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9016A -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 Google Patents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9016A
CN1749016A CN 200510059229 CN200510059229A CN1749016A CN 1749016 A CN1749016 A CN 1749016A CN 200510059229 CN200510059229 CN 200510059229 CN 200510059229 A CN200510059229 A CN 200510059229A CN 1749016 A CN1749016 A CN 1749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roll film
releasing layer
sensor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592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5116C (zh
Inventor
星野照雅
中村康宪
松元春树
加藤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9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9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1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11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卷片具有作为基片的释放纸。通过粘接剂将记录纸附连于释放纸,以致能够从释放纸剥离记录纸。通过从释放纸去除记录纸的两宽度侧,在卷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形成第一和第二剥离区,以致允许释放纸在卷片的两侧边处露出。通过完全偏离剥离区,在释放纸上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这保证在各传感器标记的整个面积上卷片有均匀的厚度,从而保证各传感器标记相对于入射光在它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方面均匀一致。

Description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背景技术
日本待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号Hei-3-19047提出了一带打印机,它通过利用热头在长的热敏带上打印字符和其它内容。
将长的带子制备成卷绕在辊芯上的卷片。卷片保持筒在其中可转动地保持卷片。卷片保持筒可拆卸地安装在带打印机内。卷片的一部分从该卷拉出或退绕,以及被传送,供打印之用。
发明内容
必须准确地传送卷片,以便在卷片上得到准确的打印。
日本待审查专利公开号Hei-10-291707揭示了附连于卷片的尾随端的一小纸条,它的宽度小于卷片的宽度,从而使带打印机能够通过检测卷片宽度的变化而检测到卷片的尾随端。但是,将小纸条附连在卷片上是麻烦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子,它能够被准确地传送和被带打印机打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带子,能够易于生产该带子,而且它的尾随端能够被带打印机准确地检测到。
为了获得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子。该带子包括:释放层;以及记录介质。释放层是细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该对侧边在宽度方向相互分开,该宽度方向基本上垂直于长度方向。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的整个面积包括一对非记录区和一记录区。该对非记录区沿着第二表面的两侧边延伸,以及记录区处在该对非记录区之间。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多个传感器标记。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各传感器标记的整个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上、在对应于记录区的、偏离成对的非记录区的一区域内。记录介质通过粘接剂层设置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的记录区上。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
对于这结构,各传感器标记具有均匀的光反射量和均匀的光透射量,因此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到。
可较佳的是释放层有尾随端,长度方向从尾随端延伸,释放层与记录介质一起被卷起,同时该尾随端处在该卷的最内部,打印介质面向内,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当带子安装在带打印机内时,带打印机使带子退绕和在长度方向传送带子。
可较佳的是指示带子类型的许多带子识别指示形成在释放层的第一表面上。即使当带子被卷成卷状时也能够观察到带子识别指示。
可较佳的是记录介质在长度方向连续延伸,同时在其中不形成切断线。
可较佳的是记录介质形成有用于确定许多标签的切断线,许多标签能够相互单独地从释放层剥离,以及其中许多传感器标记处在与许多标签成一一对应的位置中。
可较佳的是释放层的第二表面还包括许多附加的非记录区,该附加的非记录区沿长度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记录介质不设置在各附加的非记录区上,记录介质被许多附加的非记录区划分成许多标签,许多标签能够相互单独地从释放层剥离。在这情况下,较佳的是许多传感器标记位于与许多标签一一对应的位置中,各传感器标记形成在第一表面上的一位置处,以致传感器标记的整个区域位于相应标签的区域内。
可较佳的是许多带子识别指示位于与许多传感器标记一一对应的位置中,各带子识别指示被设置成与相应的传感器标记在宽度方向偏移预定的距离。这可以防止由于印制传感器标记而使带子识别指示被印得太淡。
可较佳的是释放层具有尾随端线,尾随端线在宽度方向延伸,长度方向从与其基本垂直的尾随端线延伸,释放层与记录介质一起卷起,同时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处,打印介质面朝里和释放介质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当带子安装在带打印机内时,由带打印机退绕的带子并沿长度方向传送带子。在这情况下,可较佳的是在长度方向、在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折叠线在宽度方向延伸,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在长度方向、靠近端部处形成次端部,次端部在长度方向具有与端部相同的长度。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对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用于防止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被露出。可以通过检测折叠部分准确地检测带子的尾随端。
可较佳的是沿着在长度方向上的释放层的整个长度、以固定的间距、在释放层的第一表面上设置许多传感器标记。可较佳的是当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时,在次端部内的传感器标记被设置成与端部内的传感器标记在长度方向偏移。通过允许在折叠部分内传感器标记相互不重叠,可以防止发生错误地检测在带子的折叠部分内隐藏的传感器标记。
可较佳的是各传感器标记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一长度,以及诸传感器标记被设置成在各两相邻传感器标记之间形成一间距,该间距沿着长度方向有另一长度,该另一长度比传感器标记的长度较长或相等。可以防止在带子的折叠部分内诸传感器标记错误地重叠。
可较佳的是记录介质可以包括许多标签,沿长度方向设置许多标记,以及许多标签能够相互单独地从释放层剥离,许多标签包括靠近尾随端线的端标签,传感器标记形成在释放层上、在对应于各标签的一位置处,折叠线位于在端标签上、长度方向的一位置处。
应注意到端标签相对于长度方向具有一中心线。该中心线在宽度方向延伸。折叠线可以位于在长度方向相对于中心线的尾随端线的相对侧上。或者,折叠线可以位于相对于中心线的尾随端线的相同侧上。
按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子。带子被卷起,同时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带子包括:释放层;以及记录介质。释放层是细长的,在长度方向从它的尾随端延伸,以及具有在基本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互分开的一对侧边。释放层具有处在尾随端上的和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尾随端线。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许多传感器标记。许多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设置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记录介质。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以及打印介质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在长度方向、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以及沿长度方向靠近端部处形成具有与端部在长度方向相同长度的次端部。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朝向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以防止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被露出。
由于这结构,可以通过检测折叠部分准确地检测带子的尾随端。
按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子和带打印机的组合。带打印机包括:在传送方向传送带子的传送装置;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光学检测带子的光传感器;以及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带子包括:释放层和记录介质。释放层是细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具有在基本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互分开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整个区域包括一对非记录区和一记录区。该对非记录区沿着第二表面的两侧边延伸。记录区处在该对非记录区之间。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许多传感器标记。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各传感器标记的整个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上、在对应于记录区的和与该对非记录区偏移的一区域处。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同时将长度方向设置成与传送方向相同,并允许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对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标记。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的记录区上通过粘接剂层设置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同时允许记录介质面对打印装置。打印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
对于这结构,各传感器标记具有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因此带打印机能够正确地检测各传感器标记。
按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子和带打印机的组合。卷起带子,同时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带打印机包括:从一卷带子上退绕一部分带子和在传送方向沿着传送路径传送退绕的带子部分的传送装置;面对传送路径定位和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光学检测带子的光传感器;面对传送路径定位的和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带子包括:释放层和记录层。释放层是细长的,在长度方向从尾随端线延伸。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许多传感器标记。传感器标记设置在长度方向,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同时将长度方向设置成与传送方向相同,同时允许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对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标记。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上通过粘接剂层设置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同时允许记录介质面对打印装置。打印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同时打印介质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在长度方向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靠近端部在长度方向形成具有与端部相同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次端部。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对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以防止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起被露出,从而防止光传感器检测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
