即,将光盘向平行于墨带87的进给方向的方向插入,从而,不扭歪或破损地顺利插入该墨带87。
对此,如果将光盘D从取出口23以竖立状态插入装置主体1内,则具有墨带87的墨水面和光盘D的水平面A互相对向,且墨带87的搬送方向(带进给方向)和光盘D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关系。这样,如果带进给方向和光盘D的插入方向成正交的关系,则存在插入光盘D时墨带87被钩上而破损的情况。在该印刷装置P中,通过将插入阻止部件29对应取出口23设置,防止将光盘D介由该取出口23从与墨带的搬送方向(带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插入。
其次,关于收容在收容部6的所述胶带盒70及带盒85参照图4及图5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胶带盒70,如图4A、图4B所示,具有盒箱73,在盒箱73的内部分别收容有卷回印字用胶带71的胶带芯74、卷回未使用的墨带72的带供给芯75、卷绕使用在印字的已使用部分的墨带72的带卷绕芯76。
另外,在盒箱73设置有供热敏头8插入的头插入部77,所述热敏头8将其外壁的一部分成形为凹状而构成,并构成为从盒箱73的内部将印字用胶带71及墨带72铺到该头插入部77内,使用于印字的墨带72卷绕在卷绕芯76上,绕回盒箱73内。
在盒箱73的角落部分设置有对应所述收容部6的保持台10a、10b、10c的被保持部78、79、80。在被保持部78设置有对应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而将这些开关进行开·关的按盒的种类表示在图4A的用虚线表示的缺口81、82。在此,有设置缺口81、82中的任何一个的、和完全没有设置的3种。另外,在被保持部80对应带盒检测开关12而设置有缺口83。
保持在胶带盒70的印字用胶带71是叠加例如,在作为印字面的表面形成有转写墨水的接收层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胶带材、涂布在该胶带材的背面的粘贴剂、和在表面实施了开胶处理层的开胶胶带而构成。另外,保持在胶带盒70的墨带72是通过在例如,基材胶带上涂布混合了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树脂类墨水而构成。
带盒85如图5A、图5B所示地具有盒箱88,在该盒箱88的内部分别收容有卷回未使用的墨带87的带供给芯90、和卷绕使用在印字的已使用部分的墨带87的带卷绕芯91。
另外,在盒箱88设置有供热敏头8插入的头插入部92,所述热敏头8将其外壁的一部分成形为凹状而构成,并构成为从盒箱88的内部将墨带87铺到该头插入部92内,使用于印字的墨带87卷绕在卷绕芯91上,绕回盒箱88内。
在盒箱88设置有对应所述保持台10a、10b、10c的被保持部93、94、95。在被保持部93设置有对应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而将这些开关关合的缺欠96。另外,在对应带盒检测开关12的被保持部95没有设置缺欠,而由此进行开关的打开。
保持在该带盒85的墨带87是通过例如,在基材胶带上涂布墨水而构成,所述墨水是在混合尿素醛树脂和卡罗布蜡而构成的树脂里添加蜡的墨水。
在这样的构成中,如果将胶带盒70装入印刷装置P的收容部6内,则热敏头8配置到盒箱73的头插入部77内的同时,带卷曲轴9嵌入带卷绕芯76内。另外,如果将带盒85装入印刷装置P的收容部6内,则热敏头8配置到盒箱88的头插入部92内的同时,带卷曲轴9嵌入带卷绕芯91内。
其次,关于构车印字机构剂搬送机构的印字·搬送机构参照图13~图17进行说明该印字·搬送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并进行以下所述的各运行,即:移动热敏头8到印字位置和非印字位置、印字用胶带71、墨带72、87及光盘D的搬送、墨带72、87的卷绕、和卷取墨带72、87的松弛部分。
符号35是作为驱动源的单一的印字动作用马达。36是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输出齿轮,37~40是第1~第4减速齿轮,41是第1恒星齿轮,42是第1行星齿轮,43是第2行星齿轮,45是具有凸缘槽,且具有在外周部的厚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没有形成齿的第1及第2齿缺欠部47、48的凸轮。
另外,49是滞后齿轮机构,该滞后齿轮机构49,如图18所示,具有3个滞后齿轮49a、49b、49c,并具有在齿轮49a和齿轮49b之间以及在齿轮49a和齿轮49c之间分别具有滞后功能的构造。
50是只向单方向传达驱动力的单向齿轮,51、52是与印字压板辊7同轴设置的印字压板齿轮,53是第2恒星齿轮,54是第3行星齿轮,55是中间齿轮,56是第3恒星齿轮,57是第4行星齿轮,58是与带卷取轴9同轴设置的带卷取齿轮。
马达35的输出齿轮36介由第1~第4减速齿轮37~40与第1恒星齿轮41啮合,并将第1行星齿轮42及第2行星齿轮43配置在该恒星齿轮41的外周,这些行星齿轮42、43分别与恒星齿轮41啮合。第1行星齿轮42配置在与凸轮45的第1齿欠缺部47相同的水平位置,第2行星齿轮43配置在与第2齿欠缺部48相同的水平位置,并以能够与凸轮齿轮45啮合的方式分别保持在恒星齿轮41上。
第1恒星齿轮41与滞后齿轮机构49的滞后齿轮49a啮合,滞后该滞后齿轮49a的旋转规定的延迟而旋转的滞后齿轮49b、49c中的一方与单向齿轮50啮合,另一方与中间齿轮55啮合。
与印字压板辊7同轴的一方的印字压板齿轮51与所述单向齿轮50啮合,另一方的印字压板齿轮52与第2恒星齿轮53啮合,另外,所述中间齿轮55与第3恒星齿轮56啮合。
还有,在第2恒星齿轮53的外周以能够空转的方式配置有与该恒星齿轮53啮合的第3恒星齿轮54,在第3恒星齿轮56的外周以能够空转的方式配置有与该恒星齿轮56啮合的第4恒星齿轮57,第3恒星齿轮54及第4恒星齿轮57根据空转与带卷绕齿轮58啮合。
59是保持热敏头8的头臂,该头臂59具有在热敏头的安装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凸轮齿轮45的凸轮槽46卡合的销60,并通过牵引弹簧61的弹力的推顶能够将轴62作为中心在围绕轴的方向上旋转。还有,通过根据所述凸轮齿轮45的旋转,使所述销60在凸轮槽46的边缘部上滑动,使得头臂59将轴62作为中心旋转。
