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3679A - 液体喷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3679A
CN1863679A CN200480028764.6A CN200480028764A CN1863679A CN 1863679 A CN1863679 A CN 1863679A CN 200480028764 A CN200480028764 A CN 200480028764A CN 1863679 A CN1863679 A CN 1863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guiding part
destination media
tray member
conve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87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1846C (zh
Inventor
矶野正博
五十岚人志
中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18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18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可操作用于将液滴喷射向目标位置的液体喷射头;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传送向目标位置的传送部件;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沿着所述导引面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朝着目标位置进给,所述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导引面以便支撑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检测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任一个位置的第一传感器;和控制器,在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时,控制器使传输装置不能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记录头的记录设备,该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并适用于传送作为传送部件的托盘,作为记录介质例子的光盘可安装在该托盘上。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设备。这里,液体喷射设备不仅包括记录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所述记录设备构造为从记录头喷射墨以在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而且还包括一种构造为喷射替换墨的液体的设备,该设备适用于从液体喷射头(对应于记录头)到目标介质(对应于记录介质)的所需应用,从而喷射的液体能够落在目标介质上。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记录头外,还包括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滤色器等所使用的着色剂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和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的电极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喷射头,用于制造生物芯片所使用的有机体有机材料喷射头,和作为精确吸液管的采样喷射头等。
作为直接在由致密盘代表的光盘的标签面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设备的例子,有一种喷墨打印机(下文称之为“打印机”)。即,在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设置在作为板状传送部件的托盘上后,该托盘就通过传送辊在薄板传送路径上传送,以便经受记录操作。
在这样的打印机中,用于导引托盘的导引件(附件)可拆地设置在设备的前侧。一旦相对于光盘执行记录操作,该导引件就被连接,托盘借助于该导引件插入装置的内部。因此托盘通过传送辊被送到记录起始位置,同时由导引件支撑(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3-211757A)。此外,它构造为诸如切纸的记录介质自动地从与导引件分离设置的进给装置进给。
在这样的传统打印机中,由于导引件相对于设备主体被拆卸地设置,因此在不使用导引件时必须单独地管理它。即,必须再次将导引件连接到打印机主体,因此它不是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在相对于诸如光盘的记录介质执行记录时,它具有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和易于使用的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沿着所述导引面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朝着目标位置进给,该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导引面以支撑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检测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
控制器,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时,该控制器使所述传送装置不能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利用这样的结构,不必单独地管理用于第二目标介质的导引部件,由此成为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此外,导引部件仅通过枢轴转动可在非使用状态(第一位置)和使用状态(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由此容易使用。
此外,当导引部件仍处于使用状态时,或者当导引部件在相对于第一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过程中被切换到使用状态时,相对于第一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时,禁止第一目标介质的传送操作。因此,避免了第一介质碰撞导引部件及由此产生诸如卡纸的问题情况。
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手动开关;
进给器,该进给器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弹射器,所述弹射器可操作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和托盘部件弹射到设备的外面;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导引面上;
第三传感器,该第三传感器检测进给器是否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控制器,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在液体喷射头喷射液滴之前手动开关被致动时,控制器使弹射器弹出托盘部件:
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托盘部件位于导引部件上;
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目标介质没有被进给器进给。
利用这样的结构,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当托盘部件位于导引部件上时,托盘部件的弹射是在手动开关致动时自动执行的。因此能够省略使用者移去位于导引部件上托盘部件的繁琐操作,由此进一步成为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
优选的是,该液体喷射设备进一步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导引部件置于第一位置的信息。在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当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第一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控制器使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这里,优选的是,当在信息被显示之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时,控制器使传送装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当导引部件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时,可以通过使用用于第一目标介质的接收到的液体喷射数据执行液体喷射而没有任何问题。利用上述结构,液体喷射能够连续进行而不会扰乱在用于第一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接收之前已经作好的准备。
优选的是,该液体喷射设备进一步包括:
进给器,该进给器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进给器是否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和
显示器,该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导引部件置于第一位置的信息。
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控制器使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目标介质通过进给器进给;和
当在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是被置于第一位置时,控制器使液体喷射头相对于第一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