由于这结构,带打印机能够通过检测折叠部分准确地检测带子的尾随端。
可较佳的是带打印机还包括切断带子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在传送方向位于光传感器的下游和在传送方向离开光传感器距离B。在这情况下,可较佳的是折叠线相对于尾随端线定位,以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时满足不等式(L+Q)<B和不等式(L+Q)<E,式中L是在尾随端线和在次端部内的诸传感器标记中最靠近尾随端线的、最靠近折叠线的传感器标记之间的距离,Q是在没有能检测到最靠近折叠线的传感器标记之后和在传送装置最终停止传送带子之前,传送装置在传送方向传送带子的长度,以及E是在折叠线和尾随端线之间的长度。
附图简述
从阅读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以下叙述,本发明的以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打印机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带打印机的立体图,从其拆去了顶盖,其中安装有保持最大宽度的卷片的卷片保持筒;
图3是图2的带打印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A)是带打印机的示意的前方立体图,从其拆去了顶盖;
图5(B)是图5(A)中用点划线圈起来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带打印机的示意的后视立体图,从其拆去了顶盖;
图7是带打印机的侧剖视图,从其拆去了顶盖,在其中安装有保持卷片的卷片保持筒;
图8(A)是从斜前方观察的、保持卷片的卷片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8(B)是从斜前方观察的、上下颠倒的、保持卷片的卷片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9(A)是从后倾斜方向观察的卷片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9(B)是从前倾斜方向观察的卷片保持筒的立体图;
图10(A)是卷片保持筒的右侧视图;
图10(B)是卷片保持筒的后侧视图;
图10(C)是卷片保持筒的左侧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A)的线XI-XI截取的卷片保持筒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A)的线XII-XII截取的卷片保持筒的剖视图;
图13(A)-13(F)示出了传感器通孔布置的几个例子。该通孔形成在卷片保持筒上设置的片识别部分内,用于指示保持在卷片保持筒上的卷片的类型;
图14(A)是带打印机的立体图,其中安装了关于最大卷片宽度的卷片保持筒;
图14(B)是带打印记的立体图,其中安装了关于最小卷片宽度的卷片保持筒;
图15是在带打印机内、图7所述的压纸辊附近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16(A)是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卷片的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
图16(B)是示出图16(A)中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图16(C)示出了沿着图16(A)的线XVIc-XVIc截取的卷片退绕部分的剖视图;
图17(A)示出了按照一对比例子的卷片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
图17(B)是示出了图17(A)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图18(A)是示出了如何折叠图16(A)所示的卷片尾随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18(B)是示出了在图18(A)中所示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打印表面侧的平面图。
图18(C)是示出了在图18(A)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传感表面侧的平面图;
图18(D)示出了沿着图18(B)的线XVIIId-XVIIId截取的在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剖视图;
图18(E)是示出在图18(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平面说明图;
图18(F)是示出在图18(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侧向说明图;
图19(A)是示出了按照该实施例的一第二例子的卷片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
图19(B)是示出了图19(A)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图20(A)是示出了如何折叠图19(A)和图19(B)所示的卷片的尾随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20(B)是示出了在图20(A)所示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打印表面侧的平面图;
图20(C)是示出了在图20(A)的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传感表面侧的平面图;
图20(D)是示出了在图20(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平面说明图;
图20(E)是示出了在图20(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侧向说明图;
图21(A)是示出了如何折叠按照改进方案的在图19(A)和图19(B)所示的卷片的尾随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21(B)示出了图21(A)所示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卷片的打印表面的平面图;
图21(C)是示出了图21(A)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处的卷片的传感表面侧的平面图;
图21(D)是示出了在图21(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平面说明图;
图21(E)是示出了在图21(A)的卷片的被折叠的尾随端部分和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定位关系的侧向说明图;
图22(A)是示出了按照实施例的一第三例子的卷片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
图22(B)是示出了图22(A)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图23(A)是示出了实施例的一第四例子的卷片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
图23(B)是示出了图23(A)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图24(A)是示出了按照实施例的一第五例子的卷片退绕部分的记录表面的平面图;以及
图24(B)是示出了图24(A)的卷片退绕部分的传感表面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叙述按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在附图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和构件,以避免重复叙述。
在以下叙述中,带打印机的词汇“前”、“后”、“上”、“下”、“左”和“右”用于当带打印机被放置在准备使用的方位中时限定各个部分。类似地,卷片的词汇“前”、“后”、“上”、“下”、“左”和“右”用于当卷片被放置在带打印机内准备使用的方位中时限定各个部分。
以下将参照图1至13(F)叙述实施例中的带打印机的示意结构。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的带打印机1包括:壳体2、顶盖5、盘6、动力按钮7和切断杆9。顶盖5由透明树脂制成和在它的后上边处连接于壳体2。盘6由透明树脂制成和被设置在垂直位置至面对顶盖5的大体的前方中央。动力按钮7置于盘6的前方。切断杆9被设置在壳体2的前表面内。
保持筒存放部分4形成在壳体2内,用作为用于接纳保持卷片3A的卷片保持筒3的空间。
如图4所示,卷片保持筒3包括:引导件20;定位保持件(以下称“保持构件”)12;以及保持轴40。保持轴40为中空的管形。中空的圆筒卷芯或卷轴3B可转动地被支承在保持轴40上。卷片3A是在它的前导端3Ale和它的尾随端3Ate之间延伸的细长带形,以及被卷绕在卷芯3B周围,以致尾随端3Ate处于该卷轴的最内位置和前导端3Ale处于该卷的最外位置。
卷片3A包括:记录纸(在这例子为热敏纸);以及释放纸,这两者通过粘接剂连接在一起。以致记录纸能够从释放纸剥离。记录纸具有着色能力。卷片3A围绕卷芯3B被卷起,同时释放纸面朝外和记录纸面朝里。
如后面将叙述的那样,带打印机1具有压纸辊26(图7),该辊用于从卷芯3B、在从前导端3Ale朝尾随端3Ate的方向拉出或退绕卷片3A,以片输送方向F、即从卷片3A朝向盘6的方向传送卷片3A的退绕部分。
引导件20的面向右的、因此面对保持构件12的表面将称为引导件的内侧表面。引导件20的面向左的另一表面将称为引导件的外侧表面。保持构件12面向左的,因此面对引导件20的表面将称为保持构件12的内侧表面。保持构件12面向右的另一表面将称为保持构件12的外侧表面。
如图4所示,安装部分(定位肋)13从保持构件12的外侧面朝外(朝右)突出。弹性锁定部分12A形成在保持构件12的下端上,以从其朝外(朝右)突出。片识别部分60从保持构件12的下端,以对其直角交方向延伸。片识别部分60朝向引导件20延伸。如后面将参照图8(A)叙述的那样,引导件20具有:一第一延伸部分42、一第二延伸部分43、一第三延伸部分44和一第四延伸部分45。第三延伸部分44具有水平延伸的下边44a,第四延伸部分45a具有前边45a。
如图1所示,能够自由地打开和关闭顶盖5,从而复盖保持筒存放部分4的上部。切断杆9可从一侧滑动到另一侧,从而水平移动切刀单元8(图7)。
如图6所示,动力线10在它的后面、在它的左侧边连接于壳体2。在壳体2的后表面上的右侧边设置有例如USB(通用系列总线)的连接孔11。通过机械连接来自个人计算机的电缆例如到达连接孔11,可以将带打印机1和个人计算机电连接。
如图2至图6所示,带打印机1设置有保持筒支持件15。保持筒支持件15位于保持筒存放部分4的右侧端处。
保持筒支持件15用于接纳卷片保持筒3的安装部分13。保持筒支持件15的形状像有角度的长U形,如在打印机1的右侧视图(图3)所示,它提供了在带打印机内向上敞开的一第一定位凹槽16。保持筒支持件15还形成有如图5(B)所示的凹槽15A,用于与弹性锁定部分12A啮合。
如图5A所示,壳体2形成有插入孔18,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前导端通过盖插入孔插入壳体2内。在孔18的后端和保持筒存放空间4的前上边之间大体水平地形成平的部分21。
如图5(A)所示,在平的部分21的后边处形成多个(在这例子中为四个)第二定位凹槽22A至22D。凹槽22A-22D被定位成与不同宽度的多个(在这例子中为四个)卷片3A一一对应。由大体L形剖面的壁形成各凹槽22A-22D,如图7所示。当安装有某宽度的卷片3A的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保持筒存放部分4内时,在引导件20内的第四延伸部分45的前边45a从上被插入和装配进入相应的凹槽22A、23B、22C或22D。第三延伸部分44的下边44A沿着平的部分21向前,朝插入孔18延伸。
在保持筒存放部分4的底部中形成定位凹槽4A,如图4-6所示。定位凹槽4A在平面图中为矩形,在带打印机的左右方向是细长的,从保持筒支持件15的内底端延伸到对应于第二定位凹槽22A的一位置。这定位凹槽4A具有预定的深度(在这例子中为约1.5毫米至3.0毫米)。定位凹槽4A在带打印机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几乎等于保持构件12的下端部的宽度和等于在引导件20内的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下端部的宽度。
如图4-5(B)所示,在定位凹槽4A内、在保持筒支持件15的内基端的附近形成有识别凹槽4B。这识别凹槽4B在平面图中是矩形,在带打印机的前后方向是细长的,以及具有比定位凹槽4A的其余部分较大一预定量(在这例子中为约1.5毫米至3.0毫米)的深度。识别凹槽4B用于接纳卷片保持筒3的片识别部分60。
如图4和图5(B)所示,在识别凹槽4B内设置五个片识别传感器S1、S2、S3、S4和S5。片识别传感器S1、S2、S3、S4和S5以L图形设置,用于识别卷片3A的类型。各传感器S1至S5由推型机械开关构成。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S1至S5是包括柱塞和微开关的已知机械开关。各片识别传感器S1、S2、S3、S4或S5用于检测目前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的卷片保持筒3的片识别部分60是否具有在相应位置处的一相应的传感器通孔60A、60B、60C、60D或60E(图8(B)),以及用于发出代表检测结果的开/关信号。
从传感器S1到S5的开/关信号的组合指示了被保持在卷片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类型。
各带识别传感器S1到S5内的微开关通常处于关状态。也就是说,允许各带识别传感器S1至S5通常从识别凹槽4B的底表面向上突出、靠近定位凹槽4A的底表面,即,在大体对应于在识别凹槽4B和定位凹槽4A之间的不同深度的高度处。
当片识别部分60在对应于片识别传感器S1-S5的位置处具有某些传感器通孔60A-60E时,如图13(A)-13(F)所示,对于其片识别部分60具有传感器通孔的传感器的柱塞被允许通过相关联的传感器通孔,而不被压下,保持相应的微开关处于关的状态,产生关的信号。另一方面,对于其片识别部分60没有传感器通孔的传感器的柱塞被压下,从而使相应的微开关进入开状态,产生开信号。