图13表示开始印字前的初始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所示,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platen roll)7离开着。
图14表示印字动作用马达35根据开始印字的指示开始了运行之后的状态。如果印字动作用马达35按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正向旋转方向旋转,则该驱动力介由齿轮36~40、第1恒星齿轮41、第1行星齿轮42而传达到凸轮齿轮45,此时,该凸轮齿轮4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销60沿槽46的边缘部移动,头臂59通过牵引弹簧61的弹力将轴62作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热敏头8向印字压板辊7移动。
另外,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力介由齿轮36~40、第1恒星齿轮41而传达到滞后齿轮机构49的滞后齿轮49a,但滞后功能作用在该滞后齿轮49和另一个的滞后齿轮49b之间,因此,所述滞后齿轮49b不旋转。所述滞后齿轮49b介由单向齿轮50与印字压板齿轮51啮合,但由于该滞后齿轮49b不旋转,因此,驱动力不传达到印字压板辊。
此时,滞后功能不作用在滞后齿轮49a和滞后齿轮49c之间,从而,第1恒星齿轮41的驱动力介由中间齿轮55传达到第3恒星齿轮56,但由于第4恒星齿轮57从带卷绕芯58脱离,因此,带卷绕轴9不被驱动。这样,在热敏头8向印字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印字压板辊7、带卷绕轴9也不被驱动;
图15表示热敏头8对印字压板辊7的推压结束后,热敏头8移动到印字位置的状态(头向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开始印字。此时,如图所示,通过凸轮齿轮45的旋转,使第1行星齿轮42落入凸轮齿轮45的第1齿缺欠部47。因此,传达到凸轮齿轮45的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力被切断,凸轮齿轮45的旋转停止,热敏头8以推压在印字压板辊7的状态被保持。
另一方面,此时,滞后齿轮49a和滞后齿轮49b之间滞后期间结束,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力介由单向齿轮50传达到印字压板齿轮51并驱动印字压板辊7。进而,介由印字压板齿轮52驱动第2恒星齿轮53及第3恒星齿轮54,第3行星齿轮54与带卷绕齿轮58啮合,驱动力被传达,而驱动带卷绕轴9旋转。
图16表示结束了印字的热敏头8离开印字压板辊7而推压被解除的热敏头8移动到非印字位置时的状态(头向上的状态)。如果结束印字,则印字动作用马达35被驱动做逆向旋转。由此,第1恒星齿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1行星齿轮42从凸轮齿轮45的第1齿缺欠部47脱离的同时,第2行星齿轮43与凸轮齿轮45啮合,通过该啮合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力传达到凸轮齿轮45,凸轮齿轮45从图15中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凸轮齿轮45的旋转,头臂59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远离。
另一方面,单向齿轮50在印字动作用马达35正向旋转时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力传达到印字压板齿轮51,但印字动作用马达35在逆向旋转时是切断该驱动力的传达,从而印字压板辊7不旋转。
另外,此时,滞后机构49的滞后齿轮49a通过第1恒星齿轮41的旋转而旋转,但滞后功能作用在在该滞后齿轮49a和滞后齿轮49c之间,因此,中间齿轮55及第3恒星齿轮56不旋转,第4行星齿轮57成为从带卷绕齿轮58离开的状态,不向带卷绕轴9传达驱动力。
图17表示热敏头8结束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的头向上的运行后进行的卷取墨带的松弛部分的处理运行。
在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后,凸轮齿轮4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行星齿轮43落入凸轮齿轮45的第2齿缺欠部48,凸轮齿轮45的旋转停止,保持热敏头8位于非印字位置。
另一方面,此时,滞后齿轮49a和滞后齿轮49c之间解除了滞后功能,驱动力从滞后齿轮49a传达到中间齿轮55、恒星齿轮56,第4行星齿轮57与带卷绕齿轮58啮合,带卷绕轴9向卷绕方向驱动旋转。由此,通过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将松弛的带卷绕,由此,解除该松弛。该卷绕墨带的松弛部分的运行通过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只逆向旋转对应在结束印字时头向上的运行而设定的时间来进行。
这样,驱动单一的印字动作用马达35重复图13~图17的运行来进行印字。
其次,通过图19对所述的切断机构17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9A是切断机构17的俯视图,图19B是切断机构17的侧视图。如图19所示,切断机构17具有固定刃17a及活动刃17b,固定刃17a固定在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的盘150上的同时,活动刃17b通过轴17c轴支承在固定刃17a上,活动刃17b通过弹簧15向打开的方向推顶固定刃17a。该切断机构17通过切割机马达105的驱动运行,在切割机马达10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输出齿轮131,切割机齿轮105的驱动力经由第1至第6的减速齿轮132~137传达到凸轮齿轮139,驱动具有与凸轮齿轮139一体地设置的突起部141凸轮盘140旋转,通过使该凸轮盘140的突起部141推压连接在活动刃17b的下端部的臂部17d的端部,活动刃17向固定刃17a旋转。符号138是设置在减速齿轮排列中的离合器。还有,省略了图示,但设置有用于检测活动刃17b分别位于初始位置及结束切断的位置的情况的检测开关。