即使导引部件处于使用状态且在用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数据被接收到时托盘部件位于所述导引部件上面,如果检测到第一目标介质的进给,也不能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利用上述结构,在此情况下,发送一个促进使用者将导引部件切换到非使用状态的信息,当使用者遵从该信息时,利用用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数据相对于第一介质目标执行液体喷射。因此,使用者能够注意到上述问题情况。
标准的纸张作为第一目标介质的示例,诸如致密盘的光盘可作为第二目标介质的示例。光盘的价格近来已经下降了,但是,使用者仍然不能方便地执行类似于标准纸张的测试打印。利用上述结构,用于光盘的打印数据能够使用在标准纸张上的记录,由此使用打印过的图像作为测试打印结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沿着所述导引面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朝着目标位置进给,该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导引面以支撑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
控制器,在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在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该控制器使传送装置将第一目标介质传送到目标位置,并使液体喷射头执行液体喷射。
其中当接收到用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数据时导引部件处于非使用状态的情况相应于其中使用者由于疏忽没有将导引部件切换到使用状态的情况。利用上述结构,在此情况下,利用用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数据相对于第一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因此,使用者能够注意到上述问题的情况。
标准的纸张作为第一目标介质的示例,诸如致密盘的光盘可作为第二目标介质的示例。光盘的价格近来已经下降了,但是,使用者仍然不能方便地执行类似于标准纸张的测试打印。利用上述结构,用于光盘的打印数据能够使用在标准纸张上的记录,由此使用打印过的图像作为测试打印结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进给器,该进给器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面被朝着目标位置进给,该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导引面以支撑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检测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导引面上;
第三传感器,该第三传感器检测进给器是否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手动开关;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托盘部件置于导引面上的信息。
控制器,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在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控制器使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托盘部件没有被置于导引面上;
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目标介质没有通过进给器进给;
其中在满足下面条件时,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控制器使液体喷射头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托盘部件被置于导引面上;和
手动开关被致动。
利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在使用者根据该信息将托盘部件置于导引部件上时,而且在后来手动开关被致动时,都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操作。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执行托盘部件的放置,由此进一步成为用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进给器,该进给器在第一方向上将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传送装置;
弹射器,所述弹射器可操作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将托盘部件弹射到设备的外面;
导引部件,该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面被朝着目标位置进给,该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导引面以支撑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检测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检测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导引面上;
手动开关;
显示器,该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托盘部件置于第一位置的信息。
控制器,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该控制器使弹射器弹射托盘部件:
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导引部件被置于第二位置;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托盘部件被置于导引面上;
其中当满足下面条件时,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控制器使显示器显示待机状态终止后的信息,并使液体喷射头相对于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液体喷射: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托盘部件被置于导引面上;和
手动开关被致动。
存在一种设有限制液体喷射启动的待机状态的记录设备。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28929A中公开的一种记录设备,在该设备启动或在下一次打印操作前,该记录设备根据在先前执行清零操作后过去的时间周期,和累积时间周期执行“定时器清零”操作,所述“定时器清零”操作是用于记录头的恢复操作,且所述累积时间周期在没有覆盖记录头的打印操作过程中过去的时间周期。在这样的设备中,诸如定时器清零的准备操作在托盘部件位于导引部件上的条件下不能执行。
利用上述结构,即使在这种设备中,也能获得用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作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设备的打印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打印机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图1中打印机的透视图,示出了移去外壳并打开堆积器的状态;
图4是托盘导引部件从图3所示状态打开时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图1状态中打印机的示意截面图;
图6是图3状态中打印机的示意截面图;
图7是图4状态中打印机的示意截面图;
图8是图1中打印机的释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图8中的释放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托盘导引部件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10是图8中的释放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托盘导引部件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11是图8中的释放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托盘导引部件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2A和12B是示出了图1中的打印机中压纸间隙调节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3A是表示图1中的打印机中压纸间隙调节器的另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3B是图13A中的压纸间隙调节器的截面图;
图14A至14D是解释图13A中的压纸间隙调节器操作的视图;
图15是解释图12A和13A中的压纸间隙调节器操作的视图;
图16是解释致动手动开关时图1中的打印机的控制操作的表;
图17是示出图16中的相应操作的流程图;
图18至20是解释接收到打印数据时图1中的打印机的控制操作的表;
图21是示出了图15中所示压纸间隙的具体尺寸和相应使用的表;
图22是单独示出了图4中的托盘导引部件的透视图;
图23是单独示出了图3中的托盘导引部件内部的正视图;
图24是在图1中的打印机中执行的、确定光记录介质的中心位置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5是在图24方法中使用的光盘托盘的平面视图;和
图26是在图1中的打印机中执行的、确定光记录介质的中心位置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面,首先,参考图1至4,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作为“记录设备”或“液体喷射设备”例子的喷墨打印机(下文称之为“打印机”)1的概要。在下文中,图2的向右方向(打印机的前侧)称之为纸张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向左方向(打印机的后侧)称之为“上游侧”。