如图5(A)和6所示,插入孔18具有右侧端。在插入孔18的右侧端内形成引导肋23。当将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和保持构件12啮合在保持筒支持件15内时,保持构件12的内侧表面变成大体上被定位在与面向左的引导肋23左侧表面相同的平面上。
如图5(A)所示,在保持筒存放部分4的左侧端的前方设置有杆27。杆27用于相对于压纸辊26垂直地移动热头31,如图7所示,该压纸辊被设置成面向热头31。更具体地,当向上转动杆27时,热头31向下移动,与压纸辊26分离。当向下转动杆27时,相反,热头向上运动,从而将卷片3A的退绕部分压靠于压纸辊26,使卷片3A的退绕部分处于可打印的状态。
如图7所示,控制板32位于卷片保持筒4之下。在控制板32上安装有控制电路,用于响应来自外部个人计算机或类似设备的指令驱动和控制带打印机1内的各机构。
具有围绕其卷绕卷片3A的卷芯3B的卷片保持筒3按以下所述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保持筒存放部分4内。
将保持构件12的安装部分13从上方插入保持筒支持件15的第一定位凹槽16内。然后使保持构件12的弹性锁定部分12A啮合在锁定凹槽15A内。引导件20的第四延伸部分45被啮合在第二定位凹槽22A至22D的相应的一凹槽内和第一延伸部分42被适当地插入定位凹槽4A内。保持构件12的片识别部分60被从上插入识别凹槽4B内,于是传感器S1-S5进入关于片识别部分60是否具有任何的传感器通孔60A-60E的状态,从而检测卷片3A的类型。
使用者(操作者)向上移动杆27,从卷片3A的卷中拉出卷片3A的前导端,以及将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前导端插入该插入孔18,同时保持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左侧边与引导件20的内侧表面接触和保持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右侧边与引导肋23接触。然后,使用者向下移动杆27,从而使卷片3A进入可打印状态。
如图7所示,当向下移动杆27时,插入在插入孔18内的卷片3A的部分被热头31压靠于压纸辊26。热头31是直线型,以可被驱动地受控制,用于在卷片3A的打印表面上打印图像数据,同时压纸辊26被步进电动机或类似设备(未示出)驱动旋转,用于在输送方向连续地使传送卷片3A。卷片3A的打印出的部分被排放在盘6上,当使用者向右移动切断杆9时,切刀单元8切断卷片3A的被排放出的部分。
其次,将参照图8(A)至图13(F)叙述卷片保持筒3的结构。
如以上所述,卷片保持筒3具有:引导件20、保持构件12和保持筒轴40,如图8(A)至图13(F)所示。保持筒轴40设置在引导件20和保持构件12之间。
如图9(A)所示,引导件20具有装配在卷芯3B的敞开端(左侧敞开端)内的第一圆筒形部分35,如图11所示,从而引导件20保持与卷片3A的一端表面(左侧表面)接触。
如图9(B)所示,保持构件12具有装配入卷芯3B的另一敞开端(右侧敞开端)内的第二圆筒形部分37,从而保持构件12保持与卷片3A的另一端表面(右侧表面)接触,也如图11所示。
如图11所示,保持筒轴40为基本管形和具有两个敞开端40a和40b。保持筒轴40的一端40a被装配在第一圆筒部分35内,以及形成有径向延伸凸缘部分36,该凸缘部分被固定于引导件20的外表面。保持轴40的另一端40b被固定地装配在第二圆筒部分37内。
可以从许多不同长度的轴中选择保持筒轴40,以易于提供保持不同宽度的卷片3A的卷片保持筒3的许多类型。
如以上所示,如图8(A)所示,引导件2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42、43、44、和45。
第一延伸部分42从第一圆筒部分35的外端表面的下方圆周、以预定的宽度向下延伸而形成。当使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如图7所示,第一延伸部分42被装配在定位凹槽4A内,以及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下端表面与定位凹槽4A的底表面接触。
第二延伸部分43被形成为向上延伸,以复盖卷片3A的端表面的前方四分之一圆环。
第三延伸部分44被形成为从第二延伸部分43连续延伸,同时它的上边朝它的前端向下倾斜。当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如图7所示,第三延伸部分44的前端位于插入孔18的附近。
第三延伸部分44具有水平延伸的下边44a。当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2内时,下边44a保持与带打印机的平的部分21接触。这保证了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左侧边沿着引导件20的内侧表面。在它的第二和第三延伸部分43和44被引导至插入孔18。
第四延伸部分45形成在第三延伸部分44之下,以延伸从第一延伸部分42的前端至下边44a的后端的一预定距离。当第三延伸部分44的下边44a保持与平的部分接触时,第四延伸部分45的前边45a被插入对应于设置在卷片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片宽的第二定位凹槽22A至22D的一凹槽内。
如图12所示,在引导件20上形成一对狭槽47。虽然在图9(A)和图10(A)中仅示出了四个狭槽47的一个狭槽,但两狭槽47位于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上端处。狭槽47位于在第一圆筒部分35的外端面的圆周上的相对位置(前后位置)处。从卷片保持筒3的右侧观察,各狭槽47为大体矩形状。如图12所示,在凸缘36面向右的内表面上形成一对凸起48。该对凸起48啮合在狭槽47内,用于定位。
如图9(A)所示,在引导件20的内侧表面上形成呈同心圆线形状的刻度43A、43B和43C。刻度43A至43C位于延伸部分43、44和45上。这些刻度43A至43C指示卷片3A的卷绕长度:10公尺、20公尺和30公尺。在这例子中,能够卷绕在卷片保持筒3内的卷片的最大卷绕长度约30公尺。
如图11所示,在第二圆筒部分37的下端形成一肋50。该肋50从第二圆筒部分37径向朝内突出。在装配于第二圆筒部分37内的保持筒轴40的右端部分中形成一狭槽51。狭槽51沿着轴40的轴向具有一长度,该长度足以在其中接纳肋50。在保持构件12的肋50和保持筒轴40的狭槽51之间的这啮合可以通过保持筒轴40对保持构件12和引导件20正确地相互定位。
第一和第二圆筒部分35和37用于可转动的支持卷片3A的卷芯3B。可以从单独地对应于卷芯3B的长度(即,卷片3A的宽度)的不同长度的许多轴(在这例子中为四根轴)选择保持筒轴40。
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圆筒部分37的外敞开端被定位件12闭合。围绕第二圆筒部分37形成凸缘55。如图9(A)所示,延伸部分56被形成为从凸缘55连续向下延伸。
在凸缘55和延伸部分56处,保持构件12的内侧表面保持与卷片3A的右端表面和卷芯3B的右端表面接触。
如图10(B)和10(C)所示,延伸部分56的下端位置比引导件20内的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低预定的长度(在这例子中约1.0毫米至2.5毫米)。
在延伸部分56的下端处设置有片识别部分60。片识别部分60为大体矩形板形状。片识别部分56以几乎直角延伸到延伸部分56,以及朝引导件20延伸预定的长度。
如以上所述,片识别部分60形成有在分别对应于片识别传感器S1至S5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传感器通孔60A-60E。
在图13(A)所示的一例子中,在诸位置处形成有全部五个传感器通孔60A-60E,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相应类型。
在图13(B)所示的另一例子中,仅形成四个传感器通孔60A、60B、60C和60E,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另一类型。
在图13(C)所示的另一例子中,仅形成三个传感器通孔60A-60C,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又一类型。
在图13(D)中示出了另一例子,形成另外四个传感器通孔60A、60B、60D和60E,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又一类型。
在图13(E)中示出了另一例子,仅形成两个传感器通孔60A和60E,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又一类型。
在图13(F)中示出了又一例子,形成三个传感器通孔60C-60E,用于指示卷绕在保持筒3内的卷片3A的又一类型。
因为传感器通孔60A-60E的总数为5,通过允许检测传感器通孔60A-60E的相应传感器S1-S5输出指示检测结果的开(1)和关(0),因此可以允许传感器S1至S5由五毕特数指示卷片3A的类型。
如图10(A)所示,在保持构件12的外侧表面上,大体在定位件12的宽度的中央、在前后方向设置有安装部分(定位肋)13。该安装部分从保持构件12的外侧表面朝外(向右)突出。安装部分13的突出部分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几乎与保持筒支持件15的宽度相同。安装部分13在垂直方向是细长,从凸缘55延伸到延伸部分56。这样,安装部分13垂直于轴40的轴线延伸。从右侧看安装部分13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如图10(A)所示。安装部分13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在向下的方向中逐渐减小。因此安装部分13能够平稳地装配在第一定位凹槽16内,该凹槽在前后方向的宽度朝保持筒支持件15的底部也逐渐减小。
在安装部分13的下端上形成引导部分57。引导部分57形成在安装部分13的外侧表面上。引导部分57为具有预定厚度(在这例子中约1.5毫米至3毫米)的正方形平板。引导部分57的宽度比安装部分13的下部在安装部分13的下端部分的前后侧的各侧处大预定量(在这例子这约1.5毫米至3毫米)。因此,为了将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使用者通过使引导部分57的面向左的内侧表面与保持筒支持件15的面向右的外侧表面滑动接触,将安装部分13从上插入第一定位凹槽内。从而,卷片保持筒3能够易于被装配在适当位置中。
如图9(A)和13(A)所示,在被延伸的部分56内、位于安装部分13之下形成有通孔62。通孔62为在垂直方向较长的矩形。弹性锁定部分12A形成在延伸部分56上,并从通孔62的上边向下突出进入通孔62。在弹性锁定部分12A上、在它的下端形成向外凸起。
以下将参照图14A和14B叙述如何将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
图14(A)示出了其中卷片保持筒3保持有卷绕在中空的圆筒形卷芯3B上的最大宽度的卷片3A的情况。首先将保持筒3的安装部分13从上插入带打印机1的定位凹槽16内。使引导件20的第三延伸部分44的下边44a与平的部分21接触。使第四延伸部分45啮合在平的部分21的后边上形成的第二定位凹槽22A内。使第一延伸部分42装配在定位凹槽4A内,以致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下端面与定位凹槽4A的底表面接触。同时,使片识别部分60装配在识别凹槽4B内,以及使弹性锁定部分12A啮合在凹槽15A内。这样,卷绕卷片保持筒3被安装在保持筒存放空间内,并可从其自由地拆卸。使传感器S1至S5进入可检测状态,用于检测是否在片识别部分60内形成有任何传感器通孔60A-60E。
然后,使用者向上转动杆27,随后抽出或退绕部分卷片3A,以及将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前导端插入插入孔18,同时引导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左侧边与引导件20接触和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右侧边与突出的引导肋23接触。然后,使用者向下转动杆27。卷片3A的插入部分被热头31压靠于压纸辊26,使卷片3A进入可打印状态。
图14(B)示出了其中卷片保持筒3保持卷绕在中空的圆筒形卷芯3B上的最小宽度的卷片3A的情况。首先将保持筒的安装部分13从上方插入保持筒支持件15的定位凹槽16内。使第三延伸部分44的下边44a与平的部分21接触。使第四延伸部分45啮合在平的部分21的后边处形成的第二定位凹槽22D内。使第一延伸部分42装配在定位凹槽4A内,以致第一延伸部分42的下端边与定位凹槽4A的底表面接触。同时,使片识别部分60装配在识别凹槽4B内和弹性锁定部分12A啮合在凹槽15A内。这样,将卷片保持筒3安装在保持筒存放部分4内,并从其可自由地拆卸。使传感器S1-S5进入检测状态,用于检测是否在片识别部分60内形成有任何传感器通孔60A-60E。
随后,使用者向上转动杆27,然后拉出或退绕部分卷片3A,用于将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前导端插入插入孔18,同时引导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左侧边与引导件20接触和引导卷片3A的退绕部分的右侧边与突出的引导肋23接触。然后,使用者向下转动杆27。卷片3A的插入部分被热头31压靠于压纸辊26,使卷片3A进入可打印状态。
其次将参照图7和图15叙述光传感器95。应该注意到从插入孔18到盘6形成了卷片3A的传送路径。
如图7和图15所示,光传感器95设置在沿着卷片3A的该传送路径的一位置(以下将称为“检测位置DP”)处。检测位置DP位于插入孔18和压纸辊26之间。换句话说,在图15中一箭头所指示的片传送方向,检测位置DP位于插入孔的下游侧和压纸辊26的上游侧。
更具体地,光传感器95固定于构架96,该构架位于插入孔18和压纸辊26之间和面对卷片3A的传送路径。在反射板97面对光传感器95的一位置处设置反射板97,同时该传送路径位于光传感器95和反射板97之间。
在这例子中,光传感器95是反射传感器。光传感器95包括:发光件;具有光敏晶体管或类似元件的光接收件。如后面将叙述的,卷片3A具有传感表面。在卷片3A的传感表面上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在传感表面上的诸顺序的传感器标记之间形成标记间区域。沿着传送路径传送卷片3A,同时它的传感表面面对光传感器95。来自发光件的光照射在卷片的传感表面上。光部分地通过卷片3A,同时其余部分反射离开卷片3A。光接受件接受从卷片3A反射的部分光线,以在从卷片、在传感器标记处反射光的数量和从卷片、在标记间区域处反射光的数量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检测传感器标记。反射板97用于在从光传感器95内的发光件发出的光到达反射板97时反射光线。
沿着卷片3A的传送路径的一位置(以下将称为“切断位置CP”)设置切断刀单元8。切断位置在片传送方向F位于压纸辊26的下游侧和盘6的上游侧。切断刀单元8具有刀片8A。刀片8A的边缘突出进入传送路径。金属板5A固定于顶盖5的前边处。金属板5A沿着传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延伸。与切断杆9的运动相关联地,切断刀单元8横越卷片3A的传送路径的整个宽度滑动。当刀片8A和金属板5A将卷片3A夹在其中时,卷片3A沿着它的宽度方向被切断。