例如,通过驱动马达105正向旋转,使凸轮盘14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位于图19B所示的初始位置的活动刃17b向固定刃17a方向旋转而进行切断运行。如果活动刃17b移动到与固定刃17a交叉的结束切断的位置,则活动刃17b的臂部17d抵接设置在盘150的制止部152,阻止活动刃17b进而旋转的同时,离合器138发挥功能而吸收切割机马达105的驱动。如果在结束该切断运行后,驱动马达105旋转,则凸轮盘14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活动刃17b通过弹簧151的作用移动到初始位置。
该切断机构17,如后面的说明,在结束通过控制部的控制进行的胶带印字处理后,自动驱动而运行,另外,通过用户对设置在键输入部3的切割机键(cutter key)而运行。
还有,通过来自设置在引导部15的中央部的单一的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确认将光盘D收容在光盘D的规定的收容位置的情况、和确定在光盘D上开始印字的位置,但也可以将这些2个功能分担在2个感应器。如图10A所示,在印字压板辊7及热敏头8的下游侧的附近进而增设了感应器13a。在这种情况下,盘检测感应器13具有确认将光盘D收容在规定的收容位置的情况的功能,感应器13a具有确定在光盘D上开始印字的位置的功能。感应器13a,如图10A所示,在光盘D收容在初始收容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比光盘D的外周缘还下游侧的附近。该感应器13a由例如,反射型的光学感应器构成。但是,在图10A的状态下,盘检测感应器13的输入是低水平,感应器13a的输出也是低水平。组合这些信息判断将光盘D收容在初始收容位置的情况。还有,如果开始印字并将光盘D向下游侧搬送,则由于在盘检测感应器13的位置不存在光盘D,因此,其输出达到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光盘D移动到感应器13a的位置,因此,随着光盘D的端缘的到来,其输出成为高水平。根据该两个感应器的信息,能够控制在光盘D上开始印字的时间间隔。
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P的电路的流程图。该印刷装置P具有控制整个装置的控制部(CPU)100,具有ROM101及RAM102。
在ROM101存储有用于控制印刷装置P的各部的运行的系统程序等的程序数据。另外,在ROM101存储有通电时间表的数据,所述通电时间表的数据根据在胶带上印字的胶带印字模式及在光盘D上印字的盘印字模式设定对热敏头8的发热元件通电的时间。即,在该印字装置P中,在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时和在光盘上印字时,使用对应各个印字的通电时间表改变在热敏头8中产生的热能,在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时,相比在光盘D上的印字,施加更高的能量。
如上所述,在使用于印字用胶带71的印字的墨带72上使用树脂类墨水,在使用于光盘D的印字的墨带87上使用添加树脂的蜡类的墨水。使用印字用胶带71而作成的标签使用于室内或室外等各种场所,与专门在室内包管的光盘D在所使用的环境或条件不同。因而,相比在光盘D上的水平印字,在印字用胶带71上的印字中要求关于耐磨损性、耐药品性及耐气候性等印字耐久性更优越的性能。因而,在胶带印字上使用印字耐久性更优越的树脂类墨水的墨带而进行热转写印字。另一方面,该树脂类墨水相比所述蜡类墨水,熔点高,在使用所述树脂类墨水的情况下,相比所述蜡类墨水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所述树脂类墨水的熔点为大约90℃,而所述蜡类墨水的熔点为大约85℃左右。因而,在不要求印字耐久性的标签一样的光盘D上的水平印字中,出于省能的观点,使用所述蜡类的墨水。
进而,在图20中,RAM102具有用于存储输入的数据的输入数据存储器或用于存储印字图案数据的印字数据存储器等,另外,临时存储印字动作所需的数据。
另外,在控制部100连接有键输入部3、显示部4,连接有驱动热敏头8的驱动回路103、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的驱动回路104、驱动切割机马达105的驱动回路106。另外,连接有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
其次,对印刷装置P的印字动作进行说明。图21及图22是表示印刷装置P的印刷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将用于设定将印刷对象物作为印字用胶带71的胶带印字模式或将印字对象物作为光盘D的盘印字模式的菜单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使用户介由该菜单画面设定印字模式(步骤S1)。
其次,在显示部4显示输入编辑画面及书面格式设定画面,由用户介由键输入部3输入需要印字的数据,另外,进行文字大小或行数、字体等书面格式输入的设定(步骤S2)。
其次,判断是否指示印字的执行(步骤S3)。如果由用户对键输入部3的印字键的印字键的操作指示印字的执行(步骤S3的是),则判断设定的印字模式是印字用胶带和光盘中的哪一个(步骤S4)。另外,如果通过用户的取消键等的操作指示印字的中止,则结束处理(步骤S3的否、结束)。
在步骤S4中判断出胶带印字模式已设定的情况下,读取设置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步骤S5),并根据来自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的信息判断胶带盒70判断胶带盒70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6)。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6的否),接着判断带盒85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7)。另外,在判断出带盒85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7的否),显示错误表示带盒85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8),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其间,用户可以指示将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再次印字的执行。