在图1中,打印机1包括纸张进给器2,作为“记录介质”或“目标介质”例子的记录纸张(记录薄片)(下文称之为“纸张P”)以倾斜的姿势放置其中。该设备的前侧包括堆积器13,堆积器13有选择地处于打开状态(图3)和关闭状态(图1),在打开状态用于通过朝设备的前侧打开而堆积纸张P,所述关闭状态从打开状态关闭以通过枢转动作在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下部壳17形成设备的底部。堆积器13是由堆积器主体14和副堆积器15组成,且形成为能够绕堆积器主体14的枢轴14a(图5)枢轴转动。堆积纸张P的堆积面通过其朝着打印机前侧打开的状态下从堆积器主体14抽出副堆积器15而形成的。
打印机1的设备的外部通过盒状的壳体11覆盖,壳体11中心的上部设有门盖12,用于传送出墨盒等的替换操作,且其外观是由纸张进给器2,堆积器13,壳体11和门盖12组成。
下面,主要参考图2和5详细解释纸张传送路径的细节。在图2中,进给器2包括储纸盒21,进给辊23,减速辊27和导引辊25、26,以便一个接一个地将纸张P(第一记录介质)进给到由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组成的传送装置,从而进一步地将纸张P传送给喷墨记录头39。
检测纸张P通过的纸张传感器4(纸探测器)在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上设置在其上游侧的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附近的位置。图5所示的控制器7适于接收从包括上述传感器的指令信号源发送来的控制信号,由此执行纸张进给器2的,由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组成的传送装置的,记录头39的,和弹射器(后面描述)的各个操作。纸张传感器4和控制器7在除了图5外的附图中未显示。
图4所示的手动开关被致动以便执行纸张P(第一记录介质)的进给操作和托盘T(下文描述)的进给/弹射操作。手动开关5在除了图4外的附图中未显示。
更具体地说,储纸盒21是板状部件,在其上部可绕枢轴中心(未示出)枢轴转动。通过枢转动作,支撑在储纸盒21上的纸张P与进给辊23进入压力接触,或使纸张P与进给辊23相分离。进给辊23在其侧视图中是D形部件。与纸张P压力接触的进给辊23的弧形部将同一纸张进给到下游侧。在通过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传送纸张P的过程中,控制面向纸张P的进给辊23的平坦部分,以便不产生传送负荷。
减速辊27适于与进给辊23的弧形部分压力接触。在仅进给一个纸张P时,减速辊27由进给纸张P驱动以旋转(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在进给辊23和减速辊27之间存在多个纸张P时,减速辊27不旋转,因为这些纸张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减速辊27和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在将被进给的最上面的纸张P之后的下一张纸或更后的纸张P将不会在下游侧前进,从而多个张纸不能被同时进给。
导引辊25、26可自由旋转,用于在纸张P传送过程中通过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使纸张P与传送辊23接触而防止产生传送负荷。
进给器2进给的纸张P通过导引部件29导引而到达由电动机驱动旋转的驱动辊33和通过与驱动辊33压力接触被驱动旋转的从动辊34。从动辊34由固定于主框架(未示出)上的支架31通过弹簧(未示出)轴向支撑,主框架构成打印机1的基部件。到达驱动辊33的纸张P通过旋转从动辊33以预定的间距传送到下游侧。
驱动辊33的下游侧布置有喷墨记录头(下文称之为“记录头”)39和与其相对的压纸部件41。记录头39设置在载架35的底部,并由驱动电动机(未示出)驱动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同时由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载架导引轴37导引。而且,载架35安装有多种颜色的墨盒(未示出),这些颜色相互独立,以供给到记录头39。
用于确定纸张P和记录头39之间距离的压纸部件41在与记录头39相对的面上形成有肋43和凹部42。凹部42用于接收喷射到偏离纸张P端部的区域内的墨,由此传送出用于打印纸张P的端部且没有页边空白的所谓的无页边空白打印。而且,凹部42设置有吸收所接收到墨的墨吸收器(未示出),且所述墨从墨吸收器被导引向设置在压纸部件41底部的废液体托盘(未示出)。
在记录头39的下游侧,设有辅助辊46和由驱动辊44和从动辊45组成的弹射器。多个驱动辊44在旋转驱动轴44a的轴向上排列。从动辊45设置在由在主扫描方向上伸长的金属板部件形成的框架47上,并通过与驱动辊44接触而被驱动旋转。经过由记录头39执行的记录的纸张P由辊挤压以便弹射到堆积器13。而且,设置在辊上游侧的辅助辊46从上面与纸张P接触,以便被驱动旋转从而保持纸张P和记录头39之间距离不变,用于防止纸张P浮起。
打印机1构造为除了纸张P外,能够相对于诸如致密盘的光盘的标签面直接执行喷墨记录。如图4所示,光盘D(第二记录介质)在置于板状托盘T上的状态下被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托盘T与打印机1分离设置,并从打印机1的前侧插入,同时由托盘导引部件18(下面描述)支撑。
如图3和4所示,托盘导引部件18可枢转地设置在驱动辊44和从动辊45的下游侧,以便有选择地通过朝向设备前侧打开而采取打开状态,如图4所示,从而支撑托盘T,或者采取从从打开状态形成的关闭状态,以便如图3所示在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图22仅是托盘导引部件18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23仅是托盘导引部件18关闭状态的正视图。所示的状态是通过去除其底罩而获得的。
在附图中,传感器杆18d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托盘导引部件18表面上的狭缝18e暴露于外部。在托盘导引部件18移动至关闭位置时,设置在壳体前表面11a上以便与狭缝18e相对(见图4)的突起11d进入狭缝18e,并枢转传感器杆18d。在图23中,参考标号18f表示枢轴中心。通过枢轴转动传感器杆18d,导引传感器18m接通,由此能够检测托盘导引部件18的关闭状态。通过断开导引传感器18m检测托盘导引部件18的打开状态。
而且,传感器杆18g设置在托盘导引部件18的导引面18a的一个侧部上。在托盘T正确地设置在导引面18a上时,托盘T的一个侧面绕枢轴中心18p枢转传感器杆18g。因此托盘传感器18q被接通(ON)由此检测托盘的“存在”。通过断开(OFF)托盘传感器18q检测托盘的“不存在”。而且,传感器杆18g通过在其上面覆盖保护盖18h进行保护。
如图22所示,托盘保持辊18k相对于设置在导引面18a上的托盘T被从上向下推。如后面所述,在从动辊45的释放状态下,作用于托盘T的传送装置的传送力减小了,因此,保持辊18k用于通过推动补偿传送力的减小。
而且,三角定位标记18j与设置在托盘T上的相同标记(未示出)对齐,由此托盘T定位于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设定位置。
通过分别枢转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用于各个部件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其中之一被选择如图1,3和4所示。即,各个部件在它们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垂直延伸。通过枢转各个部件以便朝向设备的前侧打开,它们就处于使用状态。在各个部件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盘导引部件18平行于堆积器延伸,同时位于堆积器13的内侧。在各个部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托盘导引部件18在堆积器13之上水平延伸。堆积器13稍微倾斜底向上延伸以便防止弹射出的纸张P下落(也参见图5至7)。
如上所述,由于打印机1在弹射器的下游侧设有能够通过枢转动作选择性地处于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态的托盘导引部件18,因此,不必执行托盘导引部件18的连接/拆卸操作,且不必单独管理导引部件18,由此成为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另外,由于通过单单的枢转动作托盘导引部件18就能够处于使用状态或非使用状态,因此变得更容易使用。而且,如图4和7所示,由于构造为处于打开状态的托盘导引部件18关闭主扫描方向上的一部分传送路径,而关闭状态下的托盘导引部件18能够从传送路径向上缩回,因此被弹射的标准记录介质(纸张P)堆积在堆积器13上而不会受到关闭状态下的托盘导引部件18的干扰。
而且,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构造为同样地被枢转,在各个部件处于非使用状态下时,托盘导引部件18置于堆积器13的内侧,托盘导引部件18的安装空间就能达到最小化。
下面,参考图5至11详细描述用于将从动辊45从驱动辊44释放的释放器50。
释放器50切换其中从动辊45与驱动辊44接触的第一位置和其中从动辊45与驱动辊44分离的第二位置。即,使用与纸张P点接触的齿轮辊以防止从动辊45的转移或空闲。但是,在这样的齿轮辊与光盘D的标签面压力接触时,就会存在通过其突起毁坏紧接在光盘标签面下面出现的记录数据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光盘D上直接进行喷墨记录中,从动辊45通过释放器50与驱动辊44分离,从而从动辊45不能与光盘D的标签面接触。
释放器50构造为通过与托盘导引部件8互联的连接部件与托盘导引部件18的枢转操作协作使从动辊45与驱动辊44分离。如图8和9所示,连接部件由连杆51和摇杆53构成。摇杆53包括圆柱形部53a和从圆柱形部53a延伸的杠杆53b,53c,并被设置成通过将圆柱形部53a配合到驱动辊轴44a的轴端在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可枢轴转动。连杆51通过接合突起18c和轴53e连接托盘导引部件18和摇杆53,突起18c设置在偏离托盘导引部件18的枢轴18b的位置上,轴53e设置在杆53b上。
两个导引销48,49设置在轴向支撑从动辊45的框架47的两个端部上,以便在纵向(打印机1侧面的侧向)上突出,且它们之间具有预定间隔。导引销48,49形成为松散地插入导引孔56a,56b的状态,导引孔56a,56b形成在从框架47两侧延伸出的导引板55上。导引孔56a,56b是具有如图11所示的台阶形状的槽。通过用导引孔56a,56b分别导引导引销48,49,框架47滑动以便改变从动辊45的高度位置。