在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沿着传送路径形成DP-CP传送路径长度B。应该注意到DP-CP传送路径长度B不是在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是在切断位置C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的、沿着传送路径的一距离。
其次将参照图16(A)至24(B)叙述卷片3A的若干例子。
首先,将参照图16(A)、图16(B)和图16(C)叙述按照卷片3A的一第一例子的卷片300。
卷片300是带有预定带宽(在这例子中为66毫米)的连续带子。卷片300具有三层结构。更具体地,卷片300具有: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设置在记录纸301和释放纸302之间的粘接剂层308。
卷片300被卷成卷状,同时释放纸302面向外和记录纸301面向内。释放纸302为连续带状的纸片和用作为卷片300的基片。释放纸302具有一第一表面302a和与第一表面302a相对的一第二表面302b。
记录纸301是连续带状的热敏纸。记录纸301具有一第一表面301a和相互相对的一第二表面301b。记录纸301的第一表面301a通过粘接剂层308连接于释放纸302的第二表面302b。粘接剂层308的一个例子是聚丙烯乳胶粘接剂。粘接剂层308能使记录纸301从释放纸302剥离。
对于这结构,当卷片300被卷成为卷状时,卷片300的尾随端300te位于该卷中的最内位置和卷片300的前导端300le位于该卷的最外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卷中,释放纸302的第一表面302a面向外和记录纸301的第二表面301b面向内。当卷片300的该卷放在卷片保持筒3内和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卷片300从前导端300le朝尾随端300te连续地从该卷退绕和沿着传送路径、以传送方向F被传送。当沿着传送路径传送卷片300时,记录纸301的第二表面301b面对热头31,热头在该表面上打印,以及释放纸302面对光检测器95,从而被检测。
在释放纸302的第二表面302b上、在它的宽度方向的两边形成有一第一剥离区303和一第二剥离区304。在这例子中,各剥离区303、304具有2毫米宽度。通过沿宽度方向从释放纸302去除记录纸301的两边缘区域形成剥离区域303和304。
剥离区域303和304保证即使从粘接剂层308渗出粘接剂,粘接剂将不到达卷片300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该粘接剂不会粘接于带打印机1的传送路径,以及不会引起与卷片300的传送相干扰。
如图16(B)所示,在释放纸302的第一表面302a上、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图中的一侧)上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305。许多传感器标记305在卷片300的长度方向以固定的节距P连续设置。各传感器标记305被印成为矩形,并填有黑色。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05具有10毫米长侧和5毫米短侧的矩形。以10.16毫米的节距印制传感器标记。
如图16(B)所示,传感器标记305被印在沿宽度方向朝第一剥离区303偏离第二剥离区304的位置处。在这图中,剥离区304的左侧边离开卷片300的右侧边2毫米。各传感器标记305的右侧边从卷片300的右侧边向左偏移2毫米以上的距离。因此,各传感器305的右侧边准确地位于剥离区304的左侧边上或者从剥离区304的左侧边进一步向左偏移。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05的右侧边离开卷片300的右侧边4.5毫米,即离开剥离区304的左侧边2.5毫米。因为各传感器标记305具有10毫米宽,所以各传感器标记305的左侧边从卷片300的右侧边向左偏移12毫以上的距离(在这例子中为14.5毫米)。由于卷片300的宽度为66毫米和第一剥离区303有2毫米宽度,因此传感器标记305的左侧边从第一剥离区303的右侧边向右偏移。
以这方式,各传感器标记305的整个区域从第二剥离区304向左偏移和从第一剥离区303向右偏移。换句话说,没有各传感器标记的任何部分位于第一或第二剥离区303、304上。各传感器标记的整个区域位于记录纸301上。因此,各传感器标记305在它的整个区域上展现了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透射率。
应该注意到传感条区300s形成为在卷片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带形区域,它的右侧边从卷片300的右侧边向左偏移2毫米以上的距离(在这例子这为4.5毫米),以及它的左侧边从卷片300的右侧边向左偏移12毫米以上的距离(在这例子中为14.5毫米)。在传感条区域300s内,传感器标记305和标记间区域307在长度方向交替设置。在传送方向F、在每两个相邻的传感器标记305之间形成一个标记间区域307。各传感器标记305在卷片的长度方向具有5毫米的长度D,同时各标记间区域307在卷片的长度方向具有5.16毫米的长度C。
当卷片300的退绕部分在传送方向F被传送时,光传感器95跟踪传感条区300s。即,来自光传感器95的光在图16(C)中箭头A的方向辐射到传感条区300s的一部分。当光辐射某些传感器标记305时,传感器标记305在相对于入射光的整个宽度上显示了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这可以防止通过光传感器95阅读传感器标记305期间产生误差。
因为没有各标记间区域307的任何部分位于剥离区304上,各标记间区域307也显示了在整个宽度上的均匀的反射率和均匀的透射率。这也防止了通过光传感器95读入标记间区域的期间发生误差。
在释放纸302的第一表面302a上,在从传感器标记305左侧边(在图16(B)中)偏离距离G(在这例子中为6毫米)的位置处印有字符和/或符号306。字符或符号306是用于标记卷片300。更具体地,字符或符号306指示:卷片300的带子类型、带子宽度和类似特征。字符或符号306是印在离开传感器标记305充分大的距离(6毫米)的位置处。这保证了即使利用大量印墨印制传感器标记305,字符和/或符号306也能够用充分高的浓度印制。
以这方式,将字符和/或符号306印在释放纸302上。当卷绕卷片300时,释放纸302面向外,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字符和/或符号306。
如以上所述,卷片300具有作为基片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热敏纸)通过粘接剂层308连接于释放纸302,以致记录纸301能够从释放纸302剥离。此外,通过从释放纸302去除记录纸301的两宽度方向边缘,在卷片300的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剥离区303和304,用于允许释放纸302在卷片300的两侧边处被露出。随着传感器标记305全部从剥离区303和304偏移,因此传感器标记被印在释放纸302上。这保证了卷片300在各传感器标记305的整个区域上有均匀的厚度,从而保证了各传感器标记305相对于入射光在它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方面具有均匀一致性。
(对比例子)
图17(A)和17(B)示出了一对比卷片500。与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例比较,在对比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05部分地位于剥离区304上。换句话说,各传感器标记305具有:位于记录纸301上的一部分;以及位于剥离区304上的另一部分。因此,各传感器标记305具有在位于记录纸301上的部分和位于剥离区304上的另一部分之间的不同厚度。各传感器标记305显示了不均匀的光透射率和不均匀的光反射率。从而,各传感器标记305不可能被带打印机1准确地检测。
按照本例子,当卷片300被卷成一卷时,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被折叠。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位于该卷的最内位置,以及将用作为在卷片300从卷片300的该卷退绕和按传送方向F被传送去打印时的尾随端。
其次将参照图18(A)-18(F)叙述如何折叠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
如图18(C)所示,传感器标记305的节距P(在这例子中为10.16毫米)等于标记间区域307的长度C(在这例子中为5.16毫米)和传感器标记305的短边长度D(在这例子中为5毫米)的总和。以这方式,在卷片300的长度方向,在相邻的传感器表示305之间的距离(长度C)比传感器标记305的长度(长度D)较大。
如图18(A)所示,卷片300具有在尾随端300te处的尾随端线300EL。换句话说,当如图4所示卷片300被卷起时,尾随端线300EL位于该卷内的最内位置。尾随端线300EL在宽度方向横越卷片延伸,即、垂直于卷片30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离开尾随端线300EL的预定距离E处、在卷片300上形成一假想的折叠线300FL。折叠线300FL也在宽度方向横越卷片300延伸,即、垂直于卷片300的长度方向延伸。
整个卷片沿着传送方向F被区分为端部300e、次端部300n和其余部分300r。端部300e被定义为相对于传送方向在尾随端线300EL和假想折叠线300FL之间的卷片的一区域。次端部300n被定义为在传送方向靠近端部300e的卷片300的一区域,同时假想折叠线300FL位于端部300e和次端部300n之间。次端部300n在卷片300的长度方向具有与端部300e的长度E相同的长度。其余部分300r被定义为除了端部300e和次端部300n之外的卷片300的其余区域。
应注意到在传送方向F的它的前导边位于端部300e上的传感器标记305在以下被称为“传感器标记305B”,在传送方向F它的前导边位于次端部300n上的传感器标记305在以下被称为“传感器标记305A”,以及在传送方向F它的前导边位于其余部分300r上的其余传感器标记305在以下被称为“传感器标记305c”。
在假设折叠线300FL处折叠卷片300,从而在端部300e内释放纸302的一部分面对在次端部300n内的释放纸302的另一部分。如图18(B)和图18(c)所示,端部300e的各宽度方向边缘沿着次端部分300n的相应的宽度方向边缘延伸。如图18(c)所示,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被卷片300的端部300e复盖。这具有好象在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中没有印制传感器标记305A或305B的相同效果。尾随端线300EL现在起到将卷片300划分为其中印有传感器标记305的通常部分和其中没有印制传感器标记的端部的一直线的作用。
当这卷片300被卷绕进入卷片保持筒3内和被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以及由光传感器95执行检测传感器标记305时,光传感器95顺序地连续检测传感器标记305,直至尾随端线300EL面对光传感器95。当尾随端线300EL到达光传感器95时,光传感器95将不再检测到传感器标记305,从而检测卷片300的尾随端。
如以上所述,标记间的区域307的长度C比传感器标记305的长度D较大。折叠线300FL在传送方向F相对于传感器标记305定位,以致当在折叠线300FL处折叠卷片300时,如图18(c)所示,在传送方向F传感器标记305B从传感器标记305A偏移。各传感器标记305A的整个区域不与传感器标记305B重叠。换句话说,各传感器标记305A位于相应成对的相邻的传感器标记305B之间,以及各传感器标记305B位于相应成对的相邻的传感器标记305A之间。这防止了光传感器95错误地检测传感器标记305A或305B。
更具体地,如果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相互重叠,即使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复盖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那么卷片300在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相互重叠的它的部分将具有较高的浓度,该浓度类似于卷片300在传感器305A或305B被露出的它的部分处所具有的浓度。因此,如果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相互重叠,即使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复盖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那么卷片300在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相互重叠的它的部分处将显示较大的光反射率,这反射率类似于卷片300在传感器标记305A或305B被露出的它的部分处所显示的光反射率。但是,按照本发明,在卷片300的折叠部分中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相互不重叠。光传感器95将不错误地检测隐藏在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内的传感器标记305A或305B。
按照本发明,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交替地设置在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内。因此,卷片300在它的折叠部分的整个长度E上、在传感条区域处具有几乎均匀一致的浓度。从而卷片300在它之中的折叠部分整个长度E上、在传感条区域300s处显示处几乎均匀一致的光透射率和几乎均匀一致的光反射率。这防止光传感器95错误地检测隐藏在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内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保证光传感器95能够准确地识别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
标记间区域307的长度C大于传感器标记305的长度D。这保证当端部300e被折叠在次端部300n上时,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被设置成相互分离。