在判断出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7的是),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表示代替带盒85而应该收容胶带盒70(步骤S9),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由此,用户可以指示通过将收容在收容部6的带盒85替换为胶带盒70而再次印字的执行。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6的是),接着判断光盘D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10)。在判断出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0的是),由于收容有光盘D,因此,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表示应该将此删除(步骤S11),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由此,用户可以指示排除收容在收容部6的光盘D而再次印字的执行。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6的是),且判断出光盘D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0的否),根据设定的书面格式及读取的胶带宽度等的胶带盒信息作成所输入的数据的印字图案数据(步骤S12)。还有,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向图14中说明的热敏头8的印字位置移动,通过驱动图15中说明的印字压板辊7及带卷绕轴9旋转,将印字用胶带71和墨带72重叠而搬送的同时,通过印字数据驱动热敏头8的发热体发热,在印字用胶带71上热转写墨带72的墨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存储在ROM102的胶带印字用通电时间表驱动热敏头8(步骤S13)。
在结束印字后,在将热敏头8推压在印字压板辊7的原始状态下,通过切割机马达105驱动切断机构17并驱动活动刃17b,而切断印字用胶带71(步骤S14)。如进而在图16中的说明,通过逆向旋转印字动作用马达35,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头向上)而结束处理(步骤S15,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在判断出所设定的印字模式为盘印字模式时,读取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步骤S16),接着根据带盒检测开关12的信息判断带盒85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17)。
在判断出带盒85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7的否),接着判断胶带盒70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18)。在判断出胶带盒70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8的否),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表示带盒85未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19),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通过该错误显示,用户可以指示将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并再次印字的执行。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8的是),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表示替换胶带盒70而应该将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20),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由此,用户可以指示通过将收容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70替换为带盒85而再次印字的执行。
另外,在判断出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17的是),接着判断光盘D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21)。在判断出光盘D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21的否),,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表示光盘D未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22),转移到步骤S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由此,用户可以指示将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并再次印字的执行。