这里,框架47构造为通过摇杆53滑动。孔53d形成杆53c的末端,导引销48松散地配合到孔53d中。在托盘导引部件18绕轴18b枢转时,由连杆51和摇杆53构成的连接部件被操作,从而杆53c提供外力给导引销48以便在槽56a中移动,且框架47被滑动。
由于导引孔56a,56b是台阶状,所以框架47逐渐向上移动,同时滑动至打印机的前侧(附图的右侧),如图9至11中的变化所示。这是因为载架35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出现在框架47的上方(也可参见图5)。框架47能够在不碰撞载架35,即避开载架35的情况下移动。
如图9所示,它示出了从动辊45被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11示出从动辊45被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导引销48构造为这些状态不是通过杆53c而是通过杆57保持。更详细地说,杆57形成为大体V型部件,且设置成能够绕轴58枢转。杆57构造为在其从轴58延伸的一端57a的末端施加拉伸弹簧59的推力在图9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转。而且,其从轴58延伸的另一端57b接合导引销48,以便其倾斜面57c在导引孔56a的底端部方向(大体在附图的向左方向)上挤压导引销48,从而当从动辊45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将从动辊45维持在第一位置(与驱动辊44形成接触的状态)。同时,在从动辊45处于第二位置时(与驱动辊44分离的状态),如图11所示,其顶面57d在导引孔56a的顶端部方向(大体在附图的向上方向)上挤压导引销48,从而能够将从动辊45维持在第二位置。
通过还包括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的移动给出如下进一步的详细解释。图1和5示出了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分别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在关闭状态下,托盘导引部件18进入垂直延伸状态以便正好沿着在壳体11前侧的中心上形成的壁11a(也参见图4)垂直向下延伸。堆积器13也进入垂直延伸状态以便正好沿着托盘导引部件18。即,为了使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进入关闭状态,对各个部件的静止角度要求一定的精度(定位精度)。
图3和6示出了其中仅有堆积器13枢转到设备的前侧且诸如普通纸等的纸张P能够堆积在其上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堆积器13的角度进入由未示出的限制器控制的状态,从而堆积器13在如图所示的向上倾斜的状态下是静止的。因此,由驱动辊44和从动辊45弹射的纸张P能够正确地进行堆积而不会从堆积器13落下。
图4和7示出了其中托盘导引部件18和堆积器13枢转到设备的前侧从而托盘T能够从设备的前侧插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托盘导引部件18的角度进入由未示出的限制器控制的状态,从而为了将托盘T以大体水平的姿势直接导引到达纸张传送路径,导引面18b(参见图4)形成水平面。
这里,在使托盘导引部件18从图6所示的关闭状态进入图7所示的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如图9至11中变化所示,根据托盘导引部件18的枢转操作,首先,杆53c的孔53d的内周边与导引销48接触,从而导引销48在导引孔56a内部滑动。在此情况下,杆57抵抗着拉伸弹簧59的推动力由如图10所示的导引销48枢转。
在导引销48最终设置在杆57的顶面57d时,通过杆57施加给导引销48的推动力的方向被改变。即,在导引销48位于杆57的倾斜面17c上时,导引销48被推到底端部(大体在附图的向左方向),且从动辊45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但是,在导引销48位于杆57的顶面57d上时,导引销48被顶端部(大体在附图的向上方向)推动。由于导引销48在孔53d的内部进入自由状态,所以该顶端部被杆57推动,且从动辊45处于第二位置。这样,虽然杆57仅在一个方向上由单个拉伸弹簧59(推动部件)推动,但是推动导引销48的方向能够通过倾斜面57c和顶面57d而改变。如图11所示,导引孔56b的上端部形成有水平部56c以便保持导引销49,导引销49根据在导引孔56b的上端部(从动辊45的第二位置)导引销48的移动仅在导引孔56b中移动,在所述上端部导引销49趋于通过重力向下移动,因为用于用推动力保持导引销49的任何部件与导引销48一样。
这样,从动辊释放器设有双重稳定器,用于通过使用在在单个方向上推动杆57的单个拉伸弹簧59根据托盘导引部件18的打开角度由杆57切换导引销48的推动方向。因此,从动辊释放器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合较低成本实现。
虽然省略了图示,并且在其纵向上在框架47的相对侧,设置了对应于导引销48,49,导引孔56a,56b,杆57和拉伸弹簧59的元件。因此,在框架47的两侧端上,导引销是由导引孔导引,并由杆和拉伸弹簧维持在两个位置。
同时,根据上述用于改变从动辊45高度位置的托盘导引部件18,如上所述,对枢转角度(枢转范围,即,定位精度)要求一定的精度。另一方面,对于从动辊45,必须精确地保证从动辊45和驱动辊44之间的距离,从而从动辊45在第一位置不能与驱动辊44过度压力接触,且从动辊45在第二位置不能与盘D的标签面接触。即,为了协调托盘导引部件18和导引销48(从动辊45),对连杆51和摇杆53的高尺寸精度要求是其固有的,由此增加了成本。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连接部件用于互锁需要这样较高定位精度的两个元件(托盘导引部件18和导引销48(从动辊45)),作为这些元件其中之一的导引销48(从动辊45)在预定位置没有被连接部件刚性保持,而是由拉伸弹簧59(推动部件)柔性保持。因此,连杆51和摇杆53不需要高尺寸精度,由此能够避免增加成本。换句话说,各个托盘导引部件18和从动辊45能被定位以保持高的定位精度而不会受到连杆51或摇杆53尺寸精度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从驱动辊44释放从动辊45,导引销48和托盘导引部件18通过连接部件互锁,从而从动辊根据托盘导引部件18的打开/关闭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但是,也可以构造为从动辊45与打印机1中另一个元件的移动协作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如果另一个元件的移动需要一定的定位精度,就可能获得上述效果。
下面,参考图12至15解释用于调节记录头39和压纸部件41之间间隙(下文称之为“压纸间隙”)的压纸间隙调节器。
虽然压纸间隙调节器设置在载架导引轴12左侧端的一侧,但是首先解释其右端侧的构成。如图12A和12B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导引槽77形成在框架75右侧面上,该框架75在平面视图上为U型,并轴向支撑载架导引轴12(导引槽77还形成在左侧面上),且载架导引轴12的轴端通过导引槽77插入。载架导引轴12的轴端与盘70连接,盘的外周边在圆周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四张闭光板103,用于通过由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组成的传感器105检测稳定区域。
在图12B中,拉伸螺旋弹簧203是用于稳定地保持载架导引轴12的推动件。板201连接到框架75的右侧面以便构成向内的预定角度,用于悬挂板201和载架导引轴12之间拉伸螺旋弹簧203。拉伸螺旋弹簧203悬挂在形成于板201上的闩锁钩和形成于载架导引轴12上的槽之间,用于推动载架导引轴12以便在垂直向下的方向上、打印机的向后方向和载架导引轴12的轴向的三个方向上产生力的分量,以便达到下面的效果。
首先,虽然载架导引轴12是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导引槽77插入的,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在载架导引轴12和导引槽77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间隙。因此,拉伸螺旋弹簧203推动载架导引轴12到导引槽77内部的一侧(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后侧)以便将载架导引轴12稳定在导引槽77的内部从而它们之间不会产生喀啦声。
第二,虽然载架导引轴12由框架75的左右侧面(省略了支撑部的详细图示说明)支撑,但是在轴向方向上也会产生喀啦声。因此,拉伸螺旋弹簧203在轴向上推动载架导引轴12以便产生稳定不会产生喀啦声。
第三,载架导引轴12的左侧端的一侧设有如图14A所示的间隙调节凸轮216(下面描述)。由于压纸间隙是通过使间隙调节凸轮216从上面与凸轮从动件211b(下面描述)压力接触而确定的,因此拉伸螺旋弹簧203使间隙调节凸轮216与凸轮从动件211b压力接触,从而间隙调节凸轮216不会脱离凸轮从动件211b而向上移动。即,拉伸螺旋弹簧实现了稳定间隙调节凸轮216的功能,从而压纸间隙不会不符合要求地改变。
如上所述,载架导引轴12通过单个拉伸螺旋弹簧203以低成本制成为能够在许多方向上稳定,且从而节省空间。而且,在载架导引轴12的左侧端的一侧,如图13所示的杆簧213使间隙调节凸轮216与凸轮从动件211b压力接触,并将载架导引轴12推动到导引槽77的内部的一侧以便不会产生喀啦声,通过使用拉伸螺旋弹簧203,还能够实现比杆簧213更易于控制负荷的拉伸螺旋弹簧203的优点。
如图13B所示,压纸间隙调节器设置在载架导引轴12的左侧端的侧面上。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纸间隙调节器中,动力从用作专用电源的驱动电动机51通过第一齿轮205,第二齿轮207和第三齿轮209(由两级齿轮组成的齿轮)传输到连接到载架导引轴12的左侧端上的导引轴齿轮215。压纸间隙通过旋转导引轴齿轮215改变。而且,所有这些部件连接到框架75(未示出)的左侧面上。
将详细地解释导引轴齿轮215。导引轴齿轮215包括在其外周边的部分上的与第三齿轮啮合的齿部和没有设有齿部的无齿部,在其径向上突出的突起218形成在齿部和无齿部之间的边界上。同时,间隙调节凸轮216形成在导引轴齿轮215的盘面上,且其凸轮面形成有在其径向上突出的突起217。