标记间区域307的长度C可以等于传感器标记305的长度D。在这情况下,可以相对于传感器标记305设置折叠线300FL,以致在折叠线300FL处折叠卷片300时,传感器标记305A和305B在纵向将被交替设置,并在之间没有间隙。在这情况下,卷片300在它之中的折叠部分的整个长度上、在传感条区域300s处具有基本完全均匀的浓度。卷片300在它之中的折叠部分的整个长度E上、在传感条区域300s处显示出基本完全均匀一致的光透射率和基本完全均匀一致的光反射率。这防止了光传感器95错误地检测隐藏在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内的传感器标记305A或305B,而且保证光传感器95能够准确地识别卷片300的尾随端。以这方式,能够将标记间区域307的长度C设定为比传感器标记305的长度D较长或与其相等的任何长度。
如图18(c)所示,当卷片300以传送方向F传送时,光传感器95顺序地检测传感器标记305C。最后,光传感器95检测一传感器标记305C(以下将称为“最后的传感器标记305L”),在所有的传感器标记305C中它的前导边最靠近尾随端线300EL。然后,光传感器95试图检测传感器标记305A(以下将称为“下一个传感器标记305N”),该标记位于与最后的传感器标记305L在长度方向偏移节距P的位置。应注意到当卷片300在折叠线FL处被折叠时,在诸传感器标记305A中,传感器标记305N最靠近尾随端线300EL。在尾随端线300EL和下一个传感器标记305N之间在传送方向F形成长度L。
在光传感器95检测到最后的传感器标记305L之后,带打印机1仍旧继续传送节距P(=C+D)长度的卷片300,以便允许光传感器95试图检测下一个光传感器标记305N。因为传感器标记305N被卷片300的折叠部分隐藏,带打印机1检测不到传感器标记305N。
在最后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之前,在光传感器95检测不到传感器标记305N之后,带打印机1进一步继续传送卷片预定的长度Q,如图18(E)所示。当带打印机1最后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00的尾随端时,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换句话说,当卷片300的、在与传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离开传感器标记305N长度Q距离的位置处到达检测位置DP时,如图18(E)和图18(F)所示,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
应注意到按照本例子,折叠线300FL被设定成使长度Q和长度L的总和小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折叠长度E两者。
因为总和(L+Q)小于B,所以当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时,尾随端线300EL还没有到达切断位置,如图18(E)和图18(F)所示。这保证了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之前卷片300的尾随端线300EL将不到达切断位置CP。这可以防止切断单元8切断具有两片厚度的卷片300的折叠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刀片8A的损坏和发生沿传送方向传送被卡住的现象。
因为总和(L+Q)小于E,当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时,折叠线300FL还没有到达检测位置。这保证了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之前,卷片300的折叠线300FL不会到达检测位置DP。这可以在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之前防止卷片300的整个部分错误地在光传感器95旁边通过。
按照本例子,可以简单地通过首先将卷片300的折叠部分放置在卷芯3B的表面上、然后围绕带卷轴3B将卷片300卷绕在折叠部分上,将卷片300卷起。这是因为当尾随端部分被折叠时,与尾随端部分没有折叠时比较,尾随端部分能够显示相对于卷芯3B较高的摩擦系数。它就成为不需要通过粘接剂将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固定于卷芯3B。不需要将卷片3A的尾随端部分密封在卷芯3B上。在围绕卷芯3B卷起卷片300之后,可以从卷片300取出卷芯3B,从而获得无卷轴型卷。能够将无卷轴型卷300直接安装在保持筒轴40上。
当生产卷片300时,沿着卷片300的整个长度以节距P连续地印制传感器标记305。简单地折叠卷片300的尾随端能使光传感器95准确地检测卷片300的尾随端。
对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不需要印制任何特定的端部标记。类似地,在卷片300上不需要进行任何复杂的标记印制操作。例如,它变成为不需要将传感器标记305印制成:使传感器标记305将印在卷片300的几乎全部以上,而是在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上将不印制传感器标记。按照本实施例,可以在卷片300的整个长度上印制传感器标记305。
能够生产卷片:首先通过生产一长的母片,在母片上顺序地打印诸传感器标记305,以及通过在任意位置从母片切出卷片的适当长度。利用这切出部分作为卷片。能够降低卷片300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方式中,折叠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同时释放纸302面朝里。在如此做之中,其上印有传感器标记305的释放纸的表面成为被其上没有传感器标记305的记录纸的表面接连。以这方式,在卷片300的尾随端部分中,传感器标记305被复盖,造成等于在其中没有印制传感器标记305的情况。当在传送方向传送卷片300时,光传感器95顺序地检测传感器标记305,但是当卷片300的尾端部分到达光传感器95时,检测不到传感器标记305。这允许光传感器95准确地检测卷片300的尾随端。
(第二例子)
其次,将参照图19(A)和图19(B)叙述按照卷片3A的一第二例子的卷片310。
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卷片310具有三层结构。更具体地,卷片310具有:释放纸312;记录纸311;以及设置在记录纸311和释放纸312之间的粘接剂层(未示出)。释放纸312、记录纸311和粘接剂层由与在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卷片310中、在释放纸312、记录纸311和粘接剂层之间的定位关系与在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在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之间定位关系相同。
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将卷片310卷成卷状,同时它的尾随端310te位于该卷内的最内位置中和它的前导端310le位于该卷的最外位置中,如图4所示。在该卷中,释放纸312面向外和记录纸311面向内。当卷片310的卷被放置在卷片保持筒3内和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卷片310从前导端310le至尾随端310te、从该卷连续地退绕,以及按传送方向F、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当卷片310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时,记录纸311面对热头31,用于由热头31在其上打印,以及释放纸312面对光传感器95,从而被检测。
因此,类似于在第一例子内的第一剥离区303和第二剥离区304,在释放纸312的、在那里粘附记录纸311的它的表面上的两宽度方向边缘形成一第一剥离区313和一第二剥离区312。
本例子的卷片310不同于第一例子中的卷片300在于:在释放纸312上的、在其上粘附记录纸311的表面上又形成有许多第三剥离区319。
沿着卷片310的长度方向、以固定节距或距离P’设置许多第三剥离区319,以及该区与第一和第二剥离区313和314连续。从释放纸312去除记录纸311的相应区域形成剥离区313、314和319。从而释放纸312在记录表面上、在剥离区313、314和319处露出。
按照这例子,因此,记录纸311被剥离区319划分为许多标签311A,如图19(A)所示。许多记录标签311A也以固定节距P’设置。第三剥离区319位于两相邻记录标签311A之间。许多标签311A能够相互单独地从卷片310剥离。
在这例子中,卷片310具有32毫米的带宽。如图19(A)所示,各记录标签311A基本上为带有四个圆角的矩形。记录标签311A具有在卷片310的长度方向的长边和在卷片310的宽度方向的短边。在这例子中,各记录标签311A具有90毫米(在卷片3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29毫米(在卷片310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的尺寸。两相邻记录标签311A之间的间距是6毫米。换句话说,各第三剥离区319在卷片310的长度方向延伸6毫米。各剥离区313和314具有1.5毫米宽度。
如图19(B)所示,在卷片310的传感表面上、在释放纸312上、在卷片310的它的一宽度方向侧(该图中右侧)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315。以与许多标签311A一一对应的关系印制许多传感器标记315。因此沿着卷片310的纵向、以预定节距P’印制传感器标记315。将各传感器标记315印成填有黑色的矩形。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15具有13毫米长边(卷片310的长度方向)和10毫米短边(卷片310的宽度方向)的矩形。在两相邻传感器标记315之间、在传送方向F形成标记间区域317。
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各传感器标记315的它的整个区域位于相应标签311A内。更具体地,各传感器标记315位于这样一位置内,即没有传感器标记315的一部分位于剥离区313、314或319的任何部分内,而是传感器标记315的整个部分位于相应的记录标签311A上。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15被设置成它的右侧边(见图19(B))位于离开卷片310的右侧边1.5毫米以上(例如4.5毫米)的一位置处。因此,类似于第一例子中的传感器标记305,传感器标记315能够展现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视率。类似于第一例子中的标记间区域307,标记间区域317能够展现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
类似于第一例子中的字符和/符号306,在从传感器标记315的左边(在图19(B)中)偏移距离G(在这例子中为6毫米)的位置印有字符和/或符号316。以这方式,以与记录标签311A一一对应关系印有字符和/或符号316。字符和/或符号316用于识别卷片310。更具体地,字符和/或符号指示:带子310的带类型和带宽、记录标签311A的尺寸等。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字符和/或符号306,因为字符和/或符号316与传感器标记315充分分开,甚至用较多的印墨印制传感器标记315,也能够印制带有充分深的浓度的字符和符号316。
如图19(B)所示,将对于各标签311A的切断线CL形成在位于传送方向中主题标签311A的前导边上的第三剥离区319内。对于每一标签311A,传感器标记315位于在传送方向F中使传感器标记315的前导边离开相应的切断线CL为等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预定固定距离α的和(B+α)的长度。这保证在光传感器95检测到关于主题标签311A的传感器标记315之后带打印机1传送卷片310预定的固定长度α时对于各标签311A的切断线会到达切断位置CP。应该注意到如图19(B)所示,各标签311A在传送方向F具有一中心线311AC。
按照本例子,类似于第一例子折叠卷片310的尾端。
其次将参照图20(A)-20(E)叙述如何折叠卷片310的尾随部分。
类似于第一例子中的尾随端线300EL,卷片310具有如图20(A)所示的尾随端310te的尾随端线310EL。换句话说,当卷起卷片310时,尾随端线310EL位于该卷内的最内位置。尾随端线310EL横越卷片310在宽度方向延伸,即垂直于卷片3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以下叙述中,在卷片310的全部标签311A中,最靠近尾随端线310EL的标签311A将称为端标签311A-1。靠近端标签311A-1的另一标签311A将称为第二标签311A-2。靠近第二标签311A-2的又一标签311A将称为第三标签311A-3。如图20(A)所示,在尾随端部分内,在传送方向F设置有端标签311A-1、第二标签311A-2和第三标签311A-3。类似地,位于端标签311A-1上的传感器标记315将称为端传感器标记315-1。位于第二标签311A-2上另一传感器标记315将称为第二传感器标记315-2。位于第三标签311A-3上的又一传感器标记315将称为第三传感器标记315-3。
如图20(A)所示,在端标签311A-1上、在传送方向F相对于端标签311A-1的中心线311A-1C靠近第二标签311A-2的一位置处形成折叠线310FL。在折叠线310FL和尾随端线310EL之间形成距离E。
如图20(A)、图20(B)和图20(C)所示,以与第一例子中的相同方式在折叠线310FL处折叠卷片310,以致在折叠部分处释放纸312将面向内和记录标签311A将面向外。
折叠线310FL在传送方向F处于这一位置,即当在折叠线310FL处折叠卷片310的端部时,端传感器标记315-1和第二传感器标记315-2被卷片310的被折叠部分隐藏和传感器标记315-1和315-2相互不重叠、并在传送方向相互完全偏移。这将防止光传感器95错误地检测传感器标记315-1和315-2。如图20(C)所示,当在折叠线310FL处折叠卷片310时,在尾随端线310EL和传感器标记315-2的前导边之间、在传送方向形成长度L。
类似于第一例子,在光传感器95检测第三传感器标记315-3之后,带打印机1仍旧继续传送卷片300节距P’长度,如图20(C)和图20(E)所示,以便允许光传感器95试图检测下一个传感器标记315-2。因为传感器标记315-2被卷片310的折叠部分隐藏,带打印机1没有检测到该传感器标记。如图20(D)所示,在光检测器95没有检测到传感器标记315-2之后、在最终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10的尾随端之前,带打印机1还继续传送卷片310预定的长度Q。当带打印机1最终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10的尾随端时,带打印机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换句话说,当光传感器95面对卷片310的、在与传送方向F的相反方向离开传感器标记315-2长度Q的位置时,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