在判断出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17的是),且判断出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步骤S21的是),根据设定的书面格式作成所输入的数据的印字图案数据(步骤S23),如图14所示,正向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向热敏头8的印字位置移动,如图15所示,通过驱动印字压板辊7及带卷绕轴9旋转,将光盘D和墨带87重叠而搬送的同时,通过印字数据驱动热敏头8的发热体发热,在光盘D的水平面A上热转写墨带87的墨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存储在ROM102的盘印字用通电时间表驱动热敏头8(步骤S24)。
在结束印字时,将光盘D搬送到取出部14的位置,在搬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1/2以上的区域部分保持在取出部14上的状态停止。在光盘D上印字的情况下,如印字用胶带71的情况,不在印字处理后进行切断机构17的运行,禁止切断机构17的运行。接着,如图16及图17中的说明,通过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逆向旋转,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进而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只逆向旋转一定时间,卷取墨带87的松弛部分后结束处理(步骤S25,结束)。
其次,根据图23中的流程图对印刷装置P的印字动作的其他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印字用胶带上除了上述的一般的树脂胶带之外,可准备例如,添加磁性材的同时将此磁化的磁带或添加玻璃粉末的反射胶带等,在印字装置P中,也可以在这些胶带材上印字。这些特殊的胶带由于相比树脂胶带,材料的硬度打,因此,如果切断这些特殊的胶带,则在切断机构17的固定刃及活动刃的耐久性上存在产生问题之患。因而,可考虑不通过搭载在印字装置P的切断机构17在胶带印字后进行切断处理,而用另行准备的剪子切断胶带。还有,在印字装置P中,通过用户的判断,可以设定切断机构17是否运行。
在图23中,首先,将用于设定为对印刷对象物进行切断的第1模式,还是对印刷对象物不进行切断的第2模式的菜单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用户介由该菜单画面设定切断模式(S101)。
其次,在显示部4显示输入编辑画面及书面格式设定画面,由用户介由键输入部3而输入需要印字的数据,另外,输入设定文字大小或行数、字体等书面格式(S102)。
其次,根据键输入部3的印字键的操作判断是否指示印字的执行(S103)。如果没有指示印字的执行(S103的是),则判断所设定的切断模式为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哪一个(S104)。如果不指示印字的执行,则结束处理(S103的否)。
在设定第1模式的情况下,读取设置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S105),并根据来自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的信息判断胶带盒70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S106)。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06的是),根据设定的书面格式及读取的胶带宽度等胶带盒信息作成所输入的数据的印字图案数据(S107)。还有,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将热敏头8向印字压板辊7推压,并驱动印字压板辊7及带卷绕轴9旋转,通过印字用数据驱动热敏头8的发热体发热,在印字用胶带71上热转写墨带72的墨水而印字。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印字用通电时间表确定向热敏头8的通电时间(S108)。
在印字结束后,在将热敏头8推压在印字压板辊7的原始状态下,通过切割机马达105驱动切断机构17并驱动活动刃17b,而切断印字用胶带71(S109)。进而通过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逆向旋转,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而结束处理(S110,结束)。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06的否),接着判断带盒85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S111)。在判断出带盒85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11的是),接着判断光盘D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S112)。在判断出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12的是),根据设定的书面格式作成所输入的数据的印字数据(S113),正向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将热敏头8向印字压板辊7推压,并驱动印字压板辊7及带卷绕轴9旋转,通过印字数据驱动热敏头8的发热体发热,在光盘D的水平面A上热转写墨带87的墨水而印字。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盘印字用通电时间表确定热敏头8的通电时间(S114)。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进行切断的第1模式,都不驱动切割机马达105。
如果结束印字,则通过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105逆向旋转,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进而通过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逆向旋转,卷取墨带87的松弛部分后,结束处理(S115,结束)。