而且,平行调节衬套211形成在导引轴齿轮215的附近。平行调节衬套211用于调节载架导引轴12的平行性,并且连接到框架75的左右侧面的每一个上。平行调节衬套211形成有凸轮从动件211b,压纸间隙是通过使间隙调节凸轮216从上面与凸轮从动件211b压力接触而确定的。即,间隙调节凸轮216的凸轮面形成的形状为通过该形状距载架导引轴12的轴线的距离被改变,其中载架导引轴12为旋转轴。因此,如图14A至14D所示,载架导引轴12和凸轮从动件211b之间的距离是根据导引轴齿轮215的枢轴转动而改变的,由此改变压纸间隙。而且,平行调节衬套211制成为能够绕未示出轴插入其中的孔211a枢转。通过枢转平行调节衬套211,同样改变压纸间隙。因此,通过枢转左右平行调节衬套211,就能够调节载架导引轴12的平行性。
在下文中,解释用于限定间隙调节凸轮216枢转范围从而间隙调节凸轮216可在稳定区域之间枢转的限制器,压纸间隙在所述稳定区域中可被最大化和最小化,同样参见图15。
在图15中,横坐标方向表示旋转相位位置。粗线83表示对应于驱动电动机51旋转的压纸间隙的位移,在此情况下,示出了位移在坐标的向上方向上增加。如图粗线8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可选择压纸间隙的四个级。粗线83的水平部分别表示压纸间隙4个级的稳定区域95,96,97和98(-,Typ,+,++)。由“Typ”表示的稳定区域96是用于对应于具有标准厚度纸张的压纸间隙。由“-”表示的稳定区域95是用于即使在吸收墨时也不会变形的厚的纸张的压纸间隙。由“+”表示的稳定区域97是用于吸收墨时易于变形的薄的纸张的压纸间隙。由“++”表示的稳定区域98是用于吸收墨时产生巨大变形的薄的纸张的压纸间隙。在各个稳定区域95,96,97和98之间的间隔形成有切换到各个稳定区域的过渡区域99,100,101。
为了在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记录过程中保持压纸间隙恒定,压纸间隙需要置放在任何一个稳定区域95,96,97和98中而不必置放在任何一个过渡区99,100,101中。因此,如图12B所示,四张挡光板103(在该图中仅显示了两张挡光板103)相互以一定间隔形成在与导引轴齿轮215同轴的盘70的外周边缘上。如图12A所示,光压纸间隙传感器105设置在盘70的附近。压纸间隙传感器105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从而根据从光发射器发出的光是否被光接收器接收到的事实检测挡光板的存在或不存在。
在盘70外周边缘上四张挡光板103的位置对应于稳定区域95,96,97,98。在四张挡光板中任何一个阻挡压纸间隙传感器105处的光时,判断装置(未示出)判断压纸间隙进入任一个稳定区域。而且,由于四个挡光板103顺序地连续地阻挡光,判断装置能够判断哪一个挡光板阻挡了光,由此确定压纸间隙进入其中的一个稳定区域。
在图15中,粗线107表示压纸间隙传感器105中光与表示压纸间隙的级数的粗线83相关被阻挡的位置。粗线83的上级表示“挡光状态”,其下级表示“光传输状态”。从上述相关比较看,显然每个挡光板103的长度与每个稳定区域宽度的长度不匹配。在盘70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确定为匹配每个稳定区域的中心部分(除了邻近过渡区的端部外)。因此,能够防止压纸间隙传感器105由于公差等原因错误地将过渡区确定为稳定区域。
压纸间隙的当前状态不能仅用压纸间隙传感器105来确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限制器,用于限定间隙调节凸轮216的枢转范围,以便间隙调节凸轮216可在压纸间隙最小和最大的稳定区域之间枢转。更具体地说,在压纸间隙如图14A所示被最小化时,突起217能够与凸轮从动件211b接触,从而进一步防止间隙调节凸轮216(导引轴齿轮215)枢转(在附图的逆时针方向上)。而且,在压纸间隙如图14D被最大化时,突起218能够与组成第三齿轮209的齿轮209b形成接触,以便防止间隙调节凸轮216(侧轴齿轮215)进一步枢转(在附图的顺时针方向上)。如上所述,间隙调节凸轮216的枢转范围被限制,从而间隙调节凸轮216仅在压纸间隙被最小和最大化的稳定区域之间枢转。
在图15的两侧所示的“邻接位置”表示如上所述间隙调节凸轮216的枢转运动被限制的位置。在复位操作中,驱动电动机51在使突起217与凸轮从动件211b接触的方向上旋转。这里,当即使在驱动电流施加到驱动电动机51预定的时间周期时压纸间隙传感器105的状态也没有产生变化的情况下,确定突起217如图14A所示与凸轮从动件211b形成接触,即,确定当前的压纸间隙是最小的压纸间隙。下面,为了寻找载架10的原始位置,压纸间隙变为最大化,同时监测压纸间隙传感器105的检测信号,并再次返回至最小压纸间隙以便形成打印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压纸间隙的当前状态能够仅用压纸间隙传感器105进行判断,由此实现成本的降低。
下面,解释在构成本发明目的的CDR导引探测器,CDR托盘探测器和压纸间隙探测器的状态下最优化地执行进给操作的记录设备。
下面,将解释基于导引传感器18m,托盘传感器18q和纸张传感器4的第一记录介质(单页切纸张P)和第二记录介质(设有光盘D的托盘T)的最优进给操作,记录操作和弹射操作的控制。
图16是解释在结合记录操作没有开始(打印前)和已经开始(正在打印)的各个条件,与对于导引传感器18m,托盘传感器18q和纸张传感器4的相应两种状态划分的情况的16种方式相关,手动开关5被致动时记录设备执行的内容的表格。
图17是对应于解释图16操作的流程图。图17中的Nos.1,2,5,6,7,8,10和15对应于图16中的相应标号。
图18至20是解释描述了当对导引传感器18m,托盘传感器18q和纸张传感器4的相应两种状态,对其中用于第一记录介质的记录数据(图18中的用于切纸张的数据)被接收且其中用于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数据(用于图19和图20中的CD-R的数据)被接收的情况,分别划分情况时,与这些情况的16种方式相关的记录设备执行的操作内容的操作的表格。
控制器7构造为分别执行对应于图16中描述的相应状态的16种方式和图18至20中描述的相应状态的16种方式的操作。更具体地说,其构成如下:
(1)控制器7构造为在当开始执行记录操作(图16的Nos.5至8)前致动手动开关5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禁止纸张P的进给操作。控制器7构造为通过由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组成的纸张进给器2或传送装置禁止纸张P的进给操作,而与托盘传感器18q和纸张传感器4检测的状态无关。
由此,纸张P不会通过致动手动开关5被均匀进给,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由于纸张P撞击托盘导引部件18而引起诸如卡纸的阻塞问题。
(2)控制器7构造为在当开始执行记录操作(图16的No.7)之前致动手动开关5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存在”和纸张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情况下,禁止纸张P的进给操作,但是操作以便通过弹射器将托盘T弹射到设备主体外部。
由此,在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时,在致动手动开关5时自动地弹射托盘T,因此,能够节省使用者取出在托盘导引部件上的托盘T的时间和劳动,由此进一步形成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
(3)控制器7构造为在当从个人电脑等接收到用于切纸的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图18的Nos.5至8)的情况下,禁止第一记录介质P的进给操作。这里,控制器7构造为发送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的信息,并当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关闭状态”(图18的Nos.5至8)时可操作执行相对于纸张P的记录操作。
由此,在发送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的信息,并且使用者根据该信息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时,恢复原始状态,因此,实际上对纸张P执行记录操作。因此,能够继续执行记录操作而不会损坏准备执行已经在接收到切纸记录数据前完成的记录操作的步骤。在图18中,“SN”信息是当执行打印时传输给记录设备的信息,其根据纸的类型、大小和厚度等进行划分和编号。
(4)控制器7构造为在当在上述(3)的模式下接收到用于切纸的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存在”和纸张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情况下,禁止纸张P的进给操作,并且通过弹射器将托盘T弹射到设备主体外部。
由此,除了上述模式(3)的优点外,在当接收到用于切纸的记录数据时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情况下,自动地弹射托盘T,因此,能够节省使用者取出在托盘导引部件上的托盘T的时间和劳动,由此进一步形成为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
(5)控制器7构造为在当接收到用于CD-R的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关闭状态”且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情况下切换为用CD-R记录数据执行对于纸张P的记录操作(图19的Nos.9和10)。
在记录设备接收到用于CD-R的记录数据时导引托盘导引部件18处于“关闭状态”且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情况通常对应于使用者粗心地忘记将托盘T设定到打开的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情况。即,在使用者忘记设定托盘T时,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且这种状态持续。诸如致密盘的光盘举例为第二目标介质。最近光盘的价格已经下降,但是,使用者仍然不能方便地执行与普通纸一样的测试打印。
由此,在此情况下,控制器7构造为切换为用CD-R的记录数据执行纸张P的记录操作。因此,可防止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情形持续,由此使用者能够注意到该情形。而且,用于光盘的打印数据能够用在普通纸上的记录,由此使用打印图像作为测试打印结果。