类似于第一例子,将折叠线310FL设置成长度Q和距离L的总和短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折叠长度E两者。
因为总和(L+Q)小于B,所以当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时,尾随端线310EL还没有到达切断位置CP,如图20(D)和图20(E)所示。这保证了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之前、卷片310的尾随端线310EL将不到达切断位置CP。可以防止切断单元8切断具有两卷片厚度的卷片310的折叠部分。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刀片8A的损坏和发生沿着传送路径传送被卡住的情况。
因为总和(L+Q)小于E,所以当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时,折叠线310EL还未到达检测位置。这保证了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之前、卷片310的折叠线310FL将不到达检测位置DP。可以防止在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之前、卷片310的整个部分错误地在光传感器95旁边通过。
<改进>
在以上叙述中,折叠线310FL位于端标签311A-1内、相对于中心线311A-1C的第二标签311A-2侧上。但是,折叠线310FL可以位于在传送方向、相对于中心线311A-1C的尾随端线310EL侧上,如图21(A)、图21(B)和21(C)所示。
在这改进中,折叠线310FL被设置成使仅仅传感器标记315-1被卷片310的折叠部分隐藏。也在这改进中,在折叠线310FL和尾随端线310EL之间形成距离E。在折叠线310FL处折叠卷片310,以致释放纸312面向内和记录标签311A面向外。如图21(C)所示,当在折叠线310FL处折叠卷片310时,在尾随端线310EL和传感器标记315-1的前导端之间、在传送方向F形成长度L’。
如图21(c)所示,在光传感器95检测第二传感器标记315-2之后,带打印机1的仍旧继续传送卷片300节距P’长度,以便允许光传感器95试图检测下一个传感器标记315-1。因为传感器标记315-1被卷片310的折叠部分隐藏,带打印机没有检测到传感器标记315-1。在这情况下,带打印机在光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传感器标记315-1之后、在最终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10的尾随端之前还继续传送卷片310,如图21(D)所示。在带打印机1最终确定光传感器95检测到卷片310的尾随端时,带打印机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换句话说,当光传感器95面对卷片310的、以与传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离开光传感器标记315-1长度Q距离的位置时,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
按照这改进,折叠线310FL被设置成使长度Q和距离L’的总长度小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长度E两者。
因为总和(L’+Q)小于B,当带打印机1最终印制传送卷片310时,尾随端线310EL还没有到达切断位置CP,如图21(D)和图21(E)所示。这保证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之前,卷片310的尾随端线310EL将未到达切断位置CP。可以防止切断单元8切断具有两片厚的卷片310的折叠部分。因此可以防止产生刀片8A的损坏和发生沿着传送路径传送被卡住的现象。
因为总和(L’+Q)小于E,所以当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时,折叠线310EL还未到达检测位置DP。这保证在带打印机1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00之前,卷片310的折叠线310EL不会到达检测位置DP。可以防止在最终停止传送卷片310之前卷片310的整个部分错误地在光传感器95之旁通过。
按照该改进,仅仅标签311A-1可以不用于打印,而第二标签311A-2可以用于打印。
(第三例子)
将参照图22(A)和图22(B)叙述按照卷片3A的一第三例子的卷片320。
类似第二例子的卷片310,卷片320具有三层结构。更具体地,卷片320具有:释放纸322;记录纸321;以及设置在记录纸321和释放纸322之间的粘接剂层(未示出)。释放纸322、记录纸321和粘接剂层由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相同的材料制成。在释放纸322、记录纸321和粘接剂层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之间相同的位置关系。
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将卷片320卷成卷状,同时它的尾随端320te在该卷中的最内位置处和它的前导端320le位于该卷的最外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卷中,释放纸322面向外和记录纸321面向内。当卷片320的卷被设置在卷片保持筒3内和安装在带打印机1中时,卷片320从该卷、从前导端320le朝尾随端320te连续退绕和以传送方向F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当沿着传送路径传送卷片320时,记录纸321面对热头31,以便热头31在其上打印,以及释放纸322面对光传感器,从而被检测。
此外,类似于在第二例子中的第一剥离区313、第二剥离区314和第三剥离区319,在释放纸322上、在那里附连记录纸321的它的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剥离区323、一第二剥离区324和一第三剥离区329。换句话说,在记录表面上、在剥离区323、324和329处露出释放纸322,如图22(A)所示。记录纸321被剥离区329划分为许多标签321A。许多记录标签321A按固定节距P’设置。第三剥离区329处在两相邻的记录标签321A之间。
在这例子中,卷片320具有66毫米的带宽。如图22(A)所示,各记录标签321A大体上为有四个圆角的矩形。记录标签321A有在卷片320的宽度方向的长边和卷片320的长度方向的短边。在这例子中,各记录标签321A具有62毫米(在卷片3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29毫米(在卷片320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的尺寸。在两相邻记录标签321A之间间距为6毫米)。换句话说,各第三剥离区329在卷片320的长度方向延伸6毫米。各剥离区323和324具有2毫米宽度。
如图22(B)所示,在卷片320的传感表面上,在释放纸322上、在卷片320的它的一宽度方向侧(该图中的右侧)处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325。以与许多标签321A成一一对应关系印制许多传感器标记325。因此沿着卷片320的纵向以预定节距P’印制传感器标记325。各传感器标记325被印成矩形,并用黑色填满。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25具有13毫米长边(卷片320的长度方向)和10毫米短边(卷片320的宽度方向)的矩形。在传送方向F、在两相邻传感器标记325之间形成标记间区域327。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各传感器标记325的整个区域都处在相应标签321A内。更具体地,各传感器标记325处在这样一位置处,即传感器标记325没有任何部分处在剥离区323、324或329的任何部分上,传感器标记325的整个部分都处在相应的记录标签321A上。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25的右侧边位于离开卷片320的右侧边2毫米以上(例如4.5毫米)的位置处。因此,类似于在第二例子中的传感器标记315,传感器标记325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类似于第二例子中的标记间区域317,标记间区域327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
类似于在第二例子中的字符和/或符号,在偏离传感器标记325的左侧边(在图22(B)中)间距G(在这例子中为6毫米)的位置处印有字符和/或字符326。字符和/或符号326用于识别卷片320。更具体地,字符和/或符号326指示:带子320的带子类型和带子宽度、记录标签321A的尺寸等。
如图22(B)所示,在处于传送方向F、主题标签321A的前导边上的第三剥离区329内形成用于各标签321A的切断线CL。对于各标签321A,在传送方向将传感器标记325设置成它的前导边离开相应的切断线CL的距离等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预定固定长度α的总和。这保证在光传感器95检测到关于主题标签321A的传感器标记325之后、在带打印机1传送卷片320的预定固定长度α时,关于标签321A的切断线CL将到达切断位置CP。
(第四例子)
将参照图23(A)和图23(B)叙述按照卷片3A的一第四例子的卷片330。
类似于第三例子的卷片320,卷片320具有三层结构。更具体地,卷片330具有:释放纸332;记录纸331和设置在记录纸331和释放纸332之间的粘接剂层(未示出)。释放纸332、记录纸331和粘接剂层由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内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卷片330内的释放纸332、记录纸331和粘接剂层之间的定位关系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内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之间的定位关系相同。
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卷片330被卷成卷状,同时它的尾随端330te位于该卷内的最内位置和它的前导端330le位于该卷的最外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卷中,释放纸332面向外和记录纸331面向内。当卷片330的该卷被设置在卷片保持筒3内和被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卷片330从该卷、从前导端330le至尾随端330te连续退绕和按传送方向、沿传送路径传送。当卷片330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时,记录纸331面对热头31,以便热头31在其上打印,以及释放纸332面对光检测器95,从而被检测。
此外,类似于在第二例子中的第一剥离区313、第二剥离区314和第三剥离区319,在释放纸322上、在那里附连记录纸321的它的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剥离区333、一第二剥离区334和一第三剥离区339。换句话说,在记录表面上、在剥离区333、334和339处露出释放纸332,如图23(A)所示。记录纸331被剥离区339划分为许多标签331A。以固定节距P’设置许多记录标签331A。第三剥离区339处在两相邻的记录标签331A之间。
在这例子内,卷片330具有19毫米带宽。如图23(A)所示,各记录标签331A基本上是带四个圆角的矩形。记录标签331A具有在卷片330的长度方向的长边和在卷片330的宽度方向的短边。在这例子中,各记录标签331A具有54毫米(在卷片3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17毫米(卷片330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的尺寸。两相邻记录标签331A之间的间距为6毫米。换句话说,各第三剥离区339在卷片330的长度方向延伸6毫米。各剥离区333和334具有1毫米宽度。
如图23(B)所示,在卷片330的传感表面上,在释放纸332上、基本在卷片3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印制有许多传感器标记335。以与许多标签331A的一一对应关系印制许多传感器标记335。因此沿着卷片330的纵向、以预定节距P’印制传感器标记335。各传感器标记335被印成为矩形,并填满黑色。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35具有带13毫米(卷片330的长度方向)的长边和10毫米(卷片330的宽度方向)的短边的矩形。在两相邻传感器标记335之间、在传送方向形成标记间区域337。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各传感器标记335的整个部分都位于相应的标签331A内。更具体地,各传感器标记335位于这样一位置中,即传感器标记335没有任何部分位于剥离区333、334和339的任何部分上,传感器标记335的全部位于相应的记录标签331A上。因此,类似于第三例子中的传感器标记325,传感器标记335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类似于第三例子中的标记间区域327,标记间区域337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类似于第三例子中的字符和/或符号326,也在卷片330的传感表面上印有用于识别卷片330的字符和/或符号336。字符和/或336位于释放纸332上、传感器标记335的右侧上。
如图23(B)所示,在传送方向位于主题标签331A的前导边上的第三剥离区339内形成用于各标签331A的切断线CL。对于各标签331A,在传送方向F对传感器标记335定位,使传感器标记335的前导边离开相应的切断线CL的距离等于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预定的固定长度α的总和。这保证在光传感器95检测到关于主题标签331A的传感器标记335之后、带打印机1传送预定的固定长度α的卷片330时,关于标签331A的切断线CL会到达切断位置CP。
(第五例子)
将参照图24(A)和图24(B)叙述按照卷片3A的第五例子的卷片340。
类似于第四例子的卷片330,卷片340具有三层结构。更具体地,卷片340具有:释放纸342;记录纸341;以及设置在记录纸341和释放纸342之间的粘接剂层(未示出)。释放纸342、记录纸341和粘接剂层由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卷片340中的释放纸342、记录纸341和粘接剂层之间的定位关系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中的释放纸302、记录纸301和粘接剂层308之间的定位关系相同。