另外,在判断出带盒85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S111的否)、以及光盘D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12的否),在显示部4显示错误(S116),转移到S103的执行印刷的指示等待。
另外,如果判断出在步骤S104中设定的切断模式为第2模式,则读取设置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S117),并根据来自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的信息判断胶带盒70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S118)。
在判断出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18的是),根据设定的书面格式及读取的胶带宽度等胶带盒信息作成所输入的数据的印字数据(S119)。还有,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将热敏头8向印字压板辊7推压,并驱动印字压板辊7及带卷绕轴9旋转,通过印字用数据驱动热敏头8的发热体发热,在印字用胶带71上热转写墨带72的墨水而印字(S120)。在结束印字后,不切断胶带,而驱动印字动作用马达35逆向旋转,由此,使热敏头8从印字压板辊7离开,并结束处理(S121,结束)。
另一方面,在S118中判断出胶带盒70没有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S118的否),进行S111~S116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光盘D上印字时也不驱动切割机马达105。
还有,在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也可以将此由盘检测感应器13检测并切断向切割机马达105的电源供给。在图20中,200是向包含切割机马达105的装置的各部供给驱动用电源的电源部,从该电源部200介由开关元件201将电源供给到切割机马达105。在根据盘检测感应器13的检测信息检测出光盘D时,控制部100通过控制开关元件201,切断对切割机马达105的电源的供给。由此,能够防止对光盘D进行切断运行。
图24表示通过手动操作强制运行切断机构17的情况下的控制。在印字装置P的键输入部3设置有切割机,通过该切割机键的操作,驱动切割机马达,切断机构17进行切断运行。通过切割机键进行的切断机构17的强制运行在以下所述的情况下进行,即:在将胶带盒70收容在印字装置P的收容部6内时切断印字用胶带71的前端,并将印字用胶带71的前端的位置对齐规定的位置时。
如果操作切割机键,则开始如图24所示的处理,首先判断是否在印字动作中(S201)。如果为印字动作中,则切割机键的操作无效(S201的是,结束)。如果不为印字中(S201的否),则读取设置在收容部6的胶带盒检测开关11a、11b、带盒检测开关12及盘检测感应器13的信息(S202),其次判断光盘D是否收容在收容部6内(步骤S203)。如果判断出收容有光盘D,则切割机键的操作无效(S203的是,结束)。
另外,如果判断出收容有光盘D(S203的否),则接下来判断是否收容有胶带盒70(S204),如果判断出收容有胶带盒70,则驱动切割机马达105并运行切断机构17(S205)。如果在步骤S204中判断出没有收容胶带盒70,则切割机键的操作无效(S204的否,结束)。
这样,如果胶带盒70收容在收容部6内,则通过切割机键的操作强制运行切断机构17,但在光盘D收容在收容部6内时,由于切割机键的操作无效,因此,不会由于不注意而导致光盘D被切断破损。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印字用胶带71和光盘D沿共同的搬送路线搬送,而且对向该共同的搬送路线配置有印字用胶带71和光盘D共用的印字机构、和只对应于印字用胶带71的切断机构,但也可以在比印字机构更下游侧分别设置印字用胶带71和光盘D的专用路线,并在印字用胶带71的专用路线上设置切断机构而构成印字装置。在那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只在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时运行切断机构,而在光盘D上印字时是不运行切断机构,使得不进行无味的运行。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构成的印字装置,即:可在印字用胶带及记录介质上印字,对记录介质不运行切断机构,而只对印字用胶带运行切断机构。

Claims (10)

1.一种印字装置,是对印字用胶带(71)或刚体介质(D)的不同的印字对象物有选择地印字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在所述印字用胶带(71)或所述介质(D)上印字的单一的印字机构(8)、
用于切断通过所述印字机构(8)印字的所述印字用胶带(71)的切断机构(17)、
用于检测收容在装置主体(1)的印字对象物的检测机构(11a、11b、13)、和
控制所述印字机构(8)及所述切断机构(17)的控制机构(100),
所述控制机构(100)运行所述印字机构(8)并在所述印字用胶带(71)或所述介质(D)上印字的同时,根据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的印字用胶带(71)或所述介质(D)的检测信息,许可或禁止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设定在所述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的第1印字模式或在所述介质(D)上印字的第2印字模式的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
所述控制机构(100)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印字用胶带(71)时,运行所述印字机构(8)并在所述印字用胶带(71)上印字的同时,运行所述切断机构(17)而切断通过所述印字机构(8)印字的所述印字用胶带(71),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D)时,运行所述印字机构(8)并在所述介质(D)上印字的同时,进行禁止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报告机构(4,100),