(6)在接收到CD-R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纸张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是“存在”的情况下,发送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的信息,当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改变为“关闭状态”时,控制器7切换为用CD-R的记录数据执行纸张P的记录操作(图20的Nos.14至16)。
控制器7构造为发送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的信息给使用者,并在使用者根据该信息将托盘导引部件18改变为“关闭状态”时直接地用CD-R的记录数据执行纸张P的记录操作。因此,能够防止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的情形持续,由此使用者能够注意到该情形。而且,光盘的打印数据能够用在在普通纸上的记录,由此使用打印图像作为测试打印结果。
(7)在接收到CD-R的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和纸张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情况下,发送使使用者将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信息。在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变为“存在”时,当致动手动开关5时用CD-R的记录数据对CD-R执行记录(图19的No.13)。
使用者根据该信息设定托盘T的操作花费时间和劳动,因为托盘T和托盘导引部件18是分离设置的,由此设定托盘T要求的时间是可改变的。因此,如果设定托盘T的时间可单独进行预设定,将会与设定托盘T的时间是不恒定的实际情形相反。
控制器7构造为根据使用者不仅将托盘P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而且此后致动手动开关5的条件用CD-R的记录数据对CD-R执行记录。因此,将会与设定托盘T的时间是不恒定的实际情形匹配,由此进一步形成用户容易掌握使用的。
(8)在接收到CD-R的记录数据时导引传感器18m的检测信号是“打开状态”,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是“存在”,纸张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是“不存在”的,且设备处于其中执行定时器清零操作等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7构造为通过弹射器弹射托盘T和完成准备操作,此后,发送使使用者将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信息。在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改变为“存在”时,当致动手动开关5时用CD-R的记录数据对CD-R执行记录(图20的No.15)。
该设备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状态下不能实现定时器清零等的准备操作。
根据本发明,在设备处于执行诸如定时器清零的准备操作的待机状态时,控制器7通过弹射器弹射托盘T,并完成准备操作,此后,发送使使用者将托盘T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18上的信息。在托盘传感器18q的检测信号改变为“存在”时,当致动手动开关5时用CD-R的记录数据对CD-R执行记录。因此,对能够执行诸如定时器清零等的恢复记录头的操作记录设备能够进一步实现用使用者容易掌握使用的结构。
(9)当用于纸张P的记录过程中传感器18的检测信号改变为“打开状态”时,传送装置的传送操作暂停(图18的Nos.6和8)。
根据本发明,当在用于诸如切纸等的第一记录介质P的记录过程中使用者打开托盘导引部件18时,控制器7构造为立即停止由传送装置执行的记录介质P的传送操作。因此,能够防止产生严重的卡纸现象。
图21示出了上述压纸间隙四个级的具体尺寸和相应的使用。
在托盘导引部件打开时,优选的是通过操作压纸间隙调节机构无条件地将压纸间隙改变为使用CD-R托盘的状态(最大间隙量,例如,为4.2mm)。利用这种结构,压纸间隙调节机构操作即使在记录数据显示压纸间隙应该是用于普通纸张的时强制性产生最大压纸间隙。因此,即使在托盘被不希望地设定到托盘导引部件上时,也不存在损害记录头的考虑。
下面,解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记录介质的中心位置确定设备和中心位置确定方法确定记录设备中光盘的中心位置的具体过程的例子。
通常,与基于对盘托架扫描相比,基于对光盘的直接扫描确定光盘的中心位置能够更加精确。但是,在预先在光盘的标签面上打印字符或图形的情况下,或者在光盘具有除了圆形外的不规则形状的情况下,光盘确定的中心位置趋于较大地偏离其实际中心位置,由此确定精度低于基于盘托架扫描的确定精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计算基于对光盘的直接扫描的光盘中心位置和基于对盘托架扫描的光盘安装部的中心位置,并计算光盘中心位置和光盘安装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在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小于预定参考值的值时,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而计算的光盘中心位置被确定为光盘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在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是等于或大于预定参考值的值时,基于对盘托架扫描而计算的光盘安装部的中心位置被确定为光盘的中心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有选择地采用由两种方式计算的光盘中心位置,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高精度的光盘中心位置。
图24大体示出了扫描光盘和光盘托架的程序的例子。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使用了布置有两组(四片)位置标记的光盘托架T,例如在将光盘D安装在光盘装部111a上的状态下实现通过光学传感器的扫描。
首先,包括副扫描线的路径(1)被扫描以便检测第三位置标记111Y1的Y坐标位置TY1。
接着,包括主扫描线的路径(2)被扫描以便分别检测第一位置标记111x1和第二位置标记111X2的X坐标位置TX1,TX2。
进一步地,包括副扫描线的路径(3)被扫描以便分别检测设置在扫描线上的光盘的一侧端部的Y坐标位置MY1,MY2和另一侧端部,以及第四位置标记111Y2的Y坐标位置TY2。
最后,包括主扫描线的路径(4)被扫描以便分别检测设置在扫描线上的光盘的一侧端部的X坐标位置MX1,MX2。
而且,上述扫描顺序是一个例子,扫描顺序是任意的,只要能够检测光盘的四个部分和光盘托架的四片位置标记。此外,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驱动安装有光学传感器41的载架实现通过光学传感器41沿着主扫描线的扫描,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将安装有光学传感器41的载架停止在对应于第三位置标记111Y1和第四位置标记111Y2的宽度的X坐标范围内的位置,并在副扫描方向上,即,通过打印设备的传送装置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上,移动光盘托架T实现通过光学传感器41沿着副扫描线的扫描。
在光学传感器检测到光盘四个部分和四片光盘托盘的位置标记的坐标时,基于光盘四个部分的坐标计算光盘的中心位置,基于四片光盘托盘的位置标记的坐标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
首先,从设置在主扫描线上光盘D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的X坐标位置MX1,MX2计算光盘D中心位置的X坐标位置MX=(MX1+MX2)/2,从设置在副扫描线上光盘D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的Y坐标位置MY1,MY2计算光盘D中心位置的Y坐标位置MY=(MY1+MY2)/2,由此基于对光盘的直接扫描计算光盘的中心位置(MX,MY)=((MX1+MX2)/2,(MY1+MY2)/2)。
同时,从设置在副扫描线上的光盘托架的第一位置标记111X1和第二位置标记111X2的X坐标位置TX1,TX2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的X坐标位置TX=(TX1+TX2)/2,从设置在副扫描线上的光盘托架的第三位置标记111Y1和第四位置标记111Y2的Y坐标位置TY1,TY2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的Y坐标位置TY=(TY1+TY2)/2,由此基于对光盘托架T的扫描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TX,TY)=((TX1+TX2)/2,(TY1+TY2)/2)。
而且,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计算光盘D的中心位置(MX,MY)和基于对光盘托架T扫描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TX,TY)的顺序是任意的。
在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计算光盘D的中心位置(MX,MY)和基于对光盘托架T扫描计算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TX,TY)后,通过下面的等式计算两个中心部之间的距离d:d=[(MX-TX)2+(MY-TY)2]1/2
在中心之间的距离d小于参考值dref(d<dref)时,将中心之间的计算距离与预定的参考值dref相比,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而计算的光盘D的中心位置(MX,MY)被确定为光盘的中心位置,且在中心之间的距离d等于或大于参考值dref(d≥dref)时,基于对光盘托架T扫描而计算的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TX,TY)被确定为光盘的中心位置。
虽然预定的dref值是任意的,但是在光盘是圆形光盘时,该值可以是等于与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而计算的光盘中心位置和光盘实际中心位置之间最大误差对应的距离的值。因为在中心之间的计算距离d等于或大于该距离时,就很可能是安装在光盘托盘T的光盘安装部111a上的光盘是其中字符和图形等预先打印在其标签面上的光盘,或者是具有除了圆形外的不规则形状的光盘。即,可以预测基于对光盘托架T扫描的光盘安装部111a的中心位置(TX,TY)比基于对光盘直接扫描的光盘中心位置(MX,MY)更加接近于光盘的实际中心位置。