类似于第一例子的卷片300,卷片340被卷成为卷状,同时它的尾随端340te位于该卷内的最内位置和它的前导端340le位于该卷的最外位置,如图4所示。在该卷中,释放纸342面向外和记录纸341面向内。当将卷片340的该卷设置在卷片保持筒3内和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卷片340从该卷、从前导端340le至尾随端340te连续退绕和按传送方向F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在沿着传送路径传送卷片340时,记录纸341面对热头31,以便热头31在其上打印,以及释放纸342面对光检测器95,从而被检测。
此外,类似于在第一例子中的第一剥离区303和第二剥离区304,在释放纸342上、在那里附连记录纸341的它的表面上形成一第一剥离区343和一第二剥离区344。换句话说,在记录表面上、在剥离区343和343露出释放纸342,如图24(A)所示。通过记录纸341形成许多成对的内和外同心环状切断线341a和341b,在卷片340上形成许多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许多切断线341a和341b将记录纸341划分为许多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中心圆部分341B和外其余部分341c。当从释放纸342剥离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时,相应的中心圆部分341B和外其余部分341C保留在释放纸342上。
在这例子中,卷片340具有66毫米带宽。如图24(A)所示,各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具有58毫米的外径和16毫米的内径。两相邻记录标签341A之间的间距是6毫米。各剥离区343和344具有2毫米宽度。
如图24B所述,在卷片340的传感表面上,在释放纸332上、以与许多标签341A一一对应的关系印有许多传感器标记345。各传感器标记345被印成为矩形,并填满黑色。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45具有13毫米(卷片340的长度方向)的长边和10毫米(卷片340的宽度方向)的短边的矩形。在传送方向、在两相邻传感器标记345之间形成标记间区域347。
如图24(A)和图24(B)所示,各传感器标记345位于这样一位置中,即没有传感器标记345的任何部分位于剥离区343或344的任何部分上,传感器标记345的全部都位于相应的记录标签341A上。因此,类似于第四例子中的传感器标记355,传感器标记345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类似于第四例子中的标记间区域337,标记间区域347能够显示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
在这例子中,各传感器标记345的全部都位于相应的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内,即在相应的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的外边341a和内边341b之间。
但是,如果传感器标记345位于记录纸341上,传感器标记345被定位成与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为一一对应关系就足够了。换句话说,各传感器标记345可以越过相应的油煎圈饼形标签341A的外边341a,突出进入外其余部分341c。各传感器345可以跨越内圆部分341B,突出进入中央圆部分341B。
类似于第三例子中的字符和/或符号,在卷片340的传感表面上也印制有用于识别卷片340的字符和/或符号346。字符和/或符号346被印制在释放纸332上、在离开传感器标记345的左侧边6毫米或6毫米以上的位置处。
如以上所述,在卷片300至340的各卷片上,各传感器标记被印在释放层上,以致传感器标记的全部位于记录纸上,没有传感器的任何部分位于任何剥离区上。这保证直接在各传感器之下的厚度在该传感器的全部上为等厚。这保证传感器标记显示在该传感器标记的全部上有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从而防止在由光传感器95读入传感器标记期间产生误差。
类似地,在卷片300至340的各卷片上,各标记间区域的全部位于记录纸上,同时没有标记间区域的任何部分位于任何剥离区上。这保证直接在各标记间区域之下的厚度在这整个区域上为等厚。这保证标记间区域显示在它的整个区上有均匀的光反射率和均匀的光透射率,从而防止在由光传感器95读入标记间区域的期间产生误差。
应注意到因为DP-CP传送路径长度B和预定的固定长度α的总和对于带打印机1是单一数值,所以在传感器标记和相应切断线CL之间的距离对于第二至第四例子中的卷片310、320和330是相同的。
虽然已参照其特定实施例详细叙述了本发明,但是显然对于该领域的那些熟练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和修改。
例如,作为光传感器95,可以利用透射传感器代替反射传感器。
而且,卷片的形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五例子中的形状,而是可以将任何形状的卷片用于本发明。
此外,指示卷片的识别信息的字符或符号离开传感器标记的距离G可以是任何这样的距离数值,即它大到足以防止由于印制传感器标记而使该字符或符号的浓度变淡。
在第三至第五例子中,可以与第二例子的相同方式折叠卷片的尾随端部分。或者,可以不折叠卷片的尾随端部分。
此外,即使传感器标记部分地位于剥离区上,如图17(A)和图17(B)所示,通过如以上所述折叠卷片的尾随端部分,能够准确地检测卷片的尾随端部分。

Claims (17)

1.一种带子(3A,300,310,320,330,340),该带子包括:
细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的释放层(302,312,322,332,342),该层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该对侧边在基本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相互分开,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的整个区域包括一对非记录区(303,304,313,314,323,324,333,334,343,344)和一记录区,该对非记录区沿着第二表面的两侧边延伸,记录区位于该对非记录区之间,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325,335,345)形成在第一表面上,诸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各传感器标记的全部位于第一表面上、在对应于记录区和偏离该对非记录区的一区域处;以及
通过粘接剂层设置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的记录区上的记录介质(301,311,321,331,341),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320,330,340),其特征在于:释放层(302,312,322,332,342)具有尾随端(300te,310te,320te,330te,340te),长度方向从尾随端延伸,释放层与记录介质(301,311,321,331,341)一起卷起,同时尾随端处于该卷的最内部分,以及打印介质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当带子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带打印机(1)使带子退绕和在长度方向传送带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320,330,340),其特征在于:在释放层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指示带子类型的许多带子识别指示(306,316,326,336,346)。
4.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00),其特征在于:记录介质(301)在长度方向连续延伸,其中没有形成切断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40),其特征在于:记录介质(341)形成有用于形成许多标签(341A)的许多切断线(341a,341b),许多标签能够从释放层相互单独地剥离,以及其中许多传感器标记(345)被定位成与许多标签成一一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10,320,330),其特征在于:释放层(312,322,332)的第二表面还包括许多附加的非记录区(319,329,339),该附加的非记录区沿长度方向以预定的间距设置,在各附加的非记录区上不提供记录介质,记录介质被多个附加的非记录区划分为许多标签(311A,321A,331A,341A),许多标签能够从释放层相互单独地剥离,以及
其中许多传感器标记(315,325,335)被定位成与许多标签成一一对应关系,在该第一表面上、在一位置处形成各传感器标记,以致传感器标记的全部都处在相应标签的面积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320,330,340),其特征在于:许多带子识别指示(306,316,326,336,346)被定位成与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325,335,345)成一一对应关系,各带子识别指示被定位成从相应的传感器标记沿宽度方向偏离预定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其特征在于:释放层(302,312)具有尾随端线(300EL,310EL),尾随端线在宽度方向延伸,长度方向从尾随端线、以基本与其垂直地延伸,释放层与记录介质(301,311)一起卷起,同时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处,以及打印介质(301,311)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当带子安装在带打印机(1)内时,带打印机(1)使带子退绕和在长度方向传送带子,
其中,在长度方向、在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300FL,310FL),折叠线沿宽度方向延伸,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在长度方向靠近端部处形成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与端部相同长度的次端部,
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对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以防止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305,315)被露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其特征在于:在释放层的第一表面上、沿着在长度方向上的释放层的整个长度、以固定的间距设置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以及
其中,当在折叠线(300FL,310FL)处折叠带子时,在次端部内的传感器标记布置成与端部内的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偏移。
10.如权利要求8所要求的带子(3A,300,310),其特征在于:各传感器标记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传感器标记(305,315)被设置成在各两个相邻传感器标记之间形成一间距,该间距沿着长度方向具有另一长度,该另一长度大于或等于传感器标记的长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要求的带子(3A,310),其特征在于:记录介质(311)包括许多标签(311A),许多标签沿长度方向设置并能够相互单独地从释放层剥离,许多标签包括靠近尾随端线(310EL)的端标签(311A-1),在释放层上、在对应于各标签的一位置处形成传感器标记(315),折叠线(310L)位于端标签上、沿长度方向的一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带子(3A,310),其特征在于:端标签(311A-1)具有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11A-1C),该中心线(311A-1C)在宽度方向延伸,折叠线(310FL)位于沿长度方向、相对于中心线的、与尾随端线(310EL)相反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带子(3A,310),其特征在于:端标签(311A-1)具有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线(311A-1C),该中心线(311A-1C)在宽度方向延伸,折叠线(310FL)位于相对于中心线的、与尾随端线相同的一侧上。
14.一种带子(3A,300,310),带子被卷起,同时尾随端线(300EL,310EL)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带子(3A,300,310)包括:
细长的、在长度方向从它的尾随端延伸的释放层(302,312),释放层具有在基本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互分开的一对侧边,释放层具有位于尾随端上的和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尾随端线(300EL,310EL),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通过粘接剂层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上提供记录介质(301,311),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
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处,以及打印介质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
在长度方向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300FL,310FL),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在长度方向靠近端部处形成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与端部相同长度的次端部,