所述报告机构(4,100)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71)时、以及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D)时,报告错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100)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1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71)时、以及在通过所述印字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2印字模式,且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没有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D)时,禁止所述印字机构(8)以及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设定对印字对象物进行切断的第1模式及对印字对象物不进行切断的第2模式的切断模式设定机构(100),
所述控制机构(100)在通过所述切断模式设定机构(100)设定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71)时,进行许可所述印字机构(8)及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的控制,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D)时,许可所述印字机构(8)的运行,而另一方面,进行禁止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出强制运行所述切断机构(17)的指示的强制运行指示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100)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印字用胶带(71)时,根据所述强制运行指示机构(3)的指示,运行所述切断机构(17),在通过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检测出印字对象物为所述介质(D)时,无论所述强制运行指示机构(3)的指示如何,都禁止所述切断机构(17)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字机构(8)具有热敏头(8),
所述印字用胶带(71)与墨带(72)一同保持在胶带盒(70)中并收容在装置主体(1)内,而另一方面,所述介质(D)与保持墨带(87)的带盒(85)一同收容在所述装置主体(1)内,
所述印字机构(8)对所述印字用胶带(71)热转写所述墨带(72)的墨水,而对所述介质(D)热转写所述带盒(85)的所述墨带(8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机构(11a、11b、13)由用于检测所述印字用胶带(71)收容在所述装置主体(1)内的情况的第1检测机构(11a、11b)、和用于检测所述介质(D)收容在所述装置主体(1)内的情况的第2检测机构(13)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搬送机构(7),所述搬送机构(7)沿所述印字机构(8)及所述印字用胶带(71)对向配置的共通的搬送线路(15),搬送所述印字用胶带(17)及所述介质(D)。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D)是可记录电子数据的记录介质。
CNA2005101137040A 2004-10-13 2005-10-12 印字装置 Pending CN17600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99326 2004-10-13
JP2004299326A JP2006110813A (ja) 2004-10-13 2004-10-13 印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0034A true CN1760034A (zh) 2006-04-19

Family

ID=35708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137040A Pending CN1760034A (zh) 2004-10-13 2005-10-12 印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52447B2 (zh)
EP (1) EP1647408B1 (zh)
JP (1) JP2006110813A (zh)
CN (1) CN1760034A (zh)
DE (1) DE602005003531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827B2 (ja) 2004-10-13 2010-10-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TWI304020B (en) 2005-09-29 2008-12-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er
JP2007196467A (ja) * 2006-01-25 2007-08-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4561673B2 (ja) * 2006-03-30 2010-10-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EP1955856B1 (en) * 2007-02-09 2013-04-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tape printing program and tape cassette