预定参考值dref的具体值可由在0.4毫米至0.5毫米范围中的值,如0.5毫米,3/180英寸(约等于0.4毫米)等组成。
通过图5中所示的控制器7完成上述控制操作。
图26是上述控制方法的变形例子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托盘T的光盘安装位置的中心和光盘D的中心的偏离和参考值之间的比较是单独对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进行的。
首先,插入托盘T的某个位置设定为0,纸张进给方向定义为正向,相反方向定义为负向。下面,在副扫描方向上检测托盘T的标记TY1,TY2。从该位置计算托盘T的圆心的Y坐标位置TCY(步骤S1)。同时,在主扫描方向上检测托盘T的标记TX1,TX2。计算托盘T的圆心的X坐标位置TCX(步骤S2)。下面,在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光盘D以便提供坐标位置MY1,MY2。从该位置计算光盘D的中心坐标位置MCY(步骤S3)。同时,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光盘D以便提供坐标位置MX1,MX2。计算光盘D的中心坐标位置MCX(步骤S4)。
从值MY1,MY2确定设定介质的直径是否是12厘米或8厘米(CD标记=1)或其它值(CD标记=2)(步骤S5,S6)。在CD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情况下(即,CD标记=2),打印的中心坐标(PX,PY)使用托盘中心(TCX,TCY)(步骤S7,S8)。
在CD标记(flag)为1的情况下,当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离值大于参考值A时,打印中心PX使用托盘的中心TCX,且当偏离值小于参考值A时,使用光盘的中心MCX(步骤S9至S11)。同时,在CD标记为1的情况下,当在纸张进给方向上的偏离值大于某个距离B时,打印中心PY就使用托盘的中心TCY,在偏离值小于距离B时,就使用光盘的中心MCY(步骤S12至S1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定光学记录介质的中心位置,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在穿过光盘D中心线的线上光盘D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的X坐标位置MX1,MX2,从所检测的值计算中心位置的X坐标位置,同样计算Y坐标位置MY。但是,所述线可以不是穿过光盘D中心线的线。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包括位置标记111X1,111X2,111Y1,111Y2的盘托架T。但是,任意模式的标记可被采用为位置标记,只要它们与光盘安装部的中心位置相关联布置,并能够通过光学扫描检测。
例如,表示光盘安装部中心位置的X坐标(主扫描方向)和Y坐标(副扫描方向)的两片位置标记可分别地分布在主扫描线和副扫描线上。在此情况下,通过跟踪穿过两片位置标记的主扫描线和副扫描线,能够立即确定光盘安装部的中心位置。
而且,作为位置标记的模式,可以采用任意模式的位置标记,包括:在光盘托架的预定位置上打印标记,包括紧固于光盘托架上的预定位置的小片部件的标记,以及包括形成在光盘托架上的预定位置上的开口的标记等。

Claims (8)

1、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所述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沿着所述导引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朝着所述目标位置进给,所述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所述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导引面以便支撑所述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
控制器,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传送装置不能传送所述第一目标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手动开关;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弹射器,所述弹射器可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和所述托盘部件弹射到所述设备的外面;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和
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所述进给器是否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其中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在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所述液滴之前所述手动开关被致动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弹射器弹出所述托盘部件:
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托盘部件位于所述导引部件上;及
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目标介质没有被所述进给器进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进一步包括显不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所述导引部件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当所述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当在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传送装置能够传送所述第一目标介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进一步包括: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进给器是否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和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所述导引部件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信息,
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目标介质由所述进给器进给;和
当在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对于所述第一目标介质执行所述液体喷射。
6、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沿着所述导引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朝着所述目标位置进给,所述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所述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导引面以支撑所述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
控制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当所述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传送到所述目标位置并且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执行所述液体喷射。
7、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所述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面被朝着所述目标位置进给,所述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所述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导引面以支撑所述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
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所述进给器是否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手动开关;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所述托盘部件置于所述导引面上的信息,和
控制器,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设备接收到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介质的液体喷射的数据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信息:
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托盘部件没有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和
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目标介质没有被所述进给器进给;
其中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当满足下面条件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所述液体喷射:
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托盘部件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和