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对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用于防止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被露出。
15.一种带子(3A,300,310,320,330,340)和带打印机(1)的组合,带打印机(1)包括:
在传送方向(F)传送带子(3A,300,310,320,330,340)的传送装置(26);
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光学检测带子的光传感器(95);以及
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31),以及
带子(3A,300,310,320,330,340)包括:
细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的释放层(302,312,322,332,342),释放层具有在基本垂直于长度的宽度方向的相互分开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的整个区域包括一对非记录区(303,304,313,314,323,324,333,334,343,344)和一记录区,该对非记录区沿着第二表面的两侧边延伸,记录区位于该对非记录区之间,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325,335,345)形成在第一表面上,诸传感器标记沿长度方向设置,各传感器标记的全部位于第一表面上、在对应于记录区和偏离该对非记录区的一区域处,在将长度方向设定为与传送方向相同和允许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对光传感器时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光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标记;以及
通过粘接剂层设置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的记录区上的记录介质(301,311,321,331,341),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同时允许记录介质面对打印装置,打印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
16.一种带子(3A,300,310)和带打印机(1)的组合,将带子卷起,同时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处,
带打印机(1)包括:
从带卷退绕带子(3A,300,310)的一部分和沿着传送路径、以传送方向(F)传送带子的退绕部分的传送装置(26);
被定位成面对传送路径和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光学检测带子的光传感器(95);以及
被定位成面对传送路径和在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时在带子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31),以及
带子(3A,300,310)包括:
细长的、在长度方向从尾随端线(300EL,310EL)延伸的释放层(302,312),释放层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许多传感器标记(305,315),传感器标记被设置在长度方向,在将长度方向设置成与传送方向相同和允许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对光传感器时传送装置传送带子,光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标记;以及
通过粘接剂层在释放层的第二表面上设置记录介质(301,311),记录介质能够从释放层剥离,在允许记录介质面对打印装置时传送装置传送带子,打印装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打印,
尾随端线位于该卷的最内部分处,同时打印介质面向内和释放层的第一表面面向外,
在长度方向离开尾随端线的一距离处形成折叠线(300FL,310FL),在尾随端线和折叠线之间形成端部,在长度方向靠近端部处形成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与端部相同长度的次端部,
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3A,300,310),同时在端部内的释放层面对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用于防止在端部内和在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被露出,从而防止光传感器检测在端部内和次端部内的释放层上的传感器标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要求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带打印机(1)还包括切断带子(3A,300,310)的切断装置(18),切断装置沿传送方向(F)位于光传感器(95)的下游和沿着传送路径离开光传感器距离B,以及
其中,折叠线(300FL,310FL)相对于尾随端线(300EL,310EL)定位,以在折叠线处折叠带子(3A,300,310)时满足不等式(L+Q)<B和不等式(L+Q)<E,其中,在尾随端线和在次端部内的诸传感器标记中最靠近尾随端线的、最靠近折叠线的光传感器标记之间形成长度L,长度Q是在没有检测到最靠近折叠线的光传感器标记之后和传送装置最终停止传送带子之前传送装置(26)在传送方向传送带子的传送长度,以及E是折叠线和尾随端线之间形成的长度。
CNB2005100592293A 2004-03-17 2005-03-17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Active CN1003951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7294A JP2005266180A (ja) 2004-03-17 2004-03-17 テープ印刷装置用テープ
JP2004077294 2004-03-17
JP2004106573 200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9016A true CN1749016A (zh) 2006-03-22
CN100395116C CN100395116C (zh) 2008-06-18

Family

ID=3509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2293A Active CN100395116C (zh) 2004-03-17 2005-03-17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66180A (zh)
CN (1) CN10039511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1268A (zh) * 2012-10-28 2013-04-03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打印效率的标识卡
CN109720110A (zh) * 2017-09-21 2019-05-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与带盒
CN114867661A (zh) * 2019-12-27 2022-08-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箔转印用膜盒及箔转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25005B (en) * 1982-07-30 1985-12-24 Henderson Group Cable breakage safety lock device for a vehicle load lifting apparatus
CA1228503A (en) * 1984-02-29 1987-10-27 Mitsuru Shinma Ink donor sheet color detecting device
US5061946A (en) * 1988-06-22 1991-10-29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thermal printer
JPH05246414A (ja) * 1991-11-13 1993-09-24 Shinsei Ind:Kk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3381001B2 (ja) * 1992-02-14 2003-02-24 株式会社バルダン ラベルテープの切断方法
JPH05330015A (ja) * 1992-05-28 1993-12-14 Mimaki Eng:Kk テープ材用プロッタ
JP2995314B2 (ja) * 1992-10-15 1999-12-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字装置
JP3212445B2 (ja) * 1994-05-25 2001-09-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5488223A (en) * 1994-09-13 1996-01-30 Interm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printer control parameters
JPH09164742A (ja) * 1995-12-18 1997-06-24 Suzuka Fuji Xerox Kk ラベル剥取装置およびラベル剥取装置を備えたラベルプリンター
JPH10194541A (ja) * 1997-01-09 1998-07-28 Sato:Kk ラベル連続体
JPH1178128A (ja) * 1997-09-05 1999-03-23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用テープおよびそのテープカセット
DE19838545A1 (de) * 1998-08-25 2000-03-02 Focke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von Druckmarken
WO2001037208A2 (en) * 1999-11-12 2001-05-25 Fargo Electronics, Inc. Sensor for identifying marks on a ribbon
JP2001305958A (ja) * 2000-04-26 2001-11-02 Sato Corp ラベル
CN1168646C (zh) * 2002-03-08 2004-09-29 胡阳 纸张剩余量的监测方法及其提示纸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1268A (zh) * 2012-10-28 2013-04-03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打印效率的标识卡
CN103021268B (zh) * 2012-10-28 2015-12-23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打印效率的标识卡
CN109720110A (zh) * 2017-09-21 2019-05-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与带盒
CN109720110B (zh) * 2017-09-21 2022-06-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与带盒
US11643236B2 (en) 2017-09-21 2023-05-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and tape cassette
CN114867661A (zh) * 2019-12-27 2022-08-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箔转印用膜盒及箔转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66180A (ja) 2005-09-29
CN100395116C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3304C (zh) 热敏式打印机及记录材料传送装置
CN1204000C (zh)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CN1179853C (zh) 条带打印装置
CN1090100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96075C (zh) 图象读取装置
CN1157936A (zh) 索引片制备和装入装置以及相片洗印装置
CN1268498C (zh)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760033A (zh) 印字装置
CN1749016A (zh) 用于带打印机的带子
CN1892982A (zh) 半导体晶片处理带卷装体、使用其的半导体晶片处理带贴付装置及半导体晶片加工处理装置
CN1760034A (zh) 印字装置
CN1235091A (zh) 打印图像制作方法、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709703A (zh)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577320A (zh) 胶带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
CN1235768C (zh) 辊自动包装方法和系统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1474226A (zh) 感光材料上的激光标记及包括该标记的感光材料
CN101042821A (zh) 打印图像的可读性得到增强的rfid标签
CN1649738A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程序
JP2000225746A (ja) 印字装置及び記録用紙
CN1618617A (zh) 两面印刷装置以及两面印刷装置的卡纸检测方法
CN1863679A (zh) 液体喷射设备
CN1890108A (zh) 记录设备
CN1074382C (zh) 打印机用自动供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