JP4881243B2 (ja) * 2007-07-09 2012-02-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レーベルプリンタ
US20120027489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Yaw Horng Yap Printer with coupled media feed and print head activation mechanism
JP5916474B2 (ja) * 2012-03-29 2016-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処理装置
JP2020181625A (ja) * 2019-04-25 2020-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9156B2 (ja) 1991-01-31 1999-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3962856B2 (ja) 2001-08-31 2007-08-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3969036B2 (ja) 2001-09-06 2007-08-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6903760B2 (en) * 2002-01-30 2005-06-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beling a storage media
US6580444B1 (en) * 2002-04-30 2003-06-17 Alexander V. Drynkin Thermal printer for compact disks and other media
US6857797B2 (en) * 2003-04-22 2005-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printing on various media
JP4556827B2 (ja) 2004-10-13 2010-10-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47408A3 (en) 2007-01-03
US7252447B2 (en) 2007-08-07
EP1647408B1 (en) 2007-11-28
DE602005003531D1 (de) 2008-01-10
EP1647408A2 (en) 2006-04-19
US20060078364A1 (en) 2006-04-13
DE602005003531T2 (de) 2008-03-13
JP2006110813A (ja) 200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0033A (zh) 印字装置
CN1760034A (zh) 印字装置
CN1264694C (zh)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CN1286658C (zh) 记录设备
CN1576037A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及程序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775539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493460A (zh) 记录装置
CN1168610C (zh) 打印图像制作方法、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482004A (zh) 插入片材的供给装置、供给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828439A (zh) 纸后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709703A (zh)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921541A (zh)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CN1210610A (zh) 盘盒
JP200405637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読取方法
CN1775538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186203C (zh) 印版收纳物及油墨收纳容器的识别方法和印刷装置
CN123996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92637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处理片、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649738A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程序
CN1827505A (zh) 卡片状介质的输送机构
CN1175418C (zh) 磁带盒及其所用的控带盘
CN1853945A (zh) 印刷装置
CN1749016A (zh)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JP2006110811A (ja) 印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8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419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8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