所述手动开关被致动。
8、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可操作用于朝着目标位置喷射液滴;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朝着所述目标位置传送第一目标介质;
进给器,所述进给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目标介质进给到所述传送装置;
弹射器,所述弹射器可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托盘部件弹射到所述设备的外面;
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导引面,其上安装了第二目标介质的托盘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面被朝着所述目标位置进给,所述导引部件在用于关闭所述导引面的第一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导引面以支撑所述托盘部件的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托盘部件是否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和
手动开关;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操作用于显示使使用者将所述托盘部件置于所述面导引面上的信息,和
控制器,在满足下面条件的情况下,当所述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控制器使弹射器弹射所述托盘部件:
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引部件被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及
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托盘部件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
其中所述信息被显示之后,当满足下面条件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待机状态终止之后的信息,并且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相对于所述第二目标介质执行所述液体喷射:
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托盘部件被置于所述导引面上;和
所述手动开关被致动。
CNB2004800287646A 2003-10-02 2004-10-01 液体喷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8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098/2003 2003-10-02
JP2003345098 2003-10-02
JP283138/2004 2004-09-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3500A Division CN101244655B (zh) 2003-10-02 2004-10-01 液体喷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3679A true CN1863679A (zh) 2006-11-15
CN100431846C CN100431846C (zh) 2008-11-12

Family

ID=3739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876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1846C (zh) 2003-10-02 2004-10-01 液体喷射设备
CN2008100873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4655B (zh) 2003-10-02 2004-10-01 液体喷射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3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4655B (zh) 2003-10-02 2004-10-01 液体喷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043184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416A (zh) * 2008-12-26 2012-06-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以及记录装置
CN105173809A (zh) * 2014-06-04 2015-12-23 罗兰Dg有限公司 搬运装置及具备该搬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以及搬运方法
CN108367575A (zh) * 2015-12-22 2018-08-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介质压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7166A (ja) * 2010-01-29 2011-08-18 Seiko Epson Corp 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
JP5234021B2 (ja) * 2010-01-29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998626B2 (ja) * 2010-03-31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5332A (ja) * 1994-09-20 1996-04-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8190232A (ja) * 1995-01-11 1996-07-23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複写機システム
JPH0995021A (ja) * 1995-09-29 1997-04-08 Canon Electron Inc プリンタ
JP3770317B2 (ja) * 2002-01-23 2006-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位置決め用アダプタ、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416A (zh) * 2008-12-26 2012-06-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以及记录装置
CN105173809A (zh) * 2014-06-04 2015-12-23 罗兰Dg有限公司 搬运装置及具备该搬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以及搬运方法
CN105173809B (zh) * 2014-06-04 2018-07-06 罗兰Dg有限公司 搬运装置及具备该搬运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以及搬运方法
CN108367575A (zh) * 2015-12-22 2018-08-0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介质压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4655B (zh) 2010-11-10
CN101244655A (zh) 2008-08-20
CN100431846C (zh)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161C (zh) 记录装置
CN1220590C (zh) 进纸装置和具有该进纸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057044C (zh) 纸页输送装置
CN1915678A (zh) 片材供给装置及片材宽度检测装置
CN1251883C (zh) 记录装置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174859C (zh) 介质盒和带有可拆卸介质盒的图像记录装置
CN1488513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US8094180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268497C (zh) 记录设备
CN199024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907721A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65903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876380A (zh) 液体盒、接触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1590090A (zh) 记录装置
CN1534394A (zh)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45525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CN1863679A (zh) 液体喷射设备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1791514A (zh) 图像用装置
JP71186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9902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254383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JP42233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11670A (zh) 传送系统、